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武术体育文化比较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从对“全球化”与“文化帝国主义”的探讨入手,就“体育全球化”进行分析,由此引出了“体育的文化帝国主义”的命题,并在此命题下阐述了被同质化的“武术体育”的出现,以及“武术体育”形成的原因和“武术体育”的当代生存形态。通过分析认为:(1)“体育全球化”可说是文化帝国主义向体育文化领域渗透的掩体。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国内外武术体育文化比较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内外武术体育文化比较论文 篇1:

论武术与现代体育的渗透融合

【摘要】本文结合武术与现代体育的概念、分类、发展状况,结合武术与体育运动的特征,探讨武术在体育运动中的相互渗透,弥补现代体育的缺陷,寻找武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武术;现代体育;武术运动

武术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倍受赞誉,享有“国宝”“国粹”的盛誉。武术不仅是体育,是技击术,更是一种文化。然而,武术正面临外来同类体育新鲜运动项目的严重挑战,诸如跆拳道、瑜伽等,武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和普及程度远不及跆拳道,跆拳道精神广为传播。武术要在全世界进一步普及和推广,走进奥运会,就必须不断进行改革,改革的产物竞技武术的发展在一段时期适应了现代体育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丞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武术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武术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还应该结合现代体育的一些发展优势,不断探索武术在现代体育中扮演的角色和它们之间的渗透融合,为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和走向世界寻找一个突破。

1 武术的内涵及发展状况

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是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及其攻法为内容,通过套路和对抗形式,来达到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及训练格斗技能的目的的体育运动。武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活动。武术的器械来源于原始人类的生产工具,一些朴素的攻防概念则从同大自然的搏斗中产生出来。武术的雏形则与阶级、国家产生之后的战争有关。到秦汉时手搏、剑道已经很盛行。唐代兴武举,促进了练武活动。宋代开始有了使拳、踢脚、弄棍、掉刀、打套子等表演,宫廷中则有“枪对牌”、“剑对牌”等对练项目。武术从此渐以套路运动为主。明清时代,不同拳种流派林立,“十八般武艺”及各家拳法广泛流传。建国后,武术被正式列为体育竞技项目,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推广。

我国武术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从类型上讲,它可分为竞技武术、社会武术、传统武术、实用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術、商业性表演武术等等。其中竞技武术是武术的龙头,它对整个武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很重视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同时,由于西方体育文化的东进,在原来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支新型的武术体系,既竞技武术,它是指高水平的竞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运动潜能和争取优异成绩为目的而进行的武术训练竞赛活动,它的特点是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超负荷、突出竞技性等特点。

20世纪,武术由一门技击术转向体育运动并朝多元化方向演进是其发展的最主要特征。其一,受西方竞技体育的冲击和影响,庞大的武术体系逐渐瓦解,武术的健身价值和竞技价值得到重视,武术逐渐步入体育行列;其二,受特殊历史条件所限,其艺术表现功能曾一度取代竞技功能,成为武术发展的主流,这促使了世纪末武术领域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武术依其价值功能的主导因素,可以分为攻防技术武术、艺术展现武术、健身养身武术3大类,它们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技术体系,将成为武术未来发展的3大方向。

2 武术运动与现代体育运动特征的比较

2.1 武术运动特征

(1)武术运动是人体的整体运动,从运动的方式上讲他属于整体运动,讲究一处动而周身无有不动,因此说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局部运动。

(2)既有搏斗运动,更有套路运动:中国武术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既有相击形式的搏斗运动,更有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这是其他民族和国家所没有或少有的。武术一直是循着相击的搏斗运动和舞练的套路运动这两种形式向前发展着。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套路运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占有了武术的主要地位,而且内容、形式、和流派越来越绚丽多彩,灿如众星。

(3)武术运动蕴含攻防技击性:攻防技击性,是武术运动的主要特点。套路运动、太极拳等都有着不同的技击特点和攻防规律。例如太极拳的“野马分鬃”就体现着攻防技击含义,这一特点的存在,不仅使人们能够增强体质,掌握一些格斗的攻防技术,还起到防身的作用。

(4)武术具有很强的表演艺术性和健身养身功能:武术逐渐由古代的街头卖艺到至今的舞台表演,还有武打影视作品都体现着很浓的艺术性和民族精神,让群众多角度多形式去了解武术,喜爱武术。体育的有氧运动具有健身功能,而武术的套路和太极拳、气功都有健身养身功能,应该相互吸取精华,不断发展。

2.2 现代体育运动特征:现代体育是体育教育、竞技运动、身体锻炼以及体育理论的观点、体育方针、制度、科研成果、出版宣传、最高成绩和体育的物质设置等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体育愈来愈成为全社会人民生活的需要。体育作为一种运动,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锻炼手段。竞技武术作为现代体育运动的产物,体现着体育竞技项目的竞技和规范性。体育项目中的健美操体具有很好的表演性质,而田径、球类运动更具有很强的竞技性,武术特征与之都有着很多共通性。

3 武术锻炼的优点、现代体育运动的缺陷、以及武术与现代体育的落差

3.1 武术锻炼的优点

3.1.1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修身养性。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武术套路在技法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身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身心,达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修身养性的作用。

