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客户银行利率市场化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从1993年提出利率市场化的初步设想到今天,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开展22年。利率市场化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不仅能够调节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也具有强劲的推动力。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实现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个人客户银行利率市场化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个人客户银行利率市场化论文 篇1: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利率市场化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使之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及信用风险管理面临更多的挑战。但是,利率市场化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比如扩大经营自主权、推动金融创新及优化客户结构等。本文从经营战略转型、提升定价能力及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等方面为商业银行面对利率市场化提出对策。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使拉开了银行间竞争加剧和迫切开展经营转型的帷幕,在当前商业银行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条件下,利率市场化将给我国银行业带来深刻影响,银行之间容易出现过度竞争。一旦作为金融安全网三道防线之一的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利率市场化将加速向纵深推进,银行业竞争显著加剧,最终可能导致部分银行受到显著冲击,乃至面临退出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亟需打破同质化竞争的局面,走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之路,加速业务结构调整。商业银行应考虑自身实际情况,找寻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佳对策。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经营思路的转变

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利差收窄,改变目前银行主要依靠利差盈利的经营模式。商业银行需要改变目前这种依靠吸存放贷的盈利模式,一是要调整贷款客户结构,由大中型客户向中小企业和零售客户等利率不敏感性客户转变。二是要思考如何扩展非利息收入业务。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巨大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以及各方面。

一是重规模、轻质量。传统的银行经营思路仍然强调信贷规模,从而存在为了冲规模而放松信贷风险管理的情况。二是重存款、轻贷款。作为银行利润收入的主要来源,贷款规模、贷款质量、贷款的利率水平均是银行盈利的关键因素。三是贷款行业区域集中性过强。目前,我国信贷结构仍然存在大型企业融资易,中小企业融资难,东部沿海融资易,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融资难等问题。

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大潮下,必须转变经营战略,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利率市场化的实施直接导致传统优质客户贷款利率水平的显著下降,为了提高资产收益率,银行会将贷款的经营重心向愿意承担较高利率的一般贷款客户,特别是融资需求较旺盛的中小企业客户倾斜。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提高辨别优质客户的能力,从众多一般客户中辨别具备良好成长性的潜在优质客户,并在客户成长初期与其建立稳定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商业银行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客户、有针对性的选择产品、有针对性地防范信贷风险,拓宽思路和业务领域,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积极调整经营思路,使之适应并完全发挥利率市场化带给银行的各种机遇。

1.中间业务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和推动力。一是利率市场化使得利差收窄,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盈利下降,从而迫使银行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中间业务的扩张一般不增加银行风险资产规模,除担保和信用衍生交易外,基本不承担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用于覆盖非预期损失的经济资本占用少,风险扣除低,盈利能力强。相对于传统存贷业务,中间业务的覆盖面广,具有产品差异性大、价格敏感度低、复制难度高和增长潜力大的特点。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可以有效缓解银行规模扩张和资本短缺的瓶颈约 束,有效促进银行经营结构和盈利模式的转变,推进银行战略转型。二是利率市场化统一了存贷利率和市场利率,促进证券化和衍生品交易等中间业务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将促进国内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改变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向“轻资本”战略转型。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托管类和咨询类。根据国家逐步放宽综合经营限制的趋势,稳步扩大中间业务范围,逐渐由低层次的代收代付向托管、代理、咨询、现金管理等业务发展,这些业务不仅基本不占用资本,而且有很强的客户粘性,带来较高的综合收益。

2.零售业务

在金融脱媒背景下,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公司业务利差明显缩减,零售业务将以其资本节约、风险分散、综合盈利高、成长性好、稳定性强的特点成为维持银行利润的重要支点。

首先,零售业务对资本的要求较低。零售业务的客户为独立个体,相比公司客户而言,个人业务具有单项金额较小,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特点,因此其具备高度风险分散特征,风险预测可能性较高,具有低非预期损失,即低资本消耗的特点。新资本协议标准法对满足规定的四项标准的零售资产风险敞口给予75%的风险权重,内部评级法中通过改变相关性函数计算公式调低了资本要求,《办法》也规定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因此,面临新资本协议对资本约束越来越紧的现实,对银行而言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是规避资本约束、拓展业务规模的较优选择。

其次,零售业务盈利率较高。零售业务客户分布较广,容易扩大业务覆盖面,以获得更多交叉销售的机会,综合收益较高,是现代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基础;且由于零售业务分散化的特点,风险成本扣除低,具有较强的溢价能力。并且,以零售业务为基础的银行中间业务多实行固定费率制,带来比较稳定的收入。所以其综合收益较高。此外,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建立社会声誉,扩大客户基础的良好途径。

