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篮球运动体育文化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校园篮球运动体育文化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校园篮球运动体育文化论文 篇1:

浅析篮球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内容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日益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加关注身体的健康状况,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体育运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帮助人们获得强健的体魄,因此,体育运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项目和运动形式在各大高校内的广泛开展,使得其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体育文化。

关键词:篮球运动 体育文化 校园

1.篮球运动概述

篮球运动是在特定规则的限制下,将球投进对方球篮得分,并阻止对方获球或得分的一项集体性运动项目。其最初就是作为一项体育教学内容出现的,为解决学生因天气寒冷不想上体育课的问题而发明的一项室内体育运动项目。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其从最初的游行逐步发展成为一项老少皆宜的体育项目,深受各个年龄层的喜爱,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完整的竞赛体系,包括专项的身体素质、技、战术和规则、裁判法等内容。

2.篮球运动在学校的普及情况

篮球运动在学校中的普及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校园篮球场地基础设施基础建设情况分析;我县各高中约有30个室外篮球场地和12个室内篮球场地。完善的篮球场地设施基础建设是进行篮球运动的必备条件之一,随处可见的篮球场地为学生进行篮球运动提供了基本条件,使学生在选择运动项目时更容易倾向于篮球运动。有无篮球场地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进行篮球运动。更过的场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篮球运动,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授课,方便课程的安排。让篮球更加的普及。也对举办篮球比赛提供了便利,使得篮球氛围变得浓重,对学校的整理篮球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2)篮球師资力量分析通过访谈得知,各学校有篮球专业毕业生6人,其他老师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篮球专业培训,各校至少每周安排2节体育课,其中篮球为体育课选修科目,大概有百分之40的学生选择篮球课程,在诸多的课程中篮球课的选修比重为第一,说明了篮球在学生中的普及越来越高。其中篮球专业教师约占体育教师总人数的1/5,篮球运动的课堂教学时学生获取篮球知识技能最直接的方式,师资力量的完善是篮球运普及最直接、快速的方式。教师在授课时认真严谨,使得学生篮球课水平整体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为必修课,每周两节课。教师对体育专业的要求更高。还有篮球的专项选修课,主要以练习技能培养篮球裁判为主。

(3)学生课外体育运动中篮球运动的参与情况分析通过访谈了解到约60%男生在选择课外体育运动的时候会选择篮球运动,约20%女生在选择课外体育运动的时候会选择篮球运动,参加篮球运动的学生主要由于兴趣爱好、缓解学习压力以及锻炼身体这几个方面。其中大部分学生主要以锻炼身体为主。大部分学生一般每个星期进行2-3次篮球运动,其主要是和同学一起进行篮球运动。学生选择篮球运动的时间主要来根据自己的休闲空余时间来进行。一般运动时间在2个小时左右。

3.校园体育文化对篮球运动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可以带动大部分的学生加入到体育运动的队伍中,而篮球运动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形式多样、便于开展以及极高的趣味性使得篮球运动的魅力展现无遗,使得学生在进行篮球运动时获得极大的运动乐趣。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为篮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参加篮球运动的人越多,那么学校在开展组织各种篮球赛事的时候就会得到学生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使得篮球赛事的开展能够顺利进行。

篮球运动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统一,两者之间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篮球运动的普及与推广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通过积极开展篮球运动不仅能帮助学校完善基础的体育设施,增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力量,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其业余生活,形式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校建立完善的体育制度,使得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然而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篮球运动的发展,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了篮球运动当中,各种校园篮球运动的组织增加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了解,提高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为篮球运动在校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篮球运动其独有的特点使得其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篮球运动的发展和普及也离不开校园体育文化的不断建设,因此,篮球运动和校园体育文化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是一种共同发展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扬.篮球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内蒙古体育科技(季刊),2012(03).

[2]陆嘉磊.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8).

[3]陈东亮,周文凯.篮球文化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J].科教导刊,2011(03).

