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技术博弈农业产业化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近年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形态的出现,互联网不断在生产要素配置中发挥优化与集成的作用。文章构建现代农业管理中“互联网+”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农户与企业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在此背景下的影响因素与演化策略的选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低碳技术博弈农业产业化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低碳技术博弈农业产业化论文 篇1:

低碳农业推广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演化博弈分析

摘要:推广低碳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均衡机制是发展低碳农业的关键。将低碳农业的三个主要利益主体纳入分析框架,构建“政府-农业企业”“农业企业-农户”两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各主体低碳发展决策的动态演化过程、演化稳定策略及其对应条件。研究结果显示:三方的策略选择依赖于初始状态和关键参数选择;政府通过给予补贴、碳税返还等措施来鼓励农业企业实行低碳生产;农业企业通过传授低碳生产技术、改善低碳生产设施条件、分享低碳生产收益等途径来促使农户与其合作,最终可实现三方共赢以及低碳农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农业;相关利益主体;演化博弈

引言

在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由于农业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之一,低碳农业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低碳农业是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高碳汇”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加快推广低碳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低碳农业在推广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相关利益主体,由传统农业向低碳农业的转变过程是众多主体从矛盾冲突、利益协调到实现各方互利共赢的动态博弈过程,其构成了低碳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探明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内在关系、建立各主体的利益均衡机制是发展低碳农业的关键。

国外学者对农业低碳化及其相关政策机制较早进行了研究,较多围绕提高农地固碳功能、制定固碳政策展开。Tristram O West等认为减少农作物的产量会使农作物的碳吸附功能下降而引起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滥用土地也会使土地的碳吸附功能下降而导致碳排放量增加,总之农地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土地的碳吸附能力[2]。Freibauer等在研究欧洲农地固碳功能时指出,禁止开发生物燃料、鼓励农民有机耕作、强化政府的低碳政策和理念等能促使农地固碳功能的提高[3]。John M Antle认为农地固碳功能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碳交易来实现,并且碳交易也能减少土壤的碳损失率、增加农民收入[4]。

国内对低碳农业的研究开始较晚,目前主要集中在低碳农业的内涵界定和基本理论[1,5]、发展现状[6]、模式及对策[7]等视角,而对于低碳农业涉及的利益主体的研究较少。漆雁斌、江玲利用静态博弈方法讨论了涉农企业之间、农户之间及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策略选择[8]。曾小艳、鲁德银针对农业产业化中政府、龙头企业、农户、消费者等主要利益相关者安全低碳行为的行动策略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并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诸多政策建议[9]。鲁德银、王习春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农户、企业和消费者对低碳技术与模式的预期收益不高,企业和农户不愿采用低碳技术与模式,消费者不愿为低碳农产品支付较高的价格[10]。

演化博弈理论在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应用,国内对关于低碳问题相关利益主体间的演化博弈也展开了丰富的研究。王京安等通过演化博弈分析发现,政府政策的合理引导、企业自身技术条件的提高可促使企业逐步趋向于低碳生产[11]。何丽红、王秀建立了低碳供应链中政府和核心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发现,企业实施低碳供应链管理的收益和成本、政府对企业的奖惩力度都会直接影响博弈结果[12]。赵黎明等重点讨论了旅游产品碳排放核算制度与相应的激励政策下政府部门与旅游企业低碳策略的演化发展[13]。

随着低碳农业的进一步推广,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关系更加复杂,因此需要运用更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去探析内部利益关系。本文在上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从低碳农业的三个主要利益主体——政府、农业企业和农户入手,构建“政府-农业企业”“农业企业-农户”两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各主体低碳发展行为策略的稳定性以及优势稳定策略组合所需要的条件,以期建立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均衡机制,为促进低碳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建议。

一、“政府-农业企业”演化博弈分析

(一)模型的假设及建立

在低碳农业的推广过程中,政府部门试图通过各项监管措施来引导农业企业实行低碳农业生产,以此实现农业的低碳转型。农业企业会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情况,选择是否进行低碳生产。假设政府和农业企业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两者之间的行为博弈在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进行。政府对农业企业的有两个可选择的策略:监管和不监管;农业企业也有两个可选择的策略:实行低碳农业生产和不实行低碳农业生产(实行传统农业生产)。设初始状态下,政府选择监管的概率为p,选择不监管的概率为1-p;农业企业选择低碳生产的概率为q,选择传统生产的概率为1-q。

政府若选择对农业企业进行监管,监管成本为Cg,包括政府搜集农业企业碳排放情况等信息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政府监管采取的方式有罚款、补贴和碳税返还。其中,政府对实行低碳农业生产的企业给予的补贴为A,碳税返还为T,对实行传统农业生产的企业进行罚款F。在政府监管条件下,若企业实行低碳农业生产,政府将获得长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增加,也包括政府声誉的提高,此部分效益记为Rg。若企业实行传统农业生产,政府要付出环境治理费用Pg。

设农业企业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获得的收益为R0。若企业选择低碳农业生产,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Ce,包括对低碳原材料、低碳技术设备、清洁能源的投资购买等;同时企业也会获得额外收益Re,包括碳排放费用的减少、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获得的良好社会声誉等;同时,若政府选择监管,企业可获得低碳补贴和碳税返还。

根据以上假设,得到政府与农业企业的博弈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二)模型的局部均衡点稳定性分析

