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素质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迅速,但是生理和心理都不够成熟,且存在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的特点,加上认知结构简单,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并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下不可回避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素质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素质论文 篇1:

广东省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本调查通过大规模的抽样(N=2800),以广东省中学生为对象,对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提供依据。

关键词:广东;中学生心理素质;调查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越来越多的中学已经将“实施素质教育”付诸实际行动,心理素质作为素质的核心成分之一,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那么,在心理素质教育实施20年后的今天其教育成效如何呢?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鉴于此,本调查通过大规模的抽样(N=2800),以广东省中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对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依据。

二、方法

1.对象

调查对象总体为广东省中学生。本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从广州、中山、肇庆、东莞、南海、顺德、番禺和花都等地抽取初中生、高中生和职中生共2800人,施测后回收量表2251份,回收率为80.4%,剔除无效量表后,得到有效量表2206份。

2.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郑希付编制的《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作为调查工具,以了解广东省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该量表共有98道题,包含四个分量表,分别从耐挫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倾向、个性、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来评价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中,耐挫能力分量表包括合作能力和应付挫折能力两个方面,共14题;社会能力及其倾向分量表包括人际沟通能力、责任感和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共18题;个性分量表包括自信、自尊、意志、进取心、调节情绪的能力和乐观六个方面,共45题;学习能力分量表包括注意力和思维两个方面,共21题。该量表的每一题目均采取4点计分,把各个分量表各题得分加起来就是该分量表的得分,全部题目的得分加起来就是整个量表的得分。把分量表、总量表的原始分除以各自所包含的题目数就可以得到平均分。平均分越高表明心理素质越好。

3.数据处理

采用集体施测方式,以统一指导语指导学生填答问卷。所有数据在Excel上进行数据录入及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广东省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总体状况

总体来说,广东省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好,其中,社会能力的得分最高,次之为耐挫能力,两者均高于心理素质的总平均分,而个性与学习能力的得分低于心理素质的总平均分,其中学习能力的得分最低。进一步分析各分量表的子维度,发现广东省中学生在责任感上的得分最高,次之为人际沟通能力和进取心;意志力的得分最低;合作能力、应付挫折能力、适应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和乐观程度则处于中间水平。

2.广东省不同性别的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

男生和女生的心理素质总平均分非常接近,在耐挫能力的得分上相差非常小,男女生差异最大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社会能力、个性品质和学习能力上。其中,社会能力的差距最大,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个性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差距相当,均为女生得分低于男生。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在各分量表子维度上的得分状况:男生和女生只是在人际沟通能力、责任感、自尊水平和进取心上表现出差距,其中,责任感水平和进取心水平差异相对较大,而人际沟通能力和自尊水平差异较前两者小;女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责任感水平和进取心水平比男生高,而自尊水平比男生低。

3.广东省不同年级的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

中学生的总体心理素质呈波浪式发展,即初一、初三和高二学生的总体心理素质处于波峰,而初二、高一和高三的总体心理素质处于波谷。不管是哪一个年级,其心理素质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均为社会能力>耐挫能力>个性品质>学习能力。通过对各年级各指标的平均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在所有的心理素质因子中,不管是哪一个年级,学生的责任感水平都是最高的,进取心水平次之,而意志力水平是最低的;高三学生的总平均分、合作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进取心、乐观性、思维能力和注意力都低于其他年级。

4.广东省不同学校类型的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

职业中学学生的总体心理素质低于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重点中学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总平均分、社会能力和个性品质得分与普通中学学生非常接近,而耐挫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得分存在差异,其中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较大;普通中学学生的耐挫能力稍高于重点中学学生,而其学习能力则低于重点中学的学生。比较各分量表子维度上的得分,发现职业中学的学生与普通、重点中学的学生在应付挫折的能力、进取心和乐观性这三方面的得分上的差距较大,其中,进取心的差距最为突出。

5.广东省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

总体来说,欠发达地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高于发达地区,其中,两者在社会能力方面的差距相对较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发达地区的中学生和欠发达地区的中学生在应付挫折的能力、进取心和意志水平上的差距较大。

