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信息技术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果说传统的报纸印刷仅仅是一种单项技术,那么现代报纸印刷则是多学科、多门类的技术体系,是光、机、电的组合。印刷技术已从以物理、化学为主的传统领域,转移到以电子、电脑为主的高科技领域,由经验导入向迈入知识导向。从概念上讲,现代报纸印刷不再是传统意义的“newspaperprintingindustry”(报纸印刷工业)。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印刷信息技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印刷信息技术论文 篇1:

基于记忆色的云印刷客户端色彩校正方法的研究

当前“互联网+”的理念正深入人心,将互联网引入印刷行业的云印刷也正蓬勃发展。云印刷是印刷技术与数字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云印刷一般包括4个部分:可发送印刷任务的应用程序、传递印刷任务的云印刷服务网络、印刷生产设备以及物流服务。云印刷能够对名片、宣传资料、信封信纸等实现个性化定制,并且可以随时下单,快速交货,印刷成本较传统印刷更低。

同时,云印刷印刷活件和印刷经营模式的变化对印刷过程的色彩管理较传统印刷有了新的要求。传统印刷的色彩管理从印前到印刷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过程,输入、显示及印刷等设备的色彩管理可以在较小的地理范围或印刷圈内较容易地实现。但云印刷则不同,一方面,其客户分布在全国甚至全球各地,地理范围明显扩大;另一方面,由于云印刷经营模式的转变,很多网络客户印刷专业知识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色彩管理对云印刷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实现云印刷客户端色彩的所见即所得更是云印刷色彩管理的重点内容。

为了减少云印刷客户与云印刷企业关于印刷品色彩再现偏差大而引起的纠纷,本文提出了一种云印刷客户端色彩管理方法——记忆色校正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客户端的色彩显示效果。

什么是记忆色校正法?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对某些颜色的认识形成了深刻的记忆,因此对这些颜色的认识有一定的规律并形成固有的习惯,这类颜色就称为记忆色。如蓝色的天空、绿色的草地、黄色的土地、人的肤色等,如果图像中这些颜色显示不准确,就很容易被人们发现,因此这些记忆色的准确表现是一幅图像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质量要素之一。

记忆色校正法是指客户通过网络下载云印刷企业提供的色彩管理软件或应用计算机自带的屏幕校正软件,参照由云印刷企业邮寄的记忆色印刷标准样张,通过客户的视觉观察,对用于制作云印刷活件的显示器进行偏色的判断和校正,实现颜色的所见即所得。对于缺少专业知识的普通客户而言,人的肤色、蓝天白云等记忆色是客户最为熟悉的颜色,这些颜色如果在显示器上显示有偏差,那么客户就比较容易发觉,进而调整。其中,色彩管理软件主要是对显示器进行校正,包括记忆色印刷标准样张上所有图像显示效果的调节,记忆色印刷标准样张是指云印刷企业所印制的标准样张。

记忆色印刷标准样张的制作

颜色复制过程中,记忆色的准确再现十分重要,印前制作调整颜色时不能只看屏幕上的颜色,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是记住常用记忆色的CMYK颜色值,并将图像中的相应记忆色调整到这个颜色值的附近即可。

记忆色印刷标准样张可选用含有人的肤色、天的蓝色、草的绿色等人们所熟悉的颜色的图像来制作。图1是云印刷企业可选用的用于制作记忆色印刷标准样张的图像。

记忆色校正法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环境光源应是标准光源,客户可以简单地用日光灯和钨丝灯混合照明来模拟D65,也可以用朝向北面窗户的平均日光作为环境光源,其色温接近5000~6500K,显色性好。

2.校正阶段

观察者(客户)在环境光源下通过调节在云印刷企业网站下载的色彩管理类软件(如QuickGamma)中的参数,直到使显示器显示的记忆色标准图像(如图1所示)与邮寄的记忆色印刷标准样张图像的颜色相匹配。

