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绘画平面设计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民俗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今,陶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陶瓷艺术不断更新,陶瓷作品类型多样化。在陶瓷艺术创作过程中,陶瓷绘画是其灵魂,陶瓷绘画的过程中,离不开绘画工具材料,因此绘画工具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本文着重探讨绘画工具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瓷绘画平面设计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陶瓷绘画平面设计论文 篇1:

略谈陶瓷绘画艺术中的四个要点

陶瓷绘画艺术是一种艺术的创作方法。陶瓷艺术创作方法实际上就是美学观念与文化修养的组合;灵感的心态、诗画的意境、唯美的构图、优雅的造型、心灵的发泄。这些组合让欣赏者不约而同地感觉到一种“美”,这种“美”体现了创作者的世界观和美学观。

一、造型艺术的运用

陶瓷绘画属造型艺术,它通过平面描绘表达出直观的形象,在人们的观感和思维中造成影响。也就是说无论花鸟、人物、山水,每个部位都必须精心设计其造型,造型好与不好,都会影响作品的成与败,速写作为绘画中的一个分支,无疑也具有此类特征。速写是训练造型能力的基本功,它对提高画者敏锐的观察能力,直觉的判断力和丰富的表现力是十分必要的。它偏重于感性的体验,对形象多角度灵性的捕捉和个性的发挥。通过速写,可以全力以赴追寻自己的感觉,丰富的感知产生丰富的造型语言。速写是探索自己的造型语言最可靠、最简便的手段。

欣赏绘画作品如同欣赏音乐,它的造型如同动感的音乐节奏。在造型艺术中,我们常常借用音乐的这些概念探究其形式美感,一般来说,节奏是韵律的基础,事实上,在画面中很难把它们分开,所以,我们又常称之为节律。

以线造型是陶瓷绘画的主要形式特点之一,而画家对线的理解不只是作为一种造型手法,同时线的运用又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这种价值除体现物象的轮廓形质外,还具有一种线本身的形式美感。这种美感的获得是作者根据不同的物象,根据不同作者的自身修养及情感体验,概括出来的一种洗练而能动的艺术语言,中国画家历来把线视为一种有生命的元素,中国传统画运用各种线条的组构表现个体的情思,并运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方圆、干湿、浓淡、刚柔、强弱、毛光、顿挫、徐疾、迂缓、疏密、虚实、隐显等对比手法,表现物象的气韵、形体、空间、质感等,使线在运动和变化中彰显出自然和谐之美。线的应用一直为陶瓷艺术家所关注,这也是构成陶瓷画迥异于其他民族绘画形式的重要特征。形象与造型,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义词。人们习惯用“造型”表示无生命物体的形象,而“形象”多注重指人物精神内涵层面。广义上讲,无论是人还是物在绘画中均可视为一种“形象”,也可称为“造型”。

二、艺术工作者的心态情境

这里所说的艺术工作者的心态情境是指人的主体感官在一段时间内接受到的全部信息,既包括注意的范围,也包括注意范围以外的,但作用于感官的其他事物对主体产生的未必全被主体意识到的心理影响。而心理状态往往与某种情景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定的情景或受到情景的一定影响。心理状态受客体、客体的背景、客体的关系等整个为主体所感知的事物及其环境的很大制约作用。

艺术行为为什么要讲心态?确切的说陶瓷绘画艺术就是一种心里行为,是心理状态与某种情景相碰撞而产生的客观行为,是艺术家借此行为来抒发胸中情怀达到一定目的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作品,所以说心态情境对画家来说尤为重要。如今许多的陶瓷绘画风格,无非是一些陶瓷艺术家躁动心态的产物,所以陶瓷艺术工作者要想有成就,艺术心态必须与众不同,它的动力必须始终保持创新。