根据矩阵,政府实行监管与不监管的期望收益Ug1、Ug2以及平均期望收益Ug分别为:

Ug1=q(Rg-Cg-A-T)+(1-q)(F-Cg-Pg)

Ug2=-(1-q)Pg

Ug=pUg1+(1-p)Ug2

得到政府实行监管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F(p)=dpdt=p(Ug1-Ug)=p(1-p)[[q](Rg-A-T-F)+F-Cg]](1)

农业企业实行低碳农业生产与传统农业生产的期望收益Ue1、Ue2以及平均期望收益Ue分别为:

Ue1=p(R+Re+A+T-Ce)+(1-p)(R0+Re-Ce)

Ue2=p(R0-F)+(1-p)R0

Ue=qUe1+(1-q)Ue2

得到农业企业实行低碳生产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F(q)=dqdt=q(Ue1-Ue)=q(1-q)[[p](A+T+F)+Re-Ce]] (2)

令F(p)=0且F(q)=0,解得:

p1=0,p2=1,q*=Cg-FRg-A-T-F;q1=0,

q2=1,p*=Ce-ReA+T+F

由此得到博弈矩阵的5个局部均衡点A1(0,0)、B1(0,1)、C1(1,0)、D1(1,1)、E1(p*,q*)。其中,A1、B1、C1、D1四点为纯策略均衡点,E1为一个混合策略均衡点。

根据Friedman(1991)提出的方法,检验动态系统的雅可比矩阵的行列式和迹的符号可以分析该系统均衡点的稳定性[14]。由式(1)和式(2)可得,在政府-农业企业系统中,雅可比矩阵J及其对应的行列式detJ和迹trJ分别为:

J=[(1-2p)[q(Rg-A-T-F)+F-Cg]p(1-p)(Rg-A-T-F)

q(1-q)(A+T+F)(1-2q)[p(A+T+F)+Re-Ce]]

detJ=(1-2p)(1-2q)[q(Rg-A-T-F)+F-Cg][p(A+T+F)+Re-Ce]

-pq(1-p)(1-q)(Rg-A-T-F)(A+T+F)

trJ=(1-2p)[q(Rg-A-T-F)+F-Cg]+(1-2q)[p(A+T+F)+Re-Ce]

农业企业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转向低碳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设备、技术,尽管从长远利益考虑,Re大于Ce是可能实现的,但在短期内获得Re>Ce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假定存在Ce>Re。此外,为充分说明博弈的经济含义,假定Rg>Cg+A+T,即在政府监管条件下,农业企业低碳生产而使政府获得的长期效益的增加大于其监管成本和对企业给予的补贴、碳税返还之和。根据5个局部均衡点对应的detJ和trJ结果,需要讨论Cg-F、Re+A+T+F-Ce和Rg-A-T-F是否大于零。若Cg>F,由于Rg>Cg+A+T,则恒有Rg>A+T+F;同理,若Rg

当Cg>F且Ce>Re+A+T+F时,尽管政府对农业企业实行监管政策,但是采取的各种干预方式的力度均不足。政府对非低碳生产企业的罚款较小(F),不足以补偿其付出的较大的监管成本(Cg);对低碳生产企业的补贴(A)和碳税返还(T)也较小,而企业的低碳生产的额外成本太大(Ce),导致其没有动力采取低碳生产决策,双方的策略选择将倾向于(不监管,传统农业生产)。为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采取措施降低政府的监管成本,提高监管的积极性。政府可以借助并发挥公众、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让其参与到对农业企业生产的监督中来,同时创建良好的社会舆论机制,增加监管的声誉效益。

当Cg>F且Ce

演化博弈的最终均衡结果取决于博弈的初始状态,当初始状态位于区域A1C1E1B1时,系统将收敛于A1(0,0);当初始状态位于区域C1D1B1E1时,系统将收敛于D1(1,1)。为了在更大的可能性上得到(监管,低碳农业生产)这个希望的均衡结果,需要扩大区域C1D1B1E1,同时减少区域A1C1E1B1。各区域的大小是由鞍点E1(p*,q*)决定的,如果要扩大区域C1D1B1E1,则要求鞍点E1(p*,q*)向左下方移动,这要求p*=Ce-ReA+T+F与q*=Cg-FRg-A-T-F的值变小。

从各个参数来看,政府降低监管成本、增加对企业的罚款、补贴和碳税返还;企业降低低碳生产成本、增加低碳生产收益,都会使p*和q*变小。

当RgRe+A+T+F时,政府对非低碳生产农业企业的罚款足够大,但是对低碳生产企业的补贴和碳税返还相对较小,企业同样倾向于传统生产,系统最终向(监管,传统农业生产)演化。

当Rg

为使系统更好地向(监管,低碳农业生产)演化,从政府的角度看,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试图降低企业转向低碳农业生产的成本(向企业提供低碳技术、设备、人才支持等)、增加企业低碳生产的额外收益(帮助企业加大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力度等)。