3.具体步骤

(1)云印刷企业在高质量的打印机上使用最优质的打印纸打印高质量的记忆色标准样张,并将该标准样张邮寄给客户。

(2)客户打开自己制作印刷活件的电脑显示器,至少预热15分钟,并保证周围的环境光线不至于影响屏幕。

(3)客户打开从云印刷企业下载的记忆色标准样张,将云印刷企业邮寄来的记忆色印刷标准样张放在显示器旁,打开QuickGamma软件通过调节软件中的参数(如图2所示),使显示器显示的记忆色图像与旁边的记忆色印刷标准样张在视觉上尽可能一致,以此来校正客户显示器。

4.验证阶段

在某印刷企业,笔者按照文中所述记忆色校正法,校正了3台常用普通电脑显示器,并选取了10名员工作为评价者,观察记忆色标准样张与显示器校正前后的颜色进行对比,均表示显示器校正之后显示的记忆色图像与记忆色印刷标准样张的颜色更为一致,效果可以接受。

结语

当今,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为印刷行业带来机遇,云印刷是对传统印刷业服务理念的一种创新,也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针对如何实现客户端色彩的所见即所得,本文提出了记忆色校正法,通过客户的视觉观察,对客户用于制作云印刷活件的显示器进行偏色的判断和校正,达到了云印刷企业色彩管理的目的,使客户端的色彩显示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客户也可以通过观察云印刷企业邮寄过来的记忆色印刷标准样张,对该公司的印刷产品质量有大致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印前环节,客户与云印刷企业的色彩显现趋于一致,减少了双方对最终印刷质量的分歧。对于印刷企业来说,客户满意才是真正的满意,产品一次性完成也降低了云印刷企业的成本,缩短了云印刷周期。

作者:杨宝星 景凌云

印刷信息技术论文 篇2:

印刷媒体工业的发展前景

如果说传统的报纸印刷仅仅是一种单项技术,那么现代报纸印刷则是多学科、多门类的技术体系,是光、机、电的组合。印刷技术已从以物理、化学为主的传统领域,转移到以电子、电脑为主的高科技领域,由经验导入向迈入知识导向。从概念上讲,现代报纸印刷不再是传统意义的“newspaperprinting industry”(报纸印刷工业)。人们的知识水平、审美观念以及对质量要求的提高,促使现代印刷品除了是信息传播的媒体外,还应具有更高的艺术水准,所以国外已将印刷工业称为“graphic arts industry”(形象艺术工业)。更进一步说,电子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印刷出版和电子出版能够联合生产印刷品和多媒体制品。所以今后对印刷业的全面称呼应为“printmedia industry”——印刷媒体工业。

概念上的更新使我们有必要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对“报纸印刷”的革新进行重新定位。近年来,国内外印刷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和重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数字化工作流程。以及印刷环保和绿色印刷已成为报纸印刷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并迅速实现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印刷是艺术和文化的结晶,印刷科技具有高度综合性,所以报纸印刷工业既是知识产业,也是当之无愧的高新技术产业。而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提出的印刷工业发展方针也明确地表明了中国印刷业要立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心一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精美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

为了跟上报纸印刷工业持续发展的步伐,中国报纸印刷行业的工作者必须拓展设计艺术、机械电子、网络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增长才干。才能达到从业要求。在印刷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应具有很强的技术背景,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尖端技术和设备,这包括从计算机工作站到彩色数字打样机,再到每秒钟飞速走纸10多米的轮转印刷机等。最典型的印前操作员必须要通晓至少13种不同的软件。而印刷机操作员则要操作和维护价值几百万美元的设备;这必然要求他们掌握电脑和数学知识以及机械和电子技术。印刷业的发展对现代印刷教育、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产业必须包括先进的信息技术,比如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而印刷工业通过技术更新,已经整合运用了这些技术。在印刷生产中CIP4/PDF开放接口可以使印前、印刷、印后一气贯通,以数据形式传递印刷信息;在印刷出版中,卫星通讯、区域网络使印刷文件实现了远程传递,同一种印刷品可以在世界各地同步出版发行。另外,数据文档还可以使资源共享,将同样的信息既投入印刷媒体的生产,也投入电子媒体的生产。所以,报纸印刷业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先行行业。

