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视剧论文

2022-04-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些年来,国产电视剧的集数持续增加,2005年到2015年,电视剧的平均集数从24集增加到42集,平均每一集电视剧的成本约为200万元,《琅琊榜》《花千骨》等热播剧的投资成本超过1亿元,《芈月传》的投资成本接近3亿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国产电视剧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产电视剧论文 篇1:

国产电视剧海外输出与传播的新特征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化软实力的长足进步与大幅提高,国产电视剧早已不再局限于国内播出。早在20世纪末叶起,国产电视剧即以爆发的态势大量输出并传播至海外,从而引发了海外的“华流”热潮,21世纪初叶,国家的文化走出去大政方针,更是为国产电视剧的海外输出与传播指明了发展方向,并提供了国家硬实力助推“华流”强势崛起的元动力。

一、 国产电视剧海外输出新现象

(一)非洲大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华流”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非洲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在达累斯萨拉姆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中,即在提及中非两国人民“人生乐在相知心”时,自然地谈及了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大陆的热播,由此可见,中国电视剧在非洲大陆的受关注程度。事实上,中国电视剧在非洲大陆已形成为了一种媲美当年“韩流”与“日流”来袭般的“华流”现象,对于极少中国认知的非洲而言,其对中国显然是有着全方位渴求的强烈认知欲望。[1]而作为国产电视剧打入非洲的第一部连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成为打开非洲海外输出的突破口。

国产电视剧进入北美与欧洲市场较早,虽然在北美与欧洲市场中并未如韩剧在中国那样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专属粉丝群,但亦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围绕着中国影业集团等的粉丝群,并且,这些粉丝群仍在不断扩大之中,北美与欧洲剧迷们的评价是“华流”剧整体上要比韩国剧表现得更加真实,尤其是《琅琊榜》这部连续剧在北美与欧洲倍受热捧,竟然获得了9.7的罕见高评分,某些新晋粉丝们对这部电视剧的评价是“居然第一次看中国电视剧,然而这部《琅琊榜》竟然是划时代的杰作呢”。

(二)东南亚诸国的“华流”现象

10多年以前,中国电视剧的海外输出遭遇到了“韩流”的竞争,10多年以后,中国电视剧已经在创制、输入、平台、竞争等各个方面均重获新生.以越南为例,其最大的视频网站中点播量排名最靠前的五部电视剧中,即有三部来自中国,分别为《武媚娘》《他来了,请闭眼》《芈月传》。此外,《花千骨》《何以笙簫默》等国产电视剧等亦均有超过1000万的点播率,如此之高的点播率,在越南这个东南亚的发展中小国,已经是极为惊人的数量。实际上,与越南的“华流”现象十分类似,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等国,国产电视剧亦有着相似的点播率。值得指出的是,就连在向来都是向中国输出电视剧的韩国,《琅琊榜》一片也已经高居热播榜的榜首。

曾几何时,国产电视剧在新加坡亦早已是占据了大大小小餐馆的屏幕,华人原生的根性灵魂,使得国产电视剧在新加坡的海外输出不仅更易被接受,而且更易被传播。事实上,中国的很多文化形态都不会忽略新加坡这个华人根性的大舞台。而即便是在与中国存在着领土纠纷,与冲突遗恨的印度的某些餐厅中,也会时不时地播放国产连续剧,尤其是近年来国产连续剧大制作、大手笔、大情怀的不断释出,更是使得印度观众对于这些重量级的电视剧青睐有加。海外观众对于中国电视剧,既感觉新鲜又很是痴迷,对中国古装电视剧尤为热爱,《琅瑯榜》《甄嬛传》等剧在海外均获得了9.7分的极高评价。

