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供电企业安全生产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县区级(包括县级市)的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根据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全面落实国家电网“一强三优”和“人才强企”战略,在省电力公司和地市级供电公司的具体领导下,结合实际,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开发、系统整合与合理利用,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为县区级(包括县级市)的基层供电企业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和智力保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基层供电企业安全生产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基层供电企业安全生产论文 篇1:

基层供电所业务承载力评估体系研究

摘 要:为全面掌握基层供电所实际业务承载力和业务水平,查找基层供电所在资源配置、业务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构建了基层供电所业务承载力量化模型。通过实例分析研究表明:该评估模型能客观、科学地实现对基层供电所实际业务水平的量化评估,为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层供电;供电业务;电力;承载力

中图法分类号:F426;F27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0.0414

1 基层供电所面临的问题

基层供电所作为电力企业的基层窗口单位,承担着安全生产、业务营销等诸多业务,受历史遗留问题及现实状况所限,基层供电所在人员配置、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通过对基层供电所进行业务承载力评估,掌握实际业务承载力水平,查找企业在资源配置、业务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对保证基层供电所安全运营、稳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

评估基层供电所业务承载力必须要有一套明确的量化指标,指标体系建立是承载力评估的核心部分,是影响评价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要在充分考虑基层供电所业务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基层供电所业务承载力评估体系。从业务量分类和业务开展影响因素两方面分析其对企业业务承载力的影响,建立量化评估模型,并根据业务开展影响因素对承载能力的影响大小赋予不同权重,通过线性加权求和对人员素质、资源配置和辅助任务承载系数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最终的业务承载力结果进行分级评估。

2 业务承载力评估体系

2.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基层供电所所从事的业务,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二是系统性原则。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不但要从大指标反映出各供电所业务和人员关系,而且还要注重小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是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指标选择上,特别注意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基层供电所减负政策的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指标选取的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应一致、统一,各指标要做到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

2.2 评估指标的选取

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评估模型,科学评判基层供电所实际业务量与实际配置人数、影响业务开展因素的匹配度。评估指标围绕业务量、人员配置、影响业务的开展因素等三个方面选取[2],具体如下。

(1)业务量指标选取

主要选取基层供电所所从事的安全生产业务(A1)、营销业务(A2)、综合业务(A3)、附加业务(A4)等四个方面,具体指标见表1。

(2)实际配置人数指标选取。

选取供电企业的实际配置人数,不包括后勤、司机、长期借调(3个月以上)、长期不在岗、长期患病(3个月以上)。

(3)影响业务开展指标选取

主要从人员素质影响指标(B1)、资源配置影响指标(B2)、辅助任务影响指标(B3)等三个方面进行选取,具体见表2。

3 业务承载力评估模型构建

3.1 评估流程分析

为将相互关联、分散的指标数值转化为可量化的结果,需要建立评估模型,科学、系统地关联各评估指标。通过前期调研、反复测算、验证,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评估量化模型,过程如下。

(1)梳理各类业务

基层供电所的业务类型可分为安全生产业务、营销业务、综合业务、附加业务等四大类,共计19小项。

(2)对供电所业务进行量化定员

在归纳四大业务类型基础上,依据行业、企业相关标准并结合现场调研情况,对基层供电所业务需要配置人数进行量化,形成安全生产业务应定员人数(A1)、营销业务应定员人数(A2)、综合业务应定员人数(A3)、附加业务应定员人数(A4)。

(3)确定融合系数(δ)

业务承载力融合系数采取赋值法,当基层供电所完成全能供电所建设时,说明业务、人员融合比较到位,δ取值为0.9;当未完成全能供电所建设时,说明企业在业务、人员融合方面比较欠缺,人员一专多能不到位,融合系數δ取值为1。

(4)核查企业实际配置人数(F)

对基层供电所实际开展业务的人员进行核查,实际配置人数是指在企业实际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后勤、司机、长期借调(3个月以上)、长期不在岗、长期患病(3个月以上)。

