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和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的摇篮,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会面对激烈的就业环境。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塑造不应仅仅针对其内在文化和职业技能,外在形体也十分重要。对学生进行形体美训练是时代的需求,也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本文针对形体训练课程的内容结构的优化进行分析,探究体育游戏在课程中的合理创新运用,努力实现课程的最大实效性。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体育游戏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游戏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篇1:

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开展与实施研究

摘要:新课改的全面推进,要求尽快将素质教育前移到幼儿阶段教育教学活动中,这是强化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传统体育游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员,其中不仅包含大量的体育运动项目,还蕴含着诸多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将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符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教育方针,是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能够调动幼儿体育活动积极性,全面提升幼儿身心健康水平,促进现代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良好的精神品质,有助于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了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实施价值以及应用现状,提出了几点具体开展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活动;传统体育游戏;实践体验;立德树人

传统体育游戏具有比较突出的休闲娱乐、共同参与、强身健体等特征,不同地区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体育游戏,更蕴藏着深厚的传统体育文化。在“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积极影响下,逐渐将传统体育游戏与幼儿教育进行融合,力求通过幼儿园体育活动将传统体育游戏中的文化价值和体育元素充分展示出来,从而在达到强身健体功效的同时,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为此,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正在考虑如何实现传统体育游戏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融合发展,旨在促进幼儿又好又快发展。

一、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实施价值

(一)能够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传播

“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全面贯彻的教学思想,幼儿园不仅要承担起早期文化启蒙教育任务,更需要通过体育活动不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提高现代幼儿个人综合素养。通过体育活动逐步渗透传统体育游戏,引导幼儿全身心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提高幼儿体育运动兴趣和主动意识,幼儿能够在丰富多样的传统体育游戏中,从更深层次角度感悟传统体育游戏的魅力,不断学习和领会中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幼儿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弘扬,通过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持续渗透德育教育,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全面强化现代幼儿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真正改变幼儿、发展幼儿。

(二)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园接纳的孩子年龄大多在2-6周岁,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的重要时期,尤其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体育游戏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传统体育游戏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中达到预期教育教学目的。幼儿定期参与幼儿园的传统体育游戏活动,能够实现锻炼身体的目标,通过大量的传统体育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对幼儿的大脑进行针对性刺激,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思维能力、专注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幼儿大脑良好发育,还可以起到强健身体的作用,不断提升孩子的身体免疫力。除此之外,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传统体育游戏,还能促进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发展,提升孩子独立游戏、合作游戏的意识与能力,为幼儿建立良好的体育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從而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现状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各个地区幼儿园都比较注重体育活动教育教学,更将传统体育游戏融入体育活动中。不仅丰富了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也调动了幼儿体育活动积极性,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尽管幼师比较重视传统体育游戏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融合实践,但从整体上来看,依旧有很多幼儿园并没有大规模开展传统体育游戏教育教学活动,传统体育游戏并未真正成为主导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即便部分幼儿园开展了传统体育游戏,但却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游戏活动理念有待创新

尽管幼儿园开展了大量传统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但很多幼师并未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受到较大影响。幼儿园通常会组织幼师全程带领孩子体验传统体育游戏,而且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进度不受影响,避免孩子在自主实践传统体育游戏过程中出现意外或者安全问题,往往不会给孩子比较多的自主体验机会,这样不仅降低了传统体育游戏教育效果,更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幼儿园的传统体育游戏内容也比较单一,很多游戏往往只是对孩子的某一个体育运动能力进行锻炼,传统体育游戏的深度和宽度并未完全体现出来。这些问题都体现出了当前的幼儿园传统体育游戏活动理念缺少创新,应当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体育游戏活动材料有待完善

从幼儿园传统体育游戏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存在较为明显的体育游戏活动材料不完整、不全面问题,很多传统体育游戏的材料都比较单一,并未真正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寻找有价值、更新颖的游戏材料。而且游戏内容和游戏规则都相对简单,并不利于调动幼儿体育游戏活动参与兴趣,久而久之,幼儿园各个年龄段孩子都不愿意主动参与到传统体育游戏活动中。此外,很多传统体育游戏材料都较为复杂,很多幼师并不懂得传统体育游戏材料制作技巧,只能被动制作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游戏材料,这样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体育游戏活动实施效果。

