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绩效评价的农业科技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前国内关于冷链设备项目的已有研究中,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关于冷链物流设备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以生鲜农产品行业为例,从项目收益、运营和技术三方面入手,基于生鲜农产品冷链设备投资的特殊性,以系统性、科学性、可操纵性为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冷链物流设备投资项目指标评价体系,为第三方投资人进行冷链物流设备投资项目决策提供帮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关于绩效评价的农业科技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绩效评价的农业科技论文 篇1:

基于TRIZ理论的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的逻辑框架设计

摘要: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不能孤立地就计划评计划,而应从系统化的角度来整体看待。TRIZ理论的“九屏幕法”理论提供了一个强调系统思考问题的创新思维方法,把其引入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中是一种新尝试。我国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体系应围绕结果评价、管理评价、创新效率评价等内容进行设计,并在评价导向上突出以下2点:一是应把科技对生态环境、农村社会环境的破坏等作为隐性投入计入总投入之中;二是应对农村社会公平问题给予更多关注,让广大农民群体享有科技成果。

关键词: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TRIZ理论;逻辑框架;“九屏障法”

收稿日期:2014-03-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71333006);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编号:2013RM030700);山东省青岛市软科学项目[编号:14-4-3-1-(19)-zhc]。

作者简介:李敬锁(1978—),男,山东滕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和科技评价研究。E-mail:jsli@qau.edu.cn。

通信作者:赵芝俊,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科研投资等研究。Tel:(010)82109788;E-mail:zhaozj@mail.caas.net.cn。我国科技评价工作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成熟的评价制度。当前,我国学者多从科技项目的角度来研究科技评价问题,而对于科技计划评价的研究还较少。开展科技计划评价,对科技计划的实施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将成为科技主管部门强化科技计划管理的首要问题[1]。刘金林认为,科技计划评价的着眼点应对其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正面影响和反面影响进行研究[2]。欧阳进良等认为,应针对不同科技计划的特点,制订各科技计划的评价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各评价环节的监测时点[3]。以往研究中从评价需求[4]、动因[4]、时间过程[5-6]、评价服务对象[7]的角度对科技计划评价进行了分类。田德录构建了我国科技计划绩效监测评估理论的逻辑模型,并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绩效评价实践为例对模型应用作了探讨[8]。上述研究对于我国开展科技计划评价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从系统角度对科技计划评价的研究深度还不够,而且对于农业领域的科技计划绩效没有进行研究。近年来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业科技工作的日益重视,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领域科技计划的投入力度。仅从中央财政投入来看,据统计,2011年国家“星火”计划投入3亿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投入13.2亿元,国家“973”计划农业领域投入2.6亿元[9],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50%、19.8%、18.2%。在这个背景下,如何科学评价农业领域科技计划的管理绩效、投入产出效率、计划实施效果等,是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尝试把TRIZ理论的“九屏幕法”引入农业领域国家科技计划的绩效评价中,以期弥补以往研究系统性思考的不足。

1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的内涵

1.1绩效的内涵

“绩效”一词源于英文中的Performance。学术界一般是从组织、团体、个人等层次上定义绩效,但迄今为止关于绩效的定义仍未达成共识[10]。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将其概括为3个方面:一是结果导向论,认为绩效就是工作结果;二是行为导向论,认为绩效就是工作行为本身,有的学者也称之为过程导向论;三是综合(结果+过程)导向论,认为绩效既包括工作结果,也包括工作过程。

本研究采用“结果+过程”导向论的绩效概念,该概念符合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的实际需要。对于国家农业科技计划而言,“结果”是指农业科技的产出、投入产出效率和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对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过程”即行为能力,是指在科技计划实施过程中,科技计划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以及科研团队在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工作积极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工作状态。

1.2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的内涵

“国家农业科技计划”不是专有名词,虽然在有关文件和学术论文中多有出现,但学界和政界并没有给予相应定义。本研究中国家农业科技计划是指农业领域的国家科技计划,这里的农业是指含农、林、牧、渔的大农业。

