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保险公司改革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自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以后,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这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在全国各地成为共识。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国有保险公司改革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有保险公司改革论文 篇1:

运用EVA理念确立国有保险公司的薪酬策略

【摘要】 随着我国国有保险公司的股改上市,薪酬管理的国际化也被提上议程。本文运用EVA理论对国有保险公司的薪酬体系进行设计,引入基于EVA的业绩考核体系,并依此来确定薪酬的水平,旨在通过一种更加公平合理的考核体系来制定正确的薪酬标准,促进国有保险公司的持续长远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加值;保险公司;业绩考核;薪酬体系

引言

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革也陆续完成。既然进行了股改上市,那么保险公司就必须承担起巨大的盈利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国有保险公司里,“委托——代理”关系仍然是最重要的契约关系,代理人(管理者)的责任就是合理运用股东资金,为股东创造最大化的利益和财富。

在2007年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措辞激烈地批评国有保险公司高管薪酬过高,内部差异过大。确实,悬殊的薪酬差距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随着“自主分配权”的逐步实施,国有保险公司在确定工资上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然而一旦薪酬设计不合理、不公平,就必然导致对人才激励效果的缺失。

保险行业与其他金融业的竞争不断加剧,银行业、证券业、基金业和保险业之间的资金互流迹象愈来愈明显。保险行业要想长久地生存下去,必须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而合理公平的薪酬体系是达到这个最终目的的必要保障。

近年来外资保险公司的大量涌入对国有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源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外资保险公司“以人为本” 的经营理念和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为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因而,国有保险公司在薪酬管理方面树立国际化的薪酬理念并确立与其发展相适应的薪酬策略,迫在眉睫。

现在,国有保险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如何体现人才的最大价值,也就是如何用一种合理公平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促使人才主动地释放其潜力,为出资人也为自己创造利益的最大化。薪酬是吸引和激励人才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怎样确立薪酬体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事实证明,一套合理公平的业绩考核机制是薪酬体系发挥有效作用的保证。

当今甚为流行的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方法,是一种计算企业真实经济利润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是否能够弥补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而不是单纯地看财务报表显示的会计利润。为此,引入EVA理念确立保险公司业绩考核体系应该成为我国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路径,可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效益和投资者利益。

只有将管理层的薪酬与激励对象的业绩相联系,才能促进管理层的经营行为及目标与股东利益之间实现“激励共容”。EVA作为一种近年来在国际上甚为流行的业绩评价标准,已得到诸多学者和大企业的证实。Wallance 就曾经对40家公司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运用EVA指标作为激励薪酬基础的公司比另外一组以传统财务指标作为激励薪酬基础的公司更能减缓股东与管理层的“委托——代理”矛盾,前者市场综合业绩大大高于后者。Dutta 建立的多阶段委托-代理模型证明以EVA指标为代表的剩余收益型业绩指标能够满足“激励共容”的要求。因此以EVA指标作为设计管理层报酬的依据是可行的。

一、国有保险公司高层的薪酬现状以及缺陷

现阶段,我国国有保险公司的薪酬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国有保险公司领导者的薪酬水平仍然受限于政府统一的工资政策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保险公司还维持着一贯的工资政策,缺乏个性化的薪酬体系创新。国有保险公司作为国有或者国有控股的企业,老总往往还带有行政政治职位,国有保险企业不可避免地仍然套用行政机关职务、级别工资的薪酬模式,这种模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已不能维持商业保险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错误的人才竞争方式导致薪酬包袱

太和顾问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使得保险业的竞争十分残酷,高层人员特别是副总一职成了各家保险公司挖墙脚的重点对象,这使得薪酬一路飙升,很多保险公司集团总部高管的收入都可达到上百万元。

国有保险公司负责人薪酬原有一套虽不完善但比较完整的制度规定,但在互挖墙脚的过程中,各保险公司竞相提高待遇,导致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远远超出了应得的水平,脱离中国的现实国情,使各国有保险公司背负了沉重的包袱。

