网络视频优势研究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梳理2000—2020年中国网络视频发展脉络,探寻中国网络视频发展的起源点,探讨大众传播时代网络原创视频的边界线,探究网络原创视频形态演化流变发展过程的显像及成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网络视频优势研究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网络视频优势研究论文 篇1:

中国网络视频栏目创新发展研究

【摘要】网络视频节目发展到一定阶段,涌现出一大批播出平台、播出时间和节目程式相对固定的网络视频栏目,丰富和活跃了网络视听传播的新空间。通过梳理中国网络视频栏目发展脉络,解析网络视频栏目创新发展的当下与未来。

【关键词】网络视频;网络节目;网络栏目

中国网络视频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一路高歌猛进,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网络视频节目从“草根山寨”“恶搞拼贴”向“原创化”“精品化”方向发展,微电影、网络剧、网络直播、网络视频栏目等“野蛮生长”,形成多元化的网络视频文化景观。本文尝试梳理中国(不含港澳台)网络视频栏目的发展脉络,解析网络视频栏目创新发展的当下与未来。

一、网络视频栏目的概念溯源

我国网络视频内容生产与电视栏目发生关系,可以追溯到2006年由自由职业者胡戈创作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部时长20分钟的短片,耗资仅数百元,却激起数千万网民的热烈追捧。网络视频节目由此开始受到网民的广泛关注,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尽管这个短片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原创视频作品,仅可以看作是借助电视栏目《中国法治报道》的内容框架和形式,嫁接恶搞了陈凯歌导演的电影作品《无极》,但却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将网络视频与电视栏目紧密结合的案例。

笔者由此观察中国网络视频节目,发现在互联网平台上,逐渐出现了一种固定网站播出、固定节目时长、固定主持人等电视栏目化特征明显的网络视频栏目。例如,搜狐网2007年1月开播的自制网络综艺娱乐栏目《大鹏嘚吧嘚》、人民网人民电视频道2009年底推出的原创新闻评论栏目《小六砖头铺》、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生林白主持的原创网络脱口秀栏目《麻辣书生》、腾讯网2011年7月推出的原创纪实专题栏目《记录》等。[1]

中国广播电视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石长顺教授在《电视栏目解析》一书中认为:传统电视栏目的概念来源于办刊专栏,是指由固定主持人主持、内容主题明确、风格和形式统一、定时定量播出的节目单位。[2]笔者依此定义,将各大网络视频平台出现的与电视栏目类似的视听服务内容,称之为“网络视频栏目”。

从2013年9月至今,笔者在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本科教学中开设“新媒体节目形态”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的课堂PPT报告模式,鼓励学生推荐赏析“网络视频栏目”。

2013年、2014年、2015年课堂评析的网络视频栏目年均增长4档,有些栏目已经停播,由此也可以管窥网络视频栏目生命周期的短促。2016年、2017年、2018年课堂评析的网络视频栏目年均增长8档,其中当年新创办播出的网络视频栏目所占比重逐年递增,也说明网络视频栏目的创新发展迅猛,能够很快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关注。从播出平台来看,大学生们最喜爱的网络视频栏目大部分集中在互联网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旗下的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商业视频网站。

二、中国网络视频栏目发展的四个阶段

网络视频栏目发展初期内容质量差、数量少。近几年,网络视频栏目从亦步亦趋的模仿者进化为咄咄逼人的挑战者,吸引电视人才,向电视输出内容,与电视争夺观众。整体而言,网络视频栏目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产业规模日渐扩大。如果将2007年搜狐视频首播的《大鹏嘚吧嘚》作为网络视频栏目研究的起点,我们可以把中国网络视频栏目的创新发展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萌芽期(2007—2009):规制宽松 自由生长

网络视频栏目的创办和传播,离不开视频网站平台。我国原创视频分享类网站土豆网、56网、六间房、优酷网、酷6网等相继出现在2005年和2006年。网络视频传播的新平台和新空间,为网络视频栏目的诞生创造了条件。2007年1月,搜狐视频《大鹏嘚吧嘚》首播,开启了中国网络视频栏目发展的萌芽期。

在互联网行业的规制管理方面,处在萌芽期的网络视频栏目面对的生态环境,可以用“规制宽松,自由生长”加以概括。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首次对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进行行业规制,并将其纳入广播电视管理范围。2008年,《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出台。这些文件和规定为网络视听行业制定了基本规范,明确了监管范围和主管部门,实行“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制度,开展网络视频行业自我管理,规制较为宽松,我国网络视听行业基本处于自由生长阶段。

萌芽期的网络视频栏目,如《大鹏嘚吧嘚》等,偏重资讯等内容,编播方式以周播为主,题材以资讯播报和单人脱口秀为主。这一时期的网络视频栏目缺少大投入、大制作的现象级精品欄目,技术和资金门槛较低。一些网络视频爱好者开始以“工作坊式”的微型团队进行创作,视频内容一般在多个视频网站播放。有些栏目成为名噪一时的网络品牌栏目,如《老湿》《叫兽出品》《淮秀帮》《暴走糗事》和《麻辣书生》等。[3]客观来看,萌芽期的网络视频栏目开网络自制节目内容风气之先,但有些节目粗鄙、低俗,内容制作不够精良,有草根、山寨之嫌,延续至今的已不多见。

(二)生长期(2010—2012):视频网站 上市融资

2009年12月,中央外宣办等九部门联合发起了打击网络盗版侵权的“剑网行动”,对视频网站内容的版权规范起到了促进作用。主流视频网站纷纷投入巨资用于版权资源购买,节目版权价格水涨船高。多家商业视频网站开始通过自制栏目凸显差异化。例如,腾讯视频力推体育类自制栏目《NBA解密档案》等,搜狐视频推出社会高端栏目《搜狐大视野》等,爱奇艺倾向于综艺自制,推出《娱乐猛回头》等。[4]

