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2005-2006年度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情况2005-2006年,福建省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共有86个市(县、区)参加(其中有8个市,72个县,6个区)。经省科技进步考核专家组的评审,推荐通过考核的共54个地区,占全省市、县、区总数的62.79%,其中包括4个设区市、45个县(市)、5个城区。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论文 篇1:

江苏县(市)科技进步对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要:文章利用2003年~2004年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江苏县(市)的数据,计算江苏县(市)科技进步的主要指标与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江苏县(市)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发现江苏县(市)科技进步与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相关分析;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不仅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更为突出,而且使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在这一点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例外,江苏县(市)也是如此。本文利用第三次即2003年~2004年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中收集到的2004年江苏省68个县(市)的有效数据对江苏县(市)科技进步对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即江苏县(市)科技进步与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分析。

皮尔逊相关系数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相关系数前面的符号表征相关关系的方向,其绝对值的大小表示相关程度,相关系数越大,则相关性越强。变量X和变量Y(样本数为N)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从三个方面分析江苏县(市)科技进步与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是县(市)科技投入,即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和本级科技三项费用,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二是县(市)科技实力,即专业技术人员数和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三是县(市)科技产出,即授权专利总数和万人授权专利数,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

由于存在样本抽样的随机性、样本数量少等原因,样本相关系数不能直接说明样本来自的两总体是否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显著性检验。本文采用的分析工具为SPSS12.0。

一、 县(市)科技投入与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1. 县(市)本级科技三项费用与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本级科技三项费用与其主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指标,包括申请专利总数、申请发明专利总数、授权专利总数、授权发明专利总数、GDP总量、财政收入总量、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见表1。可见,本级科技三项费用与其主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1县(市)本级科技三项费用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

注:带*号和**号的数据分别表示相关性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

由表1可以看出,江苏县(市)本级科技三项费用与反映其科技、经济和高技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级科技三项费用每增加100万元,申请专利总数能增加11件、发明专利申请数能增加2件,授权专利数能增加7件,授权发明专利数就能增加1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能增长20 128万元。可见,科技投入规模越大的县(市),其科技产出规模也越大,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也越大。

表1中的数据还表明,江苏城市本级科技三项费用每增加1万元,GDP总量增加10亿,年财政收入总量能增加164.07万元。可见,县(市)科技投入量越大,经济发展速度越快。

2. 本级科技三项费所占比例与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与其主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包括10万人专利申请数、10万人授权专利数、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邮电业务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见表2。

表2本级科技三项费所占比例与其科技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的相关系数

注:带*号和**号的数据分别表示相关性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

由表2可以看出,江苏县(市)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与反映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10万人专利申请数和10万人专利授权数就可分别增加24.95件和15.70件。说明江苏县(市)科技投入在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越高的城市,其科技产出水平也越高。

表2中的数据还表明,城市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GDP能增加13 235.83元,人均财政收入可增加2 140.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能增加827.27元,人均邮电业务量可增加380.56元。可见县(市)政府科技投入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越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也越高。

二、 县(市)科技实力与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1. 县(市)专业技术人员数与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专业技术人员数与其主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指标,包括申请专利总数、发明专利申请数、授权专利总数、授权发明专利总数、GDP总量、财政收入总量、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见表3。

表3专业技术人员数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

注:带*号和**号的数据分别表示相关性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

由表3可以看出,江苏县(市)所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数与反映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些指标之间显著正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数每增加1万人,申请专利数和授权专利数可分别增加28.33件和19.27件,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数分别增加3.98件和1.56件。可见,县(市)中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越多,科技产出发展水平也越高。

表3中数据还表明,江苏县(市)专业技术人员数每增加1万人,GDP总量可增加29.40亿元,年财政收入总量就可增加42 783.21万元,另外高技术产业增加59 916.08万元。可见县(市)中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数越多,经济发展质量越高。

2.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与其主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包括10万人专利申请数、10万人授权专利数、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邮电业务量、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见表4。

