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远程教育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讨论分析临床实施皮肤性病学教学工作中,Seminar教学法、CBL教学法联合方案的效果。方法:从我院皮肤性病学学生中抽选80名为样本,抽选时间即2018.9-2020.12,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40名学生每组,实验组实施Seminar及CBL联合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皮肤性病远程教育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皮肤性病远程教育论文 篇1:

影响数字化皮肤性病远程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从专业化“学习港”远程教育质量分析入手,对影响“学习港”远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与对策。

关键词:皮肤性病;远程教育;质量影响因素

明确的教育培养目标、质量标准组织实施的各种保证措施和监控手段是“学习港”互联网教育质量的保证。在社会发展和改革、科技进步和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大众化的教育进程正由数量扩张阶段向质量提升、种类增多的阶段转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工作者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如何加强专业化“学习港”的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学历背景、不同学习类型学习者,对远程教育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 影响“学习港”教育质量因素分析

专业化“学习港”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就是远程教育机构根据办学宗旨而制订的课程目标,并依据课程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学习港”远程教学质量,我们从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与模式、教学资源与管理、学习者动因等方面入手,重点分析评价它们是否共同改善了学习环境,保证了学习效果,以及对远程教育质量的影响。

1.教学模式与策略

教学模式和策略是建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等分析之上的,它决定着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的选择和使用形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环节。数字化皮肤性病学习港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如何通过以临床模拟三维动漫模块构建的医院诊疗虚拟场景,来满足不同学历背景、不同学习类型学习者在专业化的虚拟场景里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是需要探索的。针对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的学习者,因为需求不同,掌握知识的目的不同,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活动的反馈与调节上,更需要教师、动漫设计者和运行技术与服务管理者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障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

2.教学资源因素

学习资源建设在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学习港”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在基层无法进修脱产学习的专科医生、在校学生和想了解相关疾病知识的普通民众在交互性、情境性的网络课程中,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和课程是皮肤性病模拟三维动漫虚拟医院诊疗场景开发的重点。在以临床疾病分类为主线、以临床问题为核心的专科网络课程的深度设计与开发中,应将教育和娱乐相融合,借鉴网络游戏中的一些设计元素为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游戏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使之在虚拟的医院诊疗场景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1]

3.学习者动因

成人的学习是自我导向式和功利性的学习,因此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到这种特点。如果要让学习者在教与学这种在时空上分离的“学习港”中,能自觉地为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制订好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并能根据个人的自主判断和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我们在建设“学习港”时就要重视学习者的动机、自制能力、策略与技巧这些决定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和效果的因素。

4.教学管理因素

教学管理就是组织和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安排,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获得教学质量的最佳效益。[2]在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学习港”中,如何开展远程教学支持性服务工作的管理,如何组建和协调好专家学者、教学名师、三维动漫设计师和运行技术与服务管理者的优秀教学团队,如何制定和完善“学习港”中的课程与评价标准,这些都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所需要解决的关键因素。

5.互联网平台学习支持服务因素

在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以临床模拟三维动漫虚拟医院诊疗场景的“学习港”中,急需通过互联网平台构建一个基于Web的大型多用户同时在线以及高可用性、负载均衡、高可扩展性的网站系统,并通过优化组合支持几万至几十万用户同时在线。采用什么方式建设和维护好“学习港”的网站,如何设计制作好的仿真三维动漫设计是“学习港”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影响“学习港”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6.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因素

由于不同学习者需从“学习港”中获取的知识不同、想要达到的目的不同,所以,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价会与以学历教育为主的远程教育不同。如果我们要更好地对“学习港”教学的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就需要从其办学宗旨出发,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寻找有效路径,制定出符合“学习港”教育特色的监控与评价机制。

● 提高“学习港”教育质量的对策

“发展远程教育,将中国建设成学习型社会”。对于在线开放教育来说,围绕影响“学习港”教学质量的各类影响因素,建立健全“学习港”的质量保障体系是长期研究的方向,在建“港”的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创新一套适宜全民参与的开放式医学专科教育模式

“学习港”的办学宗旨是:以提高专业从业者的临床诊疗技术和为广大民众普及皮肤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因市场需求和学习掌握知识的目的不同,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则应围绕这两个群体,利用先进的三维动漫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探索出一种既能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地传授知识内容的教学模式,创设出一套兼顾不同学习者背景、寓教于乐、易操作而简明的教学框架和教学活动方式。

2.建设一流的移动互联网开放式教育资源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建设一流的数字化皮肤性病教育教学资源是“学习港”生存、发展和壮大的重点。在资源平台建设中,我们要从“学习港”办学宗旨、开放对象和皮肤性病的专科特点出发,在寓教于乐学习的前提下,设计面向学习者而构建的以疾病分类为主线、以临床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框架,并在此框架下通过对学习者背景和学习目的的分析、进行游戏化、模块化的情境设计,科学系统地开发出既突出游戏化学习情境的游戏性,又侧重于游戏化学习情境学习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3.造就一支“四合一”密切协作的优秀教学团队

