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人格教育中责任研究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小学生积极人格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标杆。学校确立“积极人格教育”的办学特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本文旨在初步探究小学生积极人格教育的可行性策略和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教育教学中,不仅能提升学校办学内涵,擦亮学校办学特色品牌,更重要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人格教育中责任研究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人格教育中责任研究论文 篇1:

塑造积极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摘 要] 积极人格教育是着重培养小学生积极人格,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在校园范围内,开展积极人格教育能够丰富教学内涵,培养德才兼备的学子。本文从积极人格教育视角,结合校园积极人格教育内容,阐述了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积极人格;核心素养;校园特色;学生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鼓励学校办出特色,推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连平县第一小学结合自身特点,在已有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积极人格”校园特色文化,从校园文化氛围、日常管理、课程引导、课外活动、协同发展五个方面进行建设,将学生积极的现实能力与潜在能力结合起来,发挥自身良好人格的特质,形成积极人格,为其人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积极人格的内涵

长期以来,小学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对小学生人格形成的研究不够深入。积极人格原本是积极心理学与进化心理学概念,用来描述人良好人格的形成和积极影响因素。在小学教育中,积极人格是指在学校、家庭、社会外界环境影响下,引导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各种影响因素。连平县第一小学选取了诚信、友善、自律、感恩、好学、乐观、活力以及审美八个特征词语来培养学生积极人格。这些特质将引导学生发现真善美、以积极的心态解决困难,学会相处,表达和创造出美好事物。

二、培养积极人格的具体策略

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深化积极人格教育

在学校推行积极人格教育,应在校园内营造出积极人格教育的文化氛围,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积极人格的特质。为此,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积极人格教育的宣传。

2.加强对教职工的管理,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规范教职工的工作管理制度,约束教职工行为,结合积极人格教育,推行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管理模式,使学生能够从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感受到积极人格的魅力。首先,关注教师的工作和教学细节,完善管理工作。其次,规范学生在校的行为举止。最后,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优制度。

3.开设积极人格课程,正面引导学生成长

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积极人格教育课程,与思想品德课程共同进行学生的人品培养。首先,以本校多名教师共同编纂的《积极人格教育读本》分年级进行德行教育,从影响小学生认知的生活、卫生、学习、安全等方面对学生思想进行拨乱反正,分层次、分阶段地引导学生认知真善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其次,将八个积极人格特质渗透到语文、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中。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穿插积极人格特质内涵,以具体的实例来解释诚信、友善、自律、好学、感恩等,逐渐深入学生内心;最后,定期开设心理辅导课程。通过心理教师主动分析小学生困惑的心理问题,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男女之别、生理特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使学生告别自卑,保持自信、自律、乐观的状态。

4.组织积极人格主题,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

积极人格内涵的理解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实践。为此,组织积极人格主题教育活动,带动学生感受积极人格的魅力。首先,积极人格教育活动常态化。将积极人格教育规定为国旗下讲话、班会宣传的重要内容,在持续的时间内强化学生对积极人格的认同;其次,大型活动后进行积极人格教育。如在安全教育活动结束后,向学生传达维护自身安全与自爱、自律等积极人格的要求是一致的。在艺术节活动后,结合班级具体的演出,阐述活力审美、乐观自信等内容;最后,开展学雷锋校外公益活动。通过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展现个人才艺等方式向社会传递小学生自身的积极人格和能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感悟。

5.联合社会机构,进行协同教育

积极人格的教育还应吸收社会机构的力量,采用协同教育的方式,共同引导学生。首先,联合家长群体。注重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弥补积极人格教育工作的不足;其次,联合文化机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培训场地和机会,有计划地开展培训课程,提升小学生艺术素养;最后,联合社区工委,让学生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开展关爱活动。

总之,学校应从多个方面塑造小学生的积极人格,发挥积极人格对个人举止行为的引导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之菲.人格成长为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J].現代教学,2018(7).

[2]崔艳蕾.小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培养的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7(16).

