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教学法医学教学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临床见习作为连接理论和临床的桥梁,在医学生的早期职业生涯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在法医学专业医学生循环系统临床见习阶段运用心内科联合临床诊疗指南的CBL教学模式,能為临床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有利于学生形成横向及纵向的宏观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医患沟通的能力,同时储备一定的法律学知识。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循环教学法医学教学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循环教学法医学教学论文 篇1:

法医学留学生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探索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教育也向着国际化迈进。我国法医学研究生培养方式自成体系,学费合理,因此吸引了大批留学生来华学习法医学。法医学留学研究生在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国内研究生有所不同,只有正确处理好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才能提升高等教育层次,体现中国教育发展的时代精神。本文从研究生培养的课程学习、科研、实践技能训练等方面探讨了法医学留学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为法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法医学;留学生;研究生;培养方案

法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极强的实用医学学科,近年来也不断吸引着国外留学生来我国进行法医学的深造,法医学留学研究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然而目前尚没有专门适应于法医学留学生的教材、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系统的法医学留学研究生培养方式尚未被提出,如何培养法医学留学研究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法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法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就在于培养出具有敬业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强、科学人文素养高的法医学人才。针对法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可以将法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分成三个部分:课程学习部分、科研部分、实践技能训练部分。在培养初期,以课程学习为主,要求法医学研究生系统的学习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法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学习科研和检案所必备的相关知识。研究生培养的科研部分则贯穿于整个培养期,初期进行科研的基础工作,中后期加大科研力度并进行毕业课题相关工作。

二、法医学留学生的特点

留学生由于在其本国接受的教育模式和中国不同,在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上与中国学生存在差异,这使得留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思维活跃,提问较多,而且其自学能力也相对较强。法医学属于医学门类,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医学院校入学门槛较低,学费合理,因此吸引了大批留学生来华学习法医学。这些法医学留学研究生在中国完成研究生教育后,一部分选择在中国或其他国家修读更高学位,一部分则返回祖国就业,其毕业规划和国内研究生相似。

三、课程学习阶段的培养方式探索

1.教材建设。为保证法医学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针对法医学的专业课程,应组织专家编制法医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作为授课的指导纲领,同时根据实际的授课内容进行教材筛选,对英文原版教材进行集中讨论,对国内英文教材精读筛选,对优秀的中文教材进行重点章节、知识点的翻译,按照授课章节或进度指定参考教材目录。授课内容结合国内教材和国外原版教材进行讲义的编制,确保授课内容准确、新颖、全面。针对基础医学课程,教材的选用应保证与留学生在本科或预科阶段的医学课程衔接良好,故基础课程的教材应以国外教材为主题,辅以国内教材进行教学活动。除教材外,应利用网络、图书馆等,为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

2.师资力量建设。良好的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留学生所用的语言以英语为主,这就要求任课老师必须采用全英语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就成了制约课程学习阶段研究生教学效果的因素。学校应重视留学生教育的建设,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快留学生教育师资建设的步伐。第一,学校应重视国际化发展战略,选拔更多英语基础好的教师出国交流学习,提高教师英语授课能力。第二,加强学校师资的交流,学校选派更多的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研讨会,增加教师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素质。第三,学校组织各类专门针对教师的英语培训班,按照学科、专业、语言学习内容等进行培训班的分类,组织教师积极参加英语培训班。第四,采用以主带次的策略,选拔英语水平好,听说读写能力强的任课老师作为教学的骨干,发挥其主要作用,通过进行教研室小组学习、组织任课教师互相听课等方式提高英语教学平。