表4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

注:带*号和**号的数据分别表示相关性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

由表4可以看出,江苏县(市)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与反映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每增加100人,10万人专利申请数就可增加6件,10万人授权专利数可增加6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能增加73 122万元。可见,江苏城市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越高,科技产出水平越高,技术市场越活跃,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也越高。

表4中还表明,江苏城市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每增加1人,人均GDP可增加36.63元,人均财政收入可增加5.8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增加4.6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2.64元,人均邮电业务量可增加0.71元。可见,县(市)中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越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也越高。

三、 县(市)科技产出与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1. 县(市)授权专利总数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授权专利总数与其主要科技、经济发展指标,包括GDP总量、财政收入总量、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县(市)授权专利总数与反映其经济发展的一些指标之间显著正相关。授权专利总数每增加1件,GDP总量增加8 500万元,财政收入(下转第93页)增加1 341.78万元。可见,县(市)科技产出规模越大的城市,其经济发展速度越快。

表5授权专利总数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

注:带*号和**号的数据分别表示相关性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

由表5可以看出,授权专利总数与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之间相关性显著,授权专利总数每增加1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就可增加2 139.79万元。说明县(市)科技产出规模越大,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越高。

2. 十万人授权专利数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十万人授权专利数与其主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指标,包括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邮电业务量、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见表6。

表6十万人授权专利数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

注:带*号和**号的数据分别表示相关性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

由表6可以看出,十万人授权专利数与反映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主要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十万人授权专利数每增加1件,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分别能增加643.71元和103.0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增加85.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40.73元,人均邮电业务量可增加16.45元,高技术产业可增加10 077.92万元。可见,县(市)科技产出水平越高的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也越高。

四、 分析结论

综合上述讨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江苏科技进步水平越高的县(市),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也越高,即科技进步对县(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确确实实是第一生产力。具体而言:

1. 对县(市)而言,科技投入即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和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越高,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也越高。

2.科技实力即专业技术人员数和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越高的县(市),十万人授权专利数、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越高。这说明科技实力越强的县(市),其科技产出水平也越高,科技活动也越活跃,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也越快。

3.科技产出即授权专利总数和十万人授权专利数越高的县(市),其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和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越高。这说明科技产出越高的县(市),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越高。

4. 综合上述结论可以得知,对县(市)而言,增强自身的科技实力,提高科技产出水平,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提高县(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谢家发.统计分析方法.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梅姝娥,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永清,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6-09-2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刘永清 梅姝娥

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论文 篇2:

2005-2006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态势分析

1 2005-2006年度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情况

2005-2006年,福建省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共有86个市(县、区)参加(其中有8个市,72个县,6个区)。经省科技进步考核专家组的评审,推荐通过考核的共54个地区,占全省市、县、区总数的62.79%,其中包括4个设区市、45个县(市)、5个城区。从总体上看,本次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进展顺利,申请并通过考核的市(县、区)均比上次(2003—2004年)考核参与度扩大。科技进步发展态势总体评价:

1.1 市、县、区各级政府对科技工作重视程度有所增强。依靠科技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全省市(县)科技进步的宏观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科技投入得到重视和加强,本级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有较大提高,地方在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大多数市(县、区)“三项一票否决”定性与定量指标完成情况有所提高,特别是在定量指标——本级科技三项费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上,地(市)、县(县级市)、城区均在以12%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长,其中,县(市)中只有12个县(市)出现了零增长或下跌,平均县(市)的增长比例是23.1%,城区本级科技三项费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均是上升的,其平均增长比例为11.3%,说明各地方党政领导对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对于科技的投入加大,综合领导和管理科技产学研的力度加强。

1.2 科技活动活跃,科技产出增大,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政府服务企业的职能得到较好发挥。企业创新活动增强,产出加大,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进一步突出。

