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征管税收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税收征管信息化,就是把现代税收管理理念与计算机、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开发和使用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以达到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效果的过程。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通过加快信息化进程,对于完善和提高税收征管工作,促进税收征管转型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化征管税收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信息化征管税收论文 篇1:

会计信息化下的税收征管分析

摘 要: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和网络经济时代随之到来,企业开始在内部进行严格的监管,并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飞速发展。我国会计信息化逐渐的普及到每一个企业中,所以本文主要阐述会计信息化的税收征管分析,说明会计信息化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同时提出税务机关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税收征管;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各个企业内不断地得到应用,同时,很多的企业开始利用会计信息化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帮助企业控制和减少财务风险。合理的运用会计信息化能大大提高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速度,也能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使得企业在未来的市场决策中,依据准确的会计信息,快速的抢占市场份额。此外,会计信息系统还能根据企业的真实情况,合理处理企业内部会计信息。但是,在看到会计信息化带来的诸多便利的同时,还应当看到会计信息化也对税务征收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严重的影响,伴随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会计信息化与税务征收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需要及时地进行研究和处理。由此,应当对税收业务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深入分析,并积极地探索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加强税收征管的对策。

一、信息化环境下税收征管的现状

我国会计信息化主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主要是计算机和会计相结合,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计算等优先能力与会计技术进行结合,被称为“会计电算化”。在1999年的会计信息化的座谈会上,才明确的将会计电算化更名为会计信息化。从此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开始逐渐的普及,在企业中不断的被应用。会计信息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将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对传统会计系统进行重新组合,建立一套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会计技术体系。会计信息化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在未来的经济市场领域中有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持,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会计信息化中,体现了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技术决定未来经济发展走向。只有将会计和信息技术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使会计技术有充分的发展空间,能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变革。

二、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对税收征管的意义

1.促进了税收征管信息化一体化建设

近年来,会计信息化在我国企业内部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税收信息化建设也同样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代信息化技术已经在税收的每个领域充分的体现出来其作用。但是我国传统的税收都是由手工进行的,极大限度的影响了我国税收信息化的建设。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制度和发布,我国的会计信息会越来越规范化,逐渐的进行标准化的体系建设。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工作开始越来越复杂,而税收部门就是会计工作的监督者之一,所以在税收部门进行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我国税收征管的一体化信息化建设。同时还要主要对软件的开发,这样才能在实际的应用中,利用软件等相关的技术,保证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统一的进行规划和管理,才是信息化一体化的关键。

2.提高了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数据接口的匹配度

会计信息化的税收征管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税收征管工作。通过对纳税人的电子会计信息的获取,才能对其进行实际的数据处理和检查。因此将纳税人的电子会计信息完整的获取是税收征管的工作关键。会计信息化的核算软件的标准化就能直接将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所以将会计信息化与税收征管进行结合,能够保证税收征管的顺利进行。但是以前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类型,不同数据结构的会计软件,这给税收征管的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因此在国家标准中明确的规定其数据接口的标准化,严格的规定了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接口要求,为标准使用者理解会计核算的数据概念奠定了基础。虽然我国及时的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和市场标准,但是我国企业内部的软件开发工作没有与标准的数据接口相匹配,这就造成会计信息系统和税收征管系统两者不能实现有效的对接,浪费了信息化条件下的资源。只有及时的将相关的数据和软件进行升级,才能推动我国会计信息化环境中税收征管的规范化的发展。

3.加强了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应用

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系统内已经有了很多的数据信息,并且可以实现及时更新。其数据库实现了网络化,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能够实现共享,企业的经验运作,财务核算分析都能直接,客观的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也促使税收征管系统的升级和开发,加强了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应用。只有将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中的有关数据进行完整的采集,记录,分析和利用,才能对税收征管其他方面进行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税收征管系统要全面的了解企业生产运用状况,并且将于生产运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同时数据集中处理也会有助于信息共享和高效利用。其次就是要将数据集中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信息共享,并且可以对信息数据进行高效的利用。信息的集中处理能够使税收征管有效对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的监控,有计划的进行数据统一,可以较大程度上的减少不必要的投资行为。再有就是要积极的建立数据分析系统,这个系统能够根据相关的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实际的应用,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三、税收业务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系统发展不够均衡协调

税收征管信息化的建设是非常快的,在外部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比较落后,这就会造成了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发展的不均衡。两者之间没有相互协调性的联系,使得税收征管信息化的建设不能及时的进行应用。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需要融入大量的资金,如果不能充分的运用这个系统,就会造成开发不当,同样也会极大限度的限制税收征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

