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图书馆学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现代教育领域下,中职院校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往往会受到资金因素影响而导致网络化建设受限,无法立足中职院校自身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图书情报工作,这就极易对中职院校发展形成制约。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职图书馆学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中职图书馆学论文 篇1:

中职图书馆学生阅读心理初探

摘要:本文从中职图书馆学生读者在借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和个性心理特征入手,分析了学生有爱面子心理、盲目心理、阅读情绪变化不定等心理特征,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阅读心理;中职学生;图书馆

学生是中职图书馆中最大的读者群,是中职学校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之一。研究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是满足学生物质和心理上的需要,它是搞好借阅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图书馆开展读者辅导、改进服务工作的理论依据。本文拟就这个课题,谈些粗浅意见。

一、心理表现

中职学生来自全国各县市区,进入职校后,对学校的一切感到陌生、新鲜、好奇。尤其是多学科、多层次的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料以及优美的学习环境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入学以来,他们虽然都去过图书馆借阅图书,但在借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和个性心理特征各有不同。他们不同于大学生、中学生,更不同于教职工及其他社会群体,我们只有正确掌握中职生读者这些特点,在阅读活动中才能对症下药,更好地发挥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

1.爱面子心理。一年级的学生即刚入校的新生。这部分学生初中毕业考入了中职,正处在由初中到中职生的转折阶段,他们在初中时期由于应付中考,很少有机会来阅读课外读物,有些地区的初中甚至没有图书馆,即使有很多的学校也怕耽误学生学习,根本不对学生开放。因此入学后,这部分学生就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当他们拿到借书证、阅览证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图书馆借书、看书,然而对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和检索系统却不知从何下手。借阅需要是一种社会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的需要。由于陌生和性格内向等原因,他们就不好意思向别人请教,还担心别的同学和图书馆工作人员批评自己,为什么在介绍图书馆知识时不认真听讲,连借书的方法都没有掌握。由于受这种爱面子的心理状态的支配,他们对图书馆望而却步,失去了许多利用书刊汲取知识营养的机会。

2.盲目心理。这类读者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长期接触不到丰富的图书,因此也缺少必备的图书知识,他们面对学校图书馆的“书海”,不知借什么好。他们常常在书架、检索机前徘徊,由于对检索方法不了解、不熟悉,不会用或不会正确地使用,东翻翻西找找,花费了许多精力和时间,还是不能查到自己所需图书。最后不是凭有趣的书名借书,就是向老生打听什么书好看,或者是看别人借什么就借什么,所以涉足图书馆的兴趣就不大。

3.阅读情绪变化不定。从中学进入职校,是青年学生学习求知经历中的一次飞跃。新生年龄一般在14~19之间,年龄较轻、单纯、求知欲望强,但自尊心也比较强。由于他们缺乏对图书馆基本知识的了解,缺乏对利用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因而在借阅过程中容易碰到困难和问题。其中有些学生面对借阅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不知所措,有的则在书库里徘徊,不知所需专业书籍在哪个架位,从书架上抽取的图书又不知如何归架,只好随意乱插,又担心或不愿意接受工作人员的批评或帮助。任何一个人的阅读活动都是在某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图书馆的这种令人感到不安的环境就会使他们本来挺好的阅读情绪产生波动变化,影响他们到馆利用书刊文献的积极性。

多年工作实践证明,光分析读者阅读心理还不够,要做好读者服务工作,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做大量的引导辅导工作。

二、配合教学,开展课外教育

1.帮助学生提高检索文献的能力。中职图书馆在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能时,除了搞好藏书建设。提供健康、丰富的文献外,重要的是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读者。根据中职图书馆学生读者的特点,在他们入校后,首先应当对他们进行图书馆基本知识教育,举办“如何利用图书馆”、“工具书使用方法”等讲座,参观图书馆建筑及服务部门设置情况等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开设“文献检索课”,培养他们的情报意识,提高他们对图书馆的认识。