最后,具有非常好的成长性,而且具有反周期的作用,能够“熨平”经济周期对商业银行经营的不良影响,具有“利润稳定器”的特征,是商业银行保证经营利润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3.中小企业业务

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资金成本上升迫使银行提高资产端收益,风险偏好将上升; 此外,由于大中型客户融资需求被分流至直接融资市场,银行信贷将逐渐向中小企业和零售客户倾斜。如何大力发展小企业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应对资本约束、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最应给予重视的。

一是多数小企业具有简单的股权结构,出现系统性风险相对较小。由于规模较小,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以短期流动资金为主,通常资金链条比较清晰,融资金额较小、期限相对比较短,出现财务危机时信贷风险容易较早暴露,相对大企业而言信贷风险的积累可能性比较小。

二是扩大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可以有效分散经济波动、行业整体下滑对银行造成的集中风险。小企业经营灵活、行业分布广泛的特点,决定了其受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及经济波动影响相对大企业而言较小,在行业整体波动或下滑的情况下,小企业比较容易调整经营方向。

三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符合银行风险分散的管理原则。由于小企业客户、行业分布较广泛,单户金额比较低,所以单户企业风险在银行总体风险中占比较低,风险集中度较低。因此,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尽管整体上对经济资本的占用相对较少。同时,新资本协议通过对银行规模调整及资产相关性函数的调整,降低了对小企业的资本要求。此外,发展中小企业业务,还有利于银行降低单一客户集中度水平,有效提高相关监管指标。

四是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灵活,替代性较低。随着金融脱媒不断加速,许多优质大企业融资方式更加多样,其单纯依赖银行的融资需求有所下降,而中小企业由于实力受限,融资渠道仍然较窄,因此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仍然处于供小于求的局面,融资需求较大。

五是从国际经验来看,由于银行经营中小企业业务议价能力较强,因为中小企业业务存在较高的风险溢价,可以成为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由于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较强,融资渠道较窄,同时风险溢价较高,因此银行在价格方面具有较强的主动权和较大议价空间,通常可以通过上浮利率、附加条件、捆绑销售等方法提高利润;从融资需求方看,小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成本较大企业低,因此也可以承担较高利率。

六是有利于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在传统“贷大贷长”的模式下,银行信贷结构与监管要求存在不一致。发展中小企业业务,有利于调整银行的贷款结构、期限,避免了银行经营战略与监管导向的不一致性。

提高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利率市场化的阶段性推进和不断深化,将带来利率波动幅度和波动频率的大幅提高, 对商业银行而言,利率的期限结构将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根本性地影响银行整体收入,同时对银行抵御风险能力提出了极大挑战。我国商业银行由于长期受中央银行利率水平管制,其应对利率风险的能力,利率风险防范工具、手段及技术都比较低,传统的银行风险管理思路仍占据主流,仍然仅重视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对利率风险关注较少。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的相关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战略和规划,加强对利率走势的分析和预测,采用科学方法动态衡量利率风险;并且应强化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数据挖掘统计,以满足市场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和服务定价的需要,主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思路。

逐步提高商业银行定价能力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国外先进银行业管理经验,建立起既科学合理,又具备较强操作性的资金定价体系。利率市场化全面放开后,贷款利率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将成为影响商业银行间竞争的重要因素。对商业银行而言,贷款的定价决定了其客户数量、贷款规模、利润水平,定价过高会导致客户流失,在同业中丧失竞争优势,甚至会失去部分优质客户,而定价过低则会影响利润水平,浪费贷款规模,甚至出现亏损。因此,科学先进的定价技术、合理的定价水平,是利率市场化后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以往中央银行利率管制局面下,商业银行仅仅依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水平,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采用相同的营销策略,制定相同的利率价格。而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将拥有更加自主的定价权,只有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客户影响,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回报水平调整产品定价,才能在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商业银行应当采用科学的成本收益方法, 在市场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确定本行的基准利率水平,同时有针对性地区分客户,使用客户盈利分析模型确定对不同客户的利率水平。综合考虑费用分摊、风险补偿、产品收益相关性、客户承担水平及因提前还款、违约和展期等导致必要的价格调整等因素,最终确定价格水平。

