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存竞技类网络文学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章导读]随着阅读媒介的迅速电子化,网络文学也在新世纪迅速闯入我们的生活。当前中国网络文学每年创作长篇小说约10万部,日浏览总量超过10亿人次。如此规模庞大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却似乎给我们的生活没有带来任何涟漪,这种静悄悄的变革,本身就值得关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多元共存竞技类网络文学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多元共存竞技类网络文学论文 篇1:

网文江湖那些年

在IP价值被无比放大的今天,规则再次被改写,一个坐拥出版、游戏、影视、周边等在内的全新的江湖正现出雏形。

江湖变易,十年茫茫。

历经了十数载岁月更迭,那个曾把无数草根推上神位,也让无数人梦碎的网文江湖,如今早已改朝换代,变了模样。

群雄逐鹿,或许是网文江湖过去日子最适合的注脚,那里曾有你争我夺的激烈拼杀,也曾流传着或明或暗的江湖规矩。从最初的起点立盟到盛大一统;从纵横、创世的半路杀出,到如今阅文独大,17K、安卓读书、阿里、掌阅等众在侧虎视眈眈,这片江湖的每一次震动都引人侧目,这里发生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回味……

与门派地位一道变迁的是玩法的更替。13年前,起点VIP会员制的横空出世打破了网文世界商业模式最初的混沌。而在IP价值被无比放大的今天,规则再次被改写,一个坐拥出版、游戏、影视、周边等在内的全新的江湖正现出雏形。“网络文学不再仅限于网络,文学也不再局限于文字,而是演变成了诸多形态走进了大众的娱乐生活,从前的蛮荒时代也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森林。”阅文集团CEO吴文辉如是阐释。或许在剔除盗版、同质化及泡沫等顽疾后,这片江湖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辉煌。

潮落又潮起

1997年冬,圣诞节,个人作品分享网站“榕树下”诞生,在那个寒冷的冬日里为网络文学撒下了第一颗滚烫的火种。随后的几年间,无数大大小小的网文门派如燎原之火般出现并迅速蔓延,可谓之江湖。

其中,由几位玄幻文学爱好者共同成立的起点中文网凭借贴近书友的阅读设置等优势在江湖中迅速崛起,与当时红极一时的幻剑书盟一道成为江湖中炙手可热的明星,其于2003年推出的VIP制度更一举奠定了网络文学的核心商业模式,并进一步巩固了其江湖地位。

格局在2004年为之一变。来势汹汹的网游巨头盛大网络大手一挥,将起点招致麾下,并于随后几年间先后把红袖添香、晋江原创、榕树下、小说阅读网、潇湘书院等揽入怀中,一时盛极。尽管在2006年左右遭遇17K小说网、纵横中文网等后起之秀的阻击,但盛大岿然不动,巅峰时期甚至一度占据网文江湖高达90%的市场份额,一个属于盛大文学的时代就此到来。

时光流转,近两年移动互联网的浪潮裹挟着网络文学踏上了新的疆域。2014年,腾讯鲸吞盛大,“网文航母”阅文集团横空出世。而在近日,百度文学以10亿元的价格被完美世界重新收入囊中,尽管这笔交易被不少人视作完美希望重回A股的砝码,百度文学的前景也尚未可知,但完美长期以来在游戏IP方面所积累的优势还是让不少人对其文学业务的未来抱以希望。加之老门派17K中文网、纵横中文网以及安卓读书、阿里文学和掌阅文学等新锐力量的快速成长,网文江湖硝烟再起。

世道变易,十几年间的沧海桑田究竟浓缩了什么,简单的文字似无法记叙。但对于那些几乎从网文江湖诞生之日起就仗剑其中的老牌剑客来说,过去的每一段峥嵘岁月都是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或许从他们口中,我们将得以窥得一二。

“野蛮生长。”17K小说网总经理栗洋对旧日的总结乍听似有些“刺耳”,但这位“老江湖”的话显然不是空穴来风。“过去十几年的网络文学始终没有统一规范和评价标准,对于网络文学的价值也大多体现在流量和收入的层面上,缺少对文学价值和精神价值的评价和引导。”

阿里文学总编辑周运有着相近的看法。“江湖混战”是他对网文平台十几年间发展全貌的评价。“网络文学自商业化以来,各家文学网站之间的激烈竞争从来没有停止过,除了还算‘正常’的商业手段,如互相‘复制粘贴’页面功能和运营思路外,网文平台之间也曾使用过一些非常手段,如盗版和抄袭对手作品内容、相互举报对方内容违规,甚至黑客攻击、论坛骂战等。”他认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过去网络文学行业商业规则的制定还比较落后,网站互相交流有着自己一套或明或暗的江湖规则。

相较之下,安卓读书CEO邹建峰的评价更为积极。“‘变革’是网文江湖十年来发展的关键词。”他指出,整个网络文学的市场一直都是在变革中发展,载体的沿革让市场规模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网文创作中,大神被塑造,作品价值也随之提高。网络文学逐渐登上大雅之堂,IP衍生物的发展则使网络文学作品价值最大化。

而作为起点的创始人及至如今阅文集团的掌舵者,吴文辉给出的“崛起”一词并不出人意料。“在起点中文网成立之前,网络文学仍处于蛮荒的时代。人们难以想象互联网带给人们的创作平台和阅读体验是如此巨大。起点成立后,网络文学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而在如今泛娱乐的运作模式下,阅文集团再次凭借旗下作品平均每天一部/次以上的改编授权速度造就了一个个的数据高度:超过10亿级票房的改编电影、多部总流水过亿的改编游戏、一千多万的单部作品周边销售、八百万册的实体图书和七百万册的漫画销量……从前的蛮荒时代也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森林。”吴文辉说。

从卖内容到全版权运营

“网文平台如今已经告别了简单的网站展示阶段,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时代已经开启。”吴文辉在今年3月的腾讯互动娱乐UP2016发布会上的此番话引发了不少业内人士的思考。

诚然,在过去的几年间,我们看到了大量的网文IP通过市场化运作,化身为电影及电视剧,获得了收视率和票房的巨大成功,为网文平台和作家带来不菲的回报。但是否就此可以断定,网文平台的商业模式迎来了新一轮的革新?