网络视频栏目生长期,正值中国商业视频网站第一波的上市风潮。2010年6月2日,酷6网在美国纳斯达克借壳上市,主营业务是用户生产内容(UGC)视频分享、影视节目点播、自拍网络剧等。2010年8月12日,乐视网在国内创业板首次公开募股(IPO),成为第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视听节目网站。2010年12月8日,优酷网在美国纽约交易所公开募股,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规模上市的视听节目网站,也是全球首家独立上市的视听节目网站。2011年8月17日,土豆网在美国纳斯达克公开募股,主营业务为网络视频。2012年3月12日,优酷网和土豆网宣布以100%换股方式合并,新公司名为优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5]至此,我国商业视频网站上市融资的首批公司已达3家。

这一时期,众多视频网站加入网络节目自制队伍,开启了网络视频行业发展的崭新一页。如2011年4月上线的腾讯视频,推出《某某某》《爱呀幸福男女》等独家原创自制栏目。再如2012年爱奇艺重磅推出的互联网约会交友节目《浪漫满车》,被称为“标志着网络视频栏目正式告别草根式发展,进入专业化、精品化发展的新时代”[6]。

(三)成熟期(2013—2015):台网融合 锻造精品

2013年1月4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提出台台并重、融合发展、规模运营的发展原则。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 电视”的媒体融合改革加速。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604家机构获准开办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其中广电机构224家,占比37%;民营机构190家,占比31%;其他媒体机构104家,占比17%;其他国有单位86家,占比14%。[7]从网络视频原创栏目的数量和市场竞争力来看,民营商业视频网站保持着比较明显的优势。

2014年,我国网络自制剧体量突破50部1200集,各大网站网络视频栏目突破100档。腾讯视频共上线11部网络剧、30多档网络视频栏目。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等还通过收益分成等方式吸引用户尤其是专业机构参与内容生产。截至2014年底,优酷土豆平台上共有500家专业内容生产机构,生产制作了2万集作品,播放量达到100亿次。2014年,爱奇艺PGC(专业生产内容)作品达200多部,PGC分成金额2000万元。[8]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行业逐渐形成由优酷土豆、爱奇艺两家构成的视频网站第一梯队,由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乐视网构成的第二梯队,以及由聚力网、暴风影音、酷6网、凤凰视频等多家网站构成的第三梯队。[9]

这一时期,各大视频网站凭借自身优势、联合专业制作团队加大原创视频内容生产力度,涌现出一大批备受关注的网络视频栏目。如2014年、2015年爱奇艺的《奇葩说》《爱上超模》,2015年腾讯视频的《我们15个》《拜托了,冰箱》等。由于版权大战带来的内容价格水涨船高,加上“一剧两星”“一晚两集”网上境外影视剧管理等政策实施带来的效应,网络自制节目的数量和时长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量级,各种自制内容的类型百花齐放,商业扩展能力不断提高。在市场需求驱动和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下,网络自制内容加速向精品化方向发展,一些优秀内容已经输出到电视平台。[10]

(四)爆发期(2016—2018):跨界竞争 全面开花

2016年,中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达到609亿元,同比增长56%。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国备案上线的网络剧已达4558部、微电影(网络电影)5556部、网络动画片197部、网络纪录片140部、网络栏目1616档。全社会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热情不断高涨,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成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生产主体。[11]

2016—2017年,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搜狐视频、乐视网共上线自制网络综艺栏目96档(包括4档多平台播出的网络综艺栏目),播放量达423.75亿次,占网络视频平台网络综艺播放总量的91.77%。[12]

这一时期,视频网站与电视台的跨界竞争呈现出新的迹象,网络视频在内容生产、管理规制上逐渐趋于电视化,而电视机构在平台、资本方面也出现网络视频化的苗头,个中典范当属芒果TV。与先前其他网络电视台用“边角料”做节目不同,2016年,芒果TV按照电视栏目制作标准制作了诸如《明星大侦探》等网络综艺栏目,同时承接了原先在湖南卫视播出的《超级女声》《爸爸去哪儿》等节目,扩大网络视频平台的影响力,一些优秀自制节目还反向输出到湖南卫视播出,“湖南卫视+芒果TV”这种模式,为“台网”深度融合提供了借鉴。凭借湖南卫视的强势品牌力量,在网络播放量的关键指标上,芒果TV完胜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乐视网、搜狐视频五大视频网站,拔得头筹,占比28.81%。

爆发期,各大视频网站的网络视频栏目呈现出全面开花的景象。比如2016年优酷推出的《火星情报局》,腾讯视频的《饭局的诱惑》,芒果TV的《明星大侦探》。再如2017年腾讯视频的《吐槽大会》,2018年优酷的《这就是街舞》、爱奇艺的《偶像练习生》、腾讯视频的《创造101》等。明星效应、品牌运营、大投入、大制作,爆款产品层出不穷,充分体现出互联网视频娱乐产业经济的本质和精髓。

三、解析中国网络视频栏目的当下与未来

解析中国网络视频栏目的当下与未来,主要是想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其一,网络视频栏目与电视栏目同为视频栏目,除播出平台不同以外,两者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为什么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一直延续下去吗?其二,在网络视频栏目創新发展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呈现出商业视频网站的市场竞争力和内容影响力远超广电机构视频网站的现象?其三,商业视频网站的跨界竞争,为中国电视业带来了哪些变化?其四,未来网络视频栏目在中国的发展走向如何?

