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发展下国际贸易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基于协整理论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重点分析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港口货物吞吐量及货运量四个参数间的关联性。通过采用山东省1995年至2014年的数据,对山东省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物流发展下国际贸易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流发展下国际贸易论文 篇1: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商贸物流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问题探讨

摘 要:商贸物流快速发展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增长。近年来,在全球经贸整体放缓的情况下,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机遇,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发展潮流,推动信息技术融入商贸物流产业,加快商贸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有效畅通物流运输网络,积极引导大众消费,带动国际贸易投资,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实现平稳增长。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商贸物流;国际贸易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贸物流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基本情况

商贸物流产业促进国际贸易增长的新发展格局基本构建。商贸物流产业是国际国内贸易的重要基础性产业,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完善产业相关标准体系,加速推动商贸物流企业走出去。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商贸物流企业大胆创新商业模式,着眼供应链管理创新,形成了电子商务物流融合发展等新模式,带动国际贸易结构。在物流设施建设方面,大力推进与相关贸易伙伴的物流互联互通,共同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电子商务海外仓等,国际物流网络、物流设施更加完善,国际贸易方式、模式、领域不断延伸。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一些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加速国际化全球化进程,加大和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基本形成了面向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体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商贸物流产业促进国际贸易增长的全球一体化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国际贸易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力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我国商贸物流促进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济全球化面临新挑战和新变化,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当今世界正政治经济环境加速演变,国际贸易环境也发生新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各经济体和国家之间的经贸摩擦增多,地缘政治面临大动荡,美国频繁“退群”,民粹主义、单边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经济全球化面临巨大困难和挑战。个别国家设置贸易和技术壁垒,刻意打压中国企业,我国商贸物流企业走出去的困难挑战明显增加。世界各国人民文化风俗、消费习惯、商品需求千差万别,对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日益苛刻。同时,我国商贸物流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商品通关、外汇金融、安全环保等管理和服务流程尚需优化,商贸物流产品的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试验验证体系等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差距,国际贸易结构、国际市场布局不够合理,商贸物流发展促进国际贸易仍然任重道远。

我国商贸物流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创新能力还有待增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我国商贸物流产业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正在不断削弱,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很多产品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商贸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新优势尚未完全形成。相当部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业大而不强,尤其在知识产权等领域竞争力不足。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主导权仍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话语权和影响力十分有限。我国国际贸易的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通关便利化等政策措施尚需深化改革。商贸物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仍需提升。跨境电商服务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国际贸易人才总量不足,高端人才稀缺,对商贸物流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造成一定制约和阻碍。

三、我国商贸物流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策略

(1)改善商贸物流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持续优化商贸物流国际贸易发展环境。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基本方略,加强商贸物流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的调查研究和顶层设计,完善商贸物流促进国际贸易的相关法律。深化国际贸易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统筹协调和综合施策,完善综合协调和政策联动机制,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两个层面的作用,强化贸易、金融、产业等相关政策之间衔接,推动各类国际贸易优惠政策落实落地,助力商贸物流企业降本增效和全球化发展。注重发挥金融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持续拓宽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渠道。加强国际贸易风险防范,健全完善商贸物流预警体系,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分析,持续提升企业运用贸易规则水平,切实增强企业防范风险能力。持续推动国际贸易立法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不断优化出口退税、外汇管理和安全通关相关流程,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快打造公平竞争的、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政策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各种沟通机制和合作平台,逐步消除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妥善解决贸易分歧,为商贸物流促进国际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不断优化国际贸易结构,積极拓宽国际商贸流通渠道方式。持续优化国内商贸流通产业的区域布局,优化商品贸易结构,培育巩固国际贸易优势,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充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加强区域之间的商贸融合,实现强强协同优势互补,形成完整的商贸物流链,共同提高满足国际市场贸易需要的能力。持续深化“一带一路”国家的商贸流通合作,深耕厚植传统亚非拉市场,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积极拓展发达国家市场,拓展国际贸易新领域。结合疫情影响带来的国际环境变化,认真研究市场规模、消费结构、贸易潜力等因素,积极开拓新市场。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要持续优化商品结构,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高全球商贸流通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努力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不断优化国际贸易产品结构,拓宽国际商贸流通渠道。加大贸易投资力度,采用合资合作、参股控股等方式,与目标市场国家机构、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强与各个经济体商贸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开拓国际贸易市场,实现共赢发展。