二、“农业企业-农户”演化博弈分析

(一)模型的假设及建立

农户是低碳农业的重要参与主体,其与农业企业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两者需要合作来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但又存在利益冲突。在“企业+农户”的农业经营模式中,农业企业通常是低碳农业生产的领导决策者,而农户是具体执行者。在农业企业选择低碳生产决策的前提条件下,为确保低碳农业的规范生产,假设双方通常会签订相关的低碳生产标准协议。农户在企业提供的低碳技术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生产,农业企业则将低碳生产经营带来的利益分配一部分给农户。但是,由于实际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利益联结机制的脆弱性,企业可能不愿意把低碳生产经营的利益分配给农户,农户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不一定会按规范低碳生产。

假设农业企业和农户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双方都是有限理性,且博弈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进行的。农业企业对农户的有两个可选择的策略:分配低碳收益和不分配低碳收益;农户也有两个可选择的策略:按规范生产和不按规范生产。设初始状态下,农业企业选择分配收益的概率为m,选择不分配的概率为1-m;农户选择按规范生产的概率为n,选择不按规范生产的概率为1-n。

设企业分配给农户的收益为W;农户按规范生产会使企业低碳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下降,此部分收益记为Rb;农户不按规范生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为D;当农户按规范生产,而企业不分配低碳收益给农户时,农户会向地方政府申诉,政府对企业实施罚款Fb,罚款补偿给农户。

农户若选择按规范生产,需要付出额外成本Cp,包括替换已有高碳技术而引致的产能减少、学习低碳农业技术的成本、劳动投入的增加等;同时会得到规范生产带来的额外效益Rp,包括文化技能素质的提高、农业生产设施条件的改善等。当企业分配低碳收益给农户,而农户不按规范生产时,农户要向企业支付违约金Fp。

根据以上假设,得到农业企业与农户的博弈收益矩阵如表3所示。

(二)模型的局部均衡点稳定性分析

参考政府-农业企业系统模型复制动态方程的推导方法,根据表3,得到农业企业选择分配收益、农户选择按规范生产的复制动态方程分别为:

F′(m)=dmdt=m(Ub1-Ub)=m(1-m)[[n](Fb-Fp)+Fp-W] (3)

F′(n)=dndt=n(Up1-Up)=n(1-n)[[m](Fp-Fb)+Rp+Fb-Cp] (4)

令F′(m)=0且F′(n)=0,解得:m1=0,m2=1,n*=W-FpFb-Fp;n1=0,n2=1,m*=Rp+Fb-CpFb-Fp

从而得到农业企业与农户组成的动态演化博弈矩阵的5个局部均衡点为A2(0,0)、B2(0,1)、C2(1,0)、D2(1,1)、E2(m*,n*)。

根据式(3)和式(4),在农业企业-农户系统中,雅可比矩阵J及其对应的行列式detJ和迹trJ为:

J=[(1-2m)[[n](Fb-Fp)+Fp-W]m(1-m)(Fb-Fp)

n(1-n)(Fp-Fb)(1-2n)[[m](Fp-Fb)+Rp+Fb-Cp]]

detJ=(1-2m)(1-2n)[[n](Fb-Fp)+Fp-W][[m](Fp-Fb)+Rp+Fb-Cp]-

mn(1-m)(1-n)

(Fb-Fp)2trJ=(1-2m)[[n](Fb-Fp)+Fp-W]+(1-2n)[[m](Fp-Fb)+Rp+Fb-Cp]

假设FpW,否则农户一般情况下不会愿意与企业签订协议,企业也不会把收益分配给农户,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性。根据上述5个局部均衡点对应的detJ和trJ结果,需要讨论Rp+Fb-Cp与Rp+Fp-Cp的是否大于0。由于Fb>Fp,若Cp>Rp+Fb,必有Cp>Rp+Fp;同理,若Cp

当Cp>Rp+Fb时,农户按规范低碳生产带来的额外效益较小(Rp),或者政府对农业企业不分配收益而实施的罚款较小(Fb),二者之和小于农户选择低碳生产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Cp),系统将会收敛于A2(0,0),即(不分配收益,不按规范生产)这一均衡状态,这是地方政府不愿看到的结果。从自身短期利益考虑,由传统生产方式和习惯转向新型的低碳生产方式付出的成本很大,农户宁愿支付违约金也不愿按规范低碳生产,但长远来看,这对农户自身和农业企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为促使农户合作推广低碳农业,政府和农业企业必须着力降低农户的低碳生产成本、增加农户的低碳生产效益。可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引导农户改变生产观念、增加对农户的收益分配、对农户免费进行低碳种植生产技术培训、提供或改善低碳农业生产设施等等。

当Cp

三、结论

本文对低碳农业推广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内部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政府与农业企业之间、农业企业与农户之间低碳决策行为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对各主体演化策略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政府部门对农业企业不监管或者采取的监管措施力度不够时,农业企业实行低碳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会受到严重挫伤,系统会向(不监管,传统农业生产)演化。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降低政府的低碳监管成本,增加监管收益。可以通过充分调动公众、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对农业企业生产的监督,降低政府的监督和管理费用;同时,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机制体系,使得政府通过监管能获得较大的声誉效益,以此激励政府加大监管力度。

2.农业企业是否实行低碳农业生产主要受低碳生产成本、低碳生产额外收益、政府监管力度(包括高碳罚款、低碳补贴和碳税返还)三个参数的影响。因此,政府要加大对非低碳生产农业企业的惩罚力度,给予低碳生产企业合理的财政补贴和碳税优惠,同时可以对实行低碳生产的农业企业提供低碳发展技术设备、信息、人才等的支持,加大对企业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宣传。总之要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企业的低碳生产成本,使其获得更多的低碳效益,从而引导和帮助农业企业更好地开展低碳生产。

