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学校档案信息反映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情况,用好学校档案信息资源,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深度开发使用,以实现学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价值。本文对当前中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中出現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优化管理策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篇1:

中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所谓“中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就是对中学档案信息资源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主动迅速、广泛准确地提供高质量的、系统的档案信息,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科学管理中学档案资源,发挥档案信息的功效,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是中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终目的。

1 中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表现在中学档案管理开发工作处于被动地位,中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观念陈旧,学校档案管理开发工作机制不健全,中学档案管理人员从业素质亟待提高及现代化技术运用程度偏低等方面。

2 中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档案资源观。作为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档案管理和应用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使各种档案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效能,为学校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通过档案管理促进学校发展。其次,要树立科学的档案信息开发观。努力消除档案工作中的封闭观念,确立开放、整合、融入的新理念,最大限度地开发档案资源,满足学校的各种需要,服务学校的发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1 创新中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有效机制。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把学校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中通盘考虑,要建立档案运作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科室负责同志参与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改善档案管理条件和工作环境,建立指挥灵活的档案管理信息网络,使档案工作与学校其他各项管理工作同步发展。

2.2 建立适合中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模式。中学档案信息资源有其复杂性和多样性,信息资源开发存在困难。“双套制”管理方式是当前适合中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模式,实现中学档案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纸质档案管理互补、并存,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建立校内档案管理数据库,实现校内教师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2.2.1 健全中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规章制度。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简明实用、操作方便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是中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是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证。应制定一些如《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档案人员工作职责》、《档案室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等规章制度。把档案工作纳入科室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检查考核中,做到各部门、各科室职责明确,在细节上保证档案管理顺利开展。

2.2.2 完善中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保障机制。首先,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其次,要积极争取学校财政支持,以财力立项、信息化资助项目等多种形式申请经费,确保此项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赢得经费保障。并充分利用学校人才聚集的优势,适时引进档案专业人才,为学校档案资源信息开发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3 完善中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途径

2.3.1 注重中学档案信息资源收集的规范化。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中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上,力求做到统一标准、分类科学、分组合理、编目清楚、管理有序,使档案案卷形成的全过程标准规范。首先,要明确学校各个部门各业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各个不同时期档案工作的侧重点,明确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范围,建立档案材料的收集标准,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从实际出发,结合科学分类原则,整理出高质量的档案,科学设置档案类目,划分类目。处理好档案工作中的“接收”和“移交”,移交有手续,交接有清册。编制实用、系统的检索工具,逐步建立完善的检索体系。

2.3.2 注重中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有效化。档案工作者要根据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及时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做好建档工作,增强档案意识,普及档案知识,着眼于教育教学需要,找准课题,从一定量的档案信息中,挖掘蕴藏在档案信息中更深层次的信息,开发出更多有用的资源,服务学校的发展。

2.3.3 注重中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加快中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接起来,实现知识的共享和社会化,提升中学档案工作的地位,使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开发达到新的层次。

2.3.4 注重中学档案服务方式的创新。中学档案工作者可通过及时收集档案信息,进行归档整理,供学校参考;通过建立档案室网页,提供网络档案服务;利用学校网站开发制作网页,及时更新上网数据和信息,实现档案信息网上检索;通过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路径,开展即时在线查询服务,提供真实可靠的档案材料;通过开展网上查询和资信服务,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信息需求者与档案部门通过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沟通,充分发挥档案价值,体现中学档案资源的服务功能。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附属中学 来稿日期:2012-04-12)

作者:谭志斌

中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篇2:

小议新时代中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现状与对策

摘 要:学校档案信息反映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情况,用好学校档案信息资源,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深度开发使用,以实现学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价值。本文对当前中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中出現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优化管理策略。

关键词:档案信息;档案管理;优化策略

一、引言

档案是重要的公共信息资源,记录着人类社会活动的信息,档案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影响着各项工作的进展。中学档案是学校教研和管理活动的载体,中学档案管理是学校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校教学研究及育人文化传承。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传统的中学档案管理与使用方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有效地让档案信息资源融入数据开放的大环境,充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价值,提升档案信息服务功能,才能更好地满足学校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信息需求,满足新时期中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二、中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

