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操纵研究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章摘要】会计从手工做账到电算化的发展,在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本文对威胁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会计信息系统存在风险的原因,针对这些威胁因素及其产生原因源头、操作、环境、数据输入与数据输出、数据处理、数据资源等方面提出了防范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的相关策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财务数据操纵研究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务数据操纵研究论文 篇1:

电算化会计造假手段及其防范

[摘 要]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会计造假的机会。文章分析了电算化条件下会计造假的手段,并提出了防范和应对电算化会计造假的对策方法。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造假;手段;防范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变化。就技术可能性而言,信息化手段大大提升了会计工作的效率,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会计差错发生的客观基础;就管理改进而言,会计电算化将会计人员从重复繁琐的记录和计算中解放出来,更多参与管理,拓展了会计的管理职能。但是,技术手段的进步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会计电算化在改进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客观性的同时,又给会计造假这一有悖市场规则和法律规范的主观故意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可能性和更高的造假效率。

1 电算化条件下会计造假的主要手段

1.1多套账处理

这里所指的多套账处理,是指一个单位的会计事项通过设置多套账分别按照不同的核算规则进行核算。这样做有时是合乎情理的。比如,当向特定会计信息使用者报告的会计信息必须遵循的会计准则与我国统一会计制度和准则不一致、且很难通过报表调整直接得到所需财务报告的情况下,只有对相同会计事项分别在两套账中按不同会计准则或政策进行处理、分别进行账簿登记和报表计算,以得到所需的会计信息。但实际上很多单位实施两套账甚至多套账核算,往往存在恶意造假嫌疑。如上市公司向主要股东和向公众提交的财务报告不一致,内部账簿的数据和提供给税务稽查、审计人员的对外账的数据不一致。《会计法》第三条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恶意设置多套账,其中必然存在假账。

在手工处理方式下,多套账处理往往是在基本账套基础上,通过适当调整账簿数据或报表数据,进而分别生成对内和对外的财务报告。除基本账套外,其他各套账的凭证记录、账簿记录不完整、不连续,核算工作量相当繁重,还容易泄漏造假线索。而在电算化条件下,制约多套账核算效率的因素均已消除:(1)基本账套的凭证记录可轻易导出,转到其他账套,根据造假意愿略作修改,即可成为该套账的正式凭证;(2)其他账套的账簿和报表无需进行手工过账和计算,均可自动生成。各套账的凭证、账簿、报表记录,均可通过上述方式轻松产生。可见,会计电算化为通过多套账造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1.2倒推输入

会计造假,往往首先有一个造假目标,比如目标利润。这一造假目标是日常核算的的最终结果,受一定时期内所输入的一系列收入、费用相关凭证影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会计人员可能要反复测试用来造假的业务数据,通过不断修改所输入的凭证,确保核算结果符合造假目标的要求。这种反复测试和不断修改,实际上就是倒推输入的方法。该思路和方法在手工核算环境中也存在,但是,在电算化条件下由于未记账凭证可以很方便地修改,账簿和报表结果也可以根据未记账凭证进行计算和查询,因此可以根据结果是否达到造假要求来决定对输人数据是否进一步修改以及如何进行进一步修改,直到使核算结果完全满足造假要求为止。这一过程的方便性和简易性改变了会计人员操纵会计数据的方式,使得日常会计数据操纵变得轻松自如,成为会计造假的重要手段。

1.3滥用无痕迹修改功能

会计法规要求对会计差错,应及时甄别和更正。一般情况下更改会计差错主要有以下情况:(1)对以前年度发生的影响利润的重大会计差错,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调整相关资产负债并最终影响未分配利润;(2)对以前年度发生的影响利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以及本年度已入账会计差错,采用“红字更正法”等方法进行更改;(3)对过账和汇总错误可直接划线更改;(4)对尚未入账的错误记账凭证可撕毁重新填制。上述第四种情况由于尚未人账,会计数据尚未入档,所以属于进行不留痕迹的修改。

电算化条件下,滥用无痕迹修改功能进行会计造假,就是对已经发生并登记人账的历史数据,使其变为未记账数据,进行无痕迹修改。“无痕迹”特征使这一造假过程仿真了业务发生当时的处理过程,从而使这些被造假的会计记录看起来就像当时就是这样处理的,会计造假行为变得更加隐蔽。