(三)“华流”渴求与“华流”热潮现象

毫无疑问,除了国产电视剧制作机构创制为王的主导意识而外,国家硬实力更是成为助推这股“华流”可持续强势崛起的不可或缺的源动力。纵观国产电视剧海外输出的“华流”现象,传统的海内海外二元化的文化差异化现象,随着整个世界文化娱乐一体化大融合的不断显现,国产电视剧的海内海外差异正在逐渐平滑化,换言之,国产电视剧在海内广受好评倍受欢迎的杰出作品,在海外同样受到了海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国产电视剧的大制作、大手笔、大情怀之作,在海外同样拥有着较高的人气、口碑、粉丝。同时,不应忽视的一点是,目前,非官方渠道的海内海外同步热播,已经在各大网站、各大自媒体机构等形成一种现象化的潮流,而这也恰恰反映了国产电视剧的海外需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观众基数与规模效应,海外对于国产电视剧的“华流”渴求现象已经基本完形。[2]

随着国产电视剧制作水准与国家硬实力的强大助力,在这双重作用深度融合的影响之下,在海外早已经凝聚起了一大批追捧“华流”的“华粉”。同时,更应该看到,海外追捧“华流”热潮的“华粉”之中,亦不乏高级知识分子。国产电视剧不仅如其表象化的那样成为一种浅表层文化现象的“华流”热潮。

二、 国产电视剧海外传播新趋势

(一)创制主导新趋势

中国大力倡导国产电视剧走出去,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末叶。21世纪初叶,中央部委与国家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全面以战略姿态支持国产电视剧的海外扩张。从10余年的海外传播发展观察,国产电视剧的海外拓展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阶段性成果,国产电视剧已经形成了专门针对海外的产业化乃至产业化集群,针对海外市场的产业化发展,已经实现了稳定发展、良性发展、开拓发展的新趋势,随着国产电视剧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质量的全面提升,国产电视剧产业的海外竞争力已经有了极为显著的提高,这对于国产电视剧的海外传播而言,可谓是既至关重要又生死攸关,而且绝对是势在必行。相关数据显示,国产电视剧产业已经成为整个文化产业中市场化程度、发展优势最为明显、发展前景最为显著的板块,截至2016年,国产电视剧即已超过20000集,这一成绩使得中国早已成为世界年产电视剧最多的国家。

凭借中国数以千计的电视制作机构以及国产电视剧年产数以万集的强有力支撑,海外传播已经水到渠成,国产电视剧不仅走出去的时机已然成熟,而且做大做强亦是指日可待,培养海外需求、引导海外需求、掌控海外需求,已经成为国产电视剧发展的大势所趋。回顾20世纪末叶,国产电视剧所占据的海外市场,曾经被后发先至的韩国电视剧抢占,使得国产电视剧的海外传播一度进退维谷。近年来,国产电视剧在创制方面的悍然崛起,使得国产电视剧重又夺回了被韩国电视剧抢占的市场,例如,国内热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即以几乎同步的状态在国外互联网平台热播,这就为国产电视剧海外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趋势。

(二)泛全球化传播新趋势

“华流”真正意义上的传播,是从21世纪初叶开始的,是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的大政方针而展开的。传统的国产电视剧海外传播,以贸易为绝对主导形式,以契约与投资为其辅助形式,形成了贸易型与契约投资型联动的海外传播基本模式。鉴于海外观众对“华流”的接受差异,传统语境下的古装戲,相对而言更受海外观众的青睐,历史戏亦是海外观众仅次于古装戏的“华流”热衷戏之一。在古装戏与历史戏传统二元结构的主导与带动之下,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海外各国观众,亦开始渐渐地能够接受国产现代戏,同时,“韩流”的相对固定模式化、脱离现实生活化、流于幻想化等套路性弊端亦开始集中式爆发与显现,这种审美疲劳与套路悖反,使得国产电视剧花样繁多的创制慢慢开始填补“韩流”等电视剧被挤出的娱乐需求市场空白。并且,国产电视剧相对更为低廉的价格,与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制作水准亦是“华流”“泛滥”的主因之一。