先来分析第一个问题。网络视频栏目发展初期,除与电视栏目播出平台不同外,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确实存在一些差异。比如网络视频栏目在画面、声音、灯光、场景、主持人、片头片尾等技术质量层面显得简陋,在选题内容、话题尺度方面存在专挑“电视不能播的”来吸引受众眼球的现象。

但是,随着专业技术团队的加盟,尤其是优秀电视人才向视频网站的流动,网络视频栏目在形式上由原来的“草根”“山寨”逐渐“精品化”,有些优秀网络视频栏目已经反向输出到电视播出平台,网络视频栏目与电视栏目在形式上的差异已消失殆尽。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视听节目的监管不断加强,“在电视上不能播的,在网络上也不能播出”。比如,2016年,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原创视听节目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宣告了备案制的正式落实。通知要求,网络综艺节目播出之前,国家广电总局要对节目内容进行审核,未审核通过的网络综艺节目不能在网络平台播出,对涉黄、低俗化、泛娱乐化的网络综艺节目采取下架整改的措施。2017年6月,《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管理的通知》宣告了“同标准审查”时代的到来。此通知一出,众多违规网络视频被下架。其中,腾讯视频的《吐槽大会》经历了上线、下架、整改、再上线的过程,以及《晓松奇谈》17期节目被下架的事件,都在提醒网络视频播出平台和内容制作方:网络视频栏目也要像电视栏目那样“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向精品化方向持续迈进。早期的“规制宽松,自由生长”已成明日黄花,未来在视频节目内容监管方面,网络视频栏目与电视栏目面临的监管审查要求一致、别无二样。

再来分析第二个问题。在网络视频栏目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为什么呈现出商业视频网站的市场竞争力和内容影响力远超广电机构视频网站的现象?据笔者观察,除播出平台的不同外,商业视频网站的网络视频栏目与国有电视体制下的电视栏目在资金的来源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也许正是网络视频栏目竞争中,商业视频网站与广电机构视频网站相比竞争力较强的重要原因。

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金的来源往往决定了精神文化产品的情感诉求和价值取向。具体来说,广电机构视频网站与我国电视“四级办台”相对应,属于国有资产创办的“党的耳目喉舌”,坚守“党性原则”,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干部”不变。广电机构视频网站创办的视频栏目与电视栏目在内容和形态上高度一致,与商业视频网站,尤其是上市公司旗下的视频网站在节目内容生产目标、流程、传播、分配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旗下的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为例,由于其创办网络视频栏目的资金来源于股市的募集,因此,其生产经营主要对股东负责,为股民服务。在网络视频栏目内容产品设计方面,主要本着“资本逐利”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吸引眼球,吸纳流量,并没有将“传播主流价值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作为首要任务。资金来源的不同,决定了商业视频网站一切以市场为重,不惜重金“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甚至在网络视频内容生产中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取悦互联网目标消费人群,在网络视频栏目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远超广电机构视频网站的市场竞争力和内容影响力。

再来谈谈商业视频网站的跨界竞争为中国电视业带来了哪些变化的问题。互联网的出现,为网络视频栏目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原本狭窄的、垄断的“电视空间”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海量的、“双向交流的、去中心化”的“网络空间”。在视频传播“渠道霸权”的神话消失之后,网络视频栏目风起云涌,实质上完成了中国电视60年未能实现的三个突破。其一是互联网平台轻松实现了中国电视长期以来未能完成的“制播分离”改革;其二是视频网站的付费会员制正在实现中国电视产业长梦未圆的从“免费收视”向“付费收视”的过渡;其三是民营商业视频网站电视化发展在客观上打破了国营电视的垄断,建立起中国的“网上商业电视台”。这些都是“互联网+”视域下商业视频网站跨界竞争带给中国电视业的巨大冲击和变化。

最后关注网络视频栏目的未来发展。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从“互联网络空间治理”入手探寻答案。当今中国的网络视听行业发展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中央和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管媒体原则,出台了30余部涉及视听新媒体发展的法律法规、规划方案、部门规章和政策文件,加快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规划行业未来发展,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整顿传播秩序,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为新时代网络视听节目提出了新的规范。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网络视频节目内容监管的逐步完善,视频网站将在网络视频内容整改、下架的“试错”中划清“底线”,不碰“红线”,吸纳优秀人才加盟,联合专业团队制作,在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网络视频栏目生产的专业化、精品化或将成为我国网络视听行业未来发展的新常态。

[本文为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互联网+’视域下电视融媒体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YJCZH02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高红波.新媒体节目形态[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7.

[2]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3.

[3]谢卓潇,张磊.中国网络视频栏目发展概况[M]//新媒体前沿(2013),胡正荣,唐晓芬,李继东,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43.

[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39.

[5]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會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68.

[6]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321.

[7]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45.

[8]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50.

[9]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56.

[10]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341.

[1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2.

[12]陈鹏.中国互联网视听行业发展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74.

(高红波为河南大学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广播电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传播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陈成为河南大学影视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级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生)

编校:王志昭

作者:高红波 陈成

网络视频优势研究论文 篇2:

大众传播时代网络原创视频形态发展演变

摘要:本文梳理2000—2020年中国网络视频发展脉络,探寻中国网络视频发展的起源点,探讨大众传播时代网络原创视频的边界线,探究网络原创视频形态演化流变发展过程的显像及成因。

关键词:网络视频;视频网站;通信技术;原创内容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大众传播时代的网络原创视频节目形态研究”最终成果,项目批准号:2015QNYS29

一、网络原创视频发展历史缘起(2000—2004)

网络视频的发展紧随互联网发展的脚步,中国网络视频的发展史几乎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史重叠。目前国内学者针对网络视频的研究,大多以2005年作为研究起点,以恶搞视频的出现作为标志性事件,重点关注2010年后的网络视频发展趋势。对中国网络视频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会发现,如果将网络视频作为特定研究对象,研究的时间范围可以拓展前伸至21世纪初年。