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目标的实现,不但与计划支持方向和项目选择有关,更与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形式、政策环境、计划平台、外界信息与资源的整合、共享程度[11]以及社会公众对计划的理解、支持程度等有重要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的内涵是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整个国家农业科技计划运行的产出、成效、影响以及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行为、科研团队所表现出的工作状态、社会公众的满意度等进行价值判断,其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农业科技人才选拔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2TRIZ理论“九屏幕法”

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在1946年创立的。根里奇·阿奇舒勒及其团队通过对世界各国250万件高水平的专利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归纳、提炼,建立了一套系统化、实用、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方法体系[12]。“九屏幕法”是TRIZ理论中提出的一种克服思维惯性、独特的创新思维方法。该理论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强调系统地思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不仅要考虑当前系统,还要考虑其子系统和超系统,不仅要考虑当前系统的过去和将来,还要考虑子系统、超系统的过去和将来(图1)。这里所指系统的狭义含义是指技术系统,广义含义是指具有系统特征的部件和联系的总和[13]。子系统是系统的组成部分,众多子系统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系统功能。超系统是由多个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更高级系统。“九屏幕法”问题分析涉及到系统、时间、空间等3个维度,从而更好地帮助人们突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为解决问题提供清晰的思维路径。

虽然当前TRIZ理论多被用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但在管理学领域里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把“九屏幕法”应用到管理学领域的研究还较少,而把其应用到国家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的研究几乎为空白。

3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的逻辑框架

3.1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的“九屏幕法”分析

“九屏幕法”问题分析模型在分析工程技术问题时,通过

描述子系统、系统、超系统的技术水平来反映技术系统的发展过程及未来趋势。因此,通常把3个系统界定为具有某种技术特征的具体实物。笔者认为,在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中对此应作一定调整,才能更好反映农业科技计划的实际。农业科技计划是通过众多计划项目的实施来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因此在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中,可以把计划作为当前系统,为完成计划目标所设立的项目作为子其系统,而计划当前所处的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作为其超系统。

对于计划项目来说,其存在与否的关键是能否得以立项。而立项基础是项目申报团队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其所能利用的科研条件,因此可以把科研基础和条件作为立项项目的过去。项目立项后,通过科技投入和科技活动的中间过程,最后得出科技产出的结果。因此可以把产出或预期产出作为立项项目的未来。产出包括论文、著作、专利、动植物新品种、科技成果、标准等直接产出,以及对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等间接产出。但考虑到项目是计划的一部分,其周期比计划短,而在短时间内,项目间接产出的经济、社会、生态效应不会很快显现,因此本研究把产出仅界定为直接产出,并看作是计划的短期结果。

国家农业科技计划是立足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需求,拟重点突破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而设立的。因此,可以把计划设立背景作为系统的过去,而把计划实施产生的成效作为系统的未来。成效是指农业科技计划目标或预期的实现程度,是各计划项目产出在较长时间内的综合效果,其显现时间要长于项目产出时间,可看作是计划的中期结果。

对于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的超系统而言,计划实施前的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可看作是其过去,而影响可看作是其未来。影响是比成效更为长远的效益,主要反映国家农业科技计划对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长期贡献和影响,可看作是计划的长期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产出-成效-影响”都是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的结果,且具有递进关系,并视为计划的短期、中期、长期结果。

根据TRIZ理论的“九屏幕法”,在借鉴以往研究[8]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的逻辑框架(图2)。

3.2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的内容

基于对上述评价逻辑框架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我国农业科技计划管理的实际,笔者认为,我国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应包括结果评价、管理评价、创新效率评价3部分。

