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画面风格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一部连环漫画创作中,画面的节奏感是保持读者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不同形态角色的对比在故事中形成画面的节奏感;丰富多样的分格形式产生视觉上的节奏感;镜头的变化营造出画面的动态节奏感;黑白对比和色彩对比体现出画面的调子节奏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漫画画面风格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漫画画面风格论文 篇1:

谈动画造型在动画片中的地位

造型设计是动画前期工作,它带领着整部影片的画面风格造型的设计内容包括人物、动物、服装、器物等动画元素。在创作过程中首先造型设计师要根据剧本内容的情节创造出准确适合的人物造型。这其中包括了影片的主要角色、次要角色、群众角色等。而每一个人物都要绘制人物的三视图、人物的动态图、人物的表情图。

当今随着视觉时代的到来,大量的数字动画为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产生。目前最流行的数字动画形式就是“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不管是哪一种动画形式都离不开人物的造型设计,一部动画片成功的前提必须是角色设计的成功,剧情它会随着年代的流逝而渐渐模糊和淡去,但是独特的动画角色却能被我们牢牢地留在记忆中,在这里我们浅谈下动画造型在动画片的地位和作用。

动画角色的风格设计

造型设计是动画前期工作,它带领着整部影片的画面风格,造型设计内容包括人物、动物、服装、器物等动画元素。在创作过程中首先造型设计师要根据剧本内容的情节创造出准确适合的人物造型。这其中包括了影片的主要角色、次要角色、群众角色等。而每一个人物都要绘制人物的三视图、人物的动态图、人物的表情图。所以说造型设计的作用是确定影片的风格,并为后期制作人员提供参考。

动画造型有着无限的自由创作空间,要有假定性和超现实性,它可以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不受时空限制。它的风格也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简化风格,它以单纯、简洁的造型为主,可以用一些的符号来代替画面,这样会使视觉信息的传达更为明确、直接,同时也可以给动画减少工作量。《樱桃小丸子》《流氓兔》《皮卡丘》就是这一类的代表作。总之角色造型设计不只是后期制作过程创作的基础和前提,还决定了影片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质量,进而影响影片的制作成本与周期。

从绘画方式又分为以下几种风格:

1.写实风格的动画角色设计

2.半写实风格的动画角色设计

3.装饰风格的动画角色设计

4.漫画风格的动画角色设计

5.民间艺术与动画风格

(1)剪纸风格、(2)戏曲风格、(3)皮影风格;(4)实物风格、(5)木偶风格、(6)水墨画风格、(7)年画风格、(8)版画风格(9)壁画风格、(10)水粉画风格、(11)水彩画风格、(12)素描淡彩风格、(13)泥偶风格。

动画角色设定的基本内容

动画角色设定的基本内容包括:角色三视图、角色表情图和关键动态图、角色组比例图、角色性格分析图、角色服装设计图、角色效果表现图等。这些角色设计规范图有效地确保了影片质量,动画角色设计就是根据剧本情节或策划方案进行的角色设计,角色的长相和服饰以及表情等必须符合角色的身份。这要求设计完全对剧本有所了解和诠释。动画角色设定必须严谨、规范。只有严格按照剧情设计的发展要求绘制,才能给二维原画绘制或三维角色建模提供参考。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前期分析

在文学、影视、戏曲、戏剧等作品中都离不开“角色”,它是情节发展的操纵者,也是动画片中的演绎者。如果角色形象不好或表现得不好,那将影响整部影片的设计,而且是要花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重新设计。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是在文字剧本、故事版剧本之后,又是在分镜头脚本、原画设计之前,这个阶段的设计决定了片子的艺术风格。动画片中的角色和真实电影中的角色不同,在电影中角色是真实的人物,他有他的表演风格和自主的思想,但是在动画片中的角色演员就是导演自己,导演的思想才会反映在动画角色身上,导演要把他的中心思想转达给创作人员,再由设计师进行创作。只有角色造型定稿了,才可以开始动画创作制作阶段。

角色造型设计的定位分析

作为观众,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亲身感受:一部动画片看过之后,在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里面的动画人物。那些人物直接成了动画片的代称了,像“樱桃小丸子”、“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名侦探柯南”。动画形象树立起来了,被观众认可了,创作者就取得最大的成功。那么一部动画影片的成功是故事情节和角色造型,同时还要有合理的叙事结构。故事剧情决定了角色造型和叙事结构,所以在动手设计角色之前,需进行角色定位,对剧本进行剧情分析。