画作的成功之源来自于好的心态,成功的艺术工作者大多不愿抛头露面,原因是他们在修心养性,静养创作心态,甚至有的还隐居起来,过着休闲起居的日子,不问世事,长期与艺术相伴,所以能提练出艺术之精华。而且这些人大多是靠艺术而生,并不是卖画,平心静气地,悠闲自在地作画,正是在这种超脱、悠然、静心、平和的心态下创作出一件件传世之作。遗憾的是在当今商业风气极其浓厚的环境中,有一些所谓的艺术家心态违背艺术道德,只想炒作自巳,想怎样去画更多的瓷画,想怎样去提高所谓的作品价格。想怎样去应酬各式各样的展会、媒体、上课、交友,如此之来又有多少精力潜心研画、去阅读、去练功呢?即便是作画,心态也难以平静,也只是应酬之作而己。艺术创作本是修身养性之行为,提炼自己的人格品行,脱去粗俗之气,培养文化人气质。修心养性者,心态方能平静,性格方能平和,日后才能成为真正的被人尊敬的艺术家。

三、构图的章法布局

构图是造型艺术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构图是指整个作品的构思、布局、规划,是作品成败的关键,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在视觉艺术中常用的技巧和术语,特别是绘画、平面设计与摄影中。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陶瓷绘画艺术尤为重视构图,因为它不像纸上作画平面单一,陶瓷形态各异,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如果构图缺乏“章法”以及合体布局,作品必然杂乱无章,失去美感。陶瓷绘画艺术需根据载体的造型来合理布局,这是陶瓷绘画构图需要遵循的规则。而瓷板画则吸纳了国画之经典构图法,就布局构图通常有:三远构图法,即高远、平远、深远。高远构图法:即江河远山,采用仰视效果,如王锡良的《庐山胜景含波口》瓷板画就是应用这种构图法。平远构图法:即采用平视觉构图法,多用于描绘平原浅丘风光,如赖德全的《江南人家》泼彩瓷板画。深远构图法:构图方式是采用俯视视觉构图,具有居高临下,一览千里的视觉效果,如十几位艺术大师合作完成的《锦绣中华》瓷板长卷画。半边型构图法:即画面主题占半边,另一边画衬景或留白题款,这种构图是经典构图法,画面美观,考究精到,如张松茂的《国色天香》瓷板画。对角型构图法:即主题和衬景各对称占一个角。占角型构图法:即主题占一个角,其余地方画衬景或留白题款。占中型构图法:即主题画在中间,其它地方画衬景或留白。环抱型构图法:即主题在中央,周围画衬景,形成环抱式。还有对称型构图法:即上下或左右一边画主题,另一边画衬景等等。这些常用的构图法构塑的画面比较协调美观,当然构图并不是一定要固定的套式,它可根据作者的构思,达到协调美观方可。

四、意境中的传统美学

“意境”,指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意境”这个词。比如说,一首好诗,阅读者就会说:“这首诗很有意境。”一幅好画,欣赏者就会称:“这幅画很有意境。”一部好电影,常常也会听人介绍:“电影院上映了一部好电影,好好看,很有意境。”但是尽管大家都在用这个词,对于究竟什么是意境,很多人并没有搞得很清楚。“意境”其实就是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如果抒情性是意境的反映,那么抒情性也就是诗意性,以诗入画,诗画合一,使之增强画面的诗意抒情性。所有抒情性是文人画的特点,是历代文人画家非常推崇的艺术特征。这种特征是以浪漫的笔墨、风格、画面呈现浪漫的情怀。就像诗的意境,即婉约又大气,风格各异,体现不同的抒情表达方式,正因为陶瓷绘画艺术融入了抒情笔墨方式,展现了浪漫的意境,因此灵动飘逸之画风使得陶瓷绘画艺术更具欣赏性,使陶瓷绘画艺术成为瓷上国画艺术。“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陶瓷艺术创作尤其讲究意境,陶瓷近代“珠山八友”就是陶瓷艺术界的典范,他们把陶瓷文人画的“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并赢得了人们的一致推崇,博得了艺术界和欣赏者们的敬仰。