3.2.1结果评价结果评价主要包括短期、中期、长期结果评价。根据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的特点,笔者认为短期结果评价时间可设定在3~5年。因为在此期间一个“五年计划”的项目大多得以完成,可以对各计划项目的目标和直接产出等进行评价。中期结果评价时间可设定在6~10年。经过1~2个“五年计划”,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综合成效已初步显现,可以对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计划持续、调整、修正的依据。长期结果评价时间跨度可设定为10年以上。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农业科技计划的实施对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或预期能够得以较好显现,可以对其正面影响或负面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3.2.2管理评价管理评价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公开、公正、公平程度以及管理效果进行评判,主要包括计划目标制订和实施的过程管理,项目目标与计划目标的相关性判断,项目立项和实施的过程管理等。要特别指出的是对项目创新性的评价问题。当前在计划项目立项管理中,对于创新性的评价方法除了查新外,主要采用同行评议的方法。笔者认为,对于适合的项目应探索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如TRIZ理论的S-曲线进化法则和同行评议方法的结合等,以科学判断申报项目的技术成熟度,明确技术系统的创新程度和创新潜力。

3.2.3创新效率评价创新效率评价主要是指科研团队的组织效率和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率。组织效率反映团队的目标完成情况、科研团队的组织形式、团队成员的创新积极性等;投入产出效率反映项目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关于投入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包括经费、人员、试验条件等显性投入外,还应包括科技对生态环境和农村社会环境的破坏等隐性投入,这样才可能更好地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导向。

4结语

在我国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政府科技计划绩效已作为科技部门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科技计划绩效评价模式,诸多问题还须要在实践中作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就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而言,在评价导向上应特别关注以下2点:一是应把科技对生态环境和农村社会环境的破坏等作为隐性投入计入总投入之中;二是应对农村社会公平问题给予更多关注。科技发展成果,特别是国家农业科技计划的发展成果,应让广大农民群体享有更多的受益机会。

参考文献:

[1]欧阳进良. 新形势下有关科技计划和科技项目监测评估的探讨[J]. 科技管理研究,2008(12):110-112.

[2]刘金林. 谈科技计划评估[J]. 中国科技论坛,1994(7):34-35.

[3]欧阳进良,李有平,邵世才. 我国国家科技计划的计划评估模式和方法探讨[J]. 中国软科学,2008(12):139-145.

[4]谈毅,仝允桓. 政府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维度、方法及模式[J]. 公共管理学报,2005,2(2):63-68,75.

[5]魏海燕. 科技计划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 科研管理,2007,28(增刊):26-29.

[6]田西虹,邵武杰. 刍议加强我国科技计划评估[J]. 科技成果纵横,2004(3):33-34.

[7]周文泳,胡璟璟,杜明. 发达国家的科技计划评估模式与经验借鉴[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29(6):10-13.

[8]田德录. 我国政府科技计划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J]. 中国科技论坛,2010(4):37-40.

[9]国家统计局. 2012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164-165.

[10]仲理峰,时勘. 绩效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J]. 南开管理评论,2002,5(3):15-19.

[11]姜念云. 关于政府科技计划的外部性[J]. 中国科技论坛,2005(1):37-39,119.

[12]赵敏,史晓凌,段海波. TRIZ入门及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

[13]吕强. 关于TRIZ理论中系统概念的理解[J]. 工业设计,2009(11):57.

作者:李敬锁等

关于绩效评价的农业科技论文 篇2:

基于生鲜农产品行业的冷链设备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 要:目前国内关于冷链设备项目的已有研究中,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关于冷链物流设备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以生鲜农产品行业为例,从项目收益、运营和技术三方面入手,基于生鲜农产品冷链设备投资的特殊性,以系统性、科学性、可操纵性为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冷链物流设备投资项目指标评价体系,为第三方投资人进行冷链物流设备投资项目决策提供帮助。

关键词:冷链物流;冷链设备;生鲜农产品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2.023

1 引言

近年来,伴随电商网络和新零售模式的出现,冷链物流行业迅速发展。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北京、辽宁、安徽等十多个省市均在冷链食品或包装物表面检测出新冠病毒,公众进一步加强对冷链食品安全的重视。

