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文化创意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为探讨文化创意旅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研究近15年国内外创意旅游文献并分析对比国内外创意旅游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创意旅游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概念、特征、产品、发展模式等方面;主要为文献回顾性的研究方法,以及结合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抽样的具体案例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古镇旅游文化创意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古镇旅游文化创意论文 篇1: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古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优势分析

摘要:本文所提出的的古镇文化创意产业,是将古镇文化与创意产业相融合,寻求我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与新兴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和创新点,并根据我国古镇旅游行业的具体情况,利用“波特五力模型”这一工具来分析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波特五力模型; 文化创意产业; 竞争优势

一、 引言

文化产业本身并不和创造性直接关联,引入创意产业的概念,事实上是由于当今文化产业的范围早已超越传统“文化工业”的概念,形成一种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首先是文化产业的子范畴,是文化产业中重视创新的部分;其次,文化创意产业也是创意产业的子范畴,是创意产业中以文化内容为主要产品和服务的部分。总而言之,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通过将个人想法、创意或创造转化成产品或运用于其它产品而创造出财富或使财富增殖的经济行为,属于知识经济和技术经济,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一个地区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如在农业社会要进行农业生产和在工业社会要进行工业生产一样,必须要对该区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我国古镇作为保存至今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区域性特色文化根植性,既是中华文化的物质传承,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精神传承。本文所提出的的古镇文化创意产业,则是将古镇文化与创意产业相融合,寻求我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与新兴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和创新点。角色穿越游戏、影视基地、古典音乐节、主题公园等新旧名词极大地拓宽了古镇传统文化产业的范围,源源不断地将新鲜的元素注入其中,从而形成古镇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 “波特五力模型”的理论构建

“波特五力模型”又称“波特竞争力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于1979年创立的用于行业分析和商业战略研究的理论模型。模型的“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所表现的竞争能力。该模型的基本观点为:一个产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不仅仅是同处于一个产业内生产相同或者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客户、供应商、替代产品和潜在的进入者均为该产业的“竞争对手”,并且依具体情况会或多或少地显露出其重要性。这种广义的竞争被称为“拓展竞争”,这五种作用力共同决定产业竞争的强度及产业利润率。

“波特五力模型”因其结构化和逻辑性的特征,已成为产业分析的经典工具。接下来,我们将基于该模型对我国古镇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具体分析。

三、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详细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崇尚创新和个人创造力,人才是创意产业的核心和主体,而一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根植性则是培养和产生创意人才的沃土。除此之外,文化创意产业要发展, 还必须要有自己的市场, 市场对创意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消费能力,能激发创意企业的灵感、推动产品创新。在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我国古镇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优势时,必须与人才知识资源、社会文化底蕴、市场经济环境三方面相结合。

(一) 供货商的议价能力

供货商对于古镇文化创意产业而言,是除了自然景观、古镇建筑以外的提供各种文化娱乐项目的供应商。根据模型,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我国留存至今的古镇大多位于文化底蕴深厚但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地区(如山西平遥古镇、贺州黄姚古镇、云南束河古镇等),创意人才相对缺乏,技术壁垒、资金壁垒存在,而古镇文化创意产业的要素投入依赖于创意和技术,因此供应商并不多,其议价能力相对不弱。

(二)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古镇文化创意产业的购买者通常情况下自然是前往古镇旅行的游客。当然,游客还需分为散客和团客(旅行团组织的游客),散客因其购买力小,议价能力自然不强;而团客相对而言由于旅行社的规模性组织,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

(三) 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与预期现有企业对于进入者的反应情况。从我国古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新进入者的进入壁垒较高。这是因为:一方面,古镇文化创意产品的购买者对于自然禀赋要求较高。我国古镇旅游是依托浓厚的人文历史资源为积淀而发展的产业,区域特色历史文化的根植性决定了新进入者难以构成威胁。这就从文化知识资源的角度体现了古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古镇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和人力,投资回收期较长,并且具备一定开发风险。如影视基地、主题公园等都需要历经一定時期的投入和开发才能得以发展壮大。

(四) 替代品的威胁

两个处于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对于古镇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存在着大量的替代品:如动漫基地、儿童主题乐园、流行音乐节、博物馆等等。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内容的丰富性,同时现代知识经济产业对于文化创意越来越重视,上述替代品对于学生、文人、艺术家等人来说同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并且这些不依赖于我国地域性传统文化传承的替代品可能由于广泛分布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交通更加便捷、住宿更加方便,从而给我国古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

