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理论英语口语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容摘要]体验式学习理论在美国教育界影响极大,近几年,我国外语教学界也开始关注这一理论,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把体验式教学理念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课堂,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个体验式口语课堂模式,并探讨了实施体验式英语口语教学的原则。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体验式学习理论英语口语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体验式学习理论英语口语论文 篇1:

体验式英语教学在高职口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对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其在高职公共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应用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实践表明,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高职口语 理论依据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国际交往日益频繁,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而且熟练掌握英语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颁布/试行)明确规定: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梁丽霞,2010)。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语言使用技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寻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就是在这种需求下应运而生,它正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真实或模拟的语言学习活动,获得语言体验、反思总结、增加信心、体验成功和快乐(包兰宇等,2005)。

本文将对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其在高职公共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应用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1 研究背景

高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础知识整体薄弱。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两个:大多数学生毕业于全日制高中,经过三年的正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英语水平整体不高;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中专、技校、职校等,英语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高职英语学习阶段都要从学生的现有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当的学习材料、学习方式,力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相对落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大班授课,有的授课班级人数超过七八十人,甚至达到百余人的规模。教师利用讲解和板书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虽说英语课堂教学中也使用了电脑、屏幕、光盘等,但实质上也只是多媒体辅助下的传统(课堂)英语教学模式。教师照本宣科,着重讲授语法,逐字逐句翻译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课上进行语言交际活动的时间少之又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匮乏,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体现。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降,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兴趣逐渐降低。鉴于此,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环境,应当注意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尽可能地创设逼真的活动背景,使学生在能够具体感知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多的体验语言,也有助于实现使学生在新的情景中自主地学习并运用语言。

2 體验式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

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情境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习者进行思考和实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孔庆炎,胡壮麟,桂诗春等,2003)。从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可以看出,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所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知识并掌握知识的本质,边学边用。

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完整提出,当属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大卫·库伯(David Kolb),他提出的体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是最经典的、最具代表性的体验式学习理论模型。库伯用四个元素来描述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模型即:具体的体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的形成、主动实践。如(图1)所示。

库伯认为,体验式学习可以描绘成一个四阶段的循环周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具体经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反思性观察是学习者在停下的时候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学习者必须达到能理解所观察的内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到了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要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之中去(Sugarman,1985)。

基于库伯的理论,笔者认为“体验式英语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已有的体验为基础,以完成任务为目标,通过亲身的具体体验而建构知识、发现语言的使用原则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交流中去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为了能够获得知识、提高个人的英语水平,凭借着已有的语言知识,通过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及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积极主动地发现语言的使用原则并自然而然地习得和运用语言,这种学习方法能刺激学生主动建构,善于思考,乐于表达,进而逐步改变主要依赖机械记忆语言形式的陈旧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者学习的自信性、自主性和合作性意识和能力。

体验式高职英语的教学具有一些基本特征。第一,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第二,体验式英语教学中有大量的互动性活动,这既包括生生互动又包括师生互动。第三,体验式英语教学的评价体系是多维的,并且比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内外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自主性,以更好地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因此,体验式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动手能力,势必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公共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涉及到教师教的过程,还涉及到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要更多地专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验式教学开展的基础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和促进,要求的是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的互动与交流。

体验式英语教学的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将实践和反思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真实有效的交际活动体验和发现语言使用原则,培养语言使用技能并能够应用到实际交流中。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transmission),而是知识的处理(transaction)和转换(transformation)。教师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者,其作用在于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帮助和指导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经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

人本主义杰出代表人物罗杰斯在其《论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写道:“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学习的主题与学习者个体经验世界直接相关时才会产生。”

由此可见,一个有效的学习者,需要发展四种不同的能力,即具体体验能力,反思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主动实验能力。换句话说,这个学习者必须能够全身心地、开放并毫无成见地进入新的体验中,从不同的视野反思和解释这些体验,用逻辑性强的理论整合观察到的事物,产生新的概念,并运用这些理论在新的情境或新的体验中作出决策,解决问题(吴美刚,2008)。

4 体验式英语课堂设计个案分析

以《大学英语基础口语教程(Let’s Talk)》第一册第12单元为例说明体验教学在高职公共英语口语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授课内容:12A:Festivals and holidays。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如何表述中、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以及庆祝方式。同时能够用通顺的英语介绍这些节日,比较其异同点。

教学步骤:

第一步:具体的体验—— 课前准备。

本单元主要是介绍国外的风俗习惯,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同时还要搜集一些关于中国特色的风俗,然后做成幻灯片,进行比较、总结。