会计软件中对数据的无痕迹修改是一项有争议的功能。对于临时数据(如未审核、未记账凭证)修改来说它是必要的,而一旦滥用则违背相关法规。其中备受争议的部分是对记账和结账的逆操作,即取消记账和结账的功能。软件公司提供这项功能的初衷是为修复会计人员对记账和结账的误操作,但是这项功能可能被用来取消正常的记账和结账,使历史数据变成未记账数据,以便重新修改。该功能打了一个擦边球,因为对电算化条件下发生记账和结账误操作处理时,会计法规没有作出应如何进行修复处理的规定。

1.4接口数据操纵

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信息,最终将在“账务系统”或“总账系统”集中,在“报表系统”生成会计报表。它们的数据来源,除了在“账务系统”或“总账系统”中直接录入的以外,一部分来源于其他系统,如“销售管理”、“应收款项”、“工资核算”等。这些来源于其他系统的数据一般通过数据接口程序实时或分批地转换为总账系统的记账凭证,这种转换过程一般是可控制和可设计的,即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或不进行这种数据转换,转换过程中还可以进行一定的修改。一般来说,这些原始数据在其他系统中形成当时,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业务的发生情况,而数据转换过程中则可能被“忽视”或“加工”成财会人员“希望”其呈现的状况。例如某单位的销售管理系统的原始单据反映了全部销售业务(包括已开出发票和未开出发票的销售事项),这样可以正确反映销售情况,便于进行客户关系和业务员管理。但为了逃避税款征收和利润分配,该单位在财务账和对外报告的财务报表中欲故意遗漏未开出发票的销售事项,于是就利用在销售系统向账务系统转入业务单据并转换成记账凭证过程中,加入判断程序,只对已实现货款回笼的单据转换成账务系统的记账凭证,这样就将生成虚假的财务账和对外报表。

1.5数据库系统级舞弊

会计软件数据库系统级舞弊,是属于“绕过”会计软件的舞弊。具有相应权限的操作员可以本地或远程登录数据库服务器,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库进行非法访问,访问方式可能是非法浏览、恶意删除或直接修改等。这类非法访问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构成严重安全隐患,它除了让舞弊者达成其非法目的外,可能使系统数据逻辑紊乱从而导致系统瘫痪。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四种:一是系统使用了安全性能差的数据库系统;二是即便采用了安全可靠的数据库产品,但会计软件系统设计未充分利用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管理功能,使得会计软件数据库如同一座既不上锁、又无看门

人的仓库,访问者可自由出入;三是服务器安全管理制度缺陷、安全责任未落实、权限开放、密码公开,无关人员可能未经授权直接操作数据库,导致人为的安全事故。四是造假单位的故意行为,即授意技术人员打开数据库系统,绕开会计软件的用户操作界面,直接对其数据库进行修改。

1.6程序造假

程序造假是指通过会计软件程序本身的功能进行数据操纵,以达到会计造假目的。根据会计软件程序系统的来源,会计软件一般有商品化软件和定点开发软件两大类。在商品化软件中,提供有助于会计造假的数据篡改功能,如前所说的“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即可归为程序造假范围;在自主开发或委托开发的会计软件中,可能在设计阶段就加入了非法会计数据造假功能。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运行这些程序,即可进行数据操纵,达到造假目的。其主要手法有:(1)逻辑炸弹:是蓄意埋设在信息网络系统内部的一段固有程序,一旦符合逻辑条件,就可以被激活,然后根据可能发生或引发的具体条件对数据产生破坏。(2)截尾程序:即从大量资财中窃取一小部分,也就是只对构成总数的明细项目进行调整,而保持总数不变,以达到取走一部分而又不会在总体上被发现的目的。(3)特洛伊木马:是在计算机程序中,暗中编进指令,使之执行未经授权的功能。(4)后门:系统开发者留下“后门”,即模块的秘密入口。这个秘密入口并未向用户公开,因此用户并不知道后门的存在,这样居心不良的人就可以隐蔽地访问它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2 信息化会计造假的防范与应对措施