(五) 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我国古镇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内竞争不仅来自于各省市知名旅游景区,更来自于国外极具异域文化风情的神秘童话古堡、鲜花名人小镇、中世纪华美教堂等等。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愿意出国购买国外文化创意产品的国内消费者也越来越多,因而我国古镇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内竞争愈加来自于国外市场。

四、 结语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古镇文化创意产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规模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均较强,潜在竞争者的威胁不大,但替代品和行业内竞争较为激烈。因此,虽具备极其深厚的社会文化底蕴,存在一定潜在消费群体,并为很多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但古镇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却十分缺乏相关人才和广阔市场,竞争优势有待挖掘。

面对此种情况,在推动古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充分发挥当地传统产业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制造业的作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提高当地的市场化程度。②完善教育体系,加快高级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通过举办研讨会为创意人才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从而能更好地激发从业人员创新活力。③创意产品形式多元化,例如以塑造古镇形象品牌为目的的主题文化汇演、以拓展转化资源为模式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等。(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焦斌龙,焦志明.集聚度、根植性与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J].中国流通经济,2010(8):39-42.

[2]马倩,朱创业,谢川.古镇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走进四季人居,2012(6):66-67.

[3]石杰,司志浩.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作者:丁妍

古镇旅游文化创意论文 篇2:

国内外创意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摘要:为探讨文化创意旅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研究近15年国内外创意旅游文献并分析对比国内外创意旅游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创意旅游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概念、特征、产品、发展模式等方面;主要为文献回顾性的研究方法,以及结合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抽样的具体案例分析。本研科提出未来要重视创意旅游发展过程、创意旅游游客需求研究、创意旅游空间研究;丰富创意旅游研究方法等。

关键词:创意旅游;研究进展;研究启示

DOI:10.16315/j.stm.2015.02.00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意思维和创意人才成为各个经济体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近些年,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在国际舞台中发挥着着越来越多的时代价值,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创意产业为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创业率对供给和需求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文化,既是连接世界的纽带也是联系产业的媒介,而创意经济的文化内核和旅游业的文化属性使二者产生融合的可能性;在产业价值链上,创意产业处于价值链上游,属于高端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相互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将知识的原创性、变化性与内涵丰富的文化相融合,通过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出产业功能。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使得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连接成为必然。创意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国内外创意旅游的实践发展如火如荼,如新西兰的“新西兰创意之旅”,法国寻觅浪漫的“香水之旅”,加拿大亲近自然的“野郊之旅”,中国旅游演艺的文化盛宴“印象”系列等众多创意旅游新产品百花齐放。因此,关注创意旅游研究的发展,把握创意旅游发展趋势,对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中国旅游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创意旅游的起源

当今社会,发展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关键。旅游业作为新时期的朝阳产业,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当作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型产业,处于创意经济时代背景中的旅游业面临着严峻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资源环境的恶化、体验式经济的要求变化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等都驱使旅游业必须丢弃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上全新的市场化、信息化、多元化和生态友好型的发展道路。文化创意产业以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科学创意的策划实现对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布局,完成对传统行业的智慧升级;这种智慧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对于中国旅游业摆脱目前的粗放型发展瓶颈、完成由传统旅游业向新型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无疑是一剂良药。把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策划发展理念引入、融合到对传统旅游业的改造升级中,这种创意趋势刺激了创意旅游的出现。创意旅游产生的根源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来分析。从客观层面来看,创意旅游产生的外部环境是体验经济的风靡、文化产业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一代具有创造性的个体阶层的出现,它们都推动着创意旅游的发展和壮大。从主观层面来看,创意旅游兴起的内部因素有很多,如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推动、重视旅游产品体验效果的要求和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提高等。在消费时代,创意旅游是指植根文化,发挥人的创造性,通过创意策划的方式设计、营销、消费具有旅游创意符号的产品;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创意旅游产品的价值实现过程,这需要一系列的策划手段才能完成,策划业对创意旅游的兴起产生很大影响。

咨询策划产业是一门新兴产业,现代策划是指策划人通过对信息量的定位、把握处理和质的提炼升华,创造出庞大综合生产力的计议谋划。策划业把文化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基础、以创意的方法和技巧作为产业形成的手段、过程,这与创意旅游对于文化的依赖是相似的;其次,创意旅游和策划业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都必须通过创意才能实现;这些共通点使得策划业的发展理念能更好的为旅游业所用。国内创意旅游研究萌芽于21世纪初期,一些学者提出要在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营销中融入创意的理念,侧重强调创意思维在旅游业的运用和产品创新,即运用创意思维对旅游产品进行全方位策划,形成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催生出创意旅游的萌芽。

