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外包模式会计实践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互联网+人工智能发展将对整个会计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直接导致基础性工作财会人员需求减少,从而影响企业对高职会计人才需求的减少。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职院校外包模式会计实践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院校外包模式会计实践论文 篇1:

高职会计工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作为比较热门的财经类专业,会计专业的招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施人才培养,如何解决学生的实践实习相关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就将从高职院校建设会计工厂的必要性等方面来分析会计工厂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高职会计;工厂建设;实践探索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会计工厂、工学结合;理实一体、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实践,项目编号:Hnjg2020-143

没有产教融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与产教深度融合难度较大,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通过构建实训室购买专业软件采用仿真模拟的形式开展,由于我国经济法律环境变化较快,会计岗位各行业工作内容千差万别,软件难以模拟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会计专业始终难以完美解决学校和社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长期制约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为解决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的难题,“会计工厂”运势而生,不少高职院校将企业(主要是财务公司)引入学校建设“会计工厂”,让学生在的工作环境参与实践教学,真正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

一、会计工厂的定义和内涵

会计工厂是通过真账实操走进校园, 由实战专家进行指导, 财会类专业的学生亲自参与实操, 学校提供经营场地和学生工作者, 公司投资经营条件、真实业务和指导师傅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工厂就是批量模式,而会计工作则是为客户提供批量会计服务的集中化办公场所,会计工厂的核心价值是效率和服务质量。高职院校建设会计工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真实的感受到企业财务的工作流程,在真实的环境中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应用会计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二、高职院校建设会计工厂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首先是学生的专业基础不牢固,没有实践工作经历,学校组织实习面临着诸多难题;其次是各个单位会计部门所需要的实习生数量有限,并且许多单位的内部资源无法让实习生进行管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只能接触到普通的工作,无法达到学校所预期的实习效果;最后则是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企业需要的人才工作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发展冲突。若是高职院校想要全面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效率,提高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这也是高职院校建设会计工厂的主要目的[1]。

三、高职院校会计工作建设现状和弊端

3.1没有做到产教融合,会计工厂徒有虚名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发展和普及,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合度深度不够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双方很难找到共赢点,企业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自身的运行机制很难与学校的办学机制相融合。尤其是校企合作期间,学校的重点多数放在改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虽然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签订了学徒制的实习协议,也为每一位实习生分配了实习引导者,但是实习重心还是放在校内课程中,导致校企合作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3.2会计工厂运行缺少管理,实践教学标准难以建立

我院目前建设的会计工厂由于引入的企业是专业老师注册成立的企业,优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谈判合作容易,缺点是老师双重身份,既是专任教师又是会计工厂合作企业的负责人,从学院到教研室很难起到监管作用[2]。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会计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价值管理活动。高职院校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来更新专业知识,并且要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接轨,提高专业程度,最终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复合型会计专业管理人才。

3.3会计工厂缺乏市场化运作,业务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会计行业的发展需求。再加上高职院校缺少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对会计职业的决策进行了弱化。另外目前许多会计专业在教育过程中过于重视职称的考试,忽视了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训练。会计教学也只停留在表面的软件操作,缺少管理课程的教学。此外合作企业实力不够雄厚,当地缺乏成熟的市场化环境。再加上高职院校并没有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导致双方之间的责权界定较为模糊,校企合作的机制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

3.4会计工厂建设没有与互联网相结合,缺少线上业务

随著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依托互联网平台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当前高职会计工厂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应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其构建计划、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没有与互联网进行结合,导致在会计工厂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缺少线上业务的拓展,学生们所能够接受到的业务范围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是以培养学生的会计技能为主要目标,缺少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意识,只是将学生培养成传统数据的加工者,无法满足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需求。

四、高职院校如何建设会计工厂

4.1依托互联网平台寻求有实力的企业进驻校园建设会计工厂

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寻找更多具有实力的企业进驻到学校之中,双方在通过构建会计智能工厂,来制定出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设定出会计专业课程,共享校企之间的人才资源[3]。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和优势,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参与到学校教学体系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效率,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的职能。

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和学校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实训标准等,甚至可以给表现优秀的同学发放规范的企业认证证书(就像微软认证得到社会的同行的认可),择优录取推荐工作等,让学生在会计工厂中感受真实的工作压力和动力。在这种合作模式下,企业不仅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学校也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有机会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便于毕业后能够顺利上岗。

