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下的地质勘查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对于矿山的开采十分重要,在进行正式的施工之前必须要先对其地质环境进行勘查,而且要做到对环境的保护。为了在做好地质勘查工作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本文对其重要性进行了浅要研究,并且探析了相应对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环境保护下的地质勘查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环境保护下的地质勘查论文 篇1:

环境保护下的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对策

摘要: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在实际勘查过程中,极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致使自然资源受到影响,其对自然环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为避免上述现象发生,保护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实际调查与分析文献资料,对环境保护下的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意义及对策进行研究,以期可以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环境保护;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对策

1.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概述

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我国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水文地质勘查。正式进行勘查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做好对地下水形成原因的分析工作,充分掌握勘查区域内矿产资源的实际分布区域,并进行标注与探测,了解地下水实际分布状况及状态;工程地质勘查。在该项工作中,技术人员必须严格做好对水文地质条件与地质条件的分析工作,充分掌握矿产开采区域地貌,了解土壤力学性质;环境地质勘查[1]。在该项工作中,技术人员必须做好对自然资源储备状况及分布区域的分析工作,对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进行科学预测,并确保数据信息具备良好的精准性。

2.环境保护下的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意义

2.1.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进行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必将对挖掘技术进行利用,而在利用该项技术手段的过程中,必将对地面表层造成严重破坏,致使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受到影响。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多数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未严格做好地表防护措施,致使地下水资源受到破坏。此外,在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进入到收尾阶段时,施工单位未正确认识到开挖区域回填作业的重要性或选择的回填材料质量与规范要求不符,致使回填质量降低,从而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及塌陷事故等多种灾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一旦出现水文地质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为避免该种现象发生,必须充分贯彻环境保护理念,将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此实现为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2.对社会环境的意义

以环境保护理念为基础的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对社会环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在严格做好对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质量的审核工作时,工作人员将充分明确该项工作与社会环境间的关联性。例如:通过对此前开展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进行分析,可发现其能够对当地生态系统与土地产生严重影响,且在未科学处理施工废弃物的情况下,将直接影响社会环境发展;在施工过程中将造成严重的土地浪费,致使土地污染现象发生,其对社会环境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但通过结合环境保护理念,上述问题将得到有效处理。由此可见,以环境保护为基础的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对社会环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环境保护下的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对策

3.1.落实评价制度

为全面提高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质量,施工单位必须充分结合地质勘查实际状况,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2]。针对环境评价制度而言,其能够将实际勘查活动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以此对勘查方案进行制定,进而减少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产生的不良影响。正式进行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充分贯彻环境保护理念,防止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施工人员应结合工程项目具体状况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制定,并确保其具备良好的科学性。应充分结合环境评价制度,对工作方案进行不断完善,进而提高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3.2.环境地质调查

在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施工人员必须对实际状况进行综合考量,科学利用生态保护理念,进而提高地下水位探测及地下找油等工作质量。在此基础上,施工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到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地位。在实际勘查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对矿山区域自然灾害的发生状况进行充分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对地质勘查方案进行制定。正式进行施工作业前,施工人员应与当地勘查单位进行沟通,获取具备可靠性的水文勘查数据信息,并及时开展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工作,进而提高信息的参考价值。应对环境保护与水文地质勘探进行结合,以此提高环境勘查工作质量,实现充分掌握矿山水文地质的各项特征。必须做好对地下水流实际分布状况的测定工作,并及时针对地下水灾害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3.3.应用电法技术

电法技术在当前的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率,其相较于其他技术手段具有更良好的适用性,且对提高水工环地质勘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电法技术的应用价值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常见的电法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高密电法。在科学利用高密电法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的施工流程将实现简化。正式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应对列正式勘测方式进行利用,进而提升高密电法的具体效果。当前我国通过高密电法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对层次相对较高的机械自动化设备及技术手段进行利用,以此为勘查工作顺利实施及完成提供保障。正式进行勘查工作前,施工人员必须对勘查区域开展观测工作,并对勘测点进行科学设置,充分掌握矿山区域的地质条件信息,以此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激化法。在实际勘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多是通过该种方法开展对岩石或矿石材料结构的分析工作,以此实现充分掌握地质实际状况。由于不同矿石材料的激化结果具有较大差别,故而工作人员可通过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别,进而明确地质状况。目前,激化法在矿石材料检验工作中的应用率正在不断增加,并已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3.4.科学处理垃圾废料

