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作文教学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职业高中在开展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更加关注社会。使学生在人文关怀背景下,不断丰富语言,提升学生的认知,使学生能够有效提升写作能力,从而提升语文成绩。因此,本文将针对职业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进行探究,使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职业高中作文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职业高中作文教学论文 篇1:

浅谈职业高中作文教学

摘 要:目前,职业中学的作文教学出现了窘境,这主要是由客观和主管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大部分好的学生都进入了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生源较差、学生的语文素养较低等,这是客观方面的原因;家长、教师已经社会对职业高中存在偏差认识,导致家长、教师、学校普遍对职业高中作文教学不够重视,这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导致了目前职业高中作文教学出现了困境。主要通过分析当前职业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探索未来作文教学的对策以及出路,让作文教学走出一条新路。

关键词:职业高中;作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性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人的语文综合素养通常都能体现在这个人的写作之中。因此,作文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之中应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很大一部分职业中学,由于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加之又普遍都重视专业课,而忽视文化课,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或者惧怕写作,致使作文教学难以很好地完成。

一、职业中学作文教学面临的现状

1.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理念的偏差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语文教学理应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培养市场经济形势下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语文素质。而目前部分职业中学的作文教学,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以课本为本位,缺乏开放性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用性教学,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后学生的写作技能原地踏步,没有丝毫的进步。

2.学生的写作基础薄弱,写作热情不高

众所周知,職业中学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而且不喜欢学习,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对于作文教学,更是难以让学生激发兴趣。然而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认清目前作文教学客观存在的差距,才能在教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3.作文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做出的,往往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中,学生只是被评价者,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评判,没有评价的权利。这样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不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主体的培养和发展,这些方面的问题是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

二、职业中学作文教学的对策和出路

1.教师要转变作文教学观念

(1)教师要转变作文教学模式

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是按照教师自己的想法,在教师自己预设的圈圈里转。有时候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完全垄断了沟通,或者说是一种单向的沟通。学生在写作中完全是在教师的框架下写作,很少能有突破,这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表现。作为教师,我们应与学生平等交流,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留下一点空间,任由学生往前走,给学生留下一点自由,任由学生安排。写作需要的是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才能在作文的世界中自由飞翔。

(2)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念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作文来源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与大自然同呼吸,让学生感受生活,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大语文观,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异彩纷呈,领略到大自然的绚烂多彩,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应该是源于学生实际生活,从而引发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作文教学不应是空洞洞的理论知识,而应是引领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准提高到质的飞跃,渐入佳境。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体验作文成功的快乐

教育家普遍认为,学生一旦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这会促使他们投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之中。目前,我们的学生缺乏的就是成功的体验,这直接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课堂教学做到有张有弛,多设置一些有层次性的问题,让优等生更上一层,中等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对学困生要做到力所能及,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和激励,使其产生积极的心态,从而对写作充满信心。

3.改变作文教学的评价机制

积极推进评价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应重视学生在实践等方面的表现性评价,不赞成以书面考试为惟一的评价方式。借鉴这一评价理念,职高生评价应具有职高特色,尊重个体差异,激发学生潜能,促使和谐发展。我校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以及学生的情况,提出了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和教师相结合,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写作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学生由评价对象成为主体,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信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反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总之,职业中学学生的作文基础较差,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只有立足现实,从学生的现有基础,从学校的教学现状,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我相信,职业中学的作文教育会突破现有现状,还学生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孙春燕.职业中学作文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1(15).

编辑 鲁翠红

作者:安世花

职业高中作文教学论文 篇2:

浅析职业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摘 要】职业高中在开展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更加关注社会。使学生在人文关怀背景下,不断丰富语言,提升学生的认知,使学生能够有效提升写作能力,从而提升语文成绩。因此,本文将针对职业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进行探究,使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职业高中;作文教学;人文关怀

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而言,在职业高中教学中,作文一直都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常会没有词汇,不知道如何下笔。想要有效改变学生当前现状,就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新课改不断深入背景下,对学生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人文关怀,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

