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邮政金融作为现代商业金融的一种代表形式,在目前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不仅仅是自身金融架构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整,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理念和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快速化的转型,结合于时代发展的趋势,深化调整自身发展的方向,在新的经济视野之下和新的经济格局之下来完成自身体系的建立,从而获得更加充足的发展动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邮政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邮政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论文 篇1:

邮政金融应对互联网冲击的对策探讨

摘 要:本文通过概述邮政金融及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本质,探讨了邮政金融在互联网冲击下如何进行发展和转型。

关键词:邮政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金融发展

引言:邮政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契机,又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邮政金融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行业优势,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进军互联网金融业务,拓展业务范围。

一、邮政金融概述及“互联网+”内涵

(一)邮政金融概述。邮政金融属于我国特有的金融模式。它不是金融学中的专有名词,而是特指在我国邮政部门办理储蓄、保险、基金、债券等金融业务的基础上,由历史积淀形成的内部专有称谓。目前,我国的邮政金融主要是指中国邮政集团下的邮政储蓄银行、中邮证券、中邮人寿等子公司。

(二)“互联网+”内涵及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有助于推动经济形态持续不断地演变。通俗来看,“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各种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而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互联网金融也是在此大背景下诞生的,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对邮政金融的冲击

(一)线上线下未能协同发展。邮政金融在我国具有较多的网点,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邮政银行提供了当地的多数金融服务,其广泛的网点分布能够让用户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更好的线下体验。邮政金融拥有大量的客户群体,需要对这些群体进行充分挖掘,尊重用户体验、强调交互式营销。对此,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一些简化,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

(二)邮政金融传统业务受到影响。邮政金融的传统业务包括小额融资、支付等,这些业务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受到了一些影响。互联网的广泛性能够降低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使得邮政金融作为金融中介的职能受到影响。

(三)邮政金融收入来源受到蚕食。目前,我国邮政金融的利润来源较为单一,即利差盈利模式。余额宝及各类P2P金融产品将邮政金融及其他传统商业银行的相当一部分存款吸走,使得银行活期存款下降,银行客户被分流。此外,互联网对邮储金融的中间业务产生了冲击,如阿里巴巴全面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推出了保险、基金、支付、贷款等一系列金融业务,这些业务极大地威胁着邮储金融的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

三、邮政金融面对互联网冲击的应对之策

(一)邮政金融思路需转变。互联网的内在精神体现在客户管理上,就是客户体验至上。客户也是网络的一个节点。银行依托互联网作为与客户的沟通桥梁,在与客户互动中把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更加注重与客户的情感交流。当客户在享受新型金融产品时,也需要拥有一份良好的用户体验。因此,在互联网冲击下,邮政金融首先要转变经营思路,要根据用户需求来设计产品,并且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和传播的过程中。

(二)利用大数据建立网上金融服务平台。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目前,越来越多的行业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结合互联网加紧建设大数据平台。对于邮政金融而言,可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依托信息技术部门,打造邮政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有机结合各业务板块的各种数据,并转化为价值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共享。有必要构建开放性、可扩展性的数据仓库,打造基于数据云服务、应用云服务及基础云服务的IT服务架构,夯实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基础。同时,邮政金融要利用大数据,对用户信息进行挖掘和研究,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并及时调整经营方向。

(三)建立好互联网化的经营模式。为了更好地应对互联网的冲击,在“互联网+”时代找出一条适合邮政金融发展的道路,需要培养员工的互联网金融思维,让他们真正将网络金融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因此,首先需要加强对邮政金融员工的培训,培养他们的互联网金融思维及互联网时代的金融风险意识,以及网络金融业务的操作流程。其次,需要设立相关的互联网金融考核指标,如产品的网络销售占比、客户的网络销售占比、流程的网络化操作占比,对邮政金融的电子银行及其他各个条线进行考核,以考核指标作为工作的动力。此外,需要利用自建金融生态平台及大数据平台,开展多种多样的线上营销活动,将理财经理、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等引入线上平台,将O2O的营销模式转变成强大的线上营销优势。