现象一:社区论坛兴起。世纪之交,中国互联网经历了Web1.0的萌芽期,往Web2.0时代进发。中国第一代互联网浪潮最具标志性的事物是社区论坛的兴起,以西祠胡同、天涯、新浪網、猫扑等为代表的一批网络综合社区门户网站发展壮大起来。以西祠胡同为例,成立于1998年的西祠胡同是华语地区最早的大型综合社区网站,注册用户数最高超过3000万人,是华语地区最大的社区群。网站创立初期,采用的是开放运营模式,体现了互联网的自由精神。良好的交流氛围吸引了大量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层次、有不同兴趣爱好的网友。具有鲜明特色的原创内容和主题一旦被投放在这些开放平台上,就会迅速形成话题,得以广泛传播。

现象二:网络歌曲流行。互联网的特点逐步体现,区别于传统媒介,互联网的整合性优势被开发利用。人们发现,电视、广播、纸媒、唱片等传统媒介的内容都可以被整合到网络这一大平台上,由此催生出了许多新生事物,比如网络歌手和网络流行歌曲。2001年,歌手雪村以一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开启了中国网络流行歌曲的大门,“对于网络歌手来讲,往往其音乐形式、传播方式的创新要大于演唱本体”[1],歌曲采用音乐评书的形式,朴实幽默,独具创新性,契合网络传播的需求,因此歌曲一经发行便广受欢迎,在网络上热传。

现象三:闪客。同时期,网络上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新生事物——闪客。闪客是一个网络新生文化族群,起源于一个叫“闪客帝国”的个人网站,指的是经常使用Flash的人。1997年,Flash在中国出现,到1999年,“闪客”这个概念被提出来,并逐步发展为网络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闪客可以运用Flash软件创作出很多风格独特,可以进行个人化表达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以音乐MV、动画短片的形式出现,其中音乐MV占比近一半。2000年通常被看作中国的Flash元年,其标志性事件是崔健的老歌《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在Flash短视频的助力下重新焕发活力,再次流行火热起来。

从时间节点看,网络社区发展、闪客出现、网络流行文化起步,这些都是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重要事件。受网络技术限制,网速带宽无法支持大流量视频的传播,Flash动画这种简单的视频形式恰好满足了传播的技术需求和网民的视听观赏需求,网络视频以Flash动画短视频的形式率先流行起来。以雪村的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为例,歌曲的音乐评书式曲调,加上“翠花,上酸菜”这样接地气的歌词,配上诙谐幽默的Flash动画短视频,体现了闪客的创作特质,与网络社区用户的兴趣点相契合,因此,一经投放便被网友们在各大论坛转载,引发了一场网络歌曲Flash动画短视频风潮。同时期的代表性Flash歌曲短视频还有雪村的同名专辑歌曲《抓贼》,南京方言饶舌歌曲《喝馄饨》《挤公交》,校园说唱歌曲《大学自习室》等。另外,风靡网络的动画短视频还有“火柴棍小人”形象的“小小”系列、“小破孩”系列、大话三国系列等短视频。21世纪最初五年,对于网络视频来说,尚处于发展初创期,内容创作还处于观念培养阶段,这些Flash动画短视频既是中国网络动画发展早期的代表,也是网络短视频发展萌芽期的典型形态。

二、网络原创视频发展初兴(2005—2008)

21世纪最初五年,国际互联网经历了网络泡沫破灭,互联网相关股市衰退和互联网技术上的变革。2004年Web2.0的概念被提出,到2005年这一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区别于Web1.0由网站主导生成内容,Web2.0是由用户主导生成网站内容的互联网模式,网民不仅是互联网内容的使用者,也是内容的生产者。2.0时代互联网最显著的特点是信息的分享与聚合,互联网公司提供的主要是服务和平台,更注重交互性,其用户更为活跃。在这一模式下,早期就已出现的社区型网站在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另外还出现了以视频内容为主的网站,如今蓬勃发展的短视频也兴起于此时期。

现象一:社区网站功能变化。与原创视频相关的社区网站功能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功能融合,如2003年12月开始上线的百度贴吧,“开创了将搜索引擎和社区相结合的全新模式”[2],用户可以在其平台上自由发布包括视频在内的交流信息;另一方面是门户网站逐步分化出互动音视频频道,如新浪网于2006年推出的新浪播客,搜狐网推出的搜狐播客,都是以原创内容交流为核心的互动平台,播客一方面可以制作、上传自己的音视频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观看和分享其他用户的音视频信息。

现象二:视频网站兴起。视频网站发展起步时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视频分享为主的视频网站,另一类是以购买影视剧版权为主的视频网站。

2005年,美国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上线,这种视频分享模式风靡世界,影响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演化。2005年4月上线的土豆网和2006年6月上线的优酷网,主要服务内容都是视频分享,早期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的视频内容主要来自于网友自制,部分来自于内容提供商和网站自制。这一时期土豆网的口号是“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用户可以通过其平台轻松发布自己制作或者收集的视频和影像作品,土豆网也是中国最早和最大型的视频分享平台。优酷网早期的口号是“世界都在看”,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微视频形式的视频收藏、自制与分享平台。此时期出现的类似视频网站还有2005年4月上线的56网(又名我乐网),2006年上线的六间房等。

以购买影视剧版权为主的视频网站有2005年上线的悠视网和PPTV、2006年开通直播平台的乐视网等。乐视网成立于2004年,从成立之初就坚持发展正版长视频业务,是国内最早开始购买影视剧版权的视頻网站。悠视网是一家致力于音视频内容聚合与分发,为用户提供优质点播、直播节目的网络视频互动平台,拥有大量的体育赛事信息版权资源。PPTV是以视频直播和专业制作为特色的网络视频点播平台,拥有丰富的高质量影视资源,吸引了大量网民甚至夺得了一部分电视观众。

