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经济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假日休闲体育”引导国民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休闲、体育健身、体育竞赛等体育市场的扩展和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但又受到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消费观念的制约,建议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规范假日休闲体育市场,建立完善的假日休闲体育咨询机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休闲体育经济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休闲体育经济论文 篇1:

都市休闲体育经济发展状况与宏观环境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依托于区域经济学与宏观环境分析的相关理论,以北京市为例,从供给规模和消费数量上描述休闲体育经济的基本状况,并从政治、经济、文化与自然科技等方面探讨休闲体育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以北京市为例的国内都市在休闲体育经济发展上具有区位优势和消费前景,同时具备良好的宏观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社会制度与政策导向、宏微观经济基础增强、居民生活方式变化与休闲体育意识提高、科技投入、自然环境改善等方面。今后国内都市需要进一步完善上述影响因素,为推进休闲体育经济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都市 休闲体育经济 宏观环境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出现休闲社会特征,社会大众普遍拥有大量闲暇时间和剩余财富,带动休闲逐渐形成为一种经济现象,表现为旅游、体育与健康、娱乐、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发展。同时,就体育领域来看,早期“作为竞技的体育”逐渐形成大众基础,扩大为“作为健身的体育”,伴随着休闲时代的进程与商业思想的引入又进一步成为“作为休闲娱乐的体育”,休闲体育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功能与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同,应运而生出休闲体育经济。为此,无论从休闲社会发展还是体育领域演进的视角来看,休闲体育及其伴随的经济问题都是值得关注的话题之一。

2 都市休闲体育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告诉我们,描述一种经济现象,分析一个经济问题需要从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来探究其历史、现状与将来。历史上,1840年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休闲由单纯的文化活动向经济性活动过渡,伴随着休闲供给的萌芽、休闲需求的形成,休闲经济开始形成和发展;如今,随着21世纪与休闲经济时代的来临,西方发达国家休闲产业与市场进一步提升,使得休闲经济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据相关研究,将来,21世纪2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的休闲型社会或休闲经济将占主导和核心地位,休闲产业供给将更为有效,休闲市场需求也将更加繁荣。在内容丰富的休闲经济中,体育健身类是重要构成之一,尤其伴随着体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休闲体育经济地位更为突出。在国内,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结构不断提升,休闲经济与体育产业得到一定发展,但鉴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休闲体育经济主要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与都市。由于针对性数据的缺乏,本文借助相关统计方法,以北京市为例,基于文化体育娱乐业的数据资料,从产业供给与市场需求两方面描述国内都市休闲体育经济的基本状况。

2.1 都市休闲体育经济供给规模

休闲体育经济的供给规模可以从产值总量、增量、结构、企业及从业人员数量等角度来描述。具体而言,涉及休闲体育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休闲体育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我们通过描述包括休闲体育在内的文化体育娱乐业产值及从业人员情况,来间接反映都市休闲体育经济的供给规模。

从表1可以看出,2011年北京市文化体育娱乐业总产值为339.4亿元,占第三产业总产值的2.75%,从业人员16.5万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1.95%,相比全国文化体育娱乐业产值及从业人员的相应比重高出许多,直接反映出北京市在文化体育娱乐业供给规模上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明显优势。借助产业经济学中区位商的概念,我们计算得出北京市文化体育娱乐业的区位商为2.55,相比全国区域明显具有专业化水平和区位优势,间接说明都市作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由于社会经济环境条件更为优越,休闲体育产业供给程度也相对更好。

2.2 都市休闲体育经济消费数量

在市场需求与消费方面,近些年来都市社会经济领先发展,带来居民闲暇时间增多与休闲娱乐意识提高,都市化消费日益转向旨在满足人们“休闲”、“知识”、“社交”和各种“自我实现”需要的娱乐、健身、教育、益智、体验、传播等“后三产”领域。这一都市消费趋势有助于推进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开发。我们通过描述城镇居民包括休闲体育在内的文化娱乐消费性支出数量及比重,反映都市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在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文化娱乐消费性支出方面从2002年的929元增至2011年的2136元,占现金消费支出的比重约9-10%,明显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直接反映出北京市在文化体育娱乐业消费需求上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明显优势,也可见国内都市休闲体育市场的良好前景。同时,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提升,文娱服务类支出的增幅和规模在近些年逐渐赶超文娱用品类支出,反映出以实物用品为主的居民文娱类消费逐渐转向实物用品和服务型消费并重的一般性结构趋势。