1.提升档案信息管理水平,使管理过程规范化。

要做好中学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升档案信息管理水平,首先要解决的是学校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和理念落后的问题。对此,应当着重加强学校档案信息管理方面的培训,让相关人员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认识到档案信息管理在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对待。同时,要认识到档案是学校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真实记录,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起着记录过往、指引发展的重要作用。要使现有的档案信管理适应时代发展,急需更新相关人员的档案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因此,加强学习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提高档案管理统筹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应做到统筹布局、专人负责,实现各部门统一配合,教学工作、学生成绩动态管理、学校发展等内容都应融入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常态化。要把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成效作为评价和考核相关人员工作的内容,以此提升档案信息管理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地位。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使管理工作专业化、信息化。

信息化时代的档案信息管理和开发,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有新的更高要求,不仅要借助新技术新手段,还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这就需要学校在人员设置方面进行调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进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或者加大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关于信息技术应用和档案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同时,转变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将传统的以资源为中心的管理侧重点变为以需求为中心的档案管理侧重点,重视学校、师生和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开发学校档案资源,不断提升服务意识,以积极主动的工作理念做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由于很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单一、信息不全、查找使用不便、更新速度慢等问题,对此,需要加大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支持。而在档案信息内容方面,应当扩大信息资源的范围广度和内容深度,除了传统的教研、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外,还可以主动搜集学校基础建设、党群管理、学生发展、家校合作、校友发展等方面的档案资料,丰富档案信息内容,提高档案信息的质量。同时,对已有档案信息进行优化管理,及时更新、分类管理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

3.用好信息技术,使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

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不便于保存、容量有限、更新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可以说,中学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必然趋势。具体来讲,首先,要对已建立的传统纸质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以档案管理质量标准对电子档案进行档案信息归类、整理、存储。其次,要规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标准,以信息化档案的标引、检索规则及方法,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档案管理机制。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采集和开发使用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因此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查询检索都应当适应当下的时代要求。具体来讲,中学需要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发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功能,配备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的设施设备,开发适用于学校实际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解决系统通用性问题,适当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共享。

4.丰富档案内容,创新档案管理方式。

当前,注重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已成为学校的主流教育观念。在学校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三全育人”和师德师风建设等内容也被纳入学校日常工作的重点。在此背景下,学校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需要不断适应学校的快速转型发展,以满足全方位育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信息需求。因此,在档案内容上,可以进行拓展,比如增加师德师风档案评价相关材料,完善家校共育、学生德育和智育提升方案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增加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和志愿服务过程等内容。只有不断丰富档案信息资料的内容和种类,创新学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方式,才能使学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

总体来看,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要不断更新档案信息管理的方式和内容,以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发展要求。因此,针对当前的学校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需要我们提升管理意识、培养专业人才,建设专业的档案管理团队,学习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的方式和内容进行新的探索,真正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助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燕红.信息化时代档案资源共享研究[J].兰台世界,2020(05):40-41.

[2]赵琰.高校档案管理中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9.

作者:姚雯雯

中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篇3:

漫谈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改革建议

陈海静 薛 鸣 程 军 高 畅 赵 晔 胡 杰

陈海静:苏州大学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始于1994年,当年挂靠于历史学的中国近现代史下,设立了“近现代文件与档案研究”方向,招收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平均每年招生约2人。2004年,档案系开始自主招收研究生,目前在校生总共40人。详情见下表:

表中反映出:接受档案学高等教育的人群女性比重较高,这与档案学本科生性别比和档案职业的特点一致。招收的研究生在专业背景、工作学习经历上有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学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自2004年独立招生以来,招生规模的相对扩大不仅体现为数量的增长,也体现在结构的多元化上。

课程设置方面,在最初的民国档案研究和档案学理论研究两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外国档案事业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目前,档案学的课程已经成为集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以及选修课于一体的较为完备的综合系统。研究方向发展为基础理论、信息资源管理、档案信息化、文件学、电子政务、档案法学、档案保护技术等7个方向。

从1997年到2005年,苏州大学档案系共向社会输送了23名硕士研究生。在这23人中,从事档案或与档案相关工作的9人,占总人数的39%。这23人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比较丰硕,最多的发表档案学学术论文lO篇以上,平均产出量为5至6篇,大部分同学发表的论文数量都超过了2篇的规定数额。这些科研成果紧扣档案工作的现实问题,主要围绕企业档案工作改革、电子文件鉴定、数字档案馆建设、信用档案和政府信息公开等档案学的热点问题。