3.1.2 内容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武术运动不仅锻炼价值高,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的拳术和器械有着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它可以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时间、季节、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项目来进行锻炼,这给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因此,武术运动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3.2 现代体育运动的缺陷:现代体育运动是着重于外部“形体”的一种锻炼,以练“形”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强身的目的,缺乏身心结合的锻炼。目前体育运动侧重于“形体”的锻炼出现的弊端是很多的。如举重运动员的血压不够正常划船运动员以腰部和双臂为主要的机械运动,使二处肌肉损伤普遍许多运动员形成腰椎骨增生,腰椎骨炎和稳裂等器质性病变。现代体育运动是一种耗能性反应过程,机体不断将自身中的精微物质转变成力能、热能及其它代谢产物。由于高强度的肢体训练和竞赛,体能大量消耗,使运动员普遍表现为疲备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钝,四肢肌肉轻软,脉率徐缓,各为过劳伤气(无气)。

3.3 武术与现代体育的落差

(1)传统武术的传承理念保守,不传外人,比赛方式和评价方式较单一。武术要持续发展,传承的理念就必须要变革,由保守变开放,就要主动的寻找自己的教学对象,培养市场,保持技艺的流传,拳种的生存,并且不断改变评价方式,使传统武术更容易传承发展。

(2)教学模式单一,习武者缺乏兴趣。传统武术的教学形式和当今信息化,网络教学等形式形成鲜明的反差,很难吸引现代人们。所以,传统武术教学形式的变革势在必行。

(3)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技术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难度。传统武术许多技术要求功力,这和现代化节奏、多元化的生活环境,以及人们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要求发生误差。所以,必须根据具体的锻炼目的调整技术要求,因人而异,以达到目的为主。

竞技武术的比赛规则最初是在参考体操竞赛规则基础上,结合武术实际而制订出来的。回顾竞技武术的发展历程,其技术方向大体是沿着高、难、美、新的路子前进的。历史与实践清楚的告诉我们,高、难、美、新的技术发展道路是不完善的,而“高、难、美、新、真”的技术发展道路才是我国竟技武术套路技术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4)训练内容的繁杂不适合当今武术的发展。传统武术追求技击目的,使许多年轻人转向了简洁实用的剑道、跆拳道,练武术的人主要目的是健身和防身,无形中将想要防身的人群丢掉。所以,传统武术训练内容要向简洁化、等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4 武术与各类现代体育运动的相互渗透

4.1 武术与田径的渗透融合,对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起到一定的作用。把武术气功应用于长跑,在我国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古代叫“神行术”或“夜行术”。气功对人体潜在力量的发挥,特别是对人的耐力、意志的锻炼和培养都是很重要的,致使运动员在长跑中获得良好的成绩。据一些资料报道,气功不仅可以应用于长跑训练,而且在短跑训练,对运动员步频的提高和速度、耐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作用。

4.2 武术运动与体操运动的融合,对相互的训练方法、协调能力、动作的规范性起等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太级对于疏通人体经络和改善、锻炼人体协调能力、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方面所起的作用与一般体育运动是不相同的。经常练功的人,股体柔软,动作大方协调、反应灵敏。如果体操运动员得“运气”,就能作出刚劲有力、轻松自如、舒展大方的动作来。除此之外一些在常态难以完成的高难度动作,在太级动态下就有可能完成。太级“运气”应用于体操这将对体操艺术是一个重大的推进。

4.3 武术运动与爆发性力量运动的制约与相互促进。套路专业的人,他的短跑速度受到制约,因为他的大腿韧带松弛,柔软性过强,练套路的人的高度相对较矮,虽然爆发性好,频率较快,可是速度短跑速度也受到了限制。举重、投掷都是以发展力量为主的动力性运动。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肌肉以最大强度的紧张收缩速度来完成最大的功(即爆发力量)。

4.4 武术气功融合于体育跳高运动中:武汉体院对跳高运动员作用于气功遥感信息后,使有的运动员的跳高成绩提高了近20多公分,石爱桥通过几个月的气功锻炼,其跳高成绩也提高了10公分多。由此看来,气功对跳高成绩的提高,有着具大的潜力。可以说未来世界跳高记录的创造者很有可能是将轻功巧妙地运用在跳高技术的人。至于如何将气功和跳高技术科学的结合起来,是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这不仅需要运动员艰苦地探索和实践,也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紧密配合和应用。武术中气功与体育的结合不仅对提高运动成绩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消除运动疲劳和治疗运动创伤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这一方面国内外学者曾作过探索性工作。

4.5 武术与健美操的融合,是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形式。经常练习武术的人练起健美操更是得心应手,因为有武术功底的人的协调能力好,手脚灵活,灵敏性更强,动作到位规范。休闲武术操异化为健身操是降低武术的难度,尽量简化动作形式(如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借鉴健美操的韵律和形式,编排新的武术操,也可以与健美操相互揉和,形成一种新的武术健身操,现已经在各类学校推广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应该不断发展下去。

5 结论

5.1 武术要生存发展,必须赋予新的符合时代的内容。武术本身内容十分丰富,锻炼手段多样,且各具特色,能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它不仅有丰富的锻炼形式,更兼有传统的“天人合一”“内外兼修”的整体观,与阴阳辩证的理论指导,从而达到“身心并无”的境界。“传统武术是武术之源,是武术发展的基础”。在人类大踏步向现代文明迈进的过程中,传统武术如果跟不上时尚,不能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相同步,就必然会被人们作为陈旧而无价值的东西所抛弃,因此,武术被现代社会人们所接纳的前提,就是具有现代所需要的价值。传统武术要存活,就必须有发展和创新。

