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元素应用动画艺术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键词:中国;水墨元素;动画设计;应用1中国水墨元素的概述目前,我国水墨元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象水墨元素;一类是意象水墨元素。形象水墨元素是指作品中人物造型、场景、构图、色彩和整体风格,通过运笔、用色和构图来形象地描绘作者所见事物;而意象水墨元素主要是作者针对实物进行想象加工,让整个水墨元素有更多的可塑空间。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水墨元素应用动画艺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墨元素应用动画艺术论文 篇1:

水墨动画类型的视觉美感探析

摘 要:中国水墨艺术是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水墨动画以优美的画面效果,表达了东方文化深厚的哲学内涵和独有的审美体验。以水墨动画为切入点,通过对水墨动画的视觉形态的解读,论述水墨动画美的表现及其独特的视觉美感,并结合当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于水墨动画数字化的艺术表现和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墨动画;视觉形态;视觉美感;数字技术

一、水墨动画视觉形态的表达

(一)水墨动画中留白的运用

留白是中国画艺术创作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画面构图协调美观而有意留下适当的空白。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等,创作者都会故意留白形成虚境,以此来增加观众的想象空间。水墨画中的构图忌讳“满”,因为太“满”不利于读者去发挥想象去体验虚实相生的感觉。水墨画中的“白”是计白当黑,留白起到衬托主体的作用。水墨留白、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是中国画家所追求的。寥寥数笔丹青,画面神韵意境皆出,极具中国美学特征。在水墨动画中,留白是常见的艺术表现之一,它继承了传统水墨绘画的艺术韵味。动画场景中的适当留白为整个动画增加了水墨韵味,在虚与实的对比中营造一种空灵深邃的意境。水墨动画片《山水情》中师徒二人乘坐扁舟划向远方,整幅画中只有船下的一丝波纹,其余留白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本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绝美的画作,红叶飘落师徒二人弹奏古琴的场景令人向往,师徒之间的深厚感情让人感动。在《小蝌蚪找媽妈》动画中,动画场景中的池塘清水用荷叶下的大片留白来表现,来回在水中游动的虾公公,追逐打闹的小金鱼们和在水中跳跃的青蛙,以留白表现水的动感,使得画面生动且富有意境。

(二)水墨动画的构图方式

水墨画的构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幅画的美感的产生与构图有着直接联系。对于水墨动画来说,画面中的构图同样遵循水墨画的形式美法则。水墨画的构图方式方法很多,对称与均衡是其形式法则之一,而水墨动画也遵循了这一原则。水墨画大多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表达,其构图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或空间,可把不同景别和人物全部收入所需的画面之中。以“散点透视”和“多点透视”的方法创作,增强了画面的灵活性和动态感。这种构图方式在影片《牧笛》和《山水情》中均有体现,影片中多采用移动的视点进行拍摄。《牧笛》片尾处,牧童安静地骑在水牛背上消失在树林里,画面优美,意境悠远。《山水情》中师徒二人在扁舟上消失在远方,其节奏流畅,令人神往。

(三)水墨动画应用的水墨笔法

传统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是水墨动画的制作基础,水墨动画突破了传统动画单线平涂的技法,使静止的水墨画被赋予了动画的意义。水墨画用笔时讲究皴、擦、点、染等不同技巧和方法,用笔的不同在宣纸上便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水墨动画在场景设计、人物设计中都要遵循水墨画的用笔技法,才能展现出水墨画独特的韵味。正是水墨动画对于水墨画用笔技法的借鉴才使得水墨动画中产生烟雨迷蒙、山水如画、栩栩如生的视觉感受。《牧笛》动画片中有山有水有云,有花有鸟有人,动画中的造型设计来自著名国画家李可染。作品中的牧童和水牛的造型极具笔墨情趣,比如水牛身躯的用墨较淡,水牛的头部及发亮的眼睛以浓墨点染,以皴笔擦出牛臀,整个水牛的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浓淡相宜的笔墨变化在场景的描绘中尤为突出,风景多以皴染的笔法来绘制,水墨的干、湿、浓、淡被运用得恰到好处,山川、河流、竹林等都呈现出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的意境,完美地诠释了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