结语:互联网的开放性增加了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同时也给包括邮政金融在内的我国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互联网蚕食邮政金融利润、影响邮政金融业务的趋势下,邮政金融有必要抓住发展机遇,借助互联网优势,进军互联网金融业务。要充分掌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搭建动态网络金融服务平台,变革自身组织管理模式,建立互联网化的经营模式,实现线上和线下业务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玉峰,朱叶.“互联网+”视角下邮政金融发展策略分析[J].金融纵横.2015(11):62-66

作者:李晶晶

邮政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论文 篇2:

新常态下邮政代理金融转型发展的现状及研究

【摘要】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邮政金融作为现代商业金融的一种代表形式,在目前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不仅仅是自身金融架构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整,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理念和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快速化的转型,结合于时代发展的趋势,深化调整自身发展的方向,在新的经济视野之下和新的经济格局之下来完成自身体系的建立,从而获得更加充足的发展动力。那么在目前经济的格局之下,邮政代理金融网点如何来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完善自身体系的建设呢?这就需要我们来仔细分析目前邮政金融代理网点发展的状态,立足于目前态势来制定发展策略,保障其平稳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邮政金融代理网点转型 转型发展方式 问题研究

一、现代经济格局下邮政代理金融网点如何转型

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邮政金融代理网点要想平稳有效的发展就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来调整自身结构。其自身结构需要符合于现代金融的特性,通过信息化技术来建立自身的线上金融交易平台和金融信息发布平台,最大化的支持用户进行移动客户端的金融交易,为用户提供最为便捷的信息化金融交易方式,来增强核心竞争力。其次,在现代金融交易格局初步发展的前提下,邮政金融面临的竞争对手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其他商业银行,也有着来自民间资本的金融服务公司,所以要想在金融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就要改变自身的金融交易方式,创新金融发展思路。将线上和线下的金融交易平台充分的融合起来,创新用户的金融体验模式,树立全新的金融发展理念,保障自身持续健康的转型发展。

二、当前邮政金融代理网点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规模小、业务范围缩水

在现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市场经济体由于人口规模的限制,金融服务业务的规模较小,业务范围有限,由于经济规模有限,人们的经济收入不高,金融业务开展的幅度受到严重的限制,人民对于金融投资无法进行准确的价值预判,不敢进行实际化的资金投入,导致无法大量的吸收闲置的资金,业务开展的频率提不上去,资金规模有限,无法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

(二)金融业务法律体系的不健全

由于我国的金融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有限,在相关领域的法律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还处于尚未化的地步,对于金融性的违规操作,界定的意义还不是特别的严格,对于扶持性的金融政策没有单独的法律依据,对于非法集资,非法资金兼并没有相关的条款立法来限制,导致金融市场混乱,上当受骗的百姓比比皆是,百姓不敢进行金融投资;同时政府等金融监管部门没有切实可靠的金融执法力度,对于金融机构没有进行全面的资质审核和实际情况调查,无法有效的规范金融市场的安全。

(三)邮政金融业务责任区分不明朗

在金融资本运营理论研究过程中,有许多学者将它与其他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刻分析不同场景状态下资本运营产生的原因和所发挥的不同的作用,但是在新农村的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满足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需要根据集体经济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改革试验,必须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路来进行落实。但是现阶段的金融市场秩序混乱;邮政金融机构对于金融业务和政策性金融扶持业务的开展无法进行准确有效的定位,导致业务主体的责任区分的不清晰,职责性业务的混乱,资金落实不到实处,业务开展得不到有效支持,导致资金规模难以扩大,秩序性业务混乱。

三、对于未来邮政金融代理网点的转型策略

鉴于目前邮政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对于邮政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旨在促进金融业务的开展,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一)推进金融立法进程

