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专业职教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在进行汽车维修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新型工艺和新型技术,这就对汽修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汽修专业职教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汽修专业职教论文 篇1:

中职学校“行动重构”专业技能学分制探索与实践 ——以重庆渝中职教中心汽修专业为例

摘 要:学分制是一种现代教学管理制度,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近年来,各中职学校对学分制管理进行了诸多探索,获取了一些经验,但仍然存在学分认定不规范,成果的追溯、查询、转换有障碍,学分课程不成体系等问题。笔者提出“行动重构”专业技能学分制,不是以学科课程为单元进行学分考核,而是将各门课程根据行动需要进行重构,分解成项目任务细化学分,各项目学分相加为项目总学分,汇总加分项,形成学期行动学分。即由传统的“学科-课程-课时”重构为“行动-项目-任务”,从而实现学分考核。

关键词:行动重构 专业技能 学分制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Action Re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Skills Credit Syste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aking Chongqing Yuzho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Auto Repair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Zhu Xixiang

Key words:action re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skills, credit system

學分制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以及准予毕业的最低总学分。近年来,中职学校开始探索学分制管理,但仍然存在着学分认定不规范,成果追溯、查询、转换有障碍,学分课程不成体系等问题。2017年开始,我校根据行动理论和重构理论相关成果,在汽修专业部率先进行“行动重构”专业技能学分制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重要成果与显著成效。

1 “行动重构”专业技能学分制的内涵

“专业技能学分制”是把汽修专业学生需要学习达到的各项专业技能任务明确,以学分制的形式呈现实施,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技能项目,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规定的技能学分,就可以获得相应专业学科的成绩。

“行动重构”则是指在推行专业技能学分制过程中,不是以学科课程为单元进行学分考核,而是将各门课程根据行动需要进行重构,分解成项目任务细化学分,各项目学分成为学期形成行动学分的基础来源。即由传统的“学科-课程-课时”重构为“行动-项目-任务”,从而实现学分考核。“行动重构”专业技能学分制通过打散汽修专业各专业课程,进行行动项目重构,各项目的学分作为学生的技能考核达标单元,期末引入企业评价,根据企评系数,最后确定学生项目学分,各项目学分相加为项目总学分,汇总加分项,形成学期行动学分。学生的学分获得情况,将作为师生技能考核依据。结合学生文化课成绩,则便于专业部进行分班分层依据。

2 实施“行动重构”专业技能学分制的意义

“行动重构”专业技能学分制的实施是以专业技能学习为出发点,通过对专业课程的行动重构,实现以技能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模块重构,有利于推动实践教学的开展,促进产教真融合,对专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1 有利于专业技能课程的优化和考核

“行动重构”专业技能学分制实施后,通过对专业课程的行动重构,行动由各个项目组成,项目的划分标准则是与行业企业工作任务统一,一个行动项目可能来自某一课程,也有可能来自多个课程。每个项目下面,则分解为多个任务,任务的工作过程和步骤要求与实际的企业标准统一,一个任务即为一个学分点。学期结束后,学生的各任务学分、项目学分和行动学分获得情况一目了然,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非常清楚,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考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同时,期末邀请企业参与考核评价,抽考学生所学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任务,形成企评系数,项目校评学分×企评系数=项目学分。学生的学分获得情况,既是对学生的考核,也是对老师的评价。学校在考核教师教学情况时,专业教师技能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从学生的学分获得情况可以看到,教师也很清楚自己的哪些技能教学还需要加强。 学校专业部对学生的考评,既有项目学分,也可以看到各工作任务的学分,一改以往期末课程考核一个成绩分数评价的偏颇性,对学生的技能学习积极性起到推动作用。

2.2 有利于增强学生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中考的“失败者”,是被老师家长逼迫再来学校学习的。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行动重构”专业技能学分制通过任务分解教学考核,以任务实践完成来作为技能评价,任务学分的细化,一改期末一考定评的情况,学生重新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学生通过《技能学分考核手册》,就会主动思考这些技能中哪些是自己感兴趣的,哪些技能是比较适合自己的,有利于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技能任务,主动地加以训练和学习。学生的这种主动选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从被迫学变成了主动学。

2.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

为适应学生差异性,行动学分考核设立一个底线,学生期末学分达到最低学分即为本学期技能考核合格。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每个学期可主攻部分技能项目任务,行动学分数达到要求即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加分项,如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等获得更多学分。