(责任编辑:刘洁)

作者:曾锦军

小学生人格教育中责任研究论文 篇2:

积极人格,出彩人生

【摘要】小学生积极人格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标杆。学校确立“积极人格教育”的办学特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本文旨在初步探究小学生积极人格教育的可行性策略和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教育教学中,不仅能提升学校办学内涵,擦亮学校办学特色品牌,更重要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积极人格教育;全面发展;特色课程

一、积极人格核心概念的界定

积极人格的教育和培养,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它内涵丰富,可以从六个不同的维度概括出24个人格特质。(一)从认知力量的维度,包括创造力、判断力、好奇心、好学、洞察力;(二)从情感力量的维度,包括真诚、勇敢、坚持、活力;(三)从人际力量的维度,包括善良、爱与被爱的能力、社交智力;(四)从公民性力量的维度,包括公平、领导力、团队精神;(五)从避免极端力量的维度,包括宽容、谦虚、审慎、自制;(六)从更高的精神超越力量的维度,包括审美、感恩、希望、幽默、信仰。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要求,学校可以从以上24个人格特质里选定了包含德智体美等内涵的几个积极人格特质,如,诚信、友善、自律、感恩、乐观、好学、活力、审美等,作为学校积极人格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二、国内外关于积极人格教育研究现状的述评

在国外,积极人格属于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是近年来在西方(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心理学界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在2004年出版的《现代心理学史(第八版)》中,美国心理学史家舒尔兹称:“积极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积极心理学主要是在个体水平上对人格进行了研究,积极心理学主张人格研究不仅要研究问题人格特质和影响人格形成的消极因素,更要致力于研究人的良好人格特質以及影响人格形成的积极因素,特别是研究人积极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在个体良好人格特质形成或发展中的作用,我们把这种人格研究倾向称为积极人格研究。

在国内,提出积极人格教育研究的起步较晚。目前,对小学生人格教育的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数量较少,而且多是关于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且一般仅限于对具体问题行为进行研究,并没有上升到系统的积极人格教育的高度。

三、小学生积极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和《训蒙文》就为学生们明确制订了一套人格标准,它所倡导的“见人善,即思齐”“勿谄富,勿骄贫”等至今仍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但到了近现代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教育又走入了一个很深的误区,重智能、轻人格,特别是对积极人格教育的忽视,这一片面的教育取向已经产生许多不良效应。到2016年9月13日,国家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可见,国家对青少年人格教育的重视程度。

重视小学生积极人格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它具有推动、升华社会文明的巨大作用,是构建当代民族精神的重要方面。小学生身心都处在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人格培养是一个复杂、多侧面、多层次的统一体,小学生人格教育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习效率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因此,人格教育必须坚持全面整体、持续统一、个体特色和社会化的原则。作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通过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生积极人格教育策略初探

积极人格教育可研究的范围广泛,可从24个人格特质里选定包含德智体美劳的几个积极人格特质,如,诚信、友善、自律、感恩、乐观、好学、活力、审美,作为学生积极人格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培养好学生这几个积极人格特质,可从丰富课程、文化、活动三方面去具体落实和实施。

(一)开设“积极人格教育”系列课程。通过课程首先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其中,德育月主题教育课程、学科课程(思品课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多彩特色课程作为学生积极人格教育的主课程。

1.月主题教育课程:围绕积极人格教育的核心特质,学校规划出固定的月主题教育内容,并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抓好课程落实。

2.思品课(各学科渗透):要求思品课和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一课一教育,助力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语文、数学、英语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诚信、友善、自律、好学、感恩等方面;体育、音乐、美术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律、乐观、活力、审美等方面。

3.正常开放心语室和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化解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心理问题,懂得自我调节,懂得自尊自爱,从而培养学生们自信、自律、乐观等积极的人格。

4.开发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着力打造小学生“积极人格教育”特色品牌,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

