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视觉文化艺术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日益推进,为加快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需要在城市化建设过程将当地文化、本土特色有机融入其中,增强城市景观的表现形式,突出城市化发展的地域性、艺术性。为此,将以长白文化为例,对文化符号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城市景观视觉文化艺术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城市景观视觉文化艺术论文 篇1:

敦煌元素在兰州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现状调查

[摘要]敦煌景观文化艺术是兰州城市景观设计元素之一,它以雕塑、浮雕、壁画、景观建筑、图案纹样等景观艺术表现形式运用于兰州城市公园、建筑、滨河、居住区等领域,但其城市景观效应却不尽如人意。对敦煌景观文化元素在兰州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现状的调研,有助于提升兰州城市整体景观设计水平,体现其地域特色,发挥区域城市景观文化旅游优势和宣扬地方文化。

[关键词]敦煌元素;城市景观设计; 兰州

[

城市承载并彰显着地域文化,是地域文化对外交流的窗口。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设计不仅让此地的城市居民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能体现城市的个性、魅力和灵魂。特别是省会城市,它的城市景观设计包罗万象,不仅要有时代性、世界性,更要有地域性、民族性;既要有视觉美感,也要有精神展现,还要有可持续发展性。省会城市的景观设计说到底就应该包含省内各地方景观文化元素,而且还要突出重点地区的景观文化元素。省会作为省行政中心,是国家一级行政区,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于一体。因此,省会城市景观文化体现的是整个省的景观文化和地方特色,是一省文化发展方向、风格、程度的集中表现。对甘肃省城兰州市的景观设计而言,它的景观设计不仅要体现兰州本地区的景观文化,还要体现整个甘肃省的景观文化。甘肃省具有世界知名度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景观文化,理所当然地应该被考虑在兰州城市景观设计之中,而且还应该是兰州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点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敦煌景观文化元素在兰州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现状,分析其成败得失,以便为兰州城市景观设计师提供参考,推动兰州城市景观设计的整体规划发展。

一、兰州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敦煌元素

敦煌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综合立体空间艺术,不仅具有佛教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更具有良好的视觉景观价值。沉积千百年中国文化的敦煌景观艺术是兰州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实地调研中笔者发现,兰州的城市景观设计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敦煌景观文化元素:

(一)建筑元素

建筑元素主要有仿建石窟建筑元素本身的建筑景观,还有具有唐宋遗构之木檐斗拱,以及藻井、莲花柱头、抬梁式结构风格、木构架的形状、筒瓦屋顶、柱坊、石窟壁画上的建筑画门窗、建筑施工图等。敦煌景观文化中的建筑元素是兰州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得最广最多的一种元素。不管是在公园、小区还是在学校,或者一些行政单位,具有敦煌景观文化性质的元素极为常见。

(二)雕塑元素

雕塑元素的内容主要有敦煌的乐舞、彩塑、飞天、反弹琵琶等。其中,运用得最多的是飞天和反弹琵琶等敦煌景观文化元素。这两者因为是敦煌景观文化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已经成为了敦煌景观文化元素的代表符号,而被兰州城市景观设计者们普遍运用。特别是那些反应大唐时代的文化景观,必定会用到反弹琵琶这个敦煌元素。因为,反弹琵琶这个敦煌文化元素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是大唐文化一个永恒的符号,其表现形式上多数是以雕塑的形式呈现。

(三)壁画与图案元素

敦煌艺术中的壁画,特别是那些在敦煌石窟壁画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元素与符号,常常会被城市景观设计师或者雕塑家们借用过来,如一些著名的人物雕塑、民俗壁画。在图案方面,常常运用的是牵驼纹、莲花纹、画像石砖、卷草纹、葡萄纹、宝相花纹、浮云纹、几何纹、水涡纹、团花纹、小佛像及上下反复连续的三瓣叶纹、火焰纹、飞天图案,用侧莲作为角花的图案,另有黑白线、点纹、波斯的连珠纹、忍冬纹、“三兔三耳”旋转图案、重叠的垂幔、垂帐、璎珞、铃铛、风铃等装饰图案。除此之外,还有多层次二方连续所组成的图案。壁画与图案元素通常只用在一些主题性或主体性的景观工程之中。