(5)统计分析影响业务开展指标因素

通过调研,梳理出影响基层供电所业务开展指标因素。具体分为人员素质影响指标(B1)、资源配置影响指标(B2)、辅助任务影响指标(B3)共计3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并对指标赋予相应权重系数(w)。

(6)基层供电所业务承载力计算(K)

3.2 评估等级划分

根据基层供电所业务承载力计算结果,对承载力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具体对应关系见表3。

4 实例分析

4.1 评估结果

某市其地形以平原为主,下辖有9个基层供电所,依据本文所建立的业务承载力评估模型对该市9个供电企业的业务承载水平及大类指标进行评估分析。9个供电企业的业务承载力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在这9家企业中,有1家企业业务承载力不足(79.86%),1家企业业务承载力正常(91.33%),5家企业业务承载力超出,2家企业业务承载力严重超出。

9家企业的人员素质、资源配置、辅助任务的承载系数情况如图2所示。

4.2 结果分析

(1)人员素质承载力评估结果

结合图1、图2可知,除D、E两家企业的人员素质承载系数为1.04外,其余的均为1.06,人员素质承载力系数普遍较大,且有5家企业的业务承载力超出,2家严重超出。说明基层供电所在人员结构、人员配置和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普遍存在着突出问题,按照目前“农电工只出不进”的原则,人员数量将不断减少,加之基层工作条件艰苦、优质服务压力不断加重、现代化管理对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难以有效吸纳社会化用工、高校毕业生扩充到基层工作。总体来看,未来人员素质对基层供电所业务承载力的影响将更加突出。

(2)资源配置承载力评估结果

由图2所示,D企业的资源配置系数较大,为1.10,其余企业的均为1.08,从现场检查评估来看,该企业未配置速差保护器、防坠围栏带、单钩双环等关键安全工器具,未配置测温仪、望远镜、发电机等必备的施工器具,不满足安全生产和业务需求。总体来看,基层供电所在安全工器具配置和施工工器具配置上存在短板,标准化的建设达不到要求,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监督管理。

(3)辅助任务承载力评估结果

由图可知,H、I企业的辅助承载力系数较为突出,分别为1.07、1.12,主要原因为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系统较多,且存在相当部分的重复,存在较多的非计划性报表,活动、会议、检查频繁,这些无疑加重了企业的业务负担,致使这两家企业的业务承载力较高,现阶段辅助任务偏重问题依然在基层供电所中较为突出。

(4)综合评估结果

从整体来看,该市整体评估结果为116.50%,对应评估结果为“任务量超出”,综合来看,该区域普遍存在着安全生产业务较重的情况,在线路运维、公变台区维护、专变维护等方面业务压力较大。此外,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不高和辅助任务较多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从长远来看会进一步加重企业的业务量。

4.3 对策建议

基层供电所业务承载力呈加重趋势发展。从人员方面看,按照目前“农电工只出不进”的原则,人员数量将不断减少;从业务量方面看,业务量服务户数将在接下来几年呈不断递升态势;从管理要求来看,随着管理要求的提高,单人作业模式已无法满足安全管理要求,优质服务压力也不断加重,从而给供电所工作效率带来较大影响。虽然通过社会化用工、新进大学生等方式补充人员,通过信息化手段消纳部分工作任务(人工抄表任务量减少),其总体效果仍难以平衡,因此,总体认为该市基层供电所业务承载力向加重趋势发展。

泛在电力物联网应用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随着泛在物联网建设的大力推进,基层供电所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应用逐渐显现,服务模式的改变对信息化手段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人员综合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以当前现状来看,基层供电所人员综合素质已不能匹配“互联网+”的要求,因此,应提升基层供电所人员综合素质。