3 都市休闲体育经济发展宏观环境

休闲体育的社会性、服务性特点决定了其作为产业与经济来发展时,广泛受到社会、经济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为此,休闲体育经济发展研究除了从市场消费需求特性、产业供给有效性等微观领域出发外,还需要从一种极大影响上述微观视角的宏观角度,即从环境分析角度去看待问题。从理论上讲,宏观环境分析指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主要表现在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影响因素,简称PEST分析法。限于数据来源的有限性,下文将从PEST分析视角,借助文化体育娱乐业的相关数据资料,分析阐述影响都市休闲体育经济发展的一般环境因素。

3.1 政治政策环境

政治环境涉及一个区域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从政治环境上看,无论是我国的社会制度、执政的性质以及政府的方针政策都为休闲体育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与明确方向。我们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现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依据中国国情确立的社会主义模式,追求“全面小康”、“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三个代表”。而休闲体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它所具备的健身、娱乐、心理调适、社会化等个人功能以及社会、经济价值与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以及中国共产党性质具有内在一致性,它是以体育的方式对“三个代表”思想的体现,对于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此外,近几年政府工作思路不断强调对居民健身、休闲、体育等消费热点的关注,许多省、市、区域,尤其是大城市和都市,近些年也开始重视休闲体育经济发展,纷纷出台相关规划为休闲体育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保障。以北京市为例,2004年成立北京体育休闲产业协会,迄今已举办多次国内外知名品牌活动或展会,成为休闲体育经济中重要的非营利性组织;2006年“十一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体育休闲产业中心区域的主要任务,2011年“十二五”时期体育发展改革规划中再次提出要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进一步扩大体育休闲消费,努力将北京打造成为包括体育健身休闲中心在内的五个中心。

3.2 经济环境

影响休闲体育领域的经济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鉴于休闲体育的性质特点以及数据资料获取的局限性,此处选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主要指标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用以描述休闲体育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背景,将文化体育娱乐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人员比重作为选取指标,反映所在地区或所服务地区的资本投入、就业程度等直接决定着休闲体育等文化娱乐领域目前及未来市场情况的微观市场因素。

从表3可以看出,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3.48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8.17万元,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出许多;同时,北京市在与休闲体育经济发展更为相关的第三产业上看,近些年来,其60-80%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也明显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这些都反映出都市休闲体育经济发展在宏观国民经济背景条件上更具优势。而微观经济环境上看,近些年北京市文化体育娱乐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1-4%的水平,总体高于1%的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而文化体育娱乐业就业人员数量在2~3%的比重,也高于1%的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同样反映出都市在休闲体育经济发展的微观市场因素上也更具一定优势。

3.3 社会文化环境

休闲体育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还是一个社会文化概念。如今,休闲体育是城市新文化行为,建构适应于城市发展的休闲体育文化是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必然逻辑。休闲体育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诸如居民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与居民的生活方式转变有关,离不开生活方式中休闲时间的增加和休闲时间利用方式的改变。经济社会升级背景下,追求高品位、高质量生活方式的升级成为一种时尚与共识。都市生活作为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表现为生活内容的丰富多样,另一方面表现为生活节奏的快速多变。现实而言,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国内都市日渐得到重视。相比一般城市居民与非城市居民,都市居民享有更多文化、体育和休闲活动的参与机会,在休闲体育意识上也更为明显。以2002-2005年北京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时常用的身边体育设施场地环境为例(见表4)。

晨晚练辅导站个数及体育场地场馆数量不断增加,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居民享有更多休闲体育活动参与资源,促进了居民休闲体育意识的提高。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居民对于体育场馆、健身器材等多种观赏类、参与类休闲体育的消费意愿有所增加。但同时,居民生活节奏加快,休闲体育参与时间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据有关数据显示,许多国家居民的休闲时间占24小时比例平均达到23.9%,而近日有关国民休闲状况的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在日休闲空闲的时间仅有三个小时,占全天24小时的13%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在休闲时间的使用上,近些年北京市居民娱乐休闲方式更加丰富多彩,随着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以及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健身锻炼成为越来越普遍而重要的一种休闲选择,但仍不是主要的休闲方式。居民日常生活中休闲体育实际消费内容项目的排名远落后于意愿消费项目排名,也反映出都市休闲体育环境建设仍需极力改善提高,以保障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意愿能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现实来看,近几年北京市与休闲体育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在继续改善。资料显示,近两年全市已拥有晨晚练辅导站5500个,社区健身俱乐部和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在2011年分别达到102个和189个,社会体育指导员36553人,相比过去几年有了明显增长,这无疑也进一步推动了居民日常休闲体育消费意识和参与程度。

