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就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定位、中职学校中青年教师实施德育工作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利用中青年教师优势实施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关键词】中青年教师德育工作方法途径中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未来,他们肩负着我国教育事业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职学校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职学校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篇1:

浅谈新时期中职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的对策

【摘 要】本文以新时期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德育能力提升为讨论主题,分析目前中职教育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现状,提出强化中职班主任的职业认识、加强中职学校对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培训、促进班主任对自身德育能力的反思三方面对策,以期对于新时期中职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提升问题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德育能力;职业认识

在我国科技兴国的战略方针指导下,中职教育学校以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的办学特色迅速发展,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但中职班主任往往在注重技术教学的同时,忽略了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质能力,缺少对学生在思想道德价值观方面的良好培养。

一、中职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发展现状

中职班主任的来源范围广泛,包括师范学院毕业生、技术院校毕业生、技术型专业人才等。他们大多具有较为强悍的专业能力,过关的技术水平。但是在德育素质方面显现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大部分中职班主任没有教师资格证,普遍缺乏对德育知识的系统学习。因为自身德育能力水平有限,导致对学生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班主任没有系统正规的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合适的德育教育方法,一味的教授专业技能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影响了教学效果。

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阶段正是他们的身心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心理上存在思想不成熟、行为叛逆、情感薄弱、意志不稳定等问题,正需要教师在心理上多加关怀,在学习上予以正确引导。但目前中职班主任德育水平有限,限制了其解决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德育工作的开展缺少针对性、时效性、拉低了德育教育的成效。因此,提升德育能力是中职班主任正需面对的课题[1]。

二、中职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提升对策

1.强化中职班主任的职业认识。

首先,中职班主任应该意识到中职教育的重要性。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有所不同,在教育目标上,中职教育秉承技术为先的原则,吸纳有专业发展诉求的学生,在高实践强度、精专业知识教育的教学理念下,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肩负着传承各行各业技术技能的责任,同时,促进多样化人才的就业创业工作,大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才能不断地提高未来社会上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水平。因此,中职班主任应该正视到中职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地认识到提高自身德育能力的必要性,主动地投身于发展自身德育水平的实际行动中。

其次,深入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中职学生普遍不具备升入普通高中学习的能力水平,一是可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缺乏明确学习目标的意识,缺少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合理规划。二是学生自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由于自身学习资质不高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到中职学校寻求职业学习发展机会。针对第一种情况,中职班主任要通过讲解职业学习对日后工作生涯的重要性,帮助同学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严格要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律性的养成。对第二种情况,中职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家庭情况,耐心地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予以疏导,鼓励他们坚定学习方向,帮助他们明晰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德育教育缓解他们对社会就业存在的心理压力。同时,了解学校及政府的补贴政策,对经济状况困难的家庭多予以关心,通过补贴适时地给予帮助。

最后,中职班主任要明确班主任的职业角色。班主任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引导者、学生德育素质的培育者。中职阶段的学生心理成长与学习习惯都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班主任在这一时期德育工作的开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心理教育上,班主任应该以自身为模范,树立高尚道德品行,增强人格魅力,做学生道德学习的标杆,竭力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在学习上,班主任要认真负责,勤奋工作,以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激发学生们奋发向上,刻苦学习,培养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发展理想,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学习心态。班主任强化了自己的职业认识,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确保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加强中职班主任的德育教育。

中职学校应该重视班主任的德育培训,积极制定培训相关的有效策略。例如,设置校内德育培训基地,定期的为中职班主任提供德育教育培训课程,强化班主任提高自身德育水平的认识,规范化教师思想教育的训练,从而树立校内德育教育的良好风气。还可以增设教师交流学习课程,与其他中职院校的教師阶段性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及时总结自己在德育教育中的不足之处,通过相互学习弥补教育上的漏洞,真正做到全面提升德育素质教育水平。学校还要对德育培训的成果做德育测评,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班主任的工作绩效和家长评价等方面测试对班主任德育培训的成果,对班主任的德育能力做合理评价,督促中职班主任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质,优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中职教育。

