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水闸设计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水利是农业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改善民生的支撑。为此,我们必须要掌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充分认识水闸建设的规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田水利水闸设计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田水利水闸设计论文 篇1:

浅析农田水利水闸设计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水闸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水闸;设计;分析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闸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在工程设计的全过程中,水闸工程的排水问题与止水问题往往就成了决定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决定因素。

1 水闸排水

水闸排水问题主要集中在消力池的底板排水、闸基防渗排水、翼墙的排水等部位,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与分析:

1.1 消力池底板排水孔

消力池底板具有承受水流的冲击力、水流脉动压力和底部扬压力的多重作用,具备相当的重量和强度,能够抗击重物冲击、经压耐磨。为了有效减少护板底端的渗透压力,可以在水平护板的后半部分设置部分垂直的排水孔,排水孔的下面可以铺一层反滤层,同时,排水孔呈梅花形布置,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排水。

有一部分的水闸工程,其中的消力池底板排水孔是从水平护板的首端一直延伸到尾部,其中护板全部布设有排水孔。目前关于此种布置,工程专家尚未有定论,因为,水流在出闸以后,经过平稳的整流排水后,经过陡坡段流向消力池的水平底板处,在陡坡段的末端和水平底板的水平段相交处附近形成有效的收缩水深,所以此处动能的最大,即流速水头也是最大的,产生水中压强则是最小的。

1.2 闸基防渗面层排水

水闸在上游与下游巨大的水位差的强力作用下,上游水从河床慢慢渗透,绕经上游防渗铺盖、板桩以及闸底板,再经过消力池的反滤层由排水孔流至下游,起到有效排水的作用。

高防低排是这条地下轮廓线的布置原则,布置手法就是在高水位的一侧大量布置铺盖、板桩、浅齿墙等多个防渗止水的设施,滞渗延长底板上游的渗透路径,使作用在消力池底板上的渗透压力缓缓减小压缩。在低水位一侧设置滤水层进行排水,同时使用排渗管等设施排渗,使地基的渗水得到尽快地排出。

1.3 翼墙排水孔的设计

在水闸建成以后,除了闸基会出现渗流以外,渗水从河水的上游绕过翼墙、岸墙和刺墙后向下游流去,成为侧向渗流。这种渗流很有可能会造成水闸底板渗透压力的增大,并使得渗流出口处发生严重危害性的渗透压力的变形,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当做好侧方向防渗排水设施。

为了排出积蓄的渗水,设置为单向水龙头的水闸可以在下游翼墙和保护坡处设置多个排水孔,并且在挡土墙的另一侧孔口处设置反滤层。但是,有些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布置与设计,却是在进口翼墙处设置了多个排水孔,这种无效且浪费资源的设计,使得翼墙失去了大部分防渗、抗冲、增加渗透路径的能力,使得上游的水流并不是从垂直方向流向插入河岸的墙后绕渗,而是直接从排水孔渗入翼墙的后面,这将有效减少渗透路径,增加了渗流的作用,同时也将减小翼墙插入河岸的作用。

1.4 防冲槽的设置

水流经过关卡之后,水流的能量和速度已经得到进一步的消除与减缓,但末端水流仍然具有一定的冲击与洗刷能力,所以河床仍然难免受到冲刷。在末端采取加固稳定措施,就是设置防冲槽。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防冲槽有抛石防冲槽和齿墙或板桩式防冲槽两种。在末端处挖槽抛石,留下足够的石块,当水流冲刷河床形成冲坑的时候,预留在槽内的石块沿冲刷的斜坡陡段滚下,铺盖在冲坑的上游斜坡的上面。防止冲刷坑向上游扩展,保护工程的安全。

2 水闸止水伸缩缝渗漏问题

水闸渗漏的问题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经常出现,并且基本都集中在止水伸缩缝上的问题。下面从渗漏的原因入手探讨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准备。