2.1法律、制度和准则防范

现有会计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均做出了相应规定。但是这些规定都比较原则化,尤其对电算化会计造假手段的防范、制裁没有作出相应规定。会计电算化舞弊是高科技下的一种新型违法行为,应该加强电算化犯罪的法规建设,打破原有法规的局限性,从计算机犯罪防范和会计造假防范两个方面进行法规建设。建立针对利用电算化犯罪的法律,明确其惩处方法;还要建立电算化系统本身的保护法律,明确其保护对象和保护方法,以及违法行为的惩处办法,从而震慑舞弊行为。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主要由财政部1994年颁布执行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各地也颁布各种地方标准,如上海市财政局颁布的《上海市会计电算化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标准。另外还必须注意系统权限设置、安全性和保密性等关键因素。如果企业自行开发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等。

2.2软件技术防范

从软件技术角度而言,会计系统会计信息造假的主要防范措施如下:

(1)会计信息安全存取,防止未经授权的非法存取。主要技术有身份鉴证技术和防火墙技术。鉴证技术即广泛使用的多种个人身份鉴别方法的统称,常用的有口令保护以及个人身份标识器;防火墙技术通常采用路由器作为通信安保设备,在这个设计中,受保护的是与路由器连接的本地网,所有的通信只允许从本地网流向远程用户或远程网,不允许外部用户注册到本地网。

(2)会计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会计系统中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最基本的防范技术。网络中的数据加密除了选择算法的密钥外,还应当考虑实现加密的网络协议层以及密钥的管理分配两个主要问题。

(3)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涉及两个因素:该主体独自具有难以伪造的信息与可靠地交换信息的方式。用于身份验证的信息,有口令、密钥、身份识别磁卡、智能卡、指纹、数字签名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口令。安全的口令系统应具有以下特点:选用字符集的范围大;有足够的长度;口令内容与使用者无关;口令经常更换。

2.3内部控制防范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建立和健全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只有同时具有系统控制和应用控制措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是完整的。

(1)系统控制,包括:①软件系统控制。是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取得和开发的控制,以及对系统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系统文件的安全所进行的控制。包括系统软件的购买、开发、批准、测试、实施以及文件编制和文件存取的控制。②组织与管理系统控制。是指通过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岗位职责的制订,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而进行的控制,其基本目标是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减少错弊发生的目的。③操作控制。包括对操作人员控制和操作动机的控制。凡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禁止原系统开发人员接触或操作计算机,熟悉计算机的无关人员不允许任意进入机房;系统应有拒绝错误操作的功能;留下审计轨迹;制订并实施标准操作规程,作业运行规程,用机时间记录规程。④系统安全机制。主要控制措施有:建立设备、设施安全措施,档案保管安全控制,联机接触控制等;使用侦测装置、辩真措施和系统监控等;规定建立备份或副本的数量和时间,以及由谁建立和由谁负责保管;当系统被破坏需要恢复时,应先经有关领导同意,不允许轻率地进行系统恢复工作,以防利用系统恢复时修改系统。

(2)应用控制:包括:①数据输入控制。输入控制的主要内容有:有专门录入人员,录人人员除录人数据外,不允许将数据进行修改、复制或其他操作;数据输入前必须经过有关负责人的审核批准;对输人数据进行校对;对更正错误的监控。②处理控制。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的内部数据处理活动(数据验证、计算、比较、合并、排序、文件更新和维护、访问、纠错等等)进行控制。处理控制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进行的。处理控制的措施有:输出审核处理;数据有效检验;通过重运算、逆运算、溢出检查等进行处理有效性检测;错误纠正控制;余额核对;试算平衡等。③数据输出控制。主要措施有:建立输出记录;建立输出授权制度;建立数据传送的加密制度;严格减少资产的文件输出。如开支票、发票、提货单要经过有关人员授权,并经过有关人员审核签章。

2.4审计防范

审计在对付计算机舞弊中可以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直接在审计中直接查出计算机舞弊活动;二是在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提请被审计单位改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来预防、查处和处理计算机舞弊活动。

从外部审计角度看,应建立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等中介机构,制定我国的各项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指南和程序,指导与规范审计人员开展对信息系统的审计。注册会计师要开展信息系统可靠性审查和电子交易网站的可靠性鉴证业务,引进鉴证准则,或参考制定我国相应鉴证业务的审计准则或实务公告。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直接以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为目的,有责任对电算化系统的内控制度进行审计并提出改进意见。在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评价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特别考虑篡改输入、篡改文件、篡改程序,以及非法操作的可能性。对已发现内部控制的弱点,应引起其注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审计人员还应对自己提出的建议实施后续审计,检查建议是否采纳和如何实施,督促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作者:李春友

