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影视艺术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中职影视制作专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很多教育研究者已经将目光对准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与影视制作专业特征相结合的研究领域上。中职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针对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实践模式研究进行探讨是有深远意义的,该文通过论证,得出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实践模式应涉及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过程。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奠定基础。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职影视艺术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职影视艺术论文 篇1:

中职影视艺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摘 要] 作为传授职业知识,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必然在培育工匠精神中承担重任。从中职影视艺术专业出发,总结了在校企联合摄制电影《校花精灵球》的过程中,如何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影视艺术专业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些年来,我国电影发展迅速,票房喜人。面对这样的良好局面,一些人认为中国电影“一白遮百丑”,容易忽视“工匠精神”的发扬和培育。很多导演在国内拍电影时,就曾遇到过找不到称心的特效专业团队,请不到满意的影视照明团队等情况。称心的工匠难找,体现的是影视产业发展的不足,也是影视艺术教育的欠缺。说起影视艺术教育,业内和学界有意无意地看重导演、编剧。但是,对完整的影视工业而言,我们不仅离不开好导演、好编剧、好演员,同样也离不开好的影视工匠。

一、中职学校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一)“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提升吸引力的需要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观念,职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仍被视为“次等教育”,如果中职学校能把培养“工匠精神”作为中职教育的理念,培养大批技术过硬、态度严谨的工匠类人才,会给职业教育带来全新的改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2016职业教育活动周由职业教育领域发起,向上连接国家各部委,向下连接职业学校、企业、社区,面向社会开放的重大活动,意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社会了解职教、体验职教、参与职教,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在时代呼唤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制造强国的今天,2016职业教育活动周将主题定为“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技能强国”。

(二)“工匠精神”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意识到,与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相比,中国企业不缺技术,缺少的是一种“工匠精神”。有统计显示,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他们长寿的秘诀正是传承了“工匠精神”。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技术技能人才是主体力量,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直接影响“中国制造”的品质。企业必须要有一种精神的传承,“工匠精神”作为这个时代的精神财富,已被证明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是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尤其是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急需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

(三)“工匠精神”是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基于众多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对于青年就业人员最大的期待和要求就是:具备工作责任心和懂得做人的道理。因此,中职教育要想突出办学特色,则需突出“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办学理念,贯穿始终,创造职教特色。同时,学生的发展需求既要强调就业需求(生存需求),又要重视发展需求(长远需求),中职学生若要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职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精神,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和拥有较高专业知识技能,是学生不断成熟发展的必要储备。

二、以中职X学校与阿里影业联合摄制电影为例

(一)明确专业培养方向

通过就业市场及东莞市影视行业协会调查发现,许多企业不仅需要既懂摄影摄像基本功,又需要熟练的后期制作软件实用技术,更需要有实际影视拍摄经验的特效制作人才。因此,影视艺术专业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剧本+拍摄”,而是“剧本+拍摄+项目”的有机结合,同时强调学生在开展项目学习(实训)中,注重培育“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

我校与鹰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鹰尚传媒”)开展校企合作近四年,在影视艺术专业中量身定制了一批影视项目,其中2016年校企开展合作,由阿里影业投资600万,联合摄制校园题材电影《校花精灵球》,电影制片厂100多名员工进驻校园,使学生有机会在剧本学习、拍摄实训、后期剪辑、花絮报导、项目实践当中深入开展专业学习。

(二)现代学徒制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工匠精神”在长期培养过程中,通过现代学徒制制定校内课程和引入企业师傅,并融入中职教育课程之中,在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强调学生在技能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专业上坚定追求,贯穿于职业生涯中。我校与鹰尚传媒共同充实拍摄、影视后期制作等企业实训岗位,共建影视专业实训中心,成立了“校企联合实训岗位”“名导演师徒工作室”。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现代理论课与岗位技能课教材、共同组织理论课与影视岗位技能课教学、共同制订学生评价与考核标准、共同做好“双师”(教师与师傅)教学与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实训与就业,以认真实现校企双元育人,使现代学徒制落到实处。

(三)实践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校企联合摄制《校花精灵球》的过程中,全面探索实践环节,严格按照电影制片厂的模式进行分工、分组。在实践当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最为有效,可以将其内化为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当工匠精神与具体的项目工作相关联时,学生能更真切地体会到这一精神的实质与价值。