2.软件开发缺乏整体规划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税收征管信息系统需要开发相应的软件,这样才能通过软件的实际应用,创造相应的价值。但是从目前税收征管系统软件的开发现状来看,不同的软件都是依托不同的平台进行开发,这就会造成软件开发缺乏一定的统一性,没有一个整体性的规划。软件的数据信息,数据结构,技术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在开发的过程中,软件的数据接口也是不完整的。由此看来,软件的实际应用和税收征管工作之间没有一个很好的协调,使得依靠税务制度,对软件进行长时间的修改,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同时还会耽误正常的工作。

3.资源整合有待深化

会计信息化下的税收征管的资源整合还有待深化,目前的税收征管软件比较注重单个系统的建设,专业化的理论知识较多,实际应用的知识和资源相对较少,这就会造成数据的集成度不高,很多的工作通过软件不能进行信息共享,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目前在税收征管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有20多种软件,但是这些软件的开发者并不相同,造成软件之间不能进行连接,相互处于独立的状态,很多的信息和数据不能进行交换。

四、会计信息化对税收征管的影响因素分析

1.会计信息化对税收征管主体的影响

缺少相应法律法规的依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较慢,没有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充分发展税收征管系统。在进行具体的数据电子获取时,会计信息化下的税收征管工作没有凭证,无法说明电子信息获取的合法性,同时也没有相应的电子信息获取的硬件设备,使得无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而现有的电子信息获取方式和及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税收征管的过程中,根本不能发挥出信息获取的作用。电子信息获取技术不是很完善,当信息被恶意破坏或者窃取,无法进行数据恢复。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管理人才的重要性,所以目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现在很多的企业计算机也被普及,很多的企业开始引进很多的高技术的软件,需要大量的人才进行实际操作,可是现如今很多的企业内部人员素质不高,对一些具体的软件操作不是很了解,使得实际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在会计信息化下的税收征管工作对税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会计信息化对税收征管客体的影响

企业利用会计信息化技术进行财务数据处理时,企业内部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参与的会计人员结构发生改变,主要由会计人员,财务人员和计算机组成,其核算的过程基本由计算机进行操作。所以会计部门不仅需要利用计算机进行最基本的业务操作,同时还需要对企业的其他工作进行预测和整理,对今后企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走向做出数据分析和市场预测。随着信息化的合理发展,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已经成为可能,很多的企业开始利用网络终端快速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工作。随着信息化及时的广泛应用,很多的网络技术被应用到会计信息处理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原有的会计工作结构,软件程序的正确与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正确性。所以会计信息系统着重的增加了企业会计软件程序的检查工作,进而保证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

3.会计信息化对税收征管技术和方法的影响

由于企业的会计信息需要储存在计算机中,所以计算机的信息安全问题需要引起企业管理者的极大重视。在计算机中很多的信息资料容易被篡改,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高超的技术水平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偷窃和删除,造成企业经济的巨大损失。所以会计信息化不仅能够提高查账的难度,还会加大计算机安全的系数。计算机的应用也推动企业人员的基础水平,需要有更高的工作能力面对会计工作。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是通过手工的形式进行操作,税收征管过程也是手工的检查方式。但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广泛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虽说原有的人工方式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检查,可是会降低其工作效率,因此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检查势在必行。利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能更加有效的进行审查和分析,对数据的核算和处理能更加的准确,减少错误的发生。

五、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加强税收征管的对策研究

1.加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各项涉税管理控制制度建设

首先要加强企业规范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力度,这样能够不断的扩大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范围,使得会计信息化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有更大的影响。同时还需要国家不断的完善会计财务的相关标准,这样能够在企业颞部管理者的协调配合下,合理有效的控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再有就是需要税务部门对企业会计部门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也可以通过加大法律宣传的方式,让内部人员了解会计信息方面的法律知识,并且可以加大其处罚力度,当会计信息出现问题时,准确的追其责任。还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化会计操作管理制度的方式,严格的规定企业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严格的把控整个会计部门业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处理。还可以进行岗位轮换制度,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会计人员的业水平,同时也可以减少失误,还能及时发现会计舞弊行为,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出现。

2.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

在《税收征管法》中明确的规定,国家有义务,也有责任有计划的进行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等相关机关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现代化的税收征管信息化。为了能够充分的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需要努力的提高税收征管人员的整体素质,在税务部门内部应用技术不断更新的状态下,内部人员能及时学习新的知识,快速的掌握其相关技术。同时还要及时的加大对会计信息化的开发和研究,加大对税收征管工作的投入,合理的应用会计信息化技术,使得在信息处理时,确保业务的合法性和正确性。

