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美术学习教育改革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职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低,需要教师改变自身的观念,适应学生的学情。在教学中重视师生关系建设,在信任、关爱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法改革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育活动中体现自身价值;在专业实践中提升美术学习水平。引领学生去创新、创业,让他们在对未来的憧憬中投入专业学习中去。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生美术学习教育改革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学生美术学习教育改革论文 篇1:

大学生学习评价现状个案调查及分析

摘要:本文以南阳师范学院为基本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学生目前学习评价的主要形式、学生对评价结果真实性的认可程度、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进一步发展的影响等进行调查与分析,说明只有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采用科学合理、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才能达到优化学习评价效果的目的,才能使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评价;测试评价;多元评价

我国2010年7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教育的战略主题”:“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1]这为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目标和方向,而“学习评价”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2]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2%,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总体水平。[3]地方高校虽然分布较广,地域差异较大,但总体情况有相似之处,选择个案研究更有利于问题的深入分析。[4]本文以南阳师范学院为基本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的方向,分不同专业对目前大学生学习评价现状进行个案调查。

一、大学生学习评价现状调查的方法及过程

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的评价。[5]一个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更重视学习的过程和体验,使每一个学生都形成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以下是对南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学习评价的现状进行的不同层次的调查。

1样本选择。由于不同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不同,每门课程的特点也不一样,其学习评价的方式也不相同。笔者在调查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大四学生的四个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物理学专业、美术学专业和教育技术学专业;

2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是访谈和问卷调查。对专业课采用的学习评价调查主要是采用访谈的形式,访谈对象是该专业的教学秘书和专业课教师,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四个专业大四的学生;

3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如表1所示。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专业课学习评价的主要形式。根据访谈,得到四个专业“标准化测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考试”)占所有评价形式的比例情况,如表2所示。

表2显示,除美术学专业外,其他三个专业,尤其理科性质的“物理学”专业,最普遍使用“考试”的评价形式。“标准化测试”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公平、客观、易操作等特点,的确具有其他评价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考试评价主要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99%以上的试卷中,80%的试题都是针对记忆性的知识而设的。在教学方面,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只教考试的内容,学生只学出题的范围。而事实是,“知识”只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工具,而不能成为学习的最终目的。

2评价结果的真实客观性。“每个学期末,大家都会得到该学期各门课的总评成绩,该成绩能够体现你的真实水平,比较公平公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表3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对评价结果的真实客观性表示认可。“美术学”专业由于其设计性和技巧性的课程较多,采用的评价形式一般为作品评价,主观成分占有一定比例,客观真实性方面体现的略有不足。

3学习评价具有激励和学习导向功能。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目前的学习评价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和进一步发展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对此问题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学习评价对能力提高和进一步发展的促进作用

图1显示,除了“美术学”专业前两项的百分比和为63%,原因在于“美术学”专业的课程大部分不采用“测试”评价,而是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为了对学生作品有更深的了解,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正是对过程的关注,教师能够适时地对学生做出有意识的激励和肯定,使学生有了进一步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6]

4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在学习评价中的体现情况。

图2 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在学习评价中的体现情况

图2显示,除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有所体现外,学习评价基本没有学生个人和其他同学的声音参与进来,这是因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部分课程采用了基于网络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要提交的作品,并且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个人评价和同学评价在评价结果中占有一定权重,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其他三个专业的学习评价中,考试评价由教师阅卷、评分,论文、作品等完全由教师给出分数,评价的大权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作为被评价人的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这导致属于每个学生独有的才能、想法和意见,很可能不能参与到评价中来,也无法在评价结果中得到体现。

5大学生对目前学习评价的看法。根据问卷的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部分学生认为考试评价不失为一种较为公平的方式;有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学习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很多学生忙于死记硬背,不利于大学生的个别化发展;还有的认为对那些写作类、技能类和设计类的课程,最好采用基于网络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形成学习团队,使每个成员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几点建议

