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银行改革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深入了解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改革发展状况,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对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进行了实地调研。总体结论是:2013年以来,邮政储蓄银行普洱市分行通过“二次转型”,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市场定位基本明晰,业务主线逐渐捋顺,但由于商业化转型的复杂性和渐进性,使其仍面临发展瓶颈,运营机制亟待完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邮政储蓄银行改革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邮政储蓄银行改革论文 篇1:

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发展的SWOT分析

摘要:邮政储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于2007年正式揭牌成立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继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后的一家全国性的第五大商业银行。其改革与发展不仅直接决定了中国邮政改革发展的成败,也势必对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造成深远影响。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探究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威胁和机遇,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改革;SWOT分析法;对策建议

一、邮政储蓄银行改革概况

我国的邮政储蓄业务始于1919年,历经民国末期和1953年两次停办,直至1986年开始恢复,历经代办模式的恢复期,自办模式的平稳发展期,统一账户的快速发展期,于2003年开启了专业化规范化经营的新纪元。

2003年9月1日,央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了邮政储蓄改革的初步方案。采取新老资金划断的方式,以2003年8月1日为界,以后新增的邮储存款转存人民银行的部分,执行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利率,该部分存款还可由邮政储蓄局自主运用,利率由市场决定。此后,邮政储蓄开始货币市场自主运用储蓄资金,相继开展了逆回购、协议存款、国债投资、金融债券投资以及短期央行票据投资等业务。2005年国务院常委会议“原则通过”《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提出邮储改革方向——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银监会批准其开办各种现代商业银行业务,为社会大众提供全功能的银行业务,邮储银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

从现状中发现问题、寻找契机,对制定具体改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SWOT分析模型能够帮助邮政储蓄银行从内外环境的相互联系中作出分析、评价,准确了解其在市场中的位置,通过目前的优势和劣势、未来发展存在的威胁与机会,立足现状分析,展望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与潜力。进而极大提升对策建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表1即为邮政储蓄银行的SWOT分析。

(一)优势

一是城乡贯通的网络布局优势。目前,服务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发展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信社、邮储银行四类,与之相比,邮政银行的网点具有横贯城乡,并且主要分布于乡镇的特征。这种网络布局与我国目前重点支持“三农”发展、消除经济与金融二元性的协同发展战略相契合。借此,邮储银行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对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极的金融支撑作用,对典型的微观发展模式“一村一品”提供信贷支持,支持当地的主导产业;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金融服务;在提供乡村发展提供金融支撑和服务的同时促使自身获得较快发展。

二是广覆盖低成本的硬资源优势。邮政储蓄银行自2007年正式成立以来,采用“自营+代理”二元体制,进一步完善了邮银协调机制,形成了“邮银合作,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促使其可以利用邮政储蓄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网点与客户资源优势,加强与邮政企业在网络建设、业务发展、客户服务、资金安全等方面的沟通,从而形成邮储银行广覆盖的优势局面。同时,“一元”邮政代理网点具有运营成本低、工资成本低、信息获取成本低等特征。而且,作为一个具有全功能牌照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分布于各个地区的分支社区银行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扶持以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形成范围经济效应。

三是资金优势。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优势体现在两方面,即储蓄余额规模大和没有坏账损失与不良资产。这为其发展带来了后发优势。首先,邮政储蓄因此而获得经营资金批发业务的优势,可以与其他银行办理大额协议存款以获取利率上的优惠,在货币市场上发放拆借贷款等。其次,资金优势也为其开展中间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为许多中间业务都是与储蓄账户有着密切联系,如代理开放式基金业务、代理收付款业务、代理保险业务等。

四是信誉优势。邮政储蓄有着“百年邮政、百年信誉”的品牌效应,通过自身长期不懈的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其发展积累了信誉优势。邮政储蓄在网络、产品、服务、客户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有一定竞争力。另外,邮政储蓄拥有非常优良的资产,在没有任何资金风险的情况下,依靠中央银行再存款利息补贴实现了储蓄余额的扩张。因此,相对于其他的商业银行,更具有无呆账坏帐风险的优势,具有更好的信誉,被人民称为“百姓银行”、“绿色银行”。