陶瓷绘画艺术,无论是心态、意境、构图、造型等它的最终目的是在陶瓷载体上创造“美”,传播陶瓷文化,彰显艺术魅力。传统的陶瓷绘画基于文化基础和使用工具等因素,其形象与造型具有独特性。综上所述,造型、心态、构图、意境是陶瓷绘画的四个要点,要点构成了其独特性且独具魅力,丰富了陶瓷文化遗产。

作者:欧阳国华

陶瓷绘画平面设计论文 篇2:

分析绘画工具材料与陶瓷艺术创作

摘 要: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民俗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今,陶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陶瓷艺术不断更新,陶瓷作品类型多样化。在陶瓷艺术创作过程中,陶瓷绘画是其灵魂,陶瓷绘画的过程中,离不开绘画工具材料,因此绘画工具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本文着重探讨绘画工具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绘画工具材料;陶瓷艺术;创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陶瓷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的陶瓷艺术可以很好地与自身的空间、地域相结合,向多元化发展,打破了传统陶瓷艺术使用材料单一的局限性,陶艺制作者可以选择的原材料种类越来越多。在陶瓷的制作过程中,离不开绘画,陶瓷是绘画的一种,二者相辅相成,一件好的陶瓷艺术品有必备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自古以来,绘画类型多样化,采用的材料、工具种类根据绘画类型的不同种类繁多。在制作陶瓷艺术品的过程中,需要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就更多了。如果想要一件好的陶瓷艺术品,需要熟练掌握绘画材料和工具,并对其做到合理利用。

1 绘画工具材料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

为了创造出优质的陶瓷艺术品来更好地满足日常生活以及艺术的需要,人类创造出种类繁多的陶瓷绘画种类和技法,在种类上分国画、西画,在技法上分釉下彩绘、釉上彩绘、釉中彩绘。要完成陶瓷绘画,必不可少的就是绘画工具和材料。绘画工具一般为特制的毛笔、陶瓷材料。运用不同的毛笔在瓷胎上采用钩、勒、皴、点等不同的技巧和方法表现出瓷器美妙的意趣;使用不同的陶瓷绘画材料在陶瓷上运用烘、染、泼、积等技法,使陶瓷绘画材料在陶瓷上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表现出陶瓷艺术的独具特色。

除了传统的陶瓷绘画工具和材料,在人们生活中还有其他的材料可以运用到陶瓷艺术的创作中,在陶瓷绘制的过程中起到辅助性的作用。例如,在调青花料时加入适当的甘油,可以减慢毛笔上的颜料水在坯体上的吸收速度,使毛笔画出的线条均匀,还可以加大料线和坯体的凝结度,使料线在分水时不易被冲掉;在颜料水中加入适量的隔夜冷茶水,可以在青花分水时,解决因颜料笔所含料水不均匀出现渗水的现象,使陶瓷得到浓淡光影透视的效果;在釉上描金的过程中,配置本金粉时,加入适量挤榨的大蒜汁,使其与本金粉充分搅拌至没有颗粒,再描绘制作,因大蒜汁黏性大,充分凝聚了金粉,方便瓷胎的烧成,避免了“脱衣”现象;在画线时适当加入牛胶调配水颜料,可以使画的线不脱落,罩其他油料时,快捷易掌握;在彩绘釉上彩时,长期未使用的颜料容易发干,经常在里面加入植物油,可以流畅地绘制上彩;在画手掌画时,调料中加入适量的核桃油,减少对手的腐蚀性,使陶瓷画面层次丰富;在陶器釉上彩绘贴花中,酒精的作用不可忽视,将酒精和水按照比例搅匀,用排笔将调配好的酒精水涂在剪好的画纸与瓷胎的附着面上,再将花纸抹平,晾干后入炉烧成即可;在釉上彩绘中,把干漆、氢氟酸用在腐蚀描金中,陶瓷烧成后,使陶瓷的花纹呈现光、金色相衬托的效果。