2.1渗漏原因

在水闸工程建设中,止水伸缩缝发生渗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设计、施工以及材料本身的原因等等,但是其中的大部分都是由施工不慎所引起的,所以,水利工程建设规定止水伸缩缝施工都必须有严格的施工措施、工艺和施工方法。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会引起水闸渗漏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条:

2.1.1 止水片上的水泥渣、油渍等污物没有对其进行彻底的清除,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有杂物,使得止水片与混凝土无法很好的结合而导致渗漏;

2.1.2 止水片上有砂眼、钉孔或者接缝不可靠而导致渗漏;

2.1.3 止水片处混凝土浇筑出现问题,在凝结过程中可能有气孔而造成的渗漏;

2.2 止水伸缩缝渗漏的预防措施和准备

2.2.1 止水片上污渍杂物问题。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使用脱模剂对模板进行处理的时候容易使止水片沾上脱模剂的污渍,从而导致在浇筑混凝土时可能出现渗漏,所以模板上使有脱模剂的这道工序,必须要安排在模板安装之前并在仓面外脱模完成。在浇筑过程中不断会有杂物掉到止水片上,故在初次清除的基础上还要强调在混凝土淹埋止水片时再次清除这道工序。

2.2.2 止水片砂眼、钉孔和接缝问题。

在止水片材料的采购中,应当对材料的审核严格把关。不但止水片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性能要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规范和设计的要求,对他的外观也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对不合格的材料应当及时的更换和清仓。止水片在安装的时候,也必须有施工人员在一旁协助,在以往的施工中,技术人员会将止水片用铁钉钉在模板上,这样就会在止水片上留下钉孔,影响止水的效果。这种方法是可以避免的,方法就是采取模板嵌固来固定止水片。

2.2.3 沉降差对止水结构的影响问题

沉降差很难得到避免,究其原因,其中有设计方面的因素,当然也有施工方面的因素。在施工中因为结构荷载的不同,沉降量通常也不尽相同,大的沉降差通常都会出现在荷载悬殊的结构之间。施工方面可以采取预沉和设置二次浇筑带的施工措施来降低沉降差。

3 结语

通过上文所述,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闸工程的设计,消力池的底板应在后面的部分設置垂直的排水孔,以有效排除上游来的渗流。水闸的平铺式排水体应当从水闸底板的出口的后半部分的水平整流段进行铺设与维护,并坚持连续到消力池的排水孔的下端。

在进口翼墙处,最好不要设置排水孔,避免渗水不能绕过翼墙而直接进入墙后的现象发生。同时防冲槽中应当置放抛块石,而不是干砌石,更不能使用浆砌石,以便冲坑出现之后,块石可以自动迅速的滚落到冲坑面上,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与止水作用。

止水伸缩缝的渗漏应当以预防为主,采取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止水伸缩缝渗漏防治工作涉及的都是一些非常具体的工艺手法,需要的是精工细活。这就要求止水缝设计和施工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非常良好的职业道德。尤其要求施工人员要有非常熟练的设计与施工技能,注重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项环节、每个细节的质量,细心谨慎,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马虎,严格细心的执行规章制度,杜绝粗心大意和马虎麻痹的惰工思想。

在水闸工程设计中,排水与止水的问题最值得重视的,解决好排水与止水问题,水闸的设计也就完成了一半,所以本文重在针对水闸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消力池排水孔、闸基防渗面层排水、翼墙排水孔和止水伸缩缝等多个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闸设计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竞竞. 马房沟提水工程进水闸设计综述. 山西水利科技[J]. 2011(10).

[2] 梁晓芸. 石少华. 南阳渠灌溉工程总干渠泄水闸设计. 甘肃水利水电技[J].2007(2).

[3] 陈芳. 水闸排水与止水问题的分析. 水利科技与经济[J]. 2009(8).

[4] 郭中琼. 水闸设计问题的分析. 中国水运[J]. 2009(11).

[5] 马志云. 郭丽莉. 王宏光. 特殊地形分水闸设计. 黑龙江水专学[J]. 2010.(9).