(3)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动商贸流通产品提档升级。增强贸易创新水平,推动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传统商贸流通产业优化升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贸易与产业互动,夯实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商贸流通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商贸流通新优势,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商贸流通企业集群。增强贸易创新能力,积极融入全球贸易创新潮流,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前沿技术创新,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国际贸易有机融合,构建开放协同、共创共享的产品技术平台。深化产品源头技术创新,进一步强化制造业技术创新对商贸流通的重要支撑作用。大力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标准,推进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健全提升检验检测体系,推进产品检测认证与国际市场互认,推动重点贸易产品质量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商贸流通产品品牌建设,强化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运营和品牌管理,大力培育商贸流通国际品牌。加强重点市场品牌推介,提升中国品牌影响力,切实推动中国品牌产品走向世界。

(4)积极推动跨境电商发展,不断培育国际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打造安全、高效、提升外贸便利化水平,促进国际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结合国家战略推进实施,深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推广成熟经验和好的做法,引导商贸流通和电子商务企业深化合作,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以点带面、聚集发展,推动产品实现买全球和卖全球。围绕跨境电商发展中的人才、物流等方面瓶颈,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支撑。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逐渐步入新常态的阶段性发展,在认识并不断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对现代商贸物流进行转型升级,进而充分激发地区经济发展活力。要加快跨境电商物流的数字化建设,推动建立跨境电商物流一站式智慧服务平台,推动建立跨境贸易物流体系。跨境物流企业与跨境电商平台通过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建立跨境物流网络服务体系,优化跨境电商的物流布局,为跨境电商提供多元化、低成本的产品,同时与跨境电商平台入驻商家实现产品信息共享并实时追踪产品运输信息动态,应用大数据进行数据的全面收集、处理及监管,让整个物流过程变得可观可控可查。

参考文献:

[1] 商务部.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报告2019.[EB/OL],2020-06-12

[2] 商务部.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

[3]张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J].商业经济研究,2019(14)

[4]王淑清.许永坤.跨境电子商务与物流融合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2)

[5]付杰.“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J].工业设计,2017(4)

作者简介:

崔文超(1991—),男,汉,籍贯:河南洛阳,本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现代物流与供应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崔文超

作者:崔文超

物流发展下国际贸易论文 篇2:

物流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摘要]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基于协整理论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重点分析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港口货物吞吐量及货运量四个参数间的关联性。通过采用山东省1995年至2014年的数据,对山东省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实证结果表明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货物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与进出口总额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并且推导出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所产生的引导机制。

[关键词]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国际物流;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

1引言

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山东省对于国际贸易特别是国际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高度重视。山东省作为中国贸易大省之一,其国际物流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十二五”以来,山东省物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14年山东省物流总额为18.55万亿元,同比增长8.16%,其平稳增长模式为山东省国际贸易发展保驾护航,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山东省2005-2014年进出口额数据见表1。

目前山东省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正协同发展,山东省作为中国国际贸易进出口大省,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的部署与带动下,其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必将产生更大的提升与更多的进步。无论从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还是政策支持,无不体现出当下国家对于贸易发展对经济影响的重视程度。但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物流成本偏高、物流需求不足、网络布局不合理、技术标准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基于物流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物流业必须不断更新、创新,实现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以适应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为国际贸易发展、中国经济进步打下夯实基础。