(作者单位:浙江永嘉县碧莲中学)

作者:陈苗苗

校园篮球运动体育文化论文 篇2:

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运动能力素养的培养

【摘 要】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文以“运动能力”为切入点,从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学习体育运动技能、制订锻炼计划并学会评价锻炼效果、了解体育赛事,学会体育欣赏等几个方面,从高中体育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具体的一些做法,以期能对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有一定启发作用。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运动能力;核心素养;培养

一、高中体育学生运动能力素养的含义及达成目标

(一)含义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

(二)达成的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動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活动,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掌握和运用选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独立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做出合理评价。

3.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素养的途径

(一)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体育运动知识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有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运动项目相关理论知识两个方面。内容涉及体育的概述、健康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状况,该运动项目特点以及该运动项目的欣赏方法;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国内外体育名人故事以及轶闻趣事;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介绍;活动的组织开展及方法等等。体育运动知识内容丰富,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全部教授给学生,但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理解、掌握并运用这些知识来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则是每个高中体育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利用由于雨雪天、雾霾天等恶劣天气条件,不能在室外开展正常体育教学的时候,给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知识的教学,如:对学生进行运动保健知识、运动伤害及预防处理等,在每一个模块开始前对该运动项目的起源及发展趋势,以及该项目目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运动员的介绍,在教授一些普及性运动项目时给学生介绍基本的裁判知识,在学校及班级开展体育活动和运动会前教学生懂得如何去组织。

目前校园足球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笔者见到所在区域的几所高中学校2014—2015学年的校园足球班级联赛中,是老师带着一批学生在组织和策划比赛,到2015—2016学年老师已然退到幕后,由一批学生在策划和安排,比赛中所有的裁判及工作人员均由学生担任,老师只起到指导和监管作用。学生不仅是运动的参与者更是活动的组织者,看似简单的角色转换,它对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体育运动知识的传授,发展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素养。

(二)学体育运动技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本课程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从这一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运动技能是学生运动能力素养的核心,是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高中体育阶段学生已学习了多种基本运动技能,我们应充分尊重高中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促进他们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发展运动能力,提高体育核心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利用球类项目,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球类运动集健身、娱乐、竞争等于一体,是学生非常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通过参加球类运动,可以充分展现人的速度、耐力、灵敏、力量和柔韧等体能,对于培养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拼搏向上、勇敢顽强、灵活机智等良好心理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笔者所在区域大多数高中学校开展的球类项目主要以三大球为主,其中又以篮球和足球为最多,排球相对较少。高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实行模块教学,绝大多数学生从高一开始一直到高三都选择了同一球类的模块进行学习,笔者所在区每年都要开展区级校园足球联赛和校园篮球联赛,所在学校也相应地开展了校园班级联赛,由于普及和提高工作的落实,温江中学女子足球队参加全国比赛先后荣获二、三名,参加省市比赛更是获奖无数,温江中学男子篮球队参加省市比赛也屡创佳绩。借助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精神,笔者所在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正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成功是成功之母”,学生对喜欢运动项目的学习,必然会促进对该项目运动技能提高,对发展其体育核心素养有很好的帮助,为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利用体操项目,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体操动作的最大特点是“人为设计性”。体操动作千变万化并具有一定艺术性,它要求动作舒展大方和优美,讲究身体姿态和造型,并使全身大、小关节都得到充分发展,促进身体各部分骨骼、肌肉协调发展。通过体操练习可以满足学生对形体美的需求,塑造学生正确、健美的形体姿态,锻炼学生心理能力,对提高学生节奏感和音乐素养,培养审美意识,陶冶美的情操有其他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中体操项目内容较多,有器械体操、健美操、舞蹈、街舞、瑜伽等,各项目锻炼的方式虽有不同,但锻炼价值却有相近之处。笔者原来所在学校女生选择健美操、舞蹈、瑜伽、街舞模块的较多,男生选择器械体操和街舞的较多,学习中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学,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中也相辅相成地开展,力图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成套的体操、健美操或舞蹈动作,或掌握健美运动的练习手段和方法。笔者在学校教学时经常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锦标赛等大型赛事中的完美表演,同时向学生介绍体操规则、评分方法,既让学生学习了体操知识,又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从而发展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3.利用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分类多,武术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并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等功能,它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对培养学生朝气蓬勃、勇敢顽强和优良的武德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众多的中国武术大师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教学资源极其丰富,笔者曾看到一堂武术课,老师以“东亚病夫”的耻辱让学生牢记历史,然后以我们伟大武术家的故事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培养了学生爱国的情怀。

4.利用田径项目,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田径被喻为运动之母,是走、跑、跳、投、跨等体育基本动作为锻炼目的的体育项目,除一些特殊的体育项目以外,大多数体育运动都是由这些基本动作演变而来的,也就是说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的基础,从体育运动的发展来看田径运动的地位无可替代。进行田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心肺,还可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弹跳力等,因为涉及体育锻炼最基础的动作,所以田径运动是所有运动的必修课,高中体育模块教学中,田径是两个必修模块之一。田径与球类运动相比较为枯燥,教学中应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注重相关学科知识与田径教学的渗透,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田径学习的热情,以形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田径包含的项目众多,不同的项目也具有不同的锻炼价值,我们要充分加以利用,如,在跑的项目中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战胜自我的意志品质,在跳跃项目中让学生体会身体离开地面瞬间腾空的感觉,发展时空感,培养向自我挑战的精神,在投掷项目中让学生体会到“超越器械”“最后用力”的感觉,让学生展现力量和技巧的机会,感受到人体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发展学生运动素养。