现象三:微视频初兴。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大潮更迭中,出现了一种新生事物——微视频短片。2005年4月,一段长度只有19秒的微视频短片在YouTube上传,在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微视频发展的序幕。同年12月,中国大陆第一部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上线,这部混合了电影、电视栏目、现场表演影像资料的恶搞剪辑短片火爆网络,成为当年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成为我国微视频短片兴起的源头。此后几年间,微视频数量呈爆炸式增长,这种低门槛的视频制作方式吸引了“草根”阶层大规模参与到视频的制作与传播活动中,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投资进入视频领域,促成视频网站勃兴,视频网站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有竞争力的网站为了吸引用户各出奇招,在视频内容与形式上形成了一种“乱世出英雄”的局面。

三、网络原创视频发展进阶(2009—2013)

这一时间段,网络视频的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是3G时代到来,手机网络视频时代来临。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通过决议,开始启动3G牌照发放工作。基于3G通信技术和终端设备的应用,PC用户开始往移动端迁移,网络视频开启了移动终端化的时代。挑战是随着2008年几大不利因素相继到来,视频行业在经历了几次寒潮之后进入调整期。首先是约束政策开始实施,2008年1月开始实施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不仅对互联网平台制作传播视频节目内容作出了诸多要求,对影视内容版权加强了保护,还对提供音视频服务的互联网平台提高了资质要求①;其次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资本市场降温,对视频行业的投资趋于理性;最后是经过几年“野蛮”发展,视频领域自身发展逐渐进入瓶颈期。几大因素的叠加效应于2009年开始显现出来,大家对民营视频网站的前景期待降至冰点,视频网站行业进入激烈的震荡调整和分化期,各网站之间竞争加剧,合并、调整、优化经营策略、转型成为这一时期各大视频网站的关键词。

现象一:视频网站加速内容自制。视频时代到来,互联网受众大量涌入,网站视频内容供不应求,促使网站加速视频内容自制。各种形态的网络原创节目不断在视频网站涌现,如网络综艺节目、网络短剧、系列微电影等,在视频自制领域颇具代表性的网站有土豆网、爱奇艺、优酷网等。

2010年5月,土豆网宣布推出“橙色盒子”自制剧计划和“6号仓库”中国人才储备计划,意味着专业视频网站正式拉开了进军影视内容制作的序幕[3]。同年,优酷、新浪、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也相继推出各自的内容自制计划。

爱奇艺于2010年4月正式上线,宣布要打造中国第一高清影视门户网站。2011年5月,爱奇艺开始投拍大型自制综艺节目。同年6月,发布“奇艺出品”战略,树立网络自制行业标准。之后数月之内,自制播出了各种形态的原创视频节目,如健康综艺节目《恐怖!健康警报》、网络剧集《在线爱》、综艺节目《爱GO了没》、“城市映像”系列微电影等。

2010年4月,优酷发布“优酷出品”战略,搭建具有互联网视频特色的影视综艺制作发行体系。2010年6月,优酷联手中国电影集团公司、雪佛兰科鲁兹联合启动“11度青春”电影计划,开创“新媒体电影”模式,系列作品之一《老男孩》更是掀起了点播狂潮,成为当年的网络大事件之一。2012年3月,优酷推出年度自制大型真人秀《我是传奇》,开视频网站综艺节目先河,同时期,还推出了首档互联网全互动式脱口秀节目《晓说》。

现象二:视频网站对传统媒体观众引流。观众逐渐改变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将目光转向各类视频网站,许多电影资源被引进到视频网站,专业视频网站持续对传统媒体观众进行流量吸引,起步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网站有优酷网、哔哩哔哩(bilibili)、AcFun等。

2009年5月,优酷启动了3G战略,步入“优酷3G手机电视”的发展阶段。2010年9月,优酷实现全站支持iPad和iPhone播放。2011年5月,优酷推出专业视频搜索品牌“搜库”。几年内,优酷不断创新,创制多种类型的网络影视节目,从大型真人秀《我是传奇》到首档互联网互动式脱口秀节目《晓说》,再到2013年推出的网络短剧《万万没想到》(该剧点击播放量突破2亿,收获了“网络第一神剧”的美称)。这些不同类型的自制影视节目在不断刷新播放量的同时,还形成了社会话题,吸引了大量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注意力,很多观众逐渐摒弃原有的影视节目收视习惯,将收视阵地从传统媒体转移到网络新媒体上来。

AcFun视频弹幕网,简称“A站”,成立于2007年6月,是大陆第一家弹幕视频网站。网站自成立就以高质量的弹幕内容为特色,聚集了大量80后、90后二次元核心用户。哔哩哔哩创建于2009年6月26日,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二次元文化社区,娱乐向的弹幕视频是其网站的主要特点。网站成立初期,视频内容多是来源于日本电视台的动画、YouTube等视频分享网站和部分视频爱好者制作的二次创作内容。2012年,哔哩哔哩移动端Android和IOS版本相继上线,迅速吸引了大批年轻用户。

现象三:微电影起势,网络短片呈现由“草根化”向“精英巨制化”演变的趋势。自2010年第一部广告微电影《一触即发》上线引爆网络,微电影呈现出了较强的商业和营销属性,借力于这种商业属性微电影得以迅速发展。营销广告类微电影凭借其极强商业属性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微电影创制传播中来,进而影响到更宽领域的网络短片制作与传播,成为网络短片发展繁荣的助推因素之一。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带有营销性质的商业微电影,很多知名品牌都通过系列微电影的形式宣传企业品牌或文化,如益达、佳能、飘柔等。这类微电影大都由专业影视班底制作,视听和传播效果俱佳,不论从数量、质量还是受众接受度上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由商业类微电影衍生出多样化的网络视频短片,商业资本的注入从整体上推动了网络视频由“草根化”向“精英巨制化”演化。