2.国外创意旅游的研究

2.1国外创意旅游概念研究

在体验消费时代,文化旅游产业中的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会引导他们把产品供应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经营者利用创意手段和过程,通过引导游客体验去完善自己,来创造新型的经济价值。从旅游发展模式来看,Richards等首次提出创意旅游的概念,认为创意旅游来源于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延伸,是通过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主动积极参与,选择度假目的的经验,为他们提供发展创意潜质的机会。从旅游者体验角度看,Smith认为创意旅游满足了旅游者对更丰富、有异议的经验的渴望,从这个角度看创意旅游和体验旅游很相似。Gauntlett认为创意旅游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运用创造性的方法帮助旅游者开发自我潜在的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定义是:创意旅游是一种通过为旅游者提供真实性的、可直接参与体验的旅游活动。Tan等通过对旅游者进行深入访谈获取一手资料,从旅游者的角度探索创意旅游中的创意体验本质。

2.2国外创意旅游研究对象

2.2.1创意旅游体验研究

旅游者的体验效果是旅游活动生命力的重要考察指标,创意旅游区别与其他旅游形式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对旅游者体验的重视性。Richards提出创意旅游概念的中心点是针对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通过深度参加当地社区当中,与当地居民展开文化互动过程中完成自身创造技能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Ihamki通过对“Geocaching”这一新型创意旅游形式的实证研究,分析“Geoeacher”这类人群在旅游体验中的表现、偏好和与目的地居民和同伴的关系,指出“Geocacher”促进了创意旅游服务和活动的发展。Ulrike等人引入创意阶层这一独特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这些挑战传统旅游者经验的群体是如何用科技去创造、重塑一个创意独特的旅游体验、把创意经验和旅游经验联系起来。Fernandes通过研究游客对旅游体验期望值的变化,要求旅游目的地提高旅游产品的创意值。

2.2.2创意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从宏观理论层面上来看,Richards认为创意旅游是文化旅游的延伸,是一种新的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创意旅游是对传统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的补充与完善,代表了未来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Korez介绍了创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指出通过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创意旅游发展在经济和环境发展中保持平衡,形成创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国外学者从综合层面关注文化创意旅游的文化效应、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把文化创意旅游当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发展新模式,强调创意旅游的可持续性。

2.2.3创意旅游实践研究

国外创意旅游具体实践研究方面,南非约翰内斯堡市中心艺术工作者通过创意加工的方式将一个破败的场所发展成一个大型艺术馆,成为非洲的艺术文化中心和城市旅游业的中流砥柱,吸引大量旅游者的到访。Jarabkova发现农村地区存在吸引创意阶层和旅游者到来的潜力,要把创意旅游当作以创意活动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分析。创意旅游目的地的传统文化保护也是值得关注的地方,如何在文化发展中把传统文化包装到旅游产品中的同时又尽量保持文化的真实性是旅游和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Aquino等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提出通过把艺术与社区旅游文化结合起来振兴社区旅游,提出要注意平衡各个利益体的利益分配,保护社区居民的利益。德国通过对传统老工业鲁尔区的创意改造升级,建造工业博物馆、修建公共游憩场所、增强老工业地区的综合游览价值等方式,塑造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品牌形象。Chris等通过研究日本豪斯登堡的旅游发展,指出作为一个面向国内和国际游客的娱乐休闲场所,要在旅游活动中真实的反映出土著民族文化。匈牙利的葡萄酒旅游发展历史悠久,通过联合酒庄定期举办一系列的葡萄酒活动,推广匈牙利的葡萄酒、塑造目的地的葡萄酒产地形象,在葡萄酒地区开展多种吸引游客直接参与的创新性活动,增强旅游者的创意体验。

3.国内创意旅游研究

在中国知网中以篇名“创意旅游”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相关期刊文章213篇。从得到的结果可以分析创意旅游研究的总体状况:2000年国内有关创意旅游研究的文章只有1篇,而从2007-2012年,国内的年发文数量最高达到56篇,如图1所示。

其中,国内关于创意旅游的核心期刊论文文章占8%,而会议和宣传报道类文章占26.8%。说明国内关于创意旅游的文章所刊载的期刊从整体上来说级别比较低,分布较散,高质量的文章不多,研究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如图2所示。