4.2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建设会计工厂

在建立会计工厂的时候需要注意会計工厂内应该有多个车间,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比如“财务代理车间”、“审计外包车间”“管理会计车间”等等。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建设的会计工厂只是引入的当地的财务公司,财务公司的业务比较单位,主要是代理记账,随着大智移云的普及,传统核算的会计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建设的会计工厂业务只会越来越萎缩。代理记账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为了降低成本,会将小公司的账务放到高校中,这样会计专业学生就能够在会计工厂内进行真账实操,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4.3 和学校已有的专业实训室相结合建设会计工厂

虚拟仿真与真实业务结合,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操作,熟练后在真实车间工作和实操。如可将会计专业中的出纳、企业账务来往、税务会计等多个岗位进行模拟,让学生能够完成财务管理相关的实训任务。当学生在这种虚拟环境中能够较好的应付工作时,再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操环境,采取这种虚拟仿真与真实业务相结合的模式,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五、会计工厂如何运行

5.1会计工厂必须要有监管

首先规范会计工厂在高职院校内的管理,通过签订校企会计工厂协议等方式来保证高职院校会计工厂建设、运行的有效性。在高职院校建设会计工厂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企业业务的稳定发展,学校和企业要各自明确自身在合作期间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4]。合作的企业需要配合学校所设置的实习教育模式,提供代理记账的客户、流程等相关专业资料,对学生提供岗前培训工作。

其次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监管体系,这是为了保障会计工厂的稳定运行,并且为会计工厂的运行质量提供相应的保障。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工厂的代理记账保水流程,能够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管理进行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

除此之外,要全程为学生分配具有专业水平、实践经营经验的企业人员来为其进行账务处理、税务处理等工作的指导。学校也要提供相应的办公场所、相关设备和实习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尊重企业的指导管理人员,并且指派校内教师来进行参观学习,还需要加强对学校实习学生的管理力度,从而确保其实践学习效果。

5.2会计工厂必须要符合市场化运行

首先要完善会计工厂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制度,并且构建校企教师教学的制度。高职院校在建立会计工程的过程中,学校的教师需要和企业人员共同探讨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并根据当前会计专业的发展方向、最新技术等来调整教学内容。要从宏观角度来看待课程的设计,重点突出会计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时代发展方向相接轨。通过推广产教融合,让企业直接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才能够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最后将会计专业中的出纳、企业账务来往、税务会计等多个岗位进行模拟,让学生能够完成财务管理相关的实训任务。需要加强学生的会计信息化技能方面的培训,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会计专业知识技能。另外让合作企业给学生颁发实习证书,会计专业的学生在通过会计工厂的考核之后,企业和学校可以共同给学生颁发实践考核证书,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在后期的就业竞争力。

5.3让教师全面参与到其中

教师需意识到会计工厂模式到带来的教学优势,重视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传统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讲解理论知识,学生所接触到的会计知识内容十分有限,在实际处理账务的时候无法进行应对。但是在会计工厂教学模式下,融入了实践操作内容,教学过程中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学生能够在企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质性的会计工作项目。

通过会计工厂模式的应用,让教师也参与会计实务工作中来,通过接触会计实际业务来提高自身的会计专业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其中,以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为目的,掌握更多先进的会计理论和实践技术。

六、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会计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财税一体化是当前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构建的“会计工厂”必须适应新时代会计工作面临的新变化,顺势而为,并及时调整高职会计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毕丽博,田峰.基于"互联网+会计工厂"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系统的构建[J]. 纳税,2019,13(35):124.

[2]王广立.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工厂\"的构建[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2(002):94-97.

[3]林云刚.产教融合背景下"互联网+会计工厂"建设与实践研究——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建设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19(01):33-37.

