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研究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文中主要分析国内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这两个因素,探讨这二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我国经济增长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经济增长研究论文 篇1: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研究

摘要:经济增长在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历来党和人民不断追求的奋斗目标。本文在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的辉煌成绩的同时,分析了经济增长背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经济增长 成就及问题 措施

作者简介:沈贝贝( 1989—) ,女,河南人濮阳,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张相(1990-),男,福建福州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焊接技术与工程。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概述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1979年-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在基数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比1953年-1978年年均增速6.1%要高出3.7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提高了60%。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0.4%。据国外有的学者计算,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11个国家和地区在长达25年的时间内,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9年实现了年均增速9.8%。看来,中国经济增速达到9%左右,还要延续一段时间。所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在此期间,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1978年-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378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4140元;二者分别增长了6.4和6.2倍。2008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增长10.3%。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和西方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80%贡献率相比,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50%的贡献率有很大差距。其次,我国城乡消费差距不断拉大统计资料显示,1980-2007年间城乡的消费性支出均呈现增长态势, 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明显大于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额。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比由1980 年的2179 ∶1 扩大到2007 年的3110 ∶1 ,这样大的消费差距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

2、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这虽然保证了国内生产总值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8%的增长速度。但投资过热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

3、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低。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层次较低

大部分属于附加值低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者是粗加工或初加工产品,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很少。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策略过于单一。由于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手段仍以价格竞争为主。

二、 提升经济增长质量采取的措施

(一)扩大内需

要想扩大内需一方面应提高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能力。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是由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政府应积极开拓居民增收渠道,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市场环境,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完善税制改革,减轻居民负担。另一方面,应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刺激消费需求扩张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稳定居民支出预期,增强消费信心,促进居民当期和长期消费。目前应该加大政府的社会保障投入和公共服务投入,较大幅度地增加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廉租住房建设等公共服务支出。

(二)提高投资水平

提高投资水平,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方面应加快体制创新,以体制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挥市场的作用,纠正目前存在的投资过度膨胀、低水平重复建设、高速度低效益等现象。另一方面,应加快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提高效率,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能源的节约。

(三)优化出口

优化出口,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应加强出口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要创造新兴主导产业, 促进产品结构升级, 形成产业结构演进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自身经营策略的创新性, 在市场定位、管理等方面的经营策略上保持创新性。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虽然持续增长,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方面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只有采取措施,扩大内需,提升投资水平,优化出口,才能真正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和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宫芳.我国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问题.2006(4)

[3]何小洲.关于扩大内需的对策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08(5)

[4]沈利生.从投资比重上升看经济增长质量.宏观经济研究.2011(1)

[5]程未.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经济纵横.2006(2)

作者:沈贝贝 张相

我国经济增长研究论文 篇2:

我国经济增长与FDI、国内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 要: 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文中主要分析国内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这两个因素,探讨这二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197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FDI、国内投资与GDP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运用了ADF单位根检验法、协整检验法、格兰杰因果检验法、脉冲响应分析法,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都有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并有反向作用的趋势,国内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趋势是先上升后平缓。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得出我国经济增长对国内投资的脉冲响应要大于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响应,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国内投资前期存在挤入效应,后期存在挤出效应。最后,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FDI;国内投资;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

一、引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增长,引起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作用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FDI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截止2013年底,我国的FDI已达到7282.34亿元,同比增长3.2%,是1990年的43.7倍。可是我们通过对2009—2013年的数据研究发现,FDI的增加值一直波动起伏,对GDP的贡献率是一直下降的,2009年到2013年FDI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8%、1.7%、1.5%、1.3%、1.2%。相比于FDI,我国国内投资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状态,其重要地位一直没有被其他投资形式取代。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国内投资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19.4个百分点,国内投资占GDP的比重由70.8%上升到77.2%,由此可见,国内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容小觑。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中我国政府做出了四万亿投资计划,使我国在其他国家经济面临崩溃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还能一直保持低速增长,这不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还提升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对此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做了相关研究,试图说明国内投资和FDI在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到底发挥了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用,有些学者试图证明这两大因素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因果关系, 若有影响的话,这些影响又是怎样发挥作用的,趋势又是如何。本文结合主流学者们的研究观点加上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探讨FDI、国内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FDI和国内投资是如何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二、模型设定和数据的选取