使报纸印刷行业从传统产业中脱颖而出,跻身于高新技术与信息产业之间,这种观点目前在欧美、日本等先进地区已经逐渐形成共识。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正全力推动印刷媒体一体化进程,以促使印刷业全速摆脱传统产业的包袱,向高新技术及信息工程的高速公路迈进。不出数年。国际先进印刷产业将会是数字化、标准化及信息化的产业,申国报纸印刷亦必将与国际发展兼容同步。

报纸印刷业从传统产业升级到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过程,其生产管理也需要提升。就印刷行业来看,他们在成立之初所面临的情况与今天大不相同。过去,印前、印刷、印后各生产环节是分割开的,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在生产过程中的色彩控制、印刷前期准备、材料消耗、质量保证以及成本估算都比较难以处理和完成。如今,印前、印刷、印后生产一气贯通。要将传统的印刷作业提升到高新技术的印刷作业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单靠提高个别设备效率或操作人员经验无法完成,怎样通过数据信息的流通来管理和组织生产是我们今天面临的课题。为此,研究人员经过不懈努力。开发出各种解决方案,将印刷生产的整个工作流程纳入数字化魄轨道。

计算机传递信息的印刷生产过程为:接受订单以后,管理部门按产品要求编制出一份指挥全部生产过程的电子工单,这份王惮包括产品规格、数量、用料、色彩管理要求、工序要求、交货期限,而且还可以自动完成成本估算。这份电子工单在网上迅速传达给所有生产单位,使各工序的操作人员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另外,印通还是一个开放式平台,它为客户和生产商都提供了终端,,客户可以随时上网了解产品的生产进展情况。而且也可以提出更改要求。数据流通的优势使印前、印刷和印后的加工过程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一道工序所设置的生产数据同时被传递到其他工序,为进一步加工节省了时间增加了准确性。另外,数据流通还为色彩管理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使印刷色彩始终保持一致,不受人工因素影响。

印刷信息技术论文 篇3:

印刷业已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印刷业已不再只是简单的加工业和传统的印刷模式,而是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合作伙伴,它已发展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文从多方面、多视角对印刷业向信息产业迈进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印刷业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印刷业的应用以及电子商务出版的快速发展,作为文化和信息传播的印刷业,已不再是简单的加工业,而是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合作伙伴。如今的印刷业已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印刷业的新挑战

从前的印刷业一直被认为是缺少科技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手工铅排、照相制版、铅印印刷、人工装订等工序曾经长期而广泛地使用,影响着印刷业的产量、速度、质量和格局。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印刷业正在发生着脱胎换骨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末,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成功地研制了汉字信息处理和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印刷业告别了几百年的“铅与火”的时代,迈进了“光与电”的新时代,完成了第二次印刷革命。到了2001年第七届世界印刷大会,人们已预感到以信息技术和数字、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又将到来,对包括印刷业在内的传统产业将带来巨大的冲击。这对印刷业而言,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印刷业作为传统产业的一员,是最先感觉到被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冲击的行业之一。新兴的网络公司、网络出版商、电子商务服务商在网络出版市场的举动,已经对以纸质媒体为主要介质的传统出版印刷业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世界著名的印刷设备供应商海德堡公司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到2010年,电子媒体在媒体市场总份额中的比重将从1995年的30%上升到52%,而印刷媒体的份额则会从原来的70%降到48%,这意味着印刷媒體在媒体总额中的比重将逐渐下降。这势必为印刷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挑战,带来新的课题。那就是,印刷业必须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印刷业发展的道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使印刷业走向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图像技术、现代印刷媒体技术和电子媒体技术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高新技术。这些高新技术将为印刷业注入新的内涵和新的生命力,这些技术成果不断地在印刷领域中应用与扩展,更新传统的印刷过程,进入以数字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印刷时代。