作者:王大山

高职院校外包模式会计实践论文 篇2:

互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智能工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摘 要]互联网+人工智能发展将对整个会计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直接导致基础性工作财会人员需求减少,从而影响企业对高职会计人才需求的减少。为培养适应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经济发展的高职会计人才, 让具有互联网云端记账和智能财务软件的会计代理记账企业进校,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会计智能工场”, 把会计服务流程切割成若干连续的环节,企业和学校分工协作完成整个服务过程,通过“智能财税云平台”的业财税一体化,形成工厂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流水线。校企共同记账,互相牵制和监督,学校紧跟变化研究新技术,真正形成互惠互利和长期紧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人工智能;产教融合;会计智能工场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各行业都在大数据驱动下开始改革创新,未来的财务工作和财务运作模式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智能化会计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未来真正需要的是懂法律、懂会计、懂业务、懂平台化软件管理的综合型人才,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标准和高要求,高职会计课程必须及时做出调整,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当前政策和经济发展需要。

1 互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建立长期的、稳定的、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与企业的合作流于形式。大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认为校企合作仅是吸纳优秀学生到企业以解决用工之荒,参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企业尚未尝到合作的甜头,对双方的责权利的界定比较模糊,校企合作的平台机制建设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参与校企合作学校真心为企业着想的少,仅仅把校企合作看成是解决学生实习、就业的一个途径。

(2)高职院校目前的课程体系不能满足会计行业发展和智能化发展的双重需要,忽视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弱化了会计决策支持力。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大多围绕职业资格或职称考试进行课程设计,功利化现象比较严重,过于关注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忽视会计职业能力的训练; 课程体系侧重以核算为基础的会计教学内容体系,会计电算化课程大多停留在会计软件操作层面,涉及分析、管理方面的课程偏少且缺乏一定的深度与宽度。

(3)多数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以核算为中心,缺乏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意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定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都是从技术技能层面开展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传统数据加工者。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基本以传授会计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会计技能为主要目标,以核算为中心,缺乏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意识,对会计分析和管理会计的内容不够重视,高职院校课程也主要围绕资格职称考试,电算化教学也主要强调会计软件训练和操作,强调会计专业知识和技术培养,难以提高学生会计职业判断力和决策力,无法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需求。

(4)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基地基本都是核算型,缺少财务共享系统下的智能记账软件和模拟教学软件。人工智能不是传统会计电算化的升级,它可以辅助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和分析,财务机器人通过设定程序和规范,对基础财务工作进行智能化处理。可是多数高职院校会计实验设备配备比较落后,大多数的实训基地都是核算型,缺少财务共享系统下的智能记账软件和模拟教学软件,无法适应智能化会计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急需升级改造。

(5)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实训课程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的教师,教师脱节社会生产,培养的学生难于适应“互联网 + ”与智能化会计的经济环境和商业模式。为了适应高职院校注重技能培养的特色,应加大实训课程的比例,但实训课教师欠缺,尤其是既懂理论,又会实践 “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在“互联网 + ”与智能化会计的推动下,会计成为一项重要的价值管理活动。高职院校应顺应经济环境的发展和变化,需要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跟上最前沿的互联网智能技术,从价值管理视角树立“泛会计”的教育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思路,将学生培养有互联网思维,善沟通、知财务、会管理的复合型和创新型管理人才。

2 构建现代学徒制“会计智能工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主要框架

(1)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会计智能工场”培养协议,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共同确立“会计智能工场”培养目标,根据企业“会计智能工场”的岗位技能要求,梳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共同研制“会计智能工场”教学计划。企业全程参与会计的专业开发,确立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和协议,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2)企业把会计服务流程切割成若干连续的环节,对“会计智能工场”流程控制,每个专职业务员达到操作的规范化和条理化,确保记账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代理记账企业集聚广泛的人财物资源,以服务产品化目标为盈利点,切割成相互独立前后衔接的环节,实行标准化的服务流程,采用信息化在线会计工具和智能财务工具,便捷进行凭证管理、实时生成报表跟踪分析,解决异地操作、节省凭证递送成本、便于保存和调阅数据。

(3)“会计智能工场”以代理记账核算为中心,分为销售部、业务部、监管部、咨询部、档案管理部,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相互独立,相互牵制。其中代理记账企业的销售部专门联系客户承接业务,签订合同后交给业务部。

(4)企业销售部负责专门承接业务,利用基于互联网财务在线平台。首先,客户进行票据传输。客户通过自身的接口,将原始票据上传并远程报送给代理记账公司,不能传送的凭证直接送到或邮寄给代理记账公司。企业可以组建专业销售人员为主,外包销售人员为辅的销售队伍,可以吸引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学生进入销售队伍,负责销售的学生和企业通过智能财税云平台提供获客通道,推送客户,省去推广和电话销售的费用。