部分地區资源配置不满足需要,辅助任务依然偏重。从现场检查评估来看,部分供电企业在车辆、安全工器具、施工工器具等方面存在配置不到位情况。特别是山地、丘陵地区,用户居住分散,线路半径长、故障率高,由于抢修车辆配置不足带来的问题更加严重[3]。虽然近年来国家号召“基层减负”,但从调研来看,基层供电所仍然面临着信息系统繁多且重复,非计划性报表多而杂,培训、检查、会议名目繁多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主营业务开展,加重企业负担。

5 结论

在对基层供电所业务进行分类梳理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安全生产业务、营销业务、综合业务、附加业务等四个业务类型,并从人员素质影响、资源配置影响、辅助任务影响三个方面考虑其他因素对业务开展的影响,构建了基层供电所业务承载力评估体系和量化评估模型。

基于本文构建的业务承载力评估模型对某市所辖9家基层供电所进行实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A企业业务承载力不足,B企业业务承载力正常,C、D、E、F、G企业业务承载力超出,H、I企业业务承载力严重超出,所得结果与企业实际业务量水平相符。

业务承载力评估模型实现了对基层供电所的量化管理,能为有效解决生产任务与人员、资源配置的矛盾,消除业务量的过负荷提供参考和依据,为帮助基层供电所更好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超,杨志豪,唐立华.电力公司业务承载力信息平台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3):191+193.

[2]车敏,周文斌.关于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分析[J].电力设备管理,2019(02):92-94.

[3]李柱峰.浅谈农村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S1):605-606.

[4]刘颜杰:供电所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J].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2019,07

作者:汪发明 季斌 陈卫勇 周志强 辛巍

基层供电企业安全生产论文 篇2:

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究

摘要:县区级(包括县级市)的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根据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全面落实国家电网“一强三优”和“人才强企”战略,在省电力公司和地市级供电公司的具体领导下,结合实际,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开发、系统整合与合理利用,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为县区级(包括县级市)的基层供电企业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和智力保障。从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考核指标、规划、组织结构及配置等方面予以阐述。

关键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考核指标;组织结构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第一资源。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步伐的加快,特别是近年来实施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县区级(包括县级市)的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完全代替了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成为基层供电企业顺应新的发展趋势,实现“人才强企”战略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

县区级(包括县级市)的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根据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全面落实国家电网“一强三优”和“人才强企”战略,在省电力公司和地市级供电公司的具体领导下,结合实际,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开发、系统整合与合理利用,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为县区级(包括县级市)的基层供电企业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和智力保障。按照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人力资源配置、员工教育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业发展、劳动关系管理和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等。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方面作以阐述。

一、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考核指标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一流县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需要用指标进行评价,根据基层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一般可以设置以下主要评价指标。

1.中等及以上学历或初级及以上职称职工比例

要求企业拥有中等及以上学历或具有初级及以上职称的职工人数之和占到企业总人数的80%。这项指标是对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企业总人数是指长期职工人数,要求员工人数台账健全,各类人员学历和职称统计报表齐全,原始资料真实。

2.企业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率

要求企业员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该指标是考核企业履行劳动合同法和依法治企情况的指标。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分为两类:一是企业长期职工,二是农村配电营业工(或称农电工)。长期职工要依法签订集体劳动合同,由代表职工利益的所属工会与企业签订集体劳动合同;企业还要依法与农电工签订个人劳动合同。

3.企业员工法定社会保险办理率

要求企业为所有员工办理法定社会保险。该指标是体现企业社会保障管理工作的指标,要求企业在依法保护员工利益的同时,也保障企业利益。县级供电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为员工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其中农电工要依法办理社会保险(一般不应少于“养老、医疗、工伤”三种保险)。

4.企业员工全员培训率

要求全年培训学时达到上级有关部门规定的课时(一般为40课时)及以上员工人数不低于企业全民员工的80%。企业员工全员培训率是对企业员工参加各类培训活动的定量要求。全年培训学时是指全年累计学时。员工人数是指企业长期职工。要求培训计划、培训文化以及相应培训班记录资料、学时统计报表齐全。