二、水墨动画中美的表现

(一)水墨动画中的绘画造型

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的创举,让静态的水墨画动起来,是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致敬,虚实相生的意境独具中国特色。水墨动画中的造型设计以中国画艺术为根本,中国画艺术的创作讲究“以形写神”“形神合一”的美学法则。西方动画艺术多采用“单线平涂”的手法来描绘形象,在勾勒好的轮廓内填充颜色,但是“单线平涂”的绘制手法难以表现层次感与韵律感。而水墨动画没有明确的外轮廓线,其线条不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模仿,继承了传统中国画中“以形写神”的美学法则。笔法的勾、勒、皴、擦、点等绘画技巧,使线条的浓淡粗细凸显造型的韵律感,表现出水墨动画变化无穷的线条样式。水墨动画更加注重“神”的描绘,墨色的焦、浓、重、淡、清都会使画面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形态。水墨动画中干湿浓淡的墨色和笔墨技法,墨与色在宣纸上呈现的晕染效果完美融合,增强了水墨动画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动画角色是动画中的主体,动画角色的设计是影响动画作品质量的因素之一,优秀的动画片中的角色总能让观众记忆犹新。水墨动画没有明确的外轮廓线,如《小蝌蚪找妈妈》动画片中大虾的形象取自齐白石的画作,画面中大虾的颜色一深一浅,绘画者用几笔淡墨点染出虾的透明质感,用浓墨点出虾的头部,长钳和短脚刻画细致且笔触有力,虾的长须墨色较淡,跟随水流波动。虾公公的活灵活现是水墨动画角色设计成功的典范,画面虚实结合增加了动画的趣味性。《牧笛》这部影片中水牛和牧童的形象由李可染亲自设计,水牛的造型朴实,墨色的深浅变化显得水牛憨厚有力,牛背上的线条虚实结合,牛的头部刻画得精致生动,牛角粗壮有力。牧童的造型较为写实,身体有淡淡的轮廓线,头发的颜色有深有浅,表现出层次感,动画造型用笔自然流畅,极具生活气息。

(二)水墨动画中的动作设计

动画中的动作设计对角色的性格、情感、故事情节发展以及艺术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动画不同于真人电影,所有的动作设计都需要动画设计师在纸上绘制或者在电脑上完成。设计师可以对角色设定进行夸张与变形,在家喻户晓的迪士尼动画中,米老鼠、唐老鸭的设计是成功的角色设计,这些形象常常以滑稽幽默的表情、动作使观众们捧腹大笑,这种夸张的动画设计其实是对真实动作的夸张与简化。然而,写意性是水墨动画的主要特征,水墨动画中的角色造型不适合做过于夸张变形的动作,因而水墨动画更加注重其情感的特征,虚实相生并以实见虚,动画中事物的虚实结合使观众感受到真实世界的存在,表现出似与不似的审美感受。留白指利用纸上的空白来表现画面中的某种景象,这种表现手法不仅能凸显画面主体,更能给观众提供想象的空间。动画《牧笛》中有牧童骑水牛过河的场景,水牛的头部和身体只绘制上半身,下半身留白,生动表现出牧童和水牛悠然自得在水中徜徉的情景。《小蝌蚪找妈妈》中小蝌蚪的绘制简练传神,没有面部的特征,依靠尾巴的游动表现其动作形态,通过小蝌蚪们时而聚集、时而分散来表现它们的情绪情感。片中母鸡和小鸡的形态刻画传神,小鸡们跟随母鸡走向远处的场景生动有趣,动作自然流畅。动画片《鹿铃》中人物和动物的动作设计更加复杂,有老鹰和鹿打斗的场景、女孩和小鹿之间互动玩耍的场景、去集镇买东西的场景等。小鹿的奔跑、行走、跳跃等一系列动作都非常逼真形象,人物的表情动作都较为写实,符合动画运动规律,其动作设计将女孩与小鹿之间建立的深厚情感表现得真挚自然。