目前,自动制版技术、数字打样、数字印刷等数字化已成为印刷技术发展的主流。数字化工作流程在现代印刷生产当中,得到了人们大力推广和应用。所谓数字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制版和计算机印刷等。若将配页机、折页机、订书机等印后加工设备联在线上,则使整个生产过程可全部实现数字化,做到数据入,印品出。在互联网技术较发达的国家中,已经完成了印前、印刷、出版和纸品加工向数字化的转变。文字排版也转到计算机平台上,桌面系统、页面合成都在计算机上完成,扫描由数字扫描仪、数字照相机或数字网络和互联网站点来完成。

2印刷业与信息产业的关系

印刷是人类交流活动的核心。印刷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如果没有印刷作为交流的基础,其他形式的信息技术比如无线电、电脑、电视以及互联网就无法发明。社会生活中有交流存在的地方就有印刷,我们的教育机构依靠印刷来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我们的工业依靠印刷来开发市场、销售产品、提供服务;我们的政府依靠印刷来与公众联系;我们的经济依靠印刷来传递信息;我们的艺术创作和科学文化依靠印刷来普及。从印刷总产值看,印刷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积极发展和信息产业状况的主要标志。它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能敏锐地做出反应。

今天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比如多媒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等,均属于信息产业的范畴。而印刷工业也不断地进行着技术更新和改造,将这些技术进行整合和运用。在印刷生产中CIP4/PDF开放接口可以使印前、印中、印后一起贯通,印刷信息用数据形式来传递;在出版印刷中,印刷文件和信息,凭借区域网络和卫星通讯实现了远程快速传递,这样使同一种印刷品可以在全世界各地一起出版和发行。此外,实现全世界资源共享也是使用数据文档的一大好处,数据文档可以将同一种信息在投入印刷媒体生产的同时,也可以投入电子媒体的生产。这样,使印刷、出版方便,快捷。所以,印刷业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先行行业。

这种观点目前在世界上日本、欧美等先进国家已逐渐达成共识。无论各行各业,如政府机关、学校还是行业协会、大中企业正全面、大力推动和促进印刷媒体一体化进程,不久的将来,世界先进的印刷产业将会是信息化、标准化、数字化的产业,中国的印刷业也必将同世界的发展齐头并进。

3现代印刷的全新概念

如今,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印刷业的应用,印刷业一个全新的概念——数字印刷产生,它包括3个方面,即生产工艺的数字化、印刷过程的数字化及经营管理的数字化。使印刷业发展成为多元化的产业,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单一的行业,而是从加工业向信息服务业发展、渗透和扩张,并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码打样技术、数码印刷技术、数码影像技术、跨媒体出版技术以及计算机接制版(CTP)技术等。这些先进的技术,使传统的印刷工艺流程被数字化工作流程所代替。数字印刷的出现,为印刷业带来了种种变化,今后印刷业的发展趋势将会是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全球化。

数字印刷技术是指由数字方法获取的图文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的电子文件直接成像于纸张、版材等印刷物上(来源:深圳印刷网),而无需人工晒版等任何中间媒介的全新印刷方式。如果将数字网络与数字印刷的这种特点结合起来,就能建立一种不受距离和时间限制的全球印刷服务系统,提供个性化、按需化印刷信息产品服务,并开辟一个崭新的市场。数字印刷新技术的出现,产生了一系列的全新的印刷概念,即按需印刷、彩色数字印刷、可变数据印刷、个性化印刷、远程印刷等。