3.促进对德育工作的积极反思。

中职班主任对自己德育工作的反思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方面是要反思自己的德育理论学习是否在不断加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德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班主任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在强化自己德育理论的同时,对教育过程中显露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通过实践与学习不断更新德育教育的工作理念和德育方法。例如,班主任可以查阅相关的德育教育理论期刊、书籍等对德育理论知识做系统的自主学习,在网上观看教育专家讲解在中职教育进行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要点难点等有关节目,为提升自身德育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旁听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的德育课程,在他们的帮助下学习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教学模式。第二方面,教师要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育实践中总结解决方法是否有成效,对于不同问题要调整应对方法,促进学习与反思走向有效循环。

适当的在德育工作中保持创新精神,通过构建科学系统的德育教育理念,在对德育工作的积极反思中推动道德教育的顺利前行[2]。

面对新时代中职德育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职班主任应该做到树立正确全面的职业认识,了解中职学生的成长特点,重视德育知识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掌握扎实有效的德育管理手段,以身作则,以德育人,为促进中职德育的良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振兴,李东君.新时期中职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的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5):42.

[2]袁焕然.新时期中职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的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1):85-86.

作者简介:孙丽杰(1985-),女,汉族,河南长葛人,本科,许昌技术经济学校助教,研究方向:护理及护理教育。

作者:孙丽杰

中职学校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篇2:

中青年教师实施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摘 要】就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定位、中职学校中青年教师实施德育工作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利用中青年教师优势实施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中青年教师 德育工作 方法 途径

中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未来,他们肩负着我国教育事业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就中职学校来说,中青年教师作为一个特定的教师群体,有着相当的数量。积极发挥中青年教师力量,有利于促进学校办学事业的发展。本文结合中青年教师特点,探索中青年教师实施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一、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定位

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而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集体的领导者,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依靠对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其专业道德、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在中职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班主任应该不断调整德育观、人才观,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技能,走向社会,担当起一位老师,一位家长,一位兄长,一位姐姐的重任,通过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中职学校中青年教师实施德育工作的优势

(一)满腔热情,激情澎湃地投入工作。很多刚从学校毕业新到岗位的青年教师首先面对的就是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年轻的班主任满腔热情,激情澎湃,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具有其独特的“年轻化优势”,深受学生的喜爱。在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中青年教师的激情和热情是难能可贵的,他们用激情与热情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一股内在的信心与动力。

(二)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由于中青年教师都是大学刚毕业或参加工作不久的同志,他们很大一部分还没有家庭的羁绊,闲暇时间较多,正处于大学毕业与参加工作的转型阶段,因此对校园里面丰富多彩的班级及校园活动记忆犹新。在工作岗位上,他们会怀念自己的大学生活,不自觉地继续着自己读书期间的兴趣与爱好,喜欢融入学生的圈子里与他们一起打球、跳舞、歌唱等,与和自己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关系融洽。

(三)关注自身的工作成就及发展条件。中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愿望都很强烈,有着积极进取的态度。在工作中,他们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地展示自我,在积极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他们富有一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精神,希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实现自己的价值。

(四)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乐做学生的兄弟姐妹。中青年教师由于其特定的年龄阶段特征,一方面,乐交朋友,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接触的人群相对较少,社交圈相对简单,学生与同事成了他们每天相处的人群,因此,除了同事间的交往与沟通,与学生交友成了他们的选择,而且由于中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年龄相差不是很大,没有“代沟”,所以中青年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较近,他们乐意去做学生的兄弟姐妹。

三、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优势实施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中青年教师和中职学生之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如果能够恰当运用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将二者特有的特点兼容组合,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优势,实施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如下:

(一)用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帮助学生重塑信心。中职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在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程中长期处于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下,有些学生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当他们步入中职学校后,教师就要从解除他们的心理压力入手,帮助他们恢复对学习的自信心。而激发教师自信心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因为学生在时间上接触老师较多,空间上接触老师较广,所以教师对待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一言一行,传授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对学生的评价等会对学生自信心产生较大的影响。中青年班主任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作用,让学生彰显个性,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在班主任对待工作的态度影响下和班主任的表扬与鼓励下慢慢培养自己的自信。中青年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给他们展示自我、调节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朝着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方向发展。

(二)充分利用课余生活,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除了在课堂上接触较多外,平时的课余生活及师生共同参与的各项活动成了师生交流的另一个平台。在课余生活中师生间没有了课堂的紧张氛围,取而代之的是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青年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在特定的场所将做人做事的道理渗透在谈话中,并在肯定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同时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利用课余活动中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在建立起信任感后学生就能够听从指导,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上课认真听讲,善于动脑学习,学习有了兴趣,就会有明显的效果。这样学生的兴趣更浓,求知的欲望更强,逐渐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状态,达到在发展其兴趣特长的同时培养学习兴趣的效果,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

(三)关注学生发展,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中职学生和普通学生有很多的不同,他们不缺的是勇气和各种才能,缺乏的是老师的认可。因此,中职学校学生注重自身表现,希望得到认可。而中青年教师也关注自身的工作成就及发展条件,师生间的这一特点是共通的。中青年教师出于自身对工作认可度的需要,他会在工作中不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而后进一步发现学生的优点与表现,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的表现有时只是一个细节,但是这些细节背后蕴藏的是他们最真实、最原始的想法。中青年教师要结合本身希望得到认可这一心理需要更加细心地捕捉学生的表现,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要明白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后续发展的新动力,要抓住教育教学的这一契机,通过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的推动,激发学生新需要的产生,巩固且产生稳定的新动机,使学习形成良好的循环。

(四)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笔者对中职学生人际关系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中职生渴望与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但缺乏相应的沟通方式。表现为:超过四成的中职生与同学缺少良性互动;近三成中职生生体验到教师给予的自信与温暖,但大部分不认可教师的教育;超过六成的学生遇事求助朋友,但有时表现得比较盲目。身教重于言教,中青年教师要充分利用其年龄优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把学生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把自己的微笑、幽默、诙谐的言词,宽容的态度,严格的要求融合一起,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对教师暴露思想,讲心里话。中青年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还应持一视同仁原则,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既可在课堂上,也可以是活动中;既可在校内,也可在校外,紧紧抓住学生某一动态、言行上的错误,主动热情地溶化学生心中的“冰”,从而建立起师生之间诚挚感情,架起心灵交流的桥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胡玮.中等职业教育中班主任培养的几点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

[2]胡雪晴.基于大爱育人理念创新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J].文教资料,2010(19)

【作者简介】赵 云(1983— ),男,广西百色农业学校教师。

(责编 刘 影)

作者:赵云

中职学校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篇3:

加强导游角色意识培养促进导游专业生成才

摘 要:近年来,出自中职学校的导游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不强、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等现象。究其原因,众多中职学校在培养导游专业生的过程中过多地流于形式,而忽视了导游专业“灵魂”思想的灌输,这个“灵魂”思想就是导游角色意识。培养导游专业生导游角色意识,是为了发挥导游角色意识的能动性和指向性,对导游专业生的行为起到调节和驱动作用,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能将导游职业规范内化为对自己言行、思想道德的自我要求,自觉地指导自己“做什么”以及“怎样做”,促进导游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导游专业生;角色意识;培养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不断扩大的旅游市场对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近几年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满足旅游市场对导游人才的进一步需求,不少职业技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都开设了导游专业。在中职学校在为旅游市场输送了不少导游人才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出自中职学校的导游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不强、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等现象。因此,如何有效强化导游专业教学,提高导游专业生的学习成效和综合素质,是摆在每一个开设导游专业的中职学校和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在从事多年旅游专业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导游角色意识的培养对导游专业生专业学习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导游专业生的学习。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导游专业生学习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断地提高,加强了对中职学生教育规律的研究,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得到较好更新,更注重以学生为本,开展素质教育,积极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但尽管如此,由于中职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特别是中职生生源素质普遍较低、道德意识淡化、心理素质不高等客观实际,中职学生在专业学习时不可避免地出现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目标不明确、课堂纪律性差、学习毅力不足等问题。作为中职生的组成部分,导游专业生也存在上述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加大了中职学校对导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难度。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众多中职学校在培养导游专业生的过程中过多地流于形式,而忽视了导游专业“灵魂”思想的灌输,这个“灵魂”思想就是导游角色意识。