一、职业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忽略学生兴趣的培养

职业高中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中,通常会采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氛围,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将对写作失去兴趣。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的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新与发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无法有效提升职业高中作文课堂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学生的感受。教师单方面认为灌输式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但是,在灌输式教学环境下,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不能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只是机械的接受知识,然后进行反复练习,学生无法真正掌握知识,更无法有效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3.课堂教学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中,常常会认为只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及技巧,便完成教学目标。但,现代信息社会中,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人才要求不断提升。仅仅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体现其人文情怀,不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职业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1.课堂教学引入经典美学

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是基本前提,也是提高写作质量的重要保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拥有丰富的阅读能力,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在职业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体现,阅读是主要内容。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将经典美学作品和语言训练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可以使学生能够赋予文章较多的人文关怀色彩。在对学生课堂教学中,将经典美学引入进来,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提升写作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职业高中在开展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要注重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第一,要注重教学方法。学生在实际阅读中,注重引导学生对作者写作手法的学习,不断积累经典美学中作者的写作手法,使学生能够将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能够更好地记录下来。如,林清玄的《木炭与沉香》,文章中提到的佛经相关故事具有写作立意作用。第二,要注重文章思想。学生在阅读经典美学作品中,可以使学生与作者的灵魂相触碰,在阅读过程中,仿佛在与作者进行沟通。使其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且能够在写作过程中,更加具有思想。

2.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想要更好地体现教学更加具有人文关怀性,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写作前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第一,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在根据资料进行命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主要培养学生不同文体的应变能力,并且保证一定的写作量,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化的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导入环节,通过故事、短片等进行导入,也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二,要注重循序渐进。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漫长的经历,学生不能快速提升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第三,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给学生作文材料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动,使学生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3.课堂教学注重发现细节

职业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细节的掌握。在实际开展教学中,教师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细节。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对素材处理过程中,往往会失去重心,导致文章不具备鲜明的亮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细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根据写作素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写作内容,并且能够注重细节的发现。将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形象特征。另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事情,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从而不断丰富学生语言,并能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例如,在写有关母爱方面的作文时,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优美的词汇,只是将母亲平时为我们做的事情写出来,并抓住其细节,便能很好的完成写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高中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提升写作能力,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感受生活。课堂教学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职业高中作文课堂教学质量。

【參考文献】

[1]李红.语文教学要有人文关怀[J].阅读与鉴赏旬刊,2016(4):41-41

[2]张倩.论职高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125-125

作者:张娣

职业高中作文教学论文 篇3:

职业高中作文教学应该“推陈出新”

关键词: 作文教学;守正出新;意识

职业高中的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使得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地位尴尬。一方面,其较高的考试分值比重,使得教师与学生都不能也不愿意避而不谈,尤其对于“对口生”而言,作文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其很难快速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也使得教师和学生对作文教学信心不足。有的学生认为写作主要靠个人天赋和学识积累,单纯靠教学讲授是没有太大效果的;有的教师认为作文教学只需要按照一定的体系来规范学生的写作就可以了,考试时不一定能拿高分,但可以拿“过得去”的基本分,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应有目的。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忽视了作文教学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的积极意义,语文教师应该担当重任,敢于“推陈出新”,合理引导学生改变对写作的固有思路,提高其写作的信心与积极性。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在写作教学中做到“三少三多”。

一、少写作套路传授,多写作角度引导

在当前的职业高中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照本宣科的教学套路,对审题、立意、选材、写作等作文创作过程进行了看似规律性实则套路化的教学传授,其实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极大损害。不少学生反映,了解了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后,虽然对写作有了一些概念性的认知,但面对具体的文题想写一篇文章时,卻没有太大的帮助,还是不知如何下笔。这种现象恰恰反映出当前写作教学的弊端,教师传授一些从文章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但是却不善于引导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去探索、发现这些规律,无法使学生真正形成对这些规律的认知、把握和运用的独特体验,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模式。