学生心目中的研究生教育是开放式、启发式、综合性的,填鸭式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研究生的学术和心理需求。这也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点。在整个研究生教育日趋成熟与完善的大背景下,研究生对教学的实际满足度与期望值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使档案学研究生教育更加完善,更能调动广大学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的热情,是值得老师和学生共同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薛鸣:科研是研究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也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志之一。科研是理论与创新相结合的产物,由于研究生中存在跨专业的情况,因此大家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下进行档案专业的学习必然会有不同的效果和收获。多学科背景与档案专业知识的结合使得学生在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探索时有更多的角度和切入点。很多学术问题如果局限在本专业的知识环境中将很难取得突破,一旦结合其他专业的知识来研究。就会有新的发现。这也是系统论中提出的“跳出系统看系统”思想。因此在具体科研活动中,本专业的学生与跨专业学生共同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在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上努力创新。

新时代的档案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如法律问题、技术问题、伦理问题等。因此档案专业涉及越来越多的领域,与信息学、法学、计算机学等学科的交叉越来越多。档案系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对研究方向的调整和把握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对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提高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校档案系在保证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经济学、法学、信息学等相关课程,这样就使得档案专业在发展中既保持原有特色又不脱离前沿。

我校研究生科研成果的特点比较突出。一是紧扣档案工作的现实问题,实用性较强:二是成果的产出量较高。这两个特点给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素材,新时代的档案学教育仍需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锐意突破。只有加强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对新问题、新知识的了解、接受,不断地为学科的发展补充鲜活血液,学科的生命力才会更加强劲。从学生的角度来讲,由于大部分学生缺少工作经验,因此必须把档案学基础理论与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结合起来,才能避免空谈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出现。这样必将使档案专业在未来有更蓬勃的发展、更多的创新,成为一门理论性实用性都具备的学科。

程军:作为一名从本科开始就在苏州大学档案系接受档案教育的研究生,我亲眼见证了苏州大学档案系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不同特色。苏州大学档案专业作为江苏省的特色专业,在最近几年。取得了飞速发展。现在就我可以准确捕捉的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其一,招生规模的理性化与研究生队伍结构的多元化。研究生教育作为当代中国的精英教育,生源地选择与招生规模地确定相对而言应更具理性色彩。自2004年档案系开始自主招生以来,计划指标每年均为14人,在全国22所具有档案学硕士点的高校中,这个规模是较为理性与保守的,符合社会对档案人才的需求。从生源队伍结构上看,苏州大学档案系存在多元化的特点。整个生源队伍中,本校学生并不占主要份额,外校外专业学生的引进构成了一个显著特点。尤其值得提及的是现在苏州大学档案系研究生的构成覆盖了档案、教育、会计、英语、商务管理等多个不同专业的学生,这为我们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档案提供了广泛的学科背景。这样一来。来自不同高校、不同学科专业的同学们组成的课堂更加活跃了。讨论的问题更加广泛了,知识的交流与互补也更加频繁了。

其二,研究内容的广泛化与热点性。我校档案系设立了7个研究方向。涉及的研究面比较广泛,不仅覆盖了档案学基础理论,而且也涉及了很多交叉学科的内容,这些方向紧紧抓住时代的热点。随着我国近些年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加之苏州本地高速发展的经济现实,企事业单位对档案的利用日益频繁,人们对档案信息的“资源意识”越来越强烈,这种地域优势有利于拓宽我校档案学的研究视角。另外。人们在不断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对于精神食粮的满足也更加重视,而档案则是精神食粮的源泉所在,它在整个信息资源中的作用日渐突出。档案这个边缘学科正在不断地发展与壮大,这对于我们的学习来说是一个有利的契机。我们不仅拥有了深入钻研传统理论的基础,而且具备了透视基于信息资源管理的档案理论的素材。在导师们的引导与推动下,同学们的科研势头如火如荼,我相信这种良好的态势还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高畅:1998年8月在匹兹堡大学召开的全美档案研究生教育工作者会议上,来自7个国家的65位代表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研究生教育应该成为进入档案职业的最低学历要求,并认为全日制研究生层次的档案教育应该不断扩充、更新和变化。从国际以及我国未来的长远发展趋势来看,研究生教育应当成为未来档案教育的重心。