(三)受外资保险公司“高薪出业绩” “高薪养廉”思路的影响

据报道称,有些保险公司的老总故步自封、夜郎自大、比位置争薪酬、好享受,工作上却大搞假数据。事实证明,单纯的“高薪激励”,哪怕在号称“机制最完善” “法律最完善” “竞争最充分” “激励最有效”的美国,也是失败的。而在中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是属于人民所有的,任何国有企业人员的收入水平都不能脱离中国的现实国情,这个主要针对的是管理层的薪酬。然而据对重庆保险业高管的调查显示,一个地方分公司老总的年薪甚至能达到70万元,这个数字高得令人瞠目。对还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国有企业老总的薪酬应该体现鲜明的 “中国特色”,这样一味地效仿外国,盲目的高薪只能将国有控股保险企业推入渐渐衰退的死胡同。

(四)现行的业绩考核体系和激励薪酬,包括奖金和福利等等依托的财务数据并不准确

企业通常会设计一套年度业绩考核制度,以此来确立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而业绩考核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建立一个能够量化(精确)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而传统的业绩考核体系依托的财务数据,没有直接联系着股东财富,财务报表显示的会计利润也并非企业的真正价值,所以这种考核制度并不准确,阻碍了企业创造最大化价值的脚步。

二、国有保险公司EVA的引入

(一)建立EVA体系的可行性

首先,EVA是经济利润,不同的保险公司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的限制,避免了会计人员操纵利润,其使用者可以获取相对准确的数据,从而降低会计准则引起的经营绩效扭曲程度。EVA的运用就可减少权重设置、计算方法选择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其次,EVA直接反映的是公司价值贡献。以前的考核机制可能需要对各分公司各方面的成绩,包括业务员人数、集体活动次数、保费收入、投资收益等等进行打分排序,以此来进行绩效考评。这种方法对最终考评结果难免会有一定的影响。采用EVA进行绩效考评和薪酬设计是符合公司所有契约关系双方利益的唯一方法。对各分公司和支公司的EVA以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高EVA表示绩效评价结果越好,创造的价值贡献越大,当然管理层的薪酬就越高。

(二)国有保险公司EVA薪酬体系的构建

目前,国有保险公司管理人员的薪酬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岗位工资和年度奖金。其中岗位工资是根据职务的高低确定的,不在本篇文章讨论范围;年度奖金则是根据业绩的好坏来确定的。在每年年末,根据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管理者的业绩,若管理者能达到预期指标的要求,则可获得相应的奖金;若未能达到,就取消奖金甚至受到处分。

但是,现在大部分国有保险公司都已经股改上市,在渐渐成熟的中国资本市场乃至国外资本市场上都有指标体现。公司股价的涨落与公司的业绩存在着直接密切的关系。因此我国有些企业也曾借鉴国外经验,根据股市行情确定一种能够客观反映公司业绩水平的薪酬策略,建立了基于股票期权的薪酬制度,如表1:

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单纯地效仿国外的成功经验并不能奏效,所以股票期权薪酬模式在目前不能够被国有企业全盘吸收。鉴于年度奖金一贯的激励作用,本文将结合EVA对年度奖金计划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使薪酬设计更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1.保险公司EVA简介

EVA是指从经过调整后的营业利润中减去包括股权和债权的所有资金成本后的余额。计算公式为:

EVA=NOPAT-NA×WACC

其中,NOPAT是指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是基于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会计利润,而后进行相关调整得到的,调整项目主要包括研发费用(险种设计)、培训费用(代理人培训)、商誉摊销、营业外支出等;NA是指保险公司期初资产的经济价值;WACC是指公司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

2.绩效与奖金的构建

首先,公司选择某一年作为考核基期, 从当年的经营业绩中剔除非经常性因素影响,得到基期绩效。考核年度的经营业绩减去基期绩效的差额称为增量绩效。其次,合理调整资本回报率。不同保险公司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很大差异,而环境对业绩考评的影响又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投入相同的资金所带来的收益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不同公司的资本回报率有必要作适当调整。

基期绩效的测算。基期EVA按以下公式计算:

EVA=NOPAT-NA×WACC

NOPAT(基期税后净营业利润)=账面税后利润 (NIAT) +(本年计提的投资损失准备的变化额)+(其他资产减值准备本年度变化额)+(本年计提的研发、广告、培训等费用-本年的摊销) +(-)营业外支出(收入)-(+)税率×营业外支出(收入)

NA×WACC=基期资本成本=基期占用的经济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期望回报率

基期占用的经济资本=∑风险资产×分配系数

其中,经济资本=∑风险资产×经济资本分配系数

资本期望回报率=无风险收益率+β系数×市场风险溢价

加权平均资本期望回报率通常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确定,并且要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确定资本回报调节系数。