从我国电视剧的海外传播新趋势可见,海外传播已经由传统的贸易为主让位于互联网为主,网页与自媒体等传播媒介,在国产电视剧海外传播中所起到的是绝对主力作用。从互联网的海外传播趋势观察,国内热播的电视剧,很快就能够在海外的互联网平台、自媒体平台等异步甚至同步观看,并且配有相应的语言翻译。而传统的贸易为主,契约与投资为辅的国产电视剧海外传播方式等,则显然要滞后于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介。同时,从泛全球化传播意义而言,传统的传播方式的覆盖率与传播率亦不可与互联网同日而语,至于传播速度、传播广度、传播深度等,就更是无法与基于互联网的传播相提并论。这种国产电视剧海外传播的新趋势,为整个“华流”的海外传播大势,擘划下了一个以泛华语圈为宏大格局的同心圆、向心圆、幅射圆,使得“华流”在其四海流注的过程中,拥有了强大的传播基底。[3]

(三)因地制宜传播新趋势

国产电视剧“华流”的四海流注,在面对不同市场时,所呈现出来的趋势亦各有不同,在面对非洲这一渴求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时,中低端电视剧即能够满足性价比的全面需求,同时,与国产电视剧同步传播的国家利益,与国家价值观等亦可以全面加以灌输传达,可以采取文化赞助与文化援助的形式,向非洲大量传播中化文化与中化文明,对整个非洲大陆进行意识同化、思想归化、精神教化,使得整个正处于厚积薄发的非洲大陆,都能够成为中国现代话语权的忠实拥趸,从为构建大中华泛华语圈大同心圆,提供强大的海外支撑。

国产电视剧“华流”的四海流注已经成为不可否认、不可逆转、不可阻挡的事实。在面对东南亚市场时,鉴于华语对于东南亚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可以采取高中低端国产电视剧全系列、全方位、全区域的差异化策略,因为东南亚地区存在着地域分散性,因此全区域的差异化策略势在必行。虽然这种分差异化策略,可能会带来最初全域化布局过程中的经济逆差,但是,从文化传播的长远效应与长期效益而言,这样的付出显然既是必然的,又是十分值得的。

三、 国产电视剧海外输出与传播新特征

(一)“华流”奔涌的文化潜力新特征

国产电视剧的海外输出与传播,以其迥异的文化特质,而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独树一帜,国产电视剧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电视剧而言,有着鲜明的文化亲和力、文化同化力、文化感染力,国产电视剧中的二元对立,远比其他任何国家的创制都建构得更为复杂,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近似于直白式的二元对立来说,显然国产电视剧中的极具悬疑的隐性的二元对立,更加能够吸引到海外观众。同时,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电视剧,国产电视剧还有着更为复杂的角色、复杂的剧情、复杂的架构,中国上下五千年深厚的文化积蕴,为角色建构、剧情建构、结构建构等,都带来了具中国特色的差异化表达,这些差异化表达纷繁复杂异彩纷呈,尤其是角色的形形色色的非简单脸谱化,与角色心理活动、社会关系、行为举止等的复杂化,更是令海外观众乐此不疲。[4]

而今的国产电视剧的“华流”,正以其万里滔滔之势,浩浩荡荡地席卷着全球,形成了一股全球语境下,形诸于中国文化的独特的隐性感染力、隐性影响力、隐性话语权,这股万里滔滔浩浩荡荡的“华流”,由最初的主动适应文化差异性,而一跃成为一种令海外观众被动适应中华文明的文化牵系,并正在由这种文化牵系,不断弥合着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成见。宏观而言,中国宏大的地理地域跨度、宏大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时空、宏大的56个民族的民粹精华、宏大的数千年积淀的软实力文化等等,都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地域所无可比拟的;微观而言,中国的每一寸热土都沉浸了数千载文明的尽情滋润,中国的每一个民族都沉浸了数千载文化的哺育滋养,这样的文化潜力也是其他任何国家、民族、地域所望洋兴叹的。