为了消除异方差,保证序列的正态性和平稳性,本文将数据对数化,模型设置有三个变量:LnGDP、LnFDI、LnDI,建立如下模型:

LnGDP=C+aLnFDI+bLnDI+ε

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FDI是外商直接投资,用我国实际利用的外资额代替,利用每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换算为人民币;DI是国内投资,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减去FDI得出数据;ε是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理论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这里之所以采用协整分析,是因为通过协整分析不仅可以对以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是否还存在其它关系,如两两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以及相互间长期的稳定关系。

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1)图示法观察

图1 1978年—2013年数据趋势图

如上图所示,在1978年至2013年之间,LnGDP、LnFDI和LnDI三者之间是高度相关的,而且可以清楚地看到三者在增长趋势上也表现的趋于一致。初步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国内投资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三者之间是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而且还可以发现经济增长与国内投资之间具有更强的相关性。

(2)ADF检验。由于许多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会导致“伪回归”问题,即如果有两列时 间序列数据变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即使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经济关系,若进行回归也可变现出较高的可决系数,所以利用传统的OLS方法对计量模型进行计量时就不再适合了。因此我们在进行协整分析之前有必要先进行变量的平稳性分析,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方法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显示所有变量在原水平值上都是非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在5%的置信水平上都是平稳的,所以LnGDP,LnDI和LnFDI序列就具备了协整检验的基础。

2、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是指如果时间序列在原水平值上非平稳,但是经过差分后表现出了同阶平稳性,它们的线性组合也表现出了平稳性,那么称这些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协整检验最常用的方法是EG两步法,EG两步法是基于回归残差的检验,只有残差也通过了平稳性检验才能说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可以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检验其残差平稳性。

本文运用EG两步法来检验LnDI、LnFDI和LnGDP三者之间关系。若三者之间是协整的,则三者之间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1)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LnDI、LnFDI和LnGDP进行协整回归分析,得出协整回归方程为:

LnGDP=0.203811LnFDI+0.630358LnDI+3.679878

t=(7.340919) (23.84975)

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拟合优度较好,修正的R2=99.5%,变量的t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两个自变量是显著的。F值=3253.073,Prob(F-statistic)=0<0.05,表明2个自变量整体对因变量产生显著线性影响的判断所犯错误的概率仅为0.0000,即FDI与国内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线性影响。 从协整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FDI、国内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从变量前的影响系数上观察,国内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于FDI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即FDI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会增加0.2个百分点,国内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会增加0.6个百分点。

(2)将上述协整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方法还是ADF单位根检验法,如下表所示:

ADF检验结果显示,当滞后2阶时,残差序列在1%、5%、10%显著水平下均通过检验,所以残差是平稳序列。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变量LnGDP与变量LnFDI、LnD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FDI、国内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挤入效应分析 。同样的检验方法对FDI、国内投资与我国GDP进行协整分析,此时LnFDI和LnGDP作为解释变量,LnDI作为被解释变量。

由OLS回归得出协整方程:

LnDI=-0.26LnFDI+1.51LnGDP-5.33

t = (-4.8) (23.8)

根据协整回归的结果,修正的R2=99.3%,说明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自变量LnFDI与LnGDP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F值=2037.446 ,Prob(F-statistic)=0<0.05,说明FDI和GDP对国内投资有显著的线性影响。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对国内投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国内投资会增加1.51个百分点。 但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效果却是反向的,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国内投资会减少0.26个百分点,说明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国内投资有挤出效应。