风险资产包括不同险种的续期缴款、迟缴保费利息、投资、其他应收款等,分配系数是确定各类资产应分配的占用资产的系数,我国保险公司可借鉴国外同行业的数据,并根据自身风险及业务发展等实际情况自行调整。

增量绩效的测算,就是考核年度的绩效EVA与基期绩效EVA的差额。

保险公司管理者的业绩评价主要取决于整个公司EVA的高低,相应的其年度奖金就应与公司业绩紧密相关,为此可引入一个公司绩效系数Q,简单地说就是公司考核年度的绩效EVA与基期绩效目标EVA相比完成的程度。

假设管理者的目标奖金为基本工资的N倍,而公司绩效系数为Q,基本工资为S,则管理者基于考核年度EVA的年度奖金应为:

EVA年度奖金=S×N×Q

另外,年度奖金还可以包括基于增量绩效EVA的部分。与增量绩效EVA挂钩的奖金等于增量绩效EVA乘以相应的挂钩系数。增量绩效奖金的挂钩系数可以由相关管理委员会进行确定。

为了保证管理者年度奖金收入的均衡,体现激励的长期性,绩效奖金的分配可以建立一个奖金池,也就是所谓的个人“红利银行” ,以对每年的奖金发放进行调节,确定每年实际发放的金额。将超额奖金存入个人奖金银行,以后年份若出现负的业绩EVA,则从中弥补。

三、我国国有保险公司推行EVA薪酬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一)中国的保险市场历史较短,经验不足,所以在进行EVA计算时,数据的获得比较困难,或者获得成本可能比较高(比如研发费用、培训费用等等的认定)。

在推行EVA指标进行薪酬设计的同时,要将基于EVA的业绩考核机制同步推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否则EVA将成为无源之水。将各级管理人员以及核心技术人员与EVA紧密挂钩,促使各级人员认识到EVA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并能够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为财务和薪酬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

(二)基于EVA的绩效考核和薪酬设计是基于经济人假设的,一定不能忽略人的精神层面的愿望。

在推行EVA薪酬策略的同时,还要重视管理人员的福利愿望,为保证薪酬策略的有效实施提供相应的补充。比如:节假日加薪、免费午餐或者午餐补贴、医疗保险、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等等。

(三)EVA系统不能解释影响公司业绩的非财务动因,因为其不能提供如产品、员工、客户以及创新等方面的非财务信息

在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时,EVA不能取代现行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要注意将EVA与其他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才能达到完全正确评价企业绩效的目的。例如平衡计分卡(BSC) ,它从四个维度对企业绩效进行衡量: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客户。因此在运用EVA设计薪酬体系时候,要根据情况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燕妮.基于EVA的价值创造研究[J].财会月刊,2006,(4).

[2] 孙艳峰.以EVA为核心的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研究[J].北方经济.2008,(4).

[3] 贾琦龙.论国有保险公司的薪酬策略的确立[J].上海保险,2005,(4).

[4] 贾宗武,夏勇,王惠珍.EVA指标在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中应用[J].财会月刊.2008,(7).

[5] 张纯.EVA业绩评价体系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 李晓华.对国有保险公司薪酬设计的几点思考[J].上海保险,2002,(2).

作者:孟 超

国有保险公司改革论文 篇2:

国有保险公司县域分支机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若干路径探微

摘 要:自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以后,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这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在全国各地成为共识。国有保险公司的县域分支机构作为其最基层的运营管理中心,树立好不断进取、适应变化的思想观念,建设好高效、团结、务实、进取的具有强大学习力的基层党支部和经营管理班子,建立好完整严密的学习培训制度,配备好充足的学习经费,是其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几个良好的路径。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保险;县域;学习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并将其作为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随后推出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44号)中明确要求,企业、农村、机关、学校、部队、社区的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国有保险公司积极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将更有力地巩固和确立党组织在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中的政治核心地位,更有效地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科学发展优势,这对于处于市场竞争一线的国有保险公司区域分支机构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一、国有保险公司县域分支机构加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学習型党组织建设是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具体体现出来。因此,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这两项根本性的工作,为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奠定基础[1]。加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增强国有保险公司县域分支机构党组织的学习力,提升其党组织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更好地展现其作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将有利于在广大干部职工中进一步树立党组织威信,为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经营绩效打造强有力的领导力量。