在后疫情时代,虽然我国各行业恢复速度显著快于世界各国,冷链物流快速扩张发展,但我国冷链行业发展时间短、设备严重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以冷藏车和冷库为例,截至2017年4月,我国冷藏车保有量31643辆,企业整合社会冷餐车42994辆,而美国冷藏保温车保有量接近20万辆、日本约15万辆,我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弱势。中物联冷链委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冷库总量达到6052.5万吨(折合1.51亿立方米),新增库容814.5万吨,同比增长15.56%。虽然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但是人均占有冷库容量相对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劣势。且我国冷库分布呈现“东强西弱”,严重的分布不均衡也制约了我国冷链水平的整体提升。

冷链设备是保障冷链物流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保证冷链设备高效运转才能确保冷链的全程性。因此在我国冷链设备相对落后的当下,要想继续发展冷链物流,必须加大对冷链设备的重视,加大对冷链设备的投资力度,确保满足生鲜农产品运输的全程冷链需求。

目前,国内外针对冷链物流行业的风险、机遇以及发展现状等已经有很多的研究,但国内目前还没有学者系统地研究过冷链设备的投资方向,以及构建出该投资项目系统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基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以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冷链设备投资评价指标体系为目的,分别从定性与定量指标两个方面,遵从系统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原则选取相关的评价指标,形成生鲜农产品冷链设备投资评价指标体系,为第三方投资人进行冷链物流设备投资项目决策提供帮助。

2 生鲜农产品冷链设备投资特殊性

2.1 冷链设备的专用性

根据威廉姆森的定义,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其生产价值的前提下,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其他替代用途或是被替代使用者重新调配使用的程度”。对专用性资产的投资具有长期性与稳定性,几乎无法应用于其他领域。生鲜農产品冷链物流中使用的设备就是典型的专用性资产,该设备仅应用于冷链物流,在普通物流中使用则会加大运输成本,一般不会被应用。基于冷链设备在使用上的专用性,投资后只能应用于冷链工作,无法再另作他用,因此企业在进行冷链设备投资决策时,要考虑到设备长期的使用效率。使用方向单一的特点使得企业在进行冷链设备投资时要更加的慎重。

2.2 冷链设备的技术要求高 北京交通大学创新训练项目

在冷链物流全过程中,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烂、不耐储运、生产季节性强等特征,使得其对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用到冷链设备的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不同的生鲜农产品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都不相同,想要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就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来打造温控系统和信息系统。在冷链需求高速发展、人们对冷链运输的安全性更加重视的时代,要想更高质量地完成全程冷链,就需要更高的冷链设备技术水平。因此在投资冷链设备项目时,要更加关注被投资项目团队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2.3 冷链设备的成本高

冷链设备由于专用性以及技术水平要求高等特点,制造成本相比传统的设备要高。例如冷库,在体积相同的前提下,专业的冷库投资规模至少是普通库房的2~3倍。基于冷链设备前期投入资金量大,回收成本时间长,在冷链物流企业投资冷链设备项目时,要仔细考虑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的现金流状况,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3 指标选取原则

3.1 系统性

企业在对冷链设备进行投资时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要涵盖投资项目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冷链设备项目的投资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投资项目,需要更有针对性地选取指标,从项目的核心出发全面思考,选择衡量投资项目的大类指标,并在每个大类指标中选取和冷链设备投资项目高度相关的具体指标和能够反映冷链投资特性的特殊指标,所有的指标和投资项目存在内在的联系并能反映项目的各项能力,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地、全方面地衡量冷链设备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3.2 科学性

科学性指所选的指标要能够反映冷链设备的实际特点,选取可以体现冷链设备特性的指标。指标的选取不能过多过细,避免评价体系过于繁琐、相互重叠;也不能过少过简,避免指标信息遗漏,出现错误、不真实。

3.3 可操作性

具备可操作性的指标应该是可量化或可行为化的。定性指标一般较难量化,但是如果选取的指标具有代表性,在决策时能够使用平均水平作为衡量标准,或者借助现有的参照量来进行评估,例如运营团队的能力可以通过对其管理层的学历、工作年限等进行评估比较。定量指标则可以直接进行量化的分析与评价,以数字、百分比等可量化的表现方式构建指标,比较常见的如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能耗成本等。

