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前关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章非常多,在高职校园文化的概念、功能等问题上基本能够达成一致意见,而有关高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原则的分歧则比较大。大家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也是各抒己见,意见不一致,有关高职校园文化的研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学者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方式方法提出了许多具有十分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或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环境的探究

[摘 要]高职院校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探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对于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探索并逐步适应社会需求的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下,把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以构建和谐高职理念、和谐校园文化、和谐校园环境“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为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全新阶段。

一、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内容

“高职院校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指校园文化系统中各个层次、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它是一种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纽带,融入较多职业特征,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整体素质教育模式。具体包括学院发展所需的教学、管理、科研、生活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校外实训基地在内的物质文化;实施学院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制度规范,包括学院组织机构设置标准、原则以及管理标准在内的制度文化;反映院校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后勤工作人员之间和谐、有序人际交往关系的主体文化;以及反映学院历史积淀,包括学院校风、校训、徽标以及反映学院物质、制度、主体文化的精神文化四方面内容。

二、当前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在高校中的体现和延伸,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风向标”。然而,在与市场经济融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不够明晰;校园制度陈旧僵硬;校园文化活动拘于形式以及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产生的学生诚信缺失等等问题,都影响了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1、高职院校办学理念陷入误区不够明晰

我国高职院校的形成多是由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中专升格、或原有的大专、成人高校整体转型而来,创办的起点层次不一,因此在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上存在很多误区:部分高职院校受传统教育培养目标定式的影响,在培养定位上往往只注重“高等性”忽视“职业性”,偏离了“服务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第一线实用人才”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此外,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片面调强“名气”,忽略深层度的内涵建设,学院之间相互攀比、模仿使得高职院校的发展“举步不前”,呈现“共性发展”。

2、教育体制转型遇到“瓶颈”,教育深度有待提升

在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除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外也包含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对口生和往届高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相较而言文化底子较薄,基础差。参差不齐的生源素质,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此外,高职院校中大多数专业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缺少现场工作经历及实践经验,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匮乏。学生整体素质不平衡以及教师队伍的年轻化、经验缺乏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职教规模的形成,影响了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发展。

3、制度建设僵硬陈旧,“以人为本”思想没有渗入到学院管理工作中

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往往站在传统管理者的角度上,将学生放在被动、严苛的框架模式中,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空间。“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的内涵远超出了高等教育。”片面重视教师的“教书能力”而没有意识到教师队伍的成长。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缺乏对技术人才的吸引力,造成大量师资流失,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建设。

4、社会上其他消极因素的影响

互联网、报纸等媒体文化的介入,在为校园文化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腐化思想。日愈严重的信用危机,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学费拖欠等“令人困扰”的社会现象在校园中得以重生。这些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以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职教育目标也是一个不可抵制的“困扰”。

三、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几点建议

1、准确定位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办学目标及核心价值体系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把握多样的学校价值观中有哪些共同的东西上,把它们定义为学校的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观。”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社会改革及时代发展,创立学院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对外,学院要营造一种易于社会辨识、传播的价值观念体系,对内,要让全体师生从精神上达成强烈的认同感,认同学院每一步发展并积极加以配合,在学院里形成主体一致,目标共通的观念,形成强烈的学院凝聚力和向心力。

2、依法治校、民主决策,促进学院各项制度文化的完善

学院制度的建设应当“以人为本”,把学院主体间相互包容、尊重、合作、团结的团队精神,公平、公正、守约、诚信的品质精神,注入到校园文化里,建立学院的“品牌文化”。学院管理者要在法制的轨道上开展学院的综合管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及一切相关活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高校领导者具有文化的自觉。”在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努力营造一种灵活、轻松、公开、透明的民主气氛,鼓励师生畅所欲言,建立和谐、民主、法制的校园文化环境。

3、促进校园环境建设,打造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的和谐物质文化空间

校园环境的建设必须符合“职业性”的特点,建设环境优雅、符合职业特色的和谐高职校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立足求生存的根本,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一定要放在突出位置,实现“实境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职办学目标,让学生在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增知增技”。