财务数据操纵研究论文 篇2:

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及其防范

【文章摘要】

会计从手工做账到电算化的发展,在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本文对威胁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会计信息系统存在风险的原因,针对这些威胁因素及其产生原因源头、操作、环境、数据输入与数据输出、数据处理、数据资源等方面提出了防范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会计信息系统;信息系统风险;风险防范

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手工做账被电算化所替代,会计工作的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会计电算化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了风险,这是因为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核算方式、信息载体和管理模式、安全控制模式。

1 会计信息系统所面临的风险

1.1技术风险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到某种技术,这些技术所带来的风险就是技术风险。

1.1.1软件带来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软件的设计者与使用者并不是同一个人,软件的设计者并不能够完全了解软件的使用目的与使用规章,在软件的设计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缺陷,使会计信息系统产生风险。

1.1.2运行维护带来的风险

软件在开发或购买之后伪劣适应软件环境,需要对相关的使用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全部由计算机完成,运行中发生的错误会导致会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1.1.3计算机口令权限存在风险

会计电算化实现之后,很多业务的操作和权限都是通过口令来进行授权、实现的,这些权限口令又全部存放在计算机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安全性,有潜在的风险。如果有人非法得到了这些口令就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并没有像手工做账时把代表授权的印章进行保管那样安全。

1.2操控风险

1.2.1操作风险

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有了很大的变化。手工操作过程中,在复核的时候能够发现一些简单的错误,修改也较为方便。但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大都是计算机的软硬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会计工作人员绝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会计原始信息的输入。错误的指令或者信息输入很不容易被发现,而且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错误修改方面也非常吃力。而且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错误信息会导致信息使用者出现错误。

1.2.2数据操纵风险

相关人员操纵和破坏会计数据所带来的风险就是操纵风险。为了集中存储与加工数据,一般在会计信息系统中都采用权限集中的管理办法。这种权限集中的管理办法采用了集中的数据库技术,导致了数据容易被操纵和控制,增加了数据操纵的风险。手工条件下的数据则不容易被操纵和控制,因为,这些数据都有不同的人员进行专门的保管,存放在不同的地点。

1.3安全风险

计算机环境下,数据使用及存储方面的风险就是安全风险。

1.3.1数据存储风险

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都对温度、湿度、防尘、防磁等有着特定的要求,如果不能够满足这些特定的要求就可能会造成会计数据的丢失或者程序的损坏。尤其是近年来计算机病毒不断猖獗,会计信息的共享与分布等情况,加大了会计信息收到攻击的可能性,可能会发生重大的损失。

1.3.2社会道德风险

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非法侵入或者破坏,再加上仿冒、窃听、病毒、截收等网络信息破坏手段,导致了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着风险。有些程序设计人员与专业工作人员利用工作的便利,对会计信息的服务程序进行修改,以谋求非法的个人私利。程序设计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对于计算机舞弊的线索一些非专业的人员很难发现,即使是专家也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这些非法的内容,这类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1.4岗位牵制风险

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自动化、效率化的特征,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使得会计工作人员比之前大大减少,各种业务的核算手续均由计算机来进行,使得会计手工做账时那种通过岗位分离而实现的业务牵制的形式失去了实现的可能性。岗位牵制的失效,可能会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风险。

2 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的成因

2.1硬件系统方面

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系统都是人为设计、制造和组装的,由于一些人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硬件总是会存在一定的缺陷,给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了隐患。硬件系统的这种缺陷是固有的,很难改变。

2.2软件系统方面

在软件的设计和安装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类似设计疏忽、安全等级等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比如软件使用的技术等不成熟、设计中形成的先天缺陷、程序员留有“后门”等。

2.3操作方式方面

操作方面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的风险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产生的,一方面是违规操作对系统或数据带来危害,另一个方面就是在操作过程中数据安全受到威胁。

2.4管理权限方面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很多业务处理环节都由计算机来处理,削弱了手工会计系统岗位牵制的作用。操作人员只需要授权的文件或密码就能得到处理业务的权限。