在金融业务开展的过程中,为了保障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必须有效的提高的金融法律的执行力度,有效的促进金融市场平稳快速的发展,政府作为金融市场的实际监管者必须加强金融市场的引导布局,加快农村扶持性资金的到位,出台严格的法律法规促进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加快金融市场立法的执行,严格治理违法操作事件,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

(二)重构金融体系

城市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银行的固有资金可协调性越来越低,面临无钱可用的窘境,如何最大程度上的吸收城市居民的闲置资金成为了困扰各大银行的现实问题;但是在我国的金融政策不断调整的前提下,城市的人均消费所所占的城市人均收入的比重也在不断地上升,众多的新兴中产阶级在消费的习惯上有着较大的差别,不在趋向于理性消费,更多的是趋于攀比消费和精神享受消费,且此项消费所占用的经济收入比重还比较大,在季度性的资金储蓄方面无钱可存,造成实际支出资金远远的超过实际可收入的资金,严重的影响了未来预期的消费水平,但是社会的未来预期消费水平已经严重的下降,金融机构的信誉普遍降低,为了更有效的促进资金吸收率的提高,必须加强金融体系的建设,健全管理体制,结合互联网技术推进线上交易体系的建设,加快线上邮政金融建设的步伐,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特殊性金融产品的推出

从经济体式走向的角度来看,“金融”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必要体现,是不同利益元素支配下的多控性经济综合体,能够满足于不同物质利益驱使下的商业个体进行经济活动的交融性平台,具有多变性,趋势性的特点,所以在金融业务开展的同时,要弱势群体进行政策倾向性的扶持,切实保障特殊群体的经济利益。

四、结语

邮政金融代理网点的快速化转型必须依据金融体系进行自身组织调整,依据互联网技术来加快线上金融交易体系的建设,转变发展思路,增强金融群体性趋势,加强金融立法,多元化措施同步实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晓辉.邮政金融改革中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2]章斐.基于县域的邮政金融发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

[3]林旭进.邮政金融行业性转轨与产业发展的挑战和对策[D].山东大学,2009.

作者简介:余青(1988-),女,江西武宁人,本科,毕业西安工程大学;张峰(1983-),男,湖南永州人,专科,毕业于中山大学。

作者:余青 张峰

邮政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论文 篇3:

高职邮政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与思考

摘要:石邮学院邮政金融专业以订单定制培养为基础,与北京、江苏、山东三家邮政分公司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文章对邮政金融专业试行现代学徒制实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并分别从国家、邮政集团公司、学校等层面对邮政金融专业试行现代学徒制遇到的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的地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邮政基层骨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切实提高,邮政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取得更好成效。

关键词:邮政金融专业; 现代学徒制;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隨着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在2014年8月的颁布,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序幕由此拉开。源于德国的现代学徒制[1]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2],它是一种将职业学校教育与传统的学徒培训相结合,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和学生学徒双身份[3],以学习并掌握岗位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校学习提升素质的同时,同步植入了企业的DNA,还掌握了一些基础的业务知识、岗位技能,既缩短了新员工入职融入企业的适应期,节约了企业培训成本,还可解决基层企业和边远地区人才匮乏的突出问题。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文中简称石邮学院)隶属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是邮政集团公司直属的唯一高等院校,长期致力于邮电基层人才培养,积累了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为行业企业培养了数万名高素质专门人才,走出了一条校企深度融合、共育人才的特色道路。因此,在教育部办公厅2015年8月公布的首批165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中,石邮学院因其特有的邮政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名列其中。成立于1988年的金融管理(邮政金融方向)专业(文中简称邮政金融专业),利用学院行业特色办学优势,深度开展校企合作,自2004年实施订单定制式人才培养以来,为邮政金融企业基层一线培养输送了大量的骨干人才,所以,在学院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校后,邮政金融专业被确定为学院2个学徒制试点专业之一。

