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利率市场化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考察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主营业务受到冲击、利率风险管理存在困难、信用风险增大以及外部风险感染性增强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中小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由此,为我国中小银行的后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小银行利率市场化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小银行利率市场化论文 篇1:

利率市场化与中小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

摘要:中小企业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由于信息不透明、闭塞,对投融资对象、工具、期限、规模等选择不当而面临投融资失败、绝对损失、相对损失等风险,为避免这些风险,需要加强金融信息搜集和利率预测、正确选择投融资对象与工具及期限,借鉴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控制投融资风险。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中小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05BJY032)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国忻(1963-),男,浙江杭州人,管理学博士,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经营管理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风险投资、中小企业管理与融资研究。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6-09-22

一、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投融资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使金融市场价格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社会资金整体供求状况,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整体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加经济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有利于国家货币、财政政策的有效执行,增加银行间的竞争,促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但同时也给国家的宏观调控带来困难,增加银行经营风险和倒闭率(胡曙光,2006)。对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点的中小企业来说,利率市场化对其投融资活动也将带来重大影响。

(一)有利条件

1.中小企业资金可得性增加。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就是金融交易主体双方自主商定资金借贷利率。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融资风险高、成本高是普遍现象,在利率管制条件下,由于成本、风险与收益不对称,商业银行自然对中小企业信贷缺乏积极性。而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可根据不同企业的风险、成本确定与之对应的资金价格,虽然过高的利率可能引致中小企业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但一方面商业银行可通过贷款调查、审查、贷后监控等信息搜集、甄别活动控制这种风险,而且这种信息活动成本可通过借款利息和附加费用得以补偿,从而对其从事这种信息生产活动产生有效激励;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既可增加资金可得性,又可获得优惠的贷款条件,降低融资成本,从而也会促使其提高信用水平和经营透明度,弱化其信息不对称状况,缓解融资困难。

2.中小企业将会获得更多金融机构服务机会。随着利率市场化、直接融资渠道拓展及外资银行进入,大型企业面临更多的投融资选择,银行脱媒现象将增加,这将迫使各商业银行对目标市场、客户、业务重新进行战略思考,树立全新的营销观念、服务意识。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方面,为扩大存贷款利差,只能树立“中风险、高收益”理念,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规律、特点的研究,调整组织结构,重新设计、整合业务运作模式、操作流程,以适应中小企业投融资特点;在中间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将根据客户的现实和潜在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服务灵活性,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全方位金融服务,如,金融政策、业务咨询,客户信用调查评估,财务管理和理财规划服务,投资项目咨询,国际贸易顾问等,使风险较高、业务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机会。

3.中小企业面临更多的投融资工具、产品选择。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强化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为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并消除、降低自身面临的种种利率风险(包括重新定价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基本点风险和内涵选择权风险等),金融创新将成为商业银行的首选,各种新的投融资工具将不断涌现。如美国的可转让存款单、商业票据和回购协议,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股金汇票账户和个人退休金账户,小额储蓄存款单、协定账户和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等。随着利率自由化和金融工程引入发展,我国金融创新将不断加快,各种金融工具将日趋丰富,使中小企业在投融资方面享有更大的自由选择权。

(二)不利影响

1.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可能增加。伴随利率市场化,作为高风险、高成本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会随之上升,与融资相关的各种附加费用也会增加,这是商业银行风险、成本与收益相对称的客观要求,虽然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资金可得性,但同时会使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增加,特别是信息透明度不高、与银行未建立密切联系,银行调查监控不便或成本较高的中小企业。

2.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将加大。除前述因素外,融资结构将成为其重要风险来源。表现在:以浮动利率短期融资可能面临市场利率升高的风险,以固定利率长期融资,可能会面临融资后市场利率降低的风险,这些均会增加融资成本。

3.中小企业投资将面临更大风险。利率市场化的显著特点就是市场利率复杂多样而且频繁变动,在此环境下,中小企业投资金融产品,利率升高会降低固定利率债券的市场价值,利率降低会减少浮动利率债券的利息所得;投资实体项目也面临类似风险。