3.明确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税收征管的内容和工作步骤

会计信息化下的税收征管的内容要充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合理的进行日常税务管理,还要及时的进行检查和稽查,这样才能保证税收征管的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有针对的稽查企业内部的监管机制。不断的进行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相关人员严格的把控,不能出现差错。这种检查工作是整个税收征管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需要税收征管部门着重这方面的工作和审查。同时还要明确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税收征管的工作步骤,严格的做好上级部署的任务。首先是准备阶段,需要初步的调查会计信息化水平,大致拟定可行有效地计划。再有就是进行具体的实施阶段,将准备阶段中的每一个要点进行具体的操作和分析,并进行评估,得出结论。

总而言之,会计是企业生产的基础,会计信息化是目前经济发展的支柱,随着会计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税收征管也在做出积极的面对,随之不断的进步,随着会计信息化逐渐的普及到企业中,很多的企业开始培养和招聘相应的技术性人才,同时专业性的电子查账软件也被广泛推广,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需要紧跟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快速的进行发展。本文就会计信息化下的税收征管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税收征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将会计信息和税收征管信息相互共享,结束两者分离的局面,实现信息化共享和沟通。

参考文献:

[1]龙华.会计信息化下的税收征管研究.湖南大学,2011(10).

[2]王开田.会计进化论——科技革命与会计管理范式创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315-319.

[3]庄明来.会计电算化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75-98.

[4]李向辉,卢晓慧.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4.

作者简介:曾一曦(1990.04- ),女,汉族,甘肃省白银市,渤海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会计学,本科生

作者:曾一曦

信息化征管税收论文 篇2:

基于信息化的税收征管转型探析

税收征管信息化,就是把现代税收管理理念与计算机、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开发和使用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以达到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效果的过程。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通过加快信息化进程,对于完善和提高税收征管工作,促进税收征管转型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一、税收征管信息化的意义

(一)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

税收征管信息化是一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的复杂创新过程,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把组织管理的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大职能集合起来,在新的管理平台上创新原有的组织结构、管理手段与业务流程的活动。严密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表明,把信息化建设与税收征管业务工作充分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税收征管体系原有的缺陷,进一步完善税务机关的岗位职责体系,优化管理人员与税务征收业务的有机结合,更加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权力义务,推动税收征管工作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精细化方向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以往“管事和管户”在税源分配和税收信息沟通方面存在的矛盾。

(二)提供数据支撑,确保工作质量

税收征管信息化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把现代最新科学技术与税收征管活动结合起来的一项活动。这种跨行业、跨学科的深度融合,为税收征管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这种具有“科技+管理”特点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集中和整合功能。一方面,通过它的运行可以及时获得大量、完整、真实和系统的税源数据,大幅度提高和优化税务系统各种数据的应用层次;另一方面,通过使用这些经过筛选和处理的高质量的数据,可以辅助税务征管部门较大程度上提高税收征管的工作效率,促进征管部门工作质量的显著提高,同时,还可以大幅度降低出错率,减少重复性工作,从而起到提高业务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强化税源监控,规范税收执法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实现税务征管信息化则可以从一个方面大大强化对税源的监督管理。依托税收征管系统,辅之以无限的互联网络,可以更大程度上拓展税源监控体系的功能,在更广泛的空间内加大税源监控的覆盖面,充分提高监控的灵敏程度和反应速度。通过构建和使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可以从源头上依照不同行业、不同组织、不同税种和不同的时限对所有纳税对象实现全方位的高度监控,同时做好税收计划和预测工作,实现有效的税源监控。

以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税收征管信息化的实现,对规范税收征管工作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当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引入到征管工作中后,科学的程序和模块将会使征管人员执行税收政策法规的行为进一步程序化、模式化和固定化,从而起到在更高的层次上保障税收执法工作法制化、正常化的基础性作用,大幅度减少和克服税收征管中长期存在的随意执法、违规执法的行为和机会。税收征管流程的程序化和规范化不仅可以使征管工作本身更加条理化、高效化,而且便于纳税对象更早的准备纳税相关材料和需要缴纳的税金,减少或消除征管部门与纳税单位之间的矛盾,更好的服务于纳税单位。