“一面提供内容,一面引流用户,在人与内容之间做简单的铺发与互动的PC时期常规业态,我们将其归为1.0时代。”吴文辉指出,内容1.0时代的落后,很重要的一方面体现在其盈利模式单一,除了付费阅读外,对版权的开发往往一卖了之,产业链开发十分原始。“而现在,大部分中小平台还处于这个模式,卖内容、卖版权、甚至从大平台盗版内容来吸引流量。事实上,在移动互联网的催化下,网络文学已经演变成了诸多形态走进了大众的娱乐生活。阅文集团要做人与内容的连接者,并且为该连接搭建一个高效的生态,提供高效的服务,在体验、内容、场景甚至产业生态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和无缝对接。”

2015年切入市场的掌阅文学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掌阅文学负责人游亭看来,网络文学的市场运作模式已经非常成熟,“或者说固有的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如果还用初级展示的思路来做网络文学,肯定是死路一条。”据他介绍,掌阅文学目前正与动画《画江湖之不良人》展开合作,由知名作家一伤二十八创作该动画同名小说。另外还与知名游戏《生死狙击》合作,由游戏竞技类顶尖大神果味喵创作同人小说《绝顶枪王》,以期深挖优质IP背后的延伸价值。

而在邹建峰看来,内容的订阅收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是网文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安卓读书为例,订阅收入仍占到总收入规模的80%。因此我们认为网文平台的推荐与内容订阅转化,仍会是未来几年的重点,这里包括借助完整的数据模型,发现极富潜力的作品,通过用户阅读行为的大数据将最有潜力的作品推荐给最合适的人群等,这会是内容展示所需要去追求和完善的机制。”据他介绍,深耕正版阅读的安卓读书如今已经走过四年,目前累计用户下载量已接近一亿,日活跃用户超过80万,而在过去一年,该公司订阅收入增长300%以上。

周运则认为,随着这几年IP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PC时代成立的文学网站意识到,如果文学平台不能主动去打造作者和作品的品牌,不主动通过各种媒介平台去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很可能将变得一文不值。而如果文学网站不计成本地烧钱,疯狂引入所谓大神作品,却没有相应的能力通过版权运作将这些成本cover掉,同样会面临迅速倒闭的危机。“所以,现在的移动阅读时代,如何有性价比地打造适合全版权运作,也就是IP运营的作品内容,同时如何将这些作品内容通过各种合适的媒介和渠道进行有效传播,包括口碑营销,是决定一个网文平台能否健康长期发展的重要标尺。”

“一超多强”下的生存法则

“一超多强”,是不少圈内人形容当前网文竞争格局的惯用词。其中,阅文集团凭借近乎无可比拟的内容优势坐稳了如今网文江湖的头把交椅,其影响无需赘言。除此之外,App领域掌阅的市场占有率37%,在移动端渠道方面优势明显。面对如此高强度的竞争格局,江湖中的其他门派突围的机会何在?

在中文在线看来,最大的挑战来自对用户年龄层次和需求的跟踪,而非市场内部的竞争。“我们必须适应95后、00后,甚至是更年轻的读者。”据栗洋介绍,中文在线将通过17K小说网、汤圆创作和四月天这三个原创内容品牌,针对传统网络文学内容、女性向文学的内容、青少年向的内容和影视游戏向的内容等多元化内容的创作方向和阅读方向进行持续的投入和培育,而包括从签约营销再到IP孵化的成熟团队以及丰富的优质版权储备等都是其手中的优势。

“尽管竞争强劲,初入市场时间不长的安卓读书仍看到了我们的机会。”邹建峰指出。“首先,网络文学的市场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市场空间远没有达到饱合,国家对于盗版的打击也使得原本盗版的用户开始流向体验好、内容全的阅读平台。”他说,另一方面网文的特性决定了作品的发表门槛较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许多经典作品。近年来网文的高速发展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文学创作中,让这些人拥有展现的平台,成为小神、中神,也会是我们努力的一大机会点。”

“纯粹从市场格局而言,目前的生态确实是失衡的,存在着平台大嗓门就大,平台大就店大欺客的问题。但我们也不宜过分悲观,因为目前的网文竞争格局,代表的只是原来PC时代各家平台竞争的一个总体结果,却并不能代表网文未来的发展趋势。”周运指出。如果从更高更远的角度去观察,目前网文江湖的失衡状态,将随着其他娱乐领域玩家的进入和网文领域玩家向其他领域的渗透,而逐渐达成一种动态平衡。在这个过程中究竟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未来充满了机遇和变数。

“而阿里文学作为网文圈新入场的选手,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并不打算走传统PC网文时代各家网文平台走过的‘单打独斗’、‘重量不重质’和‘靠天吃饭’的老路,我们有能力,也有这个底气,与UC、阿里影业、阿里游戏、优酷土豆等兄弟公司和兄弟部门一起,探索网络文学新的玩法,并愿意及时把成功经验分享给我们的合作伙伴。”

身为江湖老大哥,阅文集团对于新玩家的入局持欢迎态度。“对于竞争,十几年来,我们的观点始终是一致的。我们欢迎一切有意愿的、有能力的、有专业水准的行业伙伴一起来做大网络文学产业,这个产业有足够大的空间等待我们去发掘。”吴文辉说。

融合成未来发展关键词

尽管各大新老门派间的纷争仍在延续,但经历了青春期的迷茫与阵痛,如今已迈入成年的网文江湖对未来有着更加成熟理性的预期,“融合”是不少掌门人对未来市场的共同判断。

“文字与娱乐的融合、多元化内容体验的融合、作家和读者的无缝融合。做到全阅读、全场景、无边界、广互动是阅文集团的目标。”吴文辉说。

栗洋对这一问题持相似观点。“我认为网络小说将进入全媒体多元化时代,从内容上和传统文学不断地融合,从价值体现上兼顾商业价值、文艺价值和精神价值,打破题材、篇幅等形式的约束,蜕变成在互联网时代的真正的文学。”

周运的解读则更加多元。“我认为未来十年,网文平台发展的关键词是合作、创新、跨界、融合。”周运说,没有平台相互之间的精诚合作,一个新的优质IP将很难得到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厂商的认可;没有基于技术进步的大胆创新,网络文学就将很难突破原来在PC时代的桎梏,只能在内容生产和消费模式上原地踏步;没有文学、动漫、影视、游戏、周边等的跨界交流和合作,就很难形成网文IP培育和创新的新思维、新路径;没有不同产业领域的互相融合,包括线上线下的融合,网文平台的价值就将永远禁锢在版权售卖和版权代理上,难以有效放大自己的话语权。

“而今天,不论是网站投资人、网站从业者,还是作者,都需要各位统一认识和减少内耗,行业只有做到在阳光下协同发展,大家才可能共存共荣。”周运说。

作者:邢明旭

多元共存竞技类网络文学论文 篇2:

网络文学:文学的个人化与民间化

[文章导读]随着阅读媒介的迅速电子化,网络文学也在新世纪迅速闯入我们的生活。当前中国网络文学每年创作长篇小说约10万部,日浏览总量超过10亿人次。如此规模庞大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却似乎给我们的生活没有带来任何涟漪,这种静悄悄的变革,本身就值得关注。本文试图以“民间性”“个人化”和“差异性”来把握这一新兴的文学样式,对其前世今生给予了全景式观照,并期待着我们在价值上对它进一步重估。