(二)“华流”奔流的根性灵魂新特征

“华流”奔涌的文化潜力新特征,为国产电视剧强势的海外输出与海外传播,奠定了扎实的文化软实力根基,而由此根基不断生发出来的则是中国文明耀然于世的那种永恒的根性灵魂。例如,从《人民的名义》等反贪反腐系列电视剧加以观察,国产电视剧中最为动人的力量,就是那种对于官场腐败与社会黑暗毫不留情加以指斥的客观性,这种实事求是,恰恰才是指斥现实、规训现实、改造现实的力量,才是能够真正地切入到、触及到、感染到人民群众精神深处的力量,才能够以其主旨而形成一种真正能够代表人民群众,而不是仅仅巧借人民名义的根性灵魂,这种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诉求的根性灵魂,才是国产电视剧走向海外的新特征。[5]同时,这种核心根性灵魂,亦向全世界敞开了一扇真诚的、友好的、交流的窗口。

中华民族的根性灵魂,是世界所有四大文明古国根性灵魂的唯一硕果仅存,中华民族的根性灵魂使得中华民族曾经数度成为世界最繁荣、最富强、最辉煌的民族,历史进入21世纪,中华民族正在秉持着这种根性灵魂,进行着民族振兴的伟大拼搏,国产电视剧中所渗透着的恰恰是这种宝贵精神,这种根性灵魂具有着其他文明无从比拟的文化魅力。强大的中国正在以其由强大文化软实力所驱策着的“华流”文化力量,以中国为中心不断地扩展着“华流”同心圆,同时,亦不断地由世界各国涌动着的“华流”大势,而凝聚着无穷无尽的文化吸引力、文化向心力、文化影响力,进而不断地以这种由文化所积蓄起来的强大力量,建构着中国新世纪、新世界、新视阈下的无比恢弘的文化软实力。[6]

(三)“华流”奔腾的文化影响力新特征

“华流”奔涌的文化潜力,与“华流”奔流的文化根性灵魂,分别为“华流”的奔腾提供了文化软实力准备,与文化灵性准备。事实上,早在国产电视剧《甄嬛传》输出至美国之际,美国各大媒体即对中国电视剧的海外输出与传播形成了热议,在这些热议当中,最具代表性的言论就是在赞许中国国产电视剧的同时,对好莱坞的过度工业化的模式提出了具有先驗性的质疑,并对影视制作皈依文化提出了具有预先性的建议,从近年来中国的厚积薄发与后发先至来看,这些建议在当时而言,显然是较为中肯的。今时今日,中国的国产电视剧在大制作、大手笔、大情怀的一往无前的驱策之下,其故事性已经突飞猛进,无论是故事性中的逻辑性的经得起推敲,还是故事性中情节性的曲折离奇耐得起琢磨,亦或是故事性中的叙事表达性受得住最苛刻的审视等,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国产电视剧傲然于世的新特征。

国产电视剧虽然已经在海外形成了足以媲美“韩流”“日流”等的“华流”大势,但是,应该看到,“华流”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泛亚太地区国家,甚至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期待仍有着较大的差距,而文化底蕴恰恰是跨越文化差异与期待差距的最佳桥梁,由文化底蕴所升腾起来的“华流”意象化奔腾,将以其独特的语境视角、语境文化、语境移情而产生更加强大的文化渗透力、文化沉浸力、文化影响力。[7]

结语

国产电视剧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唯有形成话题才会火爆,而是由本而末的唯有倾注大制作、大手笔、大情怀,真正打造出意象化升华的作品,才会形成火爆全球的态势。国产电视剧《琅琊榜》《欢乐颂》《北平无战事》等,在国外网站获得9分以上好评等电视剧莫不如此。因此,国产电视剧的海外输出与传播的根本支撑,恰恰在于国产电视剧本身水准的提高。国产电视剧的海外输出涌现出了“华流”崛起的可喜现象,与传统的“华流”在东南亚以及泛华语区域的传播有所不同的是,“华流”已经牢牢地在全球形成了四海奔流的大势,这种“华流”大趋势,为国产电视剧建构起了以文化潜力,与文化影响力所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性灵魂表达。

参考文献:

[1]李京.电视剧海外市场拓展对国家对外文化宣传的促进作用[J].中国电视,2017(6):98-100.