4 生鲜农产品冷链设备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 生鲜农产品冷链设备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文章基于前文的分析,将冷链设备投资项目评估的重点放在运营、技术和收益三方面,构建了一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冷链设备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4.2 生鲜农产品冷链设备投资项目指标的说明

4.2.1 技术指标

(1)制冷技术水平。冷链设备相较于其他物流设备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能够提供制冷功能,因此在评价冷链设备项目的投资可行性时,更应该关注冷链设备的“质量”,也就是说冷链设备的制冷技术是否能够达到社会预期的标准以及是否能满足生鲜农产品全程冷链的要求。冷链设备的制冷技术水平目前没有具体的定量指标可以评估,可以使用定性指标评估。例如,某种冷链设备将温度调控至某一具体范围所花费的时间,冷库、冷藏车内部是否可以做到温度分区,以满足不同产品不同阶段的制冷要求。

(2)设备安全性。根据设备管理名词术语,设备的安全性是指设备本身的安全装置符合操作维修安全要求。随着设备的大型、高速、自动化发展,其控制和使用日益复杂,为了在可能发生操作失误、出现故障时不致造成大的破坏;在过载荷情况下,设备不会发生严重损坏;在发生事故时,也不会造成大的人身危险。要求设备设计制造具有安全系数,控制系统完善,监测仪表齐全,并应具有各种故障监测和指示装置。针对冷链设备,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推荐性国家标准来规范其安全性。例如《冷库安全规程》(标准号:GB/T 28009-2011)以及《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要求》(标准号:GB/T 9237-2017)。在投资者针对冷链设备进行投资时,也需要关注其设备安全性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以免出现意外。

(3)信息化程度。冷链设备作为保障生鲜农产品全程冷链的重要基础,衡量所投资冷链设备产品的信息化程度尤为重要。信息是否准确、可靠、完整、连续和及时,都会对冷链设备的使用效率产生影响。根据国家推荐性标准《冷链物流信息管理要求》(标准号:GB/T 36088-2018)规定,冷链物流信息管理应做到能够监控冷链物流物品在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装卸、销售等环节的温度、湿度、位置等状态信息;对冷链物流物品在各环节的信息实现准确监控;确保各环节所使用设备或系统所提供信息服务的可靠性;采集和处理的信息在输入和传输的过程中,不被非法授权修改和破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以及供应链各环节信息不间断。另外《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标准号:GB/T 28843-2012)规定了食品冷链物流的追溯管理总则以及建立追溯体系、温度信息采集、追溯信息管理和实施追溯的管理要求。该标准适用于预包装食品从生产结束到销售之前的运输、仓储、装卸等冷链物流环节中的追溯管理。以上两项国家推荐性标准文件,均对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程度提出了要求,而产生、采集这些冷链物流信息的载体便是各个环节的冷链设备。因此在对冷链设备项目进行投资的时候,需要对产品进行信息化程度的评估,在其信息化程度达到上述标准时才是一个值得投资的项目。

(4)技術先进性。冷链技术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冷链技术的创新性方面。在产品更新迭代日益加快的今天,一项技术是否具有先进性是保障其竞争力的基础。因此,在对冷链设备投资项目进行评估时,需要重点考察该项目的后续更新服务是否到位。以投资冷链信息收集系统的项目为例,对该项冷链技术先进性的评估即为评价该项目后续更新服务是否及时以及是否到位。关于一项冷链技术是否具有先进性,需要由专门的专家进行判断。

4.2.2 收益指标

(1)经济效益指标。①静态投资回收期。静态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该指标是指用投资方案所产生的净收益补偿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回收期越短,盈利时间越长,则投资获利越高,越能够吸引到企业的投资。②净现值:

式中:NPV是净现值,CL是收入,CO是成本,i是折现率。

该指标是指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与项目投资成本之间的差值,项目投资获利能力越强,投资企业越愿意投资。③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年利润或年均利润/投资总额×100%。该指标是指投资方案在达到设计的一定生产能力之后,一个正常年份的年净收益总额度与方案投资总额度的比例,这个比例能够评价投资方案的获利能力,当投资收益率越高时,项目获利越高,越能够吸引投资者投资。