(5)在高职院校建立企业的“会计智能工场”,将公司的非核心的账务处理业务放在账务车间中,通过“智能财税云平台”的业财税一体化,形成工厂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流水线。遵循内部会计控制原则,推行专业化分工,把业务处理合理进行分工,将记账报税分成若干部分,将客户、合同、账套、申报信息化管理,用人工智能零成本实现标准化、流程化作业,优化财务流程,由不同业务员分工完成,实现流水操作和相互監督。

(6) 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负责业务部的具体会计处理。按照具体会计处理,可以把业务处理流程切分为建账、原始凭证整理、原始凭证的审核、填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审核到编报表、报税、档案整理等环节。高职院校负责原始凭证整理、原始凭证的审核、填制记账凭证、到编报表、档案整理等环节;企业操作核心环节,可以负责建账、记账凭证审核和报税等重要环节。通过学生理票员导入发票、银行明细及工资单,系统自动匹配生成凭证,企业会计进行审核,确认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然后根据申报系统一键报税,不用人工操作。

(7)记账工作完成后,由企业监管部对业务质量进行检查,监管部签字后,交给档案部保管。档案部专门负责保管印章、合同和会计资料等。咨询部负责业务指导与对客户提供业务咨询、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智能财务体系,通过传统业务与大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实现服务精细化和系列产品化。咨询服务项目包括公司注册、银行开户、纳税核定、税务顾问、融资理财、商标注册,财务培训等,这些咨询服务可以综合高职院校法律、金融、税务教师和学生一起提供增值服务。

3 现代学徒制“会计智能工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优点

(1)“会计智能工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政校企长期紧密合作和互惠互利驱动机制。校企合作要做到紧密、稳定、长效合作,关键是建立利益均享的共享机制,应考虑企业的利益,兼顾学校立场,使双方利益得到充分的满足,构建校企互惠互利驱动机制,才能使校企合作基础稳固、合作密切,不流于形式,使校企合作能长期、稳定、深入、持久、健康地发展。

(2)校企双方通过共建“会计智能工场”, 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会计专业课程,共享校企人才资源。校企双方通过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企业充分发挥重要的办学主体和优势,企业在促进其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高职院校在分享企业资源中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真正做到共同育人、利益共享、共同发展,使校企合作更有生命力。

(3)代理记账企业在高职院校设“会计智能工场”可以实现记账质量管控,记账报税服务的成本最小化。传统记账模式下,会计接单后,从头到尾负责一家客户的所有工作流程,长此以往,客户资源基本都掌握在会计手里,校企合作“会计智能工场”,分工协作,流程控制,会计人员不具有独立全程业务操作的机会,只服务若干个环节,工作效率提高,降低每个环节的差错率,完成产品批量生产,服务创新升级,给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专业服务,稳定客户,有利于扩大企业客户,同时员工薪酬待遇上升,职工队伍稳定,确保了客户的稳定性。

(4)代理记账企业通过服务产品化标准化分工,实现服务创新升级。通过智能代账平台用一个学生理票员+ 一个会计的模式,做原来5~10 个人的工作,工作量直接减少70%,财务运作成本可以降低30%,工作效率提高5 倍以上(实际运作可能存在各种影响因素),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让代理记账企业可以向外全方位延伸服务能力,建立小微企业人才交流平台,实现人才转向高附加值的工作为小微企业设置资金池,客户间的资金调剂牵线搭桥,加大与银行小贷公司等合作为客户提供增信服务;根据客户需求,代理集中采购,开源节流,降低客户采购成本;同时对小微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打造简洁的服务流程和安全的财务管理体系。

(5) “会计智能工场”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优化现有课程体系, 动态调整课程内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打破传统会计学科的视野,围绕互联网+智能化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重构会计专业知识结构,删除或压缩一些传统核算型课程的课时并适当降低难度; 融合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突出和强化管理会计的地位。

(6)“会计智能工场”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可以锻炼并丰富学生的互联网思维,融入互联网+智能化技术,使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适应互联网+人工智能发展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增加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新技术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学生学习大数据在会计中应用、云会计、自助报税流程、电子发票运用等,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云会计,构建共享型网络教学资源库,校企合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

4 结论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人工智能发展将对整个会计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 财税一体乃大势所趋,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及时调整高职会计实践课程,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会计智能工场”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紧跟变化研究新技术,将企业的账由专人带到学校,学生利用智能化财务软件做账报税,运用信息化技术真账实训,在一线的操作过程中熟悉工作流程和掌握技术,将专业技术转向财务分析、管理咨询工作,让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实习。

參考文献:

[1]王民. 大数据时代“会计工厂”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5(2):96-97.