三、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开展与实施策略

(一)确定游戏活动目标,创建游戏活动情境

新时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必须保证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不仅要从启蒙教育、认知教育、文化教育等方面入手,更需要做好幼儿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为此,幼师在推动传统体育游戏与体育活动融合开展过程中,必须要确定具体的游戏活动目标,明确需要通过本次体育游戏活动达到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效果,比如,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培养孩子合作意识、增强孩子顽强的拼搏精神、养成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等,从而更好地确定体育游戏活动流程。为此,幼师可以根据游戏活动目标,构建合适的游戏活动情境,这样一方面能够调动幼儿参与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游戏活动目标变得更加清晰、明确,避免幼儿在传统体育游戏活动中“迷失方向”,找不到学习侧重点。

例如,幼师为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帮助孩子养成长期坚持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和意识,可以开展《踢毽子》《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活动。为了尽可能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幼师可以构建“比一比、赛一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学习。幼儿的竞争意识普遍较强,幼师便可以给孩子设计传统体育游戏活动规则,比如,先进行单人比赛,看看哪个小朋友在规定时间内踢毽子踢得最多、哪个小朋友滚铁环距离最远。然后再进行团体比赛,让孩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比拼,这样能够比较快地提高幼儿身体素质,还能够激发幼儿自主学习意识,让孩子更加注重团队合作,逐渐养成坚持体育运动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师生有效沟通,丰富体育游戏材料

为了能够让幼儿可以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参与传统体育游戏教育活动中,幼儿园必须要给幼师和孩子提供充足的沟通交流机会,构建师生平等、师生互动的良好关系,发挥出幼儿在传统体育游戏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更可以增进幼儿与幼师之间的良好關系,从而构建更加高效的传统体育游戏活动课堂。幼师主动与幼儿进行沟通,能够了解孩子有哪些需求和期望,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深处,掌握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样可以让传统体育游戏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也能够让传统体育游戏活动材料更加细致、全面。

传统体育游戏并不需要大量现代化体育器械作为支撑,很多时候一个手绢、一根绳子、一个皮球都可以成为体育游戏材料。例如,在每周开展传统体育游戏活动之前,幼师便可以让孩子想一想想玩哪个游戏项目,也可以选择几种游戏项目,让幼儿进行自主选定。随后幼师再根据游戏项目内容,补充完善游戏项目中所需要的游戏材料。比如,在进行《老鹰捉小鸡》传统体育游戏活动中,幼师便可以制作“老鹰”服装、“鸡妈妈”服装以及“小鸡”服装,在制作游戏服装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参与进来,这样能够增强幼儿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也更容易调动孩子积极性。

(三)突出人本教育理念,落实分层教育策略

与其他体育游戏不同,传统体育游戏要求孩子具备更强的文化意识、文化积淀以及体育运动能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幼儿由于个人身体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体育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比较吃力的现象,为了避免这部分孩子出现安全性问题,同时,真正实现全员参与的传统体育游戏教育目标,幼儿园必须要充分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根据每个幼儿的个人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最合适的传统体育游戏活动内容,这就需要全面落实“分层教学法”,开展具有针对性特征的传统体育游戏活动。

例如,在《二人三足》《打沙包》等传统体育游戏活动中,幼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身体素质、体育运动能力,将幼儿平均分为两个游戏小组,两个游戏小组的综合能力相近。随后再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看看哪个小组可以在游戏中获得优胜。这样不仅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体育游戏活动中,还让幼儿对传统体育游戏有了更深层次的体验,实现了德育教育目标,帮助孩子从小建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行为习惯。而且在提高孩子团队协作意识以及体育运动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传统体育游戏文化传播与传承。

四、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幼儿园必须认识到积极开展传统体育游戏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和关键性,真正发挥出传统体育游戏在塑造幼儿品格、提高幼儿文化素养以及身心健康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幼儿园需要提供适合传统体育游戏活动的场所,更需要构建合适的体育活动情境,加强师生良好沟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自主性教育理念,落实分层传统体育游戏活动教学法,更要在保证游戏活动安全性的同时,不断丰富传统体育游戏活动材料,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传统体育游戏在文化传播以及德育教育和立德树人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早兰.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开展与实施[J].试题与研究,2021(06):183-184.

[2]张智伟.情感纽带,文化衔接——民间体育游戏与幼儿园体育活动融合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1):243-244.

[3]刘秀荣.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0(80):117-118.

[4]王晓云.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3):1152.