[2]管文娟.国产电视剧海外传播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维度与偏差[J].新闻爱好者,2017(7):37-39.

[3]许敬,孙小博.从国产电视剧浅议中西跨文化传播——以电视剧《琅琊榜》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6):177-178.

[4]高原.浅析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以《甄嬛传》进军美国市场为例[J].传媒国际评论,2014(1):55-63.

[5]贾文思.语境迁移与国产剧的海外价值探寻——基于霍尔的跨文化研究视角[J].新世纪剧坛,2013(3):36-41.

[6]邢军.寻求故事性与画面感的突破——英剧《神探夏洛克》对国产电视剧的启示[J].新世纪剧坛,2013(1):66-69.

[7]王玉明.绸缪于天雨 来日或有为——国产电视剧拓展海外市场可行性分析[J].中国电视,2004(2):78-81.

作者:徐少保

国产电视剧论文 篇2:

国产电视剧的成功因素

2003年12月30日,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之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这一规定推动了国产电视剧制作的迅速发展。2001年,我国电视剧生产仅为8000集,到了2007年达到近15000集,可这仅仅是数量的增加,优质热播剧很少-到2009年,不但国产剧数量再创新高,电视剧的质量也有质的飞跃。在这一年,恰逢建国60周年,国产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为庆贺这一盛事表现主旋律的优秀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在那遥远的地方》和《我的兄弟叫顺溜》;有各大卫视黄金强档热播的青春偶像剧《我的青春谁做主》、《奋斗》。有满足各层次观众的《我的团长我的团》、《闯关东》、《潜伏》、《大生活》、《中国家庭》、《王贵与安娜》等多部热播剧。国产剧呈现繁荣景象,这是我国电视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以热播国产电视剧为研究对象,总结近几年国产剧的成功经验,对其成功因素进行剖析。

剧情因素

国产电视剧无论是青春偶像剧《我的青春谁做主》、《奋斗》,还是家庭剧《中国家庭》、大众剧《潜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部电视剧都有一个情节曲折、人物感情细腻、打动人心的故事,也就是剧情感人。

这些故事情节中通常蕴涵这样的主题元素:亲情、爱情、友情、信念、利益、误解、宽容、恩怨等,这些主题被细致巧妙地融入日常化的真实生活场景里,既令观众感到无比亲切,又常常被其中蕴涵的戏剧元素所打动,与刚中人物一起经历感情波折。盘点近几年的热播剧,大都有一个求真、向善、唯美的思想主题,都在弘扬社会真谛,传递人生哲理。青春励志剧《奋斗》,吸引了许多观众,剧情表现了几个年轻人的价值观和他们的奋斗人生,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展现。全剧充满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基调。家庭剧《金婚》用平凡人的平常故事打动了不少人,让电视台一遍遍地播放,将人情美、人性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它直面社会,深入生活,用幽默又富有哲理的语言,用平实的故事演绎人生,给观众心灵带来巨大的感动。这部电视剧描写了两个结构完整的家庭,场景平凡朴实,但是每一个观众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虽然是普通家庭的家长里短,却让观众觉得这反映的正是现实生活。而就在这样简单的剧情之中,蕴涵着简单的感动。该剧出现这样一个情节:小资情调的女教师一辈子的梦想就是做回公主,而丈夫佟志则是现实主义者,让自己的妻子像公主一样,这个想法想都不想,两个反差较大的人做了一辈子夫妻,也吵了一辈子,可是当佟志得知妻子得了癌症时,毫不犹豫地满足了妻子的愿望。看着电视中的老两口照婚纱照,眼中流动着满满的怜惜之情,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这正是剧情润物细无声的感人魅力。

人文元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精神上有了更高要求,在思想上也有了人文元素的需求。在近期的热播剧中,可以欣喜地看到时代的步伐,人文元素在热播剧中无声地流露。