4、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主要是看变量间的长期稳定关系是否具有因果性。格兰杰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了定义,并就这种因果关系的存在提出了一种检验方法,即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根据 AIC 和SC 最小化准则, 在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时本文选取滞后期为6,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可以得出,我国的FDI与经济增长之间无因果关系;国内投资与FDI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也就是我国的国内投资是FDI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成立;我国经济增长与国内投资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这说明了在现阶段,国内投资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力,国家在做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战略时不可忽视国内投资,同时也要适当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5、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分析实际上物理学中的概念,经济学家们将此方法运用到经济学中,发现同样也可以很好的解释问题。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础上,借助脉冲响应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到一个变量对另外一个变量的动态影响过程,以及什么时候冲击达到最大值,什么时候开始上升,什么时候开始下降。下面运用Eviews6.0软件建立VAR 模型,进而做脉冲响应函数,对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如下列图 2 到图4中所示:

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对国内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1)由图2可以看出从第一期到第四期我国经济增长对国内投资的脉冲效应呈现上升趋势,之后呈逐渐下降至平缓的趋势,也就是说短期而言国内投资确实能够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但从长期看,国内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这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一致,当前我国出现的产能过剩就是投资过度造成的。

(2)由图3 可以看出从第一期到第三期我国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脉冲响应一直是上升趋势,之后逐渐下降,甚至有反向作用的趋势。因此,我国在引进外资时不能盲目注重数量,还要看质量。此外,还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长对国内投资的脉冲响应要大于对FDI的响应,即相比于FDI,国内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激烈,这个结果与前面协整分析的相一致。

(3)由图4可以看出国内投资对FDI的脉冲效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也就是前三期FDI对国内投资有挤入效应,之后FDI对国内投资更多的是挤出效应,这与前面协整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FDI、国内投资与我国 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分析,可以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国内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FDI和国内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并且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此体现了我国是投资拉动型经济,并且国内投资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因此,需要我国政府充分重视国内投资的重要性,政府需要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如鼓励民间资金的进入,这样有利于保证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还需要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等。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投资存在挤入效应,是因为在外商直接投资引进的初始阶段,可以增加我国的资本投资,对内资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后期出现的挤出效应,说明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高,因此,我国在引进外资的时候需要更加注重FDI的质量,而不是盲目的扩大数量。

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得出国内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并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国内投资与FDI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分析不仅可以得出FDI对国内投资有挤出效应,还可以得 到我国经济增长对国内投资的脉冲响应要大于对外资的响应,但是两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趋势都是先上升后来逐渐减弱的。因此,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面对国内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两大巨头,需要继续保持国内投资的主要地位不动摇;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加强投资监管;杜绝重复建设,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对外资的管理,提高外资利用率;合理引导外资投资方向,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法律与法规,使外资和内资享有公平同等的待遇,为内外资的同台竞争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投资环境。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Balasubramanyam,V.N,Salisu,M.and Sapsford,D.foreign directive stment and growth in EP and IS countries[J].The Economic Journal.1996,106:92—105.

[2] Borensztein, E., De Gregorio, J.,and Lee,J.W.,1998.“How DoesForeign DirectInvestment Affect Economic Growth”,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45,pp:115-135.

[3] 王志鹏, 李子奈.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的重新检验[J].统计研究, 2004, (7) : 37—43.

[4] 薄文广.FDI、国内投资与经济增长: 基于中国数据的分析和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 2005, (9) : 63—69.

[5] 王海军.FDI、国内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0):5—7.

[6] 张晓彤.《应用数量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刘亮玮 陈铁钢

我国经济增长研究论文 篇3:

电子信息产品质量提升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已然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国的一个支柱型产业,是以信息为依托,以技术为发展基石,通过对信息数据研发、利用和对信息收集、加工并传递的一个具有综合性和经营性特征的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要实现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离不开信息产业的助力。因此,我们必须给予信息产业一定的重视,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质量要求,进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综上,本文将对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做进一步分析,以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并引起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视。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的提升;国民经济增长

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实力飞速上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分支并占据了重要地位。基于当前的全球经济发展趋势[1],我国必须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力求生产更高质量的电子信息产品,进而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一、电子信息产品的发展历程