2文献综述

2.1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理论研究

对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我国专家学者根据贸易进程时间对其影响进行分类讨论:就长期贸易进程而言,贸易数量与国家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而就短期进程来看,贸易数量与区域经济无论在经济增长贡献度还是影响程度之间均存在显著促进关系(霍忻,2015)。并且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加之通过扩大先进技术的进出口、促进贸易资源的多元化,必将进一步地促进我国GDP的增长(徐光耀,2007)。除此之外,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背景,“低碳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发展理念将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使之成为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刘庆昌,2011),就“投入一产出”问题而言,进口与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形成和增长均产生了正向积极推动作用,并且具有较为接近的贡献程度(王磊,2013)。实证方面,赵登峰、唐玲玲(2008)利用2001至2007年商品进口总额以及GDP季度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证明国际贸易利用增加总供给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增长。鉴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通过利用中国中部地区省域内1995年至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部地区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强正向作用(黄涛珍,2011),但利用VAR模型通过脉冲相应函数分析发现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显著并且迅速的,但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却是滞后和缓慢的,且进出口贸易对河南省宏观经济发展并不显著(徐雅静,2012)。另有专家学者从国际贸易的需求与供给两个角度分别对浙江省经济发展以及各行业增加值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且出口贡献值远超过进口贡献增量(张汉东、胡朝麟,2012),上述进口与出口之间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差异同样出现在江苏省(刘碧云,2008)。以新疆1979年至2006年的年度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根据长期与短期不同作用效果得到结论,长期该区域内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而短期中进口与出口所产生的经济效果则完全不同(韩家彬等,2008)。由此可见,国际贸易影响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效率从西向东呈逐级递减趋势(谢建国,2014)”。因此,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因而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

2.2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与影响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两者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相互影响、互为支撑。通过利用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之间双边贸易与国际物流数据进行分析,實证结果表明双边贸易对国际物流发展产生正向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物流发展起步晚、进程慢的因素引致其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JoseTongzon,2009),继而通过VAR模型对澳大利亚与中、美、日等多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相同状况fHong-Oanh Nguyen、Jose Tongzon,2009)。就亚太国家而言,中泰两国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同样存在着一定的联动作用,但国际物流对国际双边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带动作用(张永浴,2011)。岳垣(2013)利用1994年至2011年中国与日本两国之间国际贸易总额与货运总量为数据基础,通过模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国际物流的发展的确推动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岳垣,2013)。除针对国家层面的研究之外,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亦收获颇丰,利用上海市1978-2008年间的货物运输量、港口货物吞吐量与进出口贸易额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得,三者存在一定的协整关系(王领,2010)。随后,也有专家学者分别利用台湾(王友丽、王健,2011)、广东(高秀丽、孟飞荣,2012)等地区得出相同的结论,即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国际贸易受国际物流的影响较为显著,反之则不然。就研究方法而言,有专家学者通过利用2002-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套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由于我国国际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因此在外贸结构上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因而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影响力较为薄弱(孔原,2010)。通过对上海市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增长关系进行建模分析,计量结果表明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两者之间的增长是并行存在的,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产生明显的拉动效用(刘婷,2007)。利用湖南省1986-2006年间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计量结果也表现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更为显著(吴正芳,2007)。本文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采用1995年至2014年二十年间各参数的基础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山东省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3山东省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3.1数据指标的选取及数据处理

在将山东省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之前,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变量进行数据描述并建立模型。第一,本文选取地区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第二,选用地区的进出口总额(XM)作为国际贸易水平的衡量指标;第三,针对国际物流的衡量指标由于现在的研究缺少统一的衡量口径,或选取货物周转量作为衡量物流发展的指标(程伟、龚新蜀,2013),或采取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产值作为衡量指标(陈晓艳、陈晓宁,2014)等,而为了更好的反映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创新性选取港口货物吞吐量(TTL)和货物运输量(YSL)作为国际物流的衡量指标。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各年度的《统计年鉴》与《山东省统计年鉴》整理,数据截取山东省1995-2014年二十年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进出口总额(XM)、港口货物吞吐量(TTL)和货物运输量(YSL)数据。通过对GDP、XM、TTL和YSL四个变量分别取对数以消除样本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取对数结果为lnGDP、lnXM、lnT-TL和lnYSL。处理后的结果见表2。