在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若施工人员未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料进行科学处理,必将对勘查进度、勘查质量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对垃圾废料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形成正确认知,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必须对垃圾废料实际状况进行充分结合,对地下水资源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全面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应做好对工业垃圾的分类工作,及时收集具备循环利用价值的资源,以此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此外,正式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规范要求采取相应措施,以此减少施工环节产生的废料及废气总量,例如:在勘查工作正式开始前,可选择在施工现场附近对绿化隔离带进行设置,该项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污染,而且还能防止粉尘传播,进而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5.生態补偿

在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结合实际状况,将环境保护政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减少地质勘查工作对地表动植物产生的不良影响[3]。对地质勘查方案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相关法规政策,进而提高勘查方案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在完成地质勘查工作后,必须对生态恢复给予重视,并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不同工作环节中,进而提高生态补偿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能够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为促进自然环境发展,保障群众生活质量,必须充分贯彻环境保护理念,严格遵循我国相关法规政策,以此优化地质勘查工作,减少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基于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将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小丽.环境保护下的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对策[J].世界有色金属,2021,25(13):118-119.

[2]符觊婧.浅谈环境保护下的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对策[J].冶金管理,2021,47(07):78-79.

[3]陈海龙.环境保护下的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对策[J].世界有色金属,2020,33(20):108-109.

作者:吴盈

环境保护下的地质勘查论文 篇2:

环境保护下的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对策

摘要: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对于矿山的开采十分重要,在进行正式的施工之前必须要先对其地质环境进行勘查,而且要做到对环境的保护。为了在做好地质勘查工作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本文对其重要性进行了浅要研究,并且探析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环境保护;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重要性;对策

在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通过对环境的有效保护,首先可以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包括矿山中的地质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其次可以对社会环境进行保护,避免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会对人们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帮助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总而言之,环境保护是勘查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其首要原则。

1 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1 保护自然环境

在矿山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通过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可以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对于地质环境的保护而言,矿山中的地质结构是较为复杂的,稍有不慎便会对其造成破坏,特别是在矿山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所采用的工作手段,大多是挖掘和爆破,这就更容易对地质情况产生影响,很可能会造成地形的改变以及山体的动荡。在勘查工作中通过对环境的保护能够更好地保护地质环境,使得矿山的地形和土壤不被破坏。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言,矿山的存在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链,如果对其中的某一个生态条件进行破坏,就会破坏矿山的完整生态链,使其无法进行完整的生态活动,会对其中生活的动物、植物等带来毁灭性的灾害。所以在勘查工作中,通过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可以更好地保护矿山的自然环境,使其生态环境不会被破坏,能够保持生态平衡,维持其中生物的正常生存环境。

1.2 保护社会环境

在勘查过程中一些工作的进行非常容易对社会环境造成破坏,因为在勘查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可能会产生一些施工污染,对空气环境以及土壤环境进行污染,这对于矿山附近生活的居民而言,会对其呼吸带来较大的影响,并且会危害到身体健康。而在环境保护原则下的勘查工作,会在设计具体的勘查工作时对这些情况进行考虑,预测勘查工作在实际进行中可能会带来的环境影响,再据此进行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的调整,保证对社会环境的有效保护。

2 环境保护下的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对策

2.1 实行环境评价制度

在勘查过程中,要严格实行环境评价制度,也就是说为勘查工作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来进行一定的评价。在勘查工作正式进行之前,就要先进行相关的工作設计,包括可能会进行的地点以及可能会进行机械工程的位置,然后再对该计划可能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并且评价其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在对环境破坏程度较大时,便要考虑重新进行勘查方案设计。

勘查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矿山环境进行保护,保证其实行的开采工作不会对矿山环境造成影响,如果在勘查工作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便违背了其工作本质,所以在进行勘查工作时,要以环境保护为首要原则。通过环境评价制度的实施,能够减少在实际勘查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以及对生态带来的污染。

2.2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

我国要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在地质勘查过程中,任何勘查工作的进行都要先通过法律审核,再进入到实际施工阶段。首先,要对勘查工作的施工方进行资质审核,保证其具备一定的地质勘查能力,才能够允许其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其次,要对勘查工作施工方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行审查,在勘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是十分之多的,不仅有施工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也有自然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所以勘查工作的施工方必须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对风险进行预防,避免风险发生的可能,并且在风险发生时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将风险所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除此之外,还要对勘查工作施工方的信用问题进行审查,保证其施工信誉,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施工方在进行勘查工作是工作态度的严谨性和认真性,并且能够对工程质量进行负责。