构建和谐校园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健康、有序的校园文化是青年形成团结、协作团队精神,提升整体素质的有效平台。和谐的校园文化将为和谐社会建设拥有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提供有力的保证。因此,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院办学层次,营造“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具有全面而深远的意义。

[作者简介]冀巧英,女,(1966——)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何晓卉,女,(1982——)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

作者:冀巧英 何晓卉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2: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摘 要:目前关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章非常多,在高职校园文化的概念、功能等问题上基本能够达成一致意见,而有关高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原则的分歧则比较大。大家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也是各抒己见,意见不一致,有关高职校园文化的研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学者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方式方法提出了许多具有十分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或建议。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基本原则

目前关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数量相当的多,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章有上千篇,2012年和2013年的论文都超过三百余篇。其中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近40篇,最早的是2004年,其余的大都在2008年之后。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关于“高职校园文化”概念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是先谈论“校园文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进而探讨“高职校园文化”的特征、功能与意义,因此,进一步将这部分内容细分为以下两小部分。

1.“校园文化”的概念

1986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会选举大会上,有几位学生会主席的候选人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这是“校园文化”在我国的首次被提出。1992年高占祥主编的《论校园文化》,是我国第一本系统介绍校园文化的书籍,此后有关校园文化研究的论文和著作就层出不穷,比较有代表性的有2000年王邦虎的《校园文化论》,2001年张德、吴剑平的《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2004年赵忠建的《学校文化》,这些都是有关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专著,有关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论文更是不胜枚举。

2.高职教育目标与高职校园文化的特征

高职校园文化的特征就是指高职校园文化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不同的地方,如果是相同,则无法称之为特征;以此标准来看当前许多研究文章中所说的高职校园文化的特征并非高职所特有,如,形成过程的长期性、发挥作用的潜在、性影响作用的持久性。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存在的问题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会涉及这一问题,大家关注的角度也各不相同,但是大家概括出的问题也有许多,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泛泛而谈,缺乏实证性分析。大多数文章在论述这一问题时往往都是泛泛而谈,对这些问题缺乏必要的论证和详细的说明。如,对高职校园文化认识比较片面,意识不强、投入不足,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而又科学的规划,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参与性不足;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缺乏足够的历史沉淀,缺乏必要的人文环境;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化严重,缺乏内涵;丧失特色校园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通病;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紧密,社团建设制约因素与困难多、创新性不足等。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途径、方式和方法

大家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及基本特征之后,纷纷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有些文章还十分详细地介绍了一些高职院校的特色方式和方法。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大家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基本原则,如,先进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时代性原则、职业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渐进性原则,还有人指出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做到全员全面全程建设,坚持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马红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2]曾琦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周平亮.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

[4]曾琦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學,2012.

编辑 王团兰

作者:刘洪英 常培文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模式探讨

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以生为本、内涵一致的原则下,引领的实践,要从优化校园硬件环境、创新课程教学、打造特色品牌、体现高职特色、建设网络新阵地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实践模式

社会多元化发展及互联网的迅猛之势,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道德培养等带来了严峻挑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道德教育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着重要意义。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1.1 涵义及二者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价值目标,是在整个社会中发挥决定性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深刻影响着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的思想行为方式,是有力支撑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我国客观实际的科学性,具有总结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协调发展的现实性,具有立足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体现民族锐意进取和道德升华的先进性和发展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高校校园文化是指高校校园内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观念、行为规范等方面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对人们有着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对校园个体、群体的言行习惯、思想道德、个性品质等有着较强的导向功能,特别是对团体向心力形成及整体发展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作为文化高地,在提升社会精神动力和国家软实力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密切联系,其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是内在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明确方向、提供准则、奠定基础,起到了核心作用。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文化阵地,在学习、宣传、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1.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多元化的思想道德观念、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以其即时性、隐匿性及掩耳不及迅雷之势,对高职学生甚至管理者、教职工起着耳提面命、潜移默化的作用,使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一些管理者、教职工在观念上并未意识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其缺少足够的工作热情及人力物力投入,没有规范性专业性的管理、建设、引导、考评机制等。从现实情况看,一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层次浅、价值成分少、杂乱无定位或价值导向不明,校园文化呈现娱乐化倾向或单纯培养学生技能,文化建设不重视以生为本或无法满足师生需求等。高职校园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当前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具有导向性、先进性和发展性的核心准则,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方向指引、思想保障和道德基础,二者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一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二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性的体现,三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及文化道德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及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模式