4.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首先,利率的非预期变化可能对企业资产价值造成不利影响,如利率升高会造成股价下跌,增加股份制企業股权再融资成本,同时抵押资产价值降低还可能减少债务融资规模。其次,投融资期限不匹配还会造成企业现金流风险,降低资金利用率或周转困难,甚至带来财务危机。

5.中小企业将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国际游资的频繁大量流动对一国金融经济的不利影响。对于外向型中小企业来说,国内的高利率将吸引国际游资大量进入,使得人民币即期汇率上涨,远期汇率下跌,此时以外币计值的进口或出口企业,其远期收汇的人民币将减少,付汇人民币增加。

6.金融服务机构和网点整合归并对农村、分散的中小企业造成不便。出于节约成本、提高收益考虑,金融机构将逐步对基层机构、网点进行归并、整合,向客户集中的城市、地区集中,这对于一些处于农村、集镇,分散、孤立的中小企业将带来更多不便,虽然网络技术可一定程度弥补这种负面影响。

二、中小企业投融资风险种类与成因

(一)中小企业投融资风险种类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带来的投融资风险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认识和分析。从风险表现的角度,包括投资风险(即由于投资活动中利率的非预期变化使得投资收益损失、投资失败的可能性),融资风险(由于融资活动中利率的非预期变化使融资成本增加、融资失败的可能性)和财务风险(由于利率的非预期变化使现有资产价值降低以及投融资活动不匹配所带来的财务损失);从风险来源角度,包括利率上升对投融资活动带来的风险和利率下降对投融资活动带来风险;从风险形成角度,包括固定利率风险(以固定利率融资,投资固定收益率的金融资产或实物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和浮动利率风险。

以风险损失程度(后果)为依据,中小企业的投融资风险可分为投融资失败风险、投融资绝对损失风险和相对损失风险三大类。

投融资失败风险指在投融资活动中,由于市场利率的非预期变化,使得中小企业难以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或原来有

利可图的投资项目面临亏损的可能性。

投融资绝对损失风险指中小企业投资以浮动利率为基础的资产时,由于市场利率降低,投资无法获取预期收益的可能性;以浮动利率融资,由于市场利率提高,实际支付利息高于预期水平的可能性。这种损失直接导致中小企业投资收益低于预期水平,融资成本高于预期水平,而且损失数量在理论上没有上限,它是与投融资活动中采取浮动利率相关的。

投融资相对损失风险是与投融资活动中采取固定利率相关的,指投资固定收益率的资产,由于市场利率上升,失去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或资产价值降低发生交易损失的可能性;以固定利率融资时,由于市场利率下降,失去降低融资成本的机会。这类风险主要是基于与理想状况的比较,企业的名义货币支付与预期情况一致,但相对比较承受了损失。

(二)中小企业投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1.中小企业的信息闭塞、不透明或区位偏僻造成的风险。信息是各类市场主体进行金融交易最为重要的依据,由于信息闭塞、不透明,区位偏僻等,中小企业在投融资方面面临巨大风险。在融资方面表现为:由于信息透明度低,距离银行分支机构远,使商业银行的信息搜寻、甄别和监控成本及风险增加,从而加大其融资成本,甚至难以获得所需资金;在投资方面表现为:中小企业对相关金融工具、业务、金融市场动态,特别是利率动向不了解、不熟悉,选择的金融服务机构、投资工具不适合,造成投资收益下降甚至亏损。

2.投融资对象选择失当造成的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竞争深化,各金融机构将根据各自的优劣势对市场进行细分,并通过持续不断的生产和积累相关信息,建立和完善内部相应的机制、机构、流程,形成各自的专业化领域或业务分工,如批发与零售业务,对不同行业、区域、业务品种的专业化分工等。中小企业由于人力、信息有限,可能选择了一家不擅长自身金融服务需求的机构,从而面临过高的融资成本甚至资金需求难以满足,投资工具选择不当,收益率不高等风险。