3 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防范

3.1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工作要完善

计算机软件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会计信息系统中的系统软件和一部分应用软件都需要从外部进行购买,为了确保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安全,在购置这些软件时要对软件技术的成熟程度和可靠程度进行严格的审核。在对购置的这些软件进行审核时,要确定这些软件符合安全标准,还要通过财政部门的审核而且具备详细的操作说明才能够购买。如果要采用单位自行研发的软件,必须要对这些软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的分析,在研制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规范;开发完成后要及格过有关部门的评审、鉴定并有齐全的文档资料之后才能够投入运行;软件要通过试运行的验证之后在投入正式运行。在源头上对这些进行控制,防范会计信息系统风险。

3.2会计信息系统操作要规范

3.2.1规范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

在遵循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的基础上规范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通过操作日志加强对每个操作人员操作行为的规范。操作日志就是将当日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操作的人员、姓名、时间、内容等进行记录;对已经结算完毕的账目和日记账设置不可操作的限制,如需修改必须要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冲正或补充登记,从规范人员操作来保护数据的完整和真实,防范会计信息系统风险。

3.2.2加强对数据输入和输出的控制

数据整理、输入、处理、通讯、保持、输出是构成会计信息系统的几个主要部分,这些环境都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会计信息系统数据输入主要是依靠人工输入来完成,输入前还要人工进行审核确认,信息系统处理后得到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数据输入时的准确度,因此要保证数据输入时不出错;数据输出时大多采用磁性介质,而这种介质又会使数据容易泄露而不被发现,会计数据是企业的绝对机密,泄露之后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不管会计数据用何种形式进行输出,输出完成之后都要妥善的保管。通过上述方式在数据的输入和数据输出方面加强管理,防范会计信息系统风险。

3.2.3加强对数据处理的控制

会计业务数据的处理结果取决于其他业务的处理结果,具有时效性。要建立内定期检查制度,对会计信息账务系统处理、审核费用签字、凭证附件等会计资料进行定期的检查。对计算机内部数据进行审核,看其是否与书面材料一致。要利用杀毒软件对系统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病毒查杀。这对计算机犯罪非常隐蔽的特点,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和威慑作用。

3.3确保数据资源安全

信息技术会不断的发展,网络环境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将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相关人员针对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不断地探索。如企业设置限制数据库访问的方式、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备份数据加密并定点存放、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等。

3.4内部控制要加强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而言,就是完善企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且提高企业防范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的技术。企业应该合理的设置岗位,岗位是设置不仅要满足内部控制相关的制度要求,而且要满足企业会计工作的需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在岗位分工的过程中要做到不同的人员或部门来担任不相容的职位,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或部门共同处理同一事项,使人员、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监督、相互印证,通过内部牵制的加强来防范舞弊、欺诈等风险发生。

3.5培养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

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要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性与可靠性,以及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信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信息管理结合起来,培养大批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规避会计信息系统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风险。

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促使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但是也会存在着一些风险。本文从技术、操作、安全、岗位牵制等方面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了总结,并找出了存在这些风险的根本原因。在分析风险与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工作、会规范计信息系统操作要、确保数据资源安全、加强内部控制等防范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甚至消除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琳.基于ERP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43-45.

[2]李晓宏.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控风险及防范[J].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控风险及防范,2012(15):118-120.

[3]夏唐兵.基于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风险与防范[J].中国证券期货,2012(07):146-147.

[4]王民治,赵学进.ERP环境下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13(09):55-57.

[5]曹立明.实时会计与全息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未来会计信息系统展望[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05):117-121.

【作者简介】

李香石(1990——),女,佳木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

王海东(1973——),女,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作者:李香石 王海东

财务数据操纵研究论文 篇3:

IPO上市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研究

摘 要:当前IPO成为绝大多数企业追求的目标,但是在IPO上市过程中企业往往面临着许多财务管理问题,例如历史会计数据处理、财务管理方法落后、财务分析不全面、内部控制不健全、财务数据不透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对策和建议: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等,以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为 IPO上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IPO;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优化措施

本文索引:陈婷.<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13):-152.