[6] 石金堂. 新洲举水橡胶坝泄水闸设计.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J]. 2008(2).

作者:黄福胜

农田水利水闸设计论文 篇2: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中水闸设计的探索

摘 要:水利是农业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改善民生的支撑。为此,我们必须要掌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充分认识水闸建设的规律。下面,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水闸设计的具体内容,以及水闸工作的特点,希望能为我省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闸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在工程设计的全过程中,水闸工程的排水问题与止水问题往往就成了决定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水闸设计,特性。

引 言

近年来,广东省一直特别重视在农业发展区兴修水闸。一般来说,水闸既可以建立在软土基上,也可以修建在岩基或者是土基上。水闸既可以泄水又可以挡水,而造成水闸工作条件复杂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水头低而且变化大,二是水闸的地基条件差。因此,农田水利工程水闸排水和止水的设计问题的分析至关重要,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和解决冲刷问题的对策。

1.水闸的排水特点

水闸排水问题主要集中在消力池的底板排水、闸基防渗排水、翼墙的排水等部位,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与分析。

1.1消力池底板排水孔

消力池底板具有承受水流的冲击力、水流脉动压力和底部扬压力的多重作用,具有相当的重量和强度,能够抗击重物冲击、经压耐磨。为了有效减少护板底端的渗透压力,可以在水平护板的后半部分设置部分垂直的排水孔,排水孔的下面可以铺一层反滤层,同时,排水孔呈梅花形布置,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排水。

有一部分的水闸工程,其中的消力池底排水孔是从水平护板的首端一直延伸到尾部,其中护板全部布设有排水孔。此种布置水流在出闸以后经过平稳的整流排水后,通过陡坡段流向消力池的水平底板处,在陡坡段的未端和水平底板的水平底板的水平段相交处附近形成有效的收缩水深,故此处动能的最大,即流速水头也是最大的,产生水中压强则是最小的。

1.2闸基防渗面层排水

水闸在上游与下游巨大的水位差的强力作用下,上游水从河床慢慢渗透,绕经上游防渗铺盖、板桩以及闸底板,再经过消力池的反滤层由排水孔流至下游,起到有效排水的作用。高防底排是这条地下轮廓线的布置原则。布置手法就是在高水位的一侧大量布置铺盖、板桩、浅齿墙等多个渗止水的设施,滞渗延长底板上游的渗透路径,使作用在消力池底板上的渗透压力缓缓减少压缩。在低水位一侧设置滤水层进行排水,同时使用排渗管等设施排渗,使地基的渗水得到尽快地排出。

2.水闸的具体分类

2.1进水闸:通过在河道、水库、渠道上修建水闸,就可以进行农业灌溉、水利发电或者是其他水利事业,而控制入渠流量的水闸就是进水闸。一般进水闸都修建在渠道的渠首位置,所以这种水闸又被叫做渠首闸。

2.2节制闸:一般来说用于调节流量和水位的水闸被称为节制闸。它主要是用于在枯水期截断河流,从而使水位升高,这样就可以满足进水闸取水的需要。而在洪水期,节制闸可以有效的控制下游的泄流量。由于这种水闸主要是为了拦截河流建造的,所以又叫做拦河闸。

2.3排水闸:一般在渠道的沿岸都会修建排水闸。这种闸门的闸身较高,但是底板高程比较低,而且要受到双向水头的作用,这是因为排水闸既要负责排除洼地的积水,又要负责挡住外渠水位。

2.4挡潮闸:挡潮闸既可用来抬高内渠道水位,达到蓄淡灌溉的目的;渠内两岸受涝时,可利用挡潮闸在退潮时排涝。因此,挡潮闸的作用是挡潮、泄洪、排涝,其特点亦是受有双向水头作用。

2.5分洪闸:在江河适当地段的一侧修建分洪闸,当较大洪水来临时开闸分泄一部分下游河道容纳不下的洪水,进入闸后的洼地、湖泊等蓄洪区、滞洪区或下游不同的支流,以减小洪水对下游的威胁。这类水闸的特点是泄水能力大,以利于及时分洪。