3.1国内创意旅游基础理论研究

3.1.1创意旅游相关概念辨析和研究

创意旅游和文化旅游,都是以文化内核为基本要素,但创意旅游在展示形式上要比传统旅游更为丰富。从产品内容来看,创意旅游是指以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创意性互动为核心要素的一项特殊旅游产品。从产业发展模式的角度来看,创意旅游是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锻造旅游产业链的一种全新旅游模式。从产业融合理论来看,创意旅游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必然结果。

3.1.2创意旅游特征研究

冯学刚等认为文化创意旅游具有较高的体验性、参与性、高附加值和高连带效应;同时它又有高流动性、依附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厉无畏认为创意旅游的特点是:强调对各类资源的多维化整合、对未来文化遗产的创造、对未来文化遗产的创造、对旅游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以及对区域整体价值的提升。

3.2国内创意旅游研究框架

3.2.1创意旅游产品研究

国内旅游者的研究重点偏向于如何增强旅游产品的创意性和文化内涵,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树立产品的相对市场竞争优势,以获取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研究者从产业融合角度、产品表现形态来关注创意旅游产品分类;要发挥人的创造思维力,如以RMP的事件型视角为切入点深刻研究创意旅游产品市场,重视产品科技含量的增加、文化内涵的提升、趣味性的加强、互动程度的提高以及产品独特性的展示。

3.2.2创意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发展创意旅游要根据资源内容的差异,以保护资源的原真性为前提形成不同的资源开发模式,如:农村民俗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模式,民族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模式、体育创意旅游模式;以延伸创意旅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效应为目标的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创意综合体;根据资源状况的发展阶段形成创意旅游多元价值提升模式以及后续的模式创新路径优化;创意旅游商品市场运行模式。在创意旅游发展模式的具体案例研究中,嘉兴的江南古镇特色文化型、节能环保主题公园型、旅游商品创意型3种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模式,重庆构建旅游创意园区等反映出目前国内创意旅游发展实践模式呈多样化特征。

3.2.3创意旅游对策研究

旅游资源、地理区位、人才培养、政府政策、营销方式等是影响创意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完善基础支撑设施建设、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等;根据旅游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从具体区域层面来看,研究者先通过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创意旅游资源、创意旅游开发、和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再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从创意旅游产品角度来看,要加大旅游商品创意优化、挖掘创意旅游市场消费需求、增强旅游科技创新和完善旅游产品创新营销方式以及强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从创意旅游发展过程来看,一定要做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从旅游资源价值转化、提升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创意手段完成旅游资源的创意转化,实现旅游多元价值提升。

3.2.4创意旅游目的地研究

曾琪洁等对上海世博会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出旅游者对文化创意旅游需求呈现出多元性、娱乐性、符号性、实用性和虚拟性体验的趋势。王凯等构建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对北京798艺术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798艺术区内游客满意度指数最大的旅游活动阶段为体验阶段。陈淑兰提出创意旅游度概念,对河南省的10个代表性景区进行了创意度的计算,发现河南省创意旅游发展水平较低。姚慧丽构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聚类分析法将江苏省13个城市按照各自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分成三组。

4.国内外创意旅游研究对比及简评

4.1概念的对比

目前,国内外关于创意旅游的概念界定,总体可分为3类:从产业融合角度来看创意旅游是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结果;从旅游业发展趋势角度认为创意旅游是文化旅游的延伸、是一种将创意产业的发展思维、模式应用于旅游业而形成的更高级别的旅游发展模式;从产品内容角度认为创意旅游是一种旅游产品。其中,国外学者、政府从一个纵向的角度理解创意旅游,认为创意旅游是对传统文化旅游的延伸,也是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另一种模式,强调创意旅游内涵中的文化属性以及主客互动过程和结果。国内学者、专家秉持实证主义研究精神对具体实践、案例中的创意旅游表现进行理论提炼,部分研究人员的观点是:创意旅游是一种高级旅游产品,是顺应经济环境变化和游客需求而出现的新产品,这种认识只看到了创意旅游活动过程中游客对具有创意符合价值的旅游产品的消费,忽视了创意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与传统旅游业的继承、发展、再创造的关系,是片面的、不完整的;部分学者则认为创意旅游是一种引入创意思维指导、策划来指导旅游业的发展、进步,有别于传统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这种认识既阐明了创意旅游兴起的源头,又看到了创意旅游与传统旅游的联系,全面把握了创意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活动而产生的整个来龙去脉,强调创意旅游的文化、创意属性,如表1所示。