回顾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每当它揭开新的篇章,总是伴随着媒体的进步,也就是说,文学艺术的变革总是和传播方式的革新密不可分。最近的一次媒体进步当属互联网的出现,它的普及给阅读带来了巨大挑战,进而深入影响到文学生产机制,影响到人的审美趣味。互联网上发布的原创文学作品,在中国被约定俗成称为网络文学,无论在创作形式上,还是在作品数量上,中国的网络文学在全球范围都是独一无二的。目前,在网上发表过文学作品的人数无法确切统计,仅全国文学网站签约作者的人数就已突破200万,每年产生原创长篇小说约10万部;文学网站日更新字数突破2亿字节;总共有2亿3000万读者通过在线和无线的方式浏览文学网页,日浏览总量超过10亿人次。数据说明,民众对文学的关注程度不亚于影视及其他艺术门类,其广泛性已超越上个世纪80年代。 20世纪后期,东西方冷战落下帷幕,在科技创新的助力下,全球性的文化交融、整合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高效、便捷、零距离、共享、相互依存等理念深入人心,以日本动漫、韩国电脑游戏为代表的东亚文化悄然崛起,在20世纪末全球文化格局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应该说这是中国网络文学高速发展的外部环境。在内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恰逢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和变革期,人们生活节奏在变化,消费方式在变化,情感方式也在变化,尤其是价值观念在变化。这些变化所孕育的巨大能量,终于借助互联网这一新型传播渠道喷发而出。毫无疑问,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展现了中国社会正在崛起的民间力量,成为中国全球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中国当代文学的“V”字型道路 网络文学当属中国当代文学或称新世纪文学的范畴。与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黄金时代相比,它所形成、发展的社会背景要复杂得多。在整体上,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又是不能割断的,这恰好说明中国当代文学30年为什么会走过一条“V”字型的道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对外改革开放政策的巨大推动之下,文学作为思想解放的号角,成为了国家话语方式,因此呈现出空前繁荣。而繁荣的重要特征就是文学的民间化,每座城市,甚至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作家和诗人,每个人的桌上都会摆放一本文学著作。然而,90年代的商业大潮旋即覆盖了文学浪头,下海经商替代了文学写作和阅读。在寂寞中,文学跌入低谷,曾经洛阳纸贵的文学图书也必须视商业利益马首是瞻。 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程度日趋宽广,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遇到了更深层次的焦虑,首先是思想性的问题,社会处在变革时期,价值体系正在重建,旧有的伦理道德遭到了挑战。其次是现代性的问题,如何阐释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多样并存的社会,给文学表达增添了巨大难度。再次,还有艺术表现形式创新、代际交流障碍等问题,迫使当代文学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应该说,网络文学的出现是国家话语方式面临创新的必然选择,其价值重组所认同的实践意义远远大于文本价值,并由此为中国文学在未来拓展新的领域,创造全新的想象空间打开了局面。在这个意义上,V”字型的出现既是中国文学的自我选择,也是必然之路。 中国经济保持了30年持续增长,文学也随之有所扩容,而文学扩容的实质是精神扩容。对于已经踏入市场经济的中国社会,只有在写作与阅读相互需求,即民间性和消费市场同时完备的前提下,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扩容,并进而转化为一种社会能量,以建构新的国家话语方式。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网络文学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的艰难发展之路,当初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论坛、社区,现在有数万家具备一定规模的网站;当初只能勉强糊口,现在年收入过百万的作者达到了三位数;当初默默无闻,甚至被指斥为垃圾,现在有大量作品出版并被搬上影视屏幕,深受大众喜爱。由此可见,中国文学所经历的由上升到衰弱,再由衰弱到上升的“V”字型道路,让我们看到了民间力量的强大。换句话说,文学只有来自于民间,活跃于民间,流动在民间,存续在民间,才有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实现精英化,成为国家话语方式。往远处看,经过扩容后的中国文学才具备了与世界文学形成多方位对接的可能。 网络文学的成长之路 20世纪90年代初期,互联网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留学生顺理成章成为华人中最早接触新媒体的人群。最初的创业者是一批酷爱文学的年轻人,他们希望借助新媒体建立一个全新的文学世界。所不同的是,他们更加年轻,在文学形式上没有传统思维。 早期的网络文学站点多数为个人所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实力薄弱。实际上,在2002年以前,网络阅读一直以门户为主要通道,包括小说类网站在内的文学站点,都是通过雅虎等门户网站进入免费空间,各站间的友情链接几乎是文学网站联络读者和作者的唯一路径,未列入友情链接的新网站,读者查找起来非常困难。比如,早期最有影响力的文学站点“黄金书屋”,创办于1998年5月,即是在湛江“碧海银沙”网站申请了免费空间,后来改在网易建立的个人网站,由站长youth将收集整理的书籍发送到网上。 1999年8月,朱威廉创办了上海榕树下计算机有限公司,中国大陆独立的文学网站由此开始起步。当时,雄心勃勃的榕树下网站特别邀请陈村、安妮宝贝、李寻欢、宁财神等传统作家和网络作家加盟,试图在网络上创建一片新的文学天地。不久,一件和网络相关的“文学事件”轰动一时,王蒙、刘震云、张抗抗、毕淑敏、张洁和张承志6位著名作家,为保障自身的权益集体起诉世纪互联通讯技术公司。状告被告没有经过允许,将他们的作品制作到网站里,侵犯了他们的著作权。1999年9月18日,北京海淀法院一审判决世纪互联通讯技术公司败诉,从即日起停止侵权,向几名原告公开致歉,同时赔偿数额不等的经济损失。这一事件宣告,如果没有获得作家授权,网站不得擅自转贴作品。文学网站面对的“残酷”现实是,免费资源在一夕之间消失殆尽。 2001年11月,吴文辉、宝剑锋(林庭锋)等玄幻文学爱好者创建玄幻小说协会,第二年5月独立建站,并改名为起点中文网。文学网站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2003年,起点中文网首推网络阅读VIP收费模式,盛大文学收购起点中文网后几经变革,几乎改变了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对于网络文学的商业化始终争议不断,从不同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相距很远。对于文学是否能够产业化的问题,意见就更是水火不容。 2003年以后,网络阅读VIP收费模式被逐步推广到各大网站,根据读者的需求,网站与作者、读者共同达成了在线写作、每日更新的写作--发布--阅读--收费模式。网络文学由此进入类型化发展的新阶段。 作品类型大致可分为:玄幻仙侠类(区别于西方魔幻小说的东方本土幻想小说)、架空穿越类(现代人通过时光交错进入特定的历史时期,运用自身经验改变历史进程)、都市青春类(反映现代都市生活、表现现代情绪的小说)、官场职场类(以官场博弈和职场奋斗为题材的小说)、游戏竞技类(根据网络游戏改编或具有网游特征的小说,一般采用晋级形式)、灵异惊悚类(以鬼怪或探险为题材的小说)、新军事和新历史类(区别于传统军事和武侠的小说,添加了幻想成分)等。其中网络玄幻、仙侠类作品以其超拔的想象力和炫目的色彩最受读者欢迎,我吃西红柿的《盘龙》《星辰变》、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和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在近年较有影响,职场、官场类作品因为贴近现实生活,具有一定实用价值而备受读者推崇,如李可的《杜拉拉升职记》、小桥老树的《侯卫东官场笔记》等,婚姻情感类作品为女性读者最喜欢,如六六的《蜗居》、鲍鲸鲸的《失恋33天》和唐欣恬的《裸婚时代》等。 到目前为止,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内的文艺类图书出版社,几乎没有一家未出版过网络文学作品,近年来每年出版的3000余部长篇小说中有一半来自网络。众多门户网站也陆续开设了原创文学频道,涉足数字出版领域,如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TOM网、凤凰网、大佳网、汉王书城等等。