四、网络原创视频常态化大发展(2014—2017)

201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4G牌照,宣告我国进入4G时代。4G系统极大地提升了移动网络速度,满足了用户对无线服务的要求,移动终端应用大发展,对网络带宽要求较高的视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视频领域,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网站视频节目常态化转化,二是个性化网络短视频大发展,三是网络剧、网络大电影繁荣。

现象一:传统媒体常态视频节目网络首发,网络自制视频节目常态化。4G时代移动智能终端普及,PC端、电视端受众大量迁移到移动端,用户已经习惯使用移动设备观看网络视频,对传统终端内容的需求减小,移动终端内容的需求大增。许多常态化的电视节目积极往移动端转化,典型表现之一就是电视节目网络首发。电视剧等传统常态节目经历了“先台后网”,即“电视台首播”先于“网络点播”,到寻求“台网同步”再到“先网后台”的变化过程。综艺节目是视频平台常态化的节目,同样经历了由“向电视台购买播放版权”到“自制网络综艺节目”的变化过程,许多网络综艺节目的制作班底本身就来自电视行业,制作模式也源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经验。

现象二:个性化原创微视频大发展,自媒体短视频应运而生。移动用户除了对视频内容有观看需求,还有社交分享需求。4G网络的技术支持、手机端操作的便捷性、各类智能手机APP开发和应用所提供的强大“一键智能”拍摄编辑方案,让视频拍摄制作门槛进一步降低,“人人皆为导演”,个性化原创微视频大发展,互联网信息传播进入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正成为传播内容的最大原创来源”[4],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头条号等自媒体平台都为网络原创微视频的传播发展推波助澜,涌现出像“一条”“二更”等以微视频内容生产为主的视频内容平台,这些微视频内容平台的策划生产方式使网络视频呈现出常态化、栏目化特征。同时,兼具社交属性的抖音、快手、西瓜短视频等短视频平台也应运而生。

现象三:网络剧、网络大电影发展如火如荼。2014年网络剧爆发式发展,被称为“网剧元年”。此后几年,随着网络视频用户消费(付费)习惯的逐步改变,网络剧市场需求加大,用户对网络剧类型的要求更多元化、细分化,各大网络视频平台加大对网络剧的制作、宣发力度,各视频平台之间的竞争开始加剧,对网络剧版权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市场份额差距缩小,“此时,爱奇艺市场份额最高,占比33.33%,但优酷、腾讯分别为27.95%、27.78%,相差并不大”[5],这为日后逐步形成“爱优腾”三足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此时期,网络剧用户需求、用户消费(付费)习惯、市场规模、市场竞争、网络剧集制作数量、网络剧类型多样性,这些因素之间呈现出相互促进、正向发展的关系。

2014年,爱奇艺在“网络大电影成就梦想”高峰论坛上正式启动“网络大电影”计划,提出“网络大电影”的概念和标准,随后,网络大电影迎来爆发式增长期。“2014年,全网网络大电影达到400部,2015年突破了700部,而到2016年,单在爱奇艺上播出的网络大电影就超过2200部。”[6]不仅市场规模增速快,网络大电影的投资成本和制作水准也不斷提高,随着竞争加剧,网络大电影需要更专业的策划,更精准的题材选择,更精良的创作,更多的专业电影创作者不断加盟进来,网络大电影的发展逐步精品化,很多网络大电影的制作水准甚至已经超过中小成本院线电影。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统一了网络大电影和院线电影的审查标准,在进一步规范网络大电影发展的同时,也让网络大电影成为与院线电影并行发展的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五、网络原创视频发展新浪潮(2018—2020)

网络视频发展的原动力是技术的突破与进展,5G通信技术相较于前四代通信技术,又是一次革命性的技术变革,高速率、低延迟、高容量、低能耗的技术带来“万物互联”的智能化丰富场景应用,视频的“工具性特征”进一步凸显。如果说从4G开始,短视频成为一种表达工具,那么“继短视频之后,中长视频必然成为5G时代最主要的社会表达方式”“社会主要交流手段将从书写文字转为视频语言”[7]。当下技术应用正处于4G向5G过渡的交叉区,网络视频的发展也处于叠化交融发展的状态。

现象一:短视频、视频直播发展渐入佳境。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享受着4G技术带来的红利,近两年呈井喷式发展,视频直播方兴未艾,网络视频的应用发展让百姓切身体会到了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短视频和视频直播的发展正在火热进行中,5G技术应用会给两者带来什么改变,有待我们继续观察。

现象二:5G时代网络视频发展新战略。2018年被称为5G元年,2018年6月首个完整意义上的国际5G标准出炉,新一代移动通信服务逐步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商用。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进入5G商用元年。借助5G技术可实现“万物互联”的优势,各运营商和设备提供商相继提出“5G+视频”的战略,加上高清视频、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全息投影等视频相关技术不断完善,视频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和丰富。未来视频形态将进一步优化,虚拟与现实交互混合的视频将成为主流,沉浸式的视频体验将会重塑视听表达的空间感,AI技术应用在简化视频制作的同时也对视频的内容生产提出更高要求,“5G时代下的视频或将开创新的‘视频语言’形式、规范与风格体系”“有望成为5G时代一种新语言范式”[8]。

六、结语

纵观整个互联网视频发展历史,技术的进阶是网络视频内容和形态演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大众传播时代背景下,与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变化相匹配,网络视频受众的迁徙流动,网络原创视频内容的更新迭代,网络视频节目形态的演进变化,都体现出互联网各时代的代际特征。追根溯源,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中国网络原创视频发展的起源点,扩展研究对象——网络原创视频的形态范围,并将21世纪最初五年(2000—2004年)纳入研究视野,修正中国网络原创视频发展的时间线。纵观当下,我们应该关注技术变革给网络视频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关注技术的原力生成了怎样的网络生态环境,让网络原生的视频形态在微视频这一核心原型下不断生发,关注其在短视频和长视频两个方向上走向何方。展望未来,我们应该重视5G时代网络视频的语言性特征,关注其形态变化对内容生产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韡.谈中国网络流行歌曲的兴起及演唱[J].当代音乐,2018(4):11-13.