3.2数据相关性分析

本文通过计算四种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评价标准,判别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经济发展两两之间的相关性与相关程度,通过Eviews8.0软件求变量间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见表3。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变量之间几乎均为同方向情况变动,因此推断四种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通过表3的数据不难发现,生产总值(LNGDP)、货物进出口总额(LNXM)、货物吞吐量(LNTTL)以及货物周转量(LNYSL)四种变量之间,彼此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超过了0.9850,这表明四种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

3.3數据平稳性检验

通过3.2中的相关性检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变量彼此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在现实经济情况中也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即两个或几个变量彼此之间可能本身并不存在理论关系,只是由于某种经济现象引致以上变量趋于同一个方向变化,因此就表现出相关性的假象,也就是所谓的“伪回归”问题。因此旨在探讨基于国际物流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首先对实验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之后再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以实现平稳性检验,即通过利用Eviews8.0软件对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进出口总额(XM)、港口货物吞吐量(TTL)和货物运输量(YSL)四个变量及其查分序列进行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通过表4中ADF检验结果可知,在显著性水平5%的情形下,1n(GDP)、1n(xM)、1n(TTL)和1n(YSL)四个变量均是非平稳序列,但通过一阶差分之后,结果显示在显著性水平5%的情形下四个变量D(1nGDP)、D(1nXM)、D(1nTTL)以及D(1nYSL)都变成了平稳时间序列,这充分说明1n(GDP)、1n(xM)、1n(TTL)和1n(YSL)为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进行协整关系实证。

3.4协整关系检验

Granger和Engel曾在1987年提出,若存在两个及以上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但是其线性组合是平稳存在的,那么就说明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通过上述3.3ADF检验结果可知1n(GDP)、1n(xM)、1n(TTL)以及1n(YSL)四个时间序列满足协整关系的条件。本文将对于上述序列进行VAR协整系统检验,协整关系个数的检验方法将采用Johansen trace统计量检验法,检验结果见表5。

通过表5显示可知,1n(GDP)、1n(XM)、1n(TTL)以及1n(YSL)四个时间序列变量之间存在两个协整方程,因此证实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3.5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操作过程为,将一个变量的滞后变量引入到其他变量方程中,若一个变量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那么就证实格兰杰因果关系在变量之间存在。通过Eviews8.0软件中的Granger causality test对1n(GDP)、1n(XM)、1n(TTL)以及1n(YSL)个变量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6。

在表6显示的结果中可见,在假定为10%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或者拒绝原假设,如在LNXM does notGranger Cause LNGDP与LNTTL does not GrangerCause LNGDP中,滞后一期实证结果显示进出口总额、货物吞吐量均是地区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原因,但在滞后二期与滞后三期两者均不是地区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原因。

同时,通过LN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XM与LNTTL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XM中可知从滞后一期到滞后三期,统计结果均接受了货物吞吐量、地区生产总值不是进出口总额的格兰杰原因这一原假设。

通过对比表LNXM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T-TL与LNXM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YSL可知,进出口的变化始终是货物运输量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同时也是滞后一期货物吞吐量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吞吐量与进出口总额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即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和进出口总额的增长在长期内会促进山东省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吞吐量的增加,但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吞吐量的增加对山东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最后通过LNXM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DP与LN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YSL可知,在滞后一期时,进出口总额是地区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原因,而在滞后二期时,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时也是货物运输量的格兰杰原因,因此证明进出口总额对地区生产总值影响以及地区生产总值对货物运输量的作用均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并且后者的时滞效应更长。