3.教学模式探索。对于法医学专业课程,为保证留学研究生的学习效果,应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目前国内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讨论式教学、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适应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方法,针对法医学留下研究生的自身特点,课程学习阶段的任课教师,要契合教学目标,预设问题,拓展思路,启发留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师生讨论,通过提问和解答达到教学目的。PBL教学的核心环节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课后论证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法医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法医学课程的PBL教学时,通过实际的法医学案例,设计问题,提供参考资料,留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解决问题,然后以课堂汇报的形式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讲解,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优点,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法医学实践中的案件直观、真实地再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法医学留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1.创新氛围营造、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创新氛围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反过来良好的创意意识又利于保持机构内的创新氛围。针对法医学留学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通过构建宽松的培养环境、保持教育的多样性、建立相应的制度来营造创意氛围。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者,要尊重留学生的个性,正确看待其差异,适当开发留学生的创造欲,激发潜能,允许风险和失败,这样才能营造出适于创新的宽松和谐的氛围。留学研究生由于其英文基础较好,可以很好对国外的高水平文献进行阅读学习,在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下,留学研究生应广泛阅读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外文文献,学习总结相关的思维模式、实验方法等,培养机构定期举行由所有研究生参加的报告会,通过交流学习来激发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各类学术报告、讲座,要求留学生积极参加听取学术报告和讲座,了解前沿知识,拓展创新思维。选派研究生与教师一同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2.科研创新技能培训。科研创新活动离不开实验,这就要求法医学留学研究生必须掌握实验室经常使用的各种技术,同时要掌握各种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结合法医学兴趣小组、历届研究生实验课题、机构内教师课题,安排新进留学生同现有实验小组一同参加实验,锻炼其实验能力,建立“老带新”的良性循环,同时由新进留学生独立完成其课题的前期预实验,进一步熟练实验技术。如此,形成第一步基础培训学习、第二步跟组见习、第三步独立实践的“三步走”训练,使留学研究生的实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最后实验的成果要以学术论文的形式体现出来,论文写作也是科研创新的技能之一。而学术论文的写作方面,留学研究生英文水平较高,结合前期的文献阅读学习和报告交流,使留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英文论文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上,由导师引导,留学生独立完成SCI学术论文的撰写,导师指导修改,并由其独立投稿,使得留学生掌握SCI论文的撰写、修改、投递的流程,培养了留学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强化了留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思路。

3.科研课题立项与参与。科研课题的立项和参与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在留学研究生入校的前期,组织安排留学研究生参加校级相关课题,作为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的申报、筹备、练习实验技能等。在其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知识后,安排留学研究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大型课题,进一步锻炼其能力。结合学校、地区、国家等适合于研究生申报的科研项目,组织留学研究生独立组织申报课题,在参与中锻炼能力,通过独立申报完成课题,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五、留学研究生法医学实践技能的培养

法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求在研究生毕业后能够独立完成一般性法医案件的检验鉴定工作,同样,对于法医学留学研究生要求其完成学业后能够胜任法医鉴定的相关工作。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完成留学研究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这就意味着研究生必须进入实际检案的工作中来学习基本的法医学鉴定技术。在培养前期,结合真实的案例进行留学生法医检案技能的培训和教学,培养其检案的辩证思维,锻炼研究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在留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学习了相关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后,依托相关的法医鉴定机构,安排留学生参加实际的法医鉴定工作,完成临床鉴定、尸体解剖、亲子鉴定等鉴定任务。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践培养过程,最后培养出能够独立、出色完成法医学相关鉴定工作的合格法医人才。

六、结语

我国研究生培养机构要结合实际,在研究生的课程教学、科研活动的参与、实践技能的训练等方面着手,不断改革创新,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做好法医学留学研究生的教育工作,培养出符合全球需要的国际化法医学人才,以此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法医学,保持法医学留学研究生培养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郭亚东,苏日娜,张琳,等.八年制医学生法医兴趣小组的组建方式和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2012,11(9):902-904.

[2]张明阳,徐冬冬,王东林,等.留学生法医学双语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7):682-284.

[3]蒋宗珍.大学课堂教学中讨论式教学的组织[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1):121-123.

作者:任立品 伊力哈木 朱振宇 杨翔 郭亚东

循环教学法医学教学论文 篇2:

心内科联合临床诊疗指南CBL 模式在法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临床见习作为连接理论和临床的桥梁,在医学生的早期职业生涯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在法医学专业医学生循环系统临床见习阶段运用心内科联合临床诊疗指南的 CBL 教学模式,能為临床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有利于学生形成横向及纵向的宏观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医患沟通的能力,同时储备一定的法律学知识。