5.供电所人员持证上岗率

供电所人员持证上岗率是对供电所人员上岗资格的要求。供电所是基层供电企业的一线窗口,员工的安全意识、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关系着企业的安全生产、营销服务、企业形象等方面。要求供电所人员(含农电工)全部持证上岗,供电所人员经过培训后,由上级单位统一组织考试、考核,合格后颁发“国家电网公司农村供电所人员上岗培训合格证”。

二、基层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起点,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在人力资源战略的总体框架下,科学评估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优劣条件,准确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和变化趋势,合理制订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开发、策略和行动计划,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序储备,有效激励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县供电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质量,关系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否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

按照规划的时间跨度,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分为长期规划(对未来10年的规划)、中期规划(对未来5年的规划)、短期规划(对未来3年的规划)。对中长期规划重点把握指导性,宜粗不宜细;对短期规划重点强调可操作性,宜细不宜粗。在实际工作中,县区级(包括县级市)的基层供电企业应结合省公司、地市级公司有关部署要求,编制企业5年人力资源规划或3年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总体规划是指计划期内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总目标、实施步骤及总预算的安排。各项业务计划包括人员配备计划、晋升计划、培训开发计划、薪酬福利计划、人力成本费用计划等。业务计划是总体规划的展开和具体化。

县级供电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根据网省和地市供电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结合企业实际,制订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制订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具体包括以下七个主要环节:一是环境分析。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首要环节是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在综合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明确企业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二是战略定位。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和市场进行分析,明确企业在行业和市场中的发展定位。三是人力资源盘点。采取科学分析评估方法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盘点,弄清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盘点的项目主要包括现有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情况、能力素质、发展潜力等。四是人力资源供需预测。人力资源供需预测包括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预测。目的是确定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状态是否达到动态平衡。五是总体规划。基于人力资源战略定位和供需预测,制订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人力资源数量规划;人力资源结构规划;人力资源素质规划。六是制订职能计划。根据总体规划和人力资源数量、结构、素质规划,分解转化为具体的人力资源职能计划,主要包括人员配备计划、人员晋升计划、人员补充和续任计划、人员培训开发计划、人员薪酬福利计划、员工关系计划、人员退休解聘计划、人员成本费用计划等。七是编制成本预算。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得以“落地”的一个重要保证是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包括薪酬、聘用、离职、培训以及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预算。

人力资源规划制订之后,关键就是组织实施。县供电企业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各部室积极配合,组织实施人力资源规划。每年制订实施措施计划,确保各项规划逐步予以实施,对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保证各项规划措施落实到位。

三、基层供电企业组织结构

县区级(包括县级市)的基层供电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要坚持“协调一致、机构规范、精简高效”的原则,理顺基层供电企业管理关系,理清管理界面,明晰管理职责,达到机构设置合理和职能定位准确的目的,满足基层供电企业发展需要。

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县区级(包括县级市)的基层供电企业数量众多,由于历史、区域或其他原因,各省电力公司所辖基层供电企业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有差异,发展不够平衡,但是大都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机构模式,即经理层下设若干个工作部门,各工作部门向上对经理负责,向下负责一个方面的业务工作。部门设置多少、职能如何划分非常重要,虽然各地有各地的实际,各县有各县的特点,但都应该以基本业务为主线,相关业务分明,部门之间减少“撞车”,科学合理设置各部门。

县区级(包括县级市)的基层供电企业要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地市级供电公司有关规定,从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开展企业定员、定编工作,加强企业内部劳动组织和劳动管理,科学合理地使用劳动力,不断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按照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和作业组织专业化的要求以及上级单位的规定,配置适当数量的管理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置供电所所长、副所长(兼职)、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营业管理、微机员等管理岗位。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推行农村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优化作业组织结构为切入点,提升专业化作业能力。县区级(包括县级市)的基层供电企业应根据供电区域特点、电网结构、设备状况和客户分布情况。结合企业人员素质和职业技能等,有机整合企业管理资源,对供电所生产、营销、服务等业务实行作业组织专业化。优化组织结构可以采取在供电所内部设置专业班组的方式,也可以在供电所之间实行专业整合,还可以在基层供电企业内部实行总体整合,设置专业部门、专业班组。