体育创新实践证明:任何一个运动项目都只有在自身的发明创新下取得长足的发展。与时俱进就是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推陈出新。对传统武术进行独创发明是进行创新活动的根本, 但创新是要传统武术的发展演进符合时代的特点与人们的需要为基础的。利用传统武术的文化底蕴,改革传统武术的运动形式寻找与现代体育相融合的运动规律,以适应武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要求。

5.2 利用武术已具有的群众基础,融合现代体育,寻找与现代体育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规律,使武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种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深厚的群众基础。没有群众基础谈产业是空洞的,是不切实际的。同样,武术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群众基础,需要一批关心武术,懂得体验武术和欣赏武术的观众。所谓群众基础不仅是指从事某产业及与之相关事业的人群,更指此事业的参与者及关注的人群总量。传统武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华武术古来有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流淌着武术文化。而且,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习武练拳的好传统,至今创编流行的拳种、门派、拳式不计其数,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传统武术在国外也已流传了几百年,分布较广。武术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强身健体的手段和方法,一种娱乐观赏的运动形式广为人民喜爱,而舞台表演、荧幕影视武打的发展为武术的普及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武术健身娱乐性使武術向大众深化,拓宽武术的发展领域。现代竞技武术是东西方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已更多地具有了西方文化的特征,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武术并不具有完全的代表性, 已不能完整体现出中国武术的精髓与特色。传统武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哲理精深,具有更完全的代表性。因此,不管是传统还是竞技武术都应该融合现代体育,寻找与现代体育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规律,为武术的传承、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显涛,韩秋红.气功与现代体育运动的科学结合[M]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0, 81 [2] 肖成兵,李爽. 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体育与现代高校体育教育[J].CJFD收录刊教育与现代化,19999,03 [3] 刘林生.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思路探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04 [4] 周永盛.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之比较[J]. 体育科学研究, 2003,04 [5] 童俊杰.中华武术传统与现代传承模式内涵的对比分析, 2005,24

作者:陈科全 廖月荣

国内外武术体育文化比较论文 篇2:

体育全球化中中华武术的生存危机和发展抉择

摘要:从对“全球化”与“文化帝国主义”的探讨入手,就“体育全球化”进行分析,由此引出了“体育的文化帝国主义”的命题,并在此命题下阐述了被同质化的“武术体育”的出现,以及“武术体育”形成的原因和“武术体育”的当代生存形态。通过分析认为:(1)“体育全球化”可说是文化帝国主义向体育文化领域渗透的掩体。(2)在“体育文化帝国主义”挟制下的中华武术,已经被同质化为“武术体育”。(3)“武术体育”的当代生存形态主要表现为“折衷主义”路线双轨制的消亡和各拳种技术体系逻辑统一体的解体。(4)武术文化身份的重新确立是武术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抉择,武术各拳种的继承与发展是武术多元进化的必经之路。大力发展武术文化产业是增强中华武术信息流,抑制西方体育对中国身体运动文化控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族体育;武术;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文化身份

The development crisis and modern choice of Wushu in the trap of

sports globalization

JIANG X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s and Law,Shanghai 201701,China)

Key words: national sports;Wushu;globalization;cultural imperialism;cultural identity

许多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时代,在强大的西方前面,中国文化逐渐失去了话语权,西方各领域的理论渗透到了中国哲学、文学理论、历史理论和文化理论的每个角落[1]。随着好莱坞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占领、麦当劳在中国各大城市遍地开花的同时,以奥运会、NBA、足球世界杯、耐克等为标志的西方体育文化也已经悄悄的占据了中国身体运动文化的主阵地。当我们还在电视机前为各种西方竞技体育赛事摇旗呐喊之时,以中华武术为主要代表的中国身体运动信仰体系已经被西方体育文化在悄无声息中“同质化”。

1文化帝国主义与全球化

文化帝国主义和全球化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对文化帝国主义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激烈的讨论。英国威尔斯大学教授马丁• 巴克在其著述中指出:“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常常被认为是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Schiller[2]把“文化帝国主义”定义为:“一个综合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把一个地方社会带入现代世界体系。这个过程具有一种社会机制,即通过吸引、压迫、强制,有时是贿赂手段使该社会主导的社会阶层形成符合现有世界体系统治中心的价值观,增强现有世界体系统治的结构。”这昭示了Schiller对战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以新的帝国主义形式称霸全球的批判思想。通过文化依赖来维护政治合作,是Wallerstein“世界体系理论”的核心。文化在调和经济体系内的紧张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消除一切商品化的社会障碍,另一方面要把不平等分配的剩余價值整合到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去[3]。Schiller受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对美国媒介文化产品在海外的扩张持强烈批评态度,他认为大众媒介作为资本主义的特洛伊木马和渗透国家文化空间对地方性文化的影响扮演着中心角色[4]。因此,毫不奇怪媒介帝国主义被认为是文化帝国主义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全球化首先是指经济的全球化。比较典型的表象就是他们利用资本的渗透,传播一种影响个人主体构成的消费意识形态,将每个个人都纳入他们的消费世界,逐步打破人们原有的主体性,在世界范围内将人改造成消费的主体。一旦人们变成消费的主体,就会无意识地进入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范畴,接受“全球资本主义制度”的观念和影响,失去原有的文化认同或文化身份。此外,全球化所滋生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特质,对传统文化及民族国家在文化领域的主权地位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全球化”客观上有利于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盛行。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前者把自己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强势扩展到文化方面,这就形成了全球化中的强势和弱势文化差异。