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利率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其发展走向与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及行业经济的走势,据此判断利率走势从而科学管理利率风险。对宏观经济及行业经济的把握主要可关注关键经济运行指标,包括价格走势、消费的增长情况、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情况以及国际利率走势等。经济的运行态势是影响政府是否采取利率政策的重要因素,诸如工业增长情况、投资规模与速度、GDP增长速度和就业等指标都至关重要。并且,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利率政策举动,关系紧密国家的利率政策的动向都应给予密切关注。

调整业务结构,加强金融创新

如何通过有效持续的金融创新规避利率风险,并为资产提供增值、保值机会,这是商业银行始终面临的课题。首先,在贷款业务方面要大力开发金融创新产品,分散贷款风险,比如目前的贷款证券化、银团贷款、并购贷款、贷款出售以及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都属于金融创新的范畴。现今,国内某些商业银行在房地产贷款方面推出固定利率房贷,目的是为解决基于利率变动而对客户造成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利率升高的情况,并且其对银行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其次,大力挖潜中间业务的创新模式。当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90%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经营收入仍然主要依赖资产负债业务,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银行必将承受日益增加的利率风险;与此同时由于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不发达,也使商业银行缺乏可以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手段。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发展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大的利润空间,使银行改变单纯依靠大资金量获取贷款利息收入的局面,使其增加经营方面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作为最主要的金融中介,商业银行不得不正视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只有明确定位客户群、坚持差异化和特色化经营,由依赖存贷利差逐渐向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的业务结构转型,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同质化银行业竞争中冲出重围,健康、稳健、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渤海银行)

作者:赵程

个人客户银行利率市场化论文 篇2: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

【摘要】从1993年提出利率市场化的初步设想到今天,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开展22年。利率市场化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不仅能够调节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也具有强劲的推动力。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实现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利率市场化 利率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前,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都受到央行的管制,没有自主决定产品定价和服务定价的权利。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渐深入,商业银行和客户拥有了自主选择定价的权力,加强了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并带动银行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管理制度等改革,使商业银行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一)利率及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利率是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能够一定程度地代表资金的使用价格,但是其本质不是货币的价值,而是借贷双方让渡资金货币的表现手段。现代金融体系中所有的经济主体都会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是经济环境中重要的变量。利率的微小变动会撬动整个经济的平衡,是各国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指原本由国家完全管控的利率变动情况,国家逐渐放松管制,交由市场主体的自身资金供求情况来调节。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是市场化决定利率(即古典利率决定理论)、金融自由化理论和金融抑制理论。

(二)利率市场化的基本特征

利率市场化有以下三项基本特征:①金融体系中的经济主体可以自主调节利率,能够根据不同的交易自主调节利率的数量、期限和利率规模。②由于金融市场的市场利率基本指标由交易量等信息披露为参考,所以由市场主体自主控制利率能够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指标。③由于市场会出现失灵的情况,所以央行并不会将利率控制权完全交给市场,而是在必要时使用市场调控手段间接影响失衡的利率水平。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由于商业银行自主决定利率,在经营成本、规划目标收益等方面商业银行加强科学、合理地制定,使同业之间的竞争由粗放竞争转变为集约型竞争,更关注服务质量和行业发展规划。通过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将进行更丰富多彩的金融手段创新,产生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商业银行的质量。并且,利率市场化能够极大地调动商业银行的市场活性,加快市场资金流动,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及个人的贷款力度,能够有效打击地下金融活动,使金融市场更健康、有序。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由于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加剧,促使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使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减小,致使一部分中小型商业银行在缺乏规模经营和金融创新的情况下转而开发风险较高的业务,可能导致破产。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更加复杂,利率波动、储蓄分流、市场竞争等风险对放开利率管制不久的商业银行来说应对经验较少,应对机制还不完善。可能对给商业银行带来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收益变动风险。[1]

三、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提出的建议

(一)充分了解利率波动所蕴藏的风险,加强对利率风险的控制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时间较短,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上的重视程度还较为薄弱。在利率市场化的潮流下,商业银行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利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培养风险管理意识。对于资产雄厚在商业银行中发展较为突出的国有商业银行,需要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转变认识,放平姿态,充分做好市场经济中私有商业银行逐渐提高竞争力、迎头赶上的准备,树立自立意识,意识到竞争的危机感。[2]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金融环境下要树立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做决策时慎重考虑,以银行的长远发展为目的。还应注意培养专业能力强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推出有效措施吸引利率风险管理人才进入银行,并组建高素质的利率风险管理团队,聘用利率风险管理专家为银行选择利率保驾护航。利率管理团队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利率风险,还能够运用科学的利率管理工具及相关知识对商业银行的利率服务进行规划,提高商业银行的收益。[3]商业银行可以在资产管理部门建立一支专业、高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团队,重视他们的初始培养,并定期进行新型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最先进的利率管理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保障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在风险内控机制方面,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日常工作效率和财务报告等资产信息的可靠性,商业银行应着力建设完善更规范的风险内控机制。