关键词:案例中心教学法(CBL);法医学;临床教学;心肌梗死

法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通常不直接进入临床工作,而是协助公安、政法机关、司法鉴定机构进行法医学检案鉴定工作,研究和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体伤残等医学问题。在见习期间夯实基础,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心内科属于内科的重点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见习阶段作为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安排时间短,对仅完成理论学习的学生来说,无论成绩优秀与否,遇到患者依然会无从下手。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见习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临床教学的关键。近几年来,随着心内科逐渐与微创外科相联系,整合医学概念的兴起,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师不是抛弃自己的专业去包办一切,而是要用“整合”的观点去对待患者,从学科细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医学生的学习也应该跳脱出单纯内科或者单纯外科的思维模式,进入“大科”的宏观思维领域。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是设计与临床案例相关的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法,已逐步走进国内的医学教学课堂,其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已经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的学生,可以结合临床病例,运用CBL教学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习基础理论顺利过渡到掌握临床实践技能的纽带。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尝试在法医系循环系统临床见习阶段采用心内科联合临床诊疗指南 CBL教学课程,本文拟就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及体会进行概述。

一、具体实施

心内科教学教研组根据培训大纲要求制定 CBL 培训病种:心肌梗死 1 例。

(一)设定教学目标

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防治;熟悉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规律,抢救措施;了解发病机理、再灌注治疗和并发症处理;树立救治理念“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建立“整体、动态、辩证”的临床诊治思维模式。

(二)CBL 病例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临床工作设计病例,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初步诊治等。其中,场景的呈现以通俗的语言场景描述为主,学生需要提炼出主诉和现病史,关键性内容予以适当保留,由教师决定给出的时机。

问题的设计包括关键词、病因和机制、体格和辅助检查;初步诊断和依据;随着场景推进后的修正诊断;临床症状的鉴别;紧急诊疗措施;治疗方案及观察要点;病情进展;治疗方案;研究进展;预后和转归;医患沟通及涉及的法律法规;出院随访等。

(三)CBL 课堂准备及教学过程实施

每次课程学生10人,120分钟,教师2名,组长和记录员各1名。总课程共4幕,分4次进行,每一幕场景在授课前一周发给学生提炼关键词,讨论并提出问题。反馈给教师整合后于课程前3天公布,学生查阅文献和资料,充分准备以供课堂讨论。课堂中,由组长分配每名学生1~2个问题并发言,阐述对该临床问题的认知,深入讨论,其他人员补充并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只引导,少干预,避免偏离主题,每人每节课至少发言 1 次,并控制时间。课后,记录员整理总结出病例的要点、难点,画出思维导图,由教师点评。一名教师引导发散思维,不给出明确诊断,鼓励学生就病例的病因、诱因、病理生理、临床诊断、诊治等方面进行讨论;另一名教师结合最新的临床诊疗指南对疾病的治疗策略进行指导,提炼重点,引导学生就易忽视的问题展开充分、深入讨论,从而使学生对疾病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记忆。

(四)CBL 课程反馈及效果

课中安排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督导和其他教师听课,课后建立讨论群,师生填写反馈评价量表,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教学效果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课程反馈显示,开设CBL课程较未开设CBL课程的学生满意度明显提高,学生反馈教案设计清晰易懂,难易适中,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所提供的资料准确,极易激发学生兴趣。该课程在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学习方面优势明显,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思维导图,教案中教师要注意提供的资料要充足,预设的学习目标要适当,学生能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比单纯见习效果更显著,知识掌握得更扎实。当学生进入下一年度的临床法医学课程时,由于相关知识点掌握牢固,上课十分轻松。教师反馈,学生参与度很高,发言积极,课前课后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大幅提升,每个学生的优势都得以体现,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课程的开设对教师备课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临床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深入思考。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督导反馈此课程模式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前师生双方均需充分准备,储备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才能让课堂效率大幅提高,而课后思维导图的整理又让学生把知识点有机串联,形成知识网络框架和体系,并且有助于长期记忆,建议学校根据师资条件推广开展。