3.投融资工具选择不当造成的风险。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使得金融市场工具日益丰富、多样、复杂。但不同金融工具各有其优缺点和适应的对象及环境,只有选择了切合自身实际的工具才能达到控制投融资风险的目标,否则可能会面临更高的风险。以最简单的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存贷款来说,浮动利率贷款虽可克服固定利率贷款面临的利率下降的风险,但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却要面临支付更多利息的风险;在投资方面则恰好相反。

4.投融资项目期限不匹配带来的风险。企业融资是为了投资,但两者之间很难在现金流上做到完全匹配,这就带来现金流不足甚至财务危机或资金利用率过低、严重浪费的可能。就投资项目来说,当项目拖延或提前结束时,前一情况下需要重新融资,可能会增加融资成本或难以获得资金使项目功亏一篑,后一情况下可能资金缺乏运用渠道而闲置。就融资来说,正常情况下利率的期限结构曲线呈现向上倾斜特征,即短期利率低于长期利率,对于确定期限的资金需要,通过短期融资会面临后期融资不足及未来利率上升而增加融资成本的风险,而通过长期限融资则会面临融资成本高,且失去利率下降而降低融资成本的潜在利益。

5.折现率选择不当对投融资项目可行性及项目组合选择带来的风险。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的非预期变化使得不论采取固定还是浮动利率融资,折现率的选择都充满风险。当采取浮动利率融资时,如果未来市场利率上升超出预期,原来较低的折现率下选择的许多投资项目会变得不可行,而且项目组合中包含了过多收益率不高的长期项目,而一些短期高利润项目却未能进入组合范围。在固定利率融资情况下,如果市场利率显著下降,则既不能享受减少融资成本的好处及在低资本成本下选择更多有利润项目所能带来的投资收益,而且较高的折现率使项目组合中集中了过多的短平快项目,而有长期战略意义的投资项目则较少,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

6.投融资时机、规模把握不当的风险。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随时处于波动状态中,如在利率较高时选择了固定利率融资或在利率将要上升前选择了固定利率投资都会增大融资成本,降低投资收益。在投融资规模方面,如果投资项目资金需求减少或预测利率将要上升而多融资时,会使融资规模超出投资需求,如市场利率未如预期上升或缺乏资金利用渠道,可能就造成资金闲置,降低收益率;当投资项目资金需求增加或预测利率将下降而减少融资时,则会造成融资规模低于投资需求,如利率未如预期降低,将增加融资成本甚至不能融到资金,从而造成投资项目难以为继。

三、中小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除了应逐步改善治理模式,建立较完善的管理模式,增强经营信息透明性,提高利用度,增强核心竞争力外,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还应充分重视下述几点:

1.加强信息搜集,关注利率动向。利率风险的根源在于市场主体对于利率未来走势预测不准或错误。相对于金融机构、大中企业,中小企业在利率预测方面更为薄弱。为此,首先要重视和加强对金融政策、金融市场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占有,增强对利率变动的敏锐性,以及时把握动态,为利率预测奠定基础;其次,要加强对金融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分析和研究金融形势、政策的变化规律,加强对利率变化的预测;最后要加大对于相关风险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并充分借助外脑,提高预测准确性,为投融资决策提供依据。

2.正确选择金融服务机构及工具、期限。市场利率化后各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分工使得中小企业正确选择金融服务机构成为降低投融资风险的关键。一般来说,在确定服务对象时,中小企业应相对集中于一家银行并与之建立密切关系,这样既可降低银行信息成本,也可持续获得相关的贷款、投资、金融政策、市场动态、财务咨询、投融资帮助等金融服务。在金融工具选择方面,一方面,应不断熟悉、掌握各类金融产品的特点、适应对象和范围,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工具、期限;另一方面应充分借助外脑,加强与金融机构、大专院校的联系,为企业投融资提供咨询和帮助。