4.2研究对象的比较

从地理区域上来看,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创意旅游研究案例都集中在经济、科技比较发达的地区和文化资源特色比较突出的地方;其中,国内学者倾向于选取资源综合价值高的地区为研究对象,国外学者偏好选择资源特色比较明显的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内有关文化创意旅游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多以城市为单位,而国外是把一个具体景点当作研究对象,即国内研究对象地理空间尺度比国外大;国内创意旅游研究重视对创意旅游实践的总结、提炼,国外创意旅游研究注重对创意旅游实践的演绎、细化分析。

4.3研究视角的比较

从文化创意旅游的作用来看,国内研究者们习惯从创意旅游的功能和效应方面来谈发展创意旅游的巨大价值和作用,主要集中在创意旅游对城市功能升级和特色化的转型升级、旅游业经济和产品结构优化等方面,重视创意旅游的物质意义。国外研究者重视创意旅游的综合价值,从旅游者需求角度和创意旅游与传统文化旅游的承接上分析创意旅游概念,注重旅游者在创意旅游中的体验效果,强调社区居民利益和地方文化的保护,重视创意旅游的精神意义。

5.研究启示

从以上对创意旅游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创意旅游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创意旅游发展速度快、潜力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整体来看,创意旅游发展历史较短,目前的研究还停留在对创意旅游的认识和描述阶段,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强的、操作性大的发展建议和策略来满足创意旅游实践发展的需求,对创意旅游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综合国内外创意旅游研究成果和实践发展现状,本研究认为对创意旅游后续研究可以从研究理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丰富。

第一,文化创意旅游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界定。目前,国内外学者、专家、政府对创意旅游的概念认识和表述各持己见,尚未统一。如何进一步准确地定义创意旅游的内涵,从文化、创意、旅游和产业的层面对创意旅游的外延进行界定,开展深层次的研究,丰富创意旅游研究体系,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创意旅游发展过程研究。关注创意旅游发展背景、发展趋势和发展路径等;从整体上把握创意旅游发展在各个阶段的特征,以全球化视野对国内外对于具有代表性的创意旅游案例进行对比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创意旅游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注重吸收国外研究成果;大力推进与国外文化协会、旅游机构的国际合作、交流,结合本国发展实践和现状、学习国外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创意旅游地发展模式,提升中国创意旅游发展水平。

第三,创意旅游空间聚集地管理研究。不同区域创意旅游发展的地理环境要素、产业政策、文化资源禀赋不尽相同,创意旅游地的发展模式和特征也必然不同,要因地制宜、加强创意旅游地发展的利益主体特征、利益平衡和利益需求的研究,形成良性的创意旅游地管理模式,增强创意旅游地发展的优化途径研究。

第四,创意旅游游客研究。深入理解旅游者的市场消费偏好和特性、把握旅游者的核心需求,加强游客动机、感知、满意度以及文化创意阶层相关研究。

第五,丰富创意旅游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使用上,做到定性与定量方法和模型的有效结合,尤其是在进行创意旅游价值研究过程中。通过发展创意旅游来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内需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共同选择,而目前文献只是定性地说明创意旅游的功能,如何采用定量模型研究创意旅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直观的表现创意旅游的价值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作者:徐静 周彬 王璐璐 范玢

古镇旅游文化创意论文 篇3:

常德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摘 要:近年来,常德市提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名城建设,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市支柱产业建设培育。对常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常德市;SWOT分析;创意经济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常德市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常德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课题成果。

创意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文化创意产业从20世纪中叶以来,就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其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增加了城市就业,改善城市环境,繁荣城市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常德市也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提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名城建设。

一、常德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SWOT分析

SWOT是通过分析评估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而得出结论,确定对象所将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进而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1.深厚的文化资源

常德是湘西北的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遍布,如中国最早的城市城头山遗址、中国国家级4A级风景名胜区桃花源、千年佛教圣地夹山寺、湖南屋脊壶瓶山、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中国常德诗墙”,其还是著名的抗日战役常德会战的所在地。历史文人屈原、陶渊明、刘禹锡都曾在此寓居或游历,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老一辈革命家林伯渠、著名文学家丁玲、史学家翦伯赞都诞生于常德。常德丝弦、桃源木雕和桃源刺绣等民间民俗、美术等都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这些资源优势有利于转化为产业优势。