3.农户是否按规范低碳生产主要受低碳生产成本、低碳生产额外效益、企业分配的低碳收益、不按规范生产而支付的违约金几个参数的影响。农业企业要积极向农户传授低碳生产技术、改善低碳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农户的收益分配,同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来增强农户的低碳意识和理念,提高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农户合作推广低碳农业。在引导农户从事低碳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业企业要充分考虑到农户的切身利益,当农户不选择低碳生产时,农户自身和企业的长远利益都将受到不利影响。

总之,政府通过给予补贴、碳税返还等措施来鼓励农业企业实行低碳生产;农业企业通过传授低碳生产技术、改善低碳生产设施条件、分享低碳生产收益等途径来提高农户的积极性,促使农户与其合作,最终可实现三方共赢以及低碳农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冉光和,鲁钊阳,王建洪.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可行路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0):157160.

[2]Tristram O West,Gregg Marland.Net Carbon Flux From Agriculture:Carbon Emissions,Carbon Sequestration,Crop Yield,and Landuse Change[J].Biogeochemistry,2003(63):7383.

[3]Annette Freibauer,Mark D A Rounsevell,Pete Smith,et al.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he Agricultural Soils of Europe[J].Geoderma, 2004,122(1):123.

[4]John M Antle.Agricultural Carbon Sequestration,Poverty,and Sustainability[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8(13):327352.

[5]王青,郑红勇,聂桢祯.低碳农业理论分析与中国低碳农业发展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 17.

[6]张莉侠,曹黎明.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103106.

[7]秦军.低碳农业发展的障碍、模式及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6):7075.

[8]漆雁斌,江玲.我国农业低碳发展参与主体的博弈行为与困境化解[J].农村经济,2013(10):812.

[9]曾小艳,鲁德银.农业产业化主要利益相关者安全低碳行为的博弈分析[J].农业经济,2014(12): 1315.

[10]鲁德银,王习春.农业产业化低碳技术预期与策略的调查与博弈分析[J].农业经济, 2015(2):1315.

[11]王京安,韩立,高翀,等.低碳经济发展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12(22):234238.

[12]何丽红,王秀.低碳供应链中政府与核心企业进化博弈模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 2730.

[13]赵黎明,陈喆芝,刘嘉玥.低碳经济下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的演化博弈[J].旅游学刊,2015(1): 7282.

[14]Friedman D. Evolutionary Games in Economics[J].Econometrica,1991,59(3):637666.

[15]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3版.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37241.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of Respective Stakeholders

During Promotion Process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HE Xiaozhou, TANG Wan, PENG Y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China)

Key words:lowcarbon agriculture; respective stakeholders; evolutionary game

作者:何小洲 汤婉 彭勇

低碳技术博弈农业产业化论文 篇2:

现代农业管理中“互联网+”行为的演化博弈

摘要:随着近年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形态的出现,互联网不断在生产要素配置中发挥优化与集成的作用。文章构建现代农业管理中“互联网+”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农户与企业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在此背景下的影响因素与演化策略的选择。研究表明,各利益相关者选择“互联网+”行为,经过利益遴选后,各个利益主体选择的博弈策略可以使因素值发挥最大效用,摆脱原本传统模式的收益,在传统收益上改变收益模式,使两者分别选择“互联网+”行为,实现利益双赢。