二、通过信息化推动税收征管转型的途径

我国经济体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税收征管信息化总体水平偏低,导致大量的税源流失和税收管理混乱。当前,要实现税收征管工作的转型,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利息手段提高税务部门的管理效率,强化税收征管的服务意识,拓展税收监控的功能。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密切部门间联系

为了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强化税收征管,减少税源流失,我国颁布的税收征管法以及税收征管实施条例强调,工商管理部门、公安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司法和海关等部门必须互相配合,共同做好税收征管工作。现有的法规虽然强调了部门之间配合的必要性,但是这些部门之间应该采取什么手段,如何实现有机的高度配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却并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而信息化作为税收征管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渠道,具有天然的强化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功能。它为密切政府不同部门间的联系,加强部门沟通,通过电子化处理纳税人信息资源在全国或区域范围内的顺畅流通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解决信息占有在部门间、部门和个人之间的不对称提供了更多的条件。

(二)发挥信息优势,提高评估质量

税收征管部门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税务管理、提供纳税服务常用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进行纳税评估。科学性强、结构合理、质量优异的纳税评估具有提高纳税遵从意识和高效实施征管监控的功能,对完善税收征管扩大税收来源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而真实、及时、全面的信息是取得合理评估结果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有掌握纳税人的资金周转情况,了解其经济业务的实质,才能对其纳税申报和税款的缴纳进行监控。而信息化具有强大的信息集成和处理能力,税收征管部门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不同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实现纳税评估方法创新,将会对提高纳税评估质量起到明显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三)发挥网络功能,推广网络发票

在线办理发票业务是结合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纳税人就近方便办理机打税控防伪发票,并保证税收征管部门得以随时监控纳税人发票使用范围和方向的一种创新型发票管理模式。它是税收征管科学化、税收管理便民化的一项新创举。推广网络发票可以冲破目前不同省份自我封闭的网络发票应用模式,建立国内统一的实施体系和网络平台,确保税收征管部门能够快捷便利地对全国不同区域的纳税人开具和收取的发票实施快速采集和高度监控,对加快办税人员的工作速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为纳税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房春惠.数据管理是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选择[J].国税指南2006(2)

[2]董晓岩.基于“信息管税”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J].当代经济管理,2010(32)

(王强,1974年生,辽宁省辽阳市人,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税收信息化)

作者:王强

信息化征管税收论文 篇3:

浅谈网络信息化的我国税收征管模式

[摘要]当今世界已进入网络信息经济时代,税收网络信息化是信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税收网络信息化,其核心就是税收的征、纳、管理、决策等税务活动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接轨,形成现代化的税收活动模式,这必将促进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和纳税人的遵从成本降低,税务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税收征管;征管模式

[作者简介]韦巍,广西财经学院现代教育技术部助理工程师,中央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广西南宁,530003;罗宏等,广西财经学院图书馆助理工程师,中央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学,广西南宁,530003

[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我国的税收征管模式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过程,税收征管的手段也在不断完善,从总体上说,正在逐步向网络信息化的管理方向努力。

一、税收征管的基本内涵

税收征管是指国家税务征收机关依据税法、征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税款征收过程进行的组织、管理、检查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广义的税收征管包括各税种的征收管理,主要是管理服务、征收监控、税务稽查、税收法制和税务执行五个方面,具体可理解为两大方面:

一是税收行政执法,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管理、申报纳税管理、减免缓税管理、稽查管理、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管理。

二是税收内部管理,即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宏观经济管理需要出发而运用税收计划、税收会计、税务统计、税收票证等进行的内部管理活动。

税收征管是整个税收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税收管理目标,将潜在的税源变为现实的税收收入的实现手段,也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指导、监督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发挥税收作用的重要措施的基础性工作。

二、税收网络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税收网络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税收管理职能的电子化处理,为各级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提供税源管理、征收管理和稽查管理服务,为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税收信息处理、税收信息咨询和涉税指南服务。

税收网络信息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的以税务人员和手工为主的粗放的税收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税收管理效率;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强化税收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提高税收执法管理和税务行政管理的规划、协调、服务和监控的功能。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使税收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使国家税收的功能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以影响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税收网络信息化建设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税收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2)税收网络信息专用技术的研发;(3)税收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4)税收网络信息化智力支持体系的建设。