(四)敦煌色

敦煌色是指敦煌壁画中的一些基本色调,它具有雄厚、大气、深远、包融的特点。在敦煌景观文化中,敦煌色主要是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它们在一些主体景观中通过综合搭配演绎敦煌景观文化,华丽而典雅。要么是土红、土黄、石青、石绿,要么是以石青色为主,再调配少量朱砂色进行对比。如个别景观在表现唐代富丽华贵、浓重辉煌的历史风格时,设计者多采用色彩退晕的手法突出其景观装饰风格。城市景观设计者多遵循这样一个规则:宁“灰”勿“怯”, 宁“古”勿“燥”。

(五)曲线条

曲线条也是兰州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敦煌景观文化元素。曲线这个敦煌景观文化元素源于唐代,并流行于今,被誉为中国的“洛可可”元素。它流畅、华丽,常被城市景观设计师们不由自主地加以运用。不管是在雕塑、壁画中,还是在植物花卉景观设计中,曲线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惟一很少见到曲线元素的地方只有在景观建筑设计之中。

二、敦煌元素在兰州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现状

(一)敦煌元素运用的领域

在兰州城市景观设计中,敦煌元素主要应用在城市的景观建筑设计、广场、公园、校园、小区、楼盘、步行街、商业公共空间、行政公共空间、人行道等广大领域。如小西湖公园、植物园、雁滩公园、西北师范大学的艺术广场、南北滨河景观道、安宁庭院、张掖步行街、建兰步行街以及一些人行道上等都或多或少有所运用。可以说,敦煌景观文化元素在兰州城市景观设计中无处不在。在这些领域中,主题性公园、广场、楼盘小区、商业步行街是运用敦煌景观文化元素最多的地方。而且,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敦煌元素中的飞天、祥云纹、井藻、木架构以及敦煌三色等在以上领域中运用较多。特别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飞天元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各个领域都能见到。它们或以圆雕出现,或以浮雕出现,或以壁画的形式来表现,冷暖色兼具,多采用石材雕刻而成。

(二)敦煌元素的表现形式

敦煌元素在兰州城市景观设计中以这样几种形式表现出来:雕塑、浮雕、壁画、景观建筑、喷泉、水中浮岛景观、水上游乐设施景观、彩绘、图案纹样(如地面铺装图案、墙体与桥梁架构等处的图案)、植物景观(如花卉图案、绿色雕塑景观)、建筑花窗、城市家具与公共设施,以及一些景观小品(如景观灯、指示牌、公告栏、霓虹灯)等。它们或配以敦煌色,或以材质本身表现,或以素色展现。其中,雕塑、浮雕、壁画、彩绘、景观建筑、喷泉、水中浮岛景观、水上游乐设施景观等几种表现形式多出现在公园、广场、寺庙景观设计中,特别是在一些主题性公园、广场、酒店和寺庙景观设计之中。南北滨河路的景观设计中也有很多关于敦煌景观文化元素的雕塑、壁画、景观建筑等表现形式。而且,这些雕塑、浮雕形式还多以石材雕刻而成,姿态各异,以优美的动态展现出甘肃的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如植物园中的敦煌园主要以壁画和雕塑的形式来表现主题。壁画和彩绘多出现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多以木构建筑形式出现。比如,兰州小西湖公园附近的建筑与沙洲市场建筑一样采用了木构、壁画、装饰纹样等敦煌符号;兰州市博物馆在色调上还采用了敦煌壁画稳重和谐的搭配。这种具有敦煌特色的传统建筑在兰州市里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宁卧庄酒店的整体设计也能看到明显的敦煌景观文化的魅力,体会到敦煌景观艺术带给观者的震撼和强烈的文化气息。另外,图案纹样主要出现在广场、建筑墙体和公园桥梁景观设计之中。其他表现形式则零星出现,主要在节日期间出现在城市的动态景观设计之中。