1理科类课程——考试评价和学习评语相结合

理科类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在于通过解题过程,来训练学习者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达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目的。根据这样的目标,理科类课程比较适合采用“测试”评价技术。因为“测试”评价是一种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公正性,能够有效地考察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另一方面,这种评价方式往往把复杂的学习活动加以简单化、模式化,使学生鲜活的个性被抽象成一组组僵硬的数字,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也被简化为冷冰冰的数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和体验不能得到体现,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理科类课程在采用考试评价作为总结性评价的同时,需要注重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2文科类课程——多主体的过程评价

文科类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在于通过学习相关的作品及文献资料,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这一类型的课程,应该采用多主体过程评价的方式。多个评价主体可以增加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关注过程可以对学习者个体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具体可以采用学习档案袋、概念图和反思表评价等形式,也可以是这三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学习档案袋是一种综合性的过程评价形式,收集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作努力、取得进步、最终成果、教师或同伴的评语等一整套资料。概念图评价可以使思维可视化,便于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及时查缺补漏,使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概念框架,以便及时给出诊断。反思表评价可以通过预先设计好的问题,使学习者了解到自己的学习完成情况,有效地启发学习者的反思,从而增强反思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三种评价形式中,教师都不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评价中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同时起作用,使评价的过程变成了同学和教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进一步学习、交流和反思的过程,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和民主的评价氛围,这样的评价结果也可以有效地避免主观、片面的判断,减少学生对评价的心理排斥,使得评价结果合理、全面、客观。

3操作类和设计类课程——基于网络的多元评价

操作类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通过实例练习和模仿,使学习者熟悉各种工具的特点和功能,达到熟练操作和灵活运用的目的。这种类型课程的学习评价不能仅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可以采用基于网络的电子档案袋评价或博客评价。电子档案袋是在网上建立学习者的“个人学习主页”,把学习者的个人信息、与学习相关的过程和资源等整合在个人网站中,教师、同学和学习者通过“个人学习主页”进行网上学习、交流和评价。博客评价与电子档案袋相似,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博客评价是指以博客工具为载体,在网上建立一个记录学习过程、学习资源与作品展示等的电子档案,教师和同学之间利用博客进行学习与评价的一种方式。[7]

四、结束语

只有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全面、深入、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恰当的激励作用,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才能对达成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根本任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D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 content_1667143. htm

[2] (美)Ellen Weber.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有效的学生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P4.

[3] 曹卫真.地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4] 冯天敏,徐恩芹.大学生网络学习资源利用情况的个案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9,(6).

[5] 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皮连生.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 曾晓红,苗玉辉.利用BLOG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实施多元评价[J].大众科技,2007,(10).

[责任编辑:李占龙]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曾晓红

学生美术学习教育改革论文 篇2:

浅谈中职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中职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低,需要教师改变自身的观念,适应学生的学情。在教学中重视师生关系建设,在信任、关爱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法改革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育活动中体现自身价值;在专业实践中提升美术学习水平。引领学生去创新、创业,让他们在对未来的憧憬中投入专业学习中去。

关键词:中职;美术学习;兴趣培养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学习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则把学习看成是精神负担,效果必然降低。中职生大多数美术基础差,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中职美术教学课堂现状与思考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偏低

上学初对新环境还充满好奇,但随着专业学习要求提高,学生学习习惯上的问题逐渐暴露,课堂上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集中注意力,完成课堂上的学习任务。这让我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状况?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低的主要原因是:1.教师关心学生少,不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2. 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薄弱,教师没有认识或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缺点,改善学生的言行习惯。3. 由于教师传统的讲解方法单一,上课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缺乏兴趣。4.美術课与专业联系不明显。要想改变这些现象,必须关爱学生,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根据学生能力特点,加强教法研究,在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前行。

(二)中职美术教育理念定位不清,岗位不清

对中职美术教育理念定位不清楚。中职教育有其自身特色,与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不同,其教育兼顾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目前中职教学中要么是仍然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要么是以偏离课程的社会空洞理念为主。学生普遍不清楚每门课的用处,学校缺少对课程的解析、对课程教授内容的宏观介绍、对课程针对的工作岗位的衔接。学生学习比较盲目,老师教什么就跟着学习什么,却并不明白有什么用处。