(二)劣势

一是品牌战略初步启动。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运作方式以及与之相应的政策保护,使得邮政储蓄对产品的认识较晚,直至2007年邮储银行成立后,才开始着手研究、实施品牌战略。目前,品牌战略仍处于初步启动阶段,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严格的品牌管理体制,忽视品牌的生命周期以及延伸性,缺乏品牌严密化、系统化管理,造成其在不同地区的开发、宣传、定价以及服务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其次,品牌建设停留于产品层面,而品牌服务较为缺乏,品牌成为了产品的代名词。再次,品牌内涵建设有待深入。品牌建设和传播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所有部门及其员工共同参与,尤其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一线员工,而目前邮政储蓄银行主要将品牌作为营销部门的职责,而忽视了员工的重要作用。最后,邮政储蓄银行的宣传与开发利用力度还不够,对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的利用还远远不足。

二是业务经营能力不足。由于长期以来依靠政策生存,邮政储蓄的业务经营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第一,融资渠道单一。目前,邮政储蓄银行融资主要依靠的就是储蓄,这也间接导致了邮政储蓄资金流向问题严重,很多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第二,业务范围狭窄。2007年邮政储蓄银行的建立,零售业务、稳健的低风险资产业务以及中间业务都得以大力发展,但业务量仍集中在传统业务方面。第三,缺乏信贷经验。邮政储蓄银行的企业信贷业务、个人信贷业务刚刚起步,此前从未有过相关经验,现处于摸索与积累阶段。第四,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其在金融产品设计、资本运作方面的人才匾乏与经验欠缺,难以适应业务领域多元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三)威胁

一是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突出。我国经济具有二元特征,在金融方面则体现为金融市场的二元化结构,城乡金融发展具有较大差异,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突出。首先表现为农村金融的“空洞化”。自1998年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集中化管理的要求和规模效益原则下,业务重点逐步转向大中城市,撤并了大多数县及县以下分支机构,这就导致了县域金融体系的萎缩以至“空洞化”现象的出现。其次,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县支行的贷款权上收导致其吸收存款大多流向城市,农村资金“非农化”的现象;另一方面,邮政储蓄一直以来的只存不贷问题导致农村金融的大量资金被抽走,虽然人民银行以部分转贷农业发展银行和对农村金融机构再贷款方式将部分资金返还给了农村领域,但效果有限。这就进一步扩大了农村信用资金的供给缺口,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关系的失衡。最后,政策性金融的政策支农作用不足。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业务上主要经营粮棉油等收购资金的封闭管理,为农业基本建设、农副产品收购以及农业综合发展提供的贷款不是很多,甚至支持农村经济开发等多项贷款已经停止;而且,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财政拨款,而我国财政历年累积的包袱过大,导致拨补的款项不能及时到位,这又给农业发展银行带来一定的筹资负担。

二是竞争压力突显。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成立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多元化结构,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得以初步引入。其中,中国农业银行网点遍布城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齐全的服务功能;农村信用合作社从业人员多、城乡分布广泛、与农户直接业务往来频繁;业务多元、营销能力较强的农村银行和城镇银行的大量兴起等等。这种业已形成并日益强化的竞争格局给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构成较大的压力和威胁。

(四)机遇

一是新农村建设提供良机。自2005年来,我国的中央一号文件一直特别强调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支持,新农村建设为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农村产业化、乡镇企业及乡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供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多元的金融服务。而四大行县域支行及其附属机构的撤并所导致的农村金融“空心化”,为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卡连网通用工作启动,实现邮政储蓄网络由封闭走向开放;2004年全国31省邮政储蓄绿卡网络新老系统成功切换上线,实现汇通全国、走出国门,成为全国最大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

二是中间业务开拓新市场。2003年8月邮政储蓄的新老资金实行划断后,其中间业务开启了较快发展进程。现已开办国内及国际汇兑、转账业务、兑付政府债券、个人及公司国内国际结算、代理保险、代理国债、代收代付业务、代销基金和理财产品等多种业务。而且,通过与保险、基金、大型企业的合作,逐渐进入高端客户市场。低风险、低成本、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势必将为邮政储蓄银行开拓新的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三、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明晰定位,明确发展战略

银监会核准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指出邮政储蓄银行应“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互补关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目标、功能和市场三方面明示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定位。这就要求了邮政储蓄银行以服务“三农”为目标,发挥以农村金融业务为主体的专业性商业银行的功能,面向广大农民和乡镇企业的市场对象。在此基础上,明确发展战略,因地因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深入的策略措施。