四、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配置就是根据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运用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先进的人才测评技术,从外部劳力市场获取人力资源增量的补充和更新;通过岗位轮换、职位晋升、竞聘上岗等方式,在内部劳动力市场实现人力资源存量的重新配置和优化组合,以人尽其才为原则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岗配备和人适其职,有效提升员工的个人资本价值和企业整体的智力资本竞争优势。人力资源配置是一项长期、复杂、有计划的系统工程,应建立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知人善任,使适当的人从事适当的工作。

县区级(包括县级市)的基层供电企业员工招聘,必须结合企业实际,经过经理办公会议讨论,研究编制员工招聘计划,报经主管上级审核批准。员工招聘在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明确招聘岗位、工作环境、薪酬待遇、招聘条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招聘专业组织相关业务考试。

员工录用要坚持择优录用的原则,录用员工必须按《劳动合同法》签订劳动合同并进行必要的岗前教育和培训。对重要岗位录用人员,要有一定时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去留。

员工分配本着量才使用的原则,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坚持做到人尽其才。以岗定责、定薪,岗动薪动,实行岗位动态管理。招聘员工分配要结合企业实际,根据岗位空缺情况,经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主管部门按规定执行。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高云?孙晓杰

基层供电企业安全生产论文 篇3:

提升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对策思考

摘 要: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工作对于提升基层供电效率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文章从阐述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现存问题入手,对于提升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水平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水平

基层供电所的运行管理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为了能够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对于管理模式是否规范、安全意识是否良好进行思考就有着值得探讨的必要性了。

1 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现存的问题

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现存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以下从管理不够规范化、安全意识有待提升、隐患整治力度不足、工作水平有待提升等方面进行剖释,对于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

1.1 管理不够规范化

管理不够规范化对于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全面的。众所周知我国的基层电网实际上正在进行改革,改革内容包括了安全运行、服务、质量提升等多方面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许多基层的供电所的配网管理水平还较低,因此难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改良效果。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设备的老旧化和从业人员水平的限制都影响到了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落实,所以提升其管理的规范化就显得极为迫切了。

1.2 配电管理责任目标不明确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处于改革的最底层,改革的时效性以及改革的实施力度均较小,因此现阶段我国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足,配电管理责任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管理者和责任主体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管理与接受管理的良性互动机制,最终导致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没有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供电所配网出现问题时,找不到真正的责任人,总将问题责任归结到基层员工身上,有些部门甚至还将责任推脱到临时工作人员身上,这种推卸责任的行为都从很大程度的抑制了基层供电所运行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来源于配电管理责任目标不明确。

1.3 安全意识有待提升

安全意识有待提升主要是指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安全意识。如果电力企业想要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则需要让员工牢固的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但是在我国现在有许多基层的供电所中这一措施的落实并不是非常理想,因此也无法进一步的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其次,由于许多基层供电所并没有把安全任务分解到具体的人员上,并且也没有把措施细化到具体环节中去,因此必然无法形成人人要安全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

1.4 隐患整治力度不足

隐患整治力度不足带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隐患整治力度的不足首先体现在许多工作人员并没有非常及时的纠正存在的违章行为,并且电力企业在基层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导致了许多安全隐患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整理。其次,隐患整治力度不足主要也是因电力企业没有加大违章查处力度,因此实际上很难杜绝习惯性违章发生。与此同时,隐患整治力度不足带来的后患还体现在了极大程度的危及到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和设备安全的缺陷上,因此对于基层供电所配网工作的后续开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1.5 工作水平有待提升

工作水平有待提升的问题需要更好的培训才能够有效的予以应对。工作水平通常是由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所决定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认为人员素质是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最根本因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目前许多集成的供电所员工基本上未经过较系统的供用电专业培训,因此也导致了技能水平总体不高与高技能水平人员短缺,技能需求矛盾的日益凸现。其次,如果想要有效的解决这一矛盾只有通过长期的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并且进一步的深化绩效考核来激励员工学习业务知识,才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实用效果。