3.4 技术、自然环境

休闲体育消费及产业发展往往与技术自然环境条件存在一定关系。首先,在科技环境上,休闲娱乐文化体育等相关领域的科技投资和支持是影响休闲体育发展的因素之一,诸如活动场地、运动装备及器材等科技投入对许多休闲体育项目参与,尤其是探险运动、户外运动等存在影响。以北京市为例(见表5),近些年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经费支出量与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数总体保持增长态势,在一定程度上为包括休闲体育在内的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保障。

同时,室外户外运动经济如今已发展成休闲体育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以2009年美国为例,6岁以上参与“核心”户外运动的人数增加了3.3%,77%的美国人(6岁以上)至少参加一项户外活动。而在国内,大城市和都市居民生活压力增加、休闲消费意识增强以及地域、交通便利的优越条件,使得更多的消费者愈发向往与亲近大自然密切相关的各类室外户外运动。从自然环境上讲,一般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多室外户外运动参与都会受到天气气候、小区及公园绿地等自然条件状况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见表6),近些年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适于居民室外户外运动参与的自然环境条件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为户外运动消费规模的扩大、居民休闲体育等文化娱乐消费的增加与升级创造了条件。但同时,近两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没有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市民户外休闲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4 小结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析国内都市休闲体育经济在供给规模和消费需求上的基本状况,并从政治、经济、文化与自然科技等方面探讨休闲体育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影响因素。相关结论表明,国内都市在休闲体育经济发展上具有区位优势和消费前景,同时具备良好的宏观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社会制度与政策导向、宏微观经济基础增强、居民生活方式变化与休闲体育意识提高、科技投入、自然环境改善等方面。今后都市需要进一步完善上述影响因素,为推进休闲体育经济发展提供更为优越的环境。

作者:俞琳

休闲体育经济论文 篇2:

浅析制约假日休闲体育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摘 要] “假日休闲体育”引导国民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休闲、体育健身、体育竞赛等体育市场的扩展和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但又受到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消费观念的制约,建议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规范假日休闲体育市场,建立完善的假日休闲体育咨询机构。

[关键词] 假日休闲体育 制约因素 对策

一、假日休闲体育是新的消费热点

假日休闲体育是指人们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体育活动。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娱生活,在充满欢悦和谐的气氛中得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调节心理、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格、满足精神追求及享受人生乐趣等。

“假日休闲体育”是与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产物,体育与经济的结合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为体育产业带来新的生机和商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假日休闲体育奠定了经济基础。随着国家实行“双休日”、法定假的延长,“假日休闲体育经济”的出现对物质和精神文化消费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以拉动内需,启动消费,为“假日休闲体育”奠定了借鉴基础,假日休闲体育经济是以体育旅游业、体育服务业和体育文化业等连带产业群为主体,整合成一个体育休闲产业系统,是近年来人们期望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假日休闲体育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1.客观的历史原因造成了认识上和管理上的滞后。由于我们过去未能预测到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必将导致人民大众对文化精神生活以及全面发展自我的渴望,所以,在我国迅速步入闲暇社会时,休闲体育市场的开发,休闲体育服务的引导等问题却略显滞后,关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的正确的舆论导向、政策扶植,战略思考和长远规划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还非常有限。管理者、经营者对假日休闲体育经济的发展过速准备不足,不能给与充分认识,不能抓住假日经济这一商机,充分发展假日休闲体育经济。

2.管理体制、交通拥挤、有限资源被分散分割困扰体育旅游。体育活动与假期紧密相连。假期是休闲的最佳时间。如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常有体育休闲的乐趣,那人们的体育、娱乐和假日旅游等活动方式将发生变化,内容将丰富多彩。然而,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涉及的产业主管部门较多,包括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国家工商局、旅游局、交通局等部门,只是在管理体制上形成多头管理的格局,相互之间缺乏高效协调和沟通。这种体制性制约很难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步伐;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时常得不到有效调节,严重阻碍了我国假日休闲体育市场的形成,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3.假日休闲体育产业支持系统建设中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1)收入。大众假日休闲体育活动需求的增加,其背景就是大众收入水准的迅速提高。根据近几年进行的消费调查显示,读报、看电视仍然是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打发日常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从居民参与休闲活动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那些简便易行、花费低廉的活动上。