(二)加强品牌建设,深挖品牌价值

经济全球化的外部环境,开放多元的内部环境,实力强大的众多竞争对手以及对高品质金融消费的需求,使得品牌建设成为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要强化品牌意识,充分注重品牌质量,加强对其管理,并增强其产权保护意识。二是注重市场细分,实现品牌定位的差异化,避免银行服务同质化,为高端客户提供具有更多附加值的金融服务。三是不断通过品牌形象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使品牌保持活力,长期发展。四是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满足客户内在文化需求和品位需求。

(三)多元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邮政储蓄银行应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在金融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并最终发展成为满足国民经济需要的现代金融企业。为此,邮政储蓄银行首先要充分利用其网点资源和全国性服务网络优势,大力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拓展业务范围,变传统的规模增长方式为效益增长方式,巩固负债业务;以服务“三农”产品为切入点,发展中间业务;采用“批发+零售”的策略,拓展资产业务。其次,应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合作,在融资和中间类业务上与证券公司展开合作;以战略联盟和股权合作,建立银保间的资本纽带,实现资本融合。进而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促使各种金融业务的有效整合,提升其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文武,黄秀亚欧邮政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步艳红德国邮政银行的发展之路[J]中国邮政,2004(4):40-42

[3] 赵旭梅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解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6(4):26-28

[4] 刘畅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定位研究[J]优秀硕士论文,2007,(12)

[5] 张耀珍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品牌文化的策略研究[J]邮政研究,2008,(1):1-3

[6] 谢丁邮政储蓄银行资源整合策略探讨[J]邮政研究,2009,(1):5-7

[7] 孙爱琳,巫英对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9,(6):70-76

[8] 黄惟均论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对策[J]邮政研究,2010,(3):11-12

[9] 李冬松浅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改革与发展[J]甘肃农业,2010,(12):45-48

[10] 张正平,王麦秀基于SCP范式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研究——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4-90

[1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官方网站http://wwwpsbccom/

作者:刘娟

邮政储蓄银行改革论文 篇2: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普洱市分行改革和经营情况调研

为深入了解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改革发展状况,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对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进行了实地调研。总体结论是:2013年以来,邮政储蓄银行普洱市分行通过“二次转型”,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市场定位基本明晰,业务主线逐渐捋顺,但由于商业化转型的复杂性和渐进性,使其仍面临发展瓶颈,运营机制亟待完善。

一、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基本情况

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于2008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六年时间各项存款从10.30亿元增加到27.31亿元,贷款从0.20亿元增加到12.17亿元,分别增长了2.65倍和60.85倍。特别是2013年以来,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通过“二次转型”,强化“服务社区、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的战略定位,一方面加强对“三农”和民生领域的投入,扩大小微企业授信额度,加大信贷业务创新力度,积极拓展业务领域,扩大客户群体。另一方面通过树立“抢抓机遇、调整结构、严控风险”的经营管理理念,统筹制定集行业、客户、产品和区域四位一体的信贷政策,将有限的信贷资源配置到综合效益较好的领域,着力提升金融产品研发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加快运营管理体系标准化、流程化建设步伐。在突出零售业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个多业务产品体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格局,资产业务高速增长,盈利水平不断提升,逐步构建成为一家现代化商业银行。

(一)组织机构架构

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由个金部、公司部、零售信贷部等11个一级部门和电子银行部、小企业金融部和审查审批中心等3个二级部门组成,已形成前、中、后台分离的内控机制,资产业务实现审贷分离、贷放分离。

(二)网点分布

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共有营业网点40个,其中自营网点6个,代理网点34个。农村网点占比达70%以上,覆盖普洱市辖内10个县(区)。此外布放自助设备31台。成为城乡居民个人结算重要渠道。

(三)人员情况

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现有员工134名,其中本科53人,占比39.55%;大专63人,占比47.01%;中专及高中以下18人,占比13.43%。目前有79人持有银行从业资格证书,占比58.96%。邮政公司各代理金融网点有员工160名,其中本科18人,占比11.25%;大专83人,占比51.88%;中专及高中以下67人,占比41.88%。目前有26人持有银行从业资格证书,占比16.25%。

(四)各项业务发展情况

图1 2007年~2014年6月各项存、贷款余额走势图

1.各项存款稳步增长。2014年6月末,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各项存款余额为27.31亿元,同比增长27.26%,比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平均增速高12.6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30亿元,同比多增3.15亿元。市场占有率为4.5%,与开业前基本持平。

2.信贷业务发展步伐加快。2014年6月末,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各项贷款余额为12.17亿元,同比增长87.23%,比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65.93个百分点;市场份额为2.82%,分别比开业前和“二次转型”前提高2.81个百分点和1.85个百分点。余额和增量分别位居全省邮储银行第三位。

