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效果评价张莲莲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逐渐增多,患病率也随之增加,心理社会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了解老年人的内心世界,掌握他们的心愿,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年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篇1: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方法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病人的病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60例老年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中60例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家庭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远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护理和心理护理不仅仅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障碍症状和临床症状有着改善作用,同时又能加快老年病人早日康复的疗程,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同时老年人群不仅仅有着较迟钝的反应和感觉,同时又有着相对较差的活动能力,一旦慢性病出现,常伴有焦虑、内疚以及自责等心理[1]。目前在内科老年病人的治疗中,老年病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了临床医学的高度重视[2]。我院通过对内科老年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其护理效果尤为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病人均来自内科,均伴有不同程度上的恐惧、焦虑、烦躁等症状,将120例老年病人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60例急诊内科患者男性42例(70%),女性18例(30%);最大年龄为87岁,最小年龄为66岁,平均年龄为72岁。观察组:60例急诊内科患者男性36例(60%),女性24例(40%);最大年龄为90岁,最小年龄为69岁,平均年龄为75岁。对照组和观察组急诊内科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60例急诊内科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急诊内科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家庭护理。焦虑不安患者的护理:解释-支持-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孤独寂寞患者的护理: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悲观消极患者的护理:关心-支持-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恐惧紧张患者的护理: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情绪很不稳定患者的护理:理解病人,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1.3指标评判标准:本组实验主要采取调查问卷方式,对病人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设置满分为100分,调查患儿对病房环境、护理人员等满意度。采取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作为三个评判指标。满意≥80分;满意分值在60分~80分之间;不满意≤60。总满意例数为满意例数和满意例数的总和,满意度为总满意例数和总例数的比值。

1.4统计学处理: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用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如表1所示,对照组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观察组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观察组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远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21世纪的今天,老年群体的数量逐渐增多,尤其是老年人容易患有多种慢性急性,大部分的老年患者在年龄以及身体状态的影响下,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焦虑、恐惧以及猜疑等心理,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一定的抵抗情绪[3]。

我院收治的120例内科老年患者最大年龄为90岁,最小年龄为66岁,均伴有不同程度上的恐惧、焦虑、烦躁等症状,急诊内科老年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依据患者情绪不同,分别进行有着针对性的护理,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及时的消除患者的紧张、压抑以及恐惧等心理,数据表明,对照组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观察组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观察组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远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家庭护理和心理护理不仅仅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障碍症状和临床症状有着改善作用,同时又能加快老年病人早日康复的疗程,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桂英.探讨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12:160-161.

[2]赵学明.探析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首都医药,2012,18:62.

[3]刘开燕.老年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5:148-149.

作者:阿孜古?阿巴斯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篇2: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效果评价等2则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张莲莲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逐渐增多,患病率也随之增加,心理社会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了解老年人的内心世界,掌握他们的心愿,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实施方法

针对老年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与护理,通过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病人的感受和认知,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2、心理护理的内容

2.1 孤独与寂寞的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及对医院环境陌生等多种原因导致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因此护理人员要尊重、理解、关心爱护他们。讲话要礼貌、态度要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康和啰嗦给予理解,对老人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人的影响,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达到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

2.2 恐惧与害怕的心理护理 这是老年病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发生意外产生恐惧感。针对老年病人这种心理特点,护理人员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设法把病人的情绪稳定下来。例如用轻松的言语和病人交谈,暗示他们病情并不严重,只要治疗顺利,不久即可恢复健康。只要病人对治疗有了信心,恐惧自然就会消失。指导病人保持自我的心理平衡,使其配合治疗。

2.3 焦虑与忧虑的心理护理 忧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既往身体好,突然患病,正常生活被打乱,无足够的思想准备,涉及未来不知所措,心理矛盾产生焦虑的心理,患慢性病者需长期治疗,若效果不佳,对自己的康复产生忧虑心理。针对这一状况。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其心理保健指导,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克服疾病带来的恐惧感。护理人员不但要用适当的语言给病人安慰,还要应用各种方法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其紧张程度,如让病人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听音乐等。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新角色,开展心理疏导,解除心理压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心态稳定。

2.4 绝望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得病前途渺茫,认为自己老了,已濒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组织必要的活动,以丰富病人的生活内容,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安排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如欣赏音乐、绘画、看电视、听广播等。活跃病房生活,有趣味的活动有助于克服消极情绪的滋长。老年病人一般都盼望亲人来访,护理人员要有意识的告诉家属多来看望,要多与病人谈心,帮助他们正视现实,鼓励他们振作精神,要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及其他有害的心理因素,增强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3、效果

通过对老年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精心护理均收到满意的效果。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维护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状态,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体健康恢复的目的。

总之,通过对老年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说明心理护理工作是某些药物所不能代替的,因此要想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就必须掌握丰富的医学心理学和护理学知识,以满足日益发展的临床发展需要,并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老年病人更新观念,正确对待疾病,为家庭社会发挥余热。