2.采取多种形式的辅导活动,使学生尽快具备优良的心理品格和心理素质。

(1)图书馆要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如口头介绍、书面报道(黑板报、宣传栏)编写各种利用图书馆方面的知识,开展对学生的阅读辅导活动。在目录厅等场所,对他们进行检索辅导,使之尽快熟悉查目、查索技能,举办参考工具书介绍的讲座等等,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利用图书馆的辅导。图书馆还需在利用圖书馆教育的同时进行读者调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不断改进与完善利用图书馆的教育与利用图书馆方法指导,使学生能及时、正确地掌握利用图书馆一切服务的具体方法。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读者才能从图书馆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进一步发挥图书馆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事业,有献身图书馆事业的精神,树立知读者、爱读者、全心全意为读者的崇高思想。从事第一线工作的同志,对学生更要热心接待,直接指导。新生来到图书馆,面对书架上排列的各种专业类的图书,作为一名学习特定专业的中职学生,借阅什么书呢?必须有所选择。书库工作人员就要一方面热心接待他们,另一方面要利用自己掌握的图书馆的各项业务知识与技能来辅导新生。例如深入了解他们所学的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及具体的要求,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启发指导他们,针对他们所学科目推荐所需图书,主动与各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及时了解课程动态。

(3)在学生中组织科学利用图书的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会或读书小组,利用多种渠道展开不同内容读书、求知活动。如举办系列讲座,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专业教师,密切结合专业课程,讲解如何查找和利用馆藏的专业书刊。适时组织他们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彼此探讨交流如何树立正确的读书以及做好有序的读书安排,如何优化读书心理素质,提高阅读能力的经验。对教师指定的必读专业参考书组织书评活动,以此培养他们创造性地应用书本知识的智能。

总之,如今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不仅需要图书馆馆员分析掌握读者心理,还需要用贴心的服务消除同学们的心理障碍,运用心理学换位思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搞好图书馆的读者工作,使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邢建萍

中职图书馆学论文 篇2:

探究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思路

摘 要:在现代教育领域下,中职院校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往往会受到资金因素影响而导致网络化建设受限,无法立足中职院校自身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图书情报工作,这就极易对中职院校发展形成制约。本文就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定位进行阐述,进一步对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思路进行探究,旨在促进新时代下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效率的改善,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发展思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升,现代图书情报工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传统图书情报工作模式已经不具备适用性,无法满足中职院校对于数据信息的多元化需求,与此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图书情报工作内容也发生一定变化,这就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种情况下,对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思路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的定位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院校之间在目标、规模、指导思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其在图书情报工作方面的侧重点也存在明显不同。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其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主要职能在于教育,围绕现代化建设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来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是中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必须要从专业素质与技能等方面入手,因此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的定位就要明确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性。中职院校作为中专类层次院校,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求知型特征,教师对于图书资料的应用也大多与教学相关,因此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需要保证定位的科学性。

1.辅助学生各科知识学习

中职学生以学习为己任,学习内容不仅包括课堂知识与实践知识,图书馆内百科知识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关系着学生视野的拓宽和知识水平的提升。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为学生各科知识学习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学生能够结合自我兴趣点和学习需求来选择阅读内容,免受学科、年级等因素的限制,这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以及个性发展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能够通过素质教育职能的发挥,以多种形式和不同角度来促进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强化,对于学生信息意識的强化和获取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2.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大数据时代下,社会群体逐渐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个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着未来综合发展,人文素质作为综合素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中职学生的全面成长,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以课堂知识传授作为基本途径,并落实社会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令学生更好的将知识吸收内化,并且要依靠中职院校人文环境的塑造来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强化,最后一个不可缺少的方式,就是以博览群书来提升学生人分文素养。中职教育阶段,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学生通过书籍来汲取文明精华,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强化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思路

1.立足教学需求,找准馆藏建设重点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在新时期下若想要推进图书情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立足教学需求出发,探寻信息资源建设的最佳途径,结合中职院校师生需求来对图书文献进行收藏,促进信息资源载体形态的优化,对中职院校师生形成强烈吸引,并且以信息技术为支持,通过网络系统构建来减少图书文献资料查阅的过程中的时间消耗,提高图书情报工作整体效果。在这一方面,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中,需要建立局域网,令其与校园网相连通,建立电子信息资源数据库,将电子馆藏内容加以丰富,促进中职院校图书馆藏书结构的优化调整,以便更好的为中职院校师生服务。若中职院校经费相对紧张,可以印刷型文献收藏为主,后续逐步进行完善。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在图书情报工作中要将印刷型文献收藏置于重要地位,保证收藏规模,并优化服务保障,满足中职院校师生对于印刷型文献的多元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技术来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必须通过兄弟院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来为中职院校师生提供文献服务。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要保证实用性,从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培养目标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有计划且有目的的对多种类型图书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打造特色化的中职院校藏书体系,为地方经济人才建设提供支持,对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这也不失为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发展的一个方向。

