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科技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陕西省日前印发《陕西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鼓励各学校开设多种形式的科学选修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增强科学知识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融合;鼓励各学校与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等共建共享科普资源,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一步扩大科技教育的覆盖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普教育科技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科普教育科技论文 篇1:

简析如何利用科技馆类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科普研学活动

摘 要: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目前发展迅速,但形式与内容良莠不齐。东莞市科普研学旅行发展正在起步,急需搭建科技馆类科普研学共享服务平台,积极探索科技馆类科普研学教育的新模式与新途径,保障科技馆类科普研学健康发展。为此,在文章中,围绕如何利用科技馆类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科普研学活动策略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并以东莞科技馆科普研学工作为例,谈谈科普教育基地该如何做好科普研学的准备,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科普基地;研学旅行;模式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把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发展。为使国家关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近年来,东莞市的研学旅行,尤其科学教育类的研学旅行还没有形成规模和建立优秀的范例,那么,想要更好的开发科普研学旅行就必须要统筹利用东莞市科普教育基地的优质资源,精心设置课程,搭建科普研学平台,为做好研学旅行进行强有力的保障。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简称“东莞科技馆”),是东莞的科普教育基地之一,肩负着“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使命,一直以来都在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们提供优质的科普教育而不断的创新发展着。而且本馆在科普研学旅行活动上也做了非常多的研究与实践积累,相信一定能为东莞市的研学旅行提供一个优质的开展场所。

1.明确教学目标,把握研学旅行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在中小学生学校与校外教育进行结合过程中,研学旅行创新教育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在中小学生进行研学旅行过程中,学校联合教育部门、旅游公司、科普教育基地等部门借助集体旅行,共同食宿等形式,让学习与旅行可以更好的融合。基于该种创新教育形式下,不仅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和文明旅游行为习惯。目前,东莞科技馆的所接受的大的研学团队,主要以学校委托旅游公司组织的春游、秋游为主,人数一般较多,时间也大概为半天或一天,其中半天的学生团体一般还会由旅游公司组织到其他科普教育基地参观,但是,这样的研学旅游,明显存在走马观花、游而不学的情况,不能真正让学生学习到科学知识,科普成效也明显不足。那么,真正意义上的研学旅行应该怎样呢?我们认为首先就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让孩子们在或快乐、或艰辛的游学中,与同伴共处,坚强独立,并且还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团队协作、学会创新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讲,科普研学的所有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唤醒孩子心灵中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科学的无限崇拜与向往。

2.建立导师体系,确保研学旅行的成效

研学导师与导游不同,不是机械的背诵浅层次的知识,而是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每个科普教育基地的专家、学者、讲解员、老师等等都有义务和责任担任研学导师,为了更好选拔优秀研学导师,还可以制定一定的考核标准,只有通过考核标准的人士才能成为每个科普教育基地的研学导师,高质量的为研学团队服务。

东莞科技馆在长期的馆校合作中,达成了很多战略合作伙伴,其中有一所学校,每年都会组织该校四年级的学生分批次到科技馆开展研学旅行,为确保研学质量,东莞科技馆特别开发和设计了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研学课程,包括参观展厅、观看科学秀、科普剧等科学表演、体验STEAM教育系列课程,参与互动动手制作等内容,以确保专业的研学质量。而且,馆内还选拔了优秀科技辅导员全程辅导带学生细致讲解、科学引导、积极发散,让学生在多样的科普活动中能深入了解科技馆、爱上科技馆。

3.设计研学线路,突出定制化研学的特色

研学旅行,主题和线路设计非常重要,不能像旅行社组织的旅游线路一样,把主题上完全不相干的东西,生硬的拼凑成1日或几日游,成为主题不明的大拼盘。例如:东莞市有77个科普教育基地,想要设计好的研学路线,可以分主题研学、区域研学和深度研学等来开展。主题研学可以围绕一个科学问题来设计,适合中学生,可涉及不同城市;区域研学主要选择特色基地,适合小学生,涉及一个城市周围,避免长途跋涉;深度研学主要选择一个点,多方面去探究,不求广度,而求深度。每一个科普基地都可以做主题研学的一部分、也可以做区域研学的一部分,同样也可以作为深度研学的一个点。而且所有的內容还可以进行定制化的设计安排,让其更加有特色。东莞科技馆主要展示制造业科技、信息与高新技术两大主题,同时兼顾启蒙科技、物联网科技、消防教育、网上科技馆、影视天地(含IMAX球幕影院、4D动感影院、数字影院)五个辅题,300多套件常设展品。是科普研学旅行的最佳选择点之一。

2.设置评估体系,促进研学旅行不断改进提高

研学旅行的课程既要有目标、有方法、有逻辑、有递进,也要有总结,有反思,有升华,有反馈等。研学旅行需要老师们带着学生,走到哪里,看到什么就随时讲述相关知识,更多是就地取材。一个展品、一个人物、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进行一场精彩绝伦的教育课程。那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研学旅行的课程内容就需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围绕一个主线来组织,为教学目标来服务。效果的好坏,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评估,需要建立一套比较灵活、容易操作且相对公正的评估指标。科普教育基地可以制定一套有效的评估体系必不可少,它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手册、学习反馈表,还可包括辅导老师的反馈表等等,由此后期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后,对本身活动有着很好的总结反馈、改进提高的作用。