(三)水墨动画中的意境之美

水墨动画中所说的“意境”,即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情与景汇、意与象通、虚实相生”的独特视觉感受。水墨动画中的镜头画面与传统水墨画相比,镜头的变化增强了画面的运动感和空间感,更能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水墨动画不只是客观的自然再现,而是对于“天人合一”的意境追求。水墨动画的每一帧都犹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水墨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水墨动画更加强调的是意境之美。大部分水墨动画尽可能地减少语言对白,动画所表达的情感由视觉形态展示出来,寄情于画面造型表现和角色的动态表情,从而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水墨动画情与景的高度融合,使动画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美。水墨动画以笔墨来表现人与自然的无限画意。大部分水墨动画语言对白很少,主要是通过诗意的画面以及优美的音乐来表达虚实相生的意境。我国水墨动画充分运用了墨色所产生的黑白、虚实、浓淡关系,展现出画面丰富的层次感,充分表达了虚实相生的关系,情与景的完美融合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再配以舒适的旋律,带给观众独特的意境美。在动画《牧笛》中,牧童骑着水牛行走在柳树边,悠扬的牧笛声打破了山林间的幽静,水墨山水的韵味使得牧笛声更加清脆悦耳,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方济众绘制的江南山水画之中。重山叠峦的山谷、烟云缭绕的雾境,独特的山水画意境尽在眼前。《山水情》这部动画借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营造了优美的意境。本片以人物为主体,以高山流水等自然环境为背景,人与景的高度融合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影片传达了深厚的师生之情,其表达方式意味深沉且内敛含蓄,充分体现了中国哲学理念中“天人合一”的美学意蕴。

三、数字技术与水墨动画的结合

(一)数字水墨动画的艺术表现

水墨动画结合现代数字技术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数字水墨动画的视觉形态仍遵循水墨画的艺术效果。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手绘制作,提高了动画制作效率。数字水墨动画保留了水墨画的干、湿、浓、淡、焦的画面感,追求画面的意境美。数字水墨动画的场景与角色造型设计讲究笔墨渲染,线条和色彩的搭配表现出传统水墨画的韵味。数字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水墨动画的视觉语言,拓宽了水墨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更为广泛的运用空间,可以融合更多的元素进行创作。三维数字技术的出现使水墨动画的发展有了新的方向,利用三維软件创建角色造型、场景设计,贴上水墨材质,通过渲染合成等方法制作出水墨效果的动画作品。数字技术的出现,降低了水墨动画的制作成本,使水墨动画作品层出不穷。2006年三维动画《桃花源记》运用了水墨、皮影、剪纸等传统元素,其中水墨效果主要用于动画片中的场景;2011年,根据梅兰芳经典片段《贵妃醉酒》改编而成的水墨动画短片登上了首届动漫春晚;201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水墨动画《斑羚飞渡》试片完成,相比传统水墨动画其美术风格有很大突破,画面中出现了彩墨,颜色更加丰富,传统水墨动画的视角是平的,该片以电影的镜头语言去讲故事,画面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更强。2018年,由北京电影学院孙立军教授导演的动画短片《秋实》,首次运用8K技术制作三维水墨动画。该片亮相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是对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肯定。《秋实》的视觉形态建立在齐白石“工写兼备”的艺术形式之上,树、石、果大多是写意而成,花、鸟、虫刻画细致,画面极具美感;2019年动画片《百鸟朝凤》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播出,片中的场景以水墨绘制的写意手法完成,画面色彩丰富,给人以朦胧淡雅的色彩感受,有着浓郁的中国水墨韵味。

(二)水墨动画数字化的积极意义

传统的水墨动画制作成本高、制作程序繁杂、制作时间长等一系列原因使得水墨动画的发展停滞不前。数字水墨动画的诞生不仅提高了水墨动画的制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创作成本,它的出现使水墨动画的视觉表现形态更加丰富多样,弥补了水墨动画在影视语言上的缺陷,带给观众更加多变的视觉感受,并且数字水墨动画的发展与应用已经拓展到其他领域,这对于水墨动画来说意义重大。数字技术丰富了水墨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突破了传统动画制作方法。水墨动画以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数字水墨动画被应用于电影、广告、新媒体等各个领域。水墨动画与当代艺术深度结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艺术展览中。2018年炎黄艺术馆举行了“虚异·京港澳水墨新媒体艺术展”,汤柏华以敦煌壁画风格绘画了万多块泥版制成《夏虫国》水墨动画,刘清华的作品《飞蛾》描绘了一千张水墨飞蛾。艺术家们将水墨转化为新媒体,使水墨有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