2 绘画工具材料在陶瓷艺术中的使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也成为陶瓷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陶瓷工作者可以使用计算机做陶瓷的平面设计、三维设计等效果图,也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到影像陶瓷艺术中。陶瓷工作人员将在计算机上设计的彩色效果图做成花纸,再将花纸贴在瓷器上面进行烧制,出烧炉后,将会是一件漂亮的陶瓷艺术品。

以陶瓷粉彩装饰为例。陶瓷粉彩装饰在我国陶瓷艺术领域占有独特的地位,采取了点染和套色的手法,将所描绘的人物、山水、花卉或鸟虫有较强的质感、层次分明。在陶瓷粉彩装饰中,所需要的绘画染料包括珍明料、艳黑、麻色、油红。其中珍明料是主要颜料,用于绘画纹饰和线条;艳黑直接作用于瓷面,多用来描绘人物头发、眼睛或做题画写字、画料边图案等,烧后呈光亮的黑色;麻色分深、浅两种,直接绘于瓷面,多用于绘花朵、羽毛、老年人肤色等;油红直接绘于瓷面,用来画各种大红线条。花纹图案以及人物色衣物、印章款识等。绘制粉彩所用的画笔分为多种,主要有彩粉画笔、彩粉粉笔、彩粉填色笔。其中彩粉画笔有单料、双料、料半和金笔4种。双料笔最大,用于大件粉彩作品的绘制和写字;粉半彩粉画笔是最常用的画笔,大小适宜;单料、金笔较小,一般用于人物的头发或精细纹饰。彩粉彩笔分为羊毫笔、鸡狼毫笔、紫毫笔3种,多用于油调的颜料彩绘粉彩纹饰,如鸟羽毛、山石、树皮等。彩粉填色笔由羊毫制成,笔毛松软,所以用于合料,填色笔分为洗染笔和填粉彩颜料笔,有大、中、小号之分,填色時根据画面填色的位置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填色笔。彩粉绘制还需要辅料,在制作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辅料有乳香油、樟脑油和煤油。其中乳香油用来调制绘画粉彩的颜料,多用于彩绘粉彩纹饰的明暗立体的变化;樟脑油多用于绘画图案纹饰时蘸油调料;煤油多在填粉彩颜料洗染、点染时使用。

3 结语

在创作陶瓷艺术过程中,陶瓷绘画是其灵魂,纵观陶瓷绘画的发展,陶瓷艺术代表了中国的美术观。因此,陶瓷制作者除了要拥有较高的艺术境界、掌握熟练的绘画技巧,还要把绘画工具材料中出现的新形式、新工艺运用到陶瓷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使绘画工具材料与陶瓷艺术相融合。通过研究绘画工具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可以使陶瓷制作者找到更先进的方法,创作出优秀的陶瓷艺术品。

参考文献:

[1] 徐铮铮.元代青花瓷器绘画风格及影响其形成的三因素[J].美与时代(上),2007(12).

[2] 张琪.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论文现代类一等奖浅析陶瓷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1).

[3] 周瑶.初探陶瓷材料在城市街道景观中应用的潜在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5).

[4] 王莎莎,刘文华.浅谈综合材料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中),2011(9).

[5] 杨科朋,喻斐.综合语境下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创新表现形式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6(02).

作者:陈凌

陶瓷绘画平面设计论文 篇3:

简论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

摘 要: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经历了从认知到重视、从感性到理性、从注重商业价值到强调民族文化内涵的过程,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进行剖析,梳理平面设计发展的内在动因,指出了艺术品价值和生命力体现在其文化内涵和创新力等方面。

关键词:中国;平面设计;发展

平面设计时通过文字、图形等将信息传达给受众全体,使人们由这些视觉元素了解设计者的计划和设想。平面设计属于外来词汇,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艺术行业还没有平面设计的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平面设计作为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法,经历了从形式到内涵的转变。而我国的平面设计的发展也经历了探索、成长和成熟时期,无论是理念、功能,还是在形式表现上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的艺术风格思想和我国传统艺术价值观念的影响。而今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促使平面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不断进行调整,满足人们对艺术赏析以及个性体现的追求。