5.利用新兴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

新兴体育项目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系列六的内容,新兴体育项目是指在国际上比较流行,国内开展不久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是对传统运动项目的有益补充,诚然传统运动项目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运动项目并不能完全满足高中学生对时尚的追求,学校也不应该在新兴事物蓬勃发展的今天,限制青少年的视野,禁锢他们的发挥创造力的空间。笔者统计区域所在的高中学校,凡开设了新兴体育项目模块的几乎完全爆满,可见学生对此的热爱程度。适当引入适合学校开展、学校有能力开展的时尚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补充传统运动项目并与之相得益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运动能力的素养,形成时尚的校园运动文化氛围,使校园更加焕发勃勃生机。

(三)制訂锻炼计划并学会评价锻炼效果

锻炼计划能保证身体锻炼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克服体育锻炼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便更充分运用时间,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取得预期效果。体育锻炼要注意系统性,要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加大运动负荷,从低到高、有层次、有系统地进行,锻炼计划恰恰能起到这种作用。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体育理解的加深,逐步从单纯追求兴趣,向追求锻炼的实效性转化。因此,制订锻炼计划,对于结合自身特点,合理安排锻炼内容具有指导作用。笔者所在区域的一所高中学校有一位老师每年指导所教班级学生制订个人的锻炼计划,并时常督促学生认真实施,学生在老师的督促下不仅逐步完善了锻炼计划,而且还学会了如何简单的评价自己锻炼的效果。这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了解体育赛事,学会体育欣赏

国内外体育赛事众多,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去了解和选择自己喜欢的赛事并加以关注,教师也可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校的广播、黑板报等向学生介绍近段时间重大的体育赛事。体育项目多种多样,学生不可能了解全部项目,但学会欣赏体育运动却是多数学生能够做到的,体育欣赏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欣赏体育表演和比赛还能陶冶情操,得到积极性的休息,在体育欣赏的过程中了解到该项目的方法、裁判规则等还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体育知识。关注体育赛事,学会体育欣赏对学生体育素养、文化素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非常大的帮助,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加以关注。

综上所述,学科核心素养这一名词固然较“新”,但其实具体的作法我们早已经在践行,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表述的课程性质、四个基本理念、四个基本特征等内容,都是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在当前社会大背景下,体育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体育素养,提高个人核心素养,让他们在体育活动和以后的社会活动中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敲定》[M].京城教育圈, 2016.

[2]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3]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参考书[M].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陈培林 易红

校园篮球运动体育文化论文 篇3:

篮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

[摘要]篮球运动在校园体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的集体意识、拼搏精神以及公平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符合当前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标准,是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篮球运动;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211

1篮球文化的分析

11文化的传承性

篮球是一种团队竞技类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努力拼搏、挑战自我的平台,在竞技中不断磨炼自身意志,强健自身体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逐渐积累,传承给一代又一代热爱篮球的人。

12集体精神与荣誉感

篮球作为一种团队合作项目,运动员的拼搏与努力不单单是个人的,也是一个集体的,单单一个人是不可能赢得比赛的,因此,组织学生参加篮球比赛也可以强化集体精神与奉献精神,为了集体荣誉可以无私地奉献自己,努力拼搏,在每一个胜利背后都有整个团队的汗水,不管是教练的指导,还是运动员的努力,以及场边拉拉队的鼓励都是一个团队胜利的要素,这也是篮球文化的核心部分。

2校园体育文化以及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是通过体育而获得的一种精神上的和身体上的充实,而体育文化的产生也是具有条件的,体育文化的产生需要相应的环境和文化创造主体,以及不断地积累,这种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核心,可以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校园体育文化中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对于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质有着极大的帮助。

高校中体育文化随着时间的传承丰富多彩,对于学生的有很大的影响,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精神作用,体育精神对于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不管是什么运动集体荣誉感的传播极大地影响着每一位同学,小到热爱母校,大到热爱国家,会给每一位学生带来积极进取和努力拼搏的顽强精神。