作者:胡芳

体育游戏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篇2:

体育游戏在形体训练课程中的创新实践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和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的摇篮,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会面对激烈的就业环境。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塑造不应仅仅针对其内在文化和职业技能,外在形体也十分重要。对学生进行形体美训练是时代的需求,也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本文针对形体训练课程的内容结构的优化进行分析,探究体育游戏在课程中的合理创新运用,努力实现课程的最大实效性。

关键词:形体训练体育游戏创新

G807.4

一、形体训练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地位

(一)形体训练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职院校学生走出校园大门,踏入竞争激烈的人才社会,能否得到社会和企业认同,除了应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拥有一个健康健美的形体、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这也是学生就业择业、获得长远发展所必需具备的条件。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可见外在美从古至今都是评价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形体训练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它也把形体美、动作美、姿态美和精神美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能矫正、修饰和改善学生的不良身体姿态,又能培养学生美的鉴赏力的课程。

(二)形体训练的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形体训练课程是我院旅游系学生的一门限选课程,现阶段有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和航空服务四类专业的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如表1)。这四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大多面向服务行业,对学生的外在体现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业面貌。

(三)形体训练课程的基本内容

1.基本姿态练习:人体的基本姿态坐、立、行、蹲。通过训练,改变学生诸多不良体态,展现体态端正而高雅,挺拔有气质,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2.基本素质训练:通过对人体的头、肩、胸、腰、腹、腿等部位的训练,提高人体的支撑能力和协调性。

3.基础芭蕾练习:通过徒手、把杆、形体姿态大量的动作训练,进一步改变身体形态的原始状态,逐步形成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提高形体动作的灵活性。

二、体育游戏运用的现实意义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

体育游戏是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体育游戏是从游戏派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是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富有浓厚娱乐气息和鲜明教育意义的一种自觉而主动的活动。体育游戏在体育课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趣味性、健身性和竞争性。

(二)体育游戏与形体训练的关系

形体训练课程属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分支,在课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预计效果,还可以在课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课程丰富多彩。但由于形体训练课程受场地和器材等的限制,课程的开展有一定的时空局限性,体育游戏的合理安排成为打破局限性的突破口,能減少因时空原因而造成的课程单一性和简单化。

1.体育游戏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形体训练不仅培养学生的形体美,更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例如在课程中加入“微笑大眼睛”的游戏(微笑大眼睛:两位学生面对面站立,相互微笑看着对方的眼睛,从对方眼睛中寻找自己的微笑,比比看哪两位学生坚持的时间最长)。这个游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微笑亲和力,又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使学生能够用最美的微笑面对生活,做一个微笑的天使。

2.体育游戏是开发学生智力不可缺少的手段。

体育游戏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体力游戏,更多的考验学生的团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在实际的形体训练课程中,学生也表现出对于智力游戏的浓厚兴趣。例如“萝卜蹲”游戏(每位学生为自己取一个萝卜名字,接力被喊到名字的学生即可进行深蹲,反应过慢或反应错误的学生失败)。这个游戏在课程中的运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下肢活动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反应和记忆能力,活跃整个课堂气氛。

3.体育游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游戏的主体是学生,每一个体育游戏的创造都是为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达到睿智健体的效果。体育游戏不是教师的“专利产品”,更多的需要学生来配合、来融入其中。因为只有学生才最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以在课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游戏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体育游戏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竞赛胜负类型的游戏活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因求胜心切、展现自我而出现不守纪律规定、作弊、不相互配合、突出个人表现等情況。此时,老师除了制止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表现,培养他们维护集体利益,团结互助,胜不骄败不馁的竞争意识,提高自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德,树立个人道德魅力。

5.体育游戏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疲劳

在课程的结束部分,采用放松性的游戏,可以缓解学生的疲劳感或消除因疲劳引起的不愉快感。例如游戏“人体波浪不间断”(全体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根据音乐节奏,从右手开始做触电式的波浪动作,依次由下肢经腰到上肢,最后到左手波浪接力给左手边的下一位同学)。这是一个负荷较小的游戏,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做到轻松、活泼、幽默,使学生可以愉快而轻松地完成一堂课的学习任务。

三、体育游戏的创新运用

形体训练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场地已经决定了它在学生心目中的独特地位。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课程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极高的,所以学生在课程初期的参与度非常好,如果课程内容的古板或是枯燥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失落感。所以课程的趣味性、创新性和实效性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年轻的形体教师,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应该大胆尝试创新,使形体课程更好的发展。

