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速度持续保持高增长,优势产品和区域逐步形成,绿色食品市场建设已初显成效。但是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如下问题:许多国民对绿色消费的意识淡薄;企业创新欠缺,生产管理方式滞后;绿色食品市场体系不健全;绿色食品产业面临生态威胁;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论文 篇1:

浅谈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我国发展绿色食品,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介绍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关键词]绿色食品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绿色食品工作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它的示范带动作用,绿色食品品牌已经成为代表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一个精品形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是入世以后带动我国农产品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以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绿色食品发展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因此,依法完善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实现绿色食品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已经成为绿色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据资料显示,我国于1990年开始发展绿色食品,1992年l1月,农业部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和指导全国的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的7大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等。到2005年底,绿色食品企业总数3695家,产品总数9728个。从产品结构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占57.1%,畜禽类产品占14.2%,水产类产品占5.8%,饮品类产品占16.4%,其它产品占6.5%。绿色食品实物总量达到6300万t,年销售额1030亿元人民币,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林地、水域面积654万hm。l19个县(农场)创建了151个大型标准化原料基地,基地面积270万hm,年产优质原料1878万t,带动农户420.35万户。

目前,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的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所谓“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量使用化学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物质,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消费认识不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不认识、不了解,使得绿色食品在我国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未能形成现实意义上的有效需求。据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绿色食品”这个名词的认知度较高,但多数人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是现阶段重要的工作,从而促使消费者自觉购买、使用绿色产品,把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

(二)经济条件不成熟。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限制或者禁止使用农药等人工合成物质,限制转基因等某些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引起了产量的下降,加上认证、加工、储藏、检验、包装等各环节的特殊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成本要高于普通产品,造成绿色食品定价较高。市场上,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的价格高出几倍,甚至近10倍。这就使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三)产品结构不合理。近10年,绿色食品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对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1% 。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饮料、蔬菜类产品,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品种单调,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2003年,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粮油类产品占28%,蔬菜类占17%,饮料类占l5%,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四)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二、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现今,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并不良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必须在以下方面加强:

(一)强化宣传,推动绿色食品消费潮流。研究发现,消费只有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消费理念,所以,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引导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营养、优质的特性,强调绿色食品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在营销对策上,要通过CIS设计来提高绿色食品的宣传效应,在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设计中贯之以绿色食品思想,辅之以环境保护行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传播绿色文化,烘托出绿色食品消费氛围。通过普及绿色食品消费观念和知识,使消费者熟悉绿色食品的涵义、特性、标志、标识,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使更多消费者认识绿色食品对保证身体健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自觉的绿色食品消费需求。

(二)完善绿色食品科技含量。检查发现,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决定了其附加值及价格,只有通过投入高科技,才能有高产出、高效益。所以,要加强同有关科研机构、高校、监督检测机构等合作和开发,逐步形成完善的绿色食品科研开发和生产应用相结合的开放性服务体系,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推动。加强绿色食品人才体系建设,开展绿色食品知识和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专职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

(三)自主开发绿色农产品。在浙江省,发展绿色产品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虽然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全省绿色食品的区域发展不完善,缺乏绿色食品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缺乏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使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难以衔接,尚未形成绿色食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针对这种区情,就可以实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原则;优先从山区、半山区沿海滩涂、生态农业实施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逐步在不同地区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生产示范基地,强化企业开发的主体地位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有一定影响的绿色食品生产体系。按照把产业调新、产品调优、档次调高、规模调大的要求,结合各乡镇不同的产地、气候条件,确定发展不同的项目,以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使农业由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自主开发绿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发展绿色食品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福明,绿色食品产业与中国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1871188.

[2]苗青松、赵开兵,安徽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694670,4675.

[3]燕香梅,沈阳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19,1833.

作者:宋碧安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论文 篇2:

浅议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速度持续保持高增长,优势产品和区域逐步形成,绿色食品市场建设已初显成效。但是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如下问题:许多国民对绿色消费的意识淡薄;企业创新欠缺,生产管理方式滞后;绿色食品市场体系不健全;绿色食品产业面临生态威胁;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文章提出了如下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绿色食品的影响力;放宽政策,扶持发展;完善绿色食品标准和法规;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关键词:绿色食品;问题;对策

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具有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类似的食品在其他国家被称为有机食品、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