[2] 曹三省,刘吟风,王辛悦.中国网络社区进化论[J].互联网经济,2015(1):96-103.

[3] 李娜.中国网络剧发展的推力脉象[J].科学咨询,2011(9):108-109.

[4] 张洪忠,梁爽,张诗雨.自媒体发展的现状与未来[J].新闻与写作,2016(5):28-31.

[5] 张辉锋,孙晔.中国网剧十年(2009—2018)市场竞争与多样性关系研究[J].新闻大学,2019(12):78-89.

[6] 曹娟,张鹏.网络大电影的身份界定、生产机制与类型化特征[J].当代电影,2017(8):132-135.

[7] 喻国明. 5G:一项深刻改变传播与社会的革命性技术[J].新闻战线,2019(15):48-49.

[8] 汤田甜,李饶雯娜. 5G时代视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视听界,2019(1):31-37.

作者简介:李娜(1984—),女,山东邹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影视创作与传播。

①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56号)第七条规定: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应当依照本规定取得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履行备案手续。

作者:李娜

网络视频优势研究论文 篇3:

传播学视域下的网络视频盗版现象分析

【摘 要】从传播学的视角看,由于网民的娱乐需求与网络视频媒体的利益需求,使网络视频盗版行为大行其道、屡禁不止,其对于知识产权、正版市场以及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严重危害。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性凸显了网络技术的缺陷,限制着我国对于网络视频盗版行为进行法律管制的效果,亟需建立网民与网络视频媒体的自律机制进行联合管制,还网络视频领域一个规范的传播环境。

【关键词】网络视频 网络盗版 网络管制

盗版指在未经版权所有人同意的情况下,对其作品、出版物进行复制、再分发的行为。长久以来,影视剧盗版现象在国内已成常态,电视台还未播完的电视剧,电影院还未下线的电影,就会被拷贝进行公开低价贩售。而由于互联网的交互性、共享性、传播迅速、传播自由等特性,在互联网上对我国本土电视剧、电影进行盗版更加方便容易,并且,以往传统媒体无法及时传播的外国影视剧、动漫视频也成为了网络视频盗版的主体,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视频盗版的行为更为猖獗。

一、网络视频盗版现象形成的原因

互联网上的网络视频传播的优势在于其传播的时效性与广泛性,在互联网上进行视频的发布、复制、传播,只需要耗费非常低的成本就能轻易获取经济收益。

1、网民对网络视频的权衡需求

新媒体权衡需求理论指出,当且仅当受众发觉其生活中某一重要需求已经无法被传统媒体满足,并且认为新媒体能够满足该需求时,他们才会开始采纳并持续使用这一媒体。①网民对网络视频的娱乐需求即是如此。首先,网络视频即点即播、即下即看,能够满足网民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娱乐活动的需求,其次,国外网络视频节目的高效传播能够满足网民与世界文化迅速融合、交流的需求。这些需求在传统大众媒体上难以得到满足,受众继而转向网络媒体。现在网络视频已是网民在互联网应用中的重要需求,据CNNIC 于2012年5月发布的《2011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称,截至2011年12月,国内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3.25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62.4%。而网络视频盗版行为则是源于网民对网络视频的需求,一方面,处于互联网时代的网民利用特定的终端设备或录像设备对卫星电视节目或影院电影进行录制、存储,然后在互联网上发布;在国外网站上搜索外国影视视频的片源,进行下载、转发。这些行为均没有获得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在这一阶段,网民使用“网络媒介本身”自主生产内容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是网络视频盗版行为猖獗的首要原因。另一方面,作为“内容载体”的网络媒介为了满足网民的需求,把网络盗版视频放在自己的平台上供网民观看、下载,进一步扩大着网络盗版视频的传播规模,助长着网络视频盗版行为的发展。

2、网络视频媒体利用“免费午餐”获取广告利益

加拿大传播政治经济学家达拉斯·斯麦兹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运用于实践,提出的“受众商品论”深刻揭示了大众媒介的经济本质,其认为,大众媒介生产的内容就像20世纪出售啤酒的小店为了吸引顾客喝酒而提供的“免费午餐”一样,“以广告费支持的电视媒介提供的‘免费午餐’是喜剧、音乐、新闻、游戏和戏剧,目的是引诱受众来到生产现场——电视机前。此时,测量受众的公司便能够计算他们的数量多寡,并区分各色人等的类别,然后将这些数据出售给广告者。”②当前,我国互联网上的盗版视频的传播渠道主要分为网络视频网站、以P2P为技术核心的视频播放软件以及文件共享网站、论坛。这些传播渠道的盈利模式与传统大众媒介的盈利模式并无二致,“受众商品论”同样适用于网络视频媒体。即网络视频媒体收集、上传盗版视频供网民在线观看、下载,看似给网民提供了“免费午餐”,实际上是把网民贩售给了广告商,让网民在观看、下载盗版视频的过程中消费广告,同时,网络视频媒体获取了高额利润。实际上,网络盗版视频是一道真正的“免费午餐”,使网络视频媒体实现了无本万利。