4结论与政策建议

4.1主要结论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归纳相关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从长期角度观察,山东省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物流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虽然文中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货物运输量以及货物吞吐量各自的时间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但通过一阶差分之后,四个变量均变为平稳时间序列,这说明其实质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即数据彼此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第二,通过上述检验可得,国际贸易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因此证明基于物流发展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作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联系的紧密纽带,其对山东乃至世界的经济建设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当下世界经济竞争的一个核心与焦点。除此之外,亦可发现山东省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吞吐量与进出口总额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说明山东省国际贸易总额的增加会相应的促进省内国际物流的发展,提高国际物流的收益,但山东省国际物流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较弱。

第三,分析结果显示,滞后一期的情况下进出口总额是地区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原因;滞后二期时,山东省地区生產总值是货物运输量的格兰杰原因,因此说明山东省进出口总额对地区生产总值的作用以及地区生产总值对货物运输量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并且后者的滞后效应时间更长。换言之,就长期来看山东省国际贸易的增加会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又会带动山东省国际物流产额的增长,这很好的证实了山东省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关联的引导机制。

4.2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结合山东省自身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

第一,宏观政策方面,山东省应充分发挥自身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劳动力充足等先天优势,在基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蓬勃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加强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间的联系与互动,制定推动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具体可包括国际贸易企业政策扶持、国际物流基础设施配备、国际物流系统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提高办事效率、减少中间环节、加强部门协调,以此来规范国际贸易市场秩序,建设国际物流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山东省应把握住与日、韩两国的发展契机,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与良好的开放条件,大力吸引外资、优化投资环境,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经验,拓展国内外物流战略联盟,最大程度上拉动山东省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微观建设方面,山东省位于东北亚海上交通要冲,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因此应加强保税区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公路、铁路以及海运的通达性,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保证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与此同时,加强山东省物流园区现代化的管理进程,基于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创新性改造,建立国际化的公共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高科技产品提高物流作业的国际化与高效化,为保税区国际贸易提供良好的硬件保证。港口建设方面,山东省应以青岛港为中心,协同烟台、威海、日照港共同发展,促进资源整合、实现港区联动,同时加大港口建设,扩大港口的辐射能力与牵动作用,发挥自身特色以避免港口发展的“趋同性”,通过港口经济腹地扩展带动山东省国际物流建设进而推进国际贸易发展。

第三,从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角度,山东省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众多,从事贸易研究的学者理论性强、专业度高,因此山东省应结合自身人才特点,结合国外的先进理念以及培养经验,加之与国际贸易企业合作,以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为目标,为山东省国际贸易发展输入更多更好的物流人才。通过将经验丰富的高级贸易人才与创新有谋的新晋物流人才相融合,根据山东省保税区国际物流未来发展方向,制定全面综合、切实有效、新颖高能的发展方针,从而更好地促进山东省国际贸易拉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作者:张丹羽 姜振煜

物流发展下国际贸易论文 篇3:

刍议“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为周边国家带来诸多经济收益,并逐渐构成一种“共赢”局面。然而,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工作时也面临诸多困境,相关部门需要根据重视沿线国家战略认同与构建协同发展的大环境等举措,来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共同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协同发展

引言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国际贸易交流市场空间,提升了订单整体交易量,使得国际贸易进入到崭新发展阶段。而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协同合作与发展,不仅是国际贸易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其必然选择。同时,从某种意义角度而言,二者存有相应的内在联系,可以对彼此发展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的现状

(一)境外投资风险大

“一带一路”战略将发展中国家作为主导,从稳定发展态势层面而言,只有东盟沿线各个国家发展态势相对稳定,其他部分国家政治局面均存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因素,加上本身经济体系缺少完善性,在对贸易产业展开布局时,会面临着经济亏空的巨大风险。此外,因国家间的文化观、思想观与价值观存有极大差异性,导致国际贸易难以同步开展。譬如,在修建铁路以及通信设施时,国内外基准参数就存有诸多不同,修建团队在实际工程项目开展前,需要根据当地参数对团队工艺技术和机械设备展开优化调整,而这种形式定然会增大贸易和物流实际运营成本。