二、 课程优势

(一)利于培养宏观临床思维模式

临床思维是指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归纳、分析,从而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思维过程,需长期反复地训练。循环系统起病急、进展迅速,老年患者比例高,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对仅完成理论学习的学生来说,基本无从下手。患者首诊表现与教材思维不同,需要通过询问病史,提炼出核心的主诉和现病史,结合相关检查,得出诊疗方案,单纯的教材学习涉及面窄,不利于横向思维的培养。心内科和临床诊疗指南联合教学,灵活使用 CBL 教学方法,有利于规范疾病的诊治,加入手术方式的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外科思维,引导学生考虑治疗的多元化和患者利益的最大化。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率仅为15%,而基于CBL教学的新模式下可增至85%。单一科室教学,因教学资源等限制,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易缺乏学习热情。此种模式设置真实的病例情境,定位真实。提问和讨论的过程则是对知识整合、分析运用的过程,更是思维碰撞的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其诊疗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从问卷调查来看,案例的导入营造出类似“医患交流”“会诊讨论”的情景模式,代入感强,对比 LBL(lecture-based learning,讲授式教学法)和 CBL,学生对后者认可度更高。在LBL中,学生可以偷懒,不听课、不思考、不发言,易致思维惰性。在CBL模式下,学生必须对问题深入分析,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整合材料,發现知识薄弱点,更注意倾听他人见解,发现差距。课程体验显示,在CBL模式下,学生的参与度非常好,准备充分,气氛活跃,分析透彻,汇报清晰,总结翔实而有新意,给旁观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

此次参与教学的两名教师,均经过CBL师资培训:一名教师心内科基础知识扎实,擅长分析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内科治疗;另一名教师更擅长心血管疾病危重症处理和手术治疗,具备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和心电理论。他们在工作中是战友,在联合授课中亦配合默契,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五)结合专科特点,增强法律意识

法医学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法医学知识及基本技能,从事法医学检案鉴定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因此在案例中融合医疗法律法规的政策,了解对医疗事故、医患纠纷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法医学学生检案鉴定的能力。

三、结语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和人民群众对客观、科学、中立的鉴定机构需求的增加,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医学鉴定体系将日益健全,法医学转化医学研究模式正逐步推进,因地制宜,建立适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将更具教育特色和优势。心内科联合临床诊疗指南的 CBL 教学模式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使教师对教学思路有了崭新的认识,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临床经验,有利于发展宏观临床思维,同时兼顾法律意识、人文关怀,为培养高素质法学和医学人才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胡盛寿,张 浩.从整合医学视角看心血管学科未来发展[J].医学与哲学·A,2013,34(3):19-21.

[2] 利 晞,谭理连,毕肖红,等.CBL与LBL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对比[J].现代医院,2018,18(12):1736-1739.

[3] 陆京伯,刘爱华,郑 毅. 血管外科CBL教学病例库的构建与应用[J].医学与哲学·B,2013,34(2):79-81.

[4] 明 佳,范林军,姜 军.乳腺外科实习医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0,39(4):503+509.

[5] 郑慧萍,凌云鹏,杨 航,等.多元化临床能力评估在心外科住院医师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7(9):23-25.

[6] 丁石梅,屈 伟,张 静,等.浅谈多学科联合、多种教学法在甲状腺疾病教学中的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8):811-813.

[7] 王建旗,李 洁.心血管内科学临床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刊,2013,48(4):102-103.

[8]孙 漪,杨继全,安思澎,等.我国法医学本科生课程现状与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140-141.

作者:钱相容 符炜 宋广大 黄伟

循环教学法医学教学论文 篇3:

PCR技术研究综述

摘要:PCR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对PCR的技术原理和相关应用进行了一定梳理归纳,总结出PCR技术在法医学中对于性别鉴定、个人识别、亲权鉴定、种属鉴定以及食品行业的转基因产品检测、食品源性成分鉴定、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PCR技术;研究综述

1.PCR原理

PCR的原理类似于天然DNA的复制,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dNTP等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DNA聚合酶(Taq酶)的酶促合成反应。它的具体反应分为三步一个循环:变性、退火、聚合。每个循环的产物DNA又可再次作为下次循环的模板,一段时间后,介于两个引物之间的目的DNA可得到大量的复制,经过25~30次循环,DNA数量可达2×106~7拷贝数。PCR技术不但具有高特异性、灵敏性以及操作简便性等优点,且因其可以检测出常规方法无法检测的、受热处理损伤的细胞,更有力地表明致病菌的潜在威胁性而被人们广泛应用。

2.PCR技术的应用

2.1法医学应用

2.1.1性别鉴定

选择适当的引物,对男性特有的Y染色体DNA特异序列进行特异的体外扩增,根据有无特异扩增产物来判断性别,具有准确、快速、易操作等特点。例如血迹、毛发、牙齿、组织块、骨骼以及唾液斑等法医物证检材均可用PCR方法进行性别鉴定。