如果能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多地去思考写作的角度而不是具体的方法,让学生在不同角度的写作实践中去体会和把握写作各个环节的规律,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在“审题”这一写作教学专题时,并没有就审题来谈审题,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进行体会和认知。我以“难忘那些 ”这个半命题作文切入,引导学生在填空中发散思维。我没有要求学生从词意、内涵等角度辨别“难忘”“那些”这些词汇的意义,而是要求学生尽可能选用最能体现自己内心情感和表达欲望的词汇,并且撰写一个百字概略,阐述自己命题的理由,然后评比新颖度和深入度。这样的比较模式,学生感到新颖、有意思,也不需要考虑符合不符合相关的写作套路,学生写作的兴趣立刻提升起来,不少学生踊跃发言,朗读自己选题的理由。由于使用展示竞争的形式,加上选题开放,学生普遍不甘人后,纷纷往深处、新处思考,写作素材的雷同性大大降低,并且都有充实的生活、深刻的体验。比如,一位学生的命题是“难忘那些旧校服”,他从自己母亲穿自己的旧校服而自豪为例,列举经常在大街小巷看到有些父母穿着孩子的旧校服,由此写出这种比较隐秘却令人感慨的亲情,这样的写作角度可谓新颖深刻。

二、少素材普遍积累,多素材剪裁引导

在不少语文教师眼里,学生的作文普遍都有素材单调、简单重复的现象。不少学生的作文确实存在素材陈旧的情况:写到亲情,必然是爷爷奶奶去世,自己生病爸爸妈妈照顾;写到细节必然是突然发现父母的皱纹和白发等;写议论文,必然是屈原、韩信、司马迁、爱迪生、牛顿这些老例子。这些素材的雷同和陈旧,不仅仅影响了学生作文的分数,也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作力。于是,很多语文教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种做法,让学生积累和抄写写作素材,无论是优美的字词句,还是新颖的故事素材,都进行无差别地积累。从效果上来看,这种做法确实让部分学生在写作中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但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学生接触的素材大致相同,积累的素材也很快变得“陈旧”和雷同起来,而且不少学生习惯于照搬照用,有了新素材却不一定能够合理的运用。

如果能在写作教学中,不是让学生机械地积累和使用素材,而是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对素材里面的元素进行分析和研判,以及在此基础上按照需求来进行合理剪裁、取舍,或许更能提升学生运用素材的科学性,而且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创新思维,能最大限度降低素材的“折旧度”。同一个素材,不同的表达和运用,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比如,有关“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后以死明志”的素材虽然不算新颖,但是如果合理剪裁取舍,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对于“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主题,可以重点选用“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以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命诗;对于“将以有为也”,可以选用同是参与变法的梁启超的选择,从而来阐述其应该留有用之身的观点。总之,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积累素材,还要引导他们根据表达需要来添加素材、剪裁素材、比较分析素材等。

三、少量化分值点评,多定性评价引导

在一般的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往往采取量化打分的方式进行评价,有时也会添加少量评语来对优秀作文进行点评。学生对于这种形式,往往也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种是经常能拿高分的学生普遍比较欢迎,然后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会更加依赖高分作文中自认为或教师点评认可的优点,导致作文中的一些缺点并不能得到针对性改善;另一种是长期拿不到高分的学生则慢慢陷入一种无所谓的感觉,从而逐渐丧失写作的兴趣。

如果能在写作教学中,合理通过定性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相对优秀的表现,或许能够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笔者在写作评价中,就放弃了简单的量化打分,而是采取了等级赋分法,在作文写作前,明确告诉学生具备哪些元素的作文会得到哪些相应的等级,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改正自己写作的不足,提高其写作的精准度。另一方面,改变教师评价的“一言堂”,创新多维评价模式。写作后要求学生首先自评,自评自己作文的等级,并写出自己本篇作文最满意的两处亮点和最不满意的一处;接着要求学生互评,随机由本班学生根据学生自评情况进行再次评价,写出你认为这篇作文的最大亮点和最明显的不足;最后才是教师点评,教师根据自评与互评,写出学生作文的优点和有待提高的地方。这样的多重定性评价对于引导学生明优势、查不足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也能持久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参考文献:

[1]郁俊生.我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反思[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26).

[2]郭晓红.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河南教育,2005,(9).

[3]章志德.高中作文教学的三点尝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2).

[4]王晓宏.职业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8).

作者:石晓娟

上一篇:办公室文员实结下一篇:高职文化创意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