我国从1990年开始发展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开发10多年的实践证明,开发绿色食品既是农产品生产、加上组织方式的创新,也是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的创新。从食品生产的角度看,开发绿色食品,通过严格的监督和检测手段,不仅可以选拔一批无污染的优质产品,还可促进一大批食品企业改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档次,提高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基于此,本文试图分析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我国推动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发展速度持续保持高增长。1990年,绿色食品工程实施的当年,在监测面积,产品产销量等方面都有较好业绩。尤其是1996年以来,绿色食品发展的产业化和专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04-2009年绿色食品企业总数、绿色产品总数、绿色产品实物总量、销售额、出口额、产地监测面积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41.9%、29.2%、24.6%、37.4%和20.9%。

第二,优势产品和区域逐步形成。截至2009年底,绿色食品主要产品优势明显,大米、蔬菜、鲜果、液体乳及乳制品、酒水类产品分别占绿色食品产品总数的12.8%、13.1%、7.7%、5.5%、11.6%,合计占全国绿色食品产品总数的50.7%。绿色食品大米、蔬菜、鲜果、液体乳及乳制品、酒水类产品分别占绿色食品总产量的11.07%、11.69%、8.68%、4.71%和6.38%。液体乳及乳制品作为绿色食品优势产品,以国内销售为主,占据了国内主要市场,显示了强劲的优势;绿色食品茶叶同样显示了较强的优势,占国内市场总量的近20%,在绿色食品出口贸易中占有6.5%的份额;蔬菜及其加工品、水果及其加工品、大米及其加工品均成为绿色食品国内外贸易的优势产品。

第三,绿色食品市场建设已初显成效。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一部分绿色食品已成功地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并显小了在技术、质量、价格、品牌上的明显优势,展示出了绿色食品广阔的出口前景。

二、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最近10年来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良好,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许多国民对绿色消费的意识淡薄,存在认识上的不足。由于绿色产品生产加工条件很严,生产成本也较高,在价格上一般比同类产品平均高出30%-50%,因此,高价格使消费很难接受,造成了消费意识的淡薄。根据武汉市统计局2009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这项调查共利用万户居民调查网络随机抽取了7000户居民家庭。调查发现,市民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度较高,有76.9%的市民对这一名词“听说过”。但相当多的市民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认识。

第二,企业创新欠缺,生产管理方式滞后。绿色食品的高新技术人才缺乏,创新力度欠缺;生产管理方式上,与实际相比,严重滞后,高投入,低产出,不仅使得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出大量工业三废。同时,企业设备陈旧,产品加工粗糙,缺乏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低。

第三,绿色食品产业面临生态威胁。我国有着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但由于近年来,我国工业化使农业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的趋势,直接威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工业三废、城镇生活污水大量向河流、湖泊排放,其中一部分携带水、铅、砷、铬等有害有毒物质的工业废水通过灌溉水进入农田,加之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人畜粪便流失等,农业污染日益加重,从而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污染严重。

第四,绿色食品市场体系不健全。问题主要存在于,没有形成营销策略和促销方式;销售渠道、网络不健全;缺乏整体宣传力度;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此外,最主要的是绿色食品标志商标已经由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受《商标法》的保护,但是由于许多企业缺乏法律意识,擅自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假冒绿色食品,或者扩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范围。

第五,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绿色食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一和协调的管理体制,做到职贡分工明确。目前,绿色食品生产与销售,仅仅依据《商标法》和《销费者权益保护法》欠缺有效的法律保护,在生产方面,缺乏法律监督机制;在市场方而,监管乏力;在出口方面,缺乏国际互认平台。

三、推动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推动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绿色食品的影响力。要注意总结经验,在坚持过去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绿色食品的宣传上作,拓宽绿色食品的宣传领域。长期绿色食品的宣传上作重点,应借助各种宣传媒体和手段,以宣传开发绿色食品的重要意义、普及绿色食品的知识为主要内容,推出绿色食品的形象;拓宽宣传领域,发动全社会各个方面都关心、支持、参与绿色食品事业,形成推动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社会合力;致力于绿色食品的市场开拓,为生产者、经销者、消费者牵线搭桥,创造出绿色食品事业顺利发展的有利的社会环境,共同推动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

第二,放宽政策,扶持发展。优惠的政策和资金的投入,决定着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力度和速度。为此,政府必须对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生产加上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制止和纠正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的行为和不正之风,办好社会公共服务,切实减轻企业社会负担和改革带来的阵痛,合理保护企业利益。同时,在资金投入上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和扶持周转金用于绿色食品龙头企业的发展。对某些重点龙头企业,管理部门要进行实地考察和跟踪调研,做到服务到位,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第三,完善绿色食品标准和法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绿色食品质量的前提。绿色食品的标准化上作应遵循“巩固、健全、提高”的方针,完善和健全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形成以先进实用技术转化为基本内容,以标准化生产小范基地建设为基本手段,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建立以法规为龙头,以技术标准为基础,实行“两端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认证、标识管理”的质量卫生安全监管体系。