2.3 处理施工废料

在矿山勘查过程中,之所以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废弃的的水、气以及渣,会对土壤环境、空气环境带来直接的污染,并且会对水资源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所以要对施工废料进行妥善地处理,避免其对环境造成危害。对于气体废料而言,要建立严格的气体废料排放制度,控制气体废料的排放量,并且建设一定的绿化设施来对空气进行净化。对于液体废料而言,在对其进行排放时,要先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并且规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只有达到排放标准之后才能够进行排放,而且对于排放的位置也应该进行严格规定,不能够随意地在用水以及土壤中进行排放,避免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进行污染。对于固体废料而言,施工过程中许多产生的固体废料会占用大量的土地空间,影响土地资源的正常使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有害物质可能被降解到土壤之中,会给土壤环境带来较大的破坏。在对固体废料进行处理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将其使用到其他的工程施工之中,既保证了材料的有效利用,也能够减少其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通过对气、液、固三种废料的整体管理,能够保证工业废渣的完善处理,减少其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

2.4 做好环境恢复工作

在勘查工作完成之后,也不能松懈对环境的保护,因为在勘查过程中可能会对矿山的土地环境造成破坏,所以在勘查工作结束之后,要对这些破坏进行复原,并且给予一定的补偿。通过环境恢复工作的有序进行,能够保证地质勘查工作进行的完善性,无论是从环境角度来讲,亦或是从人文关怀角度来讲,都能够更好保障勘查工作的进行。而且矿山的勘查工作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工作内容,更是对整体的矿山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国家的发展也有着战略性的影响,只有保障勘查工作的完善性,才能够为矿山整体工作带来助益,为国家发展带来更好的资源提供。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于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矿山的开采工作越来越重要,在其中的地质勘查工作也成为了矿山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在进行勘查工作时,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在工作过程中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落实地质勘查的环境恢复工作,保证工作的完善性。

参考文献

[1]陈海龙.环境保护下的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对策[J].世界有色金属,2020(20):108-109.

[2]符觊婧.浅谈环境保护下的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对策[J].冶金管理,2021(07):78-79.

[3]朱小丽.环境保护下的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对策[J].世界有色金属,2021(13):118-119.

作者:宋俊彦

环境保护下的地质勘查论文 篇3:

基于OBE理念的地质认识实习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摘 要] 如何在OBE理念指导下的野外地质认识实习中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教学实践,以西南石油大学峨眉地质认识实习为例,介绍了野外实习过程中基于基础地质知识实际化、专业技能提升化、创新能力引导化三方面的理论和课程思政一体化的教学实施过程,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爱专业的热情,正确认识专业特色、树立专业自信并建立保护地质环境的现代地球科学意识。同时,对相关理工科专业实践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思想教育;野外地质认识;OBE概念

[基金项目] 2020年度西南石油大学示范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课程思政”(X2020KCSZSFTD02);2020年度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课程思政”;2019年度西南石油大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课程思政”(X2019KCSZ002)

[作者简介] 杨西燕(1982—),女,四川遂宁人,沉积学专业博士,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沉积储层研究。

大学教育不仅仅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提高,更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的引领,即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然而,目前大学中的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育是相分离的[1],如何做到专业课知识的引领与思想政治元素的自然有机融合,要求高校教师在尊重专业课程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深挖课程价值引领功能,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不觉呆板、枯燥和无趣。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探索多针对校内的课堂教育[2],对于理工科地质地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野外实习是对课堂内知识应用的检验,是重要的实践类课程。其中,在大一进行的第一次野外地质认识实习,旨在引导学生以地球科学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培养良好的地质思维和实际工作方法。在OBE理念指导下如何进行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提高的野外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课程思政引导,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改革内容。

西南石油大学的地质认识实习,经过几十年的改革探索,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加强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能力、完善成绩评定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已取得了一些成效[3]。但在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的要求下,前期的教学改革中如何有机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是课程目前最值得探索的内容。

一、地质认识实习的课程特色

地球科学的实践性很强,因此,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专业在大学期间将进行3~4次不同内容的野外地质实习。在大一“普通地质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的野外地质认识实习,是刚迈进地球科学大门的学生第一次与地球科学近距离接触,是学生第一次真正认识地质、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是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在野外实践化的最佳途径。该实习还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地质思维和地质习惯、建立对地球科学兴趣和团结协作意识、树立严谨科学工作态度的重要任务。第一次野外地质实习,是学生在野外与地球科学的“初恋”,恋好了,学生将信心满满地迈入地球科学的殿堂,恋不好轻则沮丧,重则言弃[4]。