3.传统中间业务平稳增长。2014年1~6月,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累计代理销售各项中间业务0.61亿元。截止6月末,基金和人民币理财产品保有量分别为0.08亿元和0.41亿元。

4.盈利能力快速提升,实现扭亏为盈。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自2013年起扭转了连续两年的亏损,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净利润从2011年的-407万元、2012年的-2万元、2013年的216.99万元到2014年上半年实现1312.2万元。

5.资产质量不断改善,且处于较高水平。截止2014年6月末,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不良贷款余额194万元,不良贷款率为0.16%,比2013年和2012年末分别下降0.01个百分点和0.59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不断改善;比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不良贷款率低1.41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处于较高水平。

二、改革和发展情况

(一)深入推进“四个转型”

1.转变业务发展方式,实现赢利模式的根本转型。一是大力发展公司业务和信贷业务。通过对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自身建设的投入,在组织架构设置、渠道建设、营销体系建设、产品研发等方面重点倾斜,支行长作为首席客户经理,明确目标客户定位,重点推进公司和信贷业务营销。业务结构从单一的个人业务收入,发展到现在以信贷业务和公司业务等为主的新业务收入已占总收入的87.5%,改变了过去以利差收入为主的单一赢利模式,拓宽了赢利空间,实现了向现代商业银行赢利模式的根本转变。二是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立体高效的营销模式。进一步整合客户资源,深入挖掘并开发适合客户和市场需求的产品,扩大客户群体。在单一客户经理向综合客户经理转变的基础上,将负债类、资产类、公司类、个人类的客户资源下沉到支行,通过支行平台挖掘客户潜力,实现客户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2.转变销售渠道,实现服务模式的根本转型。销售渠道是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全面推进营业网点、自助设备、电子银行和客户经理、大堂经理队伍四大分销渠道建设”的发展思路,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积极推进销售渠道建设。在现有网点数量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和布局,通过原址改造、迁址的方式,进一步优化网络布局。一方面,对所辖全部网点进行功能分区改造,设置自助区、现金区和公司信贷理财区,全面推进分区分层服务;另一方面,建设一批重点骨干网点和全功能旗舰店,通过装修改造、丰富业务功能,使网络营销和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转变营运方式,实现管理体系的根本转型。一是构建“平台运作,流程管理”的运营模式。以会计营运为主线,推进流程优化,形成前、中、后台分离,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的关系和平台,把部门下的流程转变为流程下的部门。二是调整客户、产品、风险、管理经理的定位,搭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机制。客户经理加大对客户的营销力度,提高对客户综合需求的敏感度;产品经理为客服经理做好充分的支撑工作,与客服经理相互沟通和配合,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风险经理做好风险防控支撑工作和风险预警工作,提出化解和处置的措施。形成了四个层次相互支撑、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格局。

4.建设人才队伍,实现用人模式的根本转型。一方面,围绕上级行的人才发展战略和工作要求,打通专业类、销售类、操作类等岗位的职级晋升通道,开展岗位职级晋升工作,使全行员工在横向晋升的基础上,增加了纵向晋升通道,进一步拓宽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渠道。同时,深入开展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等基础性工作,切实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按照公司治理架构和现代商业银行管理要求,选派一批高管人员和业务骨干进行MBA、EMBA学习,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对现有员工开展金融知识、市场营销、团队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尤其是加大对公司、信贷等新业务的培训,为业务发展做好人才储备,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牢固树立“两大理念”

1.牢固树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始终围绕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加大业务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实现传统金融业务和银行新业务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各项业务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直接带动效益水平显著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14年1~6月,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实现利润1312.2万元,是2008年至2013年利润总和的1.71倍。

2.牢固树立“合规、安全”的管理理念。各级机构在有效提升规范经营意识的基础上,坚持以风险导向审计为指引,注重揭示基础管理和新业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风险、新问题,在严控网点操作风险的同时,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案件防控工作,为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为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三)明确市场定位

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改革发展以来,其职能定位于以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为主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2013年以后基本形成了与其他商业银行互补发展的关系。从信贷结构来看,截止2014年6月末,小微企业类贷款余额占40%,个人零售类贷款余额(含农户)占60%;其中,涉农贷款余额占比从2012年末的15.03%上升到2014年6月末的55.17%,比“二次转型”前提高了40.14个百分点。