以三维动漫呈现为主的“学习港”,要造就的是一支由专家学者、教学名师、三维动漫设计师和运行技术与服务管理者“四合一”的优秀教学团队。从由专家学者和教学名师选择的临床典型病例和三维动漫角本的设计,到三维动漫设计师的软件实现,再到移动互联网的运行和技术服务都需要他们之间的密切协作。重视培养一支职业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四合一”的教师队伍是“学习港”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命门”,也是实现“学习港”高质量运行的保证。

总之,质量才是“学习港”生存的根本,是改革与发展的生命线,它决定着“学习港”的前途和未来。

参考文献:

[1]杨志波,阳晓.数字化皮肤性病学习港网络课程体系的构建[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4):54-57.

[2]米占敏,贾秀娟.影响远程开放教育质量因素分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12-15.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一般课题(课题号:XJK013CCR002)。

作者:阳晓 杨志波 龙艳军

皮肤性病远程教育论文 篇2:

Seminar联合CBL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研究

摘要:目的:讨论分析临床实施皮肤性病学教学工作中,Seminar教学法、CBL教学法联合方案的效果。方法:从我院皮肤性病学学生中抽选80名为样本,抽选时间即2018.9-2020.12,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40名学生每组,实验组实施Seminar及CBL联合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教学效果较高,P<0.05。结论:临床实施皮肤性病学教学工作时,为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及专业能力,可通过实施Seminar联合CBL教学法达成,教学成效显著。

关键词:皮肤性病学;CBL;学习成绩;Seminar教学

皮肤性病学为形态科学的一种,包括性病的皮疹形态、皮肤病等,临床诊断相关疾病时,需要整合原发性、继发性皮损检测结果,不具备逻辑推理性、规律性特征[1]。故而,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难度,致使其学习效率、学习兴趣不高。传统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者为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体现,导致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偏低。Seminar教学、CBL教学是近年来临床教学中常用方案,取得的教学成果较突出。故而,我院开展以下研究,讨论分析Seminar教学、CBL教学联合应用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皮肤性病学学生80名,抽选时间即2018.9起始,2020.12截止,随机方法划分2组,40名学生一组,即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24名男学生、16名女学生,年龄跨度22岁到29岁,均值(25.37±1.12)岁,其中21名为临床医学本科大学生、10名为皮肤性学规培生、9名为全科及急诊医学规培生;对照组:22名男学生、18名女学生,年龄跨度22岁到29岁,均值(25.64±1.08)岁,其中19名为临床医学本科大学生、10名为皮肤性学规培生、11名为全科及急诊医学规培生。两组基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教学,即以教材内容为准,实施以疾病及其知识为中心的授课,学生被动学习,并记录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提问。教学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4个环节。教学时间:1个月。

实验组行Seminar教学、CBL教学联合方案,操作:(1)教学前准备,结束一次授课时,将下次Seminar教学中使用的病例资料2份-3份进行介绍,同时为学生布置相关习题、解决及讨论的问题,所选病例资料应与讲授内容紧扣,布置的问题需具有诱导性、启发性特征;将学生分成小组,各组10名学生,由学生自行推选1名组长,发言、准备资料均以组为单位,鼓励各组学生于课后翻阅既往文献。(2)课常讲学,教师应带领学生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复习,而后对本次病例、教学要求进行介绍,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可发表定论与评价相关言论,为学生提供5min-10min自我判断时间,而后以病例为单位,鼓励各组发言,控制发言时间,确保25min-35min/病例,发言时,由组长发表言论,给予其他组内成员5min-10min补充时间,所讲内容应涵盖初步诊断疾病情况及其诊断根据,而后开展讨论教学,由教师、其他组成员实施提问,并行双向辩论及质疑,该环节应控制在10min-15min时间,讨论过程中,不可对学生进行约束与限制,教师从旁引导。最后,教师应用5min-10min时间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对疾病的诊断方法、诊断根据进行明确讲解,同时对鉴别诊断方式实施补充讲授,而后对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完善。教学时间:1个月。

1.3观察指标

以调查问卷方法对学生的理论记忆、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学习兴趣、诊疗思维等进行评价,各项均为百分制,分数越高,说明教学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由SPSS20.0系统完成,经(x±s)及t表述及检查计量数据,经(n%)和X2表述及检验计数数据,P<0.05,说明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的理论记忆分数、分析能力分数、自学能力分数、学习兴趣分数、诊疗思维分数均较低,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CBL教学属于情景教学的一种,真实病例对学习兴趣有激发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感受[2]。Seminar教学利于促进基础知识掌握,进而确保皮肤科的临床工作质量,Seminar为相互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他人观点,并表达自己的观点[3]。将以上两种教学方式结合之后,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良好体现,临床诊疗思维获得有效培养。

研究表明,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较对比组高,P<0.05。提示Seminar、CBL联合方案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分析原因可知,Seminar教学具有实践意义,CBL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两者联合之后,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综上所述,皮肤性病学教学期间,实施Seminar联合CBL教学方案,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美俊子,阳欢,王畅. 基于智慧树的Seminar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教学中的初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24):5-7.