(1)开设多彩课堂兴趣班。根据学校实际,可开设书法、诵读、石头画、跆拳道、架子鼓、乒乓球等多个多彩课堂兴趣班,集中安排每周的一天下午为全校统一的上课时间,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也可由学校有此方面才艺的教师兼任。多彩课堂活动的实施,尤其是艺术类、体育类特色课堂活动的开展,会深受学生的喜爱。每学年再举办校园艺术节,给学生提供竞技舞台,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特长,而且让他们在活动参与中、竞技比赛中塑造强健的体格和诚信、友善、自律、乐观、活力、审美等多方面的积极人格。

(2)创意寒暑假作业。每学期寒暑假到来之际,安排布置个性化的寒暑假作业,主要内容可以有:“悦读悦快乐”“我写我思”“家务小能手”“运动小健儿”、创意手工、石头画、摄影、绘画等,并且分低、中、高年级设置相适应的内容,既增强了寒暑假作业的趣味性和操作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成功,在劳动中体验生活,在运动中增强体质。

(3)举办校园体育、艺术节。每学年在六一节来临之时,学校举办一次校园艺术节活动,比如,经典诵读、师生现场书画比赛、作文竞赛、班级合唱比赛、六一文艺汇演等;体育类活动项目可以有:田径类、乒乓球、跆拳道、拉丁舞比赛等。举办校园艺术节,不仅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艺术素养的平台,更塑造学生出乐观自信、活力等积极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打造“积极人格教育”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文化、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处处体现积极人格教育特色,展现特定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让学校的德育特色文化深入人心,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对学校德育特色进行倡导、践行、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师生统一的理念和精神风貌。

(三)开展“积极人格教育”系列活动。包括开展积极人格教育德育月主题活动、举办校内艺术节活动、积极参加校外各类实践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敬老院慰问老人活动、社会公益义演活动、学校合唱队(舞蹈队)参加各类比赛活动等。诸多类似活动是学校积极人格教育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体验,巩固学校积极人格教育的养成。

有人说:“教育是一群人的朝圣之路。”笔者很认同。学校全体师生在“塑造积极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以朝圣的虔诚之心,不懈努力,积极探索,都将拥有积极向上的人格,都能全面发展,并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杜·舒尔茨,西德尼·埃伦·舒尔兹.现代心理学史(第八版)[M].叶浩生,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OL].https://baike.so.com/doc/26795761-28091559.html.

[3] 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OL].https://baike.so.com/doc/24396081-25220490.html.

责任编辑 吴华娣

作者:林春娜

小学生人格教育中责任研究论文 篇3: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对小学生人格的培养

【摘要】人格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健康人格是一个人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立足于社会,担当起社会、家庭责任的根本条件。抓好小学生的人格教育,是国家与社会赋予我们小学教育的神圣职责,各学科教师是小学生人格培养的践行者。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以教师人格典范作用与教学设计策略融合的方式,对体育课堂开展学生人格培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小学生 教师人格魅力 体育教学 人格培养

人格是一个人内在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它体现在气质、性格、品德、爱好、操行、观点、态度等,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所谓人格培养,即“是一种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全的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做人”,其内容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努力拼搏,甘于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担当起社会、家庭所赋予的责任,成为我国发展建设需要的有用人才。小学是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段,做好小学生人格培养的奠基工作是全体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本文根据体育教学,主要以室外场地为主,师生身体与思维双边协同活动的特点,以教师人格典范作用与教学设计策略相结合,对体育课堂如何开展学生人格培养进行了讨论。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教师的人格是教师本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鲜明的人格是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的综合。教师的人格是一种力量,魅力是一个磁场,它体现在教师的举止言谈之中,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激励和引领作用。

1.用爱心滋润童心,唤起儿童的奉献爱心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爱,为教师用博大爱心去诚挚地关心每一位学生,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唯有真心地关爱,才会深入到学生的心底,学生才会接纳你,信任你”。陶老先生在告诫我们,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尤其我们体育课室外酷暑严寒场地的教学,对每一个当今家庭受宠爱儿童的毅力都是一个考验。教师要认真观察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身体状态。比如,发现儿童身体不佳,及时送医务室用药、休息;为穿衣单薄的学生加上一件衣服;对情绪低落的儿童给予积极鼓励;对体能弱的同学耐心示范、指导。为此,教师的一个和蔼的目光都传递着对学生的厚爱,一声亲切地问候都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位学生都活跃在温馨、和谐的体育课堂里。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使学生在爱中领悟了爱的真谛,点燃学生献爱心的火花。同时激发学生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爱家庭,爱祖国的热情。