3.借鉴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中小企业可借鉴选择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大致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利率走势的预测方法,如专家调查法、专家小组法、德尔菲法,领先指标法等;二是利率风险的度量方法,最有代表性的是有效持续期缺口分析法,持续期用于计算各项资产和负债的加权平均期限,能够反映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化对利率变化的弹性,持续期越大,单位利率的变动引起的资产/负债价值的变动就越大。资产与负债持续期的差额(缺口)反映了企业利率风险的暴露程度。当持续期缺口为正时,利率下降会使股东权益价值上升,利率上升则使股东权益价值下降。当持续期缺口为负时,恰好相反。三是利率风险的规避方法,又可细分为企业内部的利率管理方法和通过金融交易锁定未来投融资收益或成本的方法。前者包括:(1)搭配记账法,将企业具有相同到期期限的资金来源与运用搭配起来,稳定资产/负债差额,避免利率变动风险。(2)资金缺口管理法,对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根据利率曲线的变化趋势进行管理,总体上,当预测利率曲线下倾时,应采取长期固定利率投资,短期浮动利率融资,利率曲线上倾时,应采用短期浮动利率投资,长期固定利率投资。后者包括:(1)订立利率条款,对利率浮动范围做出规定。(2)远期利率协议,将双方未来某时交易的资产价格固定,届时通过结算实现盈亏。如中小企业预计未来需要融通一笔资金,但预测未来利率将升高,则可通过订立此协议,锁定远期融资成本。(3)利率期貨,是一种标准化的远期利率协议,通过每日结算实现盈亏。(4)利率互换,利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分别在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融资成本上的比较优势,对相同金额的资金,中小企业以浮动利率融资,大企业以固定利率融资,然后大企业支付中小企业的浮动利率,中小企业支付大企业的固定利率(远低于自身的固定利率融资成本),并将由此节约的成本一定比例支付给大企业,使双方融资成本都有所降低,双方节约的融资成本之和等于固定利率差与浮动利率差之间的差额。(4)利率期权,赋予买方一定时间内按约定价格购买(看涨期权)、出售(看跌期权)某金融产品的选择权,而卖方只有义务没有权利(以获得期权出售费作为补偿)。中小企业通过支付期权费,购买看张期权,可将未来融资成本上限锁定在期权执行价格上;同样,通过购买看跌期权,可锁定投资最低收益。

(编校:少 卿)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赵国忻

中小银行利率市场化论文 篇2: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影响的研究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考察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主营业务受到冲击、利率风险管理存在困难、信用风险增大以及外部风险感染性增强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中小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由此,为我国中小银行的后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中小银行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长期执行的利率管制政策使得我国银行业逐渐形成了依靠规模增长和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根据巴塞尔监管协议的新要求,我国银行业迫切需要探索出新的发展方式,而利率市场化为金融产品的创新创造了条件。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资本项目逐步推进的自由化也要求我国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由此,我国“十二五”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化。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转变微观主体的发展方式与经营机制,切实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因此,这是我国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也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中的核心问题。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根据国际经验,中小银行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影响的分析

目前,我国有近3600家银行,除少数大型银行外, 绝大部分都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地方中小银行。然而,这些银行将会面临着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各种冲击。

(一)主营业务受到冲击

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相比,中间业务较少,收入来源相对更依赖于传统的利息收入。而利率市场化后,中小银行出于自身生存的考虑会单方面提高存款利率,但这同时也增加了存款利息的支出。以2013年为例,JS银行就执行了1.1 倍的上限存款利率。另一方面,中小银行为了放出更多的贷款,对于其优质稳定的客户,贷款利率会有一定的优惠,甚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其贷款利息的收入。由此,存贷款两者之间的利差收入将呈逐步减少趋势,从而使得中小银行的主营业务受到冲击,甚至进一步演化成经营危机。

从上面的走势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中小银行的主营收入变化率已经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二)利率风险管理困难

在传统利率管制体制下,包括中小银行在内的所有银行都按照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在小范围内波动的利率水平下办理存贷款等业务,基本上并不存在利率风险。而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频繁,通过杠杆效应迅速影响到银行的存贷款等敏感性业务领域,从而影响其资产负债结构、现金流和市盈率等,使得银行的经营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而中小银行相对于大型银行,营业网点较少,技术和业务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中间业务的发展一直受到很大的制约,从而无法扩宽其经营收入来源以缓解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信用风险增大