(2)社会效益指标。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标是需要关注的,当前冷链物流设备对环境保护贡献度越高,能耗成本越低,项目的社会效益增大;同时企业的品牌形象会越好,消费者购买的意愿强烈,投资者越能够获得持续的收益。以冷库和冷藏车为例,对指标进行分析。

冷库:单位库存能耗成本。冷链存储是能源消耗量很大的物流环节,企业应采取科学的库存管理措施、运行和操作工艺降低冷库能耗,从而降低成本。

冷藏车:运输配送能耗成本。冷链运输的燃油成本占到总成本的较大部分,车辆本身节能性和燃油价格是决定因素,企业可以采用能耗低的冷藏车,既能够降低能耗成本又能够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4.2.3 运营指标

(1)冷链设备运用能力。每种冷链设备的运用能力指标各不相同,以冷库为例。

冷库的吞吐量可以评价其设备运用能力,吞吐量是指网络、设备、端口或其他设施在单位时间内成功地传送数据的数量;冷库的吞吐量就是货物出库、入库的总数量,年吞吐量不是越大越好。企业应合理规划冷库的容量,发挥冷库应有的功能,适合该冷库的流量,以达到成本、产出最优、最合理,为投资者带来最大的收益。

(2)运营团队能力。运营团队的能力是指企业的组织管理效率、领导能力等,可以从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能力的结构搭配及互补方面进行评估,投资企业在做投资决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冷链物流制造项目运营团队的管理能力。

(3)运行费用。设备运行费用=预防性维修费用+故障性 (破损 )维修费用 +备件及附件费用+校准检定费用+能源消耗费用,该指标从总量上反映投资项目的运行成本,是投资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投入产出比例指标投入方面的重要参数。运行费用降低,投资项目的成本降低,能够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

(4)制冷利用率。制冷设备本身的能效比决定了能源利用效率,由于冷库的建筑类型、保温材料性能、围护结构的不同,冷库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有很大的差异,制冷设备的制冷量会存在损失。制冷利用率越低代表为温度标准需要更多的制冷量,冷库的运营成本越高。那么会增加投资企业投资成本,降低投资收益。

5 結论

综上所述,文章从项目收益、运营和技术三方面入手,基于生鲜农产品冷链设备投资的特殊性,以系统性、科学性、可操纵性为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冷链物流设备投资项目指标评价体系。由于该指标评价体系中所选取的指标之间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影响,并且各个指标对于投资者最终决策的影响方向也不同,因此不能直接使用该指标体系进行投资决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评估分析,确定其影响冷链设备投资项目决策的权重及排序。之后便可以利用该综合评价方法对搜集的冷链设备投资项目资料进行分析,对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做出定量化的总体判断;若同时有多个项目的资料,可以将各项目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分析,描述和区分出各个项目的综合性优劣,达到对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比较的目的,方便投资者的决策。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层次分析法本身比较依赖参评专家的主观判断,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方法进行结合,从而得出更加准确的评估。

参考文献:

[1]潘永明,陈静.冷链物流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1):47-48,46.

[2]张喜才.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经济特性、困境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9(12):100-105.

[3]张浩,邱斌,唐孟娇,等.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评估模型[J].系统工程学报,2018,33(3):412-421.

[4]曹武军,郝涵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冷链物流配送效率因素分析及提升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4):217-223.

[5]刘晓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江苏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之二——冷链设施设备问题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10):30-32.

[6]洪岚.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投资不足的原因解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0,24(10):33-36.

[7]邓延伟. 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8]陈燕燕,王瑞,林昌烜,等.思变,冷链发展新形势与新契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23):60-61.

[9]邢碧桐,王强,王天予.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12):107-109.

[10]蒋沐含. 基于DEMATEL-ISM的A公司铁路冷链运输风险评估[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20.

[11]顾枫清.我国生鲜电商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唯实(现代管理),2018(11):19-20.

[12]袁学国,邹平,朱军.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1 (17): 7-14.

