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计划循环教学

2022-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你是一名人民教师,那么你必然会经常书写计划,这对于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真的熟悉计划的书写要领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学校教学计划循环教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学校教学计划循环教学

《循环结构(For 循环语句)》教学案例

一、 指导思想

本课案例紧扣我国所制订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仅注重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对技术中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和运用,注重对技术中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技术学习中的探究、实践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共通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课立足于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张扬和提升,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造平台。

二、 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 理解Fox-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

(3) 学会使用Fox-Next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经历实践—探究—分析—归纳,理解循环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团队精神。

(2)运用循环结构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 理解Fox-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

(3) 学会使用Fox-Next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1) 理解For—Next循环的执行过程。

(2) 提高学生运用Fox—Next语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

《循环结构》是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六章第六节的内容,本节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的基础之上,初步掌握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而又为后续的数组学习作了铺垫。多数学生对程序设计兴趣不大,因为学生认为生活离程序设计过于遥远,而且程序设计要求学生的逻辑思维非常强,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所以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注重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相联系,注重能力训练与问题解决相联系,提出处于―最近发展区的‖,只有―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才能激起学生摘取的兴趣,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教师仅引领,通过反馈逐步提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领悟技术中的思想和方法。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层层引导

教师活动:出示编程题:假如从今天开始,第1天为―希望工程‖存入1分钱,第2 天存入2分钱,第3天存入3分钱,问100天后你将为―希望工程‖存入多少钱?

师生互动: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会用print 1+2+3+……100来解决,教师指出语句过于冗长;学生联系数学知识与以往所学的赋值语句,给出 s=0 s=s+1 s=s+2 …… s=s+100

教师指出语句过于繁琐;引导学生分析加阴影的语句能否用一条数学通式来表示呢?引出s=s+i,i的范围在1到100之间,且每次递增1 ;教师给出Fox循环的框架, for i= to step 循环体 next

要求学生在关键的地方填上相应的初值、终值、步长值;明确什么是循环变量,什么是循环体;引导学生归纳出For语句的格式,指导学生画出流程图,进入本课重点。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完成编程:求s=1+2+3+……100

师生互动: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错误点,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展示有代表性的错误,并通过提问:―程序对不对,哪错了,为什么会错,这样错将导致何种结果,该如何修改?‖引起学生讨论和思考,使学生掌握For —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这一重点。

(二)、问题解决 自主探究

1、 理解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

这是本课重点,同时也是本课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一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是过测检测,反馈补救。 (1)出示探究:

通过添加监视循环变量i和变量s ,逐语句调试程序,理解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各合作小组或以表格的形式,或以语言的形式,或以流程图的形式,理解循环过程。

师生互动:小组三人,由组长分工协调,每个人或调试程序,或观察循环变量的值、或描述循环过程。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各合作小组进行指导,指导学习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发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启发学生自已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反馈结果:多媒体广播系统出示有代表性小组的探究结果,师生共同分析,帮分部分薄弱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过程检测:

出示:for j=15 to 3 step –2 print j next j (A)print j共执行了多少次,你能归纳出循环次数的通式吗? (B)循环结束后,j的值是多少?

(C)若语句改为For j=3 to 15 step -2,可不可以?为什么? (D)若语句改为For j=15 to 3 step 0,可不可以?为什么?

反馈交流:合作小组共同讨论,分析、归纳,写出结果;推出几个小组代表按照预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本组的探究过程,检测结果及合作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其他同学可就这几个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的探究、合作过程对你有启发吗?检测结果对不对,为什么?在此过程中学生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形成师生乐学的氛围。 教师总结:对课堂情况作总结性评述,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作梳理。

(三)、小组闯关 巩固提高

求s=1+2+3+……100是For循环的典型例题,下设的四关都是这道题的变题,通过让学生闯四关,再次巩固本课知识点。 第一关:s=11+12+13……200 第二关:s=2+4+6+……100 第三关:p=1×2×3×4……×10

