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与环保意识教学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人类对环境的恣意破坏,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今天遍体鳞伤的环境又对伤害过它的人类给予了凶狠的报复,但好在人类及时反省了。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推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今天环保问题已是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化学教学与环保意识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教学与环保意识教学论文 篇1:

化学教学与环保意识教学

人类在不断进步、科学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生存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如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而这些污染大多与我们人类的发展有很大关系。防止污染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国计民生问题。因此,在中学阶段,我们一定要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灌输环保意识,以及进行环保法制教育。

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首先,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对环境不利的因素、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性、倡导环保工作的必要性。为了做好环保教育工作,化学教师平时要不断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先进的科技成果,把收集到的相关环保材料渗透到教学中,使化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紧密联系实际。

其次,不断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在制取一些有毒气体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例如,在制取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时,对其尾气必须处理,例如用水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也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处理),同时就可以顺便提出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并说明人类如何防止酸雨的形成。从这样的实验中就让学生知道了化学实验产生的有毒气体必须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再次,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方法,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例如在贮存硝酸盐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盐见光分解后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同时还污染空气。再如,某些有机化学药品贮藏时用蜡封瓶口或密封保存,就是为了防止挥发后进入人体使人体受到伤害。

第四,在实验操作中,教师一定要说明使用药品时不要浪费药品,因为浪费的药品不但不能回收到原药瓶中,而且一旦倒入水槽中还会污染水资源,如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药品用多了最后的残余物都不能再用,一旦倒入水中,水会变为紫红色并被污染了。这时,老师就应该在课堂演示时把反应的残余物倒入废液回收瓶中集中处理,很好地为学生做示范。这样,当学生做实验时也会学着老师,将费药品倒入老师准备的回收瓶中。这一观念让学生知道化工厂中的废液是不能随意倒入大自然的,要经过相关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最后,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观看一些录像,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并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做出相应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出相关环保专栏、办展览和小报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甚至是一种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同心、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作者:王积印

化学教学与环保意识教学论文 篇2:

化学教学与环保意识培养策略

摘 要:人类对环境的恣意破坏,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今天遍体鳞伤的环境又对伤害过它的人类给予了凶狠的报复,但好在人类及时反省了。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推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今天环保问题已是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了紧跟时代步伐,九年级化学教学有其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习惯,还能为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关键词:环境 ; 环保意识 ;化学 ; 实验教学

人类对环境的恣意破坏,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最近我内蒙古草原退化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6359万多公顷可利用草地面积,目前退化草地面积已达3867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原的60%。我国的大西北曾经是美丽富饶的地方,但是经过人类掠夺式的开采和对环境的恣意污染,曾经美丽的大西北变成了千疮百孔、伤痕累累的“光头强大侠”,时而是骄阳当空,时而是大雨倾盆,天气变得极为暴躁,六月天都有冰雹的肆意光临,这些无情的光临给予了当地农业、工业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大西北的人们已尝到了这种自食其果的无情报复。“母亲河”——黄河,目前竟成为世界上泥沙最多、污染物含量超标的河流,稍加留心,就会看到随处可见的污水排入其中,各种垃圾漂满水面,“母亲河”开始流泪了,河内出现了大片的河床裸露。另据资料统计,我国城市垃圾历年堆存量已达60多亿t,侵占土地面积达5亿m2,城市人均垃圾年產量达440kg,这种垃圾之多、垃圾之乱,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蓝天碧水已经成为我们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好在人类及时反省了,在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推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这给所有环保人打了一针强心剂。九年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如果教育学生形成绿色环保意识,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九年级化学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是非常必要的。

1. 精讲环境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水资源保护的教学中,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调:(1)淡水资源的短缺方面: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地面淡水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占地球水量的不足1%。(2)水污染方面:人類每年以500~1000km3的工业污水污染水资源,目前,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前后,中国用水总量将达到每年7000亿m3至8000亿m3,而中国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亿m3至9500亿m3,需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量的极限。(3)生物灭绝方面:专家认为,因水资源的污染、环境的改变,地球上生物的1/4可能在未来20~30年内处于灭绝的危险,眼下化学物质到处横溢,致使蝉噪蛙鸣成为儿时的记忆。(4)水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方面:专家估计,到21世纪水将成为一种和石油一样贵重、决定国家富裕程度的珍贵商品,一个民族如何对待它的水资源将决定这个民族的发展和衰落。用电视广告的一句话说:你怎样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将怎样对待你。以确凿的事实、铁一样坚实的著名论断,让学生深信水污染的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敲响节水警钟,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充分利用循环水的行列中,其作用是远非政府部门下达几项强硬的行政命令所能比拟的。

2 . 优化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事实证明,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化学产品的制造与废弃物的随意丢弃都跟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环保意识渗透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明白,不合理药品使用将会污染空气、水源等,为了减少污染物对人类的威胁,我们就一定要节约药品,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取用。