在《我的兄弟叫顺溜》这部电视剧中,观众看到的军人形象不再具有程式化的挺拔、富有军人的男子汉气概,而是有点让人失望的军人形象,他没有常见的豪言壮语,也没有说教式的套词,就是一个自家邻居似的普通人物,讲述的也是平实故事。但正是那些平实的故事、平实的语言,让观众看到了人物的真实,充满人性光芒的朴实语言和事迹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在《潜伏》中,男一号余则成也一反正面人物的阳光面孔,而是有点城府,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也不是一直无限忠诚,而是由一开始的糊里糊涂,到后来的深信,中间部分甚至还有些疑惑和迷茫,到最后深刻理解后执着坚信,这种描写显然更符合人性的多面化。人物的成长也更加符合人性的特征。对于反面人物的塑造,也一样充满了人文元素。塑造反面人物不再简单地脸谱化,也一样有血肉情仇,反面人物的所作所为也有了可以理解的成分,真实可信。

《人间正道是沧桑》作为主旋律电视剧,也一改过去空洞、沉重宣示的面孔,而采取了不一样的表现手法。我们在男主角瞿恩身上,依稀能够看到当年瞿秋白的衣服、恽代英式的眼镜、可以感受到周恩来在1927年4月前后、中共生死存亡之秋所展露出的胆识和气魄,了解到一大串真实的历史事件。正是电视剧在创作过程中对人物进行了“立体”的塑造和人文元素的加入,才使荧屏上出现了一个个深受观众喜欢的人物形象。

剧本生产制作

拍一部好戏,有一个好的剧本、一个好的编剧和导演就能做到。可拍出一系列的好戏,甚至要成为一个市场、一个产业,就不只是个别编剧和导演所能做到的。国产剧一改粗制滥造的形象,在制作上下工夫。

首先,要有好的剧本,好的编剧、导演和强大的演员阵容。剧本的思想主题积极健康向上,故事情节能够打动人,情节安排合理、曲折、有悬念,台词精彩有内涵,这些都是国产剧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强大的演员阵容是电视剧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每一部成功电视剧都离不开优秀演员的精彩表演。到位的表演可以让观众觉得符合角色的身份而真实可靠。

其次,无论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制作都要给人以美感。今天日常生活审美化已经成了一种时尚。而电视剧作为以视觉和听觉为主的精神层面的产品,更要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人以美感,让观众观赏电视剧成为一种享受。近年的国产电视剧拍摄的过程中,从场地的选择、镜头构图变化、光线色彩的应用都给了观众愉悦感,从而增加了观众对该剧的兴趣。在后期制作上注意了音乐悦耳动听,和剧情相符,听完让人联想到电视剧。电视剧《刘老根》的片尾曲可谓经典,动听的歌曲与电视剧的意境相符,积极向上。今天制作精良、包装精美的国产剧已经做到了,这成了打入市场的一个重要条件。

国产电视剧要想成为一种产业,一定要有好的机制。把电视剧推向市场,市场化运作是电视剧产业成长的最佳基础。2009年10月21日,由上海文广新传媒集团分拆而成的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东方传媒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全国广电系统制播分离的大幕正式拉开。“制播分离改革主要为了提高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质量,降低节目成本,丰富节目内容,转换运营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调动社会力量制作节目,改变各台自制自播节目的模式”。制播分离后,广播电视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活力、更好的发展。电视剧作为电视播出的主力军完全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国产电视剧在创作道路上一定能走得更好。

作者:吕晓燕

国产电视剧论文 篇3:

国产电视剧精品化路在何方

【摘要】国产电视剧制作数量的假性繁荣与品质的低位徘徊,一直是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精品化是其摆脱桎梏、实现飞跃的根本路径。创设良性生态环境、提升编剧地位,推动高品质剧本的涌现是电视剧精品化的基础。而从演员表演到拍摄制作,切实践行“工匠精神”,则是电视剧精品化的有效保障。同时,重视网络剧的制作与传播,倡导现实主义风格,有助于电视剧精品化战略的全面推进。