3.水闸的设计要点

3.1拦河闸基本型式和尺寸的确定

拦河闸承担的任务主要是拦断河流和壅高河中水位以保证引水的需要。需要壅高的水位,称为正常壅水位,亦称正常挡水位。对于灌溉取水工程,该水位是根据灌区规划对引水高程的要求确定的。洪水时期,拦河闸则开闸泄水。为了满足泄洪要求,拦河闸应具有足够的闸孔尺寸。泄洪时,闸前的洪水位往往要高于闸前的正常壅水位,故拦河闸的闸前最高水位取决于闸前洪水位的高低。为了满足引水要求而确定的闸前正常壅水位是拦河闸的正常挡水高程,而泄洪量的大小和闸前洪水位的高低,则直接影响拦河闸的高度、闸孔的型式和尺寸、闸的上游淹没损失以及对闸下游消能防冲的要求和工程量的大小等。

3.2进水闸基本型式和尺寸的确定

从天然河道取水,按取水方式一般可分为无坝取水和有坝(闸)取水两种方式。当天然河道水量丰富,水位也能满足引水要求时,可采取无坝取水方式,即直接在渠首修建进水闸引水;当天然河道水位不能满足引水要求或引水流最较大时,由于引水有困难,常需采取有坝取水方式,即除了在渠首修建进水闸引水外,还需在河道中修建拦河坝(闸),拦断河流,壅高水位,迫水入渠,以满足进水闸引水要求。

进水闸是修建在渠首按需要引水的建筑物,当不需要引水时,则关闸挡水,以免引水进入渠道。显然,进水闸不但要有足够的闸孔尺寸,以满足引水要求;还要有一定的高度,以阻挡河中水流和洪水漫顶,否则就不能完成按需要引水的任务。

4.優化水闸的设计

4.1改善水流流态

(1)加强水闸管理运用,根据水闸承担的任务,合理调整制定闸门开启方式及运用方案;闸门开启应对称开启,开启度力求均匀,避免开启、关闭时大起大落。

(2)设计时应考虑定池深、池长、海漫、防冲槽等设计条件。按最不利情况,结合闸门运用条件、经济等因素,进行优化组合确定消能防冲设施,使消力池内产生有一定淹没度的淹没式水跃。

(3)设计中应考虑消能影响,消除波状水跃。采取水闸下游平台上设小槛、消力齿或将水闸地板改为低堰以及将消力池改为两级、多级形式,改变产生波状水跃的条件。

(4)下游翼墙布置应对称,扩散角度应合适,上游进水渠应平顺,闸前应有适当长度的平直进水段。

4.2 防止冲刷破坏

泄洪建筑物的布置应避免因泄洪引起的相互干扰。出口水流应与下游河道平顺连接,避免下泄水流对下游河床和岸坡的严重冲刷。对于泄水陡槽、“平、滑、顺、直”应该是基本要求。陡槽进水口段不宜设置收缩率太大的连接段,更不宜采用不对称的收缩形式,以避免由于严重的折冲水流引起底板的失稳破坏。对于陡槽的弯道设置,应满足横断面内流速分布均匀冲击波对水流的扰动影响小、设置横向底坡等等。良好的枢纽布置及体形设计能从根本上免除恶劣的水利条件,消除或减轻建筑物破坏,是防止冲刷破坏的根本措施。

5.结 语

设计水闸必须有正确的和足够的资料,以便作出符合实际的设计。水闸工程建设既可以解决农田的灌溉问题,消除了旱情带来的灾害;又可以改良农田水质问题,促进农民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尤其是水闸技术对农田灌溉、排涝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避免了大涝灾害对农作物带来的损失。水闸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进行防洪、灌溉和排涝工作上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主编,水工建筑物[M],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

[2]谈松曦,水闸设计[M],水利电力出版社,1980;

[3]陈 芳,水闸排水与止水问题的分析,水利科技与经济[J],2009(8)。

作者:王红岗

农田水利水闸设计论文 篇3:

农田水利工程中水闸设计的特点探析

【摘 要】农业发展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农业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掌握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在水闸工程设计中,排水与止水的问题最值得重视的,解决好排水与止水问题,水闸的设计也就完成了一半,所以本文重在针对水闸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消力池排水孔、闸基防渗面层排水、翼墙排水孔和止水伸缩缝等多个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能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水闸设计;特点

我国平原面积广阔,这些地区地势比较平缓,农业发达,很容易出现洪涝灾害,为了克服洪涝灾害,满足灌溉和航运需要,我国大部分水利枢纽都需要修建水闸。另外在各种各样的渠道中,要想有效的控制河流的流量、水位,防止泥沙沉积在渠道中也要建设水闸。我们可以用水闸挡水,也可以利用水闸泄洪。通过控制闸门还可以调节水位。

一般来说我们都将水闸建立在软土地基上,但是它也可以修建在岩基或者是土基上。一般来说水闸既可以泄水又可以挡水,而造成水闸工作条件复杂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水头低而且变化大,二是水闸的地基条件差。所以,水闸和其它用于挡水的建筑不同,它有许多自己的工作特点。

1.水闸的具体工作特点

(1)稳定问题。在正常使用水闸时,拦截上游的水位一般比较高,这样就导致水闸上游和下游之间产生很大的水位差,会出现水平压力过大的现象,从而使水闸向下游方向移动。要想稳定自身,水闸必须拥有一定的重量。另外,水闸在建成以后,如果还没有挡水或者是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遇到无水期,就会产生很大的垂直荷载,这样基底的实际压力就会大大超过地基能够承受的承载力,从而出现地基变形或者是出现闸基土被挤出的现象,这很容易造成水闸与地基出现滑动的危险。所以,在修建水闸时必须保证基础的面积,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基底的压应力。

(2)渗流问题。水闸在进行挡水时,就会造成上下游水位出现差值,在这种作用下,就会在水闸、闸基与两岸的连接处出现渗流的现象。如果出现渗流,就会在水闸的底部产生向上的扬压力,这就会缩小水闸的重力作用,从而使水闸的抗滑稳定性大大降低。如果两岸和闸基都是采用土基,再出现渗流时也会带走一些细颗粒,这就会在闸后出现翻砂鼓水的现象。如果严重的话还会掏空两岸和闸基。另外,如果出现侧向渗透,会产生水平的压力,对两岸的连接建筑物都会有很大影响,使其稳定性大大下降。还有可能导致岸坡上出现渗透现象,从而加大闸底的渗透压力。如果渗流水量过大,还会对水闸的挡水功能产生影响,妨碍蓄水。

(3)冲刷问题。在开闸泄水时,如果水闸下游水位很浅或者是没有水,在水位差的作用下,就会加大水流的流速,这种巨大的能量会对下游有严重的冲刷。一旦冲刷的范围过大,就会掏空闸基,造成水闸失事。另外,一般在水闸的两岸都是软弱的岩层或者是土层,如果修建水闸时开设过多的闸孔,一旦开启某一个闸孔就会形成折冲水流,这就会严重冲刷下游河岸,对水闸的安全和稳定性都会产生影响。

(4)沉陷问题。软土具有很大的压缩性,如果将水闸建设在软土地基上,就会在水闸自身以及外部的荷载作用下出现沉陷现象。特别是在底板传到地基上的荷载分布不均匀时,或者是分布在地基土层的荷载不均匀时,更容易出现沉陷现象。这种地基沉陷还会导致水闸出现下沉,或者是闸室倾斜。如果严重有可能造成水闸断裂,这对水闸的正常运行会产生很大影响。

2.水闸的具体分类

(1)进水闸。通过在河道、水库、渠道或者是湖泊上修建水闸,就可以进行农业灌溉、水利发电或者是其他水利事业,而控制入渠流量的水闸就是进水闸。一般进水闸都修建在渠道的渠首位置,所以这种水闸又被叫做渠首闸。