(二)入世10年来,日益开放的保险市场和竞争环境对学习能力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我国加入WTO已经10年,保险行业作为我国市场开放的重要领域,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保险主体进入国内市场,使竞争更加激烈,保险市场份额的分散度进一步提高。县域市场作为最基本最基层的市场,且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而越发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也日益成为各类保险市场主体关注和争夺的战场。当世界各国关系更息息相关、复杂多变时,学习能力也更要增强,才能适应变局[2]。这对国有保险公司县域分支机构保持市场竞争力和引领力提出了在学习能力方面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提高本身的学习能力,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国有保险公司县域分支机构加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若干路径

(一)思想观念更新为先导,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1〕33号)中再次明确重点抓好县(市、区、旗)直属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县乡两级后备干部、县域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等对象的教育培训,这对国有保险公司县域分支机构党组织负责人增强学习意识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国有保险公司县域分支机构的党组织作为分支机构的政治核心,其党组织成员尤其是班子成员必须具备先进和适当超前的学习观念和意识,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必须有带头学习和研究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现代经营管理的最新知识以及上级单位确立的发展思路的理念,同时能因地因时制宜地加以落地运用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以浓厚的学习意识和高度重视的态度为县域分支机构的指挥中枢注入强烈的学习意识,向广大干部职工展现党组织在学习方面的实实在在的先进性,为县域分支机构重视学习作好理念意识上的充分准备。

(二)领导班子带头为引领,打造学习型战斗堡垒。要想火车快,要靠车头带,以县域分支机构党组织班子带头学习知识能力、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而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将为整个县域分支机构学习能力建设提供强劲引领动力。首先要建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县域分支机构党组织和经营班子主要负责人为主导,以其他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组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县域分支机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并督促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各项工作的建立与完善。其次是要建立和完善党组织集体学习制度,县域分支机构党支部要以定期(最好是每月两次)召开一次党支部扩大会和党员干部学习例会的形式,形成“学习—提高—创新—发展—学习”的开放性的良性循环机制,以党组织和经营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带头示范把“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型党组织理念深入人心。最为重要的是要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把学习的成果迅速运用于县域分支机构日常经营管理,并不断地从县域分支机构日常经营管理中反复学习,大力提升管理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领导力、执行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和广大职工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形成了一个团结进取心态开放、集体学习能力强大、能不断适应外部发展环境变化的学习型党组织。

(三)健全制度体系为保障,锤炼学习型党员职工队伍。锻造组织学习力,配套制度要跟进,从而以制度的刚性约束力推动县域分支机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上台阶、上水平。第一要充分利用目前保险公司基层分支机构普遍建立的晨夕会制度,打造一个天然适合保险公司县域分支机构的学习和知识获取平台,并且将晨夕会制度推行到县域支公司的全体部门和销售团队,以晨夕会的形式明确工作目标、交流心得体会、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将每天需要全体党员和职工学习的内容更高效地进行传播,推动知识共享。第二要建立学习讲坛讲座机制,并定期举办。至少坚持每月一次的学习讲坛讲座机制,邀请一些学者专家、党政部门负责人、企业管理者、上级和兄弟单位人员和本单位先进典型开办讲座,尤其是注重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推出符合实际的讲座内容,以互动探讨和案例学习式的讲坛讲座形式使县区分支机构广大党员和职工从中吸取知识营养,逐渐在县区分支机构营造起浓厚的学习氛围。第三要落实职工学习记录制度。将党员和职工参加培训学习的情况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部门)负责审核评判,记录在每个人的学习护照上,作为职工年底考核、推优入党和党组织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规定员工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每年必须完成一定的学习次数才能享受奖励,以此督促每个职工尤其是党员职工在不同的岗位的积极学习,以组织纪律约束和激励大家主动参与各类学习。第四要推行学习反馈和分享制度。规定每位职工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外部的所有学习培训以后,必须形成学习报告或学习心得在分支机构党组织学习专栏上张贴公布,并在全体晨会或者学习讲坛讲座上将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与全体职工进行分享,努力实现知识的传播和倍增效应。第五要将党员干部读书活动常态化、机制化。除了中宣部推荐的几批读书书目以外,根据县域分支机构的自身需要和市场环境变化,积极拓展和增加阅读书目,广泛、持久、深入地开展党员干部职工读书活动,以团队为单位开展活动,并在各类学习会议场合上进行分享讨论,并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在县域分支机构党组织学习专栏上张贴展示,同时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读书心得和读书先进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在区域分支机构激发形成全员好读书、爱学习、乐分享的良好氛围。第六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职场文化,树立共同愿景,赢得客户和社会对保险企业的良好印象。在办公场所建立业绩榜、激励牌、悬挂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积极创造一种奋发向上、勇于进取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坚持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教育员工、感染员工、凝聚员工、大力营造一种“人人受重视、个个被尊敬”的工作氛围。让县域分支机构上下学习氛围浓,交流沟通广,形成了一个快乐型、学习型、宽容型、和谐型的保险企业文化体系,大大增强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广大党员和职工具有强烈的作为国有保险公司职工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从而以更加诚实信用优质的服务品质赢得广大客户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向广大客户和全社会展现保险企业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风清气正的氛围,充分发挥好国有保险公司的政治优势。