1.3 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分析市、县、区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科技投入比较大、科技实力比较强和科技产出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也比较高,市、县、区科技进步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科技进步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科技对经济、社会影响因素指标分析出现正相关关系。市县区人均GDP、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有明显增长。社会事业推进工作力度明显增强,三废排放率、九年义务教育率、人均邮电业务量等指标呈现进步态势。

1.4 大部分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和作用得到发挥,科技工作职能充分体现,工作有为有位,在推进地方科技进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1.5 不同地区之间在部分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上的差距还在加大。地区间比较分析还发现,科技进步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和比较低的地区之间,山区与沿海在部分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上的差距还在加大。2005年相比2006年,科技进步水平比较高和比较低的城市之间在本级科技三项费用、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人均财政收入、人均邮电业务量等重要指标上的差距在加大;县(市)之间在本级科技三项费用、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企业技术开发投入、财政收入和人均财政收入、人均邮电业务量等重要指标上的差距在加大;城区之间在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人均财政收入等重要指标上的差距在加大。

2 2005-2006年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态势分析的重点

2005—2006年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收集到8个城市(不包括厦门市)、72个县(市)和6个城区共86个地区的数据。经过验证,各市县区的数据基本上可靠,将所有上报的86个地区的数据归入全省的市、县、区科技进步态势分析之列。此次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对县(市)区的科技进步数据进行重点考核,设区市的考核数据指标较为简单,因此,科技进步数据的分析也是以县(市)区的数据分析为主。对整体数据的考察重点集中在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企业发展三方面的16组数据的考察。

3 2005—2006年度福建省城市科技进步态势

全省八个城市(不包括副省级城市厦门市),在科技投入与产出方面表现平衡增长的趋势。在推进地方科技进步中主要科技三项费用指标增长幅度较大,达到14.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额上增加28.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两年内增加25.62%;年技术成交额上涨了39.66个百分点;科技发展基金增长24.7%。在肯定我省设区市在科技投入与产出整体增长速度加快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以下的指标数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通过ISO系统等标准认证的比例在2006年占了现有企业的39.2%,这仍然低于相应的省份(根据2002年陕西省的调查数据,陕西省的随机调查的74家企业中51.35%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8.1%通过了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而新的标准认证SA8000认证,在环保、人力资源等领域上对企业又有更高的要求,通过企业更少。在本级科技三项和授权发明专利数量费用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项目上出现了零增长和负增长,说明我省的科技发明创新工作任重道远,科技发明创新的品种数量与质量都有待提升。

从地区差异上看,第一位的福州市与第八位的宁德市在投入上的差距在拉大,两者差距由2005年的34倍增加至2006年的36倍。

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福州市与宁德市的数值差异在2005年、2006年维持在72.6倍。而对比表格可以发现,各市的科技资金使用效率上的差异明显。

4 2005-2006年度全省县(市)级科技进步发展态势评价

4.1 科技投入方面

福建省全省县(市)的科技投入,以下列数据为例,本级科技三项费用,2005年为308.30万元,2006年为379.58万元,增幅为23.12%,两年内平均科技三项费用决算增长比例为19.8%,科学事业费从2005年的65.75万元增至2006年的82.32万元,增幅为25.2%;科普经费支出从2005年的21.61万元增至2006年的24.74万元,增幅为14.40%;风险投资基金从2005年的413.53万元增长为2006年的597.97万元,增幅为44.6%;科技发展资金从2005年的252.21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276.41万元,增幅为9.6%;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从2005年的1.18万人增长为2006年的1.24万人,增幅为5%。以上数据反映出福建省县(市)一级的科技投入量增长快速,但在不同领域中有明显差异。其中风险投资增长最为迅速,反映了科技融资力度增强,且方向有了多元化的发展。而数据同时提醒我省基层的科普经费不足现象普遍存在。

4.2 科技重视程度方面

科技投入得到重视和加强,本级科技三项经费的增幅与对应年度的财政支出的增幅持平,均占到对应年度财政支出数的1.2%。其中,以泉州市晋江市两年内平均2.1%的比重居全省县(市)的第一位。全省县(市)一级达到平均数以上的有43个,未达到平均数的为29个。这些数据反映了各县市对科技工作重视程度的整体意识在增强,在地方经济财政中能给予科技更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4.3 科技产出与创新程度方面