影视媒体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网络,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亮剑》《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美人心计》《杜拉拉升职记》《山楂树之恋》《和空姐一起的日子》《蜗居》《双面胶》之后,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再推高潮,《失恋33天》《佳期如梦》《未央·沉浮》《遍地狼烟》《步步惊心》《钱多多嫁人记》《甄传》《裸婚时代》《白蛇传说》《倾世皇妃》《千山暮雪》《恋人》《搜索》《小儿难养》等先后公开播映,大量采用网络小说元素的影视作品《钢的琴》《宫》《画壁》等引起观众广泛关注。《纳妾记》《刑名》《帝锦》《庆余年》《九克拉的诱惑》《盛夏晚晴天》《泡沫之夏》《极品家丁》《回到明朝当王爷》《大魔术师》《熟女那二的私房生活》等一批网络作品改编后已陆续投入拍摄。网络超长篇小说《鬼吹灯》《斗破苍穹》《星辰变》等或将进入超级大片制作市场。 同时,网络小说也是网络游戏改编的主要来源。由于网络小说读者和网络游戏玩家的高重合度、人气叠加、共通性和相互影响等效果显著,随着《诛仙》《鬼吹灯》《斗破苍穹》《星辰变》《兽血沸腾》等改编获得成功,网络文学改编网络游戏成为一种风潮,两个时下最为热门的数字娱乐产品形成了互依共荣的局面。 已经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蓝图的数字出版,正逐渐成为网络文学进入主渠道的重要通道。2012年8月,由商务部、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五部委组织申报的 2011~201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揭晓,网络文学以数字出版的形式首次进入国家订单集中出口,成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产品。新型客户终端安卓端、谷歌、苹果等渠道,也使得数字出版的国内市场份额逐年增长。新增的读书网站,如塔读文学、华夏中文网、魔铁中文网等从创建之初就分别与中国移动、新浪、腾讯、搜狐、3G门户等网站合作,主要是在数字出版领域展开竞争。 上述新型文化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即使不计算间接收入,作为源头产品的网络文学每年创造的价值也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必然对文化产业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民间性和个人化 网络文学以开放化的网络为载体,决定了它是借助现代科技面向大众的一种样式;而它的文学内涵,决定了它是一种精神产物。可以说,网络是一座巨大的民间讲堂,网络文学则是大众化的精神产物。 这里所说的“大众化”具体说来有两层意思:一是以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文化需求、娱乐需求为旨归;二是创作主体真正地属于大众。它与中国当代新时期之前的“大众化”是有区别的。中国当代文学新时期之前所提及和倡导的“大众化”,是那些拥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知识分子自上而下地以文化启蒙的方式“走向民众”,即利用通俗形式来传播启蒙新知识,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含义。 网络文学的“大众化”一开始就是从自我出发的。从写作主体来说,没有明显的选择性,没有公认的界定性,任何人都是潜在作者,只要他愿意就可以在网上写作、发表,写自己想写的东西,随意表达自己的见解。写与不写、写什么,均从性情、个人意愿出发。网络文学尊重自我意识甚于尊重定规章法,作品的自娱性、随意性、发泄性重于其文学性、思想性、理论性。网络文学从产生之初就带着深刻的“大众属性”。从文章载体来说,网络基础自不必说,具体来说一般网络作品最初都是贴于BBS、精品区的,直接面向大众,接受大众的审视,并任由评说。这种网络载体的完全开放的性质,也决定了网络文学的“大众化”倾向。从受众的角度来说,在BBS汇聚的人,也是为了享受一个轻松自由的言论、阅读、创作的空间,这种网上沙龙本身就是一种“大众制造”,当然要以其“大众本色”存在。BBS上繁盛的网络文学自然浸染了这种原始色彩,带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本质和特征。 网络文学的民间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它的素材来源、创作方式和艺术表现上。 网络文学取材于民间。这里的民间一方面指传统的民间文化,例如,今何在的《悟空传》、李春的《白骨精三打孙悟空》、雷立刚的《小倩》、白丁香的《春秋时期的爱情疯子》等颇受关注和好评的佳作,即是以丰富的民间传说资源为灵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这种取材自民间传统文化的作品,首先凭着读者对故事原型的熟悉性和亲近感而赢来第一眼,而后又因其对传统进行颠覆、戏说的新鲜感和借古说今的巧妙、幽默性而被人们喜爱。戏说、改编民间文学一度成为风潮,仅《西游记》就被数度新编,师徒四人的神通在网络上达到了新的顶峰。另一方面,我们所说的民间是新民间,是区别于严肃、正统的“上不了台面”的最细枝末节的现实平民生活。网络文学的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形式来源于民间,内容表现民间万象,生动、亲切、熟悉得让人触手可及,因而获得人气。2005年、2006年风靡一时的《鬼吹灯》和《明朝那些事儿》代表网络文学的民间化达到鼎盛。学界有人指出,网络上盛传的这类小说,与明清盛极一时的志怪小说、武侠小说、艳情小说有颇多相似之处,是中国旧小说的一次回潮,缺乏基本的文学价值,其中以首都师范大学陶东风教授《中国文学已进入装神弄鬼时代》一文为代表。陶的观点针对网络上大量出现的跟风作品,的确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但对《诛仙》《缥缈之旅》《紫川》《搜神记》等一批具有原创精神的作品,就显得过于苛刻了。相对于传统文学中那些技巧娴熟、语言精致,但毫无创新性的作品,我更看好网络原创文学的尝试意义。 大众化和民间化问题之所以借助网络文学再次浮出,首先是由于社会情境的巨大变迁。原有启蒙语境的瓦解,使知识强力话语失去了优势,文学启蒙主题与精英话语叙事的独立合法性已经面临难以成立的危机。在此情境下,文学必须借助于另一个支撑点,对自身的价值做出新的解释。在它无法建立宏大叙事与巨人式的启蒙思想主体,同时也无法依附于旧式政治理念的处境下,它必须寻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搭建自己的新的审美构架。这时候,作为民众个性与自由的载体的大众化和民间化,已经成为与“精英文化”相对应的时空概念。而网络文学应该说在承载着“民间”历史性含义的同时,其进一步的开掘与拓展,顺应了新时期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同时,网络写作也是对文学书写个人化的考验,一个缺乏个性的写作者,是无法在汪洋大海似的网络上获得认同的。想象力成为考验网络作家是否能够存活的重要标志,因此,大量网络小说展现了作家天马行空、恣意汪洋的想象力,其中有的作品涉及“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在哪里?”、“我往何处去?”等生命本体论问题,以及人类身份、价值认同等问题。按照传统认知,我们已经不用回答这些问题。但这不能说明这些问题就已经解决了,现在看来,在现实环境中,这些问题正在卷土重来。文学想象力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课题,创作实践证明,没有丰厚的生活和艺术积累,想象力就无法为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提供支撑,而建立在一定审美标准上的想象力,是作家文学素养和精神深度的集中体现。网络文学在这方面存在的缺失,是其致命弱点。 另外,个人化必须有立足点,即人类意识与民族特性,并由此出发尝试开掘“人”的世界,这个“人”必然与他所生活的时代,与他的民族文化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网络文学在这个问题上至今仍然处在混沌阶段,想象力的爆发强烈却混杂,未能上升到民族文化独特属性的高度。物质社会的诸多诡异现象对当代青年的深刻影响,也在网络文学中打上了清晰的烙印,众多作品透露出来的世俗化的生存方式,不关心宏大问题的普遍倾向,及其对现实顺应式的记录、低劣的回应,甚至是漫无目的的恶搞、颠覆,已经偏离了普遍意义上的文学表达。 差异性是社会变革的必然产物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文化心理、审美趣味必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尤其处在大变革的时代,短时期里甚至会出现差异大于认同的现象。如果差异双方的话语地位悬殊,自然就会形成主流与边缘的关系。目前,网络文学仍然只是相对于传统文学而存在的概念,它的学理独立性尚未被认可,在创作形态与艺术审美上与传统文学存在的明显差异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广义上,它是约定俗成命名的产物;狭义上,它指向的只是一种发布形式。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它匆匆而来,冒冒失失闯入神圣的文学殿堂,遭到怀疑是难免的。尽管如此,还是必须指出,正是与传统文学的差异性才使得网络文学显示出自身的价值。