(三)敦煌元素在兰州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整体景观评价

兰州是中国惟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是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不管是从地理优势,还是从地方旅游资源来看,其城市景观设计都应该是独树一帜的。但就敦煌景观文化在兰州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的整体现状而言,其带来的景观效果参差不齐。优点自不必说,但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主题性、主体性不强;广泛而不集中、不突出;不能更好地突出其地域性的文化社会价值;表现手法陈旧传统,缺乏多样性和突破;敦煌景观文化元素运用面太窄,渠道不宽;欠缺与时俱进性。

区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必须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快与外界的交流,利用现代经济技术和“他者”文化不断优化自身,以形成有活力且能不断超越自身的地区文化特色[1]的城市景观设计。兰州城市景观设计中敦煌元素只要不断超越旧有的手法,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表现手法,不断吸收更具创意的文化艺术思维,才能打破固有的套路与窠臼,使之焕发新的生命活力与城市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沉积千年中华文化的敦煌景观文化还需要我们城市景观设计者进行深入研究与挖掘,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敦煌景观文化元素,开创民族文化遗传保护和传播的新途径,并促进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加全面、深入多样的再生能力。[2]总之,只有在对兰州城市景观区域进行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才能使设计者和决策者们更有效地把敦煌景观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大体系之中。也只有在继承敦煌景观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外来景观文化,不断创新与发展,才能体现区域景观文化特色,并使之符合时代景观审美要求。整合甘肃省地方景观文化元素用以包装整个兰州城市景观,既宣扬了甘肃本土文化,使城市景观成为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平台,同时又提升了兰州城市景观文化形象。这就需要城市景观设计师和决策者们的共同努力、合理规划和整体设计,才能将伟大的敦煌景观文化艺术传承和发扬下去。

[注 释]

[1]陈永馨:《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内核探析》,《艺术探索》,2012年第2期。

[2]徐晓军:《敦煌艺术视听化转换及其现代化》,《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作者:陈永馨

城市景观视觉文化艺术论文 篇2:

长白文化符号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艺术形式体现

摘 要: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日益推进,为加快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需要在城市化建设过程将当地文化、本土特色有机融入其中,增强城市景观的表现形式,突出城市化发展的地域性、艺术性。为此,将以长白文化为例,对文化符号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长白文化符号;城市景观雕塑;艺术形式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长白山民俗文化雕塑研发”(项目编号:JJKH20171004SK)]

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特色,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突出地域特色,彰显本土风貌,需要城市化建设在开展城市景观建设工作时,将当地文化科学地融入到城市化建设与发展中,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雕塑作为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将地域文化符号与城市景观雕塑结合在一起,使城市景观雕塑成为地域文化符号的承载体,借助景观突出地域特色。

一、长白文化符号特征

文化符号,“文化”是“符号”的核心表现对象,“符号”是文化的基本表现形式,二者融为一体,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人类意识、经验的基本功能,能够将人类文明与进步直观展现出来。

(一)崇山精神

对崇山峻岭的崇拜是长白山文化的独特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寄情于山岳,充分表达出人民对国富民安的追求与向往。“万物皆有灵性”是长白山人民对长白山所表达的敬畏与爱戴之情。古代长白山劳动人民为保护长白山这片土地,特塑造出开山老把头、兴国灵应王、白衣观音、虎神、山神等形象,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所形成的山神形象有所不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时代如何演变,长白山地区的人们均对山民具有较高的崇拜心理,注重宗教崇拜、自然崇拜,并形成“山人和一”思想,最终演变成长白山文化符号。

(二)尚水情感

环山抱水是长白山地区的主要特征,具有谦和特质,并在潜移默化中被渗透到长白山地区劳动人民的生活与习性之中。淳朴、厚重的长白山民俗风情,将当地劳动人民之间团结互助、和谐友善淋漓尽致地流露出来,突出长白山地区所独有的人文精神。热情好客是长白山人民的良好品质,在物质上丝毫没有吝啬之情,会对遭遇苦难的人主动给予帮助。长白山地区是少数民族的集聚地之一,多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但不同民族依然拥有其独特的文化。例如,满族人民积极乐观,团结意识强;朝鲜族人民以孝为先,崇尚至诚至敬的人文光滑;蒙古族人民坦率仗义,能够与其他民族和谐共处。