四、结语

水墨动画在视觉形态上借鉴了水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水墨画艺术。水墨画独特的留白、构图以及笔法的应用使水墨动画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营造了优美的意境。数字技术打破了水墨动画表现题材方面的局限性,并且提高了制作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其视觉形态的表现显得更立体且具灵活性,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水墨动画新的表现手法,充分研究水墨动画的视觉表现形态,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水墨动画。

参考文献:

[1]李财财.传统水墨动画的艺术表现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3.

[2]赵永波.中国水墨动画片美学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3]孙平,孙立军.多维视野下嬗变的中国水墨动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9):98-102.

[4]陈慧.水墨动画视觉语言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1.

[5]白文捷.以《山水情》为例探究中国画对水墨动画创作的影响[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9.

[6]夏莹莹.现代水墨画与动画融合性研究:以吴冠中水墨风格为视角[J].书画世界,2017(12):89-90.

[7]张帆,孙立军.动画电影《秋实》艺术境界的创作形态[J].电影艺术,2020(3):139-142.

作者单位: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郭丽娜

水墨元素应用动画艺术论文 篇2:

中国水墨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国;水墨元素;动画设计;应用

1 中国水墨元素的概述

目前,我国水墨元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象水墨元素;一类是意象水墨元素。形象水墨元素是指作品中人物造型、场景、构图、色彩和整体风格,通过运笔、用色和构图来形象地描绘作者所见事物;而意象水墨元素主要是作者针对实物进行想象加工,让整个水墨元素有更多的可塑空间。可以说意境水墨元素是精神层面的绘画元素,带有作者很多主观想象力。通过有效地运用意境水墨元素能够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数字文化产生更多碰撞[1]。

2 动画设计概述

动画设计的工作原理与电影、电视是一样的,通过连续快速地播放多个画面,出现连续变化的图画。一般来说,动画从制作技术和手段来看,分传统手工动画和计算机电脑动画;以动作表现来看,分完善动画和局限动画;以空间视觉效果来看,分为平面动画和三维动画;从播放效果来看,分为顺序动画和交互式动画。在进行动画设计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角色设计,从多个角度进行标准页绘制,同时还要结合相应的音频,让每一个音频能够准确地对应到相应的图画上,营造视觉与听觉结合的动画效果,让整个动画设计效果更加得立体化[2]。

3 中国水墨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3.1 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艺术

将水墨元素应用在动画设计当中能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带来了新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水墨文化,从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此外,动画设计是新时代的产物,适合时代的发展,将中国水墨元素融入其中能够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并能够利用动画的形式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传承中国传统艺术奠定基础。

3.2 凸显中国动画特色

中国水墨元素有着浓烈的中国色彩,将其应用到动画设计当中能够凸显中国动画特色,为我国动画事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设计思路[3]。

3.3 创新中国水墨元素的展现形式

传统的水墨画是通过纸和笔、水和墨进行人物、造型、意境的勾画,一直处于二维世界当中。而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水墨元素在动画设计中有了创新性的表现方式,能够将平面画面转化成立体画面,让人物、場景、形状变得更加灵动。而且三维动画、VR 动画的出现会给人们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美。这些技术让中国水墨元素的展现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多变,更加惟妙惟肖。