【关键词】国产电视剧 精品化 创新之路

作为世界电视剧生产大国,我国电视剧的年生产数量惊人。2012年,国产电视剧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的数量为506部,总集数达到了17703集,是近十年的高峰。其后五年间,电视剧制作产出数量逐年减少,至2017年创新低,共计313部,总集数为13475集。同时,2017年电视剧制作呈现出现实主义题材回暖、古装剧集减少等特点,出现了诸如《人民的名义》等口碑与收视俱佳的作品。《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 年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的电视剧数量为 323部,与 2016、2017年的数据基本持平,现实题材延续了2017年的转变模式,数量平稳上升,《大江大河》《正阳门下小女人》等剧作在收视率与口碑上都有不俗的表现。国产电视剧制作人正在努力调整,尝试走出“产量高质量低” 的窠臼。然而,在资本市场的介入下,对流量的追求、对IP的追捧,兼以高价明星片酬以及拍摄制作时间的极端压缩,剧本模式单一、抄袭盗用、漏洞百出,演员表演尴尬敷衍,制作上抠图、声画错位等种种现象仍较为常见,阻碍了国产电视剧的精品化进程。如何集中有限资源、减少浪费,从剧本撰写、修改,到演员表演,再到拍摄、制作都能真正实现精品化,是当下亟需考虑的关键问题。

扶持编剧行业,夯实国产电视剧制作之“本”

剧本是电视剧拍摄与制作的基础,其优劣直接关系着剧集的质量。电视剧发展进程中的经典作品无一例外都有优秀的编剧与剧本作为支撑。杰出的编剧们选择自己擅长的视角,将对生活的感悟融入鲜明的故事当中,成就了诸多经典。近年来,穿越、宫斗、甜宠、仙侠等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占据着荧屏,现实主义题材的优秀剧本极为鲜见,原创剧本更是佳作难求。同时,作为弱势群体,职业编剧难免受制片方、投资方所控,片方随意加戏、注水,损害了剧本的完整性与连贯性,甚至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如此种种乱象必然影响剧本的质量与电视剧前行之路。

剧本是电视剧制作之“本”,其精品化是电视剧品质提升的关键。于此,首先要做的便是尊重受众的审美诉求,积极扶持现实主义题材的原创剧本。在2017—2018 年,政策导向的调整,以及对现实主义影视剧本创作及拍摄的推崇,促使优秀编剧们静下心来,将时代变迁、社会发展、观念演变等诸多元素融入剧本创作中去,出好剧本、出精品剧本。《正阳门下小女人》是编剧王之理在颇获赞誉的“京城三部曲”之后的又一力作。剧作扎根生活,以普通女性徐慧真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种种奋斗与际遇为描写对象,真切再现了北京普通民众在过去几十年间的人生历程与观念变迁,将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并因此感动了导演刘家成,促成了二人的再次合作。编剧王之理也自信地说:“我不允许别人改我的本子。”该剧也于2019年5月获得了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与最佳女主角的荣誉,堪称近两年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标杆作品。然而,尽管现实主义电视剧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有大幅度提升,但如此经典并不多见,大多数剧集首先就败在了剧本上。以话题度极高的《创业时代》为例,作为一部以IT工程师创业经历为情节主体的都市情感剧,脱离实际生活的创业情境的描绘、偏离大众审美情感的展现让剧集尴尬而失真,剧本存在着明显的漏洞,豆瓣评分一度低至3.6分。对此,国产电视剧从业者与管理者们更应加大对现实主义题材优秀剧本的创作与扶持力度,促使精品剧作的不断涌现。

此外,编剧行业的规范化、编剧队伍的培养亦是剧本质量提升的关键。国内编剧的成长缺乏土壤,新人们多沦为廉价代笔或写作机器,生存状态堪忧。因此,需要创设良性生态环境,开展剧本的征集与竞赛活动,发现并培养、启用新人。同时,推行编剧中心制,着力提升编剧在剧制过程中的地位,并针对编剧薪酬偏低以及拖欠等问题,规范行业管理,将编剧薪酬的提高与保障放到重要位置。

从演员表演到拍摄制作,应融入“工匠精神”