关键词:“互联网+”;现代农业;策略选择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全力建设“互联网+”现代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优化农业产业链,进而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7年7月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年底提升1.1%。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7%,规模为2.01亿;城镇网民占比73.3%,规模为5.50亿,较2016年底增加1988万人,半年增幅为3.7%。可见,在移动互联网的塑造下,社会生活形态逐步在发生变化。城乡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但城乡差距仍然较大。普及接入层面,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34.0%,但低于城镇35.4%;互联网应用层面,城乡网民在即时通信使用率方面差异最小,在2%左右,但商务交易类、支付、新闻资讯等应用使用率方面差异较大。“互联网+”革命不是简单的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行业或产业中去,而是要借助互联网在大数据分析与预测、数据感知与实时处理、数据分布式存储与处理等优势去改造现有产业的薄弱环节,重新梳理或改造业务流程,实现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进行深度融合,促进实体经济的改造巧升级,提升社会整体生产力。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由于农业生态系统日益复杂,可以通过不断监测的现代数字技术来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数据将使农民和公司从中提取价值,提高生产力。针对“互联网+”的核心理念,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得到广泛的体现。讨论在“互联网+”因素作用下,相关行为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各行为主体选择“互联网+”行为的概率与投入产出比、正常收益呈正相关关系,与成本、“搭便车”收益呈负相关关系,并且政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可以提高行为主体选择“互联网+”行为的概率。物联网的出现,能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许多解决方案。科學团体和研究机构,以及这个行业在为其发展作出努力。企业中融入物联网,可以有效提升其市场地位。与此同时,新兴的云计算为物联网提供了足够的资源和解决方案,以支持、存储和分析物联网所产生的大量数据。管理和分析物联网数据可以用于自动化过程,预测情况和改进经营过程。互联网标准化对于组织的有效运作非常重要。针对网络标准采纳模式,研究其对组织发展的影响。得出高层管理支持和参与作为影响是重要因素。针对农业商业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企业——企业协作平台,从农业食品部门的角度来看,其目的是促进利益相关的业务领域的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以有效和灵活的方式。当代的B2B协作计划已经为云应用的快速部署的要求,既能整合不同的遗留系统,以及在一个快速的新服务和新系统的开发,这将可以即时沟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对“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问题研究,针对不同利益主体,主要从三方面展开论述:第一、政治性规制层面上。文章通过分析“政府——农业企业”“农业企业——农户”三个利益主体两两博弈的过程,分析三者的利益机制,探讨其进化过程中的策略选择。研究结果得出:政府通过给予补贴、碳税返还等奖励惩罚机制来实现低碳农业目标;农业企业通过改变基础设施配给以及推广生产技术以提升合作收益,实现双赢局面。第二、经济性规制层面上,农业标准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从质量上提升农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但是其实现过程带有难度性。文章选取三个政府、企业和农户三个利益主体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在市场经济下,利益机制作用下,政府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实现三者的纳什均衡,不断推进、监督和投资于农业标准化,实现农业标准化更好更快的发展。“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作为新经济,与传统农业相互融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新路径选择。农业在众多产业中出于基础地位,比较优势不明显导致农户收入水平难以合理提升;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效果不显著;松散型利益联结选择机制降低利益主体的市场活力等一系列亟需探讨的现实问题。针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网络农资团购现象,针对企业与农户两个利益主体构建博弈模型,基于二者所达成的标准以及提供的对应服务,在博弈过程中不断调整各自的策略选择。可以更好实现优质农资商家建立客户群体自我扩张。第三、社会性规制层面上。基于博弈论视角,以科研机构、政府和农民作为利益主体,将科研机构农业技术创新、政府制度创新与产权问题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展开动态博弈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表明政府应优化相关资源投入结构,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与机制间相互衔接,更好地让制度服务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进程。农村产业化经营有对应的三种模式:农户与企业;农户与企业与第三方组织;农户合作社。在契约的约束下,对涉及的三个利益主体利益关系进行博弈策略分析。研究发现,考虑到契约不完整或者理性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情境出现,第三方组织的介入,可以有效改变以上情境。三种模式中农户合作社组织模式有效地改变了管理组织结构,合理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产业链纵向关系的稳定性。在以上三类别农业产业化模式中,针对全产业链不同环节,最终得出农户通过股份合作经营形式,形成股份合作社,可以获得农产品经营的规模效益,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该模式采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方式,降低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边界条件,成为最为理想化的模式。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信息作为准公共物品,针对政府,农户与涉农组织的农业化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要求。针对参与主体的行为策略选择进行两两博弈分析。得出政府应使用奖惩机制,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二、“互联网+”视角下利益主体在现代农业管理过程中的利益遴选

当前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变动,各个资本要素成本收益不协调。应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发展应该由要素驱动模式、投资驱动模式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变。发挥互联网平台的基础地位,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探索行业内与行业间的融合跨界方式方法,进而实现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将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可以在生产加工端口,流通端口,消费端口实现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协调。“互联网+”视角下利益主体在现代农业管理过程中的利益遴选,如表1所示。

三、现代农业管理中“互联网+”行为的演化博弈

(一)现代农业管理中“互联网+”行为博弈支付矩阵

针对“互联网+”的核心理念,构建现代农业管理中“互联网+”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假设现代农业管理的行为主体为两个群体,分别为农户和企业(分别简记为A和B),博弈通过从各自群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对象进行随机配对完成,并且各个利益主体均是有限理性的,均通过不断模仿、学习和调整实现最终的平衡。针对“互联网+”行为,各个利益主体策略空间均为(选择,不选择),简记(Y,N)。具体假设如下:

1. 若A、B均是N,则根据传统农业管理模式开展工作,此时获取常态下净收益,分别为W1,W2。

2. 若A是Y,而B是N时,农户信息获取成本为C1。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可以及时掌握天气预报,旱涝灾情提升收益值为R1。再者,在质量上,可以广泛接受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实现农产品标准化在一定时期内,在经济新常态下保持相对稳定,小农生产向规模化生产过渡,且通过指标量化的农产品,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收益记作R2。

3. 在A是N,而B是Y时,企业的信息获取成本为C2。企业在过程中可以实现产权明确化带来的收益p;在最后的管理决策中,科学化水平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记作R3。

4. 若A、B均是Y,此时A和B的正常收益不变。在“互联网+”下,A和B彼此之间合作更加透明高效,促使双方的成本减少,二者实现合作,直接层面上,信息互通,合作共同的交易费用降低C3(其中农户收益比重是α,企业受益比重为(1-α))。安全性风险防范进一步加强,间接受益记作R4(其中农户收益比重是β,企业受益比重为(1-β))。

假设在A的群体里,选择“互联网+”行为的比例为x(0

(二)农户的演化策略稳定性分析

对农户而言,选择“互联网+”行为的的的收益为:

IA1=y(W1-C1+R1+R2-αC3+βR4)+(1-y)(W1-C2+R1+R2)(1)

农户不选择“互联网+”行为的收益为:

IA2=yW1+(1-y)W1(2)

因此,农户的期望收益为:

IA=E(x)=xIA1+(1-x)IA2(3)