[2]王利民. 破解代理记账行业发展困局[J].财经界(学术版),2014(5):126.

[3]周俊. 基于质量提升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35-38.

[4]应益华.互联网时代会计目标及职能重构与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探索[J].商业会计,2016(4): 111-114.

[5]潘上永.论新技术下会计的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J].会计之友,2016(23): 18-20.

[6]谢财生.论会计的未来及应对[J].中国市场,2017(20).

[作者简介]张春梅(1975—),女,江苏苏州人,副教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会计和审计。

作者:张春梅

高职院校外包模式会计实践论文 篇3:

浅谈会计电算化专业模拟实训教学改革

【摘 要】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岗位之间的“零距离”接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模拟实训教学改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首先,指明了改革的意义;然后,系统介绍了当前会计电算化专业模拟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最后,探索并提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模拟实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 模拟实训 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要发展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企业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办学,加强专业设置,让受教育者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就业技能,找到生活立足点。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想要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就要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会做人、会做事”和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性、技能型企业财务服务人才为目标,加大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教学的力度,充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模拟实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理解

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理论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因此教学内容非常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难,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实训课程,尤其是模拟实训教学课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会计岗位相近的模拟环境,使其能够在这种“实际”环境下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参照具体的经营业务实际参与其中,练习账簿的登记,财务报表、记账凭证的编制等,从而使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个更清晰的了解。这种模拟实训教学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引导他们动手实践,从而提升操作技能,进而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更加系统的认识,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

会计电算化专业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是一个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问题,没有突出高职院校的特点。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掌握有困难,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整体教师队伍素质有所欠缺,重视教学的量,忽视内容的实践性,这样就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企业对技能型会计岗位人才的需要。所以,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模拟实训教学改革对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模拟实训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仍未从根本上得以转变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学生的优势在于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巧,更能较好的适应岗位需求,这也是高职教育的魅力所在,是高职学生的立足之本。但是在很多高职院校中,为了能够节省教学资源,节约教学成本的投入等因素的存在,不论是在教学挂念上、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理论教学仍占较大比例,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得到操作能力的训练,也不利于高职院校的长久发展。

(二)缺乏适宜的实践教学环境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基本上多数高职院校都在校内配有模拟实训室,以满足学生本专业学生实习、实验的需求。然而,从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的配置来看,由于受经费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实训室的软件、硬件条件都远远没有达到模拟仿真的要求。有的院校缺乏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有的学校缺乏会计电算化模拟操作的专业教师,有的学校甚至是手工操作实验,这样的实训效果不言而喻。

(三)模拟实训教学场地还局限于校内

为了能够凸显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课程,很多学校都配有模拟实训室等。通过对学生进行模拟仿真训练,使学生对财务人员的相关业务有了较好的认识和锻炼,但是校内模拟实训室也有其局限性,毕竟不能和实际的工作岗位做到无缝对接。如果能以校外的模拟实训作为补充就会使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但是很多时候由于企业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不愿意接收学生的参与,因此校外模拟仅限于观摩层面,故而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以校内模拟实训教学为主。

(四)模拟实训教材中实训项目操作内容真实感较低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要与真实的会计岗位环境密切相连才能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然而在当前的模拟实训教材中,虽然很多内容也有仿真项目,例如仿真原始凭证,但是和真正的凭证相比差距较大,并且由于这些仿真的凭证因为没有开具单位的公章,就不能完成接下来的到银行进行鉴定真伪的流程,更不能将原始凭证的填制进行审批等待,因此很大程度上就从根本上限制了实训教学的可操作性,也实现不了理实结合的目的。

三、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模拟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

为了能够真正的让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掌握会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要对当前的实训教学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

(一)对实训目标进行更准确定位

目前来说,多数企业都采用了会计电算化,但是很多企业为了怕数据丢失等现象产生,都采取了电脑账和手工帐并存的方式。而主要利用会计软件进行报表和总账的处理,以及固定资产和工资核算的功能,整理来说处于起步阶段。而作为为企业提供人才的高职院校,就要对企业需求进行调研,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从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范围的扩大,学校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入校即就业,就业即上岗”。

为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学校要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和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实施教学。学校坚持教育培训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结合的理念,积极构建职业活动导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不完全依赖于课本,鼓励教师制作活页教材,充分体现会计行业的新需求。