2.强化工作人员信息素养,创新管理服务形式

在大数据时代下,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若想要全面提升图书情报工作质量,就必须要注重工作人员信息素养的提升,为图书情报工作开展提供人才支持,更好的迎接新工作挑战。尤其是随着数字化技术水平的提升,图书馆智能也发生一定变化,不再局限于信息收藏,而是转变为信息数据共享中心,这就对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顺利推进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就必须要以相关工作人员为对象,落实培训教育,令工作人员树立现代化的图书情报工作理念,并坚持学习,了解知识获取途径,掌握信息检索相关技能,并激发工作人员学习的动力,令其对自身不足形成一个客观的认知,并以数字化图书情报工作为核心,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以更好的胜任图书情报岗位工作。不仅如此,要注重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强化,从不同领域入手,提升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深化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并自主判断并筛选信息,从而逐步提升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为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

新时期下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要注重管理服务形式的创新化,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持,将数字化图书馆看作是信息资源库,立足用户视角出发,挖掘信息时代下用户的心需求,据此制定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的新内容,选择可行的工作方式,促进中职院校图书馆职能的创新,为其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奠定基础。以先进技术为支持,可注重联机检索和信息数据库等方式的应用,令中职院校师生能够获得优良且丰富的阅读体验,从而满足用户多元需求,令图书情报工作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3.深入挖掘数字化资源,应用数据包压缩技术

现如今图书馆体系得以丰富化,数字图书馆逐步出现,并作为一种主流形式,实际覆盖范围也明显扩大。以先进技术为支持,数字信息获取渠道更具多元性。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要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深入挖掘并整合图书馆资源,打造数字资源平台,保证其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以更好的创新图书情报工作。在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中,部分用户所查找数据并不属于同一范畴,这就需要保证数据库类型的多样化,因此在圖书情报工作发展过程中,可致力于建立统一化的数据平台,令不同数据库得到统一规划和管理,有效联结成体,从而满足用户多样化检索需求,并且加强安全管理权限设置,以确保数据平台安全,令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得以规范化开展。

数据包压缩技术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操作便捷,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数据传输,为数据交互提供良性支持。在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中,以数据包压缩技术为支持,便于更好的管理图书情报信息,并开展系统化分析,初始化图书情报资料,获得数据结果,并通过数据压缩的方式进行传输,为人工管理提供极大便利,从而令图书情报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改善。

4.推进大数据安全系统建设与隐私信息逻辑区分

新时期下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也呈现出新的体征,数据整合得以实现,图书情报工作的价值也得以凸显出来。在复杂的网络架构下,平台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线上图书馆得以建立,跨平台建设也随之实现,与此同时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待处理数据量也明显提升,亟待优化图书情报工作。在大数据时代下,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中在信息管理方面也难免存在一定问题,若无法及时有效解决问题,势必会对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形成制约。在此种情况下,为确保隐私信息安全,必须以大数据就似乎为支持,发挥其学习功能,对安全系统进行构建,通过线上支持来模拟恶意攻击情境,了解图书情报工作整体情况,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可更好的了解中职院校图书馆所遭受恶意攻击的基本方式以及具体的传输途径,进而探寻有效的防护措施,获得防护结果,将其与学习结果相协调,即可为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中隐私信息资料安全提供保证。中职院校应定期对病毒库进行更新,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为图书情报工作安全提供保障。在隐私信息区分方面,由于区分界限模糊,往往会对图书情报工作质量产生一定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要立足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对差异化信息下用户权重比进行深度分析,确定权重数值,对信息隐私性进行准确判断,进而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从而令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方式得到有效优化,为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大数据时代下,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要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发展基本方向,将大数据技术科学融入到中职院校图书情报工作中,对工作方式与服务模式进行优化创新,促进工作成效的不断改善,从而令图书情报工作更好的为中职院校自身发展而服务。

参考文献:

[1]熊元付.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创新[J].读书文摘,2017,(22):55.

[2]王 姬.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创新思考[J].传媒论坛,2018,1(13):157.

[3]张绪波.建立图书情报网络实现资源共享[J].科技资讯,2015,(30):255.

[4]许 静,刘志国,翟拥华.隐性知识与图书情报学理论创新[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2):24-28.