第二步:观察与反思—— 课上分享。

课上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6名学生。组员之间讨论之前准备的材料,把一些要点总结到笔记本上。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并且指导学生完成总结。

第三步:抽象概念的形成—— 课上总结。

每组选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到前面发言,展示搜集的资料。国外的节日有:Thanksgiving Day;Valentine’s Day;April Fools’ Day;Earth Day…中国的节日有:Spring Festival; Lantern Festival;New Year’s Day;Mid-Autumn Festival…其它同学补充相关材料,如Mother’s Day;Father’s Day;Children’s Day;Teacher’s Day;Chinese Youth Day;China Arbor Day…

第四步:主动实践—— 课后作业。

根据课上大家分享的材料要求每组学生一起完成不同的中外节日的相关材料并且找到各个不同节日的庆祝方法。完成形式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把搜集的材料制作成幻灯片。

5 对体验式英语教学方法的反思

5.1 体验式英语教学的优势

体验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学生能够在较真实的社会交往的情景中完成交流的特定目标。它能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参与中获得愉悦,在愉悦中引起共鸣,在共鸣中获取能力,自然习得语言,实现实际应用的目标。

5.2 体验式英语教学的不足

(1)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体验式教学要求在课上需要花时间进行情境体验,以便让学生体验到语言运用的场景。这样会占用其它教学内容的时间。

(2)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体验式教学强调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才能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学生们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具体的情境体验来完成交际的任务。因此,课堂上要大量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有丰富的网络平台供学生课上、课下学习。可是目前,公共英语授课的班级人数普遍较多,网络配置水平参差不齐,开展的活动内容有限,所以,体验式教学效果牵强。

(3)受教师水平的限制。课堂体验过程对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体验式教学的成功实施首先要有成功的课堂设计。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如时间、地点、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的难易程度等。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没能很好地理解体验式教学理论,忽略了课堂设计的一些细节,使得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

(4)受学生水平的限制。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动地位。 鉴于学生的起点低、学习主动性不高、自学能力不强等特点普遍存在,体验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施还任重而道远。

6 结论和建议

高职英语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高职英语体验式教学具有其明显优势,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高职英语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加强各种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

(1)编写适合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英语教材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英语教材大多是根据常规教学理念来编写的,很少能直接用于体验式教学实践。专门适合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英语教材为数甚少。因此,教育研究者要开发、編写适合高职学生特点,针对公共英语学习规律,突出体验式教学理论特点的教材。

(2)建立科学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注重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其他能力。体验式学习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评价体系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性评价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实现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它还强调通过对体验学习的评价,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完善知识结构。

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课堂内容涉及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上具体的体验情境,并且注重设计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其中的活动。在进行学生提问时,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有选择性的让学生参加讨论,教师要力争做到照顾所有学生的感受和心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体验式教学中获得乐趣,并且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课外教学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进行自学,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网络平台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在不断地膨胀,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完善知识结构。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的时间不长,结合高职公共英语口语课程的研究也不是很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实践证明,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日益明显。体验式教学优越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课堂设计等,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很高的要求。然而从长远来看,高职公共英语口语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方法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David Kolb,The Theory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ESL [J].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1997,8.

[2] 郭佳,包兰宇,等.大学英语教学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3):76-80.

[3] 黄玉华,梁友珍.关于体验式教学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8(6):100-102.

[4] 梁丽霞.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以茂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方论刊,2010(5):66-69.

[5] 孔庆炎,胡壮麟,桂诗春,等.关注《大学体验英语》[J].中国大学教育,2003(8).

[6] 宗端华.体验式英语视听说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8):88-92.

作者:赵万慧

体验式学习理论英语口语论文 篇2:

论体验式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理念与实施原则

[内容摘要]体验式学习理论在美国教育界影响极大,近几年,我国外语教学界也开始关注这一理论,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把体验式教学理念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课堂,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个体验式口语课堂模式,并探讨了实施体验式英语口语教学的原则。

[关键词]体验式;口语教学;课堂模式;实施原则

一、体验式英语学习理论

最早提出体验教育概念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他认为人们认知世界的途径是与世界直接接触,所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都来自于亲身体验。之后,心理学家库特·勒温和让·皮亚杰在实践中发展了体验学习的应用技术,探索了诸如任务情景、结构式练习等训练方法。1984年,大卫·库伯出版了《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进一步完善了体验学习理论。他将体验学习的模式分为四个步骤: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这是一个循环的体验活动圈,学习者可以从任何一个步骤开始,也可以在任何一个步骤结束。库伯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传递和转移,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活动。

