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医院护理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每年8月的第1个星期,是“世界母乳喂养周”。随着宣传的下断深入,母乳喂养越来越受重视,但由此也引出了一些新问题,比较突出的便是“奶水不足”。虽然医学专家在不断地告知人们:99%的母亲都有足够的母乳喂养自己的宝宝,但在初为人母者中却有半数以上声称“奶水不足”,以致不得不采用“奶粉+母乳”的混合喂养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妇产医院护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妇产医院护理论文 篇1:

妇产医院门诊护理干预对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妇产医院门诊护理干预对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至2012年接收的孕妇98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情况和分娩方式。结果:对焦虑情况的比较,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然分娩率方面的比较,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在剖宫产率方面的比较,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分娩方式;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不断上升,除了因剖宫产的适应症不断扩大以外,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多数女性害怕自然分娩带来的疼痛,而选择剖宫产。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本文就护理干预在孕妇选择分娩方式中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妇产医院门诊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收的孕妇98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7.8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6周。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产妇,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嘱产妇保持充足的睡眠,多食高钙、高纤维、低盐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设立专门的咨询门诊,为产妇提供各种咨询,可由专业的医师产妇讲解必要的分娩知识、产程以及疼痛原因等,使产妇掌握减轻分娩疼痛的方法以及如何配合助产师顺利完成分娩,更主要的是为产妇讲解自然分娩的好处,即安全、损伤小、恢复快,而剖宫产有较多的禁忌症,并且会增加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等,以提高她们自然分娩的期待。②心理干预:临床上产妇会因为临产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尤其是初产妇,焦虑状况更加严重,护士应主动与产妇进行交谈,分散紧张焦虑的情绪,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增加她们的信任感。③行为干预:可以通过播放轻音乐的方式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并指导产妇做深呼吸和肌肉放松训练,肌肉放松训练包括引导产妇慢慢收缩腹部肌肉,维持3~5s,体验分娩时肌肉收缩的感觉,再慢慢放松腹部肌肉3~5s,体验宫口全开时的感觉。

1.3观察指标 对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焦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焦虑情况采用SAS量表对患者入院前以及护理后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严重。

2 结果

2.1对两组产妇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焦虑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在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剖宫产是解决高危妊娠和难产的有效手段,但因为是手术,因而同样存在的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等不利影响,并且对母体的损伤较大,且产后恢复的时间较长,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术后会产生大出血、腹腔感染、肠黏连等多种并发症,而自然分娩时一个纯生理过程,了解并接受過妊娠及分娩相关知识并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产妇,大多能顺利进行自然分娩,且自然分娩的产妇不需要受麻醉和手术的风险,术后出血少,身体恢复较快,对胎儿也具有有利影响。通过本组资料可以看出,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明显减低了产妇的焦虑情绪,并同时提高了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有效降低了剖宫产率,因此临床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手段加强对产妇的护理干预,对降低我国的剖宫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于秀梅,翟旭霞,许肖云.全程护理模式在分娩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1,33(12):3341-3342.

[2] 黄晶珍,雷俊.剖宫产率上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6):574.

作者:汪梅英

妇产医院护理论文 篇2:

“奶水不足”假象多

每年8月的第1个星期,是“世界母乳喂养周”。随着宣传的下断深入,母乳喂养越来越受重视,但由此也引出了一些新问题,比较突出的便是“奶水不足”。虽然医学专家在不断地告知人们:99%的母亲都有足够的母乳喂养自己的宝宝,但在初为人母者中却有半数以上声称“奶水不足”,以致不得不采用“奶粉+母乳”的混合喂养方式。个中原因何在?难道真如一些媒体的文章所说,现代年轻的妈妈们由于心理压力大,不正确地佩戴文胸或是过分拒绝脂肪导致营养不良等原因,造成了奶水不够?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和北京妇产医院护理部主任王立新说,不存在什么“奶水不足”的问题,关键是要采取正确的喂养方式。