根据Malthusian方程,农户选择“互联网+”行为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F(x)=dx/dt=x(IA1-IA)=x(1-x)(IA1-IA2)(4)

令F(x)=0可得,x1*=0或,x2*=1或y*=C1-R2-R2/βR4-αC3

此时,根据微分方程稳定性考慮演化稳定策略选择。计算整理可得,当F(x*)=0时,x*为演化稳定策略。具体分析如下:

1. 当y*=C1-R1-R2/βR4-αC3时,F(x)=0,即当加工生产企业,选择“互联网+”行为的概率为y=y*时,农户是否选择“互联网+”行为的初始比例都是稳定的。

2. 当y*>C1-R1-R2/βR4-αC3时,在区间(0,1)内,复制动态方程(4)有两个平衡点x1*=0,或x2*=1,且F’(0)<0,F’(1)>0。即y>y*时,x*=1是全局唯一的演化稳定策略。

3. 当y*0,F’(1)<0。即当y

(三)企业的演化策略稳定性分析

对企业而言,选择“互联网+”行为的收益为:

IB1=x(W2-C2+p+R3-C3+αC3+R4-βR4)+(1-x)(W2-C2+p+R3)(5)

企业不选择“互联网+”行为的收益为:

IB2=xW2+(1-x)W2(6)

因此,农户的期望收益为:

IB=E(y)=yIB1+(1-y)IB2(7)

根据Malthusian方程,企业选择“互联网+”行为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F(y)=dy/dt=y(IB-IB1)=y(1-y)(IB1-IB2)(8)

令F(y)=0,得出,y1*=0,或y2*=1,或x*=C2-p-R3αC3+R4-C3-βR4

此时,根据微分方程稳定性考虑演化稳定策略选择。计算整理可得,当F(y*)=0时,y*为演化稳定策略。具体分析如下:

1. 当x*=C2-p-R3αC3+R4-C3-βR4时,F(y)=0,即当企业选择“互联网+”行为的概率为x=x*时,食品生产企业是否提供质量安全的食品的初始比例都是稳定的。

2. 当x*>C2-p-R3αC3+R4-C3-βR4时,在区间(0,1)内,复制动态方程(8)有两个平衡点y1*=0,或y2*=1,且F’(0)<0,F’(1)>0。即当x>x*时,y2*=1是全局唯一的演化稳定策略。

3. 当x*0,F’(1)<0。即当x

(四)农户与生产加工企业选择策略的演化趋势分析

农户与企业演化博弈关系由(4)、(8)两式构成演化系统,该系统有5个均衡点:(0,0)、(0,1)、(1,0)、(1,1)和(C1-R1-R2/βR4-αC3,x*>C2-p-R3αC3+R4-C3-βR4),由复制动态方程求出的均衡点并不一定是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博弈的过程中,达到各个利益主体的策略选择实现局部和整体双重利益最大化的均衡稳定状态,用ESS表示。借助Friedman检验方法,可以用Jacobian矩阵来分析,系统均衡解能够很好解释系统稳定性问题。上述农户与企业演化博弈系统的Jacobian矩阵J可以表示为:

如果满足:a11+a12<0(Jacobian矩阵的迹条件,用符号trJ表示),a11a22-a21a22<0(Jacobian矩阵的行列式条件,用符号detJ表示),那么,复制动态方程的平衡点达到局部稳定的状态,且该平衡点就是博弈双方的演化稳定策略选择。因此,由Jacobian矩阵的局部稳定分析法,结合上述动力系统方程中5个均衡点的排列组合,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四、结论与启示

由表3可见,在上述演化博弈过程中,农户与企业的五种情况,该系统有一个稳定的局部均衡点,对应的演化策略是农户选择“互联网+”行为;企业选择“互联网+”行为。分析结果如下:首先,利益遴选中可以看出,各个利益主体选择的博弈策略可以使因素值发挥有效最大效用,摆脱原本传统模式的收益,在传统收益上改变收益模式,使两者分别选择“互联网+”行为,实现利益双赢。再者,矩阵中利益主体的收益与支出,其之间的差值,直接影响着博弈演化过程中雅克比矩阵的Det(J)和Tr(J)符号的取值。最后,应该注意因素R4的C3,以及其概率值α与β的变动,均衡农户与企业之间的权重比值,使“互联网+”要素更好地为二者收益发挥效用。

参考文献:

[1]GIRO Joint Research Unit IRTA-UPC,Barcelona,Spain.A review on the practice of big data analysis in agriculture[J].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2017(143).

[2]王冀宁,王磊,陈庭强,姚山季.食品安全管理中“互联网+”行为的演化博弈[J].科技管理研究,2016(21).

[3]Xuequn W, Zander S.Extending the model of internet standards adoption: A cross-country comparison of IPv6 adoption[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17(05).

[4]Tzounis A,Katsoulas N.Internet of Things in agriculture,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challenges[J].ScienceDirect,2017(164).

[5]Barmpounakis S,Kaloxylos A,Groumas A.Management and control applications in Agriculture domain via a Future Internet Business-to-Business platform[J].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Agriculture,2015(02).

[6]何小洲,湯婉,彭勇.低碳农业推广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演化博弈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7]耿宁,李秉龙.基于利益博弈的农业标准化生产行为分析——以“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为例[J].农村经济,2013(08).

[8]魏霜.基于利益联结机制的“电商+农户”合作效能提升策略[J].农业经济,2016(06).

