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研究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对外贸易急剧萎缩,经济发展由出口拉动型转为内需拉动型成为必然,扩大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关键。对当前农村消费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金融危机形势下如何有效促进农村消费提出政策建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研究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研究论文 篇1: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

摘 要: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日趋融合,电子商务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将产生愈加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电子商务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并提出基于电子商务发展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电子商务 农村居民 消费行为

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概况。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发展为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电子商务自兴起即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而与城市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非常落后。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及其所依托的物流体系建设还很不发达;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农村消费者和农业产品的消费者尚未形成以电子商务平台作为购买和销售产品重要渠道的一种思维模式,受此限制,他们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方法和渠道购买、销售相应的产品。可以说,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根据CNNIC第38次报告数据,截至2016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中,农村用户的总体规模为1.91亿人,占网络用户总体的比例是26.9%,已近三成。与之相对应,城镇互联网用户的规模为5.19亿人,占比为73.1%。从宏观来看,我国当前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和增长率相对保持稳定,截至2016年6月为31.7%。

2.政府扶持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为了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2015年,政府部门出台多项政策促进网络零售市场快速发展。《“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推进包括现代农业在内的11项重点行动。上述政策有利于电子商务模式下大消费格局的构建。农村电商方面,政府和电商企业推动的“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七大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电子商务企业在县域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不仅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同时吸引更多人才回流创业,从而推动农村现代化经济发展建设。此外,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推进,围绕电商发展起来的电商服务业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可以说,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将大大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3.阻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首先,由于农村居民对互联网知识的缺乏以及认知不足,导致了网络用户占比较低,对互联网的使用需求也较弱。其次,电话、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农村尚处欠发达阶段,尤其互联网在农村尚未得到大规模普及。再次,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稀缺,农村居民的电子商务意识还不强。

二、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1.电子商务发展改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农村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过去,农村居民更多倾向于通过实体消费方式来购买所需的生活品和生产资料。比如,通过乡镇和村定期举行的集市以及村庄内的小杂货铺进行消费,而在逢年过节则去城市超市购买一些大宗商品。可以说,实体消费方式不仅是农村居民的传统消费下的主要消费方式,甚至于当下传统的实体消费方式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占有绝对主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没有任何影响。据CNNIC发布的《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截至2015年12月,農村地区的网购用户占比达到了22.4%。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上)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农村网购市场规模的3035亿元相较于2014年的1817亿元,同比增长了94.3%;2016年上半年的规模已达到了3120亿元。随着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在农村服务站的建立,农村地区的网购用户会越来越多,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会越来越转向于网络消费。

2.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消费品结构。在传统消费模式下,农村居民所消费的产品结构可以归为两个大类:一个是生活用品,另外一个是生产资料类。如果是购买简单、零散的用品,农村居民往往选择农村的小杂货铺。农村居民要购买大批量的生活用品或者服饰、食品、化妆品、家用电器等商品,由于地理交通等阻碍因素,就需要到乡镇及以上的集市等地方去购买,非常不便利。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定,极大的拓宽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领域,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品结构。在电子商务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的消费品结构更多的由农资产品和日用必需消费品为主,随着网络消费模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扩大了对非必须生活品的消费需求,诸如衣服首饰等等。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的 《2015年度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居民网购的主要消费品不仅包括日用品,还有服装和家电品类商品。农村居民最关注的是那些平时不容易买到的商品。

3.电子商务发展改变了农村居民信息获取方式及渠道。在电子商务产业尚不发达的时期,农村居民对产品信息的获取方式有限,主要是通过人际之间的口耳相传。从信息获取渠道来说,更是缺少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除了传统的口耳相传,利用网络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亦成为可能和现实。只要在搜索引擎输入所想要了解的某一类或者某个产品的名称,就能获得相应的信息。另外,农村居民还可以通过各种门户网站了解到商品的信息。

三、基于电商发展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

如前所述,电子商务发展对于农村居民无论是从消费方式、消费产品的结构以及信息获取的渠道和习惯上面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快速的发展以及农村电商的迅速普及,这种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但是从当前来说,农村居民无论是从消费方式、消费品的质量还是相关信息的获取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