这一点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展开论述。 在泛审美意义上,网络是人类继广播和影视之后最具大众性的文化媒体,也是“读图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感官。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信息”,任何媒介都是“人的延伸”。那么,网络文学为我们“延伸”了些什么呢?很明显,网络对传统审美意义的解构,几乎摧毁了所有文学壁垒,让文学话语权回归民间,实现了文学的返璞归真;网络的“赛伯空间”(Cyberspace)和“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使交往与对话跨越了物理空间的屏障,让大众文化狂欢得以用虚拟的“无我”的方式,表现最“真我”的存在。经过90年代商业大潮之后,中国至今没有出现过所谓的“思潮”现象,中国人受惠于网络,纠结于网络,甚至狂喜于网络,悲愤于网络,其震荡与感怀、超拔与包容所唤醒与昭示的生命自觉,既可以用理论进行阐释,当然也可以用文艺作品去表现。我想,这或许是看不见的网络能够被触摸,有血肉、有温度、有脉动的一面:它寄予了人类对灵魂归属的探寻。回到现实当中,无论在思想观念层面,还是在媒体技术层面,网络愈来愈清晰地指向一个目标:创造全新的时空观。因此,分析网络文学的写作和阅读,仅仅采用文艺学理论显然是不够的,它和这个世界一样,所发生的变化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从创作人群来看,网络文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80%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80后”是主力军,“85后”是后备军,这说明网络文学培育了中国文学的继承者,没有出现断代。其次,写作者分布广泛、遍及全国,其主体(约80%)生活在二三线城市,这和其他领域人才的分布状况显然很不一样,它将是中国文学在未来保持旺盛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其三,年轻一代海外华文作者多数活跃在网络而非传统媒体,他们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跨文化写作特征,很有可能开辟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新的路径。其四,网络写作中的佼佼者,80%为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非文科专业人士,作者结构的多元化将为文学产生新的造血功能。更重要的是,网络文学的主流创作人群是国家体制改革走向纵深的产物,是思想多元化的产物,是文学回归民间的产物,他们以经济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独立,展现了新一代写作群体的形象。 网络文学的阅读人群自然也是构成网络文学大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众的心理需求,很快通过读写互动模式在创作中得到了呼应。由于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生活在大都市里的青年男女——尤其是漂一族和打工族——单身或晚婚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但他们并非“异类”,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仍然渴望改变现状,但苦于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接受现实。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追求与幻想,他们寄希望于情景“突变”,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新塑造。某种意义上,网络“架空小说”、“玄幻小说”和“穿越小说”正好吻合了这个庞大人群的心理征候。因此不难看出,网络中流行的各种类型小说,不管你是否接受,其实都是时代变革所附带产生的“痕迹”,而这恰恰又是文学作品之所以产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元素,尽管它不能作为评判一部作品优劣的依据。反观我们的传统文学,即纸媒作品,虽然在结构、语言、思想性等诸多方面明显优于网络文学,却难以吸引读者,当然,这里面还包含更复杂的社会因素。比如媒体技术革命所引发的阅读方式的改变,再比如审美趣味的变化等等。美好的愿景惟有寄托在两种写作模式共存、融合及其如何相互促进,以创造多样化的中国文学。 期待理论创新与价值重估 这十多年来,对于网络文学,批评家最常见的态度是婉转回避,比如采取两分法解释网络文学现象:“文学只有好与不好之分,没有网络与传统之分”;比如强调网络文学只是传播方式的改变:“网络只是发表作品的媒介,不是区分作品优劣的手段”;比如因为网络文学具有商业特性而放弃对其做出深刻的价值判断:“网络上追求的是点击率,点击率却与文学品质无关”等等。时至今日,学界仍然对大量发表于网络、与传统文学在审美方式、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明显存在差异的实实在在的文学作品等而视之,笼统评价,这个现实是残酷而真实的。 在纸媒文学时代,我们一直信奉当下文学必须具备被阅读的可能,但是读屏时代的网络文学打破了这一法则,只要你是人,就不可能完整地阅读网络文学。有鉴于这一基本事实,理论界颇多人士担心网络文学难以承担中国文学的历史使命。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之间出现了所谓的断层现象,这个现象被认为是网络作家逃避现实沉溺于幻想的直接证据。然而,断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每个时代的作家都有自己的任务,文学本来没有既定的表现方式,当然也就不存在谁正确谁错误的问题,文学是永恒的探索,而吐故纳新是宇宙发展的规律。当然,期许网络文学在未来有所建树,并不是盲目抬高它的价值,而是要认真分析它出现的社会动因,准确把握它的发展方向,为它提供发展动力。 任何伟大的变革总会让一些人获益,让另一些人受挫,作家身处时代前沿,当然不可回避这个现象。一部分本来很重要的作家在这场变革中会慢慢隐退,而另一部分原本不重要的作家则会通过这些变革突显其价值,这的确是时代的造化。理论界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85后”这一代年轻人,已经基本脱离了原有的意识形态轨道,他们不再崇拜集体,也不再推崇所谓的社会使命意识,更多的是依赖于强大的物质利益,或者是个人欲望。也就是说,他们遵循的是个人至上的原则。他们不再像父辈那样把生活当做实现理想的方式,在他们的精神领域里,人类社会、革命、启蒙那些曾经不可或缺的东西已经渐渐消逝。当然,这是社会生活变化在他们身上透射的结果。 但也必须看到,上一代人对生活理解的片面性,以及文化视野的相对狭窄,已成为当代文学发展的致命弱点。问题是,网络时代提供给这一代人成长契机,而他们如何用文学来表现它?这也是理论界百般阐述,如何解决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性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中国社会和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历史背景下,我们的文学如何承载和表现这个现实? 此外,网络文学的社会性很难进行简单的概括,多元化、娱乐化、商业化是其主流特征,但也有不少作品具备了丰富性和深刻性,如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今何在的《悟空传》、酒徒的《隋乱》和阿越的《新宋》等作品,在认知社会、历史、文化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学一直承担着诸如救亡、教育、励志等重大的社会使命,把一些本不该属于它的担子也扛在了肩上,其结果是文学过于贴近政治,而削弱了审美、启蒙等作用。在中国社会进入商业化时代后,网络文学的娱乐化、商业化只要是在积极、健康的范围之内,并达到了一定的文学水准,就应该给它足够的发展空间。网络文学以点击率为标准的存在方式遭人诟病,被指斥为文学的“祛魅”行为,但持这个观点的人只看到了事情的一半,另一半是,点击率维持着网络作家的生存空间,他们不靠体制存活,而靠读者供养。这一作家队伍产生机制的重要变革,是中国社会诸多变革中已经显现的重要成果,对国家文化体制的深刻转变具有积极意义。应该相信,在经过商业化的洗礼之后,其中终会有一小部分人承担起民族和国家代言人的角色。或许,我们可以看到成功者的微笑,但永远找不到一条完美的成功之路。 结 语 由于中国社会内部仍然在不断积聚和释放巨大能量,因此,以表现社会生活,展现人的精神诉求为己任的文学书写,必然再次走到国家话语的前台。科技进步为传播提供了新路径,信息传播介质变化推动的文化融合共振效应,撬动了话语秩序和审美范式的杠杆。就文学本身而言,中国本土迅速成长的网络文学,不断扩展的海外华语文学,以及世界文学的流变,共同验证了一点,跨民族、跨国界传播方式直接影响着新的文学形态的形成。21世纪的中国文学如何演变、发展,如何融入世界文学并参与全球文化新格局的建构,当是中国在国际社会塑造自身形象的重要契机,可喜的是,机会的砝码没有遗忘东方世界,莫言已经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作者单位:中国作家协会)