“奶水不足”的困惑

妈妈们总是主观地认为孩子吃不饱,这才是造成她们“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王立新主任说,婴儿刚出生,胃只有乒乓球那么大,母亲的初乳是足够的,如果一开始就给孩子喂奶粉,很可能造成孩子产生“乳头错觉”,最后不认妈妈的奶。

所有的宣传都在强调要对母乳喂养有信心,但这种信心必须建立在具备相关的哺育知识的基础上。否则,只要孩子一哭闹,这种信心就会彻底坍塌。事实上,婴儿出生以后,妈妈经常会想:“我的奶水究竟够不够,怎样才知道孩子吃饱了?”这些困惑来源于很多的假象,专家为我们理解这些表面现象进行了引导。

假象一

一开始母乳还是够吃的,但是过了几天孩子总是哭闹,好像没吃饱。

释疑

婴儿出生后的7天、10天、45天到90天,会出现快速生长期,容易饥饿,这时母乳可能显得不太充足,但并非母乳减少,而是因为孩子吃得多了。这就要求妈妈每天要多喂几次孩子,随着宝宝吸吮次数的增多,母乳的量也会相应增长。

假象二

别的妈妈奶水比我多。

释疑

因为生理构造的不同,每一个妈妈乳汁的量是不一样的。你可能比不上别人,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却是足够的。这就是母婴间的“默契”,乳汁分泌量与孩子的需求成正比关系。

假象三

我的奶水很稀,不像有的人又白又稠,挤出来好像上面有一层油似的。

释疑

孩子前10分钟吃的奶都属于前奶,比较稀,水分较多。之后的奶称为后奶,富含脂肪,呈乳白色。所以,母乳喂养提倡一侧乳房要给宝宝吮吸二三十分钟,如果换得太快,孩子会总是吃不着营养丰富的后奶。

假象四

孩子将我的乳头都吮破了,奶水肯定不够吃。

释疑

喂养姿势很重要。婴儿和母亲的腹部要贴在一起,孩子的下巴要紧贴母亲乳房,而且一定要吸到乳晕;上面露出的乳晕要比下面多,因为分泌乳汁的乳窦是在乳晕的下方,孩子光含住乳头肯定很难吸到奶,而且容易将乳头吸破。

假象五

孩子没吃两口奶就睡着了,睡一小会儿又醒了,又要吃。

释疑

婴儿吃一会儿奶就睡着,其实并不是真正睡着了,而是累了在打瞌睡,往往要吃一会睡一会,反复两三次才能真正吃饱。

科学判断奶水是否足够

专家指出,一旦产妇受到“奶水不足”的假象影响,过早地给孩子添加奶粉,那么这种假象就会变成事实。乳汁的分泌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孩子吸吮得越多分泌就越多。为了彻底消除妈妈们的困惑,需要制订一些指标来帮助她们判断母乳量是否充足。首先,新生儿如果是纯母乳喂养(不喝水),每天小便能够达到6次或者更多,母乳的量就是没有问题的;另一个是在孩子满月后,体重能增长0.5千克,就更没有问题了。

作者:心 言

妇产医院护理论文 篇3:

李瑞鑫:最爱那一抹母婴的颜色

李瑞鑫(1928年12月~2021年6月),男,河南人,1948年11月参加工作,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京市卫生局办事员、北京妇产医院总务科长、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曾荣获北京市从事卫生事业基本建设工作三十年表彰证书、全国卫生系统卫生计财岗位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曾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李瑞鑫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致力于培养卫生人才,专注于医院后勤管理,为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2021年3月底,记者前往李瑞鑫家采访,耄耋之年的李瑞鑫精神矍铄,提起往事来如数家珍。2021年6月6日,李瑞鑫在睡梦中安然离世,这位93岁的老党员走完了他无悔奉献的一生。

尽心竭力为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妇幼卫生事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51年,李瑞鑫进入卫生系统工作,被分配到刚成立的北京市医士学校。