(二)完善金融体系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规模较小,且功能不完善,很多操作缺乏规范性,不能为商业银行提供良好的利率市场化经济环境。政府应该加强建设完善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等货币市场的规范性,扩大货币市场的规模,提高货币市场的操作效率。[4]我国现在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还远远达不到规避利率风险的要求,政府应该加大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金融监管部门重视监管和辅助,使商业银行在面对利率风险时能够通过过渡市场转移风险。[5]

(三)调整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严重不平衡,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占据了银行总业务的九成以上,在利率市场化的大潮下,利差逐渐减小,如果不及时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将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损失。商业银行应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对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负债的业务大力开展,如继续加深一卡通、信用卡、代客理财、代理保险等新型中间业务,调整业务结构,丰富业务类型,扩大已粗具雏形的业务的规模。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烈,对银行业务也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查,推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服务,如拓展个人理财、投资顾问、教育储蓄等针对个人的金融服务业务。[6]

(四)完善金融产品的定价体系

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存、贷款定价体系,建立金融产品价格制定与管理机制,完善金融产品的定价体系。并为分支行建立金融产品报价系统,使分行能够科学合理地制定实际金融产品的价格。

(五)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由于市场会出现的失灵现象,所以完全由市场调节利率存在较大风险。政府应当完善金融环境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央行对利率的间接管控效率,继续研发新的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创新政策调控工具,加强对人民币与外币的汇率协调,保证币值稳定,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四、结束语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由1993年国务院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设想开始,每年均提出市场化改革措施,保证金融市场稳步深入改革。通过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能够实现以自身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硬实力进行吸引客户,提高市场竞争的公平度,降低银行的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卓文琴.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9(07):41-43.

[2]华雅琴.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浅析[J].时代金融,2010,29(05):75-76.

[3]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22(01):35-36.

[4]戴国强等著.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81(44):53-54.

[5]谭燕芝,李兰.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模型的现实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2,47(01):49-50.

[6]徐仲年.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J].市场论坛,2013,46(01):32-33.

作者简介:陈楷鸣(1993-),男,汉族,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作者:陈楷鸣

个人客户银行利率市场化论文 篇3: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摘要】利率管制必然向利率市场化发展,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入手,探讨商业银行应如何利用机遇、面对挑战、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业务 机遇与挑战 建议

一、利率市场化现状

利率是由市场供求变化自发形成的一种市场价格。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由市场价格机制形成。在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利率政策是利率管制。利率管制主要是指利率的变化由国家严格加以控制。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推进利率市场化。2012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营销

利率走向市场化,商业银行有了存款、贷款的定价权。商业银行可以细分客户,针对不同的客户可以给以不同的利率,实行差别定价。在市场上,商业银行可以自由定价,吸引优质客户,使负债优良化,保证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同时商业银行对于非优质存款客户实行利率下浮,减少成本;对于非优质贷款客户实行利率上浮,增加收入。

(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法人贷款业务多样化营销

目前,在利率管制下,商业银行对于法人贷款业务整体营销思路在于营销一些虽然在一定范围内有收入损失但是具有贷款高安全性的优质客户。一旦利率走向市场化,商业银行会寻求收益与风险的均衡,营销不再仅仅高度集中在上述客户之中。在不同客户市场中,现有五大商业银行必然依然积极营销大客户;高风险的同时是高收益,中小银行在一定风险承受范围内,必然以创新产品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个人贷款业务结构

目前,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主要分为房屋按揭贷款和非房屋贷款。第一,无论自然人申请哪一种个人贷款业务品种,自然人申请贷款都具有一定的刚性。控制个人贷款业务风险关注的要点在于自然人违约的概率。考虑自然人违约的概率的因素在于自然人的人品、工作单位、截止申请贷款日的信用状况等等。在自由利率定价的条件下,可以对于违约概率较小的自然人适当给以利率优惠,吸引其选择利率较低的商业银行贷款;可以对于违约概率较大的自然人以利率上浮,作为风险补偿。第二,个人贷款业务受政策影响较大。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衡量收益与风险,在一定政策情况下,以利率的变化调整商业银行自身的个人贷款业务结构。在需要大力发展某种个人贷款业务品种的政策指导下,适当将该业务品种的利率定价给以优惠;在需要控制某种个人贷款业务品种的政策指导下,即可上浮该业务品种的利率。