(四)坚决确保经费足额投入,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后劲。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1〕33号)中再次明确,企事业单位要按照规定足额安排本单位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基于此,国有保险公司县域分支机构更应高度重视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足额投入和规范使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薪酬总额的1.5%~2.5%作为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让好钢用在刀刃上。与此同时,积极在压缩其他可以节约的行政管理运营经费和充分高效应用营销费用上下工夫,决不因为眼前小利而忽视长远,增强学习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和保障,为县域分支机构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加强学习硬件设施建设,为县区分支机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充足的经济支撑。

结束语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是什么?四中全会讲得非常明确:“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3]县域保险市场在我国入世10年、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保险市场份额分散度不断加大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成为各种保险市场主体关注和争夺的主要市场,并且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内需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情形下,逐渐成为最具潜力的保险市场蓝海领域。因此,一直作为我国保险市场领军者的在全国各县域市场具备完整机构体系的各国有保险公司进一步从及时更新思想理念、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实践、健全完善学习制度、提供充足经费保障四个方面齐头并进,既是贯彻落实建设学习型政党要求的具体实践,也是增强团队学习能力,保持县域市场引领地位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杜飞进.国有企业党组织地位不可动摇[J].现代国企研究,2011,(Z1):29.

[2][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4.

[3]钟国兴.从《第五项修炼》到学习型政党[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101.

(责任编辑/姚 丽)

收稿日期:2011-12-12

作者简介:周熙(1983-),男,湖南辰溪人,历史学、经济学双学士,法学硕士,从事中国历史、国有企业文化、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研究。

作者:周熙

国有保险公司改革论文 篇3:

剥离性资产重组与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研究

[摘要]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前列,通过资产重组和发展高新技术等战略改革,上海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已具备相当实力,改革成果显著。在改革的过程中,剥离性资产重组战略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剥离性资产重组在不动摇国有经济国民经济主导性地位的前提下,将大中型国有企业中专用性不高的资产进行剥离,消除了企业内部的负协同效应,使企业回归核心业务,改善丁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国企改革;大中型企业;资产重组;剥离;上海

当前,上海的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国有企业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是上海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上海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经常会表现出由于实施无关联多元化经营、过分强调企业绝对规模的扩大而带来企业资金过于分散、债务负担沉重、主业的竞争力严重削弱、规模效益递减、负协同效应突出等“大企业病”症状。因此,很有必要对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那些专用性不高的资产进行剥离和重组,收缩国有资本的运营战线,降低国有大中型企业混合多元化的程度,使企业回归和强化主业,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从而使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上海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剥离性资产重组作为收缩性资本运营的一种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践中出现的这种新现象引起了理论界的对无关联多元化经营的反思和对剥离性资产重组战略的深入探讨,也出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笔者在总结前人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剥离性资产重组研究的基础上,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希望对正在进行的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有所帮助的同时,能够引起学界的有识之士对这个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现状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其中,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关注的焦点。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它的改革与发展事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历来都深为关注,在各次人大代表会议上都提出了相应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目标和指导意见。在去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加快我国国有企业布局调整和重组的步伐,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前列,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重组方面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中共十七大召开期间,上海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指出,要根据上海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定位,使国有资本的布局更加合理,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为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作出更大贡献,国有企业要在竞争性领域强化主业,在非竞争性领域发挥主导作用。近年来,针对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债务负担沉重、行业分布过宽、部分企业主业过多且主业方向不明、资源配置不合理、资产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上海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开展了以核定主业和推进联合重组为主线,以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发展为重点的国企国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根据上海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上海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已下降到50.2%,上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亏损面下降到20.5%,上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的利润总额占全市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49.4%上升到2006年的51.9%,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3.5%上升到2006年的37.3%,国有企业的数量进一步减少,国有资本的质量不断提高。我们在充分肯定上海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改革中还存在的问题。