1.以电子商务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村消费方式转变。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消费方式和渠道,各种网络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纵观当前农村居民电子商务发展遇到的农村居民不上网或不愿上网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和消费者自身素质的局限性。要解决农村居民“不会上网”和“不愿上网”的问题,一方面,要发挥乡镇村委会、活动中心、学校教育资源等非市场因素的积极作用,开展农村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方面的专门培训,推动互联网知识普及与应用的提升,并提高消费者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以需求为导向、以地区为维度,推行更符合地域特征、更贴近农村居民生活的措施及服务,消除农村非网民的上网阻碍,引导农村非网民使用互联网。其次,以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平台,通过政府鼓励、企业参与等多种方式,将电子商务平台的前端进一步向农村市场延伸,从而使农村居民能够普遍接受和适应网络化的消费方式。

2.通过发展电子商务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产品。由于消费者意识的缺乏,对于劣质商品的鉴别抵抗能力较弱,农村成为了劣质商品的重灾区。因此借助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很重要的一个任务。优质商品的流通,离不开政府的监管、市场的自觉和消费者的选择。从政府的监管角度来说,完善健全的网络平台能够自觉地淘汰大部分假冒伪劣商品,为消费者构建一个较好的平台环境。以淘宝网为例,平台运营商家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实际上是为消费者的权益构建起了一种保护机制,尽管当前网络销售假冒商品的问题依然很严重,但是在网络消费环境下,政府监管执法力度能够集中力量打击违法行为,使其无处藏身。而在网络环境下,只有那些持续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者才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市场会淘汰那些依靠假冒商品生产的主体。而在市场的规律下,由于网络化的消费环境使企业的成本大大降低,价格也相较市面上的价格会有较大的降低,所以农村居民购买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的可能性也会不断增大。

3.以电子商务平台扩展农村居民信息渠道。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必将伴随着通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必将带来高度的信息化。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农村居民接触的信息也就会越来越多。通讯的高度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将会解决当前农村较为严重的信息阻塞问题,在拓宽消费者需求获取渠道的同时,也会为他们带来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方式。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能让农村居民在信息获取的渠道方面更加高效科学,能够让他们及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就需要电子商务平台在提供消费服务的同时,提供整合信息的功能。这也就要求电子商务平台,特别是网上购物平台不仅能满足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同时,也能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高海霞. 基于消费市场特征的农村电子商务网购市场发展策略探讨[J]. 未来与发展,2011,02:77-81.

[2]侯晴霏,潘春来,王小明,潘阿龙. 农村电子商务实现之关键因素[J]. 农业网络信息,2011,04:96-99.

[3]葛殊. 电子商务助推城镇化进程:基于农村消费能力提升的视角[J]. 特区经济,2013,08:112-113.

[4]刘维.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初探[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09:48-49+59.

[5]郑英隆,潘伟杰.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村民信息消费成长效应[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25-30.

[6]刘雯. 关于电子商務推动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2015,11:137-138.

[7]金晔. 阿里巴巴农村电子商务战略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 中国市场,2016,10:114-117.

[8]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简称CNNIC.

作者:方丽萍 汪筱兰

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研究论文 篇2:

金融危机形势下农村消费问题研究

摘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对外贸易急剧萎缩,经济发展由出口拉动型转为内需拉动型成为必然,扩大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关键。对当前农村消费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金融危机形势下如何有效促进农村消费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农村消费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外需急剧萎缩、出口大幅下降的形势下,人们充分认识到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均衡发展的重要性,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首选,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关键。国家将扩大消费确定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并借此机会推动中国经济由出口、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加快形成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中国农村消费总体可概括为消费需求低迷、农民购买力严重不足,有效消费规模较小,但潜在消费需求旺盛。由于当前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民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导致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且不稳定,制约了农民的消费能力。加上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社会保障体系普遍缺失,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无法转化为有效的实际消费。据统计,自2000—2006年,中国居民消费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46.4%下降到36.2%,下降了10.2个百分点,消费率远低于世界75%的平均水平。农村居民消费率则由15.3%下降到9.6%,占居民消费支出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33%下降到2006年的26.4%,占2/3人口的农村只消费了不到1/3的商品。同时,农村市场商品供应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农民急需的农机具、化肥、地膜等生产资料价格普遍偏高,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业科技供应较少,电脑、汽车等高档消费品并不符合农村消费实际,有效商品供应结构不合理。加上假种子、假化肥等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但随着农民实际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村社保体系的逐步健全和消费市场的不断完善,农民的消费潜能将会得到有效释放,消费市场前景非常乐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扩大内需的主战场在农村,刺激国内消费市场的生力军是农民。