荷兰学者Kohonen等首先把体验式学习运用于外语教学,认为体验式学习过程要从挖掘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将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融为一体,通过明确的语言交际任务完成知识的应用和吸收。我国学者王海啸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具体的体验式外语学习教学原则:第一,采用基于内容和过程的、动态、开放式的教学大纲,将语言和文化教学相结合,注重交际能力各方面的培养;第二,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学习者应积极地参与到语言使用中,学会了解自己,评价自己,以积极的心态体验成功与失败,充分利用交际中的反馈提高语言能力;第三,课堂语言活动应该具有真实的交际意义,内容由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形式以合作式为主,活泼多样,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些理念与原则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具有很强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二、体验式口语教学实践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口语教学的地位日益凸显,听说领先的指导思想得到了普遍接受,大部分院校都面向非专业学生开设了英语口语课程。笔者所在学校从2008年开始实施分级分课型教学,将大学英语课分为英语听力、英语口语和英语综合三种课型,试图通过专门的听说训练解决长期困扰英语学习者的“哑巴英语”问题。但是,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才刚刚起步,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口语教学拘泥于课堂,方法比较单一,形式缺乏吸引力;训练内容依赖某个教材,并没有结合所教学生特点和当地文化等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感受真实英语、体验真实情景的机会,剥夺了他们作为学习主体所应该拥有的构建自我知识体系的权力,从而使英语口语教学重新回到了传统教学的路子上,制约着口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寻找更好的模式,课题组于2010年9月份将体验式学习模式引入到了教学实践,开展了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

1.研究对象

课题组选择本校非英语专业2009级学生中的两个英语口语教学班为实验对象,A班为实验班,33人,B班为参照班,32人。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组成了现在的教学班级,在男女比例、所学专业等方面都没有受到人为干涉。A班按照课题组设计的“体验式”口语课堂模式开展教学活动,B班则按照普通教学模式进行。

2.教学流程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协商,共同选择了本学期口语课的训练主题,包括校园英语、浪漫英语、饭店英语、旅游英语、求职面试英语。课题组根据体验式学习理论设计了教学流程,包括记忆与情感激活、语言资料输入、模拟情景体验、真实情景体验、阶段性评估五个环节。教学按照这五个步骤依次进行,每个主题构成一个“体验式”学习圈,完成一个主题后就进入下一个主题,如此循环往复构成整个学习过程。

课题组根据不同训练主题的特点,设计了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和实施步骤,我们仅以旅游英语会话的教学实际为例进行说明。为了激活学生的记忆与情感,教学中安排了三个情节:观看一段介绍英国伦敦的视频,听关于如何订票、订旅馆、签证、登机、入住酒店等的对话,描述自己旅游过和梦想着去旅游的地方。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下发印好的学习资料,进入语言输入阶段,包括教师对部分难点的讲解、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后记忆等部分。第三阶段为模拟情景体验,假设这个暑假学生要与家人去纽约(学生可自选)旅游,请以学习过的旅游情景对话为模版,自编、自演3到5个对话,要求涵盖旅游的基本过程。学生自由组合,在课前准备好,并在课堂上展示,教师和其他同学观看并给出评价。最后进入实践性体验阶段,包括两个活动:参观新校区和参观淮海战役纪念塔公园。在每个活动实施前,教师都设计了活动计划和步骤,并印发给学生(如表一)。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选择本小组的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和翻译相关的英文资料,形成合适的讲解稿。然后,在各位导游(学生扮演)的带领下依次参观选好的景点,导游用英语向参观者(其他同学)介绍每个景点,参观者要认真聆听,随时提出问题。活动前,学生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并填在表里。活动结束后,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估,并上交表格。

表一 “体验式”英语口语教学系列活动之六

在历时16周的教学实验中,实验班组织了8次模拟情景体验和4次真实情景体验,学生上交了12次活动记录和自我评估记录。课程结束时,组织了口语表达能力测试,并要求每个学生上交了一份自我描述性的课程总结。与此同时,对照班按照一般模式完成了《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第三册的学习,训练的口语话题包括校园生活、婚姻与家庭、社会问题、求职谈判和外出旅游等。

3.结果分析

实验结束后,课题组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课堂教学情况和口语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学生的自我评估记录进行了整理,并通过课程总结和问卷的方式对“体验式”口语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了调查。从课堂情况对比看,实验班的课堂出勤率较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量比对照班多。从实验后测试看,在规定时间内的小组讨论这一环节中,实验班学生的语速相对较快,输出内容较多,话轮转换比对照班自然流畅,小组配合比较默契,学生显示了较强的表达欲,英语交际能力显著提高;从学生课堂记录看,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了从紧张到放松,从自卑到自信的情感转变,自我评估有助于形成自我激励,对他人的评估也能使学生在比较中获得学习动力。