四、讨论

1.广东省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状况分析

总体来说,广东省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良好。其中,社会能力最好,依次为耐挫能力、个性品质和学习能力。在各项子指标中,责任感最高,其次为人际沟通能力和进取心;而意志力和自信心水平最低。这个结果既令人欣慰,又需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令人欣慰的是大部分中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善于与人沟通,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不均衡性。因此,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性教育,促进中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均衡发展。

2.广东省男、女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

除了人际沟通能力、责任感、自尊水平和进取心以外,广东省男中学生的其他心理素质与女中学生的水平相当。女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责任感水平和进取心水平比男生高,而自尊水平比男生低,这可能和男女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女生自身的特点,如语言表达能力强、温柔、细心等优势,有利于她们的人际交往。另外,当代的女中学生正处于开放的时代,她们享有与男生同样的权利,承担着与男生同样的责任和义务,这有利于增强她们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但是,女生比较敏感,特别是在青春期会特别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而其自尊心水平比男生低。

3.广东省不同年级的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特点分析

从中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测试结果看,初中生的心理素质要比高中生好,高三学生的心理素质最差,其原因可能是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要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升学压力大,焦虑水平高。另外,有一点要引起教师的关注,那就是中学生整体心理素质发展呈W型,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这也是我们要进一步调查分析的方向。总之,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特别是应针对高三学生进行如缓解考试焦虑之类的心理素质训练。

4.广东省不同学校类型的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

中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呈现出重点中学>普通中学>职业中学的发展趋势。教育环境的差异可能是其主要原因。相对于职业中学而言,无论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其治学态度和学习气氛都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一般来说,职中是学生无奈的选择,这使得他们的进取心和乐观性相对较低,而对未来的迷茫则使他们面对挫折时无力应付。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习能力低于重点中学的学生,这可能是由生源引起的。但普通中学学生的耐挫能力稍高于重点中学学生,这可能与重点中学的学生处于“优势地位”、遇到的挫折较少因而得到的锻炼也较少有关。

5.广东省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

欠发达地区的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比发达地区的中学生好,其中,应付挫折的能力、进取心和意志水平上的差距最大。这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发达地区物质丰富,资讯发达,这既是发达地区的优势,同时也给该地区的中学生带来了超负荷的信息和激烈的竞争,加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第二,欠发达地区的中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动机追求更好的生活,因而更奋发进取。第三,地区之间的教养方式差异也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产生差异。发达地区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对他们过分保护和溺爱,使他们从小就缺乏必要的社会接触和实践磨练;而欠发达地区的中学生多数不是独生子女,他们可能从小就要分担家务甚至是承担家庭压力,接受的生活锻炼更多,因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中学生在应付挫折能力和意志力方面产生了较明显的差异。

(作者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学生)

指导教师/罗品超

编辑/于 洪

作者:郑 琰

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素质论文 篇2: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探究

摘 要: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迅速,但是生理和心理都不够成熟,且存在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的特点,加上认知结构简单,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并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下不可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1 引言

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影响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复杂,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等情况下,中学生心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已经引起了学校、家长、学术界等越来越多的关注。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不可回避的问题。

2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迅速,但是生理和心理都不够成熟,且存在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的特点,加上认知结构简单,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除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矛盾性、复杂性之外,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主要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家庭因素

在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以父母为核心的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父母关系过于紧张会造成中学生心理创伤。父母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孩子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和安全感,容易变得冷漠、敏感、多疑、对他人缺乏信任等。中学生心理日趋独立,有强烈的交往愿望和需求,同时又缺乏交际技巧,加上父母关系紧张所带来的负面人际交往认识,就会加剧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从而加重其心理负担,变得易怒、焦躁和偏激等。

中学生也会表现出独立的举止态度。例如注重个人隐私和独立空间,遇事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并且拒绝父母过多的干涉和阻挠。若父母不能给中学生足够的独立空间,而更多的是限制和约束其行为,就容易出现中学生情绪压抑或叛逆,怨恨父母的情况。