(二)资源分布不均衡

基于“一带一路”下的国家物流产业链,就是把各国家特有贸易模式进行衔接,根据平台搭建让产品进行贸易交流。众所周知,“一带一路”周边沿线国家数量极多,而且很多国家经济水平均处在发展中阶段,甚至多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在展开货物贸易流通时具有相应的延时性,会妨碍国家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以国家自身层面而言,其他国家均将我国作为发展中心,然而,其他国家相互间存有一些政治问题,在解决国际事务时,如果无法对整体形式展开全面分析,就会对我国整体布局产生直接影响。与此同时,在产品与货物实际运输时,如果周边国家缺乏货物中转处理的相应能力,会提高产品停滞时间,影响产品货物运输速度,导致产品难以发挥出最大功效。例如,阿富汗以及叙利亚等相关国家常年受到战争侵袭,很多偏远区域依旧使用原有牲畜运输模式,基于此种状况下的商品运输,已经无法充分满足贸易产业的一系列基础需求。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路径

(一)重视沿线国家战略认同

在“一带一路”视域下,要想使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做到协同发展,则必须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此发展方针的认可。具体来讲,首先应当设定符合沿线国家交流沟通的协调制度。从特定角度而言,“一带一路”战略方针,要想获得沿线各个国家的支持和认同,成为沿线国家强化自身经济贸易协作和物流合作的指导思想,必须加强各个国家之间的互动沟通。“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民族风俗存有一定差异性,基于这一现状,需要创建类似于上海合作组织的集体性组织,确立相应交际体制,运用交际沟通对话,把“一带一路”战略方针与发展规划传递到周边各个国家。而且,设定统一固定的交际体制,有利于共同应对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抵制,有效消除沿线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发展规划的顾虑,进而为日后稳定牢固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其次,需要大力打造覆盖中国并辐射沿线各个国家的现代信息化物流系统,要想全面发挥出“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作用和功效,推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则需要沿线国家在对应区域网络建设的前提下,使沿线各个国家贸易和物流之间能够做到信息共享。

(二)构建协同发展的大环境

第一,以物流筹划为切入点,构建科学合理的物流区域,提升沿线各个国家与地区贸易及物流衔接的水平,为商品货物在周边各国之间安全过渡提供便利条件。众所周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诸多,所以在发展对外物流时,可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根据定理区域划分为中南亚、中亚以及中东等相关区域,根据各个国家经济现实发展状况、国际贸易具体规模和物流产业发展建设进程,应用不同但具备明确目的性、方向性的物流区域分割,以此探究出推动物流發展的最佳路径。第二,将亚洲基础设施与投资银行作为基准,优化沿线各个国家的物流交通运输路线,完善运输条件和环境,并以此为前提,推动中国和沿线各国家交通条件进行无缝衔接,进而为国际贸易以及国际物流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奠定扎实基础,为其提供更多选择,构建更完善、更健全的运输环境。从眼前发展状况而言,合理运用亚洲基础设施的作用和力量,创建衔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主线的桥梁,推动沿线国家贸易和物流不断发展。从长远发展角度而言,应建设可以覆盖“一带一路”周边各个国家的物流运输网络化系统,强化沿线各个国家整体贸易竞争力,推动其实现协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推动国际贸易持续发展,则需以国际物流为支撑,唯有高效快捷的物流才可确保国际贸易的稳固不断发展。而且,国际物流日益壮大也无法脱离国际贸易的正确引导和推动,唯有各个国家不断强化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才能有效促进国际贸易有关业务不断发展。所以,必须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方针,提升中国整体经济实力,进而使国际贸易以及国际物流能够做到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银华,巫文杰,李澳.“一带一路”倡议下广东省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21(01):124-127.

[2]李博英.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新型国际贸易发展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J].科学发展,2021(02):58-67.

[3]李铃静.新形势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1):62-63.

作者简介:张桂臻(1987.8),女,汉族,安徽砀山县人,工作单位: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本科,讲师

研究方向 :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作者:张桂臻

上一篇:员工劳动合同优选3篇下一篇:个人工作要点(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