(一)体育游戏创编的创新

传统的体育游戏,例如“老鹰捉小鸡”、“三个字”、“接力比赛”等等,虽然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是个别学生仍然会变现出厌倦或冷漠的情绪,这实际是在对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出挑战。体育游戏的创编是为了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学生参与身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等,但是教师在创编过程中,自己的主观意识占指导地位,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感受,所以体育游戏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打破传统游戏的局限性,就必须要大胆创新。当代大学生属于90后,他们是思维最活跃前卫,追求自由的一代青年。所以他们创造出的体育游戏更具时代性与创新性。例如游戏“十五、二十”,这本是一个智力考验游戏,通过学生的改变,融入健身操内容。(两位学生面对面跳基本热身操,当双手同时运动到身体正前方时,即刻要喊数字,口中喊出的数字与四手相加总和相同即获胜积一分,一套热身操结束后,两位同学总比分相比较,分数较少的学生惩罚10个俯卧撑)。

(二)体育游戏时间安排的创新

在传统的体育课当中,教师会经常在开始部分安排体育游戏作为热身运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转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还可以活动学生的身体,达到热身的效果。但是长期把体育游戏安排在开始部分,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耐药性”,每次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做游戏,如果教师没有安排体育游戏,学生就会抱怨课程枯燥,产生厌学情绪。对体育游戏在课程中做出适当调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最喜欢在课程中安排“报数抱团”游戏(全体学生围成一个圈,在音乐的伴奏下舞动身体,教师控制音乐停,在音乐静止时同时报数,学生听到教师的数字后即找到相同数字的伙伴抱成一团,数字不正确的抱团将接受五个下蹲的惩罚)。一次课中我大胆尝试将这个游戏安排在课程的基本部分,虽然不是为了热身,仅仅是调节学生的疲劳情绪,但是收获到意外效果。职业院校学生的形体训练课程是90分钟,而往往学生在课程到达30分钟时已经开始产生疲劳和验血状态,这个时候比开始上课时更需要调节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当观察到学生的情绪变化时,正好下一项课程练习的组织安排是全体学生围成一个圆,在练习之前,随机安排了“报数抱团”游戏,学生的厌学情绪得到缓解,课堂气氛再次活跃,将体育游戏合理安排在基本部分课程中比安排在开始部分得到的效果更好。

(三)体育游戏激励作用的创新

体育游戏本身具有激励作用,激励学生团结拼搏,激励学生吃苦耐劳。尤其是竞赛胜负型的体育游戲,更能激励学生团队协作。将竞赛胜负型的体育游戏安排在一节课的开始部分,游戏竞赛的结果与接下来的基本部分训练内容相联系。例如:在课的开始部分安排游戏,将比赛结果作为接下来课程组织的分组结果,比赛获胜的小组与比赛失利的小组“需别对待”,在练习次数、练习强度、练习方法等方面,获胜的小组安排少一点、小一点、简单一点,失利的小组安排多一点、大一点、复杂一点,这样运用体育游戏的比赛结果来进行分组上课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游戏的积极性,更多地培养了学生小组的团队精神,有利于班级建设凝聚力。

(四)体育游戏竞赛规则的创新

体育游戏的竞赛规则会随着参与者的年龄、时间、场地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竞赛规则的变化会影响学生的参与态度,从而影响游戏的效果。怎样才能使游戏的竞赛规则发生变化而提高游戏效果?学生的创造力远大于老师,竞赛规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改变创新。例如平板支撑游戏,传统的游戏规则是计时赛,最终坚持时间最长的学生获胜。经实践修改的游戏规则为小组赛,两位同学一组进行平板支撑接力赛,每一小组必须完成十分钟的平板支撑时间,两位学生只要有一位在支撑即可,中途可以换人,换人次数不限,换人过程中必须在两人同时支撑时进行接力换人,如果犯规或是中途落地即为挑战失败,重新计时开始。游戏规则的变化增加了平板支撑的娱乐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效果。

(五)将课程基本内容转换为体育游戏

在形体训练课程中,大部分的内容适合女生进行练习,所以男生的参与度成为教师的关注点。例如:拉伸练习,男生本身的柔韧性要差与女生,所以在拉伸练习时男生的参与度很低,为了提高男生的积极性,将拉伸练习变为一项游戏——长腿欧巴接力赛(五名学生一组,要求每一组男女混合搭档,脚尖对角尖进行劈叉接力,最后测量出最长的一组获胜)。在进行这个游戏之前安排三到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自由拉伸,经实践证明大部分女生会帮助男生下压韧带,游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团结协作、相互帮助、认真吃苦的精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当然,最终练习项目变成游戏环节,学生从游戏中收获了乐趣,锻炼效果也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形体训练课程中融入体育游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课程的融入需要,其重要作用日益突显。但是,课程游戏化不是游戏泛用、滥用,而是要求教师在精通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年龄、身体素质、场地等因素,合理而巧妙地将体育游戏运用到课程当中,使游戲与训练充分融合,增强课程的目的性、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体育游戏能给形体训练课程注入新的活力,最终到达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收获快乐与健康。