此外,中学生自身面临着中考、高考及月考、周考、模拟考等各类考试所带来的压力,频繁、密集的考试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考试焦虑。加上有些孩子,成绩一旦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值,父母就会失望、不满,甚至责骂孩子。这样,是会加剧孩子的考试焦虑程度的。考试焦虑程度愈深,心理负担便愈重,进而又会进一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从而考试焦虑程度便又愈深。若学生无法挣脱这种恶性循环,就容易产生厌学、逃避、抵触、畏缩、不自信等不良心理。

2.2 学校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但是仍有不少学校受到某些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只重视学生成绩,只关注学校升学率,漠视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教师也存在重视成绩优异的学生,对成绩偏后的学生缺少尊重的情况,这样也给不少学生带来了心理伤害。

不少学校虽然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實践过程仍存在不少。如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咨询或是搞心理测试或是开设心理课程,以致学校既不能充分的了解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也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心理干预。再有是不少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及不少教师缺乏心理教育知识。

2.3 社会因素

社会是个复杂的圈子,存在着许多中学生难以分辨的是是非非。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网站趁势而起,其中传递的信息泛滥混杂,不良信息也藏匿其间。如活跃于各直播间的网红,有的只注重皮囊,幻想通过颜值、裝嗲、卖萌不劳而获;有的高调炫富,传递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消极价值观;有的趣味低俗、形象畏缩;有的言语粗俗,言论不当……中学生认知结构尚且简单、辨别能力弱。网红行为的快速传播会引发许多中学生的盲目模仿,甚至盲目崇拜,诱发了不少惨剧。这不仅污染了中学生的心灵,也会对他们尚未定型的三观产生极大的冲击。

社会上还有许多污染中学生心灵的角落。对中学生开放的网吧,出售不良刊物的商铺,挑唆中学生打架斗殴的社会青年……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这些都会成为危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毒瘤。

3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多方投入精力,才能有效创造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3.1 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自主发展

步入中学之后,孩子学习压力增大,身心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一个新时期里,孩子需要一个更加宽松的家庭环境,才能更好成长。父母要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兴趣、爱好,不强加自己的观念给孩子。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予适度的干涉和保护,给孩子更多独立成长的空间。父母也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评价孩子。面对孩子不成熟的思想和行为,父母不能急于训斥,要耐心地倾听、教导指正,这样他们才能勇敢自信的做自己。在学习方面要以平常心面对孩子,既要严格有要求,又不能过分关注,避免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最后,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面积极的形象。

3.2 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和管理

学校要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变革教育理念。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再仅是矫正性教育活动。心理健康应达到的标准是个体有全面的,能够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文化、品德等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学校应将其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转变思想,提高认识;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调整工作态度,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管理。

学校除了开通心理教育的系统渠道,如聘请专业的教师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开展专业心理咨询等,还应重视主体作用,重视心理教育的过程。教师在工作中也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产生焦虑、压抑等消极情绪,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影响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可信任度,甚至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相关方法排解不良情绪,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学生。此外,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多而复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困惑和需要,教师不仅要耐心聆听,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增强对教师的信任感和认可度,从而自觉配合教师开展心理辅导。

最后,学校还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进行追踪和评价,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

3.3 浓厚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形成社会好风气

社会各界应该大力支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政府部门可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并努力清除网络、社区中存在的危害中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社会环境。教育部门应重视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严格从事心理教育人员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在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学习及实践技培养。电视、广播等各类媒体不仅要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相关法律知识,还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指引下,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从整体上提高公民素质,提高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只有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相互配合之下,才能浓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给中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4 结语

中学生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储蓄力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而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所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应各自发挥作用,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统一,共同保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反思与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3,(2).

[2] 陈丽芬 廉永杰 刘氓曳.论青少年家庭德育环境的优化[J].教育探索,2005(12).

[3] 石海兵.青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4] 朱九平.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13,(1).