2.1.2个人识别

1979年,Jeffyeys等人建立了DNA指纹技术,并在1985年首次应用于法医学鉴定。接着随着PCR技术应用于DNA指纹技术中,法医学检验时针对微量痕迹检测的灵敏度有了极大提高,人类DNA具有序列多态性和长度多态性是利用DNA指纹技术进行个人识别的机理。

2.1.3亲权鉴定

用DNA指纹开展亲权鉴定时,如果无法得到父母亲的血液样本,可以通过分析与受检者亲缘关系较近的亲属的DNA指纹图,以此推测受检者的父母的DNA指纹图,完成亲权鉴定。

2.1.4种属鉴定

采用PCR技术对人类基因组DNA中具有种属特异性的DNA序列进行特异性扩增,便可根据最终产物里是否有特异性扩增产物来进行种属的鉴定。

2.2食品行业应用

2.2.1转基因产品的检测

PCR技术应用于转基因食品检测方面具有多种检测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是普通PCR技术,它是以核酸为靶标的定性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检测转基因成分的一般分为4个部分:提取纯化待测样品的DNA、配置PCR体系、开展PCR扩增、琼脂糖电泳等。因为其操作简便的同时具有成本低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成分检测。后来基于PCR衍生出了多重PCR、巢式PCR、半巢式PCR等多种检测手段。此外,在PCR体系中添加荧光基团的实时荧光PCR技术也是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2.2.2食品源性成分的鉴定

在市场需求扩大以及原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部分商家或企业在加工过程中在食品中添加成本低廉的原料以次充好,保障消费者权益,对于食品源性成分快速且准确鉴定的需求与日俱增。主要有qPCR法和数字PCR技术,前者依赖于标准曲线且易受到抑制剂的影响,后者可在检测过程中直接通过每个反应单元中是否有荧光信号来进行判读,从而计算目标含量,弥补前者的不足。目前来看,数字PCR技术用于检测食品中动、植物源性成分一般有两种技术路线: 其一是以DNA浓度为中间值,建立源性成分质量M与DNA拷贝数C之间的线性关系,即M = AC + B( A、B为常数) ,再由检测结果进行计算。这种方法适用于绝大部分食品内源性成分的检测,可以检测出原材料复杂的食品中多种目标源性成分,可以运用于肉制品掺假情况检测,鉴别不同肉制品种类并对其定量,以及检测植物源性成分,并准确定量及定性分析植物饮料中的掺假情况。

2.2.3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等是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它们作为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广泛存在于肉制品、奶制品、蔬菜及水产品等多种食品中,严重的会引起食品中毒,危害公众健康。因此,有效检测食品原材料、加工的环境和最终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至关重要。PCR技术便被运用于对这些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赵丽青等基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hly A基因创建了ddPCR 检测方法,他们得到的计算公式为: 初始浓度(CFU/g)=检测数据( copies/μL) × 25,检出限可达到90 CFU/mL,此方法的優点是灵敏度极高并且重复性好,可以高效、准确地检测食品中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程逸宇等针对乳制品也建立了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方法,LOD为5 × 102CFU / mL。赵新等根据沙门氏菌invA毒力基因序列对沙门氏菌进行快速检测并将其与传统的培养方法进行对照比较验证,发现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2 CFU / mL,模拟污染沙门氏菌的金针菇样品实测与传统国标法对比符合率100%,如此能够保证准确性及低时间成本。

3.总结与反思

通过对PCR的研究表明,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可以利用PCR技术多方面帮助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法医学和食品行业等尤为重要。其中,在最初的PCR技术原理上,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技术发展以及科研人员们的不断探索,PCR技术有了多个种类,比如反向PCR技术、锚定PCR技术、反转录PCR技术、重组PCR技术、差示PCR技术、原位PCR技术以及免疫PCR技术等。它们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及特性以便应用于不同的方面,为人们提供技术手段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相信随着科学家们的持续探索,PCR技术将不断完善、衍生出更多方法应用于更多方面,解决更多难题。

参考文献:

[1]周世力.PCR技术原理及在法医学中的应用[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9,(3):78-81.

[2]李丹,王守伟,臧明伍,等.国内外经济利益驱动型食品掺假防控体系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8,39(1):320-325.

作者简介:卢嘉睿(1997—)女,汉族,四川富顺,学科教学(生物),研究方向:中学生物教学。

本文通讯作者:张小勇,男,教授,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卢嘉睿 张小勇

上一篇: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3篇集合)下一篇:初中教师述职报告(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