在“行动重构”专业技能学分制实践过程中,对于确实学有困难的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承包责任制”,让技能考核负责老师因材施教、精耕细作,让学困生也能学会一技之长,而有能力、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选择一些技能考核项目,并把几项专业技能学精学强,为学校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提供人才储备。专业技能学分制使学生做到能飞则飞,能跑则跑,能走则走,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有所为,从而提高学生整体技能水平。

3 实施“行动重构”专业技能学分制的主要举措

3.1 建立“行动重构”专业技能学分制机制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和专业部配合实施,专业课老师和行业技术专家负责的考核小组。专业部在学生手册中明确列出了各课程的学习任务,每个任务都将进行考核,如任务考核成绩为不合格,可在期末申请补考,直至合格。考核合格由各专业项目负责人将考核成绩报专业部,由专业部统一填写考核成绩。

3.2 编制《专业技能学分考核手册》

根据学校专业发展情况,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在专家引领下,专业部组织教师研讨,最后形成《专业技能学分考核手册》。在这个过程中,根据行业企业发展要求,重点是对三年的专业课程进行行动重构,形成项目及任务点,明确工作过程要求及步骤,划分各项目学分和任务学分。在每学期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学分制和考核手册的宣传和解读,让学生进校就知道三年的专业技能学习项目、任务、学习目标和考核方式,每学期清楚自己本时段的行动目标任务。

3.3 实行任务过程学分考核与评价

根据考核手册,专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各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技能学分考核,并亲自填写分数到每位学生的考核手册相应位置,各任务考核学分汇总形成项目校评学分。每期末,专业部将聘请合作企业技术能手和专业课教师一起用抽考的方式对本学期的专业技能学习任务进行考核,并核定企评系数。项目校评学分×企评系数=项目学分,项目总学分加上加分项学分,形成学生最后的学期行动学分,将作为学生和任课教师的考核评价依据。

3.4 教师核定学分后提交专业部

学分核定,工作任务学分由任课教师平时考核填写,项目学分、和加分期末根据相关标准期末核定填写,并计算出学期行动学分。学期末考核结束后,由教研组组织任课教师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填写《汽修专业部专业技能学分考核手册》,提交专业部审核后,交教务部门存档,结果作为学校考核评价师生的依据之一。

3.5 专业部依据学期总学分重新进行分层分班

学期末,专业部依据学生学期总学分进行排名,根据排名情况对学生重新分层调整班级,学生分别进入工匠班和提高班。学分相同的情况下,由专业部组织随机抽选学过的学习任務进行考核后,重新排名。下一学期,工匠班和提高班将执行差异性的技能考核项目和目标,班主任任命按照进班学生占比大的原班班主任进行安排。每学期重复此操作,调整后的班级,专业部和任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班级安排教学和考核,既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也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奋进氛围。

3.6 新学期根据不同班型因材施教

提高班将灵活调整技能学习行动任务和课时数,工匠班将增加行动任务内容,并将国家技能竞赛项目的内容纳入其中。同时,增加工匠班的选修项目,选修项目的学习和考核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开展。设置专业技能学分底线,提高班要求掌握技能行动任务的60%以上,工匠班要求掌握技能行动任务的80%以上。

3.7 采用校企双体系进行学分考核与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任务学分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和考核情况给学生记学分,得出项目校评学分。期末,由学校邀请企业技师,随机在本学期的学习项目任务中抽选其中一项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获得0-1的系数,系数乘以项目校评学分,就是学生本学期本技能项目的项目学分。项目总学分加上加学分形成本学期学生行动学分。

3.8 采用加分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一是参加校级及以上的技能比赛获奖者可获得表格中相应学分,同类竞赛同年度不累计加分,取最高级别。二是专业技能竞赛获奖者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可按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应奖励学分值奖励学分。除人社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外的其它行业技能证书由各校根据其难易程度自行制订奖励学分参考标准。

4 “行动重构”专业技能学分制实践的经验与启示

4.1 兼容并包的教學计划制度是启动改革的关键钥匙

在实施“行动重构”专业技能学分制之前,专业部重新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对传统课程进行了结构重构,考核时间、方式和方法也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必将与上级部门规定的教学计划有矛盾和冲突,应对全市的抽考也会面临困扰。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调研和思考,力争做到兼顾学校改革需要和传统教学计划实施。