地质认识实习具有得天独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是纯野外实践。夏热冬寒的野外实习过程本身就是艰苦的,除了涉及常见的矿物、岩石和地形地貌内容外,还有地质灾害现象,如崩塌、滑坡等,还涉及环境保护、减灾防灾等内容。教师在这些实习内容中进行合适的思想政治引导,可以让学生感受艰苦奋斗的地质精神,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二、OBE理念指導下理论教学与思政育人的融合

OBE教学理念是Spady等在1981年提出的以学生为本[5] (P1-10),以能力、目标或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目前已成为英、美、加等国家教育改革中的主流理念。它是基于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目标为学生通过教育过程取得的成果,其核心理念为:以生为本、结果导向、持续改进、鼓励成功。在OBE理念指导下开展地质认识实习理论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其实质内涵就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以学生能力提高为目的,以野外实践教育为载体,通过设计与地球科学相匹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的核心价值体系,将各方面的思政元素与专业实践教育有机融合、相互联动、全过程评价并持续改进,关注学生野外实践能力的提高,按照基础地质知识实际化、专业技能提升化、创新能力引导化三方面进行理论教学和课程思政引领的探索,最终形成地球科学特色鲜明、育人成效显著的产出导向的理论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体系。

(一)基础地质知识实际化

课堂内的理论知识和现象在野外实际化,是地质认识实习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进行野外地质体或地质现象的识别和定性描述,对比分析相似地质体/现象,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建立地球科学的感性认识;同时,传递专业课程内容,建立对地球科学的兴趣,树立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按照统一讲解、分3~5人小组协作讨论分析、统一对结论进行探讨的总—分—总的模式进行,在理论教学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峨眉地质认识实习中的四坪村和黄茅岗剖面为例,基础地质知识实际化教学过程中的实习计划和课程思政引领计划见表1。这一过程不仅是OBE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思想的体现,同时在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油气行业,爱专业、爱行业,提升专业自信心,并理解油气资源勘探对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二)专业技能提升化

地质认识实习专业技能的提升,主要是在对地质体/现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用地质工具和地形图,对地质体/现象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主要包括地层产状的测量、标本的采集、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和地形地貌的识别等。通过这些专业技能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地质绘图能力等,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等。以峨眉地质认识实习中杨岗和雨田坝剖面为例,提升专业技能教学中的实习计划和课程思政引领教学见表2。这一过程是在OBE理念指导下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锻炼学生地质工具的使用及基础地质图件的绘制能力;同时,在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

(三)创新能力引导化

在地质认识实习中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在进行基础地质体/现象的认识和定量、半定量化进行地质体/地质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某一地质体/现象的专题研究。专题研究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要求学生在前期实习过程中寻找感兴趣的点(发现问题的能力),或教师提出的某些关键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将要研究的科学问题。在实习最后两天的专题研究期间,学生首先划分2~3人的小组,结合实习前期问题,小组内讨论研究的具体内容、方案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寻找合适的实习点进行某一地质体/现象的详细研究,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深入实习小组,引导学生思考科学问题,培养学生地质思维习惯。专题研究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专题研究报告。以峨眉地质认识实习中龙门硐、四坪村和杨岗、川主等剖面为例,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中的实习计划和课程思政引领教学见表3。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也是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亦建立了地质思维,掌握了实际工作的方法,培养了对地球科学的兴趣。

三、结语

地球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学生大学期间第一门野外实习课程,地质认识实习在OBE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基础地质知识实际化、专业技能提升化、创新能力引导化等三个方面进行理论教学,并在理论教学中有机融入环境保护、石油精神、地质精神为内涵的思想政治元素,可培养学生的地球科学热情,建立良好的地质思维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形成地球科学特色鲜明、育人成效显著的以产出为导向的理论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結合的体系,确保培养优秀的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宁华,鲍雨欣,程晓敢,等.新时代地学野外实践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8(4):28-31.

[2]钱自卫,朱术云,张卫强.地质野外实习中的课程中探索与构建——以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3):13-16.

[3]范存辉,张哨楠,范翔宇,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质认识实习”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1):137-138.

[4]张利,朱宗敏,谢树成,等.快乐教育 快乐学习 快乐地质——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的几点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27-30.

[5]Spady W G.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M].Arlington, va: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1994.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ield Trip of Geolog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OBE Concept: Taking the Field Trip of Geology in Emei Area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ANG Xi-yan, FAN Cun-hui, WANG Hao-zheng, ZHOU Yi, FAN Xiang-yu

(School of Geo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 China)

Key words: ideological education; field trip of Geology; OBE concept

作者:杨西燕 范存辉 王浩铮 周翊 范翔宇

上一篇:贸易合同三篇下一篇:活动推广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