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之作文教学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情境教学是坚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主,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情境创设之作文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情境创设之作文教学论文 篇1:

创设情境,抓好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那如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动思维,学写作文,写好作文,使学生的作文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此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激励学生,提高作文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消除学生对作文的厌写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良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不应该站在自己的高度,以高标准、高目标看待他们的作文,要求他们的作文。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作品,尊重他们的意愿,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教师的一句喝彩、一个满意的微笑就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入境生情

作文教学本来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我们为学生创设恰当的作文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教师创设的作文情境,学生才会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表。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才有水平,才是自己真正的东西。

三、从“精读”着手,从模仿中提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的每一篇课文、每一篇文章,无论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还是体裁的运用,都非常具有典型性。我们教师应把握学生善于模仿的规律,按要求背诵最具有特色的语句、片段,甚至全篇,其目的是让学生积累写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会用笔来表达、来说话

课堂上重视让学生把平时的所玩、所想、所看到的觉得有意义的说一说,然后动笔写下来。说话让学生自己选择、自主说话,教师不要给学生限定。只要求学生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说什么,动笔写什么,给他们心灵自由的空间。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真实情感自然地表露出来,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写出自己的作文,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五、恰当的作文评析中激励的语言激起学生再次作文的欲望,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文评析不仅要对作文本身的优缺点做出客观的评价,而且还要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动态、性格特征、思想感情等做出恰当的评价。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评析,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给学生创建一个再次说话、作文的平台,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作文当中来。

于是,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精心组织,想方设法创设情境,积极引导,常抓常练,循序渐进,多说亮点,让学生觉得写作文不再是难事,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享受,一种善于“说话”的乐趣,那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容易多了,效果也就好多了。

作者:杨妥林

情境创设之作文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

【摘 要】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情境教学是坚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主,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堂情境教学;小学语文;有效性;创设

随着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视程度的加深,保持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逐渐成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工作中的重点。

一、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需要充分调动积极因素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调动积极因素才能确保语文教学课堂情境的有效性。从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情境创设原则和积极的情境创设策略等都属于保持课堂教学情境有效性的积极因素。

(一)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需要坚持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像是课堂教学的心脏,一切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的,课堂情境教学也需如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情境教学的手段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比如,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首先对本文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确定本文教学的目标有三点,即让学生能“正确书写兜、诞两个生字”“感情丰富地朗读课文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带着目标进行情境创设,通过谈话导入课题,通过大年夜不同的遭遇对比,让学生们进入到卖火柴小女孩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中。最后,直接过渡到学生课文朗读的过程,在声情并茂的朗读过程中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并能在朗读结束后,提炼出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概括出主要内容。这整个教学过程不仅紧紧把握教学目标,而且教学情境环环相扣,积极有效,不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需要坚持原则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原则,否则无法成功。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也需要坚持原则

1.生活性。情境创设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尽量真实地接近现实生活,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和体验。

2.科学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学生的经验和认知来架设情境框架,符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

3.情感性。教学情境要能真正触动学生的情感,能使师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进行良好的思维碰撞和情感共鸣。

4.生动性。教学情境生动有趣才对学生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主动参与。

(三)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要有合理的途径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教师要确保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性也需要有充足的准备。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和运用情境创设理论依据和创设途径。目前语文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情境创设途径有:创设悬念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游戏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对比情境等。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实践总结指出,只要通过这些途径创设出的教育情境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接近现实生活,在课堂上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这些途径就是合理的教学情境创设途径。

二、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需要避免走入误区

教学情境建设的误区是导致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无效的重要因素,有效避免情境教学误区,是保持课堂教育情境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以下情境创设误区:

(一)错误理解情境教学的实质

课堂情境教学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所有的情境教学方式都是以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实际效果为主。错误理解情境教学的实质很容易出现重形式而忽略实效的问题,并最后导致情境教学失去实际教育意义。比如,在教授《慈母情深》之类的课程时,引入情境教学,进行角色扮演,本来是一种能让学生快速融入文章里“我”的角色之中,感受到慈母对“我”的感情的教学方式。但若是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比如增加角色扮演的趣味性,强调表演的逼真效果等,就可能导致情境教学偏离原有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关注表演多于关注角色特色,从而无法恰当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二)错误把握情境教学的时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情境并非用得越多越好。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的不同,教学情境的形式和次数都应有所变化,也就是说教师并不需要每节课都创设情境,而在有些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一节课中创设多个教育情境。《老人与海鸥》这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创设多个课堂情境。一开始上课时教师借助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创设生活情境,带入《老人与海鸥》的世界之中,了解老人与海鸥的关系。在教学开始后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海鸥们为什么出现这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哪些词汇能让人感受到老人的爱?”“老人的行为是什么意思?”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真实感受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如此一步步为最后的感情升华做铺垫,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印象,提升教学效果。