1.农民收入较低,购买力不足。当前中国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较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但农产品相对价格则逐年下跌,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增产不增收,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消费水平的高低。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GDP增长了15倍、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9倍,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不足7倍。近年来,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占GDP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18.4%下降到2006年的12.5%,6年间下降了5.9个百分点。加上金融危机影响,农产品价格下降预期强烈,大约2 000万农民工失业,农民收入预期大幅降低,消费倾向随之下降。

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缺失,消费存在后顾之忧。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是制约农民消费的关键因素,农民消费存在较大后顾之忧。医疗、教育是农村家庭的主要开支,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民需要自己掏钱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而其在很大程度上已远远超出了农村家庭的承受能力,必然导致农民注重储蓄而压缩消费,社保支出大大压缩了农民的即期消费空间。看病是农民的最大顾虑,一场大病可使普通家庭倾家荡产,农村医疗卫生社保体制改革虽已启动,但在三五年内是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目前一名在校本科生一年的费用约为1万元左右,以农民人均纯收入3 700元计算,一个三口之家四年不吃不喝才能拱出一个大学生。另外,农民还存在住房、养老等经济压力,在此情况下农民不得不增加储蓄,尽量减少日常消费。

3.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消费观念落后。受文化因素、民族传统和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崇尚节俭、提倡克制、反对奢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农民往往量入为出,而不会盲目扩张消费。传统农业社会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大多农民依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除了个别特殊商品,大部分消费品仍是自产自销,且多为基本生产、生活所需,服务性的消费品较少。同时,由于农村城市化水平较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了农民信贷消费、超前消费意识。

4.消费市场不完善,消费环境较差。农村消费市场运作不够规范,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机制,市场价格监测机制滞后,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农民消费安全感较低。许多商家盯住城镇消费群体,而对巨大的的消费农村市场研究不够,产品生产脱离了农村的实际,市场商品供给与需求严重错位。农村交通不便,商品信息宣传渠道不畅,农民对新产品的了解不够,消费较为谨慎。相关产品售后维修服务网点较少,“三包”承诺难以兑现,农民的合法消费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

1.加快农业体制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彻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改变农村初次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社会资源配合不合理现状,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生产要素市场,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和农村流动。二是保护农民土地、乡镇集体财政等合法权益,做好政府财政支付转移工作,加快社会财产由政府向民众转移的步伐,扭转“国富民穷”的局面,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三是严格控制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农产品保护价格。农产品价格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命脉,提高农产品保护价格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有力、见效最快的政策杠杆。应当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保护价机制,扩大农产品保护价范围,使保护价水平随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国际价格的波动以及居民整体收入的增加而相应提高,遏制农产品价格与第二、三产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不断拉大的趋势,保证农民增产又增收。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加财政补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四是稳健、持久地贯彻家庭联产承包、土地承包制度等既定农业政策,提高政策稳定性,增强农民政策预期,为农民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规划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落实到位,坚决杜绝各种乱收费、乱摊派现象的发生,彻底减轻农民费税负担,保障农业产出能够真正沉淀在农村,为农村的长远发展积累物质资原。

2.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的真实收入。一是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步伐。积极探索和培育先进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土地、资金等生产资料配置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品牌战略。生产出优质、安全、适销对路的产品,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坚持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均衡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疏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培育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集贸市场。与大型连锁超市和农贸企业合作,建立城乡一体化市场,彻底化解农业“大生产、小市场”的矛盾,使农产品真正获得社会的平均利润。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后顾之忧。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求,针对当前农村社保覆盖面小、保障水平差、体系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等问题,扩大政府在农村社会公共产品领域的支出,增强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和可支配资源的供给能力,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包括农村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在内的社会保障体制,增强农民底线经济安全感,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制引致消费的效应,引导农民将以前用于购买社会公共产品的资金投向消费领域,加大财政向低收入人群的转移支付,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转移支付对拉动消费的乘数作用。