[9]梁慧君. 网络平台协调农资团购商家和农户收益的策略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

[10]杨丽君.博弈论视角下农业技术创新的政府制度创新设计[J].贵州农业科学,2014(12).

[11]王亚飞,唐爽.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博弈分析与改进——兼论不同组织模式的制度特性[J].农业经济问题,2013(11).

[12]崔照忠,刘仁忠.三类农业产业化模式经营主体间博弈分析及最优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8).

[13]王勇,王文亮.农业信息化参与主体间的博弈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05).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苗珊珊为通讯作者)

作者:苗珊珊 李鹏杰

低碳技术博弈农业产业化论文 篇3:

寿光县域产业发展布局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从产业空间开发的角度,通过研究寿光县域产业布局主体功能和现状,探究寿光县域产业发展布局存在的问题,提出其产业布局的未来发展对策,以期望实现均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产业布局;对策;寿光

1 寿光产业发展布局现状

1.1 产业进园的趋势已经形成

市域已经形成中心城和寿北两大产业聚集区,八大工业园区。中心城产业聚集区分为晨鸣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东城产业园区。寿北产业聚集区分为临海物流园、渤海工业园、侯镇工业区、台头工业区、田柳工业区。市域现有规模以上企业95%以上聚集在这八大工业园内。工业布局已经逐步进入有序化发展、集群化发展。

1.2 产业南北格局日趋明显

市域基本以引黄济青干渠为界,北部产业重点以海洋化工和海洋渔业等临海产业为主要特征,南部以中心城为核心,重点产业为轻工业、制造业、现代农业等等。根据资料分析显示,寿光市工业北半部形成了海洋化工、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等三大支柱产业,南半部形成了造纸包装、特殊钢材、纺织服装、板材家具、机械装备、食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

1.3 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逐步走向成熟

寿光市农业产业化模式为产地批发市场带动型,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寿光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市场带动了全市80万亩的蔬菜基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60%来自种蔬菜。市场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带动了寿光蔬菜大棚的迅速发展。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寿光蔬菜大棚种植,逐步形成了“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种植模式,便于蔬菜的出售。同时,寿光不断创新交易方式,2005年创建了全国第一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2007年交易额突破200亿元,2008年更是达到305亿元。为更好地适应全市农产品流通业发展的需求,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筹建了占地3000亩的农产品物流园,进一步提高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

1.4 制造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集群态势明显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制造业集聚规模日益壮大,正在逐步改变乡镇工业化分散格局。逐步以集群模式取代初期的单打独斗发展模式。市域现状形成了八大工业园区,中心城“三大园”——晨鸣工业园、开发区工业园、东城产业园,市域“两园三区”——临海物流园、渤海工业园、侯镇工业区、台头工业区、田柳工业区。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也走向专业化、特色化。根据工业类别的不同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集聚模式。

1.5 服务业以重点片区为载体加快跨越发展

城区更新和空间置换,加快了生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和特色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与重点片区的融合发展。现代农业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市域初步构建了由集聚区、功能性载体和特色街区组成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2 寿光产业发展布局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空间蔓延,用地效率不高

随着工业向郊区发展,市区工业用地向北拓展古城,东部扩展到洛城,西部拓展至文家,寿北地区产业用地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导致了建设用地过度蔓延,产业布局分散,用地效率较低。目前寿光市域土地利用还处于比较粗放的发展阶段。在规划期内,应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集约式发展为主,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道路。

2.2 产业分工职能不清晰,生态环境风险较大

产业一体化布局框架实施,受到行政辖区的约束。主城区“退城进园”的企业基本上在市区范围内再布局,高耗水、高耗能及高污染产业并没有集聚到寿北等更适宜区位;各镇都自成体系地建设有自己的工业集中区,加剧了分散和过度竞争态势;一些工业集中区(包括城区工业安置区)仍分布在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加大了产业环境风险。

2.3 产业集而不群,空间互动性不强

产业以群聚为主,各产业集中区之间价值关联性弱。临海的基础工业与腹地加工制造业之间缺乏有效联系,产业集群跨市域运营态势尚未形成,制造业与物流、研发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有机互动不足,商务、物流、研发、旅游服务等集聚空间缺乏整体谋划和功能协调。

2.4 产业发展面临市场挑战,产业更新速度较慢

寿光市域的主要工业产品为纸制品、农副食品、原盐、服装、化肥、人造板、化学原料等,多数处于工业产业链的低端。产业链高端的工业产品产量还处于比较低的起步阶段,现有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产量和利润有下降的趋势。纺织、家具、造纸、食品等等企业的业务收入近几年均出现了较大的下降,而新型产业的发展速度又比较缓慢,产业更新的速度有待提高。

2.5 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但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虽然寿光已经初步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但是每个产业的规模都比较小,个别大企业虽然单体规模比较大,但仅限于板块经济,没有形成集群效益。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小企业都没有产品研发能力,大型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也比较薄弱,基本上靠引进外来技术,缺乏核心竞争力。由于设备科技含量较低,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低,能源消耗高,附加值较低,从产品结构看,原料型产品比例较大。现有支柱产业近期效益虽好,但其高耗能、高污染不容忽视。