作者:马季

多元共存竞技类网络文学论文 篇3:

IP背景下的网络文学走向

摘 要:随着资本的大量流入,IP产业链上下游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从根本上说,IP不是靠打造出来的,优质IP需要长期孕育,包括读者热度的积累、口碑的积淀、有效的传播,以及阅读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才能瓜熟蒂落。伴随各类孵化IP产业平台的诞生,阅文集团、中文在线、网易云阅读、阿里文娱、爱奇艺文学等已在这个领域形成竞争之势,但在运行形态上各有不同。如果选对一个好IP,可以在低成本的环境下拍出爆款,是未来网络文学作品IP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关键词:IP;网络文学;文化业态; 内容创新

一、优质IP需要长期孕育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40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已出版实体图书6443部,改编电影939部,改编电视剧千余部,改编游戏超500部,改编动漫440部,扩大了原创网络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2017年IP产业的热点,依然集中在网络文学领域。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已达到3.52亿,占网民总体的45.6%。国内各类原创文学网站作品总量累计达1455万部,当年新增作品达175万部。显然,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IP产业最重要的资源储备仓库。《2016中国IP产业报告》印证了这一观点,2016年中国影视市场有近200个国内IP项目被开发,其中一些影视公司所公布的片单甚至100%都是IP项目。而在“中国超级IP-TOP100影响力榜单”中,网络小说为61部,占比61%;传统小说为29部,占比29%。

作为IP源头,网络文学本身凝聚了内容价值、粉丝价值、营销价值。此前,网络文学IP价值主要建立在版权销售上。以数字付费阅读为基础,确保实现作家直接分成收益的同时,进行版权延伸拓展。而当网络文学放大到全民阅读,原有的版权运作机制也很难实现对全类型作品的覆盖。业界提出全新的泛娱乐IP开发策略,将以制作方、投资方、运营方三种或以上的多重形态、角色深度介入“全产业运作”,打造作家品牌和超级IP。

由于中国网络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多样性被鲜明地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以IP为核心的互联网文化业态,自2015年起将中国网络文学导入2.0时代,其速度之迅猛,变化之剧烈,足以证明文学的社会性不只体现在对公共精神领域的探索,对商业价值的发掘同样深刻而全面。

随着资本的大量流入,IP产业链上下游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以前的产业链是分裂的,同一个IP可能售卖给不同团队进行IP开发。但现在,全版权概念盛行,版权方控制品牌定位,引入不同的投资方和制作团队共同开发。无论是最上游的网文大神还是最终的渠道,都希望参与投资分享红利,分担风险。原来各方简单的交易结算关系变得复杂。于是,IP开发已经由独乐乐时代进入了众乐乐时代。整个产业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以月关的小说《锦衣夜行》改编为例,可以发现IP实现了交叉联动,华策在拍摄初期就引进游戏方,植入广告方、互动节目方,同步开发大电影,整个IP共配套一部页游、两部手游、三部电影,还设计了现代剧情的网剧作为番外篇,作为前置性同步开发产品,由此可见,IP开发模式是在市场的不断磨合中更新变化的。

IP的成功转化和网络文学的兴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借力。从根本上说,IP不是靠打造出来的,优质IP需要长期孕育,包括读者热度的积累、口碑的积淀、有效的传播,以及阅读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才能瓜熟蒂落。2016年影视同步上映、网台联动播出的《微微一笑很倾城》(原著作者:顾漫)给网文转化IP产品的全媒体、全产业链开发提供了有效范本。

二、IP效应,影视剧一马当先

2017年上半年由网文转化的影视IP出现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原著作者:唐七公子)《楚乔传》(原著作者:潇湘冬儿)和《欢乐颂2》(原著作者:阿耐)三部女频爆款,以及经典男频小说改编的《择天记》(原著作者:猫腻),这四部剧中前三部有一个突出特点是,主演都是当红小花,俊男美女的组合,自带粉丝效应。《欢乐颂2》反映了当代都市生活中带有话题性的若干问题,再次证明了女性题材在影视剧中具有天然的优势。

然而,2017上半年的IP改编情况并不理想,剧版改动较大,《择天记》原著粉丝不买帐,新观众又无法理解原著相关的一些设定,导致《择天记》的总体评价不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虽然各有优点,但这两部原著都在播出后陷入了抄袭争议,网友们认为,网文影视化以后,比起原著小说,更有传播度,所以制作方应向观众负责,在进行改编之前应先妥善调查清楚作品是否“清白”。同时,观众吐槽奇幻古装剧中的劣质特效,以及部分流量演员的不及格演技,虽然这几部IP剧宣传时声势浩大,且拥有大量读者粉丝,但播出后还是被《人民的名义》《大秦帝国》这些原创剧碾压。