(二)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也为今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总体上来讲,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从国有企业的体制方面看,建立起“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的目标。政府作为企业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的理顺,国有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仍然表现出对政府的极大依赖性。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的产权关系仍然比较混乱,在进行不良资产剥离和非主营业务剥离的产权交易过程中这一点表现得极为突出。

2.从国有企业的分布领域和内部运行效率上看,还存在着行业分布过宽和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不太合理的问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分布行业过宽,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分散了企业的资金投向,难以集中优势发展企业的主业。部分企业主业不突出,业务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企业在非主业领域投资和跨行业收购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了企业内部机构重叠,负协同效应严重,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从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看,国有资产合理流动的机制仍未建立起来。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效率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建立起国有资产合理流动机制。而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和证券市场还处于分割状态,国有产权的流动还存在很多障碍,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产权结构调整。

二、运用剥离性资产重组进行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一)剥离性资产重组的概述

剥离性资产重组较为全面的一种定义是指企业将其所拥有的资产、产品线、子公司或部门出售给第三方,以获取现金形式、股票形式、现金与股票混合形式回报的一种商业行为,它是与扩张战略相对应的收缩型资本运营战略中常用的一种手段。企业通过剥离不符合其长期战略,没有成长潜力或影响主营业务发展的生产线、事业部、存量动产、不动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劳动力,甚至分支机构、子公司整体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和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公司也可以通过剥离优质资产来挫败对手的收购战略或使优质资产通过市场竞争而增值。资产剥离还有一种变形,即“股权切离”,它是指企业将一部分的权益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出售给投资大众,从

而产生一个独立的、公开上市的公司。股权切离在实践中应用的也很广泛。

剥离性资产重组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哈特的新产权理论、布瑞恩约尔夫森等人提出的信息技术影响论、公司规模不相干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都是用于解释剥离性资产重组的良好的理论工具,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公司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资产剥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实践中,有许多运用剥离性资产重组较为成功的案例。比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通过综合运用资产出售、股权切离等剥离性资产重组的方法获得了巨大收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1993年切离了AT&T资本的部分股权,为母公司筹集到了1.075亿美元,同时也产生了一个独立的、公开上市的子公司。1996年10月,它又将该子公司以22亿美元的高价出售给一个投资集团,取得了大量的现金流入,为公司创造了巨额财富。有关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公司宣布资产剥离的两天内,公司股东会获得1%~2%的超常收益,这也为公司进行资产剥离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剥离性资产重组的必要性

针对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再对照剥离性资产重组的定义和实施条件,我们不难发现,剥离性资产重组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总原则可以概括为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收缩战线、抓大放小、分类调整、优化结构等几个方面。显然,剥离性资产重组可以在其中发挥重大作用。

所谓“进而有为、退而有序”,一方面是指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要继续保持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立起退出机制,使国有企业逐步退出农林牧渔业、轻纺工业、普通加工制造业等非国民经济关键产业,以解决国有企业分布行业过宽、内部竞争严重的问题。在退出的过程中,剥离性资产重组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1)上海国有大中型的企业可以通过资产出售的方式退出一些非国民经济关键产业,回归公司的主业,增强核心业务的竞争力;(2)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股权切离的方式将产生负协同效应的子公司或业务单元出售给合格的投资者,提高企业内部运行的效率;(3)公司还可以通过剥离非经营性资产和不良资产,使企业轻装上阵,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资产质量。“收缩战线、抓大放小”与剥离性资产重组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1)收缩战线就必然要通过资产剥离和出售来实现产业战略收缩,从而使国有企业集中优势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产业;(2)抓大放小就更需要通过协议转让、拍卖、出售等资产剥离的交易方式实现企业部分或全部所有权的转移。因此,可以说很有必要运用资产剥离的方法对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离不开剥离性资产重组。