二、突破创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适时调节知识传授的形式与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开展美术课特别是技能训练课的教学时,如果教师一味地说教、呆板的示范,学生是很难感兴趣的。美术老师都清楚完成一幅场面较大的作品需要很多的时间,无论是美术能力强的学生还是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差的学生都会产生疲劳感。此时,老师要注意调节,在不同时间段,讲解分析与讲解示范要注意的方式的变化。否则,学生会降低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应注意适时调控,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做好作业评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不丧失学习信心,教师对美术作业的成绩评定也应慎重。评分可以采用积分制,即每一次作业都是总评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学生可以实现自我教育,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也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级评价,即对优生、差生评价不按一个标准。对差生评分适当宽松些,对优生评分适当严格些;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对中差生松些,对优生紧些。对中差生做的不理想的作业,暂不打分,等他们修改后,再给他们评分,使中差生在反馈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三)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专业老师应该多抽点课余时间多与学生沟通,通过沟通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交朋友,谈心,甚至可以通过微信、网上聊天、写作业评语等方式来交流沟通,使我们的美术教学气氛和谐民主。可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情感基础。

(四)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增加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敢于表达对事物的看法。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中职学生大多处于叛逆期,逼迫他们学习显然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学生的兴趣,进而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确,学生是一棵幼苗,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爱心及责任心,帮助他们找回自信,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教师要在课上和各种活动中发现学生的长处,挖掘他们的兴趣,并及时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快乐地学习。

(五)因材施教,满足学生成功需要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胜过周围人或是对成功完成某件事的渴求,反映在人们头脑中就是成功需要。满足成功的需要,不仅会产生快乐情绪,而且会增强自信心,促进个体朝着成功方向继续努力。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注重掌控教学进度和难度,因材施教,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他适合的任务,让他力所能及地完成,放大每个学生的优点,让每个学生在适当的时候发挥出自身优势,品尝成功的喜悦,增进自信心,不断实现阶段目标。学生就会体会到成就感、激发继续学习的愿望。

(六)立足就业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针对中职学生而言,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或者每一个单元都把它建立成一个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小目标。学生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可以达到成功感,持之以恒的努力,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就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学生在创造中得到喜悦,收获成就,激发学习激情,提高学习兴趣。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应用情感教学,倾注热情,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和谐、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投入到美术学习当中来。使他们乐于学习,学有所成,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

作者:牛瑞

学生美术学习教育改革论文 篇3:

打好家国情怀底色,在服务社会中学真知长见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还要有世界眼光;不仅要心怀家国,还要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的责任。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学校教育也应积极探索改革与创新,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和宽度,要在学生见识培养和责任担当培育上下功夫,为学生的成长注人情感、打开胸怀,要以知识见识锤炼真本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以知识见识服务他人与社会。

主动发起创新公益项目,自主参与学习和服务

长期以来,北京市史家小学一直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经过近三年的深度实践,“服务学习”创新公益项目已经成为史家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和品牌。“服务学习”创新公益项目将服务与学习紧密结合,提倡在学习中服务,在服务中学习,通过全员参与和重点项目打造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发现真实问题,自主策划创新公益项目,开展创新公益行动,激发学生公益梦想,从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的中华少年。

目前,学生自主策划、提交的公益项目书达7282份,涵盖环境保护、社区发展、文化传承、扶贫济困、家庭健康、老妇幼服务等多个领域。经过多轮评审,最终有“影为爱”“家书守护行动”“关爱失智老人一‘濒危盒子”‘分享爷爷奶奶精彩人生”“cPR知识讲堂”“有故事的故事”“汉字书写拯救计划”等45个优秀公益创想成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益路同行”平台签约项目。学生自主发起的优秀创新公益项目带动学校千余名学生全程深度参与,并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公益行动的风潮。在一个个公益项目中,学生们自主形成团队,结合公益项目主题,在真实而非人为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生发学习主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激发,他们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服务和行动来改善社会生活和环境,他们的知识见识也在服务与担当中不断增长。