1.依照电影制片厂岗位分布情况进行学生实践分组

按照电影制片厂的拍摄计划,我校将2015级影视艺术班级49名学生的专业实训课程与《校花精灵球》拍摄全面对接,为期两个月,学生岗位分组如下表所示,制片厂用员工的标准来全程参与学徒的学业及思想品德评价。

2.岗位技能实训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德育阵地

伴随着电影摄制的深入,工匠是看得见的,精神是无形的。电影制片厂的每一位工作人员认真、敬业、执着、创新的职业追求,无不时刻感染着实训环节的学生;岗位师傅专注工作的同时,也细致地指导学徒的操作,鼓励学徒养成力求严谨、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这种朴实而又宝贵的工匠精神,正是我们校园学习中很难有的体验,对于分配在各个岗位实训的学徒,无形中上了一次“工匠精神”的德育大课。在本次岗位技能实训过程当中,有十多名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不但技能提高得快,而且体现了严谨、细致、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电影制品厂给予这部分学生“优秀”考核鉴定之后,进一步安排他们前往浙江横店影视城参加电影《不一样的锦衣卫》多个岗位的技能实习,期间同样安排了岗位师傅的辅导,学生在实习回校后呈现的精神面貌已经大有改观。

3.加强现代学徒制工作过程的质量监控

电影摄制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专业教师和岗位师傅进行考核,对优秀的教师和师傅在评优方面优先考虑。学生的实训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岗位师傅全程跟踪指导,形成双导师制,学生的岗位实际操作知识和技能由岗位师傅传、帮、带。在本次校企联合摄制电影《校花精灵球》过程中,专业教师除了每天到岗检查、考核学生的各种工作状态外,还和岗位师傅在每天晚修课召开实训总结会议,组织学生按照不同岗位的实训情况和心得进行发言、讨论,既让一天的实训内容进一步回顾,同时也让不同岗位实训的学生互相了解,扩大知识面。不同类型的岗位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自我评价、学徒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引导学徒全面发展。

4.专业教师与岗位师傅合作共赢

教育事业需要教师队伍对工作的执着与笃定、对教书育人一丝不苟、对教育效果精益求精的品质。在本次校企联合摄制电影过程中,积极倡导共享的氛围,努力构建共赢的机制,发挥师徒制的最大价值。在影视工作岗位方面,制片厂的员工有高超的技能和操作经验;在课程教学方面,专业教师有丰富的学生管理和课程管理能力,这些优秀的经验和能力,通过一部校企联合摄制电影的过程全面进行共享与提升,电影《校花精靈球》拍摄的同时,我校专业教师与制片厂岗位师傅合作,整理、撰写《拍摄技术与技巧》《影视特效》《剧本创作》等三门课的课程实训手册,进一步夯实了校企融合的平台。

总之,作为传授职业知识,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必然在培育工匠精神中承担重任。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并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结合我国国情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并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对校企合作的利益主体、合作过程、监督评价等做出具体规范,通过提高校企合作成效,使学生躬行践履、知行合一,实现从知识、技能到素养、精神的高度融合,真正落实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参考文献:

[1]郭爱娟.职业院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三创人才研究[J].成才之路,2016(35).

[2]陈露露.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J].广东教育(职业教育),2014(3).

作者:叶喜

中职影视艺术论文 篇2:

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实践模式研究

摘要:在中职影视制作专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很多教育研究者已经将目光对准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与影视制作专业特征相结合的研究领域上。中职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针对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实践模式研究进行探讨是有深远意义的,该文通过论证,得出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实践模式应涉及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过程。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教育;影视制作专业;实践模式

影视制作在我国作为朝阳产业,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市场利润和人才需求空间。放眼目前全国的影视制作专业教学大多集中在高校和各种培训机构,随着网络的发展,全民影像时代的到来,影视制作专业早已不是象牙塔的专利。我国中职影视制作专业较为发达的地区集中在以江苏、上海为首的长三角一带。广东省作为经济发达省份,中职教育的前沿高地,拥有高素质的师资人才和一流的教学硬件条件,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区,内可依托内地影视文化强劲浪潮,外可借鉴港澳影视艺术发展经验,因此在发展中职影视制作专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虽然珠三角地区在影视创作和人才的需求上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却显不足。以2013年全国中小学影视节的参赛和获奖单位情况为例,广东省的参赛作品非常有限,最高奖项金犊奖的竞争中仅有一个作品获得入围奖。主要原因在于广东地区中小学校园影视文化建设不足,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更成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阵营。在这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发展中职影视制作专业是大有前景的。