1.角色定位:这里指的角色定位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故事主题类型的角色定位。是定位影片的整体风格,这个大方向要首先明确,然后再依赖这个影片的整体风格去设计人物的形象风格。第二个含义是在剧本中出现的各个角色间的定位关系。比如:主要角色、次要角色,正面角色、反面角色,英雄、勇士等。知道了你将要创造的角色属于哪一类,然后在按照这一类的基本轮廓进行创作。

2.性格定位:角色的性格分析定位是按照剧本和剧情设计的。性格是每个演员独定的。如:是性格外向、活泼,还是内向、沉稳;准确把握了性格特征才能设计出鲜明的角色形象。

3.生理定位:这里的生理定位是指动画角色的外形特征、体态特征、年龄特征。比如英雄就应该体格健壮、高大威猛。美女就应漂亮、心地善良。但这不是决对的,只是大部分观众所喜欢的样子。

4.职业定位:每个角色都有他的身份和地位,那么我们要通过服装、道具的来体现一个角色的身分。什么样的职业都有特定的标志和喜好,只有了解了影片中的角色身分才能更好的进行描述。

动画片中角色是动画影片的灵魂,它形同于电影明星产生的社会效应,否则将会影响一部影片的整体风格。而造型设计师的要求也随着动画产业的发展而变的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设计师去创造属于我们中国动画的艺术,那么中国的动画造型将大有前途。

作者:李松励

漫画画面风格论文 篇2:

连环漫画创作中画面的节奏感

摘要在一部连环漫画创作中,画面的节奏感是保持读者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不同形态角色的对比在故事中形成画面的节奏感;丰富多样的分格形式产生视觉上的节奏感;镜头的变化营造出画面的动态节奏感;黑白对比和色彩对比体现出画面的调子节奏感。

关键词:连环漫画 创作 角色 分格 镜头 节奏

连环漫画是用连续的画格表述有主题的故事、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故事的情节、表达作者主观意图的视觉表现艺术。一部优秀的连环漫画作品应该是能给读者带来审美享受的艺术。然而对创作连环漫画的艺术家来说,将连环漫画各要素节奏的把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是成功地进行艺术创作的关键。

关于节奏,瑞士画家、美术理论家和色彩学家约翰尼斯·伊顿是这样阐述的:“节奏是各要素的重复,节奏可以像音乐节拍那样有规律,有特点地重复:上与下、强与弱、长与短,但它也同样可以是无规律的、连续的、自由的和波状的。”连环漫画的画面由一系列的因素构成,这些因素的组织形式很大程度地影响着画面所表达的效果——整齐、杂乱、有序、无序、一致、多变等等,这些强烈的差异性构成了连环漫画的画面节奏感,使读者从中获得阅读的趣味。

一 连环漫画角色创作的节奏感

好的连环漫画作品离不开成功的角色创造。在一部连环漫画作品中,各角色有相对独立的性格和形态,作为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之一,把握角色创作的节奏感是连环漫画创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节奏感的控制就像音乐中的节拍高低、强弱和长短的对比,不同性格的角色具备各不相同的形态与量感,既有形态的多样性又具备统一的整体风格,从而构成视觉秩序的丰富性。比如《狄得夫小子》中的狄得夫是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他头顶上独有的黄色羽毛足以让他与别的角色产生对比,同时他们又有着相互协调的外形,在故事的发展中形成画面的节奏。

在连环漫画的角色创作中,不同的造型因素构成不同性格的角色,这本身就蕴含着节奏感。米歇尔·皮埃西在《风中的柳树》就成功地塑造了其中的每一个角色:托普的形态矮胖,仅三个头长,加上一副大大的眼镜,透露出忠诚憨厚的性格;相对来说,耗子的形态高瘦,动作灵敏,体现出机智热情的性格;獾的体态魁梧高大、性格稳重;矮小的癞蛤蟆加上诡异的表情,不难看出是一个心思活跃的角色……这样的设计,使角色的外表、性格各异,形成鲜明的对比。

《丁丁历险记》中如果把主要角色丁丁设计成与船长相似的性格和形态,那么丁丁这个角色就难以突出,不利于故事的发展,读者也难以分辨出各个角色的特点。可见,在连环漫画的角色创作上必须各具特色,让他们在故事的演绎中体现出连续画面的节奏感。

二 连环漫画创作中分格的节奏感

连环漫画的分格是在一整页的画面上根据故事情节分割出许多画格,这些画格成为连环漫画的最小单位,其形式丰富多样,或大小相同,或大小不等;或有边框,或无边框;或形状相同,或形状各异等等,巧妙地组合起来,产生视觉上的跳跃,构成具有节奏感的画面。