2.以率先垂范的表率作用,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责任与担当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中华民族迎难而上,甘于奉献,锐意创新,富民强国的人才素养需求,是小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是在生活、学习环境中影响和教育中形成、发展的。教师工作中的率先垂范的引领、熏陶、感化作用,对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教师课前进入场地,清理布置场地,准备体育器材,为教学实施做到周密准备。当学生走进运动标线清晰的场地,所见整洁的体育器材,眼望着教师和蔼可亲的目光,对教师这种辛勤劳动、责任担当的精神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学生幼小心灵中萌生责任担当的认知,势必在幼小的心灵中为老师的责任担当精神点赞。当体育下课铃声响起时,有的学生围拢到老师的身边,主动帮助老师清理体育课堂场地。协助老师做到力所能及的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唤起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这是语言教育不可比的。随着教学的深入,使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得到发展和完善。

3.公平正义一视同仁,培养学生的诚信、公平竞争意识

公平公正、一视同仁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工作中即是公平正义的践行者,也是公平正义的传递者,它体现在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对每一项工作处理的公平性,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分层教学的制定标准与实施,公平、公开、公正地做到切实按学生体能、身高等个体条件合理分层;体育的测评结果具有说服力,得到学生认可;课堂训练的指导与评价一视同仁,得到学生的钦佩;甚至体育器材的分配数量、质量的差异,都是教师人格的具体体现。如果处理不当,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阴影。为此,公平正义是创立和谐课堂环境的重要条件。公平是培育学生诚信思维的土壤,公平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所以,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提升班级凝聚力,创立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公平竞争意识。

二、科学构思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体育教学育体、育心的双重作用

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训练项目不仅是单纯地传授体育技能知识,而且蕴藏着诸多的学生人格培养的内涵。要深入挖掘,切合实际地把体育技能传授与人格教育科学地融入一体,科学构思,科学评价,实现学生的体育技能、思想、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等得到全面发展。

1.在体育训练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团队精神即是一个人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表现;是一个人融入社会、立足于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条件。而团队意识薄弱是当前小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笔者认为:各项风趣而特殊的集体活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蕴藏着丰富的学生团队意识培养潜能。比如拔河、足球、接力等集体活动,在参与团队比赛活动中,参赛的每一个小学生的内心自然产生一种互相依存、相互负责、相互协作的共同的承诺,为获胜的同一目标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当发令枪声响起,他们的团队就会形成一种通力合作的努力拼搏,此时此刻同坐的小摩擦,邻座的小矛盾都云消雾散。无论胜负,在比赛结束的每个学生表情中都洋溢着参与活动的愉悦,在议论中都为自己的队员贺彩。这种议论可延续课间及每个家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每个人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2.在体育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拼搏向上精神

拼搏,是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全力以赴,不断探索和不断追求,体育与拼搏二者密不可分。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新时代国家发展建设人才需求。为此,要把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构思设计新颖而又适合学生的好奇心理的体育竞赛活动,比如多种形式的短跑、多彩跳繩模式、花样踢毽子等训练测试活动,诸多的单赛项目适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技能,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奋进向上的进取精神。

综上,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实现学生学真知、养真德、说真话、识真才、求真理、做真人的健康向上的人格,关键在教师。为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堂师生互动的优势,把健康人格教育贯穿于体育课堂的各个环节之中,以率先垂范的品格激励学生,以博广精深的知识丰富学生,以循序诱导的方式去引领学生,逐渐完善、发展学生的人格,为他们的人格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瑜燕.论体育教学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教育与管理,2011.

[2]王俊富.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

[3]王贤宗.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J].东南西北:教育,2017.

作者:刘明秀

上一篇:乡村卫生所建设方案下一篇:开门红领导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