1 研究现状分析

在撰文前,笔者已对题目的研究现状做了详尽的分析。从两组大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本题目的研究较少,尚停留在研究起步阶段。在我国文献权威搜索平台——中国知网的搜索栏上分别输入“中职影视制作教学研究”和“中职影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两个关键搜索词句后,共搜索出有效文献36篇,其中内容为各省市中职影视后期竞赛试题分析的文献有12篇,内容为影视动画教学探讨的文献10篇,内容为影视后期制作教学方法研究的有9篇,较为实际研究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实践模式的文献仅有2篇,且都是期刊发表短论文。在百度文库平台上搜索“中职影视制作教学研究”和“中职影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兩个关键搜索词句后,粗略统计共搜索出有效文献约10余篇,其中有效文献3篇。而从国内大型购书网站当当网和亚马逊网上也没有搜索到与题目相关的图书,网上可搜寻到的现有的出版物均为影视制作教材图书。

除了网上的搜索外,笔者也曾前往广州(广州购书中心)、上海(上海书城)、西安(大唐书城、陕西省图书馆)等地的大型书城及图书馆进行实地文献查阅,与题目相关的研究性刊物数量非常有限,且内容多为高等院校影视专业研究或影视制作工具型书籍。

总结之前的文献可将研究观点总结为:1)影视后期技能竞赛在推动中职影视专业发展上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因为竞赛内容与实际脱节,造成在教学上过于重视软件技能而忽视了创意与艺术性;2)中职影视后期制作教学方法中应重视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相结合;3)中职影视动画开展艰难,老师自身的技能水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该专业的老师应当多下企业实践,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几乎能够搜索到的文献中只有对影视后期制作教学的探讨。事实上,影视制作包括前期和后期,对于经济发达的省市,开展影视摄像等前期的课程是完全有条件的。但目前对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实践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研究基础薄弱,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2 研究要点分析

要讨论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实践模式探索这一论题,需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1)地域性。中职教育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市场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向,否则学生的就业和实践就会成为很大的问题。例如:上海地区的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是很有优势的专业,因为凭借上海出色的艺术文化、广告等产业,市场对该方面的需求量十分庞大,在文化消费方面也有保障。在本文中,笔者仅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作为题目研究地域,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中职教育在全国走在前沿,随着该地区产业升级,政策调整,文化服务也兴起,影视制作市场逐步放大,进行本题目的研究是契合当地实际需要的。2)如何打造校内学生实践平台,如何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学生在校内只能完成基础技能知识的学习,而真正培养出合格职业人才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否则就是闭门造车,陷入盲目竞赛和考证,前往企业应聘遇冷的怪圈,对学生的培养不利。

3 现有研究基础

以笔者就职的中等职业学校影视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可将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现状总结如下:

1)目前影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以影视后期制作为主,教授的软件有:Adobe PremiereCS6、Adobe After effects。学生能够掌握两种后期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并独立完成简单的剪辑任务。但学生对于影视作品中的画面构成、色彩构成、效果设计,蒙太奇剪辑技巧等影视后期制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十分缺乏,导致学生的作品画面缺乏美感和创意设计灵感。

2)本校成立了校园电视台,能够承担一部分影视摄影和摄像工作。但校园社团规模有限,只能容纳15名左右同学,无法满足所有影视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经过3年的教学尝试,由于学习了影视前期策划、编导、摄像等内容,进入电视台的同学在影视审美和对镜头画面构图和色彩,以及剪辑节奏等方面都较其他学生有很大提高。由同学们全程拍摄制作的微电影作品在全国中小学影视节中屡获奖项。这是影视专业教学模式探索的很好尝试。

3)学校申请成立了影视后期制作工作室。工作室旨在培养优秀的影视后期制作人才,可满足各类竞赛需求。同时,也希望以工作室为纽带,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使其价值最大化,培养更贴近企业需求的实践型人才。

4 研究内容及方向——改为探索模式小结

本文的研究着眼于影视制作专业学生的实践模式方向的确立,通过研究总结出一套符合当地市场人才需求的系统的学生发展实践模式方案,包括:學生职业规划、完善教学实践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和校内与校外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经过笔者多年的影视从业经验及教学经验总结来看,论题的研究需要从3个大的方面入手,可将研究目标总体框架设定为:

1)完整的影视前期加后期校内实践模式。

在有充分物资保障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开展影视前期加后期校内教学与实践。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入学第一学年,在校内学习影视制作的前期(包括摄影摄像专业课程、编导艺术、影视鉴赏)等课程,在校内的第二学年学习影视后期制作和数码影视制作。其中的数码影视制作这门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制作完整的影视作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协作完成一部校内实践制品。学生在参与制作当中,自主分配导演、摄像、灯光、道具、演员、后期制作等工作,一个组以5—10左右人为宜。

以一个40人的班级为例,学校需要提供的硬件器材有(这里提到的影视设备仅为满足教学用的基本配置):

摄像机10台;灯光等摄影器材5套;轨道等大型设备1套;可完成影视后期编辑的电脑40台。总造价约为25万人民币。

这样做的优势有:学生可以从前期到后期有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体验,并在实际操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便于最后一个学年中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

2)细化专业方向,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地区影视制作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通过调研的方式,走访顺德区电视台及影视企业,总结出顺德地区影视制作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为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基础。以指导学生实践为目的,根据企业调研总结出的人才素质需求来制定务实的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同时认真做好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就业指导。通过跟踪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下企业进行毕业学生的满意度调查,总结出符合当地影视制作领域职业发展指导方案。

以“微影社”、“校园电视台”等社团活动形式为新的课程实践基地,锻炼学生在校内的实践能力;成立“影视工作室”,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满足学生在校内完成企业实践学时的愿望。校企合作的模式可定位为:企业派专业人员进校园指导学生校内实践;企业可将实际案例作为合作项目,引入合作教学环节中。被选为企业培养对象的学生,需与企业签订意向合同,在毕业时该企业有优先选择权,学生应首先考虑进入该企业工作。同时,学校负责提供校企合作中校内培训的场地和硬件、软件等设备。

学生在校两年里,已经学习了影视制作需要的基本技能,根据之前的学习实践,学生根据意愿选择更为细化的专业方向,主要方向有:摄影摄像和影视后期。再第三学年中的前半年,学生可以参加企业开展的项目培训,也可进入企业实习,如果企业的用工人数满额,其余的学生可在校内继续进行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有学校作为实践课程组织,都以模拟真实的实践案例为教学内容,力求让学生得到最实际的锻炼。

5 研究的重点、(模式)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改为研究创新之处

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实践模式研究可以突破的重点是:找出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实践模式的新思路,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可以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将人培养模式和顺德区影视制作人才市场需求相对接,使教学实践模式有的放矢。

主要创新之处为:打破以往以学校为主导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市场需求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探索既符合中职影视专业教学条件又有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新模式。

综上所述,本文以探讨的姿态,提出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实践模式研究(探索)这一命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但本文也仅仅简述了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为该命题的开展提出自己的想法。要使之完善合理,仍需要进一步的开展研究工作,也希望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请各界专家及同仁共同探讨指正。

参考文献:

[1] 崔长华. 影视后期制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 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 姜大源, 吴全全, 等.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徐慧

中职影视艺术论文 篇3:

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混合学习模式初探

摘 要: 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主要依托清华大学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灵活运用短视频在线自主学习,结合在线测试检验学习成效,又有教师对知识进行总结的混合学习方式,优化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中职教育教学方式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影视制作课程 混合学习模式

“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改革中最关键和敏感的部分,同时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1]。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的初探,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从而探索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教育教学新模式。“信息技术的应用必然导致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学校的信息化网络环境,使教育与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改变”[2]。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教育教学困境的突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主要依托清华大学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灵活运用短视频在线自主学习,结合在线测试检验学习成效,从而帮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一、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的内涵

影视制作课程是我校针对中职二年级动漫制作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影视剪辑和影视特效制作的基础操作,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提高职业素养方面有重要的地位。影视制作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课程特点,如何帮助学生突破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授课模式,构建全新的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学习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将技术制作与艺术创作良好结合,不仅在课堂上,在需要学习的时候也能够得到及时、全面的学习资源与学习帮助。

二、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混合学习模式探索的背景

(一)学生特点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中职影视制作课程作为实践性和行业性强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技能掌握程度较高,而对于中职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年的在校学习,其对于技能性专业课程的学习存在对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排斥,教师基本采用传统案例讲解教学,学生听取讲解后练习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的环节和学习任务并不清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再加上传统课程的时间既定性,学习任务一定要在课堂内完成,造成学生的学习工作量过大。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2.离校学生的再学习受限