4.2 制定客观和细化的学分考核标准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

“行动重构”专业技能学分制学分的用途,一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评价,二是对教师专业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三是对学生分层教育的依据,他必将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切身利益。所以,学分考评的标准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不同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认知标准很难统一,就会对学分考评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带来挑战。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同时也将积极探索加大集中考评的比例,对考核标准进一步细化和客观化。

4.3 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改革实施的深化程度

在“行动重构”专业技能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对专业技能教师的技能水平和个人专业素养要求很高,我校汽修专业教师大都是从文化课转行而来,虽然经过多轮培训,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离行业要求还有差距,教师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对推进技能学分制带来困难。后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增加企业行业技师的聘用,优化我校汽修专业教师结构,通过学分制改革推行之机,积极加强汽修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Z]. 国发〔2019〕4号,9-11.

[2]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 渝府发〔2019〕18号4-7.

[3]陈红霞.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实施策略——以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10):214-215.

[4]庄小青,王晓冰.中职实施学分制条件下的课程模块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4).

[5]陈勖.浅析中职学校学分制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则[J].新校园(阅读),2017(6).

作者:朱喜祥

汽修专业职教论文 篇2:

中职教育汽修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在进行汽车维修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新型工艺和新型技术,这就对汽修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中职汽修专业需要及时确定汽修行业目前所需的人才方向,不断将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教学漏洞,针对漏洞进行改进,同时创新教学方法,改进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本文主要针对中职教育中,汽修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给汽修专业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中职教育 汽修专业 教学方法 创新运用

Discussion on the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of Auto Repair Specialt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o Longmei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o repair specialty;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ve application

1 引言

隨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了我国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并且也在数量上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中,汽车制造工艺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因此,中职汽修专业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将自身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并且要在市场变化和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将实训和实习工作作为重点进行培训,从而才可以确保汽修专业可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

2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中职教育的重视度和以前相比有了大幅提高,并且也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资力度。但是在实际的中职教育工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教学问题,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是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根据对中职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的学生选择汽修专业都是听从家长的意见,并没有从主观意识上了解到汽修行业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为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改变自身的教学难度,在授课时只是重点讲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讲解目的只是为了满足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不仅没有将汽修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也没有将学生的汽修能力做出大幅度提升。

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缺乏合理科学和严格的评价标准,从而也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且教学评价方式也是较为单一的,没有将教学和考试更加明确的进行划分,从而影响了预期的教学监督效果,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影响。

3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思想、原则与方法

3.1 基本思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职汽修专业需要将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并且也要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不仅要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满足我国汽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总结,在总结后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并且在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实训课程的理实一体化进行落实,注重学生的岗位培训,从根本上提升汽修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水平[1]。

3.2 基本原則

在对汽修专业进行改革时,院校需要对其进行重视,将实训基地和课程改革进行充分结合,在实训的过程中做到学生即学徒、教室即车间、教室即师傅的教学原则,满足创收服务的要求。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实训基地更加先进化和现代化,从而也让学生在实训时更加符合时代要求。

3.3 基本方法

在对汽修专业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时,可以实行以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3.3.1 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以往的汽修专业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导致了教学效果的降低,并且也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所降低。在这一过程中有部分中职院校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这一期间教师教学主要还是采用课堂上授课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所学的汽修理论知识有所提升,并且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汽车的修理,这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巩固,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维修经验[2]。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不仅可以将自身的修理经验进行丰富,同时也可以充分了解到目前时代所需人才的标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这也是将传统教学进行改革的方法之一。

3.3.2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汽修专业比较新兴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利用分工协作的理念进行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仅仅是对汽修知识的了解,并没有要求学生可以对其深入探究。而通过项目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将汽修专业其中一个方面重点学习,让学生可以在这一方面精通,从而进行选择学习[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立不同的教学任务,并且将教学任务作出划分,划分为不同的板块,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和同学合作,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满足时代要求,可以使学生在钻研问题的过程中将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大幅提升。

4 中职教育汽修专业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4.1 创造教学环境

在中职院校的汽修专业的实际教学中,需要将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可以模拟真实的企业车间,在生产、加工、维修以及管理等等流程中的环境尽量一致[4]。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将配件仓库和维修车间也配备齐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4.2 优化教学模式