3 . 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离不开实验,尤其在酸碱盐的实验教学中,使用药品种类之广、用量之大,在分组和演示实验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如果教师不及时处理而随意丢弃,久而久之会淡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学生随意丢弃药品的不良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养成教育会起到潜移默化的负效应。如果教师进行正确的废液、废气无害化处理,不仅能培养学生规范取用药品的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4 .模拟有毒、有害物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化学实验比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真实性。一方面,化学实验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可作为实验样品,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对比、分析。如测定大气粉尘的浓度、测定不同雨水的pH值,用红磷、白磷探究着火点的过程等。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地进行环境教育。

5 .结合第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中学实验教学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化学教师利用科技实践活动、社团活动、调查活动、网络查询等,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蔬菜大棚区、生态保护区、淡水保护地、河水污染等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使学生亲生体会水污染的程度、蔬菜上农药的超标、气温的变暖、森林的砍伐和水土流失程度、粮食增收和减产,通过现场实物对比、调查,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保护环境,丰富环境方面的知识上了耳濡目染的一课,这对学生的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化学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还可以增加一些贴近生活的探究实验,如测定香烟中尼古丁、一氧化碳的含量;工厂“三废”中污染物的成份及含量;汽车尾气中NO、NO2、SO2等的含量;一个结核病人的痰里带有的细菌等,让学生感知人群不规范的行为随时随地都会制造污染物,这些实验不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让学生亲身体会有害物质就在我们身边,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最终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道理,养成学生不吸烟、不乱吃辣片、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的良好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 武月宁.浅谈化学教育与环境保护[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2):64.

[2] 李强,李文娟,刘艳霞.浅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J].广州化工,2013(3):159-161.

[3] 岳在波.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考试周刊,2009(26):205-206.

[4] 浅谈生态环境保护[EB10L].万方期刊网,2018-03-21.

作者:朱桂彬

化学教学与环保意识教学论文 篇3: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与环保意识的培养

当前环境保护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环境保护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贯彻于各项工作中。从环境污染物的现状看,化学污染物的比例很大,因而化学教学中的许多知识都与环境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健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如何寓环保意识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化学课堂中渗透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课的主要任务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因此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在发掘教材内容基础上,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1.初中教材讲到空气的组成时

让学生了解本市的空气质量日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纯净”,已受到可吸入颗粒,有毒气体等的污染,再介绍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学物质,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地接触到,这样,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对环保教育做了铺垫。

2.初中教材在介绍一氧化碳的毒性时

向学生介绍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一氧化碳)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自然过度讲解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使人中毒的原因是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3.讲解二氧化碳性质时

介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引起温室效应,有机物的燃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使全球气候变暖,有人预计到下世纪末全球气温平均升高2. 5~515℃,将使冰川融化,许多岛屿被海水淹没。

4.在进行有关“酸雨”的教学时

重点讲明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由于工业上酸性气体(如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所致,使学生明白“酸雨”可使地表水质酸化、土壤酸化、农业减产、腐蚀建筑物、破坏名胜古迹等。同时,列举一些具体数据,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有1亿5千万吨,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废水7千亿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侵蚀每年损失达15亿元等,以此激发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在化学实验中培养环保意识

1.师生协作改进实验,提高学生环境保护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在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往往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如不及时处理而随意排放,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这些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正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难得机会。如在做CO还原CuO实验时,首先让学生思考尾气如何处理,有的同学提出用气囊收集;有的同学提出点燃,使其生成CO2再排放等,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上述这些处理方法各自的优缺点,经过师生的进一步分析、讨论,得出最佳方案;将尾气通过澄清石灰水除去CO2后,再伸到CuO粉末的下方点燃。经过这样的改进,既处理了多余的有毒的CO气体,又简化了实验程序、节约了能源,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环保兴趣。

2.提倡使用最少药品,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化学实验必定会涉及到很多有毒有害的物质,所以在化学实验中要力求使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这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初中生好奇心强,在做化学实验时不考虑药品的用量,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如在做红磷燃烧的实验时,在燃烧匙中放入红磷过多,最终导致实验室“乌烟瘴气”,因此,在此实验进行前教师应该强调红磷的用量不能太多,以避免大量的P2O5对空气的污染及人体的伤害。

3.正确处理废弃物,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也要妥善处理废弃物。实验结束后的废渣、废液不能随意丢弃,能回收的尽量回收,对于不能回收的要倒入指定的容器中。如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试验中回收二氧化锰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或者从制取氢气的残液中回收硫酸锌。

三、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教育仅靠课堂讲授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课外活动,更好地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也可以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和社会调查( 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化肥厂等) ,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 在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 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通过实地环保教育,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掌握一 些实际的环保知识是有好处的。

总之,环境保护工作应该从中小学生抓起,这样才能培养全民的环保意识,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这正是我们在化学教学教育过程中开展环境保护知识教育的目的。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化学课堂、化学实验、课外活动等渠道对初中生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寓环保教育于初中化学教学中,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培怡

上一篇:主管经营工作总结下一篇:渣土运输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