在《我街》的第五章“她的坏游戏”里,为了表现愤怒的少女仓库花去找杀父仇人的情节,作者聂峻将画页的整个上半部作为描绘骑上摩托车疾驰的仓库花,弧形的地平线在体现速度的同时也仿佛成了画页的分格线,十分协调自然。在此,作者同时让角色的头部和摩托车轮冲破分割线和地平线,读者从中能感受到“冲出画面”的张力。随着弧形,画页的下半部跟着情节的展开,分为3小格,描绘出摩托车奔驰而过时茂叶的跌倒和仓库花的面部表情。这样的分格既恰到好处地突出了故事情节和重要角色,又创造出了非同一般的强烈节奏感。

有时,为了交代环境和复杂的场面,或突出某些人物,画页是不分格的。从整部作品来讲,整页的画面与分格的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产生视觉上的节奏感。《风中的柳树》第七章“万籁俱寂”中就有这样的形式:深夜,托普和耗子划着小船去寻找离家出走的小水獭,万籁俱寂的河面上传来令人向往的美妙音乐,好像来自那个被柳树和银光闪闪的桦树环绕着的小岛,有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把他们引向那儿,他们划向小岛,顺着小路走着,美丽的音乐停了,被感动的托普谦恭地抬起眼睛。七面的篇幅都是运用具有大小不一的分格形式表现故事情节,紧接着托普慢慢抬起眼睛的第八面是一整幅的画面:一位神灵般的角色手持乐器,回头微笑地坐在丛林间。米歇尔·皮埃西对画页的如此安排是为了突出这位非同寻常的角色,同时又不让整部作品的画格千篇一律,使画格的形式丰富多样。这样的分格形式使连续的画页具有极强的节奏感,且又十分协调自然,让读者的视觉得以休息放松。另外,在连环漫画创作中值得注意的是,创作者在分格的过程中要避免拼凑,必须使画面有力、阅读流畅,以至有目的地表达内容,叙述情节。

三 连环漫画创作中画面镜头变化的节奏感

一部优秀的连环漫画作品应该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动态的节奏感,这就要依靠镜头的变化营造出各种连续动态而形成画面的动感。《风中的柳树》中第一章“水边”有表现托普和耗子在河面边聊天边划船的情节,镜头顺序是这样的:

全景:远处托普和耗子划着小船穿过桥拱驶来。

近景:前景托普和耗子划着小船来到近处。

中景:小船从左边驶进画面,出现半只船头和耗子。

中景:画面出现大部分船身,但船尾船头在画外左右,完整表现耗子动态,托普从左进入画面。

中景:小船从右边驶出画面,右边只露托普坐的船尾。

全景:远处托普和耗子划着小船驶向远方。

正是这样不同镜头的安排,静态的物象通过这六幅画面,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再有近到远,通过角度的变化和不同镜头的穿插,给读者留下强烈的视觉跳跃及动感。因此,以镜头变化来表现画面的动态节奏感是连环漫画创作的重要一环。

四 连环漫画创作中调子的节奏感

连环漫画的调子主要有黑白调子和彩色调子,其节奏感主要通过黑白对比和色彩对比来体现。

在创作黑白连环漫画时,鲜明的黑白对比会增添许多画面气氛,造型线条的疏密对比也能产生节奏感,从而传递信息并吸引读者视线。如《我街》第三章“你是我的午夜场”中有一表现荒与在精神病院遇上的女孩分手的情节:第一格画面用精致而密集的线条来表现中景建筑物,呈浅灰色调;前景是具有强烈黑白对比的奔跑女孩;天空和大地运用了更为密集的线条,呈深灰调,衬托出前景和中景,相对其他用线较少的画格来说,此页中这一格画幅便成了整面的灰调;第四格画面用黑色有力地将角色衬托出来;第五、六格画面是在白色的背景中将角色描绘成剪影式的纯黑调子;第八格画面留有大量的空白。这样,整页画面黑白层次、线条疏密交相辉映,在对比中带来视觉冲击,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在彩色连环漫画创作中,色彩的配置和组织的份额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一部彩色连环漫画作品应有一定意义的色彩倾向性,但有时为了表达特定的情节而采用特定的色调来达到一种特有的韵味,这便产生了差异感。

如《丁丁在西藏》,丁丁一行进入雪区前,作者运用的色彩主要是暖色调,传递出一种热情;进入雪区后,主要用白色和冷色调表现,既描绘环境又烘托角色的心情;在寺庙部分,作者又以暖色调为主,让读者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正是因为这些色彩与其它各元素合理恰当地结合在一起,才使整部作品具备鲜明的节奏感,同时形成戏剧性和欣赏性。