为贯彻“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学校制定了初步的教学大纲,确立了具体的教学培养方式。“当时,我们学习苏联的教学经验,开设了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也设立了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临床课程,还开展了各学科的教学实验。”李瑞鑫回忆道。

1951年9月,学校第一期班招了40名学生,李瑞鑫成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可不要小看这一个班。解放初期,医务人员非常紧缺,这些学生寄托着我们的希望,将来要担起重要的责任呀。”李瑞鑫说。

1952年,学校的招生规模增加了一倍。1953年,学校招收了一批来自西藏的学生,同时还有一批来自越南、朝鲜的留学生。在这几年中,李瑞鑫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学生身上:怕学生不认识来学校的路,他亲自到保定去接;怕藏族学生吃不惯学校的饭菜,他拿着粮票去民委拉青稞……

尽管每天早出晚归,劳神操心,但学生们的表现让李瑞鑫很欣慰:来自西藏的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当地的卫生骨干;留学生回国后立即投入救治一线;北京的学生有不少考入高等医学院校接受本科、研究生教育,成为术有专攻、颇有建树的专家教授……

后勤岗位的“大总管”

1958年,李瑞鑫被调往北京妇产医院,负责医院的后勤工作。“后勤工作特别重要,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以医疗服务为中心。”李瑞鑫说。

医院的医疗护理服务离不开水、电、气等基本保障。冬季供暖后,室内温度达到20度,但李瑞鑫觉得,在产房、手术室、婴儿室等场所,这个温度是不够的。他加班加点,带领职工建成了双路供电和双路供暖。为了保证用水充足,他在楼顶上建了一个蓄水池,又在院里打了一口井,此后,医院再也不怕停水停电了。手术室的护士长称赞说:“你是真心实意为我们临床着想的人。”

建院初期,医院有两台内燃回火管式蒸汽锅炉,三台火燃式供暖锅炉,全部是烧煤锅炉。每天早上缓火时,烟囱里冒出滚滚黑烟,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了大量能源。为改变这种情况,1962年,李瑞鑫和同事们一起研究,重新设计了烟道,还将锅炉炉条提高了35厘米,大大提升了锅炉的燃烧效率,再配合摸索出的“旺火清炉,定时上水”的方法,每月的耗煤量由原先的120噸减少为80吨。

1973年,李瑞鑫又和后勤职工一起想办法让锅炉用煤二次燃烧,不但更加节煤节气,锅炉房里再也看不到黑烟了。这次工作的创新成果吸引了很多家医院前来参观学习,他还受邀在东城区消烟除尘大会上介绍锅炉改装的经验,得到北京市消烟除尘办公室的表扬。

在北京妇产医院工作了30多年,李瑞鑫从没离开过后勤工作岗位。1959年,李瑞鑫受邀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群英会。在会上,北京妇产医院院长林巧稚给他戴上了大红花。这一幕,成为李瑞鑫一生的骄傲。

“我把全部激情和智慧都献给了妇产医院”

离休后,李瑞鑫仍然十分关心妇产医院的发展。在筹建妇产医院新院区以及老院区的装修改造中,他积极出谋划策,并建议老院区的主体颜色保留建院时期的淡粉色。“粉色是属于母婴的颜色,温馨、明快,象征着妇幼卫生事业蓬勃的生机与希望。”最终,这条建议被采纳。

2020年,医院完成党支部换届改选,92岁高龄的李瑞鑫当选离休联合党支部书记。他经常回到医院,与青年员工分享自己几十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他还非常关注职工们的日常生活,医护人员的夜班饭做得好不好,准备得怎么样,他一直放在心上。“营养科一定要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保证夜班人员吃到热腾腾的饭菜。”

李瑞鑫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参与了北京妇产医院的建设,看到了中国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他深情地说:“我对妇产医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着特殊的感情。这里是我为实现革命理想扎根最久、用心最专、时间最长、感情最深的地方,我把全部的激情和智慧都献给了妇产医院。”

作者:刘雪姣 曹晓晨

上一篇: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会计电算化实训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