二、导游角色意识的概念

什么是角色意识?角色意识是指人对其所担负的角色及与之相适应的身份、地位、权力、义务和必须执行的规范的认识,它通常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和指向性,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驱动作用,自觉地指导人“做什么”“怎样做”。甚至可以说,一个人角色意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这个人行为的动力、方向和水平。

导游角色意识,就是明确自己担负的是导游人员的身份,知晓导游人员的权力和义务,并遵守导游工作人员职业规范和道德来指导规范约束自己言行的认识。

三、导游角色意识对导游专业生学习的作用与意义

培养导游专业学生具有明确的导游角色意识,就是培养他们能自觉地按角色规范和期望指导约束自己言行的意识,这种意识对导游专业生的学习和综合素质提高都有积极作用。

1. 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

不可否认,作为基础教育淘汰出来的中职学生,较大程度上存在学习能力不高和基础知识不扎实等问题。而不少学生选读导游专业时,直接认为该专业对文化基础知识要求不高,所以才报读。实际上,学习导游专业,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史地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这种错误解读,直接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入学不久,开始重复初中时的恶性循环状态,学习兴趣锐减,学习陷入被动。但从另一方面来看,选择导游专业的学生大都属于外向型性格,他们期待成人社会的身份地位,渴望得到像成人一样的尊重,符合“扮演”社会角色的心理特点。学校和教师若能加强学生导游角色意识的培养,创造导游角色活动条件,将有利于发挥角色意识对学生的能动性和指向性作用,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面对自己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

2. 有助于提高学生行为规范水平,保证课堂内外学习效率

目前,大多数导游专业生与其他中职在校生一样,存在纪律散漫,课堂纪律性差,经常迟到、旷课等诸多不良习惯,这些都直接影响导游生专业学习效率。不难发现,不少中职学生早就对教师和课堂产生“免疫力”,尽管中职学校和教师不断创新教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往往成效甚微或效力不持久。从根本上来说,学生对自己所担当的角色长期以来处于模糊状态,甚至存在书是为了家长、教师、学校而读的错误认识,面对踏入中职校园学习、生活的导游专业生来说,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摆脱这种角色模糊的状态。因此,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导游角色意识,引导学生定位到导游从业人员这个角色,并在学生学习生活中不断灌输导游人员职业规范,从而引导学生以自己将来要担当的社会角色来要求自己。

3. 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强化学生综合素质

如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创新中职德育方法和模式,是中职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的问题。因此,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是衡量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也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否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作为中职学校和中职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去“挑”学生,而只能去积极地引导学生。可是,长期以来,中职学生已对传统德育产生了“免疫力”,中职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对于中职学校导游生来说,笔者认为可以给学生以尊重和信任,把学生当做一名社会导游人员来对待,引导他们找到自我认同感。同时,从“先模仿,后内化”角度出发,向学生开展导游职业规范教育,引导学生以导游职业道德来审视、约束自己的言行。在此基础上,再开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受到来自学生内心的阻力势必减弱。

所以,对导游专业生进行导游角色意识培养,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学习成绩方面的提高,更可以给学生导游专业的“灵魂”,即让学生从思想到言行、从课堂学习到课外活动、从理论学习到专业实操,都能以导游人员的身份来要求和规范自己。