作者:战玲

中职图书馆学论文 篇3:

当中职学校教师培训遇上“互联网+”

[摘 要] “互联网+”对中职学校教师培训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介绍了“互联网+”的概念和特征,结合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中职学校教师培训“互联网+”的概念,对当前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就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了变革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的对策。

[關 键 词] “互联网+”;教师培训;评价方式

一、问题提出

在2012年11月14日召开的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易观董事长兼CEO于扬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互联网+》的演讲,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理念,认为“所有传统和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因当时的时机等条件的限制,并未引起太大的关注。但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至此,“互联网+”从理念上升到实践层面,引起了政府、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2015年5月23日在青岛召开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式上,刘延东副总理在致辞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同时在2015年7月初,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围绕转型升级任务迫切、融合创新特点明显、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提出了十一项重点行动,其中第六项重点行动“互联网+”益民服务涉及教育行业,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因此,在教育方面,掀起了“互联网+教育”的理论与应用的探索序幕。“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对传统中职学校教师培训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二、“互联网+”概念界定及特征

(一)“互联网+”是什么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互联网+”概念界定还处于分析和探索阶段,是一个全社会都在热议的问题,但并未得到统一的界定。宁家骏认为所谓“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这将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李碧武认为“互联网+”是遵循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从底层重构或改造这些传统行业,从而促进行业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的行为模式或运动过程。黄楚新等认为,“互联网+”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当前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的现状,可认为中职学校教师培训“互联网+”的实质是“互联网+培训+创新”的培训创新模式。传统的师资培训模式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将有助于推动建成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不断创新的大数据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生态系统。中职学校教师培训“互联网+”不仅仅体现在培训技术上的“+”,更是培训理念、方式与创新上的“+”,而以“用户(教师)为中心”推动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创新,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二)中职学校教师培训“互联网+”基本特征

1.凸显个性化

中职学校教师培训“互联网+”是对传统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重新解构,定制一套符合当前教师教育教学个性化需求的师资培训模式,与传统的培训模式不同,是根据中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化需求,任何人都可以按需进行切入和跳出。正如布莱希特所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在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要关注中职生的个别差异,对于中职学校教师的培训要凸显个性化,因此,中职学校教师“互联网+”培训模式的创新,可以为中职教师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服务与培训,而不是被学习与被培训,培训者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全面跟踪和掌握中职学校教师的学习状况,更能准确评价教师,然后根据数据去调整培训内容、方式等,进而可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凸显便捷化

移动学习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是将在线教育的应用程序安装在移动设备上,根据里面呈现的内容去进行选择性学习。例如,智能手机等的出现给移动学习的发展带来契机,手机课堂、微课、弹幕教学等的出现,学习者可以真正实现4A(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way)学习。

3.凸显数据化

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教授迈尔·舍恩伯格与大数据发展评论员肯尼思·库克耶在《与大数据同行》一书中写道:“在未来,学习绝不会是按照一本给定的教科书、一门科目或课程,以同样顺序和步调进行,而将是有数千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教师不再需要凭借主观判断选择最适合教学的书籍,大数据分析将指引他们选出最有效、支持进一步完善和私人定制的教材。”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根据用户(教师)的反馈、个性化需求等用数据进行分析,进而使中职学校教师的培训、学习建立在精确的数据深度分析的基础上,更能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互联网+”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2014年12月4日,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教育部研究起草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切实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强化保障,推进内涵式发展。”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于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因此,要加大对中职学校教师的培训,应以职业教育教师的特点和需求为导向,创新培训理念,制订培训计划,增强培训的前瞻性。受各种规制的限制,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处于困境中。

(一)培训前科学性的论证缺失

1.培训需求调研流于形式化

当前教师培训主要还是采用指令性培训,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制订培训计划,往往忽略了中职学校教师自身的特点与诉求,制订的计划不能满足当前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情境的需求,忽视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不同生涯发展阶段中一线教师真正的疑难、困惑。近年来,虽有一些培训机构开展了培训需求调研,但大多是为了调研而调研,忽略了调研的真正价值所在。

2.培训理念缺乏个性化

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当中,人们认为个性化教育主要是在学生教育中展开的。因此,一些培训机构大多沿用普通教育的理念,严重缺乏个性化培训理念,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也只是进行一些基本的培训项目,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也没有针对个人的专业化培训。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对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作为“个体人”,有专业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培训机构要树立对中职学校教师进行个性化培训的意识。

(二)培训中有效的管理缺失

1.培训内容泛化

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机构大多是学校,企业、行业参与的程度较低,培训的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与现代化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需求不相符。培训者缺乏依靠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课程开发意识,缺乏根据受训者的经历和实际需要调整培训内容的能力,大多根据预先设定的内容照本宣科,未能对受训者瞬间形成的问题、质疑和困惑进行唤醒与引导,使得培训与真实的教学情境脱节,培训需求失去针对性。