(三)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运用剥离性资产重组的可行性分析和实例

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运用剥离性资产重组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运用剥离性资产重组除了要具备企业内部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外部条件就是要有完备的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作为依托。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有着国内功能最为健全、规模最大的产权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以及数量众多、服务种类齐全的金融中介机构,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剥离性资产重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资本运营的平台。另外,上海良好的法制环境、监管环境和经济环境,也为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资产剥离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运用资产剥离、股权分离等收缩型资本运营战略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革,其中也不乏像AT&T案例那样成功的典型例子。中国人寿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在上市之前就进行了大量的资产剥离。2003年8月,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一分为三: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超过6000万张的1999年以前的旧保单全部被拨归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而约2000万张的1999年以后签订的保单,则以注资的形式被纳入新成立的股份公司。通过资产剥离,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承担了1700多亿元的利差损失,但这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在美国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铺平了道路。剥离后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产权更为清晰,资本结构更为合理,为国家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对上海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资产剥离既提供了一个实验性的例证,也是一种激励和引导,为今后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剥离性资产重组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三、推进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剥离性资产重组的措施

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而是一个世界性的议题。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各国为了巩固国家政权都开办了一些国有出资企业,即我们所称的国有企业,在法国等一些国家也被称为公营企业或公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曾发挥过积极且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国有企业由于其自身的体制缺陷已不能适应市场化的要求,逐渐走向没落与衰退。于是,近年来,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国有企业私有化和股份制改革的浪潮,进行了大量的国有资产的剥离。在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缩国有资本运营战线,出售国有企业在非关键领域的国有资产

当前世界各国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最普遍的做法是整体出售国有企业或国有股份,也即通常所说的“私有化”和股份制改造。法国政府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工、汽车、电力、煤气、航空、电讯、邮政和铁路等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法国政府决定,除了公共服务领域外,国有企业将逐步退出其他行业和领域。改革也主要采用出售国有企业或企业股份、吸引外来投资的方法。英国、新加坡、东欧的一些国家也都采用了类似的改革方法。但这些国家在改革过程中,都保持了对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的控制权。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目前也存在着行业分布过宽、国有资产战线分布过长的问题,因此,也很有必要收缩国有资产的运营战线。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外国成功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但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否适合全部“私有化”和股份制改造还要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和探讨。

(二)建立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监管

国有资产控股公司是各国通常采用的国有资产经营形式,这种控股公司的主要职责是充当隔离层和保护层,实现政企分开,对国有资产实行专业化管

理,协调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的有关政策,保护所有者的利益。奥地利的工业股份公司,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都是国有资产控股公司成功的实践代表。上海受国际经验的启发,于1999年10月15日成立了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并下设上海国有资产处置有限公司、上海国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国智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达盛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鼎通投资有限公司(香港)等五个全资子公司。它作为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的一家市管综合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市场手段,盘活市政府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为国有企业强强联合,及国有资产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服务。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对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分类管理,与政府的关系定位还比较模糊。如何发挥出隔离层和保护层的功能,还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实践。

(三)健全国有资产评估制度,防止国有资产在资产剥离的过程中无形流失

在各国国有企业资产出售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例如,在波兰的“国家投资基金”计划中,进行了大量的资产剥离,但这些国有资产出售的总额却大大低于预期值,使得国有资产大为缩水。国有资产流失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副产品,在我国大规模的国有企业重组中表现得也尤为突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有资产评估制度的不健全,给一些寻租者有了可趁之机。上海在今后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中,要坚持让被剥离的国有资产在正规的产权交易市场上进行交易,坚持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资产评估价格为交易依据,切实做好资产评估和确认工作,不断完善资产评估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妥善安置国有企业职工,做好资产剥离的善后工作

从各国的经验看,即使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取得较好效果的发达国家,绝大部分企业也会面临失业率上升的问题。对此,欧洲许多国家一直在推行“创业培训计划”,政府出资对失业人员进行工商管理、金融保险、公共关系、商品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以便使失业人员有能力再就业,“创业培训计划”在英国、意大利等国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普遍推行“弹性就业政策”,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失业人员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在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资产剥离,必然也会产生很多失业人员,如何在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下安置好这些失业人员是一个很严峻的社会问题,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到上海的社会安定。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许多做法如创业培训计划等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索,希望上海能够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有上海特色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责任编辑:唐玉萍]

作者:罗良忠

上一篇:初三合作学习化学论文下一篇:治违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