(2)空间。假日休闲体育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场所和设施、一定的组织和内容等,因此,空间也是休闲体育的基本资源。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以往考虑专业性强的竞技运动的场地设施多,而用于休闲体育运动的场地设施缺乏;对于休闲体育的多头管理体制最终却是谁也不管,谁也使不上劲;我国旅游业的组成链中缺少体育旅游,形成了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城市空间中,.缺少像以体育为主体的公园或普通公园那样的休闲空间以及社区休闲空间;休闲体育产业的科技开发力量薄弱,休闲体育项目缺乏个性和创新,专业人员极度匮乏。

(3)时间。对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问题来说,时间往往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七天的长假中,人们并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玩上,更多的人们选择一至三日的休闲娱乐,所以发展假日休闲体育仅靠“黄金周”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而做好所有假日,特别是做好每周一个双休日的假日休闲体育活动的大文章,继而做大假日经济才是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发展假日休闲体育经济的对策

1.研究休闲体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休闲体育产业与发展假日经济的关系,构成在理论、实践、政策、宏观调控等层面都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

2.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和规划。通过政策的实施,重点解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引导资金、人才投入,迅速形成自己的产业队伍,做出规划和部署,使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有所依托,使假日休闲体育经济突破发展的瓶颈。

3.国家主要应从立法上给休闲体育教育以保证,并对休闲体育教育从整体上加以规划;各体育院校应该成为休闲体育教育的主导力量;地方各级政府则应成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发动、组织、协调、整合者,召集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加强理论研究,从深层次上提出见识,在某些观念上达成共识,提出实施休闲体育教育的对策,从而形成正确的政策导向和必要的社会条件支持系统。

政府应做的工作有三:一是利用和规范各类大众传媒包括报刊、电影、电视及现代国际互联网,对于大众休闲体育生活方式进行适当的指导,提高他们确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行为,引导他们健康生活的资金投入;二是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体育、文化、旅游、工商等通力配合,满足大众休闲体育的需求;三是政府要加强社区建设,加大社区建设的投资力度,从根本上改变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配备具有相当专业知识水平的人员从业、任职,免费开放公园和体育场馆,对所辖区域居民的休闲体育生活提供帮助和令人满意的服务。

企业应做的是配合假日休闲体育经济需求,开拓休闲体育市场。一是要对休闲体育市场进行细分;二是要搞竞争与联合,实施网络化结盟,推动休闲体育服务业的一体化;三是融入假日经济的发展链,在策划和开发假日休闲体育旅游的项目和服务的同时,做好每周一个双休日的假日休闲体育活动的大文章则是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明健:假日休闲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发展论坛

[2]长假体育旅游显魅力[N].中国体育报,2000~05~15

作者:郭志勇

休闲体育经济论文 篇3:

体育经济视角下论发展中国休闲体育业的对策

摘 要:中国休闲体育事业近几年发展很快,参与人数和休闲体育项目不断增多,这些都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市场经济发展。本文从中国休闲体育产生之源、文化价值、休闲体育与经济的联系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国休闲体育 文化价值 发展方式和前景

在现今经济社会,任何一项受到社会关注,并广为普及的事业,都会与经济挂钩,成为社会经济链条的一部分。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休闲体育虽然开展较晚,但随着人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增高,人们对素质体育要求加大,休闲体育在大众中流行也越来越广,已经成为体育经济中的朝阳产业。

1 休闲体育业形成的原因

休闲体育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兴体育事业,其运动强度不高,任何人都能够参与开展,从中获得身心愉悦。在休闲体育发展的同时,其经济价值也被社会所认可,并迅速产生产业化规模,成为拉动社会经济的动力之一。休闲体育能够在近代产生发展,是与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是当今人对社会变革与价值观念改变的必然结果。休闲体育产生是由以下几方面促成的。一方面是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更加快速,信息流通和更新也更加频繁。人们正逐步摆脱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在高度自动化等科研成果,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已经完全更改。人们在从分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技术成果的同时,劳动时间减少,工作效率提高,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文化娱乐。为此各种新颖的体育项目和器械不断出现,以满足人们消费娱乐的需求。科学的进步也使得休闲体育的出现创造了宽松的物质条件。