2017下半年,几乎感染了一代人的网文经典之作《悟空传》(原著作者:今何在)终于成功转化成影视IP,从文本角度看,《悟空传》的确是一部难得的佳作,粉丝热度毋庸置疑,由于其故事核心空灵,视觉改编难度很大,尽管演员表演和特技场面颇费心思,但铁粉们不买账,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不是有孙悟空,有几句《悟空传》的台词,就可以叫做《悟空传》电影。今何在的另一部同名小说《九州·海上牧云记》改编的电视剧于11月21日在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大平台同步播出。该剧凭借恢宏的实景拍摄、精致的服化道获得一致好评,在开播2天内迅速冲上骨朵网络影视排行榜日榜第一,势头强劲。

《醉玲珑》(原著作者:十四夜)是一部着力反套路和求颠覆的电视剧,无论故事情节之类的内核,还是服饰场景之类的外壳,都迥异于时下同类题材的国产影视剧,在千篇一律的古装剧中堪称独树一帜。不过由于对人物设定的改编幅度较大,原著小说中孤傲的夜天凌在陈伟霆的演绎下有了邪魅不羁的一面,冷清的凤卿尘在刘诗诗的诠释下也流露出活泼灵动的一面,而善恶莫辨如夜天湛,在徐海乔的塑造下也先后露出了野心腹黑和溫润如玉的对立双面。这样的设定变更,可能使人物性格更加充实饱满,但也存在人物设定崩塌的风险。

相对而言,2017下半年的影视IP反而是网络剧更有亮点,尤其是以《河神》和《无罪之证》为代表的悬疑剧。同样是网络大神天下霸唱的作品,《河神》原著却并不像《鬼吹灯》系列那么出名,但是网剧版的河神却比之前几部鬼吹灯的影视剧更获好评。7月3日,网络剧《鬼吹灯之牧野诡事》在爱奇艺首播,其番外网络电影《牧野诡事之金豹子》12月3日在爱奇艺上线播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无证之罪》原著作者紫金陈被称为中国版的东野圭吾,网剧版的《无证之罪》一经播出,颇受好评,改编最精彩的一点在于,网剧将故事背景从南方换到了寒冷的北方,整部剧呈现出阴暗、冷硬的画风,与整部剧压抑的氛围相呼应。和其他的悬疑剧相比,《无证之罪》更注重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拷问,让人深思。《双世宠妃》(原著作者:梵缺)作为一部低成本的古装穿越玛丽苏魔幻网络剧,既没有流量明星站队,又无花式宣传,却在开播第二天就登上了网络剧榜首,其搜索量也一直呈上升趋势。《双世宠妃》在剧情中引用了不少经典的影视桥段,这使得剧情的质量有了一定的保证,同时也让观众们回想起幼时的经历,拉近双方距离。可以说,《双世宠妃》对于自身和观众的定位拿捏得非常精确。有一个插曲顺便说一下,《楚乔传》大火,腾讯作为该剧的一个网络播放视频平台,趁热打铁,推出《楚乔传》男配“月七”为主角的大女主古装剧《双世宠妃》,这样一来,凭借着“月七”,《楚乔传》的观众和粉丝就被顺势导流到了《双世宠妃》。这似乎是刻意形成的巧合,但效果相当出色。

由橘花散里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将军在上》、由李歆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独步天下》等剧在经过10月热播后,11月依然势头不减,“大女主戏”依然是IP主力军。由赵乾乾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由八月长安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你好,旧时光》11月开播,在岁末掀起了一波青春剧的小高潮。

随着IP热的起起伏伏,影视公司和投资者普遍认为,拥有大量原著粉丝和较高知名度的IP可以节约营销成本,风险小,回报高,因而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这导致IP交易价格飞涨,原作者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一些“超级IP”项目被炒至千万级别,个别作家的作品甚至还未写完就已经被预订。另一方面,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则对于IP市场的火爆忧心忡忡,IP市场泡沫论、IP枯竭说等唱衰IP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尽管如此, 2017年,由网文转化的影视IP不断传出新动态,根据骁骑校作品《橙红年代》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天下归元作品《凰权》改编的电视剧《凰权·弈天下》,《扶摇皇后》改编的电视剧《扶摇》,流潋紫作品《后宫·如懿传》改编的电视剧《如懿传》,小狐濡尾作品《南方有乔木》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以及被誉为“2018年最值得期待漫改轻科幻爱情喜剧”《限定24小时》均已杀青,在媒体的关注下未播先热。由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首次担任监制的网络剧《剑王朝》(原著作者:无罪),以及《九州缥缈录》《你和我的倾城时光》《将夜》《庆余年》《爱情的开关》《时间都知道》《芸汐传》《斗破苍穹》《全职高手》《全职法师》《星辰变》《我欲封天》《黄金瞳》《美食供应商》等数十部网文改编的影视剧正在积极投拍过程营中。

三、网文游戏动漫三位一体

网络文学用户对于玄幻奇幻、仙侠武侠类作品的青睐由来已久,曾经的金庸、古龙撑起了国内游戏、影视剧的半边天。反观当下,借助互联网这一便捷的平台,优秀作家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辰东、天蚕土豆、猫腻、我吃西红柿、唐家三少、南派三叔、天下霸唱、忘语等等不胜枚举。玄幻奇幻、仙侠武侠类的文学作品,一方面受众广泛,无论是转化过来的用户还是仅冲游戏本身而来的用户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另一方面,就本身游戏改编而言,这类作品具有先天优势,其人物设定、故事架构、世界观等都更符合游戏中带有冲突和对抗的特性,改编游戏毫无“违和感”。

2016年下半年至今,网文IP在游戏、动漫等其他领域斩获颇丰,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为网络文学的转化质量提升提供了新的路径。

游戏一直以来都是IP变现的重要渠道,一个优质IP能够帮助游戏在初期导入大量用户,进而节约推广费用,因此IP成为众多游戏厂家追逐的对象。2017年,中国IP游戏收入达200亿以上,IP移动游戏在中国移动游戏总市场的占比均在六成以上。根据蝴蝶蓝、猫腻、无罪、风青阳同名小说改编的手游《全职高手》《择天记》《剑王朝》《吞天记》于今年先后上线,受到粉丝的广泛关注,在APPSTORE上名列前茅。其他如《一念永恒》《绝世唐门》《全职法师》《圣武星辰》等数十部作品也正处于游戏开发制作中。

回顾2017,手游市场上诞生了一款现象级的IP:《王者荣耀》。 目前《王者荣耀》DAU峰值已经突破8000万,从3月起收入持续位居全球IOS手游收入榜榜首。《王者荣耀》成为国民级游戏得益于游戏的优秀品质和腾讯的渠道能力。而在2017年6月,騰讯视频发布了《〈王者荣耀〉明星实景竞技真人秀》,使《王者荣耀》成为国内游戏改编综艺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此,未来在IP领域的一大变化是,游戏本身作为一个IP,开始对影视、动漫、综艺等娱乐形式进行反向输出,探寻游戏IP产业链开发的更多可能性。