(2)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规范,体育精神中公平、公正、竞争的精神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的道德建设有着很大的帮助,促进培养学生公平竞争与基本的做人守则。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拓展学生素质,体育文化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校中学习的是专业知识,而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比如在篮球项目的运动中不仅仅只是自己不断地练习,还需要学生不断地学习新技术,这个过程包括向陌生人学习,以及其他同学的交流和合作,极大地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拓宽自己的交际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4)具有极大的娱乐作用,学生在学校枯燥的学习中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缓解学习压力,校园体育文化丰富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锻炼,在锻炼的同时娱乐身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篮球运动对高校体育文化影响

(1)篮球运动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篮球运动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篮球设施的建设也促进了其他体育设施的建设,篮球运动的开展就需要一系列的体育设施建设,极大地丰富了校园体育设施的建设,篮球运动如果没有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校需要建设高标准的场地与基础设施。

(2)篮球运动也拉动了体育消费,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篮球运动中,而参与篮球运动需要一定的体育装备,比如球鞋、球衣等的购买,学生在购买之前也会做一定的了解,这也又促进了学生对篮球的进一步了解。

(3)提高师资力量,校园篮球运动的发展,促进老师的不断提高和学习,学校需要一定的专业教师培养引导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学习,较高的师资力量也会促进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从而提高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4)规范校园体育制度,篮球运动的开展需要学校建立完善的体育文化制度,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竞争奖励机制,以及对于规范运动员的受伤处理。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良好的体育氛围也会带动其他人,影响全校学生。

(5)篮球运动的精神文化影响,篮球运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容易培养學生形成顽强拼搏的精神,随着当今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这种精神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增强学生的承受能力,以放松的心态去面对学习。

(6)篮球运动中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集体奉献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的意识。篮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其本身又具有着严格的规则制度,篮球运动的有效开展必须在这些规则制度范围之内进行。规则的认同很大程度上就保障了篮球运动的公平竞争性质。在高校篮球运动一般的比赛当中,所谓的公平竞争通常是指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篮球比赛,对篮球运动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这种规范性体现出篮球运动的公平竞争原则。在实际的体育活动当中,不只篮球运动具有公平竞争品质,其他所有运动也都一样,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公平竞争意识。学生通过对篮球运动中公平竞争精神的感受和领悟,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品德素质,这种公平竞争的精神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候都是难能可贵的。从高校篮球运动的本质来看,其本身以一种集体性的运动,运动的规则和内容都讲究团队集体的合作性。在篮球运动过程中,只有集体的协作与配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相反,如果团队互相不配合,或者缺乏良好的配合方式,整个团队就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得来的只能是失败的结果。将这种情形放大,在一个学校,班级是一个集体,社团也是一个集体,放大到社会,企业是一个集体。学生积极参与篮球运动,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以使学生在班级团体、社团团体,乃至以后的公司团体当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快速融入集体,重视集体荣誉感,积极参与集体建设,为集体贡献力量。因此,篮球运动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7)对创新精神的影响。篮球运动是一种传统的运动项目,该运动引入高校的时间久远,基本已经形成一种特定的特征。高校当中,篮球运动的特征之一就是创新。篮球运动规则的创新、运动内容的创新、运动形式的创新等。如今,篮球运动在高校中的创新随处可见,特别是在篮球运动进行过程当中,学生通过肢体协调、脑力开放、团队配合等不断创新篮球运动当中的战术和其他技巧,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了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8)对竞争拼搏精神的影响。如今,社会竞争仍在继续加剧,大学生毕业之后将面临十分残酷的社会竞争,工作岗位的竞争、能力的竞争、人脉的竞争等各种社会资源的竞争。因此,大学生的竞争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而篮球运动本身具有着竞争与拼搏的精神,直面困境、勇于战斗、永不服输等精神充分在篮球运动当中展现出来。学生在这种竞争与拼搏的篮球运动中不断提升自我,加强竞争能力,有利于在以后的社会生涯当中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众所周知,社会的竞争是一个持续性的状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具有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才能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当中站稳脚跟,才能充满自信地面对人生每一个竞争阶段。

(9)对组织纪律性精神的影响。高校当中,篮球运动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校方组织的篮球运动;还有一种是学生自发组织的篮球运动。在校方组织的篮球训练或者篮球比赛当中,体现出来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引导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加强。后者的初衷是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热爱篮球运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有组织、有纪律地开展篮球运动活动,更加强化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精神,这种精神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将反映为道德行为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李可兴高校体育精神的特质与培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9).

作者:朱德有 邱云涛 马月平

上一篇:区安监局下半年工作计划下一篇:新学期政教处工作计划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