三、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确立的理论原则

1994年,我国实施了自1949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税制改革,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税制。与此同步,国家税务总局开始研究深化税收征管改革问题,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和经验积累,逐步将新的税收征管模式确立为:“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通过新的征管模式,以求建立“一个制度、四个体系”:一个制度即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制度;四个体系即服务、监控、稽查和组织体系。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完善,特别是针对旧模式下普遍存在的“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突出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建立健全税务管理员制度,以加强税源管理。为此,在新的征管模式中增加“强化管理”内容,使现行征管模式更加健全,并在2004年全国税收征管会议上确定下来。此后,征管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并计划于2010年基本完成这项改革。

“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体现了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纳税人依法自行申报纳税是其法定义务,税务机关依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是依法行政执法的组成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了税款征收的基本环节。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税收管理网络信息化建设,不断强化管理手段。这是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依托,必须做到专业化和网络信息化的有机结合。在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税务干部加强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人机”结合。

“集中征收”,主要是指税收信息的集中,在地域上相对集中地受理审核申报纳税资料和征收税款。税款的集中征收是与机构、人员、办税场地相对集中联系在一起,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税源分布情况和纳税人数量以及社会信息化程度,实事求是地确定集中程度并相应收缩基层征管机构。

“重点稽查”,强调的是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打击作用,突出重点,严厉查处各种涉税违法案件,增强震慑力。同时要加强税务稽查与税源管理的配合,注重防范与查处相结合,防止片面强调查处而忽视经常性管理。

“强化管理”,即是对税收征管总的要求,贯穿于税收征管模式规定的各个管理环节,也是对应于征管查分工强调要加强税源管理。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要落实税源管理的各项措施,切实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要靠强化管理来实现,税收征管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坚持依法、规范,体现强化管理的要求。

四、网络信息化对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影响

税收网络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而且是一场深刻的管理创新。它不仅增加和强化了税收管理手段,而且对税收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也包括对税收征管模式产生的影响。

(一)纳税申报

纳税申报更多地将采取电子申报方式,即纳税人利用计算机网络方式进行申报,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物理接触减少。电子申报提高了申报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税收成本,增加了纳税人的遵循度。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化发展,纳税人更多面对的是虚拟税务局或电子税务局,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税务部门的存在,促使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

(二)优质服务

优质服将不限于以往浅层次的服务态度、办税条件的提高和改善,而且是向深层次发展,即解决纳税人的真正需要,特别是税法咨询和辅导。信息化的发展使之成为可能,通过网络可使纳税人进行远程税务登记等审批事项,通过网络为纳税人提供咨询。

(三)集中征收

集中征收是征收地域的集中,更是税收信息和数据的集中,即各种税收征收信息和数据的集中采集、集中处理,使税收数据信息成为一体化的数据集合,构成进行税收会计、稽查和税收分析、决策支持的基本信息源泉。集中征收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计算机网络的大范围使用使得信息加工处理速度增快,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信息化为集中征收提供相适应的系统环境,如单机、局域网、广域网等;也提供了计算机开发、维护、管理和应用人才。同时,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传统的税收管理信息传递的方式,由垂直层级型逐步改变为水平发布级型,使组织结构出现扁平化,为集中征收创造了条件。

(四)强化管理

对税务机关内部而言,网络信息化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再加上数据集中管理使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之间联系更为直接和密切,有利于上级对下级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便于岗责能绩考核。对税源管理而言,通过网络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特别通过全面、及时、准确地收集税源信息,及时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和变动情况,做到精细化管理。

由此可见,税收网络信息化对征管模式的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使集中征收、分类管理、一级稽查的税收征管机制顺畅运行。税收网络信息化最重要的内涵或精髓是构建起一个“虚拟体”,即跨越时间、地点和部门的全方位税务信息集合体,它以特有的穿越时空功能,突破税务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管理界限和上下级之间的传统管理模式,打破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上下级之间和税务机关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限制,极大地冲击了税收征管模式的变革。换言之,税收网络信息化就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和手段,为更好地实现税收管理目标而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的一个过程。随着税收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其将成为税收管理工作中一项全局性基础工作,税务系统的业务流程、机构和人员结构分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更加符合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征管工作将由按税种管理的体制转换成按征管工作流程进行管理的模式,税务人员的工作岗位将据此进行调整,机构的设置将由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化、专业化和向上集中的方向转变,征管模式将不断趋于优化,税收效率将大幅提高,税收管理的职能将能得到更好发挥。

[参考文献]

[1]钱国玉.积极推进税收征管专业化与信息化改革[J].税收经济调研,2001,(12).

[2]童丽珍.关于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2)

作者:韦 巍 罗宏等

上一篇:工作总结的开头(精选2篇)下一篇:酒店前台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