本文编辑:郭海瑞

食管静脉曲张病人无痛技术下治疗的护理

荣秋华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断及治疗的迅速发展,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曲张静脉能更快消除,危险性小、成功率高,并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等特点。但由于操作时间长,且内镜反复多次通过咽部,增加病人的痛苦,从而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致使在操作治疗过程中,由于病人躁动不适,影响操作治疗并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科2007年1月—2007年10月对36例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行无痛胃镜进行套扎治疗技术,术中严密监护,术后有效的护理,达到预防治疗止血的目的,病人无不适,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07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肝硬化静脉曲张病人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平均42.5岁;肝炎后静脉曲张14例,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43.5岁;酒精性肝病静脉曲张病人6例。

1.2 方法 病人在心电监护下,首先建立静脉通道,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 g口服,行咽喉部表面麻醉,取左侧卧位,鼻导管吸氧1 L/min-2 L/min,静脉应用200 mg/20 mL丙泊芬,当病人入睡后,用OLPYMPUS-XQ240型电子胃镜观察食管静脉曲张情况,无套扎禁忌证者应用Saeed 6连发套扎器套扎治疗,经内镜下用小橡皮圈将正在出血或曲张的食管静脉套扎,使血流阻断、缺血、闭塞,达到治疗止血的目的。

2、结果

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咳嗽、恶心、呕吐、躁动较普通胃镜下病人明显好转,无一例并发症发生,询问对检查过程的遗忘和满意程度均达100%,感觉舒适,反应良好。

3、护理

3.1 术前心理护理 首先了解每例病人术前的心理状态,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无痛胃镜检查的方法、原理、优越性、安全性及与普通胃镜检查的区别、介绍病情、手术过程、预后情况及治疗配合要点,使其解除顾虑,主动配合,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3.2 术中护理 保持病人正确的左侧舒适卧位,固定好有带的牙垫,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意识、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口腔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密切配合医生操作。

2.3 术后护理

2.3.1 苏醒的观察 因使用镇静剂,多数病人术后短时间内处于嗜睡状态,因此,常规由专人护士持续监测呼吸、心率、血压、SpO2、分泌物及意识情况30 min-90 min,直至病人各项生命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定向及运动功能恢复良好。对于肝功能极差,药物代谢时间延长,故需减少此类病人的用药剂量,尽量使所有病人均在治疗后15 min内清醒。严密观察病情,及时为大夫提供有效的医疗信息。

3.3.2 饮食护理 术后2 h可进食,以流食为主,不吃甜食、果汁及硬性食物,进食以半汤勺为量,细嚼慢咽,由于病人食欲较差;尽量做到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者,可给予开塞露或清洁灌肠处理,亦可给予口服乳果糖治疗。常规应用抑酸药及黏膜保护剂,药片口服应研磨冲服。

3.3.3 出院指导 病人一般于套扎术后2周出院,告知病人出院后仍要同住院一样进软食,生活要有规律,减少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自己早日康复。

4、小结

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是一个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以往由于未采用无痛技术,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不能很好地与医生配合,降低了治疗的成功率,甚至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还有相当部分病人因恐惧而拒绝治疗,而且检查治疗过程中,会引起病人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对年老体弱的心血管疾病病人产生不良影响,开展无痛胃镜下治疗能有效降低病人的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对病人、操作者及疾病诊治均十分有益。护理配合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提供消毒灭菌质量可靠的器械设备,加强术中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氧气、急救用品、抢救药品的准备,提高了内镜操作的安全性。

本文编辑:郭海瑞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篇3: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措施

摘要:本文以作者实际经验为材料,介绍了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并给出了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关键词:内科老年病人 心理问题 护理

1 内科老年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1 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支持—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1.2 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動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1.3 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支持—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1.4 恐惧紧张。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1.5 疑病。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疏导—解释。

1.6 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护理原则: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2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措施

2.1 语言性沟通。

2.1.1 劝说开导。《素问·汤液·醴论》曰:“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也。”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故护理人员应“视人犹已”,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威力,诱导鼓励患者,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2.1.2 交心谈心。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闲谈,聊天,拉家常,“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基础,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没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同时还可以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2 非语言性沟通。

2.2.1 移情。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血,调动人体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变重,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响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整天围绕着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甚至紧张、惶惶不可终日。对于这类病人,护理中可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注意力,转内病为外病,转心病为腿病,以不治为乃治,每每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正如清代医家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所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心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

2.2.2 相制。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忧伤的患者给予更多的照顾,关心他们的生活,以真诚的态度聆听他们的烦恼的诉说,并且有意识地多说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话,让其听听相声,看看喜剧,保持一种愉快的情绪,以制约忧伤之情,这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方法——“喜胜忧”的思想体现。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

[2] 邵永春.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1999

作者:刘岩

上一篇:电信计划与思路下一篇:严以律己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