4 中国水墨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4.1 传统水墨元素的应用

传统水墨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多是以手绘为主。首先,在纸上先构思好整体脉络,勾画出人物、动物的造型,做好每个色度之间的分层制作,同时,明确每一个动作之间的连贯性,为后续的每一帧动画做好基础。然后,再将它们涂在透明的赛璐珞片上,利用传统动画制作手段对每一个赛璐珞片进行拍摄。最后,将赛璐珞片重合在一起,并用相应的动画制作技术进行水墨效果的渲染[4]。在传统水墨动画制作中涉及到多个步骤,而且非常繁杂,对每一张图画都要做好分解,根据故事情节做好每一帧画面的描线以及分层着色,并进行多次拍摄,在制作周期上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此外,传统水墨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是要让水墨画动起来,更要将传统水墨元素的意境展现出来。对此,在进行动画设计的时候就要将传统水墨元素的特点展现出来,做好相应的意境表达,展现出中国水墨元素的深层文化底蕴。例如,在《山水情》动画当中对山水、人物、笛子、服饰等这些元素的描述,以及整个故事的构建都表现出一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意境之美。片中的人物更是能够体现出人物那种寄情于山水的自由自在的心态(如图1)。在绘制的过程中,每一个形态都要用不同的水墨画面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够在后续的拍摄中使图画具有连贯性,当运用一定的速度进行播放的时候才能够让整个故事架构更加得细腻。例如,《三个和尚》在人物造型勾画上就充分展现出了人物特点,并在其中给予观众相应的留白空间,激发观众的想象力,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水墨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意境美。我国传统水墨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遵循了水墨画的特点,通过控制笔墨的浓淡来营造虚实变化,直观地展现出我国水墨画的意象之美(如图2)

4.2 结合现代技术的应用

动画设计中融入中国水墨元素不仅仅是让水墨画动起来那么简单,还要让水墨元素在题材、造型、风格和表现上都有新的展现。首先,手段上的创新。例如,可以利用2D 水墨仿真技术来分析传统水墨画的特点,并模仿传统水墨绘画工具,制造出更多的水墨仿真画笔,让专业人员在利用中国水墨元素制作动画的时候,通过设置不同的画笔参数就能够实现水墨仿真效果。又如,3D 水墨渲染技术的应用,能够让中国水墨元素变得更加立体灵动,对于整个水墨元素的轮廓渲染、内部渲染、单笔渲染来说都能够表现出来[5]。

4.3 结合实景拍摄的应用

将水墨元素与实景拍摄融合应用会让水墨画意境更加得具象化,拥有更多的真实感,让整个画面更具灵动性。例如,《和谐中国》就是在片头片尾运用了水墨元素,把现代城市景象与水墨元素融合,整个画面既抽象又灵动,让人耳目一新。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动画设计中将水墨元素与真人进行互动能够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让动画效果更加得新颖,通过实景拍摄水墨元素进行展现,能够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从而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4.4 结合不同领域的应用

在多元的技术背景下,水墨元素可以应用到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游戏动画之中。首先,二维动画中水墨元素的应用。如8分钟的《思凡》动画小短片中就应用了水墨元素,采用重彩、淡彩、写意的方式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故事的发展走向,利用水墨元素营造出主人公内心世界。其次,三维技术的出现为中国水墨元素融入动画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让整个画面更具立体感、画面感。例如《桃花源记》三维动画,仿佛让人置身于桃花源中,让观看者感受到桃花源的美,让整个动画更加真实动人。而且三维动画可以把每一个小细节都做得更加逼真,动感十足,能够将各个水墨元素的意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6]。此外,水墨元素在游戏动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一些游戏在人物设计和场景设计上都运用了水墨元素,让玩家在游戏中感受水墨文化的魅力。游戏动画中融入水墨元素不仅能够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审美风格,还能够增强游戏动画的吸引力。

5 结语

通过本文对中国水墨元素和动画设计的深入剖析,希望能够让设计者正确地应用好水墨意境、水墨形式,从而构建出中国动画中的水墨形象,让水墨元素成为我国独特的动画语言。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动画设计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作者:李燕梅

水墨元素应用动画艺术论文 篇3:

中国水墨动画的民族风格与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中国水墨动画对民族风格的运用非常重视,而在此基础上,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水墨动画必须走向现代化和商业化的发展道路。文章通过对中国水墨动画民族风格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良好的发展路径,以期为中国水墨动画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水墨动画;民族风格;发展路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271