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設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遵循以生为本、内涵一致的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中。

2.1 引领的实践原则

2.1.1 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即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内在需求,一切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和校园文化,只有植根于学生、为学生所普遍接受和深刻认同,才能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形成崇德向上的价值风尚。找准了二者之间以人为本的共鸣点和关注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才更有亲和力、吸引力,才能进一步增强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教育力。

2.1.2 内涵一致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内涵工程,其关键在于能否对学生形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召力和教育作用。内涵一致原则主要体现在高职管理者和广大教职员工能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功能、目标、方式等一致认同并以此作为日常实践的准则,也体现在高职院校是否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在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目标的制定、各方的协调、实际的操作、改革与创新等,必须在内涵一致的导向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灵活运行。只有保持高度的内涵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整体性的教育引导功能。

2.2 引领的实践模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要从优化硬件环境、创新课程教学、打造特色品牌、展现高职特征、建设网络新阵地等方面入手。

2.2.1 优化校园硬件环境,完善制度文化

硬件环境和制度机制反映了高职的育人理念、人文特征和办学个性,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校园教学实训、生活出行、道路场馆、运动休闲、绿化卫生等硬件环境及学校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要能满足广大师生的基本需求,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一方面要求校园硬件环境的建设和优化,要有较为科学完善的制度机制作为保障和价值导向,避免各自为政、良莠不齐,形成制度文化、体现管理育人。另一方面在校园硬件环境和制度文化中处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如一些高职校园设立孔子塑像等,对育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2.2 创新课程教学,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首先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抓紧主渠道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一是将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文化的内涵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并在其他课程教学中融入核心价值观的因素,系统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公德和个人美德等教育。二是不断改革创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将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中,引领和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加大思政道德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的力度,以适应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2.2.3 打造特色、精品、品牌活动,升华实践育人载体

大学生课外活动和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其核心在于通过活动或实践使广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和践行。一是清理整合现有的校园文化活动,朝着导向明、品位高、风气正的技能型、高雅型、实在型方向,打造具有本校本区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品或品牌,例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二是升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充分认识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加强和改进校内外假期下乡、志愿服务、调查调研等实践项目,使其成为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精品文化的主动和自觉行为。三是充分发挥大学生团体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丰富校园文化的主力军作用,围绕共青团、学生社团等载体,打造一批吸引力强、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品或品牌,从而引导学生在广泛参与中接受教育。四是树立\"身边的榜样\",运用行业能手、优秀学子、道德模范等榜样的力量引导大学生爱国文明、敬业诚信等,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2.2.4 融入\"工學结合\"因素,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恰好引领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因此可将\"工学结合\"因素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科教文体活动、求职面试大赛等,将爱国、思政、法治、安全、诚信廉洁、文明礼仪、敬业奉献、职业素养、企业文化等因素,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营造富有职业感染力的校园氛围,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提升校园育人软实力。

2.2.5 把握校园舆论导向,建设校园文化网络新阵地

校园文化不能忽视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要充分运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橱窗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舆论氛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使用互联网尤其是微博、微信、易班等新媒体技术,创设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新平台,牢牢把握高职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乐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5):33、34

[2]张丽.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研究[D].中北大学,2014(5):24

[3]山述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1):109

注:本文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A类重点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黄丹,女(1980.03--),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科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作者:黄丹

上一篇:中学生近视调查报告三篇下一篇:离职报告三篇