在各地县(市)、城区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地区的科技产出成果显著(见表5、表6、表7)。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3.51%(2005年与2006年数据相比,下同),所占同期工业增加值比重增长0.64个百分点。专利申请数增长16.83%;平均每10万人专利申请数增长8.37%;发明专利申请数增幅为24.58%;授权专利数增长15.3%;10万人授权专利数增幅为17.7%;授权发明专利数增幅为13.02%。从中看出:(1)高技术产业的高增长性在全省表现显著。(2)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的比重明显偏低,且在2006年较2005年相比,呈现下降的趋势,从6.2%下降为4.7%,这应引起各地区乃至全省领导的关注。

4.4 科技推动企业业绩增效方面

2006年与2005年相比,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增长方面,上升了40.6%,其所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增长0.13个百分点,增幅为6.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通过ISO系统等标准认证的比例增长2.53个百分点,增幅为10%。其中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增长快速,说明企业对产品的科技创新方面给予了更多的重视,而企业中通过ISO系统标准认证的数据偏低。

4.5 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

全省县(市)的平均每年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上涨了137%,其中福州市闽候县、泉州市石狮市和三明市明溪县,分别以4.78倍、4.13倍和3.22倍的涨幅位列前三名。在实用科技成果转化数量方面,莆田表现出色,前十名中独占4位。反映了莆田市政府和科技主管机构在实用科技领域的政策引导到位。

而上级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总数由2005年的276家增长到2006年的366家,涨幅达32.6%,但是总量相对于周边东南部省份(广东、浙江等)来说仍有一定距离,而且分布相对集中于福州、漳州和泉州,而闽西集中在龙岩新罗区。这与各地的高校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息息相关,说明了闽东的福州和闽南地区的漳州与泉州在教育软环境和人才储备上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

5 2005—2006年度福建省城区科技进步态势

福建省的6个城区在2006年的科技进步态势与2005年相比有如下特点:

——科技资金投入量明显提高,尤其是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决算增长比例和风险投资基金数额保持着高增长;

——科技成果产出方面,专利申请数出现了负增长,而专利授权数量则出现了增长,这说明了在科技产业化与专利权申请的质量上有了整体的提升,我省城区的科技成果质量稳步上升。

——从地域尺度上,沿海内陆的城区差异明显,但是闽西三明市的梅列区增长速度加快。尤其是梅列区加大投入科学事业费,逐步体现出闽西的主要科研中心应有的作用,采用引进新技术的方式加快提升自己的工业技术层次。

6 2005-2006年全省各级地区科技进步发展整体评价

从总体上看,福建省各级地区科技进步发展指标显示,福建全省的科技发展情况正向着高效、高速的方向发展,且从各地上报的材料上看各地区能从自身特点出发,发展有地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各级行政单位上对于科技的重视程度普遍增强(具体数据见上述的表格)。市、县、区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力度、快速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强度为主线,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通过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加速培养科技人才,营造科技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出水平,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形成,实现市、县、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5-2006年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态势分析表明,通过考核的市(县、区)科技进步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定量考核指标的主要数据分析比较显示出市、县、区之间,山区与沿海之间科技进步工作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地区差异也在进一步被拉大,福州和泉州发展趋势加快显著,显示了从科技到经济的增长极的作用,而闽北地区及闽东北的宁德仍有不小的差距。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科技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科技投入不足,科技进步水平不高。因此,各级政府特别是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科教兴市(县)工作和推进区域科技进步的力度,整体提升我省市(县、区)的科技进步水平。

作者:丛 林

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论文 篇3:

广西各地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算与比较研究

【摘 要】文章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上的索洛余值法,利用广西14个地市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测算了这些地市各年的要素投入弹性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并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在测算的基础上对科技进步促进广西各地市经济增长的状况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促进广西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Cobb-Douglas;生产函数;索洛余值法;科技进步贡献率