二、邮政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

(一)立足邮政,校企合作办学

石邮学院的办学宗旨是:“立足邮政、服务基层、贡献社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就是针对邮政企业基层骨干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急需补充的客观需求,充分发挥邮政自有教育资源——石邮学院的特色优势,通过实施校企深度合作形成的具有邮政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邮政集团公司专门制定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专项政策,要求各省邮政分公司拿出合同用工自然减员数的20%专门用于招聘石邮学院毕业生。石邮学院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以订单定制培养为基础,与北京、江苏、山东三家邮政分公司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三家单位从提供岗位、安排指导、加强教育等方面深度参与了学生培养,双方共同推动“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的机制建设。

(二)学院招生与企业招工一体化

邮政金融专业学生都是学院联合各省邮政企业,面向当地普通高考生源,于普通高考招生录取前组织面试,对通过面试且高考成绩达标的考生,在当地教育考试院监督下完成录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入学时,学生要与学校、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书,明确学生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将按照校企共同制定的培养计划,分别在学校和企业参加相应的学习和实习活动,真正实现了校企融合。以金管1502班和金管1503班为例,47名学生分别与北京、山东、江苏三家邮政分公司按照公平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签订协议,入学时就确定了毕业后就业的地区和工作岗位,明确了双方的契约关系。

(三)实施双导师制

针对学生(学徒)三年在校(岗)期间的学习成长,邮政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选拔了企业内训师或优秀支局长作为成长导师,从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养成、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对学生(学徒)成长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并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面对面指导;针对在企业学习的每一门课程,学院和企业通常会在课程实施前4周内各确定安排一名课程指导教师,并在学院教务处登记备案,企业课程指导老师通常由课程内容涉及的相关岗位3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员工担任,负责根据课程任务、结合岗位进一步安排学生(学徒)的岗位学习任务和岗位学习期间的日常管理,配合学校课程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学徒)岗位学习,并对学生(学徒)在企业岗位学习期间的实际表现和学习进行客观评价。学校课程指导教师通常由具备“双师”素质、具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的专业教师担任,负责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制定课程学习任务;课程实施前,组织召开动员会,布置学习任务和要求,明确考核标准,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配合企业课程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学徒)岗位学习,并结合企业指导教师评价,综合评定课程成绩,进行课程总结等。企业成长导师和企业课程指导教师的考核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学校课程指导教师的考核由学校负责。

(四)制定了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邮政金融专业学生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分为初始岗位和晋升岗位,初始岗位有储蓄岗、邮政汇兑岗、公司存款业务及结算岗、中间业务岗、信贷岗;晋升岗位有风险经理岗、事后监督岗、风险稽查岗、会计核算岗。为了培养出满足邮政企业基层一线岗位需求的人才,校企专业建设团队通力协作,制定了时间上交替衔接、内容上对接补充的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详见图1)。第一学年着重学生(学徒)基本素养的培养,保障学生(学徒)就业的宽度,安排的是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着重培养提升学生(学徒)的就业深度,安排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学校指导教师为主的课程,教学地点主要在学校,实训环境是在模拟实训室,着重考察学生对相关业务流程、制度、规则等的熟练程度和职业操守,能够熟练地模拟演练,同时在校期间要拿到企业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了保证学生(学徒)毕业顶岗实习取得实效,尽快融入企业,在第五学期的下半段专门增加了邮储网点相关业务模块化课程的选课。企业实践课程则穿插在整个培养期间,以企业指导教师为主,教学地点在企业,按照认知—应用+练习—会做—做好的规律,设置了邮政企业认知学习—代理金融网点非现金业务—代理金融网点经营管理转型—毕业顶岗实习,着重考核学生(学徒)岗位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岗位学习表现和岗位学习成果,促使学生(学徒)岗位成长。同时,学生(学徒)在企业实践期间可通过中国邮政网络学院进行相关课程的线上学习,查漏补缺。