2体育的文化帝国主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体育的全球化态势已经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性的方面。第一,国际性体育组织的成立。第二,全球性的体育竞赛,包括单项国际性的运动会如各项世界锦标赛和综合性的运动会。这些竞赛通常都是通过政府和全球性的体育联合会组织。最后,体育全球化还表现为体育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视媒体等行业对体育的全球传播。Brohm[5]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当代体育全球化影响作了如下论述:“它在意识形态上繁殖了资产阶级思想的社会关系,如淘汰、等级、从属、服从等;其次,它传播了一种对于体育制度的组织化的意识形态特性;第三,它大规模传送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一般主题,如超人神话、个人主义、社会进步、成功、效率等”。Wagner[6]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亚洲和非洲的体育传统已经与西方体育发生混合,这种过程就是一种“同质化”。但是Wagner并不认为这个过程是文化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而许多学者却认为,文化帝国主义就是文化同质化的罪魁祸首。让我们感到吃惊的是,Wagner将体育的同质化归因于一种“人民的意愿”。这与John Tomlinson的后现代性全球化理论如出一辙。John Tomlinson认为,“单是这一纯粹的出现并不能说明什么,一个文本除非被阅读就不会发生文化上的意义,一个文本在被阅读之前无异于一张进口的白纸:仅有物质的和经济的意义,而无直接的文化的意义。在这一层次上进行分析,那么,阅读帝国主义文本在判别文化帝国主义上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了。”关键在于阅读,在于阐释和接受[7]。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就中国来说,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国身体运动文化的吞噬可以从媒介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无形控制看出,就电视中体育节目的内容来看,当前各大电视台和电视频道基本上都是播放的西方体育竞赛,尤其是奥运会、足球世界杯、NBA等内容,很少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节目和报道。再看奥运会,其实是西方体育文化征服全世界的象征,它意味着一次全球体育观众的集会。在奥运会期间人们聚在电视前,陶醉于西方体育文化的盛宴之中。这种奥运会效应对于中国身体运动文化来说就是在体育全球化的掩盖下典型的“文化帝国主义”侵略事件。其实,体育的文化帝国主义早就已经存在,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Gaelic运动员协会就禁止了橄榄球在爱尔兰的传播。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不列颠特别是英国对其本土文化的吞噬;澳大利亚为了抑制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运用现代体育和传统体育两种方式去建立国家体育文化身份。李彦文[8]认为,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帝国主义变得隐蔽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渗透力更强。由于中西体育文化交流从近代以来就已频繁,而且当前西方体育在对外扩展时都以诸如和平、公平等为掩体,造成了体育文化帝国主义的可识别性非常低。由此可见,体育全球化,或可说是一个“陷阱”,是文化帝国主义在体育文化领域渗透的掩体。是一种西方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定位,是对西方体育思维观念的推广。通过这种软的方式,不仅达到了经济收益的扩大,而且向全世界树立起西方社会价值观的榜样。

3体育的文化帝国主义挟制下的中华武术

3.1被同质化的“武术体育”

中华武术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对身体运动的信仰体系。武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包含着系统的技术体系,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哲学和伦理理念[9]。近代以来,代表着古老、神秘和中华文化传统的武术就已经开始与西方体育思潮发生碰撞,“中华新武术”的出现就是中西方身体运动文化结合的产物。几十年来,在西方竞技体育思想的挟制下,中国武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武术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有逐渐与它自身所承载的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相脱离的倾向,其表现主要是武术竞技化与武术文化传统的断裂,这些断裂主要在技术层面上和哲学导向上。技术层面上,攻防技击性的淡出,武术传统拳种统一体的横向断裂,技术发展的功利性以及传统练习方法的渐失。哲学导向上为现代转型后的武术与中国经典哲学天人合一观的断裂、与武术传统哲学认识论的断裂[10]。断裂致使武术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让西方人对武术的理解和对武术的本来面貌的把握出现了错位。根据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及理查德•约翰逊的民族志研究,我们可以推论,武术的国际传播过程是复杂,武术文化符号的编码和解码之间没有给定的一致性,同样的信息可以由不同的受众以不同的方式解码。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下,不同的个人对同一武术文化符号的解码方式也是不同的,世界的无限性和符号的有限性决定了传播出现偏差的必然性。但是,当前武术国际传播时问题并不是出在“解码”上,而是最初的编码就出现了致命的问题。因为中国武术向西方传播以前,其编码过程就已经受到了西方体育思想的挟制,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武术符号传递到西方时自然就让西方人进行了错误的解码。早在上世纪80年代,Förster就指出,在很多情况下,武术的基本特点以及武术文化中物质层面、哲学层面和精神层面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被西方很好的理解。结果,武术的一些主要特征被片面强调技巧能力和体格力量而导致的心灵和肉体的人为分离所代替,然而这种情况恰好与西方体育的观点相吻合。所以西方人接受到的根本不是异质性的、来自东方文明国度的武术文化,而是接受到了一种被自己体育同质化的文化的复制品。Förster把这种同质化的武术称为“武术体育”,并认为从武术到“武术体育”的转变是武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消极进化。