休闲体育出现的另一个环境因素是城市化的大规模发展。在社区逐渐增多,人口集中之时,城市也在以最大吞吐能力容纳更多人的加入。在空间越来越被人所占据之时,人们的运动空间变得更加狭小,休闲体育在人们日常锻炼中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第三方面是消费群体的形成。现今社会的发展,已经由制造为主逐渐转变到以消费服务为主的社会。此时商品已经严重同质化,只是存在品牌的不同,在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人们更加注重产品价格和服务,更加追求根据自身特点并适合自己的消费体验。这就为休闲体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休闲体育也因其参与难度低,而成为一种消遣娱乐的生活方式。

2 休闲体育的文化价值

休闲体育的文化价值,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得到体现。休闲体育毕竟是个人运动项目,而非竞技运动。它不是以成绩来衡量其价值,而是通过参与,达到身心愉悦效果。这种休闲体育即达到了健身目的,又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所倡导的重在参与精神。休闲体育重在自娱自乐、自我服务、达到身心合一的锻炼效果。在现今社会高强度的生活中,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不断的体验休闲体育中,领悟其内涵价值,并将活动中的痛苦与成败、竞技与协作等各方面经验加以相通,才能够真正战胜自我,挑战和顺应自然规律,并能够将在活动中的所思所感转化成人生哲理,从而达到思想境界的升华。休闲体育在社会上的文化体现表现在,这种体育运动是对竞技运动的有效补充,能够参与竞技运动的人数范围毕竟有限,多数人还是被排除在这些运动之外,而休闲体育就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使得想参与体育又自身条件受限的人都有了运动的机会。休闲体育的开展,不但参与者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由个人带动集体,使得整个社会群体的综合素质都得到提升。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由体育带动相关文化而形成了良性社会氛围,这也是休闲体育所回馈社会的良好方式。

3 体育经济下的中国休闲体育的发展方式

体育经济可分为场馆经济、体育表演经济、体育旅游经济、体育名人效应经济、体育文化产业经济。这些与体育紧密相关的市场经济都是发展休闲体育的基础。在对体育经济利用上,我国在体育基础设施和体育经济开发上与西方国家相距甚远。同时,我国体育产业还不能满足国人对体育的需求。在体育基础设施普及律还很低的中国,开展休闲体育就成为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运动形式。休闲体育对运动场地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够组织到位,任何场地都可以带来很好的市场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在休闲体育项目中,广场舞是现在正在流行的社区休闲体育项目之一,这种体育舞蹈形式,容健身、视觉、内心愉悦为一体,使得参与之人身心都得到了锻炼。即锻炼了自身,又使得社区人文环境得到提高,同时也带动了积极参与者对广场舞的经济需求。一些发达地区能根据当地体育影响,进行体育旅游,或以当地体育名人效应进行各种休闲体育经济开发,不但使参观者能够在旅途中得到快乐,而且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知名度的提升。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完全可以和相关的经济进行衔接,以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方式向人民提供鲜活的休闲体育资源和相关产品的需求。

休闲体育的蓬勃开展,带动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产品的开发、设计、销售。体育休闲服饰、相关休闲体育器材、随着休闲体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参与人的不断增多,与其相关的消费产品在数量和品种上都日渐丰富,在吸引人们关注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在休闲体育用品上的消费。在这样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好的体育用品设计就显得对体育商品的市场销路尤为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消耗型产品的功能和设计更加看中。体育用品也紧跟市场走向,在商品设计上体现人与自然、运动与文化衔接、生命与健康等设计元素被广泛使用,使得休闲体育用品不论商品质量过关,而且更能体现人文素质文化,即满足了消费者的市场需求,也影响推动了休闲体育的发展,可谓双赢效果。

4 结语

中国的休闲体育事业,是随着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开展起来。虽然因国家体育基础建设还不完备,休闲体育项目数量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异,但我们国家人口多,中等收入人口基数大,使得参与休闲体育人口也多,事业前景广阔,这些有利条件都会带动相关体育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中国休闲体育事业前景广阔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姜奇平.体验经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 胡小明.小康社会体育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10):8-12.

[3] 刘娜.我国休闲体育发展问题研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2-94.

[4] 张永科.现阶段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4):23-26.

[5] 社会科技处.北京体育产业发展统计报告[EB/OL].北京统计信息网,2002.

[6] 王怡平.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经营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163-164,171.

作者:吴春雨

上一篇:资产管理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员工年终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