[13]李亚楠.企业投资风险及防范[J].会计师,2020(23):17-18.

[14]赵芬.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8 ( 1) : 223-224.

[15]李博.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决策过程研究[J].纳税,2018,12 ( 23) :96.

[16]强迎春,魏广华,刘赟,等.设备投资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及应用[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58-63.

[作者简介]马倩,女,汉族,甘肃民勤人,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作者:马倩 潘梦妤 王飒

关于绩效评价的农业科技论文 篇3: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探讨

摘要:文章从科技人才素质、结构与分布、队伍稳定性、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关于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阐明了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指导思想。针对问题,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承担科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团队意识和交流合作等方面能力,提出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保证措施。

关键词:新疆;农业科技;人才;探讨

新疆农业科学院针对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培养政策环境日益完善,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总量大幅增加,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结构日益优化,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不断涌现,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开始形成。围绕着自治区科技农业发展,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关系著自治区农业事业发展的未来。加强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农业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整体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

下面浅谈一下关于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做法及存在一些问题。

1 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存在几点问题

1.1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够

一是农业技术自主创新水平低。我院的研究主要是应用科学,主要研究技术是面向农业生产,创新的农业产品、农业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农业技术研究高层次拔尖青年科技人才少、专业人才匮乏,整体综合素质偏低,承担高技术科研能力弱。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还比较少,具有硕士以上的高级职称的青年科技人员较少。

1.2 科技人才总量比较匮乏

当前农业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比例不断上升,科技队伍年龄结构有了很大改善,但总量还是缺乏;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实力不强,农业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利用率低等现象。我院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分布在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学科结构等的突出问题是:传统学科专业人才多,新兴学科专业人才少;单一领域、学科人才多,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少;继承学科发展型人才多,自主创新研究开发型人才少;低职称的人才多,高级职称的人才少。同时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上,科研思路尚不清晰,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员深入生产实际不足,科研思路不清晰,课题申报与生产需求脱节。

1.3 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少、重大科技成果少

我院青年科研人员主要承担了一些院青年基金、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没有由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主持。

“十二五”以来,我院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多个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这些奖项获奖者前三名中没有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在基础性研究上,青年科技人员发表了一些科技论文,但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发表过过水平论文数量较少。

1.4 科技人才流失问题

一是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人员的薪资是按照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执行,工资水平与外部同行业、专业相比较,不具有竞争力,从而导致单位在薪资方面的吸引力降低;同时单位也未能体现多劳多得,难以按照工作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造成部分农业青年科技人才流失。

二是农业科研的工作环境条件较差,需要长期出差;农业研究整个生育周期较长,受自然环境条件制约性较大,难以出科技成果,不能满足农业科技人员对物质、精神的追求,个人价值不能实现,导致人才流失。

三是在人才的选拔任用上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忽视了优秀人才政治待遇优先性,也会影响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积极性,导致人才流失。

1.5 社会环境不利影响

青年科技人员生活压力巨大,正处在养老、住房、孩子上学等要钱的困难时期;在工作中也要接受严格的科研业务考核,面对同行之间的竞争。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难免存在科研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行为,被诱发学术浮躁和造价,影响其学术水平能力的提升。

2 主要做法

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完善人才使用、评价、培养机制,完善对后备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方式,增加培养力度,为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学习搭建平台;加速培养一批学术品德高尚、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综合科研素质高、较强的科研推广能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农业科技队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2.1 进一步完善农业青年科技人才使用、评价机制

在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管理中,完善人事制度的改革,对有潜质的青年科技人员搭建学习的平台,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对青年科技人员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提供资金资助。在一些重大科研项目中对青年科技人员委以重任,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调动青年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青年科技人才工作上从科技创新成果和潜在价值进行评价,避免以成果数量进行评价的粗放办法。

2.2 加大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引进及培养力度

改善农业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现状:

一是可以通过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利用各种人才培养计划,和优势学科单位联合培养,委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定向培养;选拔和推荐有科研潜质的青年科技人员学习和培训,提供出国考察机会,开拓青年科技人员的视野,拓宽科研思路,提高综合业务素质,提高科研团队行业核心竞争能力。