利率市场化后,各银行利率可自由浮动,均呈现上升趋势,存款成本增加,竞争异常激烈。中小银行出于“理性人”原则,会将大量信贷资金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以期获取高额回报。而一些信誉较低或存在某些重大问题的高风险贷款者就会利用中小银行的这种趋利心理申请高利率贷款。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本身并不完善,存在着大量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中小银行对贷款者的信誉度和经营状况等方面缺乏足够的信息,即使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获取的信息也不一定可靠。同时,中小银行在趋利心理的作用下,往往会产生逆向选择,改变其客户结构——排挤低风险贷款者,偏好高利率贷款者。而高利率贷款者通常具有较高的违约风险,很有可能是其不良资产增加的重要来源。

(四)外部风险感染性增强

利率市场化之后,由于失去高利差的保护,为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中小银行将加快向以中间业务为导向的综合化经营战略转型。而在推进综合化经营战略的同时必将打通其自身与其他金融业的联系渠道。利率市场化对证券、保险、基金等行业的影响也将更直接地传染到中小银行内部,从而增加了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另外,随着利率的波动,本外币利差将出现更为频繁的波动,导致热钱急速地流入国内经济体进而对利率的波动产生一定的压力,使得中小银行不得不面对更为复杂和难以预测的利率波动状况,进一步加大其利率管理的难度,从而引发风险。

三、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小银行的防控路径

利率市场化通过改变中小银行的运行机制使其未来的经营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中小银行应强化自身的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各种风险;监管部门也应抓紧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阻隔风险的传染。

(一)中小银行强化自身风险管理的路径

1、多元化经营,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中小银行有必要通过发展中间业务来降低其自身对利息差的高度依赖性,从而将基本赢利模式向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并重的方向转变。具体可以通过如下途径:(1)巩固传统的中间业务,如代付业务、基金托管以及代客理财等。(2)扩展新兴中间业务,如财务顾问、投资咨询等。(3)进一步加大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随着市场准入条件的不断放松,可以增加衍生业务的经营品种和经营规模。但需要注意的是,发展新型业务应稳步推进、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

2、建立高效的內部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旨在加强中小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体制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风险管理流程。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利率市场化使得中小银行把握和预测市场利率水平的难度加大。因此,中小银行需要加强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和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加强宏观经济的研究,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时刻关注国家的货币政策。(2)研究自身的利率水平与结构,建立相关的利率预测模型,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能及时调整利率水平。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需要建立科学的利率分级授权体制。在总行层面确定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规定各分支机构的利率浮动范围。同时,建立定期的内部自查制度,加强对各分支机构执行情况的监督。避免利率浮动权限下放后,出现信用风险增加的情况。

(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路径

1、建立健全的外部风险防控机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业务准入标准。对于涉及到其他金融业的业务,监管部门应当建立一套更为严格的风险评估体系以确保中小银行具备相应有效的风险承受能力,对于达不到风险管控要求的业务应及时采取强制退出措施。(2)健全跨境风险监测体系。该体系以本外币利差和跨境热钱流动为核心,旨在加大对跨境风险传染渠道的监测力度, 从而达到保护中小银行资产的目标。(3)提高监管标准。适当提高对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大额风险暴露、内部交易等方面的宏观审慎监管标准,以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同时,加大对中小银行市场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等风险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其不断改进风险控制和隔离措施 。

2、建立健全的存款保险制度

目前,基于利率市场化的配套改革,我国正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根据国际经验,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尽快完成相关法律法规的确立,从而为存款保险制度提供法律基础及保障。(2)存款保险机构并不应该单单只对存款人和危机银行进行救助,还可以对救助银行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3)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限额保险的手段以减轻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负面效应。

3、建立健全的宏观审慎监管机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金融机构破产条例的立法工作,尽快明确对危机银行实施接管、重组、清算、破产等处置手段的具体操作程序以及各职能部门在处置过程中的职责和权力。(2)明确中小银行的监管标准。根据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明确中小银行的监管标准,包括杠杆率、动态拨备、附加资本、逆周期资本和应急资本等指标参数。(3)制定有关跨业风险和跨境风险的处置预案。建立相关的监测体系并进一步加大有关传染渠道的监测力度;针对可能发生的状况,建立相应的情景分析模型并制定相应的早期预警和监管干预目标、流程、手段及协调沟通机制。

四、结论

我国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中小银行经营将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主营存贷款业务受到冲击,利差收入逐步减少;有效控制利率风险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信用风险由于逐利心理而不断增大;跨行业和跨境的外部风险感染性也在不断增强。因此,有必要通过强化中小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这两条路径来进行防控。

参考文献:

[1]刘涛洪.浅析我国推进利率自由化改革[J].经济问题探索,2001(9).