苏州大学档案学专业的研究生导师在对研究生的培养上,立足于研究生背景多元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因材施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对档案学专业的发展和培养高层次的研究生是有益的。有档案学专业背景的研究生,由于其本科阶段接受过专业的基础学习,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导师一般会在此基础上引导其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档

案学理论,并向档案学相关专业拓展,研究档案学的热点问题,这部分研究生的理论研究成果一般专业性强。论述深刻,质量较高。对于非档案学专业的研究生,鉴于其具有非档案学专业知识背景(如经济学、社会学等)的事实,导师会鼓励其拓宽研究视野,不只局限在档案学的领域,走学科交叉研究的道路,他们的理论成果一般都是建立在交叉学科的研究上,理论创新性强,质量也易于保证。对于有工作经历的研究生,鉴于其实践经验丰富,导师一般会建议其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研究具体操作层面上的问题。

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从学生的构成特点来看,其年龄普遍较轻、思维活跃、知识面比较广泛、对社会的认知度浅,这些特点综合起来,决定了我们希望获取更多前瞻性、实践性强的知识。苏州大学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以科研型教育模式为发展方向,正在完成从以课堂讲述为主向讲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蜕变。就目前来看,这一转变的成果还是相当丰硕的,上述研究生科研成果的量和特点就是一个很充分的例证。然而,这个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有赖于总体规划、教学调整、师生配合等各方面因素的协调,同时也对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

赵晔:就业问题是学生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我校向社会输送的学生目前均已就业,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各类档案机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信息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等,真正从事档案和档案相关工作的人员比率大约为40%。由此可见,档案学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渠道是多样性的,就业形势相对而言还比较乐观。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比较,笔者发现对这些已经毕业的学生,包括在校的研究生,学校针对不同的生源采取了不同的培养方式,主要有在职培养(委托培养方式)和全日制培养两种形式。在职学习的研究生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就是档案学专业,而在全日制形式下生源可以分为科班出身的和跨专业学习的两种状况,这种情况在我们档案学系近几年的招生中更为明显。本人作为一名跨专业的档案学研究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对档案学专业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认为以上这种生源情况和培养模式对于日后研究生的就业会有很大的益处。

对于委托培养的在职学生来说,这批学生毕业后还将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去,不存在寻找工作的问题,能够缓解档案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对于那些跨专业学习的研究生来说,他们本身的专业出身各不相同,通过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不但能够补上欠缺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还能够结合本科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以融会贯通,满足各行业对复合型档案人才的需求,从而增加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对于科班出身的学生来说,他们系统地学习了七年的档案专业课程,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研究相关课题的渗透性强,思维拓展性宽,为日后从事档案学科的研究工作或进入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准确地把握这个优势,创造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品牌,也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发展之路。

胡杰:相比本科教学(1983年始),苏州大学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较短(1994年始)。虽然本科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结构体系,但研究生教学并不是本科教育的翻版,而应当是构筑于本科教育、教学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的教育,其根本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研三学生,我试图用自己三年的求学感想对母校的研究生教育提出一些见解和意见:一是要借鉴前端控制思想,鼓励学生早日确定论文研究方向。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研究生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考查,是三年学习的结晶,因而鼓励研究生早日确定研究方向,并着手搜寻资料、组织材料、提出并解决问题,培养研究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二是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手段设计等方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鼓励向跨领域知识的多项拓展,着眼于借鉴其他学科提供的理论、方法、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实际中。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知识浓缩与知识集成的方式“唤醒”学生既有的知识、理论。课堂讲授少而精,大量地采用启发式、点拨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设计上,应改变导师逐章串讲、照本宣科和学生被动接受、不屑动脑的传统方式,采用研讨式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培养学生旁征博引的“触角”,形成互动、直接交流、阐述学术观点、探讨问题的教学环境。三是发挥导师效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等。导师以自己的治学经验指导学生掌握治学方法与科研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和严谨的治学之风,引导和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掌握多领域知识,学会利用多种渠道在比较中学习和研究,提高知识能力的集成度。重视培养学生批判精神,敢于否定质疑。勇于突破创新。四是鼓励研究生“走出去”,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要重视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选择承担课题研究项目及调研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看问题的视角。从而建立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学术乐园。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档案系)

作者:陈海静等

上一篇:机制系老师工作总结下一篇:县运管处春运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