三、建构体验式英语口语课堂的原则

1.充分利用大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激活相关记忆与情感

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人生经验和十几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从词汇量的储备到语法知识的积累看,他们完全能够胜任英语交际的各种任务,但是,以往的教学方式没有为他们提供充分的表达机会,没有激活潜伏于大脑中的知识点,造成了长期的英语沉默。因此,激活他们的记忆与情感,是体验式口语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带领学生进入交际情景,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表达自己的观点,既让学生使用已有的英语知识,又使他们发现不足,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2.强调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把目的语文化、母语文化、当地文化教学结合起来

语言交际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要保证输入知识的真实实用,比如学习校园交际用语,就要围绕上课、图书借阅、食堂就餐等大学生的日常活动,为学生提供实用的词汇、句型和对话实例,使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在口语输出训练中,更要强调情景和内容的真实性,比如,在学习了旅游英语的各类对话之后,就应该结合当地旅游景点和旅游文化组织教学,用英语来表达母语文化和当地风俗,达到双向交际的目的。

3.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需求和情感体验

体验式口语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在设计课堂的每个环节时都给学生留出自主选择的余地,使他们充分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模拟情景和真实情景体验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作伙伴和交际任务,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各种准备;课堂上,他们或展示、或讲解、或提问,占据绝大部分的时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都扮演着组织、指导和评估的角色,把握教学的整体进度,但并不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

4.主要采用学生自我评估、互相评估和教师评估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估方式。

体验式口语教学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关注课堂表现和个体差异,只有充分利用形成性评估的反拨作用,才能促使学生进入“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良性循环中,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问题,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Kohonen,V.R.Jaattinen,P. Kaikkonen, &J. Lehtovaara.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New York: Longman,2001.

[2]Kolb,A. D.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1984.

[3]程琪龙.体验式外语学习的认知功能探究[J].中国外语,2009,(5):66-75.

[4]黄于纹.实况旅游英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金艳.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评价[J].中国外语,2010,(1)68-76.

[6]唐飞.旅游英语[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7]王海啸. 体验式外语学习的教学原则[J].中国外语,2010,(1):53-60.

[8]王立非,袁凤识,朱美慧.体验英语学习的二语习的理论基础[J].中国外语,2009,(5):76-81.

[9]邹为诚,刘蕴秋,熊淑慧.“语言体验”的教育学理论研究[J].中国外语,2009,(6):55-62.

(注:该论文为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体验式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之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28)

(责任编辑 冯璐)

作者:李淑玲 潘荣成

体验式学习理论英语口语论文 篇3:

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体验式英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体验式英语教学——学习模式”,认为体验式教学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体验”,更是教师的“教学体验”。体验式英语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将体验式英语教学融入大学课堂教学中,对于独立学院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验式英语教学;体验;独立学院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外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表现为教学环境缺乏真实性,课堂教学缺少交互性,教学手段单一等[1],在独立学院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体验式教学”应运而生,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为此,我们试图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构建一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

一、当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新模式,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目前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独立学院学生相对于一本、二本的学生来说,英语基础较差,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严重,且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二,大多数学院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授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课堂学习很被动,教学效果差。由此可见,英语教学在独立学院中的开展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的实际交际能力。

二、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体验式学习理论

有关体验式学习,不同时期的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表述。威尔逊(Wilson)将学习定义为“正式教育或培训或非正式体验所引起的知识”。罗杰斯(Rogers)对这个概念进行了深化,认为“越来越多的人们都一致同意,体验构成了所有学习的基础”[2]。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B.约瑟夫·派恩(B. Joseph Pine Ⅱ)也指出:“阅读的资讯,我们能学习到百分之十;听到的资讯,我们能学习到百分之十五;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学习到百分之八十。”[3]由此可见,体验与学习密不可分。

较为完整的体验学习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人大卫·科尔博(David Kolb)提出的。他在《体验式学习》一书中强调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提供了一种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并强调了可以通过有意义的工作和事业发展机会来培养个人的发展。”[2]他建立了一个体验学习的循环模式,即体验学习过程包含四个阶段:具体体验、观察思考、抽象概念和主动实践。一般来讲,体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是指一个人直接通过体验而构建知识,获得技能和提升自我价值的历程,其核心是“leaning by doing”,即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把所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知识,并掌握知识的本质。

2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和心理学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积极构建意义的过程。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新意义。因此,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重新构建新意义的再创造过程,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信息系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构建自己新的理解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习任务的真实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将所学知识内化,并加以运用。