3.2被同质化的“武术体育”形成的原因

许多学者认为,在一个以持久性相互影响和交流为象征的当代世界文化体系之中,中心与边缘区域是不对称的结构[11]。在文化领域形成的这种不对称结构主要是由于文化交流过程中信息流的不平衡所致。然而,不平衡的信息流正是“文化帝国主义”的一种重要方式。就西方体育与中华武术之间而言,由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掌握了更多信息流动途径,所以中西身体运动文化之间的交流从来不是在平等条件下进行的,在交流过程中,西方体育思想向中华武术的流动要远远多于中国武术向西方体育的流动。这样就导致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对中华武术文化征服的强烈欲望和态势,迫使中华武术如果要在当前世界体育体系中立足或者进入奥运会就必须不断把自己改造成与西方竞技体育同质的“武术体育”。有学者就指出,近半个世纪的现代武术运动发展,因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辐射及自身的主动趋附,致使武术文化被活生生的“和平演变”了[12]。Cynarski也揭示,武术的制度化、标准化以及武术选择进入竞技领域是为了提高在西方世界生存的机会和商业的成功(2006)。当然,中华武术文化并不是没有与西方体育文化进行过抗争。按照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进行推理,西方体育文化与中华武术文化相遇后,文化的灌输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具有斗争性、对抗性的过程,包括西方体育文化获得文化霸权的努力,以及中华武术文化对西方体育文化的抵抗。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西方体育踏入中国的过程中就曾出现过诸如“土洋体育之争”的中西身体文化对抗,但这些抗争都以中国武术失败而告终。

3.3当代“武术体育”的生存形态

1)“折衷主义”路线双轨制的消亡。

20世纪开始,随着西方文化侵入,西方体育思潮开始迅速在中国蔓延。武术的发展开始借鉴西方体育的竞技思想和操作程式,各种类型的武术比赛和比赛制度已经出现。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体育思潮的裹胁下,竞技武术已然成为了中华武术运动的主流,这就意味着中华武术的发展已经受制于西方權势话语所框定的知识架构。在西方体育思想的框架内,武术要获得存在的可能性和合法性,武术传统的哲学导向、文化基础、伦理观念等就都必须转向西方竞技体育程式,使得武术失去了中华文化的根基。近代以来的武术“折衷主义”路线的双轨制,已经完全被西方竞技体育的操作程式所替代,具体表现为,作为武术哲学基础的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等学说,已经完全被西方实验科学所淹没。武术传统的训练方法完全被现代竞技项目训练方法所替代,如武术“内外兼修”已变为现代人体解剖学的骨骼、关节、肌肉纯外在锻炼,而涉及到精、气、神的“内练”则在竞技化大潮中被人们所遗忘。在传承制度上,传统师徒制被现代学校制所代替。双轨制的消亡就意味着中国武术文化形态的西化。在西方体育文化霸权的威慑下,从属于中华文化的武术被硬生生地植入西方知性文化的土壤中,而“变种”。在“更高、更快、更强”的西方体育“征服、改造”下,武术高、难、美、新的发展导向也应运而生。原本以中华传统文化灵魂“天人合一”观为主要哲学基础,追求宇宙、自然、人、物和谐统一的中华武术,在以人和自然的对立为前提的知性文化影响下,成为了心灵与肉体相分离的西方体育样式,并与西方体育一同陷入了技术性僭越与人文性迷失的桎梏之中。

2)各拳种技术体系逻辑统一体的解体。

中华武术是纷繁复杂的身体运动体系,其拳种就有一百多种。每个拳种都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技击理念,各拳种也都包含了套路、功法和技擊实战3大运动内容,这3大内容环环相扣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套路内容是每个拳种的基本内容,各个拳种的技击技术都蕴涵在套路之中,而功法运动是与套路同样重要的内容,拳谚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由此可见功法的重要性。技击实战更是武术的重要目标和追求,武术套路的习练和功法运动的修炼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就是为技击实战服务的[9]。所以武术中的每个拳种的技术体系都是包含了套路、功法和技击实战三大内容的逻辑统一体,这在明清时期就已基本上成形了。各拳种技术体系的逻辑统一就意味着武术的“打练结合”。戚继光在《练兵实纪》卷4中阐述了这一思想,他提出了“舞对合彀”说。所谓“舞对合彀”,是要求套路的单练应当与双方的技击训练相互为用[12]。但是,当代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为了符合西方竞技体育的操作程式,就需要按照西方竞技体育的思维方式,把各拳种改造成为适合竞赛评判的标准化形式。换句话说,就是要把不同的拳种所具有的不相同的运动风格和形式变成一种统一、规范的形式。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和竞技武术散打就是武术按照西方竞技体育操作程式改造的产物。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西方体育的竞技化要求,但导致了各拳种技术风格的消失以及各拳种技术体系逻辑统一体的解体。因为以西方竞技体育为导向的武术竞赛,是纯粹的套路演练比赛和散打对抗比赛。练习套路的人仅仅练习套路,练习实战对抗的人仅仅练习散打,这样本来属于一个有机整体的套路和实战成为了互不影响,相对独立的个体。也就是说武术“打练结合”中的“打”与“练”变得毫无干系。至于各种功法在上个世纪基本被人们所遗忘。不过最近功法运动已逐渐被得到重视,只是目前对功法运动的重新发展似乎也是以西方竞技化为导向的。

4当代武术发展的抉择

4.1中国文化身份的重新确立

英国伯明翰学派著名学者乔治•拉伦[13]认为,“无论侵略、殖民还是其他派生的交往形式,只要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存在着冲突和不对称,文化身份的问题就会出现”。近代以来的中西身体运动文化极不对称的交流使中华武术文化逐渐在身体运动文化领域失去了话语权,造成了武术中华文化身份的危机。武术文化是中华文化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武术文化又自成体系并全面贯彻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武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母体的一个部分,有着文化母体核心本质的特征,透过它,可以完整地折射出文化母体基本精神的光芒[14]。然而当代中国武术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解释却是来自异质的西方体育思想,与中华文化母体已经完全脱离。所以我们需要重新确立武术的中国文化身份,从而形成对中华武术历史和文化认同、归属、忠诚的强烈情感和持久意识。当然,在承认中华武术文化优越性和杰出价值时,也要防止将这种武术文化的民族主义,演变为文化保守主义或文化中心主义。