网络文学优质IP打造动漫精品具有天然优势,如《全职高手第一季》《斗破苍穹第一季、特别篇》《择天记二、三季》《全职法师一、二季》《国民老公带回家一、二、三季》《妖神记》等共计10余部,取得了不俗的市场反响。其中动画作品《择天记二、三季》开创了付费观看的先河;《斗破苍穹》的点击突破10亿,打破国内最高3D动画收视纪录;《全职高手第一季》由陈坤担任总监制点击突破10亿,实现跨次元营销成功案例。截止2017年11月底,仅阅文集团就已经为国漫创造了近40亿点击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备受期待的《全职高手特别篇及第二季》《斗破苍穹第二季》《星辰变》《武动乾坤》《崩坏星河》等近二十个重磅IP动漫项目已陆续启动,将继续为国漫迷们送上高水准的国漫精品。

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国产动漫IP认可度不断提升。根据iVideoTracker公布的“2017年6月动画排行榜TOP10”里,国产动画排在第6到第10位,分别为《画江湖之杯莫停》《全职高手》《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十万个冷笑话第三季》和《天行九歌》。

目前的网络文学虽然总量还在上升,但内容创新也面临很大的压力,有一个现象值得重视。互联网用户群当中二次元用户逐年攀升,2016年初已达到2.19亿,预计到2018年将达到3.8亿。动画是二次元产业中的核心领域之一,良好的用户基础为国产动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粉丝经济的价值不可估量,未来国产动画市场前景广阔。市场变化将大力推动网络文学的创新与变革,预计二次元类作品会在未来两三年之内迎来一个爆发性的增长期。

二次元最早始于日本动画、游戏作品,因其画面是平面二维空间,因此被称为二次元。二次元类作品根据二次元概念衍生而来,是针对二维空间而创作出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主要类型包括:动漫、穿越、游戏、同人、校园、科幻、奇幻等。这类作品想象力强,作者通过对现实的场景和人物进行加工,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画面,给人较强的冲击力。

二次元类作品最主要的特征是“虚拟人物”,即作品的人物来自于漫画、动画,并非现实中的人物,类似于传统小说中的“海螺姑娘”,而将漫画、动画中的故事写成小说又符合“同人小说”的概念。

同人小说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文学类型,利用原有的漫画、动画、小说、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或背景设定等元素进行的二次创作小说。近年来,伴随体育人物、娱乐人物、政治人物等社会人物的高密集度曝光,“同人小说”当中的真人同人小说也逐渐兴起。

不难看出,网文游戏动漫的联动是基于互联网用户流量“互借”所产生的效应,在网二代(一般指95后)成为消费主要人群之后,伴随二次元文化的兴起,这一现象将成倍数增长。

四、IP概念向产业化纵深方向发展

2017年3月阅文集团亮相2017伦敦国际书展(London Book Fair);6月阅文集团参展东京内容产业展(Content Tokyo); 10月,阅文集团携旗下IP 分别亮相 2017 戛纳秋季电视节(MIPCOM)与 2017 美中影视博览会 ( US-CHINA FILM & TV INDUSTRY EXPO );11月参加2017亚洲电视论坛(ATF)。凸显以中国为核心向全球辐射的网络文学内容延展未来,代表着我国网络文学产业的强势崛起,以网文IP为核心的娱乐文化产业生态已具规模。

2017年6月29日,阿里巴巴召开天猫双十一发布会,提出欲将双十一“超级IP化”的理念。11月10日当晚,由马云领衔主演,集结了李连杰、吴京、甄子丹、袁和平、洪金宝、托尼·贾、向佐、佟大为、李晨、黄晓明、文章等一众大咖加盟的电影《功守道》在发布会上放出精华版,次日上线优酷。这说明IP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分享将逐步进入常态。

2017年11月17日,咪咕阅读邀请蔡骏、李西闽、庄秦、求无欲、宁航一、御风楼主人、贰十三7位国内顶级悬疑推理作家及演播名家纪涵邦先生,正式发布“咪咕悬疑社”的成立,力求打造更多元的阅读体验,连接热爱悬疑文化的作者、读者和产业人士,凝聚创作力量,提升中国悬疑文学IP影响力和产业价值。

但IP的质量把控在现实运用中存在一定障碍。一方面,IP严重同质化的问题。例如,网文IP本身因具有高度商业化特点,不免出现情节雷同,撞梗、融梗等问题。而制作公司购买IP时,也多集中在言情、仙侠、宫斗、青春等几种题材,造成同一类型的剧集过于集中,市场趋于饱和。在IP后期的开发运营过程中,同一网文的剧版、影版、网络版改编相继上线,也将原有IP过分消耗,导致整个行业似乎陷入一个“IP同质化困境”。

业内人士认为评估IP项目主要有三方面:一看故事形态是否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二看网络阅读热度与影视观众热度能否产生关联;三看影视制作的可行性,成本是很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说,所有的IP只是一个起点,如果一个网文在网络上很多人喜欢,说明它经过了大众的选择,提供给投资人相对稳定的数据依靠,但一个IP项目能否成立,不光靠钱,也不光靠粉丝数量,为人所不知的制作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命运。一般来说,评判网文能否成为合格IP的标准有五点:第一是题材是否有趣;第二是人物设定是否新鲜;第三是情感关系是否强烈,能否打动人心;第四是是否有独特的风格和很强的辨识度;第五是作品是否有好的世界观设定,能否给大家提供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网络文学持续发展,催生了各类孵化IP产业平台的诞生,阅文集团、中文在线、网易云阅读、阿里文娱、爱奇艺文学等已在这个领域形成竞争之势,但在运行形态上各有不同。阅文集团主推IP合伙人制,从源头介入IP开发过程,联合产业内合作伙伴,提升IP价值;中文在线则致力于超级IP孵化战略;网易云阅读主攻以文学IP为源头的影视、动漫、游戏等全版权生态战略;阿里文娱通过阿里文学提供创意和网文IP,由阿里影视以及投资的几大影視制作公司参与孵化。掌阅科技从2017年开始积极调整产业链,计划从网络剧进军IP产业;百度文学被完美世界重新收购后也开始发力IP孵化,推出了网络剧、游戏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晋江文学城的做法是坚持网文品种“多元共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给小众题材以生存空间”的原则,给作者提供良好的土壤。在这样的基础上,网站根据在多年的经验,将最适合的作品推荐给最合适的合作方进行IP转化,提高了合作的成功率和作品转化率,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而在IP类型化方面黑岩网的摸索也取得部署的成绩,他们倾力打造了国内最大的悬疑类网络文学平台,悬疑类IP目前已成为90后的主流阅读审美时尚,近期热播网剧《白夜追凶》《无证之罪》都属于悬疑推理作品,这种类型的影视作品对故事构架要求非常高,如果选对一个好IP,可以在低成本的环境下拍出爆款,是未来网络文学作品IP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大型平台公司加大IP运作力度,中国泛娱乐产业迅猛发展,整个产业链对网络文学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和增长,网络文学的商业化程度愈来愈高,这值得引起业界的重视。

作者:马季

上一篇:自主学习教学宏观经济学论文下一篇: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三农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