1978年初至1990年初期间,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处于转型阶段,电子产品不再单纯的生产军用产品为主,转向生产民用和军用产品。在此转型阶段中引入大量国外技术,与国外市场接轨进而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在十三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为实验市场经济改革,以电子信息产业为起点来改变市场经济体制,为企业化的市场运营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市场上电子产品受到前所未有的青睐,其中消费领域占很大比例,这是史上首次经济大增长。经历雏形期后便是产业的成长与发展,自电子产业进入中国市场来便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在成长期,我国大力扶植电子信息产品的发展,在此期间最为关键的措施是909工程和金系列工程的实施,其突破电子信息产品原有的单一化生产,取而代之的是将电子信息产品应用到软硬件研发和信息的服务应用等信息技术领域。继电子信息产业得到改型并在信息领域的应用受到拓展后,其也相应的进入产业发展高峰期,现今电子信息产业在国内市场飞速发展,规模不断加大,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巩固了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电子信息产品质量对提高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1、推动技术行业走向高标准

技术标准化指在公司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将技术与创新相结合,后基于结合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产品结果,最后可被市场广泛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步是先根据标准完成产品的品质生产,此后基于标准完成升级并推广。种种环节的完成需要对产品投入知识创造力。这无疑会为国民经济增长打下牢固的基石。

2、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增加市场竞争力

高品质的电子信息产品可以提升该企业在市场中的品牌形象,而这无疑会增加该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拥有一个公众认可的口碑是公司长立于市场的关键,这同样是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保证。我国的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因此得到保障。

3、影响本行业的发展前景

国内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的生产方式也会相应进步。同时产品质量的提高对生产要素的投入要求也增加,各要素间既可以根据当前社会要求实现重新组合形成新技术产品,还要实现产品的最优化。在此基础上,还要增加产品创新来增加市场竞争。由上可见,产品质量的提升会极大拉动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

4、影響本行业的经济发展质量及稳定性

电子信息行业经济的发展受控于以下两方面,一是产品以及服务的数量,二是产品以及服务的质量,而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远高于数量。然而,现今我国众多企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招致投诉或退货等一系列售后问题,这无疑阻滞了经济的前向发展。因此,为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保证经济的有效且快速增长,就必须重视生产产品的质量。此外,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数量的规模生产。同时,注重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加入创新性,进而使得经济的发展速率进一步加大。

5、影响各相关行业结构的优化

利用电子信息的渗透性,电子产品质量的提高使得行业经济收入在工业结构中所占比例增加,同时一些相对落后的产业则被淘汰,使得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此外,电子信息技术的提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为相关领域提供有质量的设备和技术服务支持,一系列的发展形成乘数效应,推动整个产业链式发展,大大提高效率和效益。最终,技术创新,企业发展,传统行业生产方式进行改变,国际竞争力提升。因此,保证电子电子信息产品质量具有事半功倍的效用。

三、针对提升国内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的建议

1、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化标准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化是提高国内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的关键。增加标准化建设,力求产品高质量生产,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2、注重产业结构优化

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链式发展,实现各个行业间的有效结合,实现产业整体发展。如加强信息产业、服务业以及互联网等相关行业间协调发展,不同产业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现共赢发展。此外,还需重视产业的创新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存在。

3、培养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型人才

在科技不断发展进步中,电子信息技术创新是十分关键的。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需要解决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得各种产品问题。而这便需要大量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人才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驱动力。因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营造公平合理的环境,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管理制度,对培养综合能力的人才影响深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电子信息产业也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为满足当代人对生产和生活中不断产生的新需求,以及为了让电子信息产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抓住机遇、提高电子信息技术质量,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盖晓壮.浅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J].民营科技,2016,(06).

[2] 吉才誉,汪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及保障途径[J].通讯界,2016,(09).

[3] 卢心愿.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的设计与应用[J].工业设计,2015,(09).

[4] 路宜昌.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J]. 探索带,2016,(15).

[5] 杜惠平,杜和平,赵为粮.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分析[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6] 刘干,胡晓超,叶银龙.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J]. 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06).

作者:张馨予

上一篇:竞选学习委员演讲稿3篇下一篇:开业讲话稿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