2.受训者参与意识不强

中职学校教师培训主要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大多是为了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的需要来参加培训,并不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实践技能来参加培训。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教师走过场的现象。教师的思想意识出现了偏颇,也会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还有,培训者与学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使得教师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不足,培训学习的主动性不高,积极性不强。

(三)培训后改变现有的评价方式

目前,职业学校教师培训评价大多是终结性评价为主,包括出勤率、论文、企业实践报告、实训作品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受训教师的培训成果的转化具有滞后性,因此,应改变现有的评价方式,重视受训教师培训后的延续性评价,即对受训教师回归工作岗位后的教学实践进行跟踪和支持。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是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式之一,“互联网+”与中职学校教师培训深度融合,是深化教师培训改革,全面提高中职教师培训质量的必然选择。“互联网+”与中职学校教师培训深度融合,提高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提高了中职学校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互联网+”给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引入了新的变量。

四、“互联网+”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的变革

“互联网+”给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中职学校教师培训模式,将有利于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培训理念中

何谓“互联网思维”,目前未有统一标准的界定,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等人将互联网思维归纳为几个方面,即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跨界思维等。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魏民认为,互联网思维不是简单地将一种传统的事物加上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思维,它本质上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笔者认为,互联网思维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为核心,具有个性化、创造性、智慧性的思维。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教师培训理念中去,能够充分调动受训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其主体作用的发挥。“互联网+”中职学校教师培训,要用互联网思维方式,以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体验为中心,围绕其培训的各个方面进行设计,聆听用户的反馈进行实时回应。

(二)“互联网+”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互联网+”中职学校教师培训,要做好顶层设计,制订“互联网+”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的总体规划。传统的教师培训建立了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为主的培训框架,各级单位、部门、机构相互独立,形成各自办学、培训的局面,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师资、课程成为培训中的两大核心资源要素,为使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的师资、课程等资源要素得以流通和整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受训教师的需求和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一是要整合优质的师资资源,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对培训者提出很高的要求,培训者应该是学校教师+行业、企业的培训师,利用互联网使各种各类有教学专长的人员共同协作分工,建立“教学众筹”培训模式,整合优质资源,建立一支数字化师资队伍。同时为各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提供获取优质培训资源的便利,促进培训工作的均衡发展。二是构建具有迭代化的课程体系,互联网时代具有大数据、快节奏、多变化、高强度的特征,培训的课程体系必须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超前性,能够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能为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和学校发展提供便利,能够紧跟企业、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中国制造2025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三)拓展培训环境,构建一体化培训平台

随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兴起,网络资源成为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互联网+”中职学校教师培训一体化培训平台的构建,能够满足教师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互联网+”一体化培训平台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教学资源平台、自主学习互动平台和自我诊断平台。教学资源平台根据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分别设置符合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习模块,分别是教学设计模块、行业工种技能模块、基于职业情境的职业教学法模块、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块。各个模块显示出处于不同水平学员的特点、难点,为不同的学员服务。自主学习互动平台,受训教师根据教学资源平台设置的模块,选择学员自身所需的模块,去制定模块学习目标,构建良好的交互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受训者主动探究和主动学习。自我诊断平台,分为受训者自我诊断和培训者对学员的诊断两种方式。第一种诊断方式是受训教师根据各个模块进行学习,通过一些测试对比进行自我诊断。第二种诊断方式是培训者根据受训者自我诊断的内容中仍有的疑难、困惑,及时给予反馈意见和建议。

“互联网+”中职学校教师培训改变了传统固化的培训方式,创新了“互联网+”时代的虚实结合培训模式。“互联网+”中职学校教师一体化培训平台,实现了选择机制和个性化定制机制,提供了个性化的培训内容,有利于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

[2]李碧武.“互联网+”教育的冷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17).

[3]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5).

[4]彭明成.论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有效性[J].职教論坛,2013(33).

[5]郭欣欣,杨宁宁.个性化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9).

[6]解继丽.“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2).

[7]刘琳琳,郭涵,袁澍宇.“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馆员培训与发展方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5(13).

[8]金毅伟.“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学校转型升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9).

[9]王川.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探索[J].职教论坛,2011(13).

[10]亢利平.中职教师培训价值定位浅论[J].成人教育,2011(9).

作者:曹正香

上一篇:大学生述职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工作问题分析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