自 2016 年“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如何提升品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所关注的重要论题。在影视制作行业中,焦点在于如何有效践行,将“工匠精神”融入电视剧制作的每个环节,不断打磨,精益求精,创作出经得起观众与时代检验的经典。

流量明星混合大IP,曾是电视剧收视率与收益的强有力保证。近些年,以此模式为依托的一系列影视作品,虽有流量明星加盟,但其一味追求商业利益,演员演技浮夸、制作粗糙,绿幕、抠图等现象频繁出现,导致收视、口碑双双走低,这从反面证明了品质才是影视作品艺术生命力所在。在电视剧制作的生态链条中,演员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不可否认,演员的话题性与影响力确实对电视剧的传播与接受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演员的重心是“表演”,其评判标准是“演技”。因此,要实现电视剧精品化,必须构建正向的审美文化氛围,在演员的选择与评判上,不再将“颜值”与曝光度视为唯一标准。演员自身应具备“工匠精神”,将领悟剧本、打磨演技视为基本职业素养,将表演精品化作为终极职业追求。

在拍摄与后期制作上,同样应将“工匠精神”落到实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限薪令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明星的天价片酬,降低了电视剧制作成本;在剧集制作生产的过程中,应秉持精益求精的原则,将制作经费用到实处,在拍摄和制作上追求电视剧的电影化,具体体现在外景选择与采用的丰富、场面调度的自然、镜头运用的流畅贴切、光影色彩的别致、声画质量的提升等诸多方面。成立于2011年的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切实践行着电视剧拍摄与制作精品化的理念,从《琅琊榜》《伪装者》到《都挺好》《大江大河》等热播剧,其所出品的剧作都是公认的佳作。这些作品主旨、立意多有创新,演员选择上弃流量、重表演,在拍摄与制作上对于精品化的追求更是不遗余力。以《知否》一剧为例,剧本来源于网络文学作品,格调并不高,但制作团队不只是在剧本改编、演员选择上极为用心,在拍摄上对画面层次的构建、视听语言的运用等艺术追求更是不遗余力,在细节处的打造亦是独具匠心。剧中从服饰家具到娱乐风俗,从采光到构图,都立足史料,真实反映北宋时期的社会文化风貌。拥有高标准艺术追求,方能出精品。

调整网络剧的制作方向,适应青年观众的审美消费需求

在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中,网络剧的贡献不容忽视。自2014年有关“一剧两星”等规定出台,网络剧的发展呈现井喷之势,《中国电视剧产业调查报告(2014)》即指出该年网络自制剧数量超过了之前数年之总和。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推进自制剧的进程,专业影视制作团队不断介入网络剧的制作,使网络剧逐渐摆脱了恶搞与“一台鼓风机打造型”的模式,在成本投入、剧本选择、制作水平与艺术水准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出现了诸如《白日追凶》《河神》等现象级的作品,收视率与口碑俱佳。此外,在传播过程中,台网联播的方式被广泛运用,诸如《破冰行动》之类的佳作还形成了先“网”后“台”的播出模式。同时,网络剧审查的标准也日益严格,其与电视剧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呈现融合、互动的发展态势。

需要指出的是,当下网络剧的制作,题材重复率高、类型化特征明显,以《双世宠妃》《萌妻食神》之類的甜宠穿越剧为例,大多描绘古灵精怪的少女穿越到古代的爱情故事,在人物设置、冲突构建、情节走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虽有佳作但立意不高,且呈现后继乏力之势。作为占据了电视剧市场半壁江山、以青年观众为主要受众群体的网络剧,如何适应受众群体的审美消费需求,行进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针对当前网络剧发展现状,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调整创作方向,推进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拍摄与制作。在具体实践上,要将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关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聚焦年轻人的生存状态与心路历程,创作出契合当代青年文化诉求,能够引发其情感共鸣的现实主义作品。这才是网络电视剧精品化的正确路径。

(作者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导)

责编/韩拓 美编/杨玲玲

作者:吴春彦

上一篇:民族政治学论文下一篇:蓝牙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