第四关:s=1-1/2+ 1/3 -1/4 -1/100 比赛规则:共设四关,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进入第二关,最先闯过四关的小组将获胜,为保证比赛顺利进行,在班内选出四大编程高手,每位小组在闯关过程中可有两次向高手求救的机会。

当闯关结束后,由获胜小组汇报本组比赛策略及闯关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引导其他学生―此题还有其他的解题途径吗?在闯此关时,你们是怎么想的?‖

(四)实践应用 内化知识

秉承―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让学生编程解决现实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事例,培养学生的知识的技能,在活动过程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程序设计问题,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

1、校园歌手大赛,10评委的平均分将是该选手的最后得分,请设计一个程序,输入10位评委的打分,输出该选手的得分。

师生互动: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展示完成正确的程序代码,师生共同分析,与 s=1+2+3+……100作比较,两题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归纳解题的思想和方法。并以征询的口气问:―其他同学有做错的吗?你能告诉大家你错在哪?以致给其他同学提个醒,避免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 。此处化错误为资源,化难堪为体面,帮助薄弱学生找回自信。

2、 说出此程序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哪些事例,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小结:

(1)学生畅谈本课知识上的收获与疑问,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及挫折中的体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动。 (3) 师生共同回顾本课知识点,构建清晰框架板书。

(五)课后探究性作业:请进行如下设计:单击Command1画出一个圆;单击Command2画出10个半径分别为

10、

15、20……的同心圆。

五、 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本课的学习,预测学生将会得到如下发展:

发展之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关联,问题解决与能力培养将关联,,使学生能掌握本课所确定的知识和技能目标。 发展之二: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组间同质为小组竞争创造条件,组内异质便于学生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使学生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合作人际关系的形成,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发展这三:通过设置―处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学生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中,获得新知、领悟技术中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以提升,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变化快的适应能力。

第2篇:四环节循环教学

附件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基本内容和指导原则

四环节循环教学是指课堂上教师传授新知、学生学习新知的四个重要环节,即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展示评价、巩固深化。

第一环节:自学质疑。是指围绕教学目标,设置具体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预习。(5——8分钟)。

自学质疑环节要点: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独立探求新知的兴趣。 自学质疑环节的基本内容:

1、学科特点,激发求职欲望,新城问题氛围。

2、自学目标。由教师围绕教学重难点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后提出。目的旨在要让学生做到三个明确:一要明确本次自学内容和范围;二是要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类比回忆,还是边看书边练习;三要明确自学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3、检查、反馈自学情况。

第二环节:合作释疑。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突破本课重难点的过程。(15——20分钟)

合作释疑环节要点: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精神和质疑问题的态度。 合作释疑的基本内容:

1、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师生合作。通过合作对文本在咀嚼。小组长要发挥主导作用。

2、自主探究。做检测题,发现问题后,小组内要互帮互助,有检查,有反馈。

3、教师讲解:通过谈论探索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讲解、点拨。讲解的原则是: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和易混易错的问题、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才讲。学

困生已会的,在学生没做之前或小组没有合作的,教师一般不讲。 第三环节:展示评价。是指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书写、口头表达的方式充分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展示评价环节的基本内容:1学习成果、学习经验、学习方法交流、生成问题探讨。2展示时要关注学困生。让学困生鼓起勇气、找到自信。

3、展示时要关注合作小组学习的作用。4小组自我评价、教师给予评价。

第四环节:巩固深化。是指对双基只是的巩固和对新知识的拓展延伸。(8——10分钟)

巩固深化环节的基本内容:1强化巩固训练: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2拓展运用训练: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反馈矫正训练:正确熟练掌握重难点知识。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指导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

第3篇: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社坛镇中心校 余晓宗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课开始,我用两道“找规律,再填空”的练习题,以及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意思,从而说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及写法架起桥梁 。