另外,在连环漫画创作中,每页的画面色彩组织同样不可轻视,它们是引起质变的量变因素,把握好它们的画面节奏才能使故事情节得以充分表现。如《风中的柳树》第四章“远离人间……”,作者在表现獾带着托普参观地下储藏室的情节时运用了大面积的蓝灰色调,体现出静谧、庞大、梦幻的气氛,其中用黄色点缀,衬托出灯光中的角色。这样的画面色调安排使整体色彩对比、明度对比强烈,就像马蒂斯说的:“大量的色彩本身是无能为力的。色彩只有当它已经被组织好,它的强度符合于画家的感情强度时,才能获得自己的充分的表现力。”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翻开连环漫画,除了扉页和封底,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跨页,画面的节奏感由左右两面共同营造,它们的关系对故事的进展来说是一个整体,在连环漫画的创作中不可忽视。

在一部连环漫画创作中,画面的节奏感是保持读者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一部优秀的漫画,需要从不同形态角色的对比、丰富多样的分格形式、镜头的变化以及黑白对比和色彩对比体现出画面的节奏感。

参考文献:

[1] 埃尔热编绘,张敏、张雅萍译:《丁丁在西藏》,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

[2] 肯尼思·格雷厄姆,米歇尔·皮埃西编绘:《风中的柳树》,21世纪出版社,2002年。

[3] 聂峻编绘:《我街》,新世纪出版社,2008年。

[4] 泽普编绘:《狄得夫小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熊玲林,女,1973—,江西南昌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卡通动画,工作单位: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熊玲林

漫画画面风格论文 篇3:

四格漫画的简约主义表现形式探析

摘 要:文章从简约主义的角度,对四格漫画简单鲜明的主题、简约干净的画面和简便明快的节奏层次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与研究,并对四格漫画的创作技巧进行了框架性总结,以达到“以小见大”、“以简化繁”和“以少胜多”的简约主义理念。

关键词:四格漫画;简约主义;漫画创作

四格漫画,是指通常由四幅画面组成的,具有连贯故事情节的一种漫画形式。早期四格漫画,常常以黑白连环画形式予以表现,如1924年丰子恺创作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冰》、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段纪夫的《老马正传》、朱德庸的《醋溜族》《双响炮》等。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以及网络推动,四格漫画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元化与多样化的趋势,其深受简约主义思潮的影响,以简驭繁的主题与画面,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追捧和热爱。

一、主题简单鲜明

与其他漫画形式相比,四格漫画极其短小精悍,常用表现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主题。每一组四格漫画都有其简单且鲜明的主题思想,创作者尤其注重紧扣主题,简化人物造型,简并场景搭配,以及一两种画面主色调的表现手法来展开,让读者能被画面内容所吸引,并融入画面,达到快速传达的效果。为了充分突出创作主题,四格漫画往往结合文字進行点题,在其中加入文字对话框,这样既简化了画面设计要素,又能简单直接点出主题,让读者有一个画面与文字的视觉缓冲传达过程。

四格漫画这种简单鲜明的主题表达,与当今网络飞速渗透之下,青少年既有关注自身进步的思想,又有关心全局新鲜事物的眼界相吻合。因此,其主题必然来自于青少年的实际生活和经验,从微小主题入手,用新颖视角呈现,展现现实大千世界的繁杂,实现“以小见大”的主题传达效果。

二、画面简约干净

为了配合简单鲜明的主题,四格漫画画面更偏重于简约干净的美感。一组四格漫画想要达到高度简约的画面美感,需要注重画面细节,只有从小处入手,由繁到简,才能使画面干净,没有冗余设计元素,体现出简约主义之美。比如,画面的整洁度,从最简单的线条开始,线条要流畅,中规中矩,横平竖直,没有任何多余的点和线,画面中的每一条线都有明确的功能表达和意味,没有一丝的视觉突兀和多余。

为了达到画面的简约干净,四格漫画最常用的技法,就是马克笔技法。既可以用简单稚嫩的平涂方法来表现,又可以用简化归并叠色方法来展现简化后的人物结构、干净的画面色彩,增强画面简约而不简单的表现风格。因为马克笔与水粉笔和色彩笔等其他画笔不同,它不具有很强的覆盖性和丰富的层次感,所以在四格漫画的创作过程之中,需要做到胸有成竹,提笔要稳,下笔要狠,注重运笔技法,一气呵成,绝不能拖泥带水。在保证画面简单流畅的线条感的同时,还要注意马克笔的选色问题,深褐色、深紫色、深棕色这些容易脏的颜色慎用,这是因为这些颜色可能会破坏四格漫画整幅画面。在实际创作中,创作者也会有意识地针对小面积的物体,局部采用这些重色,突显漫画主题。当然需要因主题表达需求而异,创作者还可以用高光笔局部提亮物体及人物,增强主体的形象和形式感。