以服务打开课程边界,多通道增长知识见识

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还要为学生成长搭建多元平台,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课程,给成长无限可能。长期以来,史家小学一直重视学生的和谐全面成长,将“家国情怀”作为育人的关键抓手,以家国情怀为“原动力”,将服务的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打开课程边界、重构课程体系,构建了“无边界”课程体系(见图1),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整合教材内容,开发课程资源,形成整体性课程设计与变革。“无边界”课程突破传统教育的方法、方式、方向,突破条线育人的边界、符号学习的边界、单项成长的边界,从“教材是我们的世界”真正转向“世界是我们的教材”,从而让课程无限拓展生命的可能,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拓宽学生成长的空间,为增长知识见识打造多元通道,使孩子在“长”的过程中达到“成”的目标。

在“无边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以“整体、高质、高效”为宗旨,构建了两级三层课程体系。两级是指课程整体分为基础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三层是指核心课程、综合课程、拓展课程。两级三层课程体系中设有八大课程群,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体验、选择的多元成长通道,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成长需求。

以“服务+”课程群为例:学校以“服务”为抓手,整合传统的班队会、社会实践及社会服务,系统设计搭建起“一个中心、六条轴线、四类活动、四大主题、一种模式、一个品牌”的“服务+”德育课程体系框架(见图2),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关注社会中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服务的自觉与行动。“服务+”课程的设计与整合,旨在真正唤醒孩子成长的内驱力,引导他们心怀家国,立志筑梦。

“一个中心”:是指用实践的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德育工作,这是课程建设的主旨思想。

“六条轴线”:依托史家小学的“五大和谐”逻辑体系,结合每个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培养目标,基于每个年级鲜明的办学特色,将“五大和谐”及“五大意识和五大能力”与各年级的培养轴线、服务要素、服务目标等一—对应,一至六年级分别形成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知识、人与社会、展望未来的六条学生培养轴线,全学段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见下页表)。

“四类活动”:生活处处皆德育,德育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校园内,还发生在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中、社会体验中。学校以“班级一学校一家庭—社会”为教育场域,综合了史家小学多年来一直重视的仪式教育、节日教育,同时结合劳动教育、研学教育,以“仪式一节日一劳动一研学”为活动形式,建立起班级仪式类、学校节日类、家庭劳动类、社会研学类“四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網络,全场域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大主题”:通过班级仪式类活动聚焦的“文明礼仪主题”、学校节日类活动聚焦的“爱校爱国主题”、家庭劳动类活动聚焦的“健康环保主题”以及社会研学类活动聚焦的“道德规则主题”,全方位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种模式”:是指“服务+”德育课程的实施模式,即“认识一体验一表达”,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为生活而歌,从而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品牌”:以“服务学习”创新公益实践活动为品牌,以公益教育为出发点,以“知行合一”“从做中学”为价值导向,鼓励学生关注社会中的现实问题,自主策划、发起公益项目,开展创新公益行动。

构建学习新样态,为增长知识见识提高效能

构建学习新样态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目标和核心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重中之重。学校从学习者出发,以家国情怀为切入点,通过“服务学习”这一新型学习方式,改变学习的动因、场域、流程和关系,构建学习新样态,为增长知识见识提高效能。

1.改变学习的动因,在服务中增长知识见识。

构建学习新样态要从学习动因这个原点出发。“服务学习”将服务与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真实问题和社会价值是前提与载体,服务“家国梦”是学习的动因和目标,它尤其注重教与学目标的第三维改造,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在学习过程中打开视野、发现问题、讨论价值、共建目标,唤醒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以学生发起的“走访身边的英雄”项目为例,为了寻找新时代的英雄,传播身边英雄的故事,呼吁大家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以身边的英雄为楷模,项目组的学生在全校发起倡议——挖掘身边的英雄故事,并很快得到了伙伴们的回应。项目组走进学校、社区等不同地方,寻找并宣讲英雄的动人故事。他们还通过小戏剧等生动的形式将这些故事搬上舞台,让人们通过近距离现场观摩、认真聆听、互动交流,在体验中亲近、感受、学习这些英雄榜样。为他人服务,为社会贡献正能量正在成为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他们主动请教语文教师,学习人物故事写作及剧本写作;请教美术教师,学习海报设计;请教《传媒》课程教师,学习人物采访及视频拍摄与制作的知识,请教《戏剧》课程教师,学习舞台剧的编排。他们还将微视频和倡议书上传到自创的微信公众号,呼吁更多人参与到项目中来。他们的自主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被激发。