4.完善农村消费市场,改善消费环境。加强交通、电网、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积极培养金融、管理、信息、技术等市场要素,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动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全面整顿农村消费市场秩序,健全产品价格、质检和售后服务体制,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清理各领域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规定和收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引导厂家将销售目光从城镇转向农村,积极调整生产结构,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生产出适合其消费需求的产品,保证所供商品农民愿意买且买得起,提高农民最终消费水平。做好家电、农机具、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把惠农消费补贴资金用好、用足、用活,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文化、旅游、信息等服务性消费,稳定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

5.转变消费观念,释放潜在消费能量。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已由生产主导型社会向消费主导型社会转变,广大农民应当转变过去勤俭持家、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等传统消费习惯和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从单纯重物质消费向物质、精神消费并重转变,从现金消费向现金、信贷双重消费转变,增加服务性消费比重。据推算1元的信贷消费可以带动1.5元的商品消费,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当为农民提供消费资金支持,降低消费信贷资格审核和担保门槛,增加消费信贷投放量,鼓励农民超前消费。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农民正确消费,将农村潜在消费需求释放出来,推动农村消费繁荣。

作者:刘永锋 谢 静

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研究论文 篇3:

家电下乡 谁是受益者?

对于农民来说,买家电可以得到补贴是件大好事。这是财政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创新和突破。家电下乡拉动了内需,在为制造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环境的同时,更为推广民族品牌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

为了“撬动”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政部、商务部研究决定,在山东、河南、四川三省及青岛市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截止时间暂定为2008年12月31日。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80%,地方财政负担20%。县级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直接划拨入农民的储蓄存折,补贴的资金数额为所购产品销售价格的13%。

从年初以来,家电下乡在山东、河南、四川已经实施了5个月了。截至5月25日,山东省共销售家电下乡试点产品近63万台,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补贴到位率达70.82%。河南省半年销售近46万台,销售额达5.38亿元,(其中彩电销售了21.16万台,冰箱销售了18.37万台,手机销售了6.41万部),共发放补贴金额841万元。截至6月8日,四川省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84912台(件),(其中彩电175297台、冰箱253237台,手机56378部),销售金额达6.83亿元,补贴到位率达71.4%。

农村消费支出带动GDP增长

2008年4月17日,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举办的家电下乡暨中国农村家电市场发展与创新论坛上,CTR市场研究公司副总裁田涛先生的“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盛宴,开拓家电市场新商机”的演讲,使我们看到了三四级市场的发展空间。目前三级和四级市场有2.1亿左右家庭,农村占到整个67.6%,这就说明农村消费市场还有待开发。

财政部官员表示,“家电下乡”的目的是激活农村消费,扩大内需。实施“家电下乡”,既可转移出口能力,减少贸易顺差和贸易摩擦,又可消化家电行业过剩产能,扭转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的势头。

国家统计局为此进行过测算:农村人口每增长1元消费支出,可以带动2~3元的GDP增长。农村人口对任何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消费需求。

企业、农民是政策的受益者

企业让利、国家补贴的“家电下乡”政策能够刺激农民消费。同样一台彩电,如果在北京卖1000元,因为中间渠道环节过多的缘故,那么在河北某个农村要卖到1200元,农村获得消费品的成本比城市高。而“家电下乡”中标的流通企业,现在能够保证这台彩电到农村后价格仍然为1000元,再加上国家补贴的13%,那么消费者最终拿到的价格是870元。

日前,河南省首批“家电下乡”政府补贴发放仪式在武陟县中心广场举行,200多位农民从国家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的有关领导手中接过购买“家电下乡”指定产品由国家直补兑现的大红存折。一位得到直补的农民喜笑颜开地说:“俺家买了一台180多升的新飞节能冰箱才花了1900多元钱,再加上政府补贴的255元钱,实际上只花了1700多元钱就买了个名牌产品,真是实惠!”