(三)敬天思想

“天人合一”是长白山思想文化的重要理念,思想开放,易于文化精神的交流与融合。天的宽广、天的博大、天的宽容、天的纯洁是长白山地区劳动人民宽容、宽厚、友善、开放品质特征的直观体现。在宽容、宽厚、友善、开放等良好思想品质的熏陶下,长白山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具有较强综合性的文化体系,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复合性与完整性。

二、长白山文化符号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诠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景观建设的审美意识逐步从视觉层面向心力层面发展,需要在城市化建设中对景观雕塑做出特定的定义与规划,明确城市景观雕塑建设主体以及发展理念。文化符号是将文化以特定符号、标准的形式展现出来,直接决定着符号的作用与价值。在城市景观雕塑建设工作中,文化符号直接决定着城市景观雕塑的地域特色与文化风格。

城市景观雕塑的建设风格多种多样,不同的建设理念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化符号的渗透与交融下,城市景观雕塑风格受文化符号的直接影响。

(一)生命主题城市景观雕塑风格

生命是长白山地区劳动人民从古到今所崇拜的主题之一,无论是在长白山崇山精神,还是在山水情感,或者是在敬天思想中,均渗透出长白山地区历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的追求与崇敬。尤其是在崇尚精神之中,长白山地区劳动人民对生命的追求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城市景观雕塑建设工作中,围绕生命主体所开展的雕塑创作内容有很多,例如生殖主体、精神主体、灵魂主体、宇宙主体等。生命这一文化符号,深奥晦涩,在雕塑创作中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形象性。例如,在长白山雕塑公园中并命名为《宇宙碎片》《时光隧道》等雕塑类型,将宇宙、时间作为主体,表达长白山劳动人民对生命的崇拜与赞美。

(二)宗教主题城市景观雕塑风格

宗教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产物,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是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在长白山城市景观雕塑设计中,以宗教为主体的雕塑形态普遍存在,是一种较强的宗教艺术。城市景观建筑是宗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长白山地区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影响,不同民族的宗教雕塑艺术拥有其独特的布局特色、造型风格,是城市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文化景观。通过借助开山老把头、兴国灵应王、白衣观音、虎神、山神等神明文化,创设与之相对应的雕塑形态。例如长白山雕塑公园中的《远古烽火》,表达出长白山劳动人民对神灵的敬拜之情,突出长白山地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三)哲学主题城市景观雕塑风格

哲学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符号对象。设计时通过借助点、线、面将个人思想意识表达出来,阐述出不同的思想意识与情感价值观念。在长白山文化中,其独特的崇山精神、山水情感、敬天思想是其他地区文化符号无可比拟的。设计师通过借助“天人合一”思想,将长白山地区劳动人民宽容、宽厚、友善、开放品质特征直观表达出来,彰显长白山地区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的哲学情感观念。

(四)政治主题城市景观雕塑风格

政治主题的城市景观雕塑是维护各个时期政府统治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长白山地区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拥有不同民族,不同的民族具有其独特的政治思想与精神风貌,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引导下,为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提升长白山政治文化的向心力,可从不同民族特征出发,将民族思想与我国现代化政治发展观念结合到一起,构建具有时代性、创新性、民族性、地域性、融合性的现代化城市景观雕塑形态,彰显民族特色,迎合时代发展潮流,响应党和国家的各項领导政策与方针。

(五)纪念主题城市景观雕塑风格

我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拥有其独特的思想、政治、文化,不同的文化、事件拥有其特定的代表人物、代表事件。在开展城市景观雕塑设计工作时,通过结合长白山地区历史文化与历史事件,塑造与之相匹配的人物雕塑或者是事件雕塑,具有较强的纪念意义与反思价值。

(六)标志主题城市景观雕塑风格

以标志为主体的城市景观雕塑类型较为常见,主要是对某个特定场所、特定区域进行辨别与指引,例如,利用雕塑表明历史文化景观、人工景观、自然景观,具有较强的象征性与方位性。