科技进步是决定一个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高度的关键因素,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评价创新型国家(地区或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科技进步对广西各地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应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来提升广西各地市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科学、合理地测定广西区内各地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对其进行持续监测和纵、横向比较,这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广西区内各地市科技进步水平、发展趋势和潜力,并发现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对策。也就是说,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对于制定和实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正因如此,研究者开展了诸多方面的工作,形成不少成果[1-14],但针对广西各地市的成果尚未出现。今后一段时期是广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实现富民兴桂、缩小广西与发达省区差距,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对广西各地市的科技進步贡献率进行测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各地市乃至全区科技进步水平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对实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发展战略目标,发挥科技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广西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将利用广西14个地市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测算各地市各年的要素投入弹性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1 广西各地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模型与说明

1.1 模型建立

综合国内外的计量方法和前人的期刊文献后,考虑到我国的统计体系,包括数据的采集口径,公布的数据指标及统计手段,以及在本文研究前期所进行的大量试算及对试算结果的分析,本文最后确定根据1992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统计局联合颁布的计科技1992〔2525〕号文件推荐的方法,选择C-D生产函数法基础上的索罗余值法。

选择该方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该方法是权威经济学家多年的潜心研究结果,并且由于它具有科学性、简便性的特点,使得该方法多年来一直备受经济学界的推广和应用,甚至应用于各国政府的相关统计中。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并且研究成果也与事实情况大体相符,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更可靠。②该方法是1992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统计局联合颁布的文件中推荐的方法,可见在国家统计局及相关部门的研究中,该方法不仅科学合理,而且适合中国国情。③该方法所包含的各项要素指标选取,符合我国统计情况。

1.2 指标度量及数据描述

在测算14个地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时,总产出Y用各市2003—2010年各年的GDP来衡量,并处理为2003年的不变价格。劳动投入L用年底就业人员来表示。在衡量资本投入K时,初始年份(2003年)的资本存量采用同前文一致的处理办法,即用初始年份的GDP的2.58倍来近似估算。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也分别用各市的GDP平减指数(2003年=100)来代替。折旧率也为9.6%;当年投资中,由于缺乏各地市当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故选用当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代替,这将造成估算结果的不准确,下文中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14个地市的相关指标值均来源于各年广西统计年鉴。

2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比较分析

本文关注的是各地市的资本弹性,并依此测算出各地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因此选择固定效应的变系数模型来对参数进行估计。各地市资本弹性的估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到,各地市资本弹性的估计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检验,调整后为0.996,DW统计量也显示不存在自相关,说明模型拟合的效果很好。

各地市的资本弹性中,除了百色、贺州、河池三地以外,其余各地的资本弹性均大于0.5,而前文测算的广西的资本弹性为0.38,由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出来的各地市资本弹性与广西全区的相差甚远。对比模型估计的数据差异,可以认为其原因如下:在应用时间序列测算南宁市和广西资本弹性时,当年投资是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来衡量的,而在测算各地市资本弹性时,当年投资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部分地市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不全)。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更为合适的衡量当年投资的指标。比较分析广西统计年鉴2个指标数据发现,虽然早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总额相差不大,但近年以来,后者要明显大于前者。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利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代替当年投资来估算各地市资本弹性存在较大的误差,应该进行调整。

在利用1978—2010年时间序列测算南宁市资本弹性时,2003年之后的当年投资是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作为代表指标,而2003年之前使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来代替。由于早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总额相差不大,故认为测算出来的南宁市资本弹性为0.34较为合理。因此,本文以根据时间序列测算出来的南宁市资本弹性(0.34)与根据面板数据估算出来的南宁市资本弹性(0.50)的比值作为固定比例对广西各地市的资本弹性进行调整,调整固定比例为0.34/0.5=0.68。由此,得到广西各地市2003—2010年的资本弹性(见表2)。