参考文献:

[1]卓善学,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的作用[J],《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五期

[2]陶彩霞,浅谈体育游戏的教学创新[J],《新一代》2014年第七期

[3]张又匀,大学生形体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教育广角》2012.02 第249期

[4]孙宏王丹丁帅,形体训练课程中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生管理》2015.09

作者:刘梦媛

体育游戏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篇3:

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课堂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从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在教学课堂中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对其做出了简要分析,以期为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 体育游戏 课堂教学

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方式,融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创造性等多种特点于一体,对学生身體健康水平、体育运动能力、意志品质的培养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近年来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体育游戏教学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体育任课教师的青睐,但是任课教师只有对体育游戏教学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知,才能游刃有余的把控体育游戏的设置和运用,才能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 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 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中的合理运用,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游戏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相较而言生动、活泼、参与性和实践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游戏中得到锻炼、获取知识技能,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采用体育游戏的教学方式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将体育游戏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后,学生既是积极主动的课堂活动参与者,也是能动独立的知识获取者,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被充分调动的同时,学生自身在体育游戏中必须主动的思考,积极的参与才能完成整个课堂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 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

体育游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在采用了体育游戏的体育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方式来理解体育知识、获取体育技能、了解体育运动与游戏设置之间的关联、感悟各种体育运动之间的共性,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的知觉和认知方式能更具有宏观性和概括性;另外体育游戏多样化、多角度的组织方式还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通过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个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体育游戏动态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所以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

(三) 体育游戏有助于德育教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教育是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体育游戏的教学方式,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加影响,比如,采用结果法设置的体育游戏能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亲身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进而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采用设障法设置的体育游戏能让学生的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得到有效锻炼,有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但是体育任课教师要注意,德育教育并非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显著成效的,所以,任课教师一定要坚持在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游戏的设置中持续、合理的渗透德育教育的因素,让两者实现科学的结合。

从而让德育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将体育游戏运用于体育课堂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体育教学课堂中所选择和编创的体育游戏,要在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尽量贴近学生生活

在进行体育游戏的选择和编创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首先,相较于其它的教学方式而言,体育游戏具有实践性强、参与性强的特点,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并进一步完成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游戏必须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所以,为了达到这一点,体育任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游戏的选择和编创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关注点,选择和编创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游戏的乐趣,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效率。

其次,在进行体育游戏的选择和编创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指要考虑学生的现有体质水平、现有体育技能水平、体育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的生长发展特点等。对学生现有体质水平、现有体育技能水平、体育运动能力以及学生的身体生长发展特点等几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可有效的避免在进行课堂体育游戏选择和编创时的盲目性,提高游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防止游戏难度过高、过于复杂或难度过低、过于简单而使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的激发,以及游戏的设置不符合学生的身体生长发展特点而时学生在游戏中无法得到科学的锻炼、获取相应的知识技能。

(二) 体育课堂教学中所选择和编创的体育游戏一定要容易实施,可执行性强

体育课程教学中所选择和编创的游戏一定要容易实施,可执行强,才能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要达到容易实施、可执行性强的标准,在进行游戏的选择和编创时,一定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游戏的选择和编创一定要以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为基础,充分考虑学校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游戏中所需要用到的条件是否具备,是否影响所设置游戏顺利的开展,在本校现有的条件基础上所设置的体育游戏可执行性有多少;其次,充分考虑游戏教学中,任课教师所应采用的教学和引导方式,明确游戏教学的目标和各实施环节,一遍体育游戏的顺利开展;最后,所设置的游戏的难度要适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身体、心理、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局限和特点,避免游戏难度过高,可执行性差,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滕达.体育游戏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20.

[2] 李龙,王艺兵,李岩.浅谈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定位[J].湖北体育科技.2002.3.30.

[3] 常益.集体性体育游戏项目对小学生团队意识培养作用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0.5.1.

作者:苏畅贵

上一篇:人性化共享空间建筑设计论文下一篇:6级职员岗位竞争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