同其他融资方式相比,股权融资有其优点和特点,例如无需支付利息、财务风险低等。当前,企业融资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阻力,如果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不仅会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还可以为企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般情况下,证监会在审核企业IPO上市申请时,会重点关注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问题。受传统经营思想影响,国内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导致留下许多财务管理问题,为IPO上市留下了诸多隐患和障碍。对企业来说,IPO上市是一件十分重大的经营事件,但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条件。从以往经验来看,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其IPO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问题,本文也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研究。

1 IPO上市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关要求

1.1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根据当前IPO审核要求,企业申请上市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完善的会計管理体系,二是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编制企业财务报表,三是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数据、资产和资金进行客观公正地披露,四是取得注册会计师的审核通过意见。在审核IPO上市申请时,证监会主要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意见》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从会计机构、人员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管理等方面进行审核。

1.2 财务核算体系独立

根据当前IPO上市要求,企业必须要建立独立、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有成熟的财务管理机制,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财务、会计关系客观清晰,与企业控制人、股东以及其他组织机构不存在关联交易关系。

1.3 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申请IPO上市的企业必须要递交客观、全面的财务报告,同时要求企业依法依规经营、有稳定的业绩和效益,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在IPO会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的内审意见也十分重要。例如,在审计报告、内控审核报告上签署的意见是否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如果有其他意见的话,对通过上市申请有很大的影响。

1.4 财务会计文件表述客观准确

企业在申请上市的过程中,如果财务会计文件中出现虚假信息、伪造数据或者误导性描述等问题,将会被延缓三年上市请求。在实践中,同虚假表述相比,企业更倾向于粉饰财报数据操纵利润,这也是导致企业上市失败的重要原因。

2 IPO上市企业存在的主要财务问题

2.1 未能妥善处理历史遗留的财务问题

一般来说,企业在申请IPO上市之前已有多年经营历史,与其他交易对象建立了财务会计关系,并遗留了一些历史问题没有解决,例如业务收入确认不准确、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不统一、公共成本分摊方式不合理等。上述问题的存在,对公司IPO上市形成了较大的阻力,如果不及时解决必然会影响整个上市进度。

2.2 财务管理方式落后

企业在申请IPO上市时,会倾向于通过财务手段来压缩企业经营成本,以达到提升企业经营利润、粉饰业绩的目的,这就会导致财务会计科目核算存在较大的失误,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相差甚远。另外,企业管理层财务管理水平有限,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才严重缺失,财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不能发挥财务管理专业作用,这无形中限制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申请IPO上市之前,内部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做好自身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企业管理层要重视财务准备工作,财务部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要加强与外部监管机构的沟通,根据对方要求准备报备资料。如果财务部门管理体制不健全、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财务管理水平偏低,则会产生一些财务管理隐患,对后期IPO上市申请造成阻力。

2.3 财务分析不够深刻

企业在申请IPO上市前,要对自身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和梳理,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专业人员和资源,是一项比较专业性的工作。在开展财务分析过程中,不少企业只是对传统财务成本、现金流和利润等进行核算,而对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报表以及成本背后的原因和问题没有深入了解。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些比较重大、关键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产生促进作用。

2.4 内控制度存在缺陷

企业在申请IPO上市过程中,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形成完善的内部管控体系。从内部控制分类情况来看,财务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财务指标能够真实、客观地体现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从实际来看,一些企业由于思想观念的问题,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没有为财务工作提供有利支持,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存在一些缺陷与漏洞。

2.5 财务独立受到质疑

财务独立是企业IPO上市的前置条件,特别是对于关联交易等对企业财务独立影响较大的经营行为,更是要采取谨慎的态度,这也是监管层高度关注的地方。在实际中,一些企业财务独立性较差,财务部负责人、工作人员往往是控股股东指派,人际关系复杂;某些企业业务主要依赖关联企业;有些企业与控股股东共用一个银行账户,或者企业的财务决策和资金使用受控股股东干预。这些情况都会对企业财务独立性产生影响,对企业上市IPO造成不利影响。

3 优化上市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3.1 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要创新和改变财务管理方式,引入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打造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为了更好地保障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客观,为企业经营决策和IPO上市提供可靠参考,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和控制制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理顺财务管理流程和步骤,企业要对现行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一一理顺经营活动涉及的各种财务管理条例,例如会计科目、账簿规范、合理分类、税务规划、财务风险预防等,明确财务部门的职能范围,对其他部门提出相关财务管理要求。另一方面,要实行财务管理负责制,建立财务监督管控机制,采取严密的监控措施预防财务风险,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到财务风险管控中来。对不能兼任的岗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和跟踪,不能违反任职规定出现兼职的情况,建立科学的岗位分工制度,形成相互监督和约束机制。