二是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一批在本行业有重大研究的青年科技骨干。

2.3 提升青年科技人才的后勤保障力度

努力提高青年科技人员的待遇,积极为青年科技人才社会保障提供条件,从住房条件、配偶就业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等方面,切实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

2.4 培养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主要能力方向

2.4.1 加强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任务的能力

加大青年科技人才的项目申报力度,为青年科技人才主持重大科研项目的机会。从项目的立项、实施、项目总结上注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承担任务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青年科技人才,及时培养。支持青年人才积极申请国家、自治区基金项目。

设立项目,以项目的形式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尤其是35岁以下科技人员独立开展创新性研究,或者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的前期研究,给予专项经费资助。完善人才管理办法,积极引进青年博士开展研究工作,并给予经费资助。

2.4.2 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团队意识和交流合作能力

协同创新是现在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不能单一的从一个方面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组织优势科研团队、强强联合是现代科研创新活动最主要的构成形式。

在创新团队队伍建设中:

①项目负责人要着力培养青年人才的团队意识和交流合作能力,在遴选团队成员时,加大青年科技人员的数量,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要占40%以上,使团队年龄结构年轻化,同时首席专家肩负培养青年人才的责任。

②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科学研究,培养青年科技创新型人才。

③充分发挥专家对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与引领作用,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培养机会和经费支持,青年人才培养将作为对专家或学科带头人考核的重要指标。

④加强青年科技人员的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依托国家外专局项目、中亚合作项目及各类国际合作项目,为青年科技人员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合作机会。

3 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保证措施

3.1 培养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经费保证

依托自治区培养项目,加大对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为有发展潜力的农业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机会和平台。

①依托“自治区农牧业科研骨干人才培养”、“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国家公派留学配套”、“西部之光”、“自治区少数民族特培”等各类人才培养计划,支持农业青年科技人员带薪学习,有计划、有重点选派青年科技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从事研修学习或合作交流,加强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力度。

②选派农业青年科技人员到国内相关专业领域的优秀团队中进行中长期研修,通过共同工作,学习优势团队的丰富的科研理念,利用团队丰富的科研资源及研究方向,接触本学科技术发展前沿领域,增长自身见识,拓宽自身科研研究领域。

③单位鼓励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学习进一步提高,自主培养在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3.2 培养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政策保证

①拓宽青年科技人才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鼓励有真才实学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及时晋升到高级岗位,为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

②完善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健全科学的选拔培养机制,实行分类分层次培养办法,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③岗位聘用实行科学定岗,引入竞争、打破论资排辈,岗位职责的制定与岗位要求、绩效考核、绩效工资紧密结合,激发有能力、想干事的青年人才的积极性,为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3.3 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条件保证

①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管理与服务,提高人才工作的成效,逐步加强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科研条件建设,提高生活待遇,创造良好科研环境,使青年科技人才能够安心工作。

②提供相应的课题申报、论文发表、职称申报、技能培训等相关服务工作,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科研服务支撑。

参考文献:

[1]先灵觉.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职教与成教,2012:189.

[2]杨东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9(1):13-14.

[3]吕倩.科研院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69-71.

[4]磨堅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企业人才通道,2010(93):76-77.

[5]许勤,赵玉莲.国有农牧企业人才流失现象的分析、思考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09(5):25.

[6]何传新.加快人才市场建设,培养科技创新人才[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1):143,145.

[7]李巨光.浅议高绩效科研团队的构建[J].农业科技管理,2007(6):90-93.

[8]王福军,吴志刚,王虹,等.浅析农业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8(1):49-51.

[9]李剑蓓.农业科研单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问题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09(5):49-50.

[10]李巨光.基于科研人员特点的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3-96.

作者简介:

沈荣,女,汉族,1982年生,新疆伊犁人,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经济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研究工作。

作者:沈荣

上一篇:新时期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论文下一篇:公司中层干部应聘演讲稿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