中职影视制作课程作为实用性极强的课程,学生在行业工作中使用的概率很大、范围很广。由于在校学习无法认识到就业后的应用前景,部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存在知识漏洞,因此当学生在真正应用的过程中遇到影视制作专业问题时,这时候已经离开学校,无法便利地向教师请教,这部分学生就需要接受离校再学习。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导致学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乃至金钱弥补原本应该在学校掌握的知识。

(二)教学困境

1.教师课程教学受限

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是一门行业性很强的课程,课堂的限制让教师要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有教学安排和知识讲授都要在课堂内进行和完成,这让教师基本只能局限于课内知识,而不能有更多的拓展和行业知识的讲授。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虽然把知识讲完了,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掌握,教师却没办法更好地安排课程教学。同时,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知识学习后必须及时练习和巩固,知识传授的课堂性和课堂教学的易逝性让学生无法更好地复习巩固,教师课程教学受限,使得学生学习同样存在局限性。

2.教学资源共享受限

中职影视制作课程作为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除了基本的课程素材外,还需要补充课外素材,拓宽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专业眼界。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除了课堂中对专业知识的传授外,没有更好的渠道与方式帮助教师向学生提供共享资源,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和资源共享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行业视野,无法培养出适应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

(三)政策推动

1.信息化发展的推动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中职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3]推动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体现在计算机等信息化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通过继续教育,使得教育教学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日发展迅速。“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的逐渐普及,对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已经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职业教育途径与手段的变革”[4]。信息化的发展为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氛围,推动了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的开展。

2.信息化示范校的契机

由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文《关于公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项目学校验收结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4〕16号)[5],确立包括我校在内的251所项目学校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我校作为首批国家信息化发展示范校,信息化硬件设备的建设相对先进,具备高配置的计算机机房作为网络教室,同时在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支持下已经建成了成熟的网络教学平台。信息化示范校建设硬件设施的配备和建设的契机,促进了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为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政策保障。

三、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混合学习模式初探

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依托清华大学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灵活运用短视频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测试与教师进行知识总结的混合学习,提高中职生的课程学习能力,强化教育教学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如何学习的能力。“课程的组织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它是一项关键而又复杂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成败”[6]。对于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将从以上多方面进行,以求寻找促进中职生乐学、好学的全新学习模式。

(一)混合学习的课程内容

首先是课程内容的简单易得。在传统的中职影视制作课程中,教学材料等课程内容主要通过课堂中教师的讲授共享传递。全新的混合学习改变了这一传统的课程内容传递方式,教师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课前将整理好的课程讲稿、教学材料、教学视频等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相应的课程中,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课程教学内容,让原本学生接触不到或者仅有课堂接触时间的课程内容变得简单易得。

其次是课外知识的丰富。混合学习依托于网络教学平台,除了原本的课本教学内容外,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海量教学资源,比如开放性的网络公开课等,这些课外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开阔专业视野,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习的机会。

混合学习的课程内容相较于传统的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来说,除了方便学生全面掌握课内学习资料外,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资源。

(二)混合学习的课程实施

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混合学习活动的开展,包括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活动和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的网上学习活动,在混合学习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堂学习与网上学习相辅相成。

首先是网上学习活动。教师将中职影视制作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按知识点进行建设,课程建设按照教师上课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栏目设置,包括课前引导、效果展示、案例素材、教学视频、在线测试、重点点拨、答疑讨论、课程作业、案例拓展、资源共享等,课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建设好相应的课程学习栏目。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课前引导明确课程学习步骤,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观看视频习得知识,并通过在线测试巩固知识,在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后,学生进行操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可以随时观看教学视频,并通过答疑讨论区随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案例拓展和资源共享能够帮助学生开阔专业学习的视野。此外,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发布到网络教学平台,与同学交流讨论。

其次是课堂学习活动。混合学习并不是摒弃课堂学习,而是将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有机融合,寻找二者的最佳混合方式。在课堂上,学生听取教师对于重点知识的点拨,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与同学一同发现知识、总结知识,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同时组织课堂学习,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答疑,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混合学习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不管是课程改革的开展还是教学实验的展开,都需要在理论设想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信息化示范校的政策支持下,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将面对面的课堂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逐步构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支持学生继续学习的中职影视制作课程混合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42.

[2]王清连,张社宇著.职业教育社会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3055/201205/xxgk_136506.html.

[4]王清连,张社宇.职业教育社会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30).

[5]中国职业教育信息网.关于公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项目学校验收结果的通知.http://www.tvet.org.cn/Topics/h000/h04/1405069634d4500.html.

作者:陈晓君

上一篇:财务出纳述职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高级职称述职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