(四)积极创新信贷产品,提升服务能力

基本形成了以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小企业固定资产贷款和个人商务贷款、林权抵押个人商务贷款、个人小额贷款、小额质押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为主的小微企业类贷款和个人零售类贷款模式。同时为更好的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抵押物缺少的融资瓶颈,加快了产品创新的步伐,积极向上级争取引入担保公司合作机制,开办小企业林权抵押贷款,探索企业互保模式贷款及“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的贷款发放模式,在全省邮储银行系统及普洱市辖内首创农民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小额联保贷款业务。

(五)强化民生金融,加快实现业务转型

2013年起,主动承担“普洱市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当年发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4.97亿元,占全市小额担保贷款累放数的60.6%。截止2014年6月末,邮储银行普洱分行小额担保贷款余额为5.51亿元,分别占其各项贷款余额和全市小额担保贷款余额的45.28%和33.15%,成为了普洱市金融支持创业就业的主力军。

三、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司治理亟需理顺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邮政集团的全资控股股份制银行,属于国有大型零售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控制一类网点,邮政公司控制二、三类网点,邮政公司既靠投资控股,也靠控制二类网点的人、财、物来获取收益。作为银行机密事项的计算机系统、银行核心业务的金库等职能留在邮政局。这种网点和核心实施双重管理,不符合金融企业内部控制要求和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改革优势没能有效发挥。

(二)专业人才相对匮乏,跨越式发展难续

现有人员绝大部分缺乏经营银行资产业务工作经验。多数从业人员的金融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目前持有银行从业资格证书的仅占全部员工的58.96%,而代理网点目前持有银行从业资格证书的仅占全部员工的16.25%,人员素质明显滞后。同时,基层机构普遍缺乏信贷营销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加之现有人员对银行信贷业务不熟悉,难以有效指导信贷业务的开展。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与业务发展及风险管控需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三)自营网点资产负债结构失衡,负债业务的“短板效应”逐渐显现

直管一类网点资产负债业务发展不平衡,截止2014年6月末,邮储银行普洱市分行自营存款余额为8.41亿元,比“二次转型”前增加2.94亿元,增长53.75%;贷款余额为12.17亿元,比“二次转型”前增加8.99亿元,增长282.70%,是自营存款增长速度的5.26倍。显然,自营网点负债业务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资产业务的发展,长此以往,受存贷比等考核指标的限制,资产业务的发展也将受到较大限制。

(四)直管一类网点偏少,业务发展受限

截止2014年6月末,普洱邮政金融共有营业网点40个,70%分布在农村地区。其中自营网点6个,仅占全部网点数的15%。自营网点属邮储银行自主营收,收入、支出全额纳入银行利润考核核算,可办理公司、信贷、个金等业务。代理网点34个,属于邮政公司代理金融网点,由邮政公司自主营收,收入、支出全额纳入邮政公司考核核算,只办理个人储蓄、个人理财等业务;代理网点吸收的个人储蓄存款统一上划至邮储总行统筹运作,邮蓄银行根据储蓄余额支付代理费进行结算,日常业务管理、风险控制均属邮政公司负责管理。自营网点的不足,限制了其业务的发展,同时,邮政代理网点风险控制方面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制度执行不到位、安全设施建设不全、合规管理推进滞后等原因,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五)风险管理能力有待强化

由于邮储银行支持的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均属于零售型客户,具有户数多、行业涉及面广等特点,对客户风险的把控有一定难度,了解客户的真实信息往往存在滞后的情况。

(六)缺乏自主创新力度,业务处理权限有限

邮储银行属于总行法人制企业,一、二级分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及业务处理权限有限,难于满足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

四、深化邮储银行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公司治理

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引进合格战略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提升管理专业化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邮储银行应全面理顺与邮政集团的合作关系。逐步把邮储银行改造成立足于服务城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代理网点的管控,彻底解决邮政和邮储银行体制不顺的问题。同时各分支机构应建立健全管理功能,全面完整的行使管理经营权,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和声誉优势,切实调动分支机构的积极性,发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一是加大对现有员工培训力度,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尽快建立起一支水平高、技术精、服务优的员工队伍。特别要加强一线员工的培训,让其熟悉银行的文化与理念,塑造出一支精明能干的营销团队。二是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提高其对经营风险的识别和防控能力。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搭建公平竞争平台,建立科学的员工岗位职级晋升机制,科学构建员工岗位业绩评价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措施。从而实现“人才强行”,加快推进改革发展。