[2]周小川.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J].中国金融家,2012(1).

[3]杨其益.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业务策略与经营管理的影响[J].西南金融,2012(7).

[4]陈昆,高昊.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风险分析—以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3).

[5]李向红.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及中小银行对策[J].南方金融,2003(10):23-25.

[6]杨俊林.谈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2).

[7]陈征.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商业银行策略[J].知识经济,2009(17):36-38.

[8]史冰.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小商业银行的对策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3(4).

[9]卓尚进.推进利率市场化:需要综合配套改革和完善监管政策[N]. 金融时报,2011(1).

[10]赖志坚.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如何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J].中国农村金融,2012(16).

作者:高云骢

中小银行利率市场化论文 篇3: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地方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摘 要:利率管制政策限制了我国宏观经济和中小银行的发展,而利率市场化能够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金融市场的效率,因此,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给中小银行带来的存贷利差缩小、产品定价能力降低、银行间竞争加剧且转为价格竞争、风险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中小银行应加强中间业务创新、提高产品定价能力以及加强风险管理能力等建议,以缓解利率市场化给中小银行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竞争

一、概念简述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逐步放松和消除对利率的管制,遵循价值规律,由市场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利率表现为多变、不确定性。中小商业银行是由规模来界定的,除去中、农、工、建、交、邮储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外。其余均可在范围内。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指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十几家具有独特历史渊源的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是指在原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旨在化解信用社风险,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小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以存贷利差业务、非价格竞争为主,遵循央行的利率限制;规模小、风险防控能力弱、资产负债结构不均衡。

二、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

1.传统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遭受冲击。利率市场化后,中小银行所依赖的高利差盈利模式无法持续。一方面,中小银行为了取得存款资金而提升利率,通过银行业间的不断竞争使存款利率上升,导致了融资成本的增加,从而增加存款利息支出;另一方面,中小银行间为了夺得市场客户,通过不断的竞争形成了一种比较低的贷款利率,从而减少了贷款利息的收入。两者的总体效应就是净利息的减少,银行的利润当然会减少。这对于经营实力小、管理弱的中小银行将会是沉重的打击,甚至可能导致银行出现经营危机而破产。

2.利率的自主设定带来中小银行效益的不确定性。利率市场化加大了中小银行产品定价的难度。中小银行本身在产品定价方面能力有所欠缺。在利率市场化后,由于利率的灵活性,中小银行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资金成本、竞争策略、客户价值、风险程度和目标利润进行自主定价,竞争格局由原来的非价格竞争转变为价格竞争,定价能力成为中小银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金融产品定价不仅涉及经营目标、战略决策和市场策略等宏观场面,还与信贷风险、供求情况和成本费用紧密相连,这些对中小银行来说都是巨大挑战。调查显示,大型商业银行已建立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FTP),按照风险等级确定贷款利率浮动比例,而中小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制度相对滞后。

3.中间业务亟待发展。目前,我国的中小型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比较单一,主要都是以信贷产品为主,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存贷款的利息差,基本上占银行的总收入的 90%,其它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很小。而大型银行由于最近几年推出的信托、证券、理财等业务,依托其优质的客户资源,挽回存贷利差缩小的损失,同时,大型银行会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加大营销力度,与中小银行展开激烈竞争,从而把中小银行挤出这个市场。尤其是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更是受到了地域性的限制,这种地域性限制,使中小商业银行的跨地区业务经营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从而也使业务和利润增长渠道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地方性、地域性的特点,也给诸多业务发展带来不便,虽然许多城市商业银行解决了跨地区、跨行支付的问题,但总不會像交通银行和四大国有银行跨地区支付那样方便,从而使业务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4.同业竞争更加激烈。利率市场化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资金价格将充分体现银行经营决策的竞争。当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低于同业价格但其贷款资产利率高于同业价格,就会面临丢失优质客户的风险;而一旦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较多地高于同业价格,而其贷款利率较多地低于同业价格时,将面临着巨大的利息损失。特别是当中小银行为了满足监管指标,提高存贷比指标、拨备覆盖率指标、资本充足率指标时,就会出现以较高的成本来获取存款的恶性竞争风险。于此同时,从同业的人才储备来看,中小商业银行将面临极大冲击。中小商业银行的员工相较之下,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中小银行的应对策略