四、如何培养导游专业学生的导游角色意识

1. 改变观念,尊重导游生的“导游”角色

长期以来,在中职学校教师观念中,导游生只是特殊的“高中生”。忽视了专业特性,缺乏以发展的眼光看导游专业生,更没有在教学、课余相处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名导游或将成为一名导游。某种程度上导致学生缺乏“主人翁”意识,也把自己当做一名特殊的“高中生”来看,而不是一名导游。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尤其是非专业教师要以对待一名导游一样应有的尊重、态度和要求对待每一位导游专业生,让学生以自己是一名导游或将要成为一名导游的意识去面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课余生活。

2. 将角色意识培养与入学教育相结合

笔者认为,导游角色意识培养应从入学教育开始抓起。学校与班主任、教师要共同帮助学生实现导游角色意识的启蒙。其中班主任和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应成为培养导游专业生导游角色意识的主要推手。由于进入新的环境,导游中专生还未能真正实现角色转换,大都停留在中学生角色层面。由学校、班主任、教师对新入学的导游专业生进行导游角色意识启蒙,并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有别于初中时的对待,如平等、尊重、信任等。这样,能让导游专业生明白自己接受的教育并不是学校和教师、家长要求的,而是将来自己要承担的社会角色所要求的。

3. 以班主任和专业教师为主体,编织角色意识培养的网络

其实,与其他专业教学一样,不少教师、班主任都会从学生日后可能担当的职业角色来告诫或教育学生,但为什么都被学生一笑置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学生不会因为一两句话就会形成职业角色意识。反之,要想引导导游专业生形成导游角色意识,就需要编织起一张由学校、班任、教师、家长参与进来的导游角色意识培养的网络,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自己被当做一名导游人员来待,并能感受到学校、班主任、教师、家长是期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导游工作人员,而不是学生所理解的希望自己做一个“听话”“不闯祸”的学生。这就要求导游专业班的班主任和非导游专业教师,尤其是文化课教师和学生家长要多关注旅游动态,加强对《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及《导游业务常识》的了解,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角色意识培养。

4. 循序渐进,在细节中不断强化学生角色意识

引导导游专业生形成导游角色意识,应做到循序渐进,从细节中进行强化。每一位班主任、教师、家长都要在导游专业生的每一个成长环节中不断进行暗示或明示。例如可以从对学生的称谓、上课开始语、下课结束语、教学情境导入、导游业务实操过程等诸多方面入手。笔者曾在导游专业班级做过一个实验,那就是在其中一个班级中,持续地称呼每一位学生为“某导”,并将课前开始语如“上课!”改为“各位导游好!”,将“下课!”改为“各位导游辛苦了!”,点名或叫学生回答问题时也直称学生为“某导”,并在实操过程中给予学生正式导游一样的对待。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发现与其他导游专业班级相比,导游角色意识强的班级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学习成绩方面都明显优胜于缺乏导游角色意识的班级。

5. 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评价活动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对中职学生的评价机制在以人为本,真正体现导游专业特色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每一位教育者,包括班主任和非专业教师在对导游专业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将常规评价机制与《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结合起来(如其中的“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制度),形成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激励性的考核机制。这样,能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得的分数不只是反映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更是对自己作为一名导游人员今后所具有的社会竞争力的衡量。

培养导游专业生导游角色意识,是为了发挥角色意识的能动性和指向性,对导游专业生的行为起到调节和驱动作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将职业规范内化为对自己言行、思想道德的自我评价和要求,自觉地指导自己“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笔者坚信,只要每一位班主任、教师、家长都参与到导游生导游角色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导游角色意识就一定会对导游专业生的学习乃至成才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顺琼.提升自我意识,培养良好行为品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1).

[2]何耀明.高职学生弱势群体的成因及其救助途径[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广东省梅州农业学校)

作者:丁建

上一篇:高校重点团队社会实践论文下一篇:水利建设管理体制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