(五)建立了校企师资双向互动交流机制

一方面,通过共同指导和管理学生(学徒),校企双方教师通过QQ、微信等建立了常态化的联系机制。另一方面,邮政金融专业教师通过借调邮政集团及分公司相关部门、到邮政企业挂职等方式深度参与邮政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参与邮政企业系统需求编写、系统测试、相关培训工作;岗位资格认证考试教材的编写、考试命题、阅卷;技能大赛的服务支撑工作等等,既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又熟悉了邮政企业的相关业务系统、制度和流程,从而更好地反哺教学,在日校教学中沉淀与凝练。学校聘请企业师傅作為邮政金融专业的兼职讲师、教授,邀请他们定期来学校为学徒制学生讲座,加深了学生对邮政金融企业的企业文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礼仪规范、合规经营、风险防控等内容的更进一步了解。聘请邮政企业全国劳动模范担任大学生兼职政治辅导员、实操技能老师,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潜移转化,开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企业文化、岗位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育。

(六)建立学生(学徒)成绩监督反馈机制

每学年结束后,学生(学徒)的学习成绩会通过教务管理部门报送给相应的邮政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邮政企业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书面的形式给予学生表扬、督促、预警等;每年的10月底、11月初,邮政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会到学校召开学生(学徒)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座谈会,了解每位学生(学徒)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指导;为了加强对成绩预警学生的监督、检查、帮扶,系部定期召开成绩预警学生专题座谈会,建立了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学情反馈机制、预警学生“关注帮扶”机制、与家长定期沟通机制等,力争解决成绩预警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多措并举以便保质保量完成学生(学徒)的各项人才培养工作。

三、邮政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取得的成效

据统计,邮政金融专业已经有两千余名毕业生通过邮政集团组织的双选会奔赴企业基层一线岗位,他们遍布祖国城乡,扎根邮政基层,具有“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突出特点,在遍布城乡的邮政基层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得到了各邮政企业的普遍赞誉,有效缓解了企业基层骨干人才短缺和流失问题,有力支撑了企业基层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部分毕业生还因为其扎实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过硬的品格素质、综合能力,已经迅速成长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在2017年11月底进行的邮政企业人才需求暨毕业生跟踪调查中,邮政公司有15家单位、邮储银行(含中邮保险)有6家单位均认为邮政金融专业与就业岗位的相关性很强和较强。从反馈来看,试点项目学生企业融入快、成长进步大,效果初步显现。

四、对邮政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的思考

(一)国家层面

1.完善现代学徒制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法》[4]和《劳动法》并不适应现代学徒制发展的需要,有关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只是存在于国务院和教育部等相关部委的意见和办法中,而且多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字眼出现,对政府投入现代学徒制的经费预算标准和比例等并没有明文规定,对现代学徒制实施主体学校、企业、学生(学徒)等的责权利没有明确,缺乏具体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得地方政府及试点单位在具体操作时没有切实可行的参考标准。因此,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同时,应尽快修订完善《职业教育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经费预算标准和比例;对实施主体的责权利进行明确;对参与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学校、企业等给予政策支持、财政资助、税收减免、荣誉激励等;明确学生(学徒)的薪酬、保险、医疗、安全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企业师傅的遴选、考核、评价等予以明确。通过完善现代学徒制的法律法规,有效推进现代学徒制的落地实施。

2.破解学生(学徒)的身份认证问题。目前,金融监管部门对于金融从业人员有着严格的准入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学生(学徒)必须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关的工作,而学生(学徒)需要通过在校学习相关课程后才能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就造成学生(学徒)在企业实习时,可能还未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对于相关岗位的实习只能浮于表面,比如听企业指导老师介绍,或是在旁边看看,无法进行实际操作,这是目前金融类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面临的最大问题,其他的一些职业也有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国家顶层设计这块,应该考虑出台相应的措施破解现代学徒制学生(学徒)的身份认证问题,以确保学生(学徒)实习达到预期效果。