(三)加强自营网点建设,扩大吸收存款的能力

邮储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在加强对代理网点控制的同时,还应大力建设自营网点,以此来弥补代理网点只能办理个人储蓄存款而不能办理公司存款的缺陷,不断扩大吸收存款的能力。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适当给予政策倾斜

当前,邮储银行支付结算、账户管理、银行卡种类及功能不断健全完善,同时,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应考虑配比一定的财政性资金支持。

(五)完善信用保障机制,加强风险预警能力

一方面由地方政府对其主导支持发展的特色产业及重点企业建立银政联动的信用保障机制,对恶意违约的不良信用企业和个体客户在其申报的相关政策补助资金时采取限制措施;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应不断扩大征信系统的数据采集面,把诸如表外业务的违约情况、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的违约情况、司法系统对企业和个人的司法处理情况等信息纳入征信系统。积极构建更完善的信用环境,实现多方信息共享,加强银行业风险预警能力。

(六)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加大审批权限

邮储银行总行应根据地方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大对一级分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审批权限,同时不断优化零售批量作业处理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更好的契合业务发展和客户需求。

作者:张捷

邮政储蓄银行改革论文 篇3:

改革现行邮政储蓄体制 建立邮政储蓄银行

邮储蓄自1986年开办以来,经过17年的努力开拓,其机构设置和业务规模都得到了快速的发 展,在金融机构储蓄业务中占得一席之地。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体 制改革的深化,现行的邮政储蓄体制给我国的金融监管、金融秩序稳定、地方经济发展等带 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给其自身长远发展制造了障碍,因而迫切需要对其现行体制进行改 革。

现行邮政储蓄体制的主要问题,一是邮政储蓄的超常发展加大了借差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 地区的信贷资金供求矛盾。二是随着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日益丰富和完善,邮政储蓄作为基础 货币的作用 已日益减弱。三是员工综合素质不高,文化水平较低,金融法制观念淡薄,违规 经营行为时有发生,给金融监管带来不小的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金融监管当局和邮政部门从不同角度提 出了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的方案。目前,可供选择的模式有:(1)维持现有的经营体制和管理 模式;(2)邮政储蓄业务全部退出金融市场,其机构、业务、人员就地并入国有商业银 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3)邮政储蓄业务、人员、资产全部从邮政部门剥离出来,组建独立 的邮政储蓄银行或邮政储金局;(4)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建立相对独立的经 营管理和财务核算系统,作为国家邮政总局的一个经济实体。

我们认为,第四种模式更具有实际操作性。这种经营管理体制模式的构成是:(1)机构设置 :国家邮政总局设立邮政储蓄银行,并作为邮政总局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一级法人,省以下设 立分支机构,县级局设邮政储蓄银行支行。邮政储蓄银行可利用现有的邮政资源,与基层邮 政所在同一网点内分人员分柜台办公。(2)管理人员:各级高管人员必须先经银监会资格审 查后,上级分支行才可进行职务任免,并不得兼任邮政企业的任何行 政 职务。(3)核算系统:邮政储蓄银行从目前邮政储蓄和邮政业务混合型的财务核算中独立出 来,建立邮政储蓄银行财务系统,同时,建立完善独立的邮政储蓄和邮政汇兑清算系统。(4 )经营业务:资产运用方面,在保持原有业务的同时,可考虑增加同业拆借、开办小额质 押贷款、购买政府及金融债券等。(5)收益分配:邮政储蓄银行的经营利润应与同级邮政部 门分享,作为邮政部门向邮政银行提供资源的回报,但邮政总局不承担邮政储蓄银行的经营 性亏损风险。

选择邮政储蓄银行模式是现有经营环境和自身业务发展所决定的。一是邮政储蓄通 过近20年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营金融业务的基础,如资金运用、服务手段、管理经 验等。二是相对分家后,仍实 行与邮政业务同地点办公,这既有利于邮政储蓄宣传,又不影响邮政储蓄与邮政业务分开核 算。三是可规避政策风险。中央银行降低转存款利差是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客观需要,邮政 储蓄银行可通过这一契机,拓宽资金运用渠道,以应对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四是邮政储蓄 与邮政业 务核算系统分开,既可防止资金内部相互挤占,又可切断其不公平竞争行为的源头。五是可 使邮政储蓄作为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由模糊变得更加清晰,市场定位更加明确,更有利于银 监会依法监管。

作者:钟 敏 龙太明 周秋仔

上一篇:型钢厂工作总结下一篇:洗煤厂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