[2]慈超,何彩鳳,强娣,等. 微信联合PBL、CBL在皮肤性病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6):89-91.

[3]王雪,张亚丽,曹娟梅. CBL联合病理阅片Seminar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农垦医学,2020,42(4):367-370.

作者简介:罗丽(1974,8),女,贵州遵义人,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皮肤病与性病。

作者:罗丽?曾霓?张延?陈永艳

皮肤性病远程教育论文 篇3:

孟鲁司特联合维生素及氯雷他定治疗小儿感染性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摘 要】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维生素及氯雷他定治疗感染性小儿急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选取因感染导致的急性荨麻疹患儿9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观察组治疗方案为口服维生素C+氯雷他定;治疗组治疗方案为口服维生素C+氯雷他定+孟鲁司特,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对照组复发率为17.9%,治疗组复发率为6.81%,复发率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维生素及氯雷他定治疗感染性小儿急性荨麻疹疗效确切,且能降低复发率,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荨麻疹;孟鲁司特;维生素;氯雷他定

小儿急性荨麻疹是常见的小儿皮肤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多元化。据相关文献报道[1],90%以上的小儿急性荨麻疹是由机体前驱性感染导致的。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的90例感染性急性荨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90例感染性小儿急性荨麻疹患儿,其中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龄1~12岁。发病原因:扁桃体炎31例,上呼吸道感染24例,败血症15例,肺炎11例,软组织脓肿4例,外伤继发感染3例,化脓性中耳炎2例。病程6h~11d,平均3.3d。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组成、平均年龄、平均病程、致病原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90例患者均有风团和瘙痒表现,其中风团多为红色,水肿明显,大小不等,累及头面部、四肢、躯干。食欲减退82例,伴有发热79例,咽喉疼痛44例,精神萎靡43例,腹泻20例,全身酸痛及关节疼痛11例。90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诊疗指南》[2]的诊断标准,且病情不超过6周[3],排除严重的全身症状[4],就诊前2周内未服用过相关抗过敏药物。

1.3 治疗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氯雷他定[5],剂量为维生素C每次50mg,每天3次;氯雷他定2mg/kg,每天1次,口服。治疗组,口服维生素C+氯雷他定+孟鲁司特[6],在观察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每次5mg,每晚1次,口服,连续治疗1周。观察对比相关指标,停药14d记录复发例数。

1.4 疗效评价标准[7] 显效:体表风团消失,皮肤瘙痒感消失。有效:体表风团数量<初诊数量的50%,皮肤瘙痒感明显消失。无效:风团数量无明显减少或增多,皮肤瘙痒感无缓解。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2 结 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复发7例,复发率为1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7.8%;复发3例,复发率为6.81%。具体数据见表1和表2。

3 讨 论

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皮肤黏膜血管暂时性、炎性充血和体液渗出症状,可发生在身体大部分的皮肤黏膜,一般表现为瘙痒、针刺感和灼热感。

孟鲁司特作为一种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够特异性地抑制半胱酰胺白三烯受体,能有效地抑制LTE4、Cys-LT1受体结合所产生的生理效应[8],降低荨麻疹速发相的组胺及迟发相的白三烯水平,减少小血管炎性反应,改善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水肿程度,减轻荨麻疹的临床症状。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有利于荨麻疹患儿症状的控制。从此次统计来看,加用孟鲁司特的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能够降低复发率。

总之,孟鲁司特联合维生素C和氯雷他定治疗小儿急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淑青.清热利肺口服液治疗小儿荨麻疹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211-213.

[2]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10):591-593.

[3] 高向伟,王宝林.儿童急性荨麻疹伴发腹腔淋巴结炎3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0,26(6):122-124.

[4] 张颖,刘积平,张涵亮.开瑞坦和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急性荨麻疹60例报告[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27(3):123-125.

[5] 涂宏伟.以感染诱发的急性荨麻疹85例临床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05,27(2):78-79.

[6] 桑荣.不同静脉给药方法治疗急性荨麻疹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1):771-773.

[7] 李平卫,袁定芬.氯雷他定治疗76例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7,23(7):290-291.

[8] 李莉.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1,10(4):433-435.

作者:邱爽

上一篇:服务培训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学生会工作汇报(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