2.良好的城市形象

良好的城市形象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常德市具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首届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等称号。在三改四化之后,城市形象不断稳步提升,许多国家型的品牌入驻,会吸引更多公司来投资创业。

3.文创集聚规模初步形成

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发展,常德逐渐形成了“文化+旅游”的欢乐水世界、桃花源古镇、桃花源景区的开园,“文化+城建”的大小河街、穿紫河演艺线、老西门商业文化街的复建,“文化+体育”的柳叶湖国际马拉松赛事的文创集聚规模。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缺乏专业的文创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其核心就是人才,创意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核心动力并保驾护航。而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中,产学研的人才正处于教育改革和探索阶段,具有创意、策划、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是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的普遍待解决的问题,常德市也不例外。专业的文创人才问题不解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2.没有鲜明的产业主体驱动,竞争力缺乏

以湖南长沙为例,长沙以湖南广电各类电视节目、优秀媒体艺术产品加速推动各类文创产业的崛起,并在201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权威评选入选“媒体艺术之都”。统计到2016年,长沙市文创企业就达到12815家,提供就业岗位61个,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达2581.4亿元,占同年长沙市GDP比重的8.7%,并在2017年成立了国家级长沙天心文化产业示范园。常德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暂无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带动,整体竞争力缺乏。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y)

1.常德市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扶持态度

2012年,常德市政府明确提出立足当地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娱演艺业、广播影视业、数字动漫业等10大文化产业,并出台了《常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等文件。2015年,常德市把文化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提出把常德建设成为国内外的文化旅游知名目的地。当年7月,提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名城的建设。

2.强劲的文化市场

据统计,2015年间,常德旅游综合收入276.09亿元,累计接待游客3641.85万人次,旅游收入占当年GDP的10.1%;其中2013—2015年,常德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由61.2亿元增加到81.3亿元,占GDP比重由2.7%增加至3%,文化企业增至99家。

(四)威胁分析(Threat)

1.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基础薄弱

由于文化的不可复制性,每个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能完全照搬别的城市的研究成果,而文化创意产业在常德市的兴起发展时间较短,文化创意的发展还在进一步规划,缺乏有全国或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团,理论研究的相应基础是薄弱的。

2.区位优势不明显

常德地处湘西北,不在湖南省长株潭核心经济圈内,虽然随着国家重要八纵八横的交通枢纽高铁工程建设未来得到改善,但短时间内,交通情况得不到改善,交通的不便利也制约了发展。相应的新创意、新理念、新思潮等交流活动、有实力的集团经验不能及时接收。

3.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从生产经营的方式看,常德市文化创意产业仍以传统的文化模式为主,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文化企业数量较少,这也是全国绝对多数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二、基于常德市文化创意产业SWOT分析结果的

发展对策

通过对常德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SWOT分析,得出常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如下:

第一,政府引导和企业自主发展结合。通过政府的统筹如优惠的政策、优化公共体系等引导和推动本市的文创产业发展,而企业便以市场为标杆,在自由的市场竞争与运作中,形成产业的集聚。

第二,以城市建设、产业园发展为中心,联动周边发展。在“文化+城建”基础上,升级改造城市历史空间,继续打造以老西门为美学价值的消费文化、以桃花源为人文价值的旅游文化、以城头山为历史价值的博物馆文化等深化特色。

第三,打造常德市文化IP,增强文化竞争核心实力。常德市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将这些文化资源进行筛选,打造一个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文化IP,并要避免其价值变得简单化、浅显化的风险,失去历史IP应有的“灵晕”和“光环”。

第四,研发城市礼物——文创产品。当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器物、服饰、空间、设计、收藏、娱乐、学习等各环节都有着富有美感的文创用品时,文化产业自然也就繁荣发展了。如故宫文创产品的成功,打开了巨大的文创消费市场。所以,需设计团队对常德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与转化,研发常德自己的城市礼物,成为自己的创意资本。

第五,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软实力。制定可行性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各地人才来常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举办各类艺术设计展览,打造交流平台,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与常德本市的本科、职业院校合作,提出高等院校与文化创意企业联合培养创意人才。

三、结语

从全球范围看,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分析现状、整合资源、优化运行等发展分析现状与策略的提出,可帮助常德市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梅.中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蒋三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3]李昕.创意产业发展与提升城市竞争力[J].学术论坛,2010,(09).

作者单位:

湖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作者:徐俏楠

上一篇:安全知识演讲稿(精选2篇)下一篇:教师个人读书计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