(二)建立多层次实训教学模式

1.保留校内模拟实训教学为主要实训教学形式之一

由于高职三年制办学的特点,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因此要合理安排在校期间的实训课程,以校内实训教学作为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主阵地,建立多功能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首先,学校要创设仿真的财务室环境,并按照企业财务室的分工进行区域划分,每个区域都是一个仿真财务室,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切身体会到自己就是会计岗位的责任人。同时,要根据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机构和人员的分配,配置好机构负责人、出纳、工资核算、成本核算等多个会计岗位,安排学生分角色模拟实训。其次,实训时岗位分工设置要灵活,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分工进行不同形式设置。同时要注意的是,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要重点突出仿真效果,从而能从多方位的模拟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帮助其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工作需求。

2.尝试校外综合模拟实训“外包”新模式

除了在校内建立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外,为了更好的更切合岗位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可采用 校外综合模拟实训“ 外包”的新模式,将模拟实训外包给会计服务公司。一方面,因为各行各业的企业都要依赖于会计服务公司为其提供纳税申报、代理记账等公司业务,而这些业务中的很多方面都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很难真正接触到的实际工作;另一方面,会计服务公司的业务非常广泛,面对的行业也是涉及到各行各业,例如旅游、餐饮、商业、建筑、工业等,这样通过会计服务公司外包的模拟实训就避免了校内模拟实训单一的现象,而且通过外包模拟实训后,学生就能够在毕业前熟悉各种会计处理的业务,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较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也更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就业。再次,由于会计服务公司所面对的企业规模各异,不仅包含一般大小的纳税企业,也包含规模较小的纳税公司,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不能规模公司的业务,也更能充分体现高职的特点,为中小企业提供技能型会计。最后,由于高职院校教师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的整体经验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技能的提升。而综合模拟外包的模式中实训教学基本都是由企业内的会计人员担任,这就为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3.以强化顶岗实训作为提升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质量的重要环节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特色,也是学生与社会接触,丰富社会经验的主要途径。因此,要使学生将学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较好结合的另一个主要途径就是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可以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参与企业内财务业务中的各种报表的报送,审核,数据的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在较真实的环境中,真正地学有所用,达到最好的实习效果,从而锻炼职业技能,丰富阅历。

4.深化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教材内函建设

目前来说关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方面的教材非常少,而教材质量的好坏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好坏的主要因素。如果教材的教学内容,实训项目比较单一,就会使学生不能全面的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因而必须结合岗位需求加强对实训教材的建设。首先,实训教材项目的选取要从企业会计岗位需求出发,选取岗位中典型的案例,按照渐进的规律,进行编制;其次,实训的内容要以模拟岗位业务为主,将实际岗位中的真实案例编写其中,编写详实,完整;再次,要相应的编制配套的考核标准和实训要求。

在编写实训教材时,案例的选择要注意具有实用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的原则。案例的来源一方面通过教师参加企业调研实践;另一方面可以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案例收集。最主要的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互相交流进行获取。

5.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学校办学思路

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适应岗位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校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生命线的观念,采取校企合一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办学之路,拓宽学校的办学思路。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来说,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和相关的软件公司合作,利用企业的模拟实训场所和校内的资源让学生完成相关的技能培训,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通过和企业合作,学校教师可以到企业进行深入调研,锻炼,这样就能及时的了解在工作中岗位的新需求,以及典型的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指导。最重要的,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内的相关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给学校提供一些企业用人需求的一些重要信息,这些都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学习和未来就业。

6.建立合理的实训教学评估体系

合理的教学评估手段不仅能够正确的评价出学生的学业能力,更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起到教学反馈的作用,从而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岗位需求。首先,教学评估体系要重点集中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阶段,根据所设置的时间岗位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评级,并将学生的评估结果存入学籍中,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也能让用人单位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作为招聘录用的参考。其次,评估体系的实施要注意执行的力度和严肃,公平行,避免给学生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总之,模拟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实训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只有在观念上认识到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及时发现模拟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问题,开拓创新,进行完善,拓展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才能更好的实现实训教学目标,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的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国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模拟实训形式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 2009(6)

[2]刘世云.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经济,2008(12)

[3]刘东华.谈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技能教学[J].现代企业文化,2010(5)

作者:杨红心

上一篇:武术协会培训实施方案下一篇:大型企业选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