东莞科技馆曾迎接了一批小小研学团队,这个小团队在科技馆的辅导员老师的精心设计下,一起亲手用迷你切割机制作属于自己特色的玩具、一起观看辅导老师演示如何用玻璃刀切瓷砖、一起用显微镜观察金刚石并搭建金刚石模型,一起感受3D打印技术的其中奥妙、一起了解球幕胶片的特点等等,整个过程惊奇而好玩,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大家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科技馆和学校联合设计了一套学习手册,让孩子们在每一个参与的活动中,认真记录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所遇到的疑问,并及时反馈给辅导老师。而辅导老师也会观察学生的表现、收集学生的反馈,及时做好活动的总结改进。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东莞科技馆在不断发展的研学旅行大背景下,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希望全市的科普教育基地能充分沟通融合,发挥各科普教育基地的优质资源,开展定制式的研学课程开发和设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扎实的教学内容,完整的教学评估,解决走马观花、游而不学的现象,确保研学旅行效果,从而,搭建起有东莞特色的科普研学旅行品牌。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简析利用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科普研学活动[J].科学普及,2019(2)

[2]黄莉敏 王阔 陈锐凯 宋成舜.大学生研学旅行的学理基础与地学科普使命[J].地理教学,2019(5)

作者:任凤萍

科普教育科技论文 篇2:

陕西省学校与社会科普机构共建科技教育

陕西省日前印发《陕西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鼓励各学校开设多种形式的科学选修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增强科学知识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融合;鼓励各学校与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等共建共享科普资源,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一步扩大科技教育的覆盖面。

科普教育科技论文 篇3:

浅析科普辅导员在科技馆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摘 要 本文就科技馆科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问题提出有关看法,期望在长期的实践与不断的探索创新过程中,科普辅导员能为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科普辅导员 教育 挑战

1 科普辅导员在科技馆教育中的重要性

1.1 科普辅导员的定义

科普辅导员即“从事科学知识普及和辅导教育的人员”。在英、美、澳等国家,通常把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称为science communicator,中文译为“科学传播者”,即在科技与一般社会群体间构筑沟通桥梁的人们。而国内各科技馆在展品设置、展区设计理念、宣传方式等各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应当从各自科技馆的发展角度制定适合自己的展览教育模式,这对科普辅导员就提出了更深入更具体的要求,因此,科普辅导员的定义也不再是单一的,应该是发展的、不断延伸的。

1.2 科普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

首先,科普辅导员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正处于快速现代化过程中,是一个宣泄与躁动的时代,社会上充斥着物质主义和利己主义,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时很容易迷失方向。①社会需要正确的价值取向来引导。而科普辅导员兼具科普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因此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有向公众传播科学思想的动力。其次,科普辅导员应具备先进的科学知识储备。科普辅导员不仅应具备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如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环境学、天文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还应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科学精神的内涵等等。科普辅导员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将展品的科学原理精准地表述出来,才能使观众对展品的理解更为系统和全面。

1.3 科普辅导员的教育职责

科技馆教育是继学校教育后的继续教育和补充。它以最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形象化手法,启迪人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它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主要方向,以最形象、生动的手法,把宇宙天体、人类、环境、能源、信息等等大量的科学原理和应用知识介绍给观众,从而使科技馆的观众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②

科技馆作为新型的社会教育阵地,其教育形式的多元化赋予每位科普辅导员的教育职责更具有挑战性。辅导员肩负着引导社会群体热爱科学、保护自然资源、传承人类文明、积极创新等使命。只有大众的科学素质与精神境界不断得到提升,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才能够产生相互认同,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

2 科普辅导员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1 受众的分类与“因材施教”

在我国政府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明确,科学教育对象包括未成年人、公务员、市民和农民。科技馆作为科学教育的实施机构之一,面对的社会群体种类繁多,除前述《纲要》规定的几大类以外,从受众的年龄、种族、受教育程度、参观目的等各方面又可以分出许多小类。受众的差异无疑是给科普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不同的参观群体,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科普辅导员们将长期探索的。借用教育学上的术语,即如何“因材施教”是关键。这里可以借鉴学校教育中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案等形式,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展开辅导教育,使大家在参观过程中能有所收获。

2.2 自省与新的角色定位

2006年初,国务院先后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在这两个“纲要”中,科技馆作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和“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内容,被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在科技馆工作的科普辅导员来说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面临挑战学会自省是关键。科普辅导员因肩负着教育的职责,唯有经常反思,才能认清自己从而不断(下转第243页)(上接第239页)更新自我、超越自我。那么,辅导员们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的角色定位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这些问题急待思索与解决。

导游型。进入科技馆的参观者有着各自的参观目的,有些是为了游览,有些是为了深入学习、调研。无论是带着何种目的,都是需要对科技馆有一个大概的、整体性的了解。这个时候,科普辅导员以导游式的引领与讲解更适合参观者的需求。这种形式既比人们无意识的参观更具系统性,也更具效率性。

演员型。许多科技馆都建有科学实验操作台或是与科学原理有关的小剧场等,在这些设施中科普辅导员既扮演着与展品亲密接触又要与观众互动的重要角色。这就需要辅导员既要了解相关科学知识原理,又要具备表演天赋。

教师型。怎样引导学生在科普辅导员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是教师型科普辅导员需要思考的。笔者认为教师型科普辅导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其次,制定科普活动目标和策划方案;最后,建立健全“科技馆—学校—学生家庭”三方之间的评价机制,形成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这种互动使科普辅导员既能反思自身教育辅导的理念、过程和结果,促进科技馆教育方案的改进,同时还有利于科普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研发型。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开发和资源包的建立需要专业的研究型人才长期努力不断地探索,这也意味着需要有专门的团队来从事该项工作。他们不仅要有广阔的视野,还需要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需要不断更新的设计理念,也需要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馆也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对于从事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科普辅导员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挑战中求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总之,科普辅导员在科技馆教育中的角色是个多面体,不同角色特征应服从和体现于科技馆内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整体设计之中,因此各种角色定位既是相对的也是不断发展的。

作者:魏维

上一篇:电影调查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项目自查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