3.2 强化财务管理过程控制

企业在IPO上市过程中,财务问题对其申请成功有重大影响。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要加强资金流管控,在现金支配、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强化监管,统筹规划和布局,将所有支出、收入和成本记录在册,确保账簿清晰明了。另外,企业要及时将利润、收入入账,并可以随时调取查阅,为管理决策提供财务数据支持。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做好信息披露监督,加强日常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在申请IPO上市过程中,企业要提供各类财务数据证明往年经营收入、效益情况,因此必须要做好历年财务会计数据归口管理,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情况,为IPO评审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料信息参考。

3.3 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

3.3.1 财务共享中心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情况,这会增大企业财务管理的不确定性,从而加剧财务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建立财务共享平台,统一收集和处理财务数据,全面监控市场营销活动和收支情况,并做好财务风险预警。财务共享中心发出风险预警信号后,相关部门要着手开展风险应对和处置,并对其背后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根据客户授信和历史经营活动,有效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3.3.2 财务信息化系统

财务管理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财务数据,过去一直依赖人工来处理这些数据,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出错率较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采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和风险预测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密切跟踪和监控财务工作与IPO上市要求的偏差,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依靠先进科技和软件工具,提高财务数据核算、预算、核对、审批以及分析水平,将所有财务会计信息纳入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和分析综合水平。

3.4 转变管理思路,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3.4.1 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根据以往IPO上市审核经验,大多数企业未通过审核,主要与财务问题有关,例如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针对这种情况,企业要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层要发挥带头作用,带领广大员工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在工作过程中自觉预防和应对财务风险,并加强财务管理合作,将财务管理融入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

3.4.2 加强财会队伍能力建设

21世纪,企业竞争成败取决于人才。企业必须要打造一支专业的财务管理队伍,才能够夯实IPO上市基础。针对这种情况,企业管理层要高度重视财务会计工作,整合和优化调整财务部门,强化财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员工为本”深挖企业人力资源潜力,有效提高专业人才积极性,打造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为企业财务管理、财务风险化解提供专业的人才保障,切实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3.5 妥善处理历史遗留财务问题

企业在申请IPO上市前,要对自身的财务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排查,将现有的历史财务问题、与其他企业之间存在的财务纠纷一一列出,避免在IPO上市审核过程中发现财务瑕疵和漏洞,其不仅影响上市进度,还会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声誉损失。

成本和库存,可以通过人工盘点和系统核算的方式进行统计,根据市场价格以及库存数量,参照历史采购成本,委托专业人员进行估算价值,有条不紊地推动库存货物、原材料的盘点,最后计算出一个库存价格。在上述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善、先进的库存核算体系。

根据会计准则编制收入和成本科目,形成成本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项目来分配成本,将人力成本、间接成本等准确分摊到对应的经营项目当中,计算出每个项目对应的直接成本,在此基础上有序开展收入、成本和利润核算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申请IPO上市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问题,这是决定企业上市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企业要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引入先进的信息手段以及打造专业的财务管理队伍,切实增强企业财务风险应对能力,有效化解各种财务风险和危机。同时,建立规范、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为企业IPO上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宋勤.企业IPO上市筹备中应重点关注的财务问题[J].纳税,2019(36) :91.

曹汉霖,刘杰,罗煜.企业认知对企业上市融资的影响实证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9,39(02) :4-8.

邱晓.上市企业IPO中的财务管理及优化措施:以IPO中的舞弊行為为主要研究对象[J].财经界,2018(26) :238.

黄水媚.探讨 IPO企业前期财务准备与财务规范[J].商讯,2019(22) :78-79.

亚丽.IPO上市中的财务管理优化策略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06):312.

凌忠.醫药企业IPO上市财务管理与内控研究[J].企业导报,2019(18):16-18.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IPO Listing

AISpeech Co., Ltd

CHEN Ting

作者:陈婷

上一篇:跟单实习周记范文下一篇:简历自我评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