把调整后的各地市资本弹性与劳动弹性的值代入公式,即可得到各年各地市科技进步率a、科技进步贡献率、资本贡献率、劳动贡献率等各项数值。

表3中的数据表明,2003—2010年,北海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最高,桂林市其次,而南宁市位居第三(北海市在2004年与200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甚至超过了100%,北海市在这2年由于劳动力流动等原因导致了就业人员的大幅减少,而资本的增长有限,但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1%以上,在劳动投入下降而资本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维持了高速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功不可没)。梧州、河池、来宾等市出现的高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情况,同北海市类似。

南宁市作为广西的首府,其科技进步贡献率处在较为领先的位置,但也应该看到,在样本期内,与广西科技进步贡献率一样,南宁市科技进步贡献率也是逐年递减的,说明南宁市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科技进步起到了关键作用,但科技进步的作用和地位正逐渐削弱,这将导致南宁市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和质量的下降,相关部门应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措施挽回科技进步贡献率下降的局面。

柳州市为广西经济总量前三甲的城市之一,科技进步贡献率无论是整体上还是“十一五”期间都未能领先而处在中下水平。柳州是一个工业较发达的城市,其调整后的资本弹性为0.48,在所有地市中是最高的,说明柳州市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过多地依赖于资本投入,科技进步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应该将更多的关注投入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中,加快科技进步速度,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

部分地市(如梧州、百色、贺州等)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波动较大,某些年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甚至降为负值,这无一例外都是就业人员的波动引起的。例如,梧州在2006年就业人员增长了23.9%,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就业市场,在经济总体资本存量正常增长的情况下,新入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必然低于其他现有劳动者的产出。这就造成大量的新入劳动力不能带来同比例的产出增长,必然会造成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放慢,甚至负增长,进而带来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下降。

3 政策建议

从本文研究获得的结论来看,提高广西各地市科技进步贡献率,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始终把科技摆在突出位置,依靠科技进步来带动产业发展,突破新的发展阶段遇到的各种瓶颈,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地释放出来,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要持续抓好“14+10”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展研发活动,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动有色金属、桑蚕、食品等产业由单纯销售初级原料向发展高端加工产品转化,积极开发形成新业态和经济增长点,为加快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要转变政府职能,避免政府对应由市场调节的科技活动的过多干预,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培育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制定以科研成果权益归属和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为重点的知识产权法规,改进和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技术创新收益分配制度,促进科技人员通过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充分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要进一步调整科技投融资结构,积极鼓励、引导全社會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投入,尽快形成以政府科技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有效地吸纳各种资金服务科技事业发展。

四是要抓好自主创新,提升区域核心能力。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完善知识、技术、中介服务“三位一体”的区域创新体系。既紧紧依靠广西自身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路,又积极引入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有效地利用外部优质资源助力自身发展。立足广西,以科技合作为支点撬动整个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大发展。

五是要完善全区科技布局,提升基层科技基础能力。以南宁、柳州、桂林等科技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市为源点,拓宽科技辐射面,建立高效的科技帮扶机制,促进科技资源更加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提升其他地市的科技能力,增强其发展后劲,实现区内各地市的均衡发展。此外,要改善基层科技条件,培训基层科技工作人员,使科技工作真正渗透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第一线。

参 考 文 献

[1]陈挺,陈建华.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度及原因分析——基于CD生产函数[J].经济数学,2013(3):

46-50.

[2]王利政,高昌林,朱迎春,等.引入无形资本因素对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2(12):

39-43.

[3]吴建宁,王选华.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度:一种新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8):10-17.

[4]朱帆,余成群,董冠鹏.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预测:1990—2015[J].中国科技论坛,2011(4):

91-96,113.

[5]李兰兰,诸克军,郭海湘.中国各省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4):55-61.

[6]杨少华,郑伟.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改进[J].统计与决策,2011(8):22-24.

[责任编辑:邓进利]

作者:周家福 翁鸣

上一篇: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管理论文下一篇: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总结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