[5] 谢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及路径探析[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6,(1).

[6] 杨敏毅 黄莉莉.读懂初中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咨询手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曾瑛

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素质论文 篇3:

浅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摘要:在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适应、选择,还要学会发展、思考和创造。根据调查研究和测试,目前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较差:以自我为中心、反复无常、低容忍、孤僻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果不认真对待这样的状况,势必将严重影响一代人的整体综合素质。因此,在我国初高中院校内部要求我们应当积极地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培养其良好的体格和精神素质,这是关乎整个国家和社会未来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社会稳定、个人前途和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以及以往研究性工作的经验充分证明,通过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和提升迫在眉睫。

关键词:心理素质;中学生;素质教育

中学生的学习障碍表现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持久性,甚至出现逃避等消极行为的心理状态。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没有建立科学的知识框架,缺乏学习方法和偏颇的价值观。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习困难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习困难中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一、关于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

在我国中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身体和心理问题,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一般可以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种:1、学习焦虑型:一种较高强度的学习任务,课后时间安排充分,加上频繁的考试比赛,导致许多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会因为面对激烈的环境竞争而深深地感到焦虑。2、生活中的挤压型:在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下,学生的身体与心理负担自然也有所增加。而且面对各个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压力,学生们的自信心也容易受挫。3、性格上的自卑型:花季烦恼、家庭背景贫困、学习成绩的低下、经验的浅薄等,总是在每一个动作中显现出来,很多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结果往往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从长远来看,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情结。

二、 影响中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1、家庭环境的影响

首先,许多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孩子关注不够。第二,父母的教育水平不高,无法给予孩子更高程度上的知识指导的。第三,大部分家长对于教育有一个误解,没有引导孩子成长的意愿。同时,因为年代的不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2、認知水平有限

在中学阶段,这是一个叛逆且刚刚懵懂的年纪,心智不成熟,其认知能力较差,面对问题不知如何解决,于是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近年来,中学生因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些列极端现象频频出现,轻则离家出走,重则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根据数据显示,从2004年开始青少年的犯罪率在不断地上升。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是迫在眉睫。而学校对中小学生身体和精神品格的培养及其在心理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指导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是不可被忽略的。

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1、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

情绪是影响我们每一个人心情的主要因素,不好的情绪会导致我们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差,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青春的萌发期又是叛逆期,如果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极容易做出一些无法挽回的事情。所以作为老师,要悉心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消极情绪,从中进行适当的干预,引导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而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在面对周围的事物时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在面对社会大变革时,他们总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且头脑清醒,视野开阔,立场坚定,既不保守也不激进。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能使他们积极理智地分析问题,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3、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作为这个社会的成员,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都有着一定的社交人际联系。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中学生正常地学习与生活,而且也是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紧张、不友善的人际交往往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精神和心理负荷。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可能会直接造成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经历,导致某种程度的精神抑郁。因此,我们更加应该尽可能地努力去引导我们的学生愿意与他人交流,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作为同龄人的他们,如果处在友善和谐的人际氛围下,将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相互了解、支持与合作。当他们感到人际关系很和谐,心情会更舒服,心理也会处于健康状态。

总结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学生的心理境遇亦有所不同,所以,作为学校的教师,特别是心理教师,都需要有强烈的意识和责任感去关注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用不同的应对策略去加强学生心理教育,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永红.灵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成才之路,2021,No.681(17):18-19.

[2]王鹏瑞.“互联网+教育”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教师,2020,No.427(16):15-16.

[3]罗雨晨.浅析舞蹈治疗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治疗[J].明日风尚,2020(05):115-116.

[4]曹文.“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研习体系的模型构建——以江苏省苏州中学为例[J].江苏教育,2020,No.1347(16):36-39.

[5]吴浩.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中学生心理问题初探[J].时代报告,2019,No.316(10):156-157.

北京私立汇佳学校曾伶俐

作者:曾伶俐

上一篇:青年教师七一演讲稿下一篇:你是个演讲高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