2.6 日益匮乏并受到污染的水资源将严重制约产业的未来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寿光市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水资源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寿光市目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28立方米,不足全省人均占有量的2/3,属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地区。寿光市北部浅层地下水为咸水、卤水,工农业生产和人畜吃水主要靠开发有限的深层淡水。但是寿光目前的几家主要工业企业几乎都是用水和污染大户,造成寿南地下淡水超采严重和水质下降,进而咸水入侵严重,咸淡水分界向南严重侵袭。这进一步恶化了寿光市淡水资源匮乏的局面。

3 山东寿光市产业发展布局对策

3.1 树立产业整体发展理念

把产业布局一体化作为推进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坚持全域一体。把全市2072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市产业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着眼于未来发展空间和城市发展现状,寿光市应打破行政区划,初步把全市划分为东部特色产业、西部市场物流、南部生态农业、北部临海工业、中部商贸服务“五大区域经济板块”,重点培植海洋化工、石油装备、汽车配套、物流包装、新型能源、高端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基地。围绕150平方公里的双王城库区设立生态经济园区,全力打造环渤海区域重要的生态新区、旅游新区、文化新区。要在产业板块整体开发的前提下,统筹考虑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大背景,明确板块与板块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优势产业与薄弱产业之间的关系,在大兴基础设施方面充分重视区域性对接,实现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的空间发展新格局。

3.2 完善配套政策与措施

严格行业准入,实施分区指导。按照国家鼓励、允许、禁止和限制的产业政策要求以及寿光市自身发展要求,制定出台《寿光制造业发展分区导向目录》,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以及制造业重点开发、优化提升、适度发展和限制发展的分区要求,充分考虑各个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提出各个区域的制造业行业准入要求和分类引导政策,明确限制和禁止的项目门类,重点向低碳、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企业倾斜。对产业发展控制区制定必要的生态补偿机制,减轻干部考核标准压力。提高供地门槛,优化用地结构。制定限制和禁止的供地项目目录;针对不同类型的开发区和开发方向,分类引导招商方向和投资门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亩均投资达到300万元以上,工业集中区达到200万元以上,到“十二五”期末亩均投资再提高30%。对项目总投资超过1200万美元或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重点项目,综合效益较大的低碳、高科技、环保型项目,优先安排用地计划。项目总投资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引导和鼓励建设三层以上(含三层)标准厂房,优先保障多层厂房建设用地;鼓励新建项目和原有项目增资扩股提高容积率。

3.3 实现公共设施建设一体化

通过财政、投资等政策引导作用,对全市产业布局内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公共设施进行统一配套,加快推进工业入园等产业的优化调整行为,促使相关产业进入布局规划。一是交通信息设施布局。通过建立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区域公路网、结构优良的铁路交通网,配套完善、规模合适的内河海港口,形成铁路、公路、水运多种运输方式协调的现代化、立体化、高速化的四通八达的区域综合交通系统,增强区域交通联系,确立寿光作为渤海南岸的重要交通节点的地位。规划对外交通由高速公路网、省道、城际轨道交通以及河海航道组成。二是其他公共设施布局。坚持区域统筹、突出重点、远近期相结合,高标准建设水力、供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等公共设施工程,为产业布局提供布局基础。三是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设施布局。重点实施启动基础教育,教育服务均衡化工程、医疗服务均衡化工程、文化体育服务均衡化工程等,通过整合和调整教育资源,鼓励师资流动尤其是向中心城区以外的流动,加大对产业发展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等措施促进基础教育服务的均衡化。

3.4 创新管理机制,完善考核体系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树立廉洁型、宏观型、服务型、法制型政府理念,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体制保障。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加强整体协调,坚持全市统筹考虑,充分调动镇村、企业、市民等积极性,建立多方参与的管理协调机制。建立责任明确、资源共享、相互协作的发展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集中解决产业布局发展调整中的土地规划、基础设施等诸方面问题,并及时调整与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二是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根据各产业区域发展定位与目标制订差异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全面衡量产业园区的工作成效,对考核内容,要进一步明确约束性指标和导向性指标,要对发展目标、公共管理等几方面综合考核,保证考核评价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把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共性和个性目标的结合;要分类考核,实行产业区域分类别考核,使镇街之间、园区之间具有可比性。三是完善公共管理机制。对公共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完善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公共管理格局。充分利用社会协调机制、社会自治和社会调节力量,建立民主、科学的行政决策机制。

3.5 构建产业区域间的竞争合作机制

由于产业区域间的相关镇街道都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在没有相应的调节和利益补偿的条件机制下,合作中的利益博弈必将是缺乏信息沟通和利益妥协的零和博弈,镇街道之间管理与经济壁垒必然导致产业区域内的利益都将是现状下的最小化。因此,应该构建良性竞争的合作机制,推动寿光市推进产业合理分工和产业区域间协调发展。首先应该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市场对经济的导向作用,同时通过加强对镇街道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制定正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引导镇街道政府依据比较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形成区县协调的经济发展格局。其次,政府各部门应加强信息交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即时查处招商引资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统计制度,加强产业政策、园区发展等动态信息发布,合理导向镇街道政府行为,抑制盲目招商和恶性竞争。

作者简介:孔玲玲(1979—),女,山东寿光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

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5 14:29:55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2.1186.S.20121025.1429.003.html

作者:孔玲玲 吕德宏

上一篇:学生会主席离任演讲稿下一篇:金融单位竞聘演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