在中职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优化教学模式,汽修专业教师可以在模拟的汽修车间进行知识点和理论的讲解,并且在讲解的同时进行实操和模拟,将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这就对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实操经验,还要有非常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熟练对计算机的操作进行掌握。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将汽修的实操和理论进行完美结合[5]。

4.3 设置项目课程

为了将汽修专业的教学效果进行大幅度提升,汽修专业的教师就需要对汽修行业进行调研,充分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针对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专业的项目课程,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教师还需要将项目课程信息进行模块学习,提供给学生进入企业学习的机会,并且也要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充分了解汽修的全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4.4 引进校企项目

在实际的教学改革期间,需要将教师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一体化,让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并且进行实际操作,并且也要配备齐全的汽车性能监测设施,提高施教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应将校企合作项目进行积极引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操作。

4.5 运用多元评价体系

在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还需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行提高,首先就需要将以往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进,实现“六位一体”的评价模式。主要是从学业成绩、思想品德、技能定级、顶岗学习、工学交替以及拓展活动这些方面进行,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6]。思想品德主要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参考学生档案;学业成绩是通过考试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拓展活动主要是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等一些竞赛的获奖活动情况;技能定级是指学校在具有“双证书”的条件下,学生参加技能定级的真实成绩;工学交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入企业的实践情况,通过师傅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和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顶岗实习是指在校企合作中,学生进入企业顶岗的表现,师傅和管理人员对其顶岗表现进行打分和评价[7]。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汽车行业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些现代化的维修技术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传统的维修方式已经逐渐不再满足目前汽修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相关的中职教育院校对汽修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全面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边爱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研究[J].神州,2019,(34):210.

[2]熊中杰.浅谈如何搞好汽修专业教学的创新[J].魅力中国,2020,(20):225-226.

[3]宋丽平,牛家骅.“三位一体”情境教学法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职成版),2019,(9):37-40.

[4]陶磊.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2):191.

[5]邓持.中职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3):102-103.

[6]普忠正.现代信息化资源融入中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9):138-139.

[7]林方龙.中职汽修技能大赛在教学中的运用[J].各界,2018,(14):145. DOI:10.3969/j.issn.1007-3906.2018.14.119.

作者:敖龙梅

汽修专业职教论文 篇3:

县级职教中心汽修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摘 要:校企合作在学校与企业相互联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巩固学生生产实习与实践的纽带,也是以学校与企业共同建构的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职教中心汽修专业教育中占据主导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 汽修专业 实训基地 人才培养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or Auto Repair Major in County-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s

Zhang Baisen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uto repair specialty, training base, talent training

集安市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立于1985年,2013年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建有发动机、底盘、检测、电气、钣金、喷漆、美容七大功能性实训室,有8个校外实训基地。2017年,被列为吉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多年来,学校坚持“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办学思路,在校内建立了对外生产的佳鸿汽车维修服务培训中心实习生产基地,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1 创建具有校企合作特点的合作办学模式

县级职教中心要成立由行业、企业及学校三方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切实加强校企合作。创建具有校企合作特点的合作办学模式才是重中之重,主要是包括专业校企共建、人才校企共培、科研校企共攻、文化校企共传。在校企合作中,两大表面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其实是学生与企业之间相互联系。

专业校企共建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起专业谋划,专业谋划要求学校要面向企业招工的要求,对学生学习的专业学习进行一定的指导意义,学校要与企业进行密切联系,专业学习直接奠定了学生的专业基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共同建设具有岗位特色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以汽车维修等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等来应对专业校企共建计划。

人才校企共培要求学校与企业制定好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专业型汽修专业人才,对企业定点输出,校企双方共同指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方案计划施行,让更多的学校优秀人才、优秀毕业生更多地拥有就业机会,让更多专业技术型人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益处、得到提高。才是人才校企共培的最终要求。

科研校企共攻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科学研究计划,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科研是核心,只有把考研搞好才是一个学校钻研技术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校企两方要加强科研共同攻坚计划。

文化校企合作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入,在校企双方的引领下,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三方面来打造。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让职业文化精神深入内心,践行校企对接,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统一,让职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浸入到校园文化中。

2 创建具有校企合作特点的管理体系

创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特点的管理体系,需要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学生对接岗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流程。学校对接好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实现高效就业效率,完成专业对口,让尽可能多的畢业生刚毕业就能找到工作,专业对接产业实践对接生产,更重要的是突出工匠精神的培养,这不是在教室里用嘴喊出来的,而是学生从大量的工程实践训练中养成的。应该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