四格漫画的配色也是注重简约干净的,最为常用的配色是亮、灰、暗三大色系,作为主基调,配合故事情节、人物心情,与漫画主题思想等相互呼应。在四格漫画中,常用灰色系来表现星空、夜景等暗色系。大部分四格漫画作品以亮色系占绝大多数,这是因为亮色系最为抢眼,亮色可以让观者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地被吸引。其画面创作的重要前提,就是在保证整体画面的色调统一之下,注重主色之间的简约,隐去画面繁杂的细节,突出主体形象与意味。例如,人物的发色、服饰、配饰,以及画面中场景的配色,都需要全部统一,保持一致,前后画面不能有强烈的色差,从明度到浓度都需要有始有终,和谐统一。这样才能体现四格漫画剧情的连贯性、画面的简约性,实现四格漫画内容极具条理的组织性。四格漫画中,四幅画面是一个整体,紧紧地相互围绕在一起,而不是任何一格单独存在,王泽的四格漫画著作《老夫子》(图1),德国漫画大师布劳恩的《父与子》(图2),查尔斯·舒尔茨的《花生漫画》都是四幅画面故事情节依次发展(图3),形成简约流畅的四格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关系,从而达成“以简化繁”的画面效果。

三、节奏层次简便明快

为了保证画面节奏感和层次感的简便明快,四格漫画最重要的前提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要设定正确,这样才能继续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层次感。四格漫画的镜头,以近景、特写镜头和鱼眼镜头为主,远景和中景则很少使用。通过不同镜头语言的展示,区分出画面的前景层、中景层、背景层,拉开人物与场景之间的主次关系,突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矛盾性关系,抛除客观形式约束,通过最为简便的方式,来表达创作者的设计思想和主观情感,增强视觉舒适度,充分展现整幅四格漫画画面简便明快的节奏感和层次感。在画面节奏层次表现的主要依据, 在于角色的内心情绪变化,用外在的动作节奏、运动节奏、情节延续节奏,将节奏完美地融入漫画镜头画面中各种设计元素,并有机地组织起来,寓动于静,真正地提高漫画作品的艺术品味、文化主题和形式创新,因此,节奏层次的简便、明快成为四格漫画作品的成功标志之一。这种简便明快的节奏和层次,给予了创作者更广阔的表达空间、更自由的表达方式、更自我的主题表述,真正实现“以少胜多”的视觉节奏层次感。

四、结语

总体来说,要创造一组优秀而又完整的四格漫画需要从漫画主题、画面美感、画面节奏感层次感这三个方面来初步进行研究,要基于简约主义理念,精细到四格漫画整组画面的整洁度、线条流畅度、马克笔技法运用熟练程度、绘画过程中马克笔的选色问题、四格漫画的整体画风以及视觉层面的配色色调统一、人与物的关系设定正确、人景主次关系与镜头语言丰富程度、画面层次感等方面。四格漫画虽然表现简、短、易,但它却是漫画业入门的重要敲门砖。经典四格漫画作品有:美国吉姆·戴维斯的《加菲猫》、查尔斯·舒尔茨的《史努比》,以及张乐平、敖幼祥等人的著作。在这个多媒体时代,中国漫画产业一直都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当中,现如今中国的漫画业也初具规模,不断有年轻且优秀的漫画家涌现,四格漫画的层次不断提高,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相信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快捷时代,其在广大青少年中的影响力一定会逐渐增强并逐步跻身于文化产业,成为一个重要分支。

参考文献:

[1]陆顶.新媒体环境下动态漫画发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7.

[2]王栋.电脑四格漫画教学漫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4).

[3]陈思源.现代漫画语言分析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3.

[4]张冰晶.漫画谈“新”:论新时期漫画演变与发展[D].南昌大学,2011.

[5]董龄烨,杨思佳.极简主义理念下茶叶包装中黑白四格漫画的造型搭配设计[J].福建茶叶,2018(2).

[6]周丽.读图时代的都市语言:郑辛遥漫画图文评析[D].上海交通大学大学,2007.

作者:程亚军 李成仁

上一篇:通信半年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学期工作计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