第四,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绿色食品是传统农艺精华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绿色食品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对发展绿色食品相关生产技术的研究,是打破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各地应围绕绿色食品开发、技术应用和标准化体系建设等课题进行科学研究,通过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龙头加上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相结合的绿色食品科技新体系的建立,全面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和贮藏等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化发展。

第五,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各级政府既要引导生产,也要引导消费,要积极培育市场,牵线搭桥,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跟踪服务。特别要增强企业的名牌意识,树立品牌形象,对达标的优质产品准允适当的提高价格,对未达标产品限期招改,多次检测不合格者坚决予以取缔。此外,绿色食品是以高科技、高投资为后盾的,当前要重视科研开发的力度,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要加强对受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研究,尽量使更多的土壤符合绿色产品基地的要求。在资金投入上,要建立激励机制,多渠道扩大招商引资,特别注意吸纳民间资本,以股份制为纽带,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总之,绿色食品产业作为正在加速扩张的新兴朝阳产业,需要根据入世后形势发展变化,做出科学的判断,采取适时对策和措施,加快推进、发展,尽早构筑起大龙头来带动大基地、大产业带动大市场、有效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良性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祁玉峰.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2008(10).

2、曹继晨.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农场经济管理,2008(3).

3、赵辉.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

4、王运浩.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J].农业质量标准,2009(1).

(作者单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作者:张萍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论文 篇3:

浅谈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绿色食品是我国对无污染、安全、优质食品的总称,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按照《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1  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绿色食品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有效用标绿色食品企业数量超过1.6万家,年平均增长率21%,产品总数超过36345个,年平均增长率22%,实物总量、生产面积不断扩大,平均每年向市场提供安全优质产品近1.3亿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消费需求。二是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创建数量不断增加。到2020年底全国共有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超过721个,面积达到1.7亿亩,对接企业278家,带动农户3000多万户,为加快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了良好的基础。

2  绿色食品发展机遇

2.1  政策环境利好

在2020年召開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打造一批富有特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品牌。

2.2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平的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消费档次逐渐升级,对优质、放心、品牌农产品的需求逐年增长,层次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已成大势,发展绿色食品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3 生产者素质水平逐步提升

目前,全国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年数在8年以上的高素质农民占90.79%,参加过农技生产相关培训的占91.13%,正在由高职高专到本科学历教育过渡的高素质农业生产者占17.80%;生产经营水平逐步提高,62.03%的高素质农民为规模农业经营户,其中土地经营规模在100亩以上的生产主体占到36.14%;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覆盖率逐年增加,24.76%高素质农民采用了节水灌溉技术,39.56%高素质农民积极利用有机肥代替化肥,85%高素质农民实现了畜禽粪便、秸秆和农膜资源化利用等。

3  绿色食品发展瓶颈

3.1 绿色食品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培育意识不强

一是政府部门对绿色食品知识普及程度不够。二是企业对绿色食品品牌认识程度不够,零散宣传,未能形成合力,效果不佳。

3.2 组织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快速适应绿色食品发展的需求

一是管理机构不健全, 关系不协调。大多数省份绿色食品办公室不属于行政职能部门, 各市县业没有专门的组织和机构, 大多数兼职办公,而且分布在农业、林业等不同部门, 工作侧重点各不相同。二是人员配备不健全,专职人员数量较少。市、县机构各科室职能调整变化较大,人员调整较勤,专职绿色食品工作人员严重缺乏。

3.3 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高,政策扶持导向不明显

绿色食品主要以农民生产合作社为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较少, 除一些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外, 初级产品的毛利率较低。申报绿色食品需要环境评价、认证审核等相关费用, 而效益往往要靠企业利用绿色食品的品牌效应与消费者认可程度去获取, 一些规模较小、初次申报的企业往往获标后,其产品价值并不能显现出来。而各级政府对绿色食品的开发缺少宣传力度,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在农业产生中用于对于绿色食品相关政策支持较少。

3.4 绿色食品管理市场体系有待加强

随着绿色食品品牌价值的显著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显著提高,一些假冒绿色食品企业违规用标情况严重,影响绿色食品发展,其生产产品以次充好, 欺骗消费者, 有损绿色食品品牌整体形象。

作者:王玉斌 付梓南 付艳慧 高远 刘娜娜 张立伟 张秀丰 金自强

上一篇:申请部长申请书(精选2篇)下一篇:区域公共管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