2 提升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水平的要点

提升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水平需要抓住要点来执行,以下从加大管理考核力度、增强运行管理专业性、做好线损管理工作、提升供电所管理创新力度等方面出发,对于提升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水平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2.1 加大管理考核力度

提升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水平的第一步是加大管理考核工作的力度。电力企业在加大管理考核力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努力的打破长期存在的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情况,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重视起绩效考核所带来的效果。其次,电力企业在加大管理考核力度的过程中还应当根据员工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等情况来进行绩效积分,并且将绩效积分的结果与员工薪酬与评先联系起来,最终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明确责任主体

完善的责任机制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基层供电所配电运行管理工作的有力落实也需要从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着手,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责任主体和管理者逐渐管理与接受管理的良性合作关系,从而达到提升我国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水平的目的。在实际的基层供电所配电运行管理中明確责任主体应当做到的工作应以人为本,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主体精细化,首先应当以职工个人作为管理主体,在一线、管理及后勤管理等岗位的设置上做到公开、科学透明。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机制,问题的责任具体落实到人,绝不因人情世故而放松对于责任机制的落实,让广大基层工作人员认识到每一个岗位都承载着使命和责任。严格实行岗位奖惩机制,用制度来调动广大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3 增强运行管理专业性

提升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水平需要着眼于增强运行管理的专业性。电力企业在增强运行管理专业性的过程中首先应适当的针对各乡镇供电所配网专业人员不足和素质不高以及专业管理水平低的情况来进一步的推进供电所的管理体系建设。其次,电力企业在增强运行管理专业性的过程中还应当进一步的加强基础供电所配网管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努力的防范安全风险的出现。与此同时,电力企业在增强运行管理专业性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的实施分片集中运检的管理方式,最终能够在满足供电服务时限的前提下有效的增强运行管理的专业性。

2.4 做好线损管理工作

提升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做好线损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在做好线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进一步的抓好线损管理和供电服务工作。其次,工作人员在做好线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当合理的借助于中低压管理分离和集抄系统建设。这些工作的开展既有利于加强线损管理,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完善与规范供电所制度流程。同时,工作人员在做好线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当努力的体现出简洁、明了等特点,从而能够让线损管理工作符合基层供电所配网管理的实质性要求。

2.5 提升供电所管理创新的力度

提升基层供电所配网运行管理水平离不开供电所管理的合理创新。电力企业在提升供电所管理创新力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合理的借助同业对标这一载体,从而能够使得同业对标取得实效。其次,电力企业在提升供电所管理创新力度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竞争性较差和竞争效果不太理想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对,最终才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管理实施效果。

2.6 加强服务管理

对于基层供电单位而言,做好服务管理是配网运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基层供电单位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相对较差,部分工作人员往往带有一定的消极情绪,特别是一些新员工,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过配电网事故,安全意识浅薄,工作不仔细,为配电网运行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设立相关的奖惩制度、培训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服务意识,做好每一个环节,在巡查与维护中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营销计量过程中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确保配电网安全、有效运行。

3 结 语

解决配网运行管理中的问题需要从基础的供电所出发,因此电力系统工作人员需要对于配网运行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有着尽可能多的认识,才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卓有成效的管理措施来促进.配网运行管理与供电可靠性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黎月琼.解决配网运行管理中的问题,确保配网用电可靠性[J].科技创 新与应用,2014,05(9):53-56.

[2] 姜在興.中压配网运行管理及发展方向研究[J].科技资讯,2015,32(6):

95-97.

[3] 赵晖,陈华胜.配网运行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与有效管理措施[J].科技与 企业,2015,8(7):31-35.

[4] 郑东平.配网运行管理与供电可靠性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3(3):67-70.

作者:林明龙

上一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汇总下一篇:公司业务员营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