4.2拳种是中华武术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

中国武术体系流派众多,到1986年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结束时确定各种源流有序、自成体系的拳种就有129个之多[15]。这些拳种都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技击理念,它们是中国武术的真正形态,当然也是武术发展的源泉。然而,当人们大胆根据西方体育操作程式,对武术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时候,许多中国武术拳种却面临着失传和消亡的危机,这对于中国武术来说是致命性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各拳种的传承力度。此外,加大各拳种的发展力度,消除激进主义的思想,从小处着眼,突出各拳种的文化特色。太极拳、咏春拳就是武术拳种发展和推广的典范。所以,以拳种为单位进行武术发展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4.3大力发展武术文化产业

目前我国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武术文化产品有待深入开发,尤其是在武术运动表演、竞赛方面其市场潜力还没有被激活。但我们从2007年央视推出的“武林大会”看到了一线曙光。“武林大会”是以中国传统武术拳种为竞赛项目,以传统的“打擂”为竞赛方式,较“竞技武术”而言,更好地体现了武术的民族性和原生态。该节目开播3个月,即成为CCTV5体育频道晚间22:20后时间段的收视热点,开播5个月,全国有3.4亿观众收看过《武林大会》,同时,赢得赞助商及欧美、韩国等国外电视传媒的高度关注[16]。这一现象让我们意识到中华武术的魅力依然存在。同时,也启示我们要大力发展武术文化产业,让更多的类似“武林大会”这样能体现中华武术文化内涵的武术文化产品呈现出来。因为我们深知,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利于整个中国文化产业的提升,也有利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中华武术对外传播和国人的武术文化认同,使中西方身体运动文化的不对称结构得到缓解,使武术文化摆脱边缘化的困境,从而抑制西方体育对中国身体运动文化的控制。

“体育全球化”或可说是“陷阱”,是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文化帝国主义向体育文化领域渗透的掩体。文化帝国主义就是通过世界体系中“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不对称结构以及信息流不平衡状态,导致了中华武术与西方竞技体育之间文化生产与流通的不平等结构,从而影响着中国武术的文化生产方式和生产内容。当代中华武术已沦落为心灵与肉体相分离的标准化西方体育样式——“武术体育”。武术中华文化身份的重新确立是武术生存和发展的抉择,中华武术各拳种的继承与发展是武术多元进化的必经之路。大力发展武术文化产业是增强中华武术文化,抑制西方体育文化对中国身体运动文化控制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时胜勋. 从“西方化”到“再中国化”[J]. 贵州社会科学,2008(10):15-25.

[2] Schiller H I.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domination[M]. New York:Shaipe:976.

[3] Wallerstein,Culture as the ideological battleground of the modem world system[J]. Theory,Culture and Society,1990,7(2):31-55.

[4] Schiller H I. Elojtronic information flows:New basis for global domination?Television in transition[M]. London:BFI Books,1985:11-20.

[5] Brohm J M. Sport:A prison of measured time[M]. London: Pluto Press,1978.

[6] Wagner E A. Sport in Asia and Africa: Americanization or mundialisation?[J].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1990(7):399-402.

[7] 金惠敏. 从“文化帝国主义”到“全球化”[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2):5-9.

[8] 李彦文. 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帝国主义[J].东岳论丛,2007,3(28):162-164.

[9] 姜熙,谭小勇,朱东. 系统模式:中国武术传承与发展模式的回归[J]. 体育学刊,2008,15(10):96-100.

[10] 朱东,谭小勇,姜熙. 武术传统的断裂与武术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东方道路[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3):19-23.

[11] Hannerz U. Scenarios for peripheral cultures[J]. Culture,globalization and the world system,1990:107-128.

[12] 周伟良. 论当代中华武术的文化迷失与重构—以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文化安全为视角[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1):4-17.

[13] 乔治•拉伦. 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现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场[M]. 戴从容,译.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4]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 武术理论基础[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15] 邱丕相. 中国武术教程[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

[16] 王庆军. 我国传统体育媒体化的思考——以央视“武林大会”为例[J]. 体育学刊,2009,16(4):90-92.

[编辑:谭广鑫]

作者:姜 熙

国内外武术体育文化比较论文 篇3:

试论中国武术项目的产业化发展趋势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武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开发武术产业的优势条件,探讨了中国武术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势:规范武术产业市场;发挥资源优势抢占体育市场;改革赛制将武术推向市场和开拓武术健康娱乐市场等。为开发武术市场,寻找武术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武术 体育产业 发展趋势