(三)避免“纸上谈兵”和“闭门造车”

“纸上谈兵”和“闭门造车”会制约语文情境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发展,进而降低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社会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也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提出改进要求。语文教师开展情境教学之前要明确教学主体是学生,要熟练掌握教学工具的应用方式,并能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营造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多听多看,多与别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或直接到别的老师的教学课堂上旁听学习,都有助于提高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蓉.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OL].2010-5-5,[2013-4-18]

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xueshu/alyj/201008/t20100818_678416.htm.

[2]阙春华.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思考[J].新作文,2009(18).

[3]虞丽芝.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2(05).

[4]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01-01.

(编辑:龙贤东)

作者:郑仕勤

情境创设之作文教学论文 篇3:

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受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技能不足、随意性较强等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能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对于小学生作文技能的提升也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情境创设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情境创设作文教学十分重视学生表达欲望的激发,强调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情境创设作文教学要求学生进入到生活、社会和自然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并体验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和自然情境,并将自己融入到具体情境之中,加强情境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对社会事务、周围环境、身边人物的观察和分析,并将观察分析与作文写作练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观察分析对写作的重要性。并且,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对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详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习惯,增强学生作文写作的真实性和细腻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情境创设的作文教学能够将学生带入自然和生活中,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中自由发挥,用敏捷思维去分析思考,用愉悦心情去观察现实,进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来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能够引发学生对情境的积极思考,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情境创设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很多学校十分重视语文作文教学,认为语文作文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但是,学校却缺乏对作文教学方法的重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导的作文教学方法,学生缺乏生活观察和社会实践,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闭门造车的现象。还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忽视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认为作文教学的重点是为学生讲解作文写作技巧和作文篇章结构等内容,忽视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在作文教学中没有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情境教学法应用不足。

教学技能不足。教学技能直接影响着基于情境创设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现阶段很多教师的教学技能不足,缺乏对先进教学方法的学习,不了解情境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难以将情境教学法正确应用在作文教学中。另外,有些教师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照搬其他学校的情境作文教学模式,没有将情境作文教学与本校作文教学实际相结合,导致情境创设形式化严重。甚至有些教师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当做哗众取宠的手段,没有深入研究基于情境创设作文教学的科学方法。

三、基于情境創设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

教师策略。教师对基于情境创设小学作文教学有关键作用,学校应积极提高教师素养,更新教师观念,充分发挥教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指导作用,让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加强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情境体验和观察。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围绕学生开展作文教学,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分析,鼓励学生进行写作表达。语文教师应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深入了解情境教学法的科学应用方法,将情境教学法与其他作文教学方法相整合,根据本校教师实际创新作文教学方法。

学生策略。学生作为作文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态度和方法对作文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学校应积极端正学生的作文学习态度,加强学生对作文学习的重视,突出强调作文学习对语文成绩提升和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作文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学生对语文作文学习的重视。学校应积极改善学生的作文学习方法,摒弃传统的模仿写作的学习方法,积极向学生传授篇章结构组织方法、修辞手法等写作技巧,让学生将写作技巧与自身情感相结合,鼓励学生创作真情实感的作文。

教学实施策略。基于情境创设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开展要从学生兴趣入手,根据学生的生活兴趣和学习兴趣,积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提高作文教学的吸引力。作文教学应围绕创设的情境开展,强调学生对所创设情境的观察、分析、思考和体验,重视学生对情境体验情感的表达,鼓励学生围绕情境和情境体验进行写作。同时,作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所创设情境中的美的事物,鼓励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进行创作,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唐江镇大岭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

作者:罗运旺

上一篇:个人乡镇工作总结下一篇:语文学习生活化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