三、利率市場化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会加大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竞争

在利率市场化下,各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定价变得灵活。存款大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并不高,严重受利率变化影响。利率一旦变化,存款大客户即采取行动,即将自己名下存款流动到存款利率较高的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存款大客户,短期内各商业银行必然大幅增加存款利率,造成恶性竞争。商业银行受利润驱使的这种短期行为可能会造成金融市场的混乱,并产生经营危机。

(二)利率市场化会增加商业银行定价的难度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利率管制,商业银行不需要考虑利率定价的问题。利率走向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定价对于商业银行必然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利率市场化下,五大商业银行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可能促使定价趋于同质化。商业银行如何合理进行利率定价、如何吸引优质客户、如何有效控制风险等等这些问题必将成为商业银行进行利率定价的难题。总的来说,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的结果,是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博弈结果,是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博弈的结果。最优的商业银行定价,是实行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博弈的均衡。

(三)利率市场化必然降低存款与贷款的利差,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依然主要集中在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在商业银行对利率自由定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必然做出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的短期行为。若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增加、贷款利率下降,存款与贷款的利差必然下降,商业银行的利润必然下降,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必然减弱,必然影响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四)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借款人逆向选择

在利率市场化的状态下,由于借款人与商业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借款人的逆向选择。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是激烈的,为了争夺优质的借款客户,会降低贷款利率,可能导致借款人逆向选择,一些非优质客户会进入借贷市场。这些非优质的借款人违约的概率较大,可能给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带来挑战,会恶化商业银行的整个资产结构。

(五)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提出了新要求

利率从市场管制走向市场化,利率从在政府不调整的情况下一成不变走向随市场变化而波动。利率波动变化,存款客户的流动性增加,贷款客户的敏感性增强。当然利率波动变化,使得商业银行的利差会下降、盈利会减弱,存款人提前支取、借款人提前还款的可能性会增加,负债与资本的机构匹配受到挑战,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增加。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协调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将是利率市场化下的另一个难题。

四、商业银行业务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建议

(一)审慎考虑,合理定价

商业银行应立足自身状况,针对所处细分市场,协调风险与收益,完善资产负债机构,结合同业定价情况,审慎考虑利弊后合理定价。商业银行进行利率定价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避免短期行为,避免与同业恶性竞争,以股东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有效预测利息收入,全面考虑利率影响因素,以此作出合理利率定价。

(二)细分客户,差别定价

商业银行作为法人组织,在控制风险、保证流动性的情况下,经营以盈利为目的。商业银行的首要任务是营销优质客户。在利率市场化的机遇下,商业银行可以细分客户,对不同的客户实行差别利率。第一,对于存款客户,规定一定存款额的区间,不同区间内客户实行不同的利率。执行利率的原则在于客户存款金额越大,利率越高。第二,对于贷款客户,优质客户实行利率优惠,曾有信用逾期的客户实行利率上浮。

(三)创新产品,吸引客户

目前,商业银行仅仅经营传统业务,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与时俱进的发展的根本在于产品创新。在利率市场化下,利差收入降低,商业银行再以利差收入作为利润的主要增长点是有碍其发展的。在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于产品创新,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目前,金融发展已不再处于以需求、供给为导向,而处于内生引导发展的阶段。当前,商业银行要想发展的一方面就在于面对自己的细分客户,创新产品,找到新的利润增加点。

(四)完善制度,甄别客户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针对借款人,商业银行应按照业务特点和风险特性的不同,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有效甄别借款人,减少借款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商业银行应以有效信用风险计量为导向,制定相应防范风险的制度,平衡收益与风险,有效选择优良借款人,加强利率风险管理。

(五)建立体系,防控风险

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有效防控风险。在利率市场化下,受利率波动影响,商业银行行为选择以逐利为核心。促使商业银行审慎经营、约束商业银行短期逐利行为的有效措施在于商业银行自身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的原则在于有效进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的管理。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应有效利用机遇、面对挑战,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以研发创新产品为基点,有效进行利率定价,并且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成功实现转型,稳健、可持续经营下去。

参考文献

[1]游春,胡才龙.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银行影响的问题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1(08).

[2]李海波. 利率市場化对银行公司业务的影响[J].银行家,2013(01).

[3]李克川.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3(01).

作者简介:曹坤婧(198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任职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光华支行,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编辑:陈岑)

作者:曹坤婧

上一篇:最新企业演讲稿下一篇:村支书竞选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