1 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平面设计发展

艺术设计的发展与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有着巨大的关联,可以说是由当时的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同时与人们的生活观念、习俗以及审美情趣也都息息相关。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没有“设计”一词,类似的有“构思”、“思维”,缺乏现代设计意义的内涵。最早的现代艺术设计来自于商业广告。20世纪30年代,是上海广告业的繁荣期,在风格上除了受到法国新艺术风格的影响外,许多设计师还发展出了具有中国民族特征的月份牌画。月份牌画不仅注重宣传商品的实用功能,还满足当时人们审美的需求,不仅在技法上吸收了西方绘画对人物塑造的扎实的基本功,还继承了中国传统年画的特点,融合了传统工笔画的技巧,是中国早期受西方设计思潮影响所取得的成就。之后战争破坏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同时阻隔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受到阻滞。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思想的压制,对于接受西方现代思想、将工艺美术要为现代社会生活服务的主张没有得到重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化为乌有。模板化、革命化、愚民化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美术设计的显著特点,人们的穿着只有“蓝、白、灰”。直到80年代以后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经济逐渐开始复苏,中国的平面设计发展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 中国平面设计发展的探索期(1980~1993)

2.1 改革开放初期平面设计发展

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复兴首先归功于一个时代的思想政治变革与开明的政府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经济的复兴为艺术的振兴提供了外部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新的物质生活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最终促使艺术领域的全面觉醒。在有了一定经济基础以后,人们开始开始追求个性、追求时髦、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直接刺激了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在平面设计方面,社会大众对宣传画的要求发生了转变。政治题材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生活化、艺术化的人物、山水、建筑等内容。象征、抽象的手法代替了政治、写实的手法。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转变对平面设计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停顿多年的教育事业逐渐得到了恢复。教育开始面向现代化,对艺术类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促使全社会开始关注艺术教育的发展,有助于人们了解艺术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帮助艺术教育从传统色彩较为浓厚的工艺美术教育向现代化的艺术设计教育转变;另一方面对艺术院校重新恢复、建立,在办学体制、管理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理念等方面的改变创造了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市场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社会对广告、产品包装的需求,平面设计领域人才的匮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有利的社会大环境下,为了促进对外贸易,提高我国产品外包装水平,80年代初我国成立了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先后举办了展览会、研讨会、学习班等,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平面设计师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新的思想、产品、设计进入了我国设计领域,不但使我国设计领域对设计思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新的理念和思路。一批最早走出国门的教育者将国外的经验和理念(“三大构成”)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引起了遍及全国的“构成热”。1984年,中国广告杂志以连载的形式开设了广告与设计讲座,通过邀请专家进行系统的介绍平面造型、设计色彩、字体设计等问题,将西方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应用推广到广大消费群体中。

2.2 探索时期平面设计发展的特点

(1)平面设计思想的转变。改革开放之前,虽然有从事美术设计方面的工作,但并不成为平面设计,通俗地讲,称之为“作画”或者“画画”,并不被人们所重视。政治上,长期的意识形态以及经济上实行的统购统销政策,造成产品无需竞争,因而也不需要通过精心设计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产品流通渠道的扩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对美的追求,从而使社会认识到平面设计的功用,促使平面设计思路求新求变,讲究标新立异而又匠心独运。让作品有开门见山,眼前一亮的效果。(2)以消费者为中心。随着经济的开放,我国的平面设计开始转向对消费者心理,审美情趣以及生活情感的关注。原因在于设计领域逐渐认识到“以消费者为中心”能为设计师带来的经济价值和艺术认同。这一时期,产品的包装、设计从外观、颜色、字体、风格的构思上都产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传统的现实主义逐步向简单、抽象、鲜明、时代性显著的方向转变。设计师意识到商品在人们心理上的差别比在物理上的差别重要得多。

3 中国平面设计发展的成长期(1994~2000)