三、长白文化符号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艺术体现

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为更好地将长白山文化符号运用到城市景观雕塑建设工作中,需要城市化建设者提高对景观雕塑的重视,借助景观雕塑将长白山文化艺术形态直观展现出来。

(一)将雕塑设计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

为加快长白山地区的发展与进步,推动该地区城市化发展进程,突出长白文化特色,彰显长白文化艺术特色,需要将景观雕塑设计工作纳入长白山城市化总体规划建设工作中,做好城市各项规划工作,确保城市化建设方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长白山文化与城市景观雕塑有机融合到一起。在城市景观雕塑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战略,注重长白山地域风情,充分借助当地各民族文化,提升雕塑设计作品的艺术内涵,使其城市景观雕塑具有高尚的格调,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从城市景观雕塑艺术形式表现角度分析,需要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科学结合到一起,运用多种雕塑构建材质,增强城市景观雕塑作品的层次感与地域性。

(二)借助雕塑彰显长白文化内涵

在城市化建设的推动下,为彰显城市化发展的地域特色,需要将长白文化符号科学地融入到城市景观雕塑艺术形象创作中,借助城市景观雕塑彰显长白文化内涵,突出长白地区地域特色,展现该地区的文化风貌。从开山老把头、兴国灵应王、白衣观音、虎神、山神到满族先祖,从关东传奇到民族英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展现出长白山劳动人民的注重宗教崇拜、自然崇拜,并形成“山人合一”思想,表达长白山劳动人民淳朴厚重、热情好客,宽容、宽厚、友善、开放品质特征,彰显出长白山劳动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将长白山文化符号融入城市景观雕塑中,能够使长白山地区劳动人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城市,提升城市化建设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快长白山地区城市化发展与变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建设工作中,为凸显地域特色,展现本土文化风貌,需要将长白山文化符号灵活运用到城市景观雕塑建设工作中,彰显长白山地区的地域风貌,突出长白山地区劳动人民的崇山精神、山水情感、敬天思想,表达该地区劳动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民族自豪感,深化城市化建设内涵,加快长白山城市化地区景观文化的发展与改革,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朱泓默. 长春市城市雕塑的现状及城市节点和街道雕塑新构想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程雪婷. 以苏州城市雕塑为例谈城市雕塑与园林文化的融合[D].郑州大学,2017.

[3]王勇刚.基于黄石市建设鄂东特大城市——黄石矿冶文化城市景观形象的构建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54-56.

[4]周默. 长白山作为区域形象符号在电视纪录片传播中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5]韩国圣,李辉,王成武.地方文化在城市雕塑设计中的表达——以山东省威海市海滨雕塑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08):711-715.

[6]段禹农.成都城市景观雕塑中历史与民间文化元素的运用[J].天府新论,2008,(05):108-112.

作者简介:

迟丹,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設计艺术学。

作者:迟丹

城市景观视觉文化艺术论文 篇3:

城市景观的文化价值与城市形象塑造

摘 要:城市景观是城市形象的主要构成元素,其中蕴含着诸多深刻的文化价值,通过城市景观来塑造城市形象,能够有效加深城市底蕴,增强城市吸引力。文章分析了城市景观的文化价值,论述了城市形象塑造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形象塑造的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城市景观;文化价值;城市形象塑造;城市文脉;建筑特色

城市是人类的聚居区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状况,而城市空间景观在城市初步形成时就随之产生。作为城市景观的基本载体,城市空间景观的不同形态特点,造就了街道与建筑等各种属性的空间类型。城市景观将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文化以及自然文化等有效综合起来,各个地区各历史时期都出现了各有特色的景观环境,为城市形象塑造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现代城市景观的文化价值

随着国内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建设美好城市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文化品位与生态系统建设需要进一步满足当前城市发展需要,以促进城市文化、城市生态以及城市经济的均衡发展,不仅要实现生态与人文价值的有效融合,还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质。