2.改变学习的场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见识。

“服务学习”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社会情境下的学习空间,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和校园,走进真实的社会与生活,登上广阔的社会实践大舞台,直面现实问题。通过亲身参与校园公益、家庭劳动和社会实践,学生主动地发现、关注、参与解决小到班级、大到人类社会的现实问题,发起创新公益项目,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以学生发起的“八段锦进社区”项目为例,为了拉近邻里关系,积极改善老龄群体的生活和生命质量,项目组的孩子提出可以将在学校学到的八段锦这一传统运动推荐给社区的爷爷奶奶。从学校到社区,从小学生到小老师,孩子们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手把手地教老年人运动的技巧、养生的知识。为了激发爷爷奶奶的学习兴趣,他们还琢磨起趣味教学法,通过表演、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从教学内容的确定到与社区方面的沟通,再到进社区宣传、寻找组员、组织教学等,孩子们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

3.改变学习的流程,在项目中增长知识见识。

“服务学习”这一新型学习方式鼓励全体学生積极发现身边的真实问题,以家国为视角,开展基于真实问题的项目学习。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教一学一练”,而是在真实项目中,本着“发现问题一研究问题一解决问题”的逻辑,经历“发现一计划一行动一反思一分享”的全过程。学生在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情况是纷繁复杂的,这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与各学科的关联,形成各种跨学科主题,进而要求学生打破陈规、积极思考,分组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并在行动中不断反思与追问,将个人的获得以多元的表达方式分享给更多的伙伴,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提升学业知识和个人素质。

以学生发起的“濒危盒子”项目为例:为了让更多人关注濒危动物,学生们组成项目组,共同针对他们发现的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制订解决方案。为了扩大项目的影响力,他们在学校发起征集令,号召伙伴们拿起画笔画出自己眼中的濒危物种,并通过画展、明信片、贴纸等多种形式宣传濒危动物。他们还想到在陕递盒子上贴上他们手绘濒危动物图画和倡议书,向更多的人发起保护濒危动物的倡议,让小小的盒子承载着使命感快速飞向各个角落替濒危物种发声。小画手们还通过录制小视频介绍所画的濒危物种的样态、生存环境等信息,通过互联网影响更多的人。就这样,在真实的项目中,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着“发现一计划一行动—反思一分享”的学习过程,不断增长着知识见识。

4.改变学习的关系,在团队中增加知识见识。

“服务学习”基于学生发现的真实问题,以家国为纽带,形成一个集学生、教师、家长、专家、社会大众为一体的开放、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家长、行业专家形成联合导师团,在服务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问题成为了共同课程。学生之间有分工、有合作,基于共同的学习目标,通过沟通、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以学生发起的“影为爱”项目为例:为了加深在京外来务工人员与留守子女之间的亲情沟通,学生们提出要为外来务工人员拍摄一组照片,记录他们在京工作与生活的场景,并为他们举办一场摄影展,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个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主动学习摄影知识、展览知识,学着跟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打交道。他们走上街头、走进工地、走进市场进行跟拍。语文、美术、技术等学科教师及摄影、媒体等相关领域家长志愿者应邀成为孩子的导师团,孩子的善心还打动了陈长芬等专业摄影大师,为学生带来了专业的摄影讲授。

知识见识决定了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学生素质重要的标准。史家小学始终将学生成长摆在第一位,将家国情怀的培养放在育人的关键位置。学校通过德育活动切入、课程体系深化,由浅至深,逐步推进,引领广大学生走进社会与生活,感受时代的气息,激发投身时代的情怀,从而为学生成长注入内驱力、打造多元通道、提高效能,带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最终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的和谐发展的人。

(作者单位系史家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邢星

作者:洪伟 李娟

上一篇:电视新闻栏目美术设计论文下一篇:销售个人工作计划范文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