一、前言

武术产业是指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武术需要而使武术产品(包括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个服务的产业门类。从广义的角度讲,武术产业涵盖所有与武术相关的经济活动,如武术的物质产品(武术服装、武术器材、武术场馆、武术食品饮料等)、武术信息产品(武术广告宣传、武术影视、武术信息等)。武术产业是一个涵盖很广、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很多部门,如制造业、食品业、建筑业、旅游业以及交通通讯信息服务业等。可见武术产业是“经营人体”的行业,是“生命产业”。可以预见,武术产业是21世纪一个潜力深厚、前景广阔、较具有活力的产业之一。武术产业化,是指武术项目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现代武术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把武术与经济结合起来,刺激武术产品的需求,拓宽武术产品的市场,使武术能够向社会提供武术产品和劳务。武术产业化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武术产品、劳务的需要,又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并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闻名于世。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武术已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但相比于其他一些体育项目,武术的发展却显得有些滞后。因而要加快其世界发展的步伐,要有效地推广武术运动,充分利用武术的商业价值,就要开发武术产业,使武术发展走产业化之路,把武术推向市场,这是加快武术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研究方法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中国武术项目的产业化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相关研究论文、学术专著等文献资料

2.综合分析法

以对比分析法,推理判断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中国武术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三、结果与分析

(一)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看中国武术项目的产业化发展趋势

以世界上最大的体育运动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例,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商业的介入起,奥运会一直给国际奥委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如悉尼奥运会,据国际奥委会有关资料表明:参与奥运会国际赞助“TOP计划”的11家跨国公司以6.5亿美元换取广告许可权,悉尼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销售收入达14.8亿欧元,门票出售上座率超过90%,收入近5亿欧元,另外奥运会的衍生产品(如运动器械,运动服装等等)达2.6亿欧元,正因为有丰厚的经济收入,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各地开展得如此轰轰烈烈。另外,正是由于商业的介入,世界杯足球锦标赛,美国的NBA联赛等,才开展得如火如荼,富有生机。

国际体育产业的成功运作,已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为它不仅促进了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有关资料表明:“2003年美国的体育产业产值已高达790亿美元,超过石油工业(533亿),汽车工业(531亿)及航空,冶金木材加工等到产业的产值,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以足球产业为主体的意大利体育产业,其2003年的年产值约183亿美元,位于意大利国民经济的前10名。总之世界体育产业正呈现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我国的武术运动作为一项集健身、修身、防身、娱心等多元价值功能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别的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国际体育产业正红火发展的态势下,加快武术产业化的步伐,逐渐与国际接轨,必然会大大促进武术的发展,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我国的国民经济收入。

(二)从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看中国武术项目的产业化发展趋势

中国体育产业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中国体育消费总量虽然很大,但人均消费水平很低;其次,生产体育产品的部门品牌意识不够强;第三,群众体育知识普及度不够高。1993年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体育要实行“六化”“六转变”的改革,发展体育产业,培养市场的目标成为深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拉开了开发我国体育产业的帷幕,短短的几年时间,到2004年参加甲A,甲B和乙级的联赛俱乐部已发展到40余家,一所普通的足球俱乐部一年营业额多达两三千万。中国足球已从单纯依靠国家拨款每年经费不过500万人民币发展成为年产值超过20亿的第一大体育大项。中国的足球产业开发收益已卓有成效,并且正以很好势头向前发展,正因为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中国的足球开展得红红火火,使中国足球水平亦因此飞速提高,并在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中,以小组第一名的绝对优势历史性地提前两轮出线,44年几代人的梦想得以圆满。随后步入市场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其成果也初见成效。

目前武术运动的武馆,武校,武术产品,旅游,广告,影视音像方面也逐渐推行产业化的发展。尽管如此,武术产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运行体系,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说,明显不足,所以加快武术产业化发展,是中华武术发展的最好出路。充分发挥武术的优势,把其健身、修身、娱心等多元价值功能体系与经济挂钩,与武术产业相融合,才能充分展示它的魅力,吸引人们向武术市场的投资。

(三)武术项目产业开发的优势条件

1.广博的市场资源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还是一种文化载体,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开发武术产业不只局限于开展单一的经营活动,还有许多地域文化的深层开发。比如开发武术伤科秘方资源,为现代教学,训练及养生服务。从历史上看,过去不少习武之人,多数还是行医济世的郎中,因为练功习武过程中,总结积累了不少有保健价值的功法和养生医学良方,就以少林寺损伤救治秘方为例多达几十种,诸如《少林练功保筋方》、《少林练功通气血方》、《少林金伤总活方》和《少林练功洗手和伤方》等,如果能把这些方剂作为资源加以合理开发和利用,将有效促进武术与医学的科学结合,既可推动武术产业的发展,又可以服务于社会。

2.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世界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武术,没有中国人的地方也有人喜爱武术。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武术爱者已超过六千五百万人,外国人学武术占我国体育人口的一半,从经济学角度考虑,他们是武术消费的基本群体,是推动武术产业发展的主体。另外,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将更加关注生活质量,注重寻求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因此,在武术防身、健身、修身、娱心、养生保健方面也会出现一定的市场需求。

3.丰富的人才技术资源

任何一种体育产业得以发展壮大并最终居于前沿地位,必须具备世界一流的竞技水平,这是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多年来,我国武术人才辈出,特别是建国以来逐步形成了多元化武术人才发展道路,建立起武术人才库。到目前为止,民间拳师多达数万人,高级武术教练数百人,获得高段位称号的有四百多人,高水平运动员一千余人,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多达两百余人。有中华武林百杰。科研队伍不断壮大。丰富的人才资源是武术赖以传承和武术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还选派了大量优秀武术人才到世界各地执教,广泛传播武术文化,为开拓国际武术市场创造了条件。