(1)按需印刷。是指按人们的需要进行的印刷,主要特点为:其印刷数量可以随意,不受限制,按照消费者的需要,一张也可以印刷,只要你需要就可以印刷,实现库存为零。

(2)彩色数字印刷。是指办公室的彩色印刷,办公室文案信件的打印,以彩色替代黑白。

(3)可变数据印刷。所谓可变数据印刷是指印刷的数据即文字、图像、色彩等在印刷过程中可按消费者的意愿和需要,做任何改变,也就是说,每张图像和色彩都可以改变。

(4)个性化印刷。个性化印刷是可变数据印刷和按需印刷的高层次印刷,指具有与众不同、比较独特的文件与个人资料进行的高质量、高要求的印刷,主要是指一对一的服务。

(5)远程印刷。是指远距离的图像和文字信息经过网络在异地的数字印刷设备上进行输出的印刷。

4现代数字印刷较传统印刷比,其优越性为

4.1 工艺流程简单

数字印刷过程只需三个步骤,即电子印前处理—印刷—成品。而传统印刷则需要很复杂的工艺流程,约需10个左右的步骤。所以,数字印刷的生产程序被大大减少了,作业时间和工艺流程也被缩短了许多,人们所说的“快印”才真正得以实现。

4.2 需求越来越多

数字印刷产业所面对的是个性化、快捷、短版的印刷市场,即“按需印刷”市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的腾飞,这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呈上升趋势。而长版业务仍然是传统印刷的主要对象。

4.3 数字印刷具有灵活性

传统印刷在印刷过程中的图像和文字信息要素是不可以做任何改变的,是静态的。而数字印刷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的图像和文字信息可按照消费者的需要,在整个印刷过程中可以随时、随意进行更改,也就是说印刷中的图像和文字信息的数据是动态的。改变了传统印刷的图文数据的不可变性,即静态性。

4.4 数字印刷的成本不受印量影响

在短版活中,如1000印以下,数字印刷的成本大大低于传统印刷,这时,不受印数的影响,哪怕是一张也可以印,这是传统印刷所做不到的。但是在长版活中,对于印刷数量在1000印以上的,还是传统印刷的成本和价格,具有很大的优势。

4.5 印刷质量稳定、功能多

在质量上,数字印刷印1张和100张质量一样,完全一致。在功能上,可以自动作业处理、自动装订、多页合并、插入等。

5现代印刷的广泛应用

印刷可以为商品经济服务,印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经济发展,当然经济的发展又靠印刷发展来推动,它们是相互促进和相互依托的关系。所以,“印刷”可以看作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助推器。

如今的印刷业是一个多元化综合型产业,其服务范畴早已超出了“印刷”的概念。现代印刷业已不再是简单的加工业,而是发展成为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合作伙伴。一个以印刷为主线的“印刷产业链”正逐步形成。印刷业也把印刷技术移植到其他生产领域中去,印刷业遍及各行各业,像出版业、广告业、信息业、现代服务业、轻工业、纺织业、食品业、药业、烟酒业、家电业等。为客户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传播服务。

综上所述,印刷既可以传播知识文化信息,又可以传播经济商品信息。所以说印刷业是知识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印刷业是一个传播信息和创造价值的行业;印刷业作为现代加工服务业,又具有文化产业属性,是文化产业中的一个生产性的产业。总之,印刷业是兼具文化产业的属性和信息产业的功能,是集加工服务、文化和信息产业于一体的行业。如今印刷业的发展趋势是:既有高生产力的制造业性质,又有高新技术知识的服务业性质,且印刷业在信息产业服务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因此,印刷业已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腾飞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文祥.当代中国印刷业发展与演进[J].印刷技术,2007(6):86~90.

[2]王雷光.多媒体技术对印刷业的冲击[J].印刷杂志,2006(11):35~38.

[3]冀松岩.中国印刷业数字化进程报告[J].印刷技术,2007(8):8~11.

[4]張红梅.“学院派”领跑知识经济[N].安徽市场报,2007-5-2.

[5]沈海祥.用数字及网络技术改造传统出版印刷业[J].印刷技术,2007(6):165.

作者:谷梅丽

上一篇:我国物流发展论文下一篇:元素网页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