(二)邮政集团公司层面:搭建邮政基层骨干人才培养新平台

从加强邮政企业基层骨干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出发,认真组织做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完善针对现代学徒制培养专项用工计划的保证措施,督导各级企业制定符合基层用人实际的专项政策,做好专项计划的落实,确保取得实效;搭建沟通平台,建立协商机制,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通过协同合作保障现代学徒制培养更好地满足基层企业的需要,取得更好成效。有条件的企业要制定适当的企业资助政策或激励措施,助力学生成长,增强学生企业归属感。

(三)学校层面

1.创新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贯彻落实好十九大报告中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精神和要求,研究、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根据邮政企业特点,在共同培养、学徒招生、考核验收等方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要在“师资队伍共建、课程体系共构、培养过程共管、教学质量共评、校企文化共融”等方面开展有益探索,切实提高邮政基层骨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

2.扩大邮政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规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深化全日制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也指出:“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学徒制合作;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学校如何抓住国家政策导向,将邮政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范围扩大甚至推广到全国。当前,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邮政企业也在转型升级,学校应紧紧围绕邮政集团公司制定的“一体两翼”经营发展战略和三大增长及业务创新发展新需要,主动跟踪邮政金融最新发展步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和关键能力培养,优化现代学徒制模块课程,适应企业转型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与企业开展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合作,推动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探索企业深度参与的订单培养新举措,建设校企合作育人管理系统。

3.加快改善邮政金融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自2011年6月启动邮政储蓄逻辑集中工程以来,储蓄业务系统已经经过多轮的升级优化,2018年2月,邮储银行总行印发了2018年版邮政储蓄业务制度,因本外币制度合并、系统变化等问题,制度内容变化较大。而邮政金融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储蓄业务系统与企业现行的邮政储蓄逻辑集中系统相差较大,加上打印单式整合、电子印章系统上线、集中授权实施等,还有公司业务等系统升级改造,需要学校与邮政企业等方方面面沟通协调,加快改善邮政金融专业校内实训环境。对于邮政金融的非现金业务,争取建立邮政金融专业全真实训室,做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4.加快完善信息平台的建设。一直以来,学生(学徒)在企业的实习情况,校内指导老师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企业指导老师的考核、以及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来掌握的,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学校应该与企业沟通,通过资源的整合,搭建一个共同的平台,比如网上教学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节约学校老师往企业跑的成本,通过这个平台对学生(学徒)的实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另一方面,企业指导老师也可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学生(学徒)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学校可以考虑充分发挥中邮网院的功能,加快完善信息平台的建设。

(四)企业:完善企业指导教师制度

企业指导老师在学生(学徒)的技能培养方面承担着主要责任,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虽然目前邮政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选拔了企业内训师或优秀支局长等作为学生(学徒)的企业指导老师,但是由于其自身工作任务的繁重,这些指导老师虽然参与了培养学生(学徒)的任务,他们仅是把这当作企业安排的临时任务,并没有从内心认同企业指导老师这一角色,更不会考虑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指导教师制度,对企业指导老师的资格、责权力、待遇、培训等内容进行明确,建立稳定的企业指导老师队伍。

(五)学校和企业:实行学生(学徒)动态管理

由于入学就与企业签订了协议,学生(学徒)毕业后的工作已经有了去向,部分学生(学徒)产生了保险箱意识,在校学习时主动性欠缺,少数甚至消极散慢,出勤率和听课率都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企业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去企业畢业顶岗实习前还未取得,因此,学校和企业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一起把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设定好,过程中要进一步采取实际措施,实行学生(学徒)动态管理,打破学生保险箱心态。

参考文献:

[1] 黄蘋.德国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分析及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15(3):121-125.

[2] 刘涛,何飞,孙智慧.产学研模式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J].河北职业教育,2018,2(2):19-22.

[3] 肖学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7,(8):38-41.

[4] 陈保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国际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8,(5):40-46.

作者:唐敏 杜崇东

上一篇:局长秘书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国际商务游戏规则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