德国地理学家Troll认为景观是由生物圈、人类圈等构成的人类生存与生活环境整体。此类把城市景观规划视为整体的人类生态文化与生活空间的理念,点明了景观拥有相应的文化价值,而不单单具有历史文化载体的功能[1]。同时,詹姆斯·科纳认为景观建设属于一种具有文化性质的活动,尽管景观文化价值观方面曾经存在一定不足,但当前社会大众对景观文化价值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景观文化精神的复苏。他指出景观是各个时期各个地区中,基于不同社会文化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文化景致,此类文化属性不但是城镇物质空间的重要体现,还作为一种手段,进一步丰富了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等,是自然生态演变为人文生态的重要标志。因此,现代城市景观文化不仅仅重视景观的外在与审美,更侧重于自然生态与人文价值的融合。

现代城市的文脉在充分体现景观建筑文化的同时,还体现出城市区域景观的演变历程,以及城市大眾对此类环境的适应过程。城市景观在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后,就逐渐形成其自身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对传统与历史的单纯复制,以及对他国城市景观的盲目照搬和追求,都将导致城市本土传统景观文化特色的丧失。因此,对城市景观文化价值的研究与保护,首先要对城市区域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人文景观的自然演进过程进行充分了解,一定要以城市区域的人地关系、人文背景以及城市大众的适应机制为基础,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与文明。

城市景观的文化价值在于对人与自然空间的利用与平衡,其实质是对社会生活平衡的景观文化艺术的追求。这就要求城市景观设计工作必须具有综合性与艺术性。相较于其他领域的设计人员,城市景观设计人员所做出的创意通常是从整体角度出发的。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美化并保护生态环境,设计人员需要充分把握大众的感官与精神需求,以及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因此,对城市景观的设计必须确保其功能性以及人文生态的可持续性。城市景观设计人员需要将人文景观与生态科学有效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合理利用城市空间,防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另一方面设计人员所设计出的景观作品必须满足城市大众的精神需要。两者不能偏废。若在城市景观建设中仅重视人文价值而将生态价值忽略,就必然给人类生存造成严重后果。城市景观建设中必须充分融合生态文化、科技文化以及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内容。

二、城市形象塑造的基本原则

(一)协调性原则

各个城市的文化、历史以及民俗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独特风格,所以城市在总体布局以及局部景观特色方面都应将自身的各种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北京市在进行总体规划建设过程中,就充分凸显了古城景观的整体特色。同时,在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对城市轴线、道路与城廓的景观设计与建设方面,要以保护为基本手段,利用和发展并行。要合理控制新建筑的高度,以保护城市中心区域相对开阔的空间形态。另外新建景观要与传统景观特色具有协调性,以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而塑造城市自身独特的形象。比如很多欧美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城市中历史建筑群的保护,并将其视为城市的名片。

(二)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原则

在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城市文脉,充分尊重不同时期建筑物的个性差异及其创造性,利用合理的设计与建设方法,有效延续各个时期建筑间的既有文脉,将新建筑与旧建筑充分结合起来[2]。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布局、功能以及人文关系等方面都在持续变化,这要求城市必须不断塑造新的形象。在塑造城市形象过程中,一定要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充分研究,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最大程度地把握与展现城市历史文化的同时,从整体上保护并发展各个时期的建筑物以及传统文化,以充分彰显城市自身特色。

(三)保护性原则

要合理把握城市形象塑造与历史文化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避免发生建设性破坏现象。政府部门在进行城市文化形象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将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在构建城市经济结构时,必须以保护其自身历史文化为前提,严禁城市建设项目破坏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所规划的建筑密度、高度以及色调等,必须与城市现有风格特色保持一致,新建城市景观要与城市传统风貌相协调。

三、城市形象塑造的策略

(一)有效融合传统城市格局

《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该书中提出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等建筑思想长期影响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格局。目前,陕西省西安市的古城墙及其内部街道仍然以方正形态、九经九纬的格局为主。而北京故宫的中轴线目前依然是该市南北的中轴线,中轴线所代表的实质内涵由古代至高的皇权统治演变为北京市甚至全国的中心所在,而故宫方正的形态在北京市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到环线交通范畴内。