3.1 成长时期平面设计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有两件事深刻影响到了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第一是1994年后中国重新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市场经济的全面开展和成熟,使物质力量显示出强大的威力,金钱的作用开始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消费成了时代的主题。频繁的经济交流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也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参与国际间的交流,推动我国平面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为了迎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1998年教育将原有的艺术类设计专业“六合一”,即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合而为一,完成了艺术教育对设计由认识层到制度化的转变,更加体现了中国社会阶层在生活方式和观念等方面转变。90年代后期,计算机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使理性的科学技术和看似毫无逻辑关系的艺术结合在一起。同时计算机特有的视觉语言,强力地冲击了传统的设计方式,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更多的设计方法和表现形式,使设计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

由于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将设计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很多以往难以实现的效果,通过计算机就可以轻易地完成,以及新的视觉、图形语言表达形式,都强烈影响到平面设计师的设计思维。1988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创了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教学的先河,通过开设计算机课程,加强与电脑公司的合作,成立电脑设计培训中心,培养了大量的即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的人才。在1996年举办的“北京国际计算机艺术作品及应用系统展览会”上展出了300余幅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形式多样,设计思路开阔,代表了当时中国平面设计的最高水平。

3.2 成长时期平面设计发展的特点

(1)设计理念日趋完善。在经过80年代对设计理论进行探讨以后,90年代以后平面设计理念已经日趋完善。从传统的美术概念发展成为了注重正确信息表达,促进销售内容传达,以“文化”为中心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出现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设计概论”与体系结构框架。同时在设计知识、方法等的应用方面,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特别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能够紧跟国际潮流的发展。(2)丰富的表现能力。计算机由于具有操作准确、使用方便、容易修改等特点,能够产生比手工作品更为丰富的效果。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于平面设计中,丰富了平面设计的形式和风格,使平面设计作品展现出更强的时代感和视觉效果。(3)品牌意识增强。由于经济环境的愈加激烈,厂家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了,对品牌的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4 中国平面设计发展的成熟期(2001至今)

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在文化领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技、教育的进步,加强了世界的交流,新形势下,我国平面设计发展面临着新的变革。一方面,爆炸式的信息增长使设计行业已经没有了任何秘密可言,设计师再不能凭一技之长确立自己的作品的优势;而另一方面,信息的传播也给视觉创意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今世界各国的平面设计家无不都是视觉创意的大师。他们所创造的设计作品,作品中流露出独特的创意,或给人以反思、启发,或给人轻松、幽默,引人斟酌与体味,他们都力图通过设计创意表现个人独特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

在各国设计师凸显个人风格的环境下,我国的平面设计发展开始走本土化之路,作品除了具有独特性之外,在风格和形式上都有浓郁的中国风。很多作品通过借鉴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将之用于现代的设计之中,通过对富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方式,展现出设计的理念和内涵。

从目前从平面设计本土化作品来看,它所呈现出的不单单是对传统的复刻,而是将传统文化的精神与西方设计的理念进行融合,发现二者的共同之处,进行重新构建、组合。这种表现手法,拓宽了设计师的选材范围。融合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呈现出其独特的设计内涵。平面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原创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创性是设计师以一种不同的视角对事物的状态的表达,是作品的精神所在。从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状况来看,缺乏创新性、原创性,抄袭现象比较严重。将成为我国平面设计发展的最大障碍。在现代文化日渐趋同的情况下,我国的平面设计要获得发展,必须不断与世界进行交流,积极吸收营养成分,同时以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挖掘其中的瑰宝,将之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工艺结合起来,创造出特有的中国平面设计文打造中国的设计品牌,促进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教庆,孙英丽.浅议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8).

[2] 王爽.国内平面设计发展状况探究[D].河南大学,2013.

[3]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 张思遥.中国平面设计30年[D].江南大学,2009.

[5] 储婷.中国平面设计的白银时代——论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平面设计[J].中央美术学院,2004.

作者简介:李英伟(1977—),男,山西人,本科,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李英伟

上一篇:班主任述职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幼儿园三八节活动方案(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