二、网络视频盗版行为的危害

可以看出,网民的娱乐需求是网络视频盗版现象产生的根本动因,而巨大经济诱惑则是网络盗版现象肆虐的加速器。对于网络,则产生了侵犯知识产权、扰乱正版视频获利、破坏网络文化建设等问题。

首先,版权(又称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是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当前,知识产权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起,构成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三大支柱。盗版行为是一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一方面,影视剧、动漫等视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思维和创作热情,而通过网络传播进行盗版行为,实际上是对创作者劳动成果的滥用。而知识产权一旦得不到合理的保护,则对创作者形成严重的打击,有碍于影视、动漫作品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制约影视业、动漫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影视剧、动漫等是重要的文化产业资源,是国家在国际上进行软实力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而互联网使人们置身于地球村中,知识和文化的传播方便且快捷,网络视频在没有知识产权合理保护的情况下,通过盗版的形式在互联网上传播和发行,难以形成规范的民族品牌,有碍于国家文化产业的正常发展。

其次,网络盗版视频给网络视频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广告收益,不仅使盗版现象形成恶性循环,而且给版权所有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电视台失去收视率、电影失去票房、影像制品发行商失去购买者,在网络视频盗版的牵制下,影视文化市场失去正常的经济收益。以电影《画皮II》为例,据华谊公司统计,盗版《画皮II》流入网络后,生成了至少两千余条盗版视频链接,每条链接播放过万次,根据最低票价估算,市场损失约6.6亿元。此统计尚未计入局域网观看、网盘下载、P2P分享、盗版光盘售卖等侵权形式。③严重的经济损失既影响影视、动漫公司的经营又影响影视文化市场的正常有序发展。

最后,网络媒体的兴起带来了传播方式的改革,它的技术优越性创造了新的传播格局,为世界文化交流与发展带来了新渠道。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网络视频盗版行为使网民和网络视频网站的文化接受与传播行为偏离了正确、有序的轨道,造成文化传播思想意识的恶化,它是网络社会正常发展路上的秩序破坏行为,是建设健康网络文化的拦路虎。

三、网络视频盗版现象的监管现状及对策

网络视频盗版现象的危害带来了管制的必要,我国网络视频盗版现象存在已久,我国对网络视频盗版行为的法律法规较为完善,如《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均有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相关保护条例。以法律手段为依托,网络视频盗版现象已从最初的全民盗版时代发展成一些大型网络视频媒体开始购买正版视频版权的状态。不过,网络视频盗版现象至今存在并仍然活跃,在管制上仍存在着不足,网民仍然在网络盗版视频的生产、使用、传播上肆无忌惮,规模小的网络视频媒体仍然依靠盗版视频维持运营等问题尚未解决,这其中反映了我国网络视频盗版行为管制上的难度。

从难度上讲,主要是网络技术的缺陷造成了法律管制手段难以有效实施,这与网络传播的特性分不开。

其一,网络媒体传播快捷、传播范围广泛以及盗版视频复制易的特点,使管制范围难以界定,并且海量的盗版视频难以及时得到一次性删除,反而会在管制过程中形成此消彼长的情况。

其二,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使盗版责任的认定和取证上难以有效进行,大部分盗版视频由网民生产和传播,互联网上网民以符号形式出现,其现实身份的甄别从技术上无法完全得以实现。并且,利用国外的服务器进行盗版视频传播,会增加技术管制难度。

其三,网络传播内容的数字化特点造成追惩难度大。即,一方面盗版视频内容的存在并非实物,在管制过程中能通过技术手段瞬间删除,从而导致监管失效。而且,网络视频媒体作为盗版视频的载体时并非盗版视频的第一传播者,难以对其责任进行界定和追惩。再者,就算被界定为侵权,只需付上很少赔偿费,相对于高昂的版权费是九牛一毛。

由于互联网是一个自由与开放的媒介,它是网民主体意识的释放与集合的平台,在外部管制机制效果受限的情况下,建立与完善内部自律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增设网民媒介素养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的定义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④。由于网民是网络盗版视频的主要生产者与传播者,对网民进行素养教育就是让网民正确选择使用和选择媒介,认识到视频盗版行为的危害。而网络道德是建设和谐网络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对网民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能够使网民在心中树起一把衡量规范自己网络行为的标尺,造就高尚的道德品质。而媒介素养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两者相结合,能够从源头上遏制网络视频盗版现象。

其次,规范网络视频媒体行业秩序。2009年9月,搜狐与激动网和优朋普乐三家网络视频媒体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盟”,这反映了网络视频媒体对建立良好行业环境的决心和期待。网络视频媒体在网络盗版视频行为中既是平台提供者又是内容提供者,网络视频媒体一方面要做好网络视频的把关人,另一方面通过购买版权来放弃对盗版视频的利益纷争,则是通过自净化的方式来完善整个视频行业。□

参考文献

①祝建华、王晓华:《权衡需求理论与数码市场的前景》[C].《传播学研究:和谐与发展——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93-103

②郭镇之,《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泰斗达拉斯·斯麦兹》[J].《国际新闻界》,2001(3)

③王志灵,《盗版致损6.6亿 华谊兄弟痛追〈画皮Ⅱ〉盗版源》,《21世纪经济报道》[N].2002-9-24

④谭泓,《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公众对传媒信息的选择能力》[EB/OL].http://www.china.com.cn/xxsb/txt/2007-10

/29/content_9142337.htm,2004-3-25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编:叶水茂

作者:刘叶芳

上一篇:家庭聚会全攻略下一篇:珠心算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