从国外城市建筑格局来看,美国华盛顿市将国会大厦作为城市中心,其主轴线朝波托马克河滨延伸,立足于国会、白宫两个关键点向四周拓展成放射形道路,同时通向城市内各个著名公共建筑物,并与绿化植被有效结合起来,形成方格状与放射状相统一的道路系统。从中外城市建设格局可以看出,在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蕴含着大量的古代皇权思想与宗教思想等文化元素,为城市形象赋予了独特的韵味。

(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

在每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都始终伴随着对大自然的改造,而城市景观的植被选用与自然形态也都受到自然条件的决定性影响。例如有水城之称的威尼斯,市区内河道纵横,各城市建筑都依水而建,而其交通方式也以水运为基础,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从而形成十分显著的水乡风格。在城市的市树与市花、街道树木等各种植物的选择方面,通常将城市区域的气候与自然环境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北京市采用白皮松作为行道树,厦门市则采用榕树作为行道树,而南京市则将梅花作为其市花,这些植物的选用都促使了独特城市景观的形成。在城市形象塑造中,可把自然风貌应用在城市景观建设中,例如美国圣弗兰西斯科市的里维斯广场建设过程中,就充分应用了西亚拉山区的自然风貌,从而形成著名的景观。

(三)高度重视传统建筑思想的运用

城市建筑是城市空间环境中常见的重要景观元素,在某些时期,城市建筑的特色与形象就是体现城市景观的主要标志。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新建筑形态的设计灵感通常来自于传统建筑形态,例如:福建的土楼建筑、湘西的吊脚楼建筑。我国古代建筑构件的肌理,尤其是建筑细部处理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十分明显的本土文化风格。贝聿铭主持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本体设计灵感源自于苏州传统建筑形态,其顶部结构错落有致,以传统粉墙黛瓦作为主要建筑色调,而博物馆内的庭院建设则吸收了苏州园林的山水景致构造思想,同时采用白墙作为画布,以巧妙地将内景衬托出来,充分运用了苏州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促使该博物馆融入苏州既有城市景观,受到广大苏州市民高度认同。

(四)充分结合区域民俗元素

在塑造城市形象时,可有效挖掘城市区域内的剪纸、中国结等地方风物以及区域内传承至今的传统图案等,同时通过联想、暗喻等形式再次重现城市区域所独有的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设计成新的图案、花纹等,并装饰在公共设施、景观小品等诸多城市景观中,从而有效凸显城市空间环境的独特风格[3]。例如,关于景墙,可直接进行图绘,能够迅速呈现出良好效果。而在公共设施方面,尽管其只具有辅助整体城市景观的功能,但在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公共设施的规律性、重复性地出现,并确保诸多公共设施之间的协调及与周边环境的统一,就可使得城市景观可识别性有效增强,从而变成城市景观中具有较强视觉冲击效果的构成部分。例如,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附近的戏曲园,其中不同景观小品都以戏曲造型呈现出来,各种灯具表面都有皮影戏花纹,同时在景观墙上雕刻了不同戏曲的剧情,这些景观元素都是在深入挖掘区域戏曲文化的基础上,在当前的城市设施中有效展现出来的,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好评。同时较大程度地激发了社会大众对戏曲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将陕西文化的深刻内涵有效呈现出来。

四、结语

总之,城市景观建设是塑造城市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城市景观来进行城市形象塑造,不仅有利于提升城市品质,还对增强城市吸引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相关单位必须深入挖掘城市景观的文化价值,立足于城市形象塑造的基本原则,合理利用自然环境,有效融合传统城市格局,高度重视传统建筑思想的运用,充分结合区域民俗元素,从而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参考文献:

[1]祁娟.城市形象的景观化传播研究[J].新闻战线,2017,(6):57-58.

[2]练红宇.基于文化特质的成都城市形象塑造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49-54.

[3]柳浒.论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设计表达[J]. 现代装饰(理论), 2016,(5):85-86.

作者简介:苏阳,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设計及城乡规划。

作者:苏阳

上一篇:法治工作意见(3篇集合)下一篇:整改工作计划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