1.稳住阵脚,积极发展中间业务,推进业务转型。利率市场化之后,随着其他融资渠道优势的显现,中小企业会寻求更好的融资渠道,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着自身客户退出业务合作的风险。因此,中小银行要把握好自己本来的固定客户群,维护好银行和企业的日常关系,稳定好客户对银行的信心,让企业觉得这个银行更适合自己,对自己更为有利,并积极拓展另外一些行业发展前景好、自身管理水平高的优质中小企业来作为贷款对象。目前中间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大力推广、积极改进的非结算类业务,各个大型银行机构都花费大额资金聘请专业的技术团队来研究制定发展自己的业务品种。中间业务只是为客户提供自己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和中介费,风险较小,收益比较稳定,不直接形成银行的债权债务。商业银行在市场化的潮流中能够经得住存贷利差缩小的考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积极拓宽中间业务的收入渠道。我国目前中小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水平仅占 10%-15%左右,潜在的利润空间很大。中小银行应该从传统的融资中介转变为全能型的金融服务中介,从低层次的存贷款向代理客户理财、个人财务顾问、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信调查等等。相对于资产业务,中间业务成本低廉,附加值高,风险相对较小。中小银行应该充分发挥其机制灵活优势,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密切追踪客户需求,研究消费心理,发挥中小企业的成本优势,为每个客户都设计出满足自己要求的差异化金融产品。

2.建立合理的风险管控体系,提高中小银行的定价能力。

2.1构建银行利率风险信息统计数据库。银行利率风险信息统计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是信息搜集、信息统计以及信息分析和处理,提高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利率风险管理决策质量的改善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商业银行应根据国外先进银行在利率统计和分析方面的作法,在大量的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在大量经济事件的分析上,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我国利率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

2.2积极建立专门的风险内控部门。决策机构的目的就是为了决定防范利率风险的主要指导思想,而防控机构主要是针对利率风险来制定一些有效应对利率风险的具体可实施的金融措施。制定适当的内控程序,建立利率风险识别和衡量系统、利率风险预警系统、利率风险处理系统和利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通过来调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金融工程工具来完善应归利率风险的金融策略,对利率进行实施监管,全面提升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

2.3构建有效的资金定价体系,提高合理的定价能力。对每一笔资金在银行的不同部门、不同产品之间流动的成本精确计算和分摊,对每一笔业务的综合业务成本就行进行量化,这都是产品定价所面临的难题。因此,首先应考虑核算其资金成本。产品定价必须在价格合理、资金成本和利润的基础上进行,优质客户在和银行谈判是会压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要实时掌握同业信息,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内外部环境、市场上同质产品的价格、相关产品的价格、产品所包含的各种风险、费用分摊、客户关系等等,把各种因素、各种风险加权计入产品成本,并通过对市场的掌握,来提高定价的合理和科学。

2.4打造一支高素质利率风险管理队伍。银行的利率风险政策、措施以及风险管理程序能否得到有效、正确的执行,归根到底还是看商业银行有没有一支高素质利率风险管理队伍。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加快带来的严峻挑战,不仅要求利率风险管理人员可以知晓使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熟悉利率各种政策、法规,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识,还有树立强烈的利率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利率风险对银行经营的重大影响,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引进利率风险管理专家充实利率风险管理岗位,加大对银行员工培训力度,提高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建立起一支系统掌握现代利率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的利率管理队伍。

作者:王雅萍

上一篇:粮食工作要点(3篇集合)下一篇:人才工作意见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