1引言

我国的动画无论是在故事编写还是在画面制作等方面,都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其中水墨动画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动画形式。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国水墨艺术,老一辈的动画艺术家们在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意境和笔墨中引入了动画技术,经过不断地改革创新,为人们带来了生动直观、形象活泼的水墨动画,带给了人们独特的艺术享受。但是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保证水墨动画得以延续发展,创作者必须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走商业化创作道路。

2中国水墨动画的民族风格

中国水墨动画十分注重对民族风格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剧本选题、艺术特征、美学精神以及民族音乐的运用上,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艺术魅力。

2.1剧本选题

动画制作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就是制作剧本,其是剧目的根本,动画剧本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因素,选择一个好的剧本,就代表着动画片成功了第一步。从选取题材的角度来看,中国水墨动画的题材大多来源于中国的古代神话和寓言故事,其中《鹬蚌相争》就是由《战国策》中寓言故事改编的,还有《山水情》来源于中国伯牙子期的典故。这些古代的寓言故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符合不同年代的观众的需求,因此不论是在儿童还是成人领域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不仅如此,这些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动画题材,在国内外都备受欢迎。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我国一些极具寓意的古代名人典故以及寓言故事,都为水墨动画题材的选取、故事的编制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使得现代水墨动画在体现现代化理念的同时,也很好地做到了对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从动画主题来看,剧本的编写对动画具有很大的影响,中国的水墨动画在主题上十分透彻地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观念,在水墨动画中的情节和角色设定等都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的体现,从而使得观众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2.2艺术特征

中国水墨动画中的场景和角色设定都是对水墨画的一种延伸,在角色的造型设计上,一直遵循着国画大师的传统笔墨形式,塑造出了灵动活泼的人物、动物以及山水形象。从而使得传承和发展了水墨画的意象造型和笔墨精神的水墨动画的造型艺术,通过生动形象的面貌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以此将水墨画的民族特征和鲜明的笔墨色彩等艺术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程式化的动作和大气而不失韵味的镜头在电影语言的融合下,把中国民族特有的风格和精神展现了出来。

2.3美学精神

中国的水墨画讲究天人合一,超脱世俗的审美观念,其中还包含着一定的哲学思想。中国水墨动画的出现,将带有民族性的美学精神在灵动美妙和潇洒飘逸的镜头中体现得十分透彻,其中大方壮观的笔墨山水,以及优柔生动的角色动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中国传统的意蕴,可以说,这些都是对中国美学思想的另一种诠释。中国的水墨动画为全世界创造出了一种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和精神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的传统美学精神得到了传承与升华。

2.4民族音乐的运用

中国水墨动画片在声音和旋律上的精彩表现,都非常深入人心,令人震惊。从《牧笛》到《山水情》,全面展现了水墨画面和民族音乐的美妙结合。《山水情》的磅礴气势和《牧笛》的温婉甜美,都恰当地使用了民族音乐,其中短笛和高胡等民间乐器与美好画面的融合,再加上民族音乐的曲调,以及所塑造的角色性格和思想观念,民族音乐所衬托出借景抒情的自然和谐,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音乐与水墨动画的完美贴合。自然界的声音和民族乐器的声音相融合,使得水墨动画的情节始终处于音乐之中。因此,中国水墨动画中的乐曲可以说是在中国听到的最美好的音乐。

3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路径

水墨动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珍贵财富,是人类对美好愿望和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元素的主要载体,所以将中国水墨动画传承和发扬光大是非常有必要的。

3.1汲取电影语言

中国水墨动画是一种对时空艺术的重现,所以具备了电影的审美元素。但是中国传统的水墨动画更加注重画面效果,受动画制作技术方面的限制,我国的动画电影在镜头表达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无法做到多角度旋转,这就使得镜头语言显得十分单调、乏味。伴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变化发展,人们的感官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之中,审美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和更新,所以只有充分具备现代感和时尚感的镜头语言和运动节奏,以及多维度的感官刺激等,才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才能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