4.商业运作的经验

从1988年开始的第一届中日太极拳比赛交流大会和国际武术节,以及随后的“汛华杯”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到2006年这20多年时间完完全全是由中国武术协会和有关公司按照市场规律成功运作的典型工作。杭州与深圳国际武术节,集资三千万人民币。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先后成功举行了四届。经贸成交额分别为:8,24,32,52.5亿元。现在,中国武协运用现代经营理念,成功推出了“散打王”赛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还有中国功夫美国职业拳击对抗赛。中国功夫对泰拳,南北武状元争霸赛事等,都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活跃了武术市场,同时也为武术运动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商业运作的经验。在旅游方面,一些武术胜地也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较好地发挥了武术的旅游功能。仅以河北,河南为例,近年来河北省旅游局通过对外发送反映沧州、保定武乡风貌的专题电影-《武乡行》《保定保健旅游》活动,提高了两地武术、气功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每年前来两地学武观光的外国人有增无减。河南省旅游局将“少处拳”和“太极拳”作为重点发展对象,采用“打出去,引进来”的方针,省旅游展销团赴新加坡展出表演3个月后,吸引了大批旅游朝拜者,现在每年到少林寺参观的游客达200万人次,收入十分可观。在影视方面,70年代李小龙在世界卷起“中国功夫”旋风,激发起西方世界的功夫热潮。80年代的《少林寺》唤起了人们对武术的热爱,前几年的《卧虎藏龙》又再次掀起世界武术的狂澜,《英雄》更是创造了中国影视的神话。武术渗透到影视领域创造出武打片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并以无穷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出版商,电影公司竞相推出武打片,凡此种种,表现出了武术文艺市场的广阔前景。也因为如此带动了许多武术相关的图书、音像、器材涌向市场。这些都为武术产业开发供了宝贵的经验。

但是武术产业起步较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产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基本从零开始;(2)发展时间短,尚未形成规模;(3)观念上有待突破;(4)武术产业的整体资源规划、配置、利用还不够理想。

(四)中国武术项目产业发展趋势

1.按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开发武术产业,规范市场,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武术市场运行机制。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提出“武术走市场的路子,就是要把企业管理方式引进来,经营开发武术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以武养武,这是武术的根本出路”。武术产业开发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与企业界联手,把武术产业纳入他们经济的轨道,按照现代公司的要求组建武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应遵循经济规律和经济法规开发武术产业,以市场作为调节,采用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使武术与企业共同发展。同时,要对整个产业的经营行进行规范,避免鱼龙混杂和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影响武术产业发展的大计,维护产业形象,有效地促进武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2.充分发挥武术经济资源优势抢占体育市场。作为管理者必须明确武术的经济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武术所特有的有利条件,树立武术产业意识,增强武术市场观念,积极筹建武术专项发展基金,尽快抢占国内外体育市场份额。目前我国体育市场发展现状良好,武术必须奋起直追,抓住机遇,从现在起要充分利用武术的知名度,为武术事业融入资金,利用会员制和基金的优势开展系列的基金募集工作,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3.进一步改革赛制将武术比赛全面推向市场。对于此,我们已经有过很多成功的经验,竞赛是武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积极培育各种为武术竞赛服务的市场主体十分重要,市场主体包括武术竞赛的组织经营者,消费者和商家企业,其中消费者是第一位的。竞赛制度和形式的改革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口味儿”也就是说,消费者喜欢看什么样的比赛,我们的改革就向那个方向倾斜,同时比赛可以跳出武术的圈子,尽快使竞赛与市场接轨,走职业化道路。

4.积极引导和开拓武术健康娱乐市场。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明确指出:武术要从过去的重点关注优秀运动队的比赛转向全民习武健身,把武术时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武术全新的时代价值和生命力,推动武术尤其是传统武术的发展新路子。武术市场面向绝大多数习武者,其产品一定与娱乐、休闲及全民健身结合起来。现阶段,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群众的闲暇时间增多,对于武术产品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把一些群众基础好,易于形成市场需要的武术产品推向市场。按照经济规律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开拓武术市场,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福于全人类。

5.现代高科技在武术中的运用。武术市场规模尚未完全形成,规模效应不明显,因而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全面提升武术产业在体育市场的占有份额,解决好高科技同武术产业的有机结合和运用问题,探索武术产业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和开发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提高武术产业的整体运作效率。

四、结论

武术产业是武术事业的一个部分,发展武术产业,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把武术作为产品进行市场开发和推广,充分展示武术在市场经济中巨大的市场价值。我们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武术,更要从历史文化背景和体育产业发展的背景,才能把握武术产业发展的趋势,解决武术产业在前进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正确引导武术产业发展的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兆厚.奥运会与文化经济关系辨析[J].体育科学.2001.22:23-25.

[2]张吉龙.论中国足球产业化[J].体育科学.2003.21.4-6.

[3]杨少雄.论武术产业走向[J].体育文史.2000.2:7-9.

[4]许庆华.武术深层资源与开发[J].中华武术.2002.3:6-9.

[5]周萌.关于武术市场开发的思考[J].中华武术.2003.1:41-45.

[6]昌论.开拓武术市场经济工作新局面[J].武林.2004.11:32-34.

[7]宁远.发展—武术产业大趋势[J]..中华武术.2004.12:21-24.

[8]于开峰.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文史.2005.107:42-43.

[9]周德书.加入WTO对我国体育信息产业的影响及其发展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3.3:9-11.

[10]段志平.我国当代体育休闲娱乐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2.5.

作者:张涛

上一篇:宣传部科长职位竞聘演讲稿下一篇:酒店主管竞聘演讲稿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