创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之路,还要做好学生对接岗位工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接专业,对接到工作岗位,善于利用职业标准去规范学生,引导学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才是做好学生对接岗位工作的关键。

教学过程对接生产流程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地将生产实践过程融入到课堂教学,彼此相互贯通,是教学过程对接生产流程的关键一步,将职业文化深入核心,重要的就是生产理念深入核心,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将创新元素应用到其中。

3 培育具有校企合作特点的合作办学模式

树立具有校企合作特点的合作办学模式需要校方和企业共同招生、校企共订计划、校企共同管理、校企共同评价、校企双师执教、学生双证就业这几个特点都应该是具有校企合作特点的合作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创立,让学生接受多岗位锻炼,完成在专业培养目标中包含的各个岗位(工种)的轮岗实习任务,实现核心岗位(工种)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以上标准、其他岗位(工种)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初级工以上标准的目标要求,校企合作特点的合作办学模式要求学校教学与企业相统一,相互彼此贯通连接,规范学生的学习标准,校方与教学方也要建立不可分离的密切联系,校企合作特点模式是一种以学校为主要的一种合作办学模式,学校为主体,企业起着辅助帮忙的作用,按照学校培养专业职业人才的目标很内容为导向的路线协助学校进行学生教学工作和任务。

4 构建合作、互动、竞争、高效的汽修专业实训环境

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进程中,构建全方位的汽修专业实训环境非常重要,只有学校建立合作互赢和高效的汽修专业实训环境是基础,提供全面的设备和资源,让每一个汽修专业的学生能够得到发展、锻炼的机会,让学生能在毕业后就能具备一身专业技能本领和知识,这才是培育具有校企合作特点的合作办学特点的汽修专业实训环境是为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学生所提供的最基本的保障。

要提供最标准和最严格的設备要求,应该符合相关国家要求的标准和行业标准,汽车维修实训基本实地实训环境应该按照学生维修专业设置成不同分类的实训室,实地基本环境也要符合要求,实训环境设备的安装要符合行业标准,才是标准的汽修专业实训环境空间。

5 探索中职汽修专业“1+X”证书教学改革实施途径

满足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关的资质证书才能上岗,通过考察“1+X”证书,“X”能满足中职院校人员的一些岗位需求,“1+X”证书制度能与中职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一致,这也是这个制度实施的主要目标。

首先,应该围绕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证书知识的讲解,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为主要目的来激发学生参与证书教育的学习,在学生进行接受职业学习的同时,也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证书观思想,让学生主动进行证书学习,完成证书教育。

要完成证书教育学习,就要带动证书教育的师资队伍,壮大师资力量,应该以校企合作特点为主要载体,对教师进行特点化的、专业性的岗位训练,按照证书所规定的教育知识内容对证书所要求的基本素养进行深入研究,定期开展教学探讨和教学研究,将证书所要求的教育知识核心传达给学生。

其次,还要围绕证书教育对学生进行核心课程的组建,加强与证书教学内容的实训课程和实践操作,可适当删减与证书内容关联不大的教学板块,根据证书能力要求,教师来制定相关岗位知识点内容的强化总结,增加岗位技能有关的实训项目。

要注意把证书教育内容放在学生实习之前,按照证书内容的相关要求,对考生进行定点教学,掌握时间点让学生面对就业压力之下,适应证书教育内容的衔接,企业也要根据人才需求状况,对学生进行定期的证书教育。

最后,在施行“1+X”教育模式的同时,密切对施行的效果实时进行调整,要关注学生是否具备岗位适应能力以及是否达到企业的一些基本要求,根据这俩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要实时对教育教学模式作出调整,有助于校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培养管理体系。

基金资助: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县级职教中心汽修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H20840);2021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中职汽修专业1+X证书与现代学徒制的融合研究(课题编号:2021ZCZ006)。

参考文献:

[1]秦永平.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2]王如.论中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

[3]顾春燕.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4]丁发平.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5]阳运清.“四方联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关于校企合作形式的探讨[J],乔梁.

[6]黄亦文.多元选择深化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7):93-94.

[7]朱晓鹏.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5):107-108.

[8]张永华.在中职汽修课程改革中融入项目教学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126-127.

作者:张柏森

上一篇:办公室安全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实习班主任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