3体验式英语教学

体验式英语教学是在目前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基础上,借鉴体验式学习的优势而提出的,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强调在实践中学,让学生通过具体体验来“发现”语言并能够应用到实际交流中[4—5]。体验式英语教学强调情景的设计,尝试将教学重点置于一个仿真情景中,引导学生以体验的方式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形成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

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更要重视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而体验式英语教学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这一点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体验式教学摒弃了教师作为“灌输者”的做法,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愉悦体验,自然习得语言知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由此,作为一种新的语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深刻的意义。

三、基于体验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面对独立学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极为低下的现实困境,基于体验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以学习体验的生成为重心,旨在构建一种通过生成学习体验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完成知识建构、智慧生成。在此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师与学生成为学习共同体,共同完成知识的构建。如图1所示,从教学实践上体验教学的操作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课前预设情景。体验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前的预设准备,给学生学习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情景。心理学认为,情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能够激起学生对事物的真实感受,继而引发学生体验[6]。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语言素材及情景素材,包括图片音影资料、主题相关的词汇、文化背景资料等。这些材料需符合交际真实性与难度适当两个基本要求。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具体的语言水平、认知水平,围绕学习目标,设计一系列素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需要熟悉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在两者之间把握好平衡。在此阶段,学生要学习和寻找新语言材料,完成一些预习任务,同时能够列出自己在此过程中的困难所在。

第二,课堂情景创设。在此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情景导入,将准备好的情景材料,如视频文件、音频文件、图片、PPT等展示给学生,使其身临其境,获得体验。同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将语言材料提供给学生,如某些词汇或者语法的讲解及日常表达等,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在创设情境时,教师一定要顾及趣味性和新颖性,并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很好的关联。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到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的困难,提供新的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体验。学生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利用以往的学习经验以及课前准备的知识,完成对新的语言知识的体验。

第三,课堂指导调控。在此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设置一系列任务或项目,通过与学生交往互动来引导、帮助以促进学生学习,建构语言知识。其任务可以是焦点式(focused)和非焦点式(unfocused)的。焦点式任务侧重语言形式的运用,要求学生应用特定的语言特征(如某一语法结构),而非焦点式任务则突出语言交际性,对语言形式没有特别限制[7]。面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既缺乏基本语言基础知识,又缺乏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的情况,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不仅要侧重语言形式的运用,适当地输入语言的基本知识,而且还应突出语言交际性。学生在此阶段则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发言汇报等形式积极参与,完成知识构建。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不但能够掌握英语知识,提高交际能力,同时也会获得情感体验。值得注意的是,个体的认知往往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规律,采用不同的感悟或体验的途径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第四,课后评价反馈。反馈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反应。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重在激励和指导。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形式,要求学生将自己获得的体验进行自我总结,得出关于语言文化背景及语言知识运用规律的新结论,将体验中对知识的感知内化为自身知识。同时,教师要对整个体验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思考,能够对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反思。

以上四阶段的体验构成了“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体验始终贯穿整个过程,且整个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其中教学的过程包括预设情况、创设情境、设计任务、评价反思、形成教学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下一次的教学实践中;而学生则要通过完成课前准备、课上自主体验、内化语言知识、自我评价,最后找出语言规律并应用于实践当中。创设教学情境是体验生成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创设情境、设计任务的环节,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创设不同的语言环境。独立学院的学生既欠缺基本语言基础知识,又缺乏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其设计的任务要兼顾这两方面内容,不仅要侧重语言形式的运用,而且还应突出语言交际性。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体验,才能不断进步成长。

四、结束语

体验式英语教学理论充分强调了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和中心地位,为其提供了一个语言学习的最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逐渐掌握语言知识及交际表达,增强自信心。在此过程中,学生收获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我价值。体验教学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是教师的“教学体验”。

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改革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同时更应当突出应用交际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自身的学习认知特点,本文提出了“体验式英语教学——学习模式”,认为教师在实施体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侧重语言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应突出语言交际性。

参考文献:

[1]张同乐,李晓陆,胡蓉.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的教育原理探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6):35—36.

[2]柯林·比尔德,约翰·威尔逊.体验学习的力量[M].黄荣华,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20—21,32.

[3]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池娟.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探析[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60—61.

[5]郭佳,包兰宇,王晓娟.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76—80.

[6]朱海英.体验式教学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9(3):69.

[7]张正厚,吕磊.交际任务支持性语言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影响——《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11,(26):74—75.

(责任编辑:刘东旭)

作者:申燕辉

上一篇:企业职能制组织结构再造论文下一篇:市场随机波动的农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