(2)节制闸。一般来说用于调节流量和水位的水闸被称为节制闸。它主要是用于在枯水期截断河流,从而使水位升高,这样就可以在上游进行航运或者是满足进水闸取水的需要。而在洪水期,节制闸可以有效的控制下游的泄流量。由于这种水闸主要是为了拦截河流建造的,所以又叫做拦河闸。

(3)排水闸。一般在江河的沿岸都会修建排水闸。当出现外河水位上涨的现象时,就关闭闸门,这样就不会出现江河洪水倒灌的现象。如果河水水位推落时就打开闸门,这样就可以将渍水排出。这种闸门的闸身较高,但是底板高程比较低,而且要受到双向水头的作用,这是因为排水闸既要负责排除洼地的积水,又要负责挡住外河水位。

(4)挡潮闸。沿海地区遭受潮水的影响,为了防止海水倒灌入河,需修建挡潮闸。挡潮闸还可用来抬高内河水位,达到蓄淡灌溉的目的;内河两岸受涝时,可利用挡潮闸在退潮时排涝;建有通航孔的挡潮闸,可在平潮时期开闸通航。因此,挡潮闸的作用是挡潮、蓄淡、泄洪、排涝,其特点亦是受有双向水头作用。

(5)分洪閘。在江河适当地段的一侧修建分洪闸,当较大洪水来临时开闸分泄一部分下游河道容纳不下的洪水,进入闸后的洼地、湖泊等蓄洪区、滞洪区或下游不同的支流,以减小洪水对下游的威胁。这类水闸的特点是,泄水能力大,以利及时分洪。

3.水闸设计要点

(1)拦河闸基本型式和尺寸的确定。拦河闸承担的任务主要是拦断河流和壅高河中水位以保证引水的需要。需要壅高的水位,称为正常壅水位,亦称正常挡水位。对于灌溉取水工程,该水位是根据灌区规划对引水高程的要求确定的。洪水时期,拦河闸则开闸泄水。为了满足泄洪要求,拦河闸应具有足够的闸孔尺寸。泄洪时,闸前的洪水位往往要高于闸前的正常壅水位,故拦河闸的闸前最高水位取决于闸前洪水位的高低。为了满足引水要求而确定的闸前正常壅水位是拦河闸的正常挡水高程,而泄洪量的大小和闸前洪水位的高低,则直接影响拦河闸的高度、闸孔的型式和尺寸、闸的上游淹没损失以及对闸下游消能防冲的要求和工程量的大小等。

(2)进水闸基本型式和尺寸的确定。从天然河道取水,按取水方式一般可分为无坝取水和有坝(闸)取水两种方式。当天然河道水量丰富,水位也能满足引水要求时,可采取无坝取水方式,即直接在渠首修建进水闸引水;当天然河道水位不能满足引水要求或引水流最较大时,由于引水有困难,常需采取有坝取水方式,即除了在渠首修建进水闸引水外,还需在河道中修建拦河坝(闸),拦断河流,壅高水位,迫水入渠,以满足进水闸引水要求。

进水闸是修建在渠首按需要引水的建筑物,当不需要引水时,则关闸挡水,以免河水进入渠道。显然,进水闸不但要有足够的闸孔尺寸,以满足引水要求;还要有一定的高度,以阻挡河中水流和洪水漫顶,否则就不能完成按需要引水的任务。

4.结语

通过上文所述,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闸工程的设计,消力池的底板应在后面的部分设置垂直的排水孔,以有效排除上游来的渗流。水闸的平铺式排水体应当从水闸底板的出口的后半部分的水平整流段进行铺设与维护,并坚持连续到消力池的排水孔的下端。 [科]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水闸设计实例,1984.

[2]杜鑫垚.浅谈水闸水力消能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8).

[3]刘万新,许辉,唐文坚.虚拟现实技术在水闸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12(07).

作者:曲文学

上一篇:外出考察报告(3篇集合)下一篇:桥梁工程实习报告(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