“家电下乡”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广大农民受益,也提速了中标企业拓展农村市场的步伐,加快了企业网点下沉、网络细化的进程,同时也对企业原有网点的硬件建设、店堂环境的提升带来契机,使网点的规范化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保证“家电下乡”产品的货源供应,新飞公司专门新建专线生产“家电下乡”产品,该生产线投资4亿元,产能达到了200万台。据统计,新飞冰箱(柜)今年前两个月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平均增长96.2%,创历史新高。

知名品牌是赢家?中小企业日子难过

在由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举行的“家电下乡”招投标项目,彩电、冰箱、手机、冷柜四类产品的中标结果显示,海尔公司成为该项目的最大受益者,在所有招投标产品中均有相当数量型号产品入围。

从中标品牌山东省销售情况分析,冰箱销售前三位的品牌为海尔51.72%、澳柯玛17.57%、海信科龙13.38%;彩电销售前三位的为海信28.50%、海尔21.41%、长虹19.87%;手机销售前三位的为海尔57.30%、长虹21.75%、海信14.06%。

统计数据显示,半年来,海尔“家电下乡”补贴的产品销售数量已经超过11万台,仅在山东省海尔冰箱销售已超过2.5万台,占山东省“家电下乡”家电总销量的近1/2。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要想分得一杯羹并不容易,在“家电下乡”招投标中,一些中小企业的家电经营和销售受到了门槛的限制。

浙江金海岸小冰箱厂家负责人情绪低落地表示,“现在不好做”。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做大,要么消失,做大,就意味着不断地投入。无论是怎样的一条路,对中小厂家来说日子都不好过。

奥美珂电器有限公司也感觉到了生存的压力,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只有两个办法来应对:首先是研究新产品,推出更适合农村市场的产品,另一个就是价格战。不管怎么样,价格低了总能吸引消费者的,这也是最后的一招了。

面对此状况,家电观察家沈闻涧表示,政府主导下的“家电下乡”是件好事。但对于众多企业而言,拓展农村市场的道路并不能只局限于政府招投项目。

渠道薄弱是家电下乡的瓶颈

所谓“渠道为王”,目前只体现在1-2级城市。江苏汇银电器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宽平先生说,一边是上游渠道的爆满,一边是下游市场的薄弱。什么样的渠道才有利于家电下乡呢?他认为,目前家电厂商在农村市场普遍存在重销售,轻服务的弊病,使得农村市场的售后服务主要依靠特约维修解决,而厂商又缺乏对农村特约维修门店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他建议,要有一个适合于农村市场本土化的渠道。农村家电销售比较分散,农民到县城里面买东西,近的30多公里,远的50多公里。以一台电视机为例,如果买一台电视机2000块钱,结果运费要花到5%~10%左右。如果要求上门服务,卖的人不赚钱,买的人无休止的等待。比如,上午从一个地方打电话过来,一天工作8个小时,基本上6个小时在路上。所以,农村市场必须要有综合性的家电渠道,综合性家电的人必须是本地的人。

多种渠道方能拉动内需

对于家电下乡,也有一些专家提出,农村消费不畅并非家电不“下乡”。农民不愿消费是由于收入低、公共产品不足、社会保障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而且,“家电下乡”的财政补贴,最终大部分可能会落到农村地区相对富裕的人手中。“家电下乡”实际上是在进一步消耗农村地区原本有限的消费能力,长远来看,这无益于农村消费市场的拉动。更何况,“家电下乡”本身还承担着“消化家电行业过剩产能,扭转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的重任。事实上,即使财政不给补贴,这些“过剩的”家电产品也应该有13%以上的降价幅度。

总之,拉动内需是政府首先想到的宏观策略,同时也是最有效的经济手段。“家电下乡”作为国家扶持家电企业和满足农村家电产品需求的双向优惠政策,为中国家电企业的超级产能找到了一个广阔的“泄洪区”,也解决了农村百姓购买家电不方便的难题。

作者:孙丽云

上一篇:黔西南州政府工作报告下一篇:市规划部门年底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