现代的水墨动画创作者应该尝试在水墨动画中使用应试思维的声音与动画同步以及蒙太奇的剪辑方式等各种现代化的表现手法,以此拓展水墨动画的电影语言和镜头语言,促使叙事更加流畅舒适,提高画面视觉的冲击力,从而完善水墨动画的画面效果。而且数码技术的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水墨动画实现良好的视觉效果提供了帮助,这主要是因为数字化的水墨动画是在软件制作的虚拟空间中拍摄的,因此在镜头和场面的拍摄上有着很大的调节空间,还可以达到多角度和多方位的拍摄效果,从而加强镜头语言的表现力。而且虚拟化的摄像机还能够非常自由地掌控节奏速度,能够更加随意地拍摄,以此将观众引入美轮美奂的意识流中。

3.2应用于不同领域

传统水墨动画的创作都是艺术短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受众面。面对中国现代化和多元化的文化现象,水墨动画的创作者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尝试着将水墨动画应用到各种不同的形态领域,以此实现水墨动画的多元化发展。例如,北京电影学院开发的具有水墨动画风格的游戏动画,主要是以游戏主要载体,将中国的古典文化的视觉形式与现代化的娱乐形式结合在一起,使得游戏者在娱乐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中国水墨审美理念。不仅如此,水墨动画还可以与传统的工业设计相结合,实现交互式的动画表现。水墨动画创作者可以尝试制作一些与智能手机和网络相适应的水墨动画,或者是创作一些与水墨相关的游戏和广告等,通过现代化、技术化的各种平台,加大传播和宣传力度,积极地将水墨动画应用到不同形态领域中去,以此采用各式各样的形态将水墨动画体现出来,使得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在现代化的文化领域中得以充分发挥。

3.3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借助三维技术,与水墨的意境相结合,不仅能够实现水墨动画的新视觉效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便于调节动作和节奏。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民族元素和表现手法与水墨动画有机结合,能够全面推动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但现阶段,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仍旧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仍旧需要进一步发展,而且中国的影视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本身起步相对较晚,虽然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很多创意性的设计都是来源于国外。再加上为了符合拓展市场的要求,也必须积极促进水墨动画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开发出了一些水墨渲染引擎软件,使得水墨动画变得更加逼真直观、生动形象。这只是水墨动画技术的一小部分发展,想要实现水墨动画技术的完善发展,必须要依靠自身的能力,加大开发硬件和软件的力度,以此适应中国水墨动画的创作需求。

近年来立体电视的出现,为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实现立体影像和水墨动画的相融合,能够使水墨动画的灵动柔美在立体的状态下肆意流动。而在中国水墨动画中应用立体影像制作技术,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的画面视觉享受,同时还能够使观众切实感受到水墨画的意境,进而更好地体会水墨动画创作者的内心思想情感和主观情怀。利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表现水墨动画的笔墨语言,引进新技术,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能够全面推动水墨画的规模化和体系化发展。

3.4采取成熟的商业运作手段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发展,市场模式也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下具有开放性的市场使得文化领域呈现出了良好的多元化和娱乐化的发展趋势。而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水墨动画之所以难以在市场中立足,主要是因为水墨动画和商业价值之间出现了脱节。只有在制作商加大投入,以此换取成功的艺术创作,并通过使用成熟的商业运作手段,进行全球化的推广和宣传,才能够实现艺术和商业的双方共赢,这就要求中国水墨动画不但要提高艺术技术,还要借助成熟的商业运作,以此体现水墨动画的商业价值。

4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水墨动画中饱含着一定的民族风格,这是对民族风格的一种完美体现,也是中国水墨动画得以发展的坚实基础。而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的更新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水墨动画创作者要对数字化技术在水墨动画中的应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努力实现水墨动画艺术和商业运作的有机结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从而创作出具有商业价值,且更加优秀的水墨动画。

参考文献:

[1]王华威中国动画片的民族化与国际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1).

[2]杨惠珺精神的驿站心灵的牧归——从《牧笛》看中国水墨绘画元素的动画片[J]电影文学,2008(16).

[3]张贵明传统水墨动画中关于意境的形式表达——以《山水情》为例[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4]韩波,洪京,边中宇中国动漫产业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作者:王芸辉 蔡伟

上一篇:乡四本台账工作总结下一篇:新高考方案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