(二)关注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习不应是简单个体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的生活性主题的探究与发展的过程。在新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计算大枣和核桃的单价,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中的问题,通过让学生笔算、计算器验证,不断地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

(三)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内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第一题是基本题,是通过从数字乐园中,找循环小数。第二题综合题,通过根据实际情况,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最后一道是发展题,一方面让学生研究循环小数的规律,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探讨的问题:

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理解、概括,形成自己对概念的理解。然后自主地辅以正反例子的验证,培养了自主反思的习惯,在学会知识的同时知道了该如何学习。虽然对于以上几方面作了探索,也在课堂上有了较大收获,但是从课堂作业的批阅中发现了两方面的指导还有些欠缺:一循环小数的一般写法改为简便写法,课堂上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独立练习只有两题,题量较少使得中下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二是课堂上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作相应的练习与指导,所以也造成了中下学生做题困难。

第4篇:《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根据课改和教学新标准的规定,我们对数学教学提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经历“体验”的要求,该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式学习,《循环小数》教学反思。现将这节课反思如下:

一、没能及时抓住机会促使学生自我体验

在教学设计的开始,教师播放一个具有循环情节的故事片,当时所有学生马上就发现这个故事是永远说不完的,并且有位学生还指出这个故事说不完,是因为情节循环。而教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根本没预料到学生会一上来就说出“循环”这一词,只感觉学生能说出“不断重复”这样的现象,接着教师就在学生说出“不断重复”的基础上,直接告诉学生“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也叫“循环现象”,再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讲过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情况,学生发现有除不尽的情况,既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循环小数的教学,教学反思《《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二、教学设计中的体验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实充分体验这一精神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为了让学生自己体验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为了节约时间我让四组学生分别计算这四题,这样一来时间是用得少了,可让学生体验的意图就流于形式了。因为每个学生只做了一题,不能充分体验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更不能在此基础上自己归纳出循环小数的含义,所以最终循环小数的含义是由老师给出的,而不是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后由学生自己的经验所获得的。

以上反思的问题,留下一次教学活动中改进。

第5篇:《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较多,要学习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和循环小数取近似值,《循环小数》教学反思。概念多,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先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循环的概念,接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先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再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观察、分析、理解、概括,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培养他们不断反思的习惯,在协作小组集体探究活动,体验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教学反思《《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不仅让他们养成认真听的习惯,还注意让他们养成动脑多思习惯。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在教学中,我尽量多的给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我平时的课上总是会讲很多,但这节课上我尽可能的改变自己以往的教育方式,充分相信学生,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这节课,我的讲解其实只是提示和点拨,学生能自己完成的或是能发现的,教师决不代替。比如循环小数的一些特点、商的表示法、循环小数和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学生自己找到的。即使是循环小数的概念,也是在学生观察共性和异性。通过教师引导,通过自学,学生归纳出来的。总之,平时每一节课,学生都应该养成多思多想,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才不至于养成思维的惰性。

第6篇: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的例1,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2通过计算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

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上课一开始我就引用了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有什么规律?由此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知道这个故事在“不断重复”,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

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教学时我先引出例题,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试题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计算后我让学生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商如何表示?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在学生弄明白了循环小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接着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最后做相关练习,巩固新知识。

上完这节课后,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做得较好的:

1、注重创设情景,提高学习兴趣。这节课是概念课,大多数学生都对此不感兴趣。在这节课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故事,猜一猜,找朋友等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2、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算出400÷75这道算式后,给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尽量多给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3、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在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后,我让学生当小老师,找出这些概念中的关键词,并逐个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但一节课后我也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观察的材料较少,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语可以再出几道练习题,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

2、在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环小数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增加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环小数。其次由于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循环小数,但在教学中仍忽略了这一点。

3、对于商是循环小数的竖式计算,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该除到哪一步